农村题材艺术电影的无力呐喊_解读电影_喊_山_牛晰

合集下载

《喊·山》:从小说到电影的三重审美转换

《喊·山》:从小说到电影的三重审美转换

《喊·山》:从小说到电影的三重审美转换作者:陈群来源:《电影评介》2017年第24期文学与电影审美方式不同,决定了两者审美接受途径的差异。

与电影相比,文学散发出“精英化”的气息,是作者个人理想的文本化结晶,相对缺乏直观性。

与之相反,电影在通过具体场景的设置、人物“塑形”的同时,还必须根据具体直观的表现方式对故事框架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才能最终呈现为画面。

电影《喊·山》改编自山西著名女作家葛水平的小说《喊山》,通过比较不难发现,集编导于一身的杨子是忠实于原著的,它保留了小说中绝大部分内容,包括最为重要的悬疑、人物冲突等情节。

但从本质上看,电影和小说属于差异显著的两种传播方式,因此电影不可避免地要根据自身的特征对小说进行“适当”审美转换。

一、从“女权”到爱情的叙事主题小说《喊山》的叙事中心是女权主义。

哑巴和其他人的关系是辐射式的,韩冲和其他人一样,是驱赶、包围哑巴的角色之一。

而《喊·山》从观众的普遍观念出发,淡化了女权主义色彩,同时考虑到电影的一贯表现方式,让韩冲和哑巴红霞同时成为中心角色,以两人的爱情为主要叙事线索。

在小说中,叙事最后揭露的是哑巴不哑,哑巴从哑到承认自己会说话统领所有故事情节,连韩冲也是在被关起来以后,他的父亲告诉他哑巴不哑这个事实真相的。

哑巴在腊宏的威逼之下失去“话语”,同时也意味着她失去了作为女人所应有的“权力”。

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中曾指出:“在我们这样的社会,排斥(exclusion)的程序是为人所熟知的。

最明显和熟悉的便是禁律(prohibition),我们明知我们没有谈论一切的权利,一些话题在某些场合是不能谈及的,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权随便谈论个什么。

在言语对象的禁忌,言语环境的仪规以及言语主体的特权或独享的权利上,我们看到三种禁律的运作,它们相互交叉、加强或互补,构成一不断变化的复杂网络。

”[1]葛水平正是希望有更多的“哑巴”能够走出卑微的生命,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真正的人,成为有“权力”的人。

《喊·山》:被想象的乡村

《喊·山》:被想象的乡村

《喊山》:被想象的乡村孙泽璇;胡鹏林【摘要】《喊·山》是由80后导演杨子拍摄的一部乡村现实题材影片.杨子导演作为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感受着文化的多元并包,生活的日渐富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与乡村环境的差异使80后导演对乡村的理解产生偏误,某些电影也成为基于想象的作品.本文从电影《喊·山》的叙事视角、主题呈现、镜头语言等几个方面,论述了80后导演杨子的乡村想象对电影创作造成的影响,以期80后导演们在拍摄乡村现实题材电影时,能够躬行实践,切莫纸上谈兵.【期刊名称】《电影文学》【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3页(P110-112)【关键词】乡村文化;文化想象;乡村电影;文艺片;现实题材【作者】孙泽璇;胡鹏林【作者单位】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广东深圳 518000;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广东深圳 518000【正文语种】中文在80后导演创作的乡村生活题材的电影中,可以看到,在这个文化多元的社会中,积聚了多种文化景观:有以对个人的成长进行描述的乡村少年的叛逆与回归题材;有以对现实问题进行拷问的人情与关怀题材;有以探求城市化进程中情感需求与归宿的题材等。

题材虽然涉及诸多方面,扩充了乡村电影的内涵,丰富了乡村电影的主体表现,但洞察其根本可以发现,这些题材大都只注重叙事广度的扩充而缺乏深入的叙事角度,只描摹符号式意象的景致而缺乏关怀乡村本体风貌。

无法调动大众的审美需求,因而造成了文化认同的缺失,最终也导致了票房的失败。

引致这种境遇的先决因素是80后导演对乡村文化体悟的偏离。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80后,因为成长环境远离乡村,缺乏乡村生活的经历,对乡村生活的感悟主要来自主观认知。

创作主体对乡村文化认知的异质性虽拓宽了乡村电影的题材,但因为其缺乏乡村生活经验导致对创作对象的认知不足,作品中关注更多的是创作主体对乡村的主观想象。

80后导演的文化想象融合了个人的生活阅历及社会反映等诸多要素,致使乡村文化被赋予更具主观意识的文化愿景。

电影《喊·山》的文化意象解读

电影《喊·山》的文化意象解读

电影《喊·山》的文化意象解读作者:李宁来源:《传播力研究》2020年第19期摘要:《喊·山》这部电影并没有很多的明星大腕参演,但是由于叙事结构的独特,加之题材又涉及农村法制、农村妇女、拐卖妇女儿童等问题,十分吸引受众的眼球。

影片由浅入深,层层拨开真相,扣人心弦。

在影片中,涉及方方面面的农村社会问题,但都是点到为止,给我们极大的思考空间。

关键词:农村;法制;妇女儿童;叙事;文化意象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9-0073-02山西省长治市作家葛水平的中篇小说《喊·山》一经面世,就吸引了读者和评论者的目光。

影片讲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晋西北,韩冲一直未娶,见腊宏带着哑妻和一双儿女着实可怜,便好心收留在自家。

腊宏好吃懒做,常打骂哑妻。

韩冲炸獾误炸死了腊宏,村里的干部与长辈围绕着如何给红霞赔偿一事,几次三番地协调,在没有列出具体款项而红霞也坚决不要赔款的情况下,韩冲和红霞的情感在彼此照顾中得到升华。

电影原汁原味地还原了小说的故事框架,但是在故事结构和电影的拍摄手法上尝试了新的方法。

创作者通过大胆的艺术表达,在描摹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将当时的农村问题融入其中,并为影片追加了悬疑追踪色彩。

但创作者对影片中涉及问题的描写浅尝辄止,为我们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空间。

一、電影中“喊山”的内在意蕴电影何以用《喊·山》命名,故事一开始就已经交代了由来。

影片中,主人翁韩冲的家和情人琴花的家距离看似只有一条沟,实则很远,想要跨过这条沟,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山里的生活样貌和平原地区大不相同,他们多是依山而居,加之环境安静空旷,所以大多用“喊”来交流。

电影开篇,就通过这一独特交流方式,将观众迅速引入大山的生活状态。

电影《喊·山》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故事情节,而是其中对于一个特殊女人故事的展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尽量真实的农村生活状态。

《喊山》电影解说文案

《喊山》电影解说文案

《喊山》电影解说文案helo大家好我是带您直达好电影的XX韩娃子名叫韩冲吊儿郎当光棍一条三十岁了还没娶上媳妇全因他和村寡妇琴花打得火热致使好人家的闺女不敢嫁给他赤裸裸地隔空挑逗美丽的大山原始的呐喊与此同时却是破瓦房内一幕挣扎人家哑巴女人遭受男人凌辱她多想也能呐喊求助然只有无声的挣扎继而无声的消失只留完事后腊宏兽欲得逞的笑印证大山美丽质朴背后的野蛮黑暗屋外的大女儿知道她爹又欺负自己的娘亲于是对他不假辞色腊宏为哄女儿开心下山去打野枣而韩冲为了炸獾子讨寡妇欢心在山里埋了雷管等猎物上钩伴随一声炸响紧接着是男人哀嚎韩冲脸上的兴奋转为惊惧他预感到坏事了獾子没炸到竟意外伤人像是上苍对其惩戒腊宏作恶的腿没了这一喧闹鸡飞狗跳全村人打着火把来腊宏家等着开饭自家男人伤中垂危而哑妻却搂着大女儿躲的远远男人恶狠狠骂她“瓜婆娘”似意有所指不多久村里长者赶来探昏迷中伤者鼻息闺女没人了村民顿时间七嘴八舌只有哑女的神情被火光映衬得忽明忽暗无从捕捉腊宏一家是个外来户男人死了留下哑巴孤儿寡母大山里自古民不告官不究为了不让还在住院的村长蒙受污点也为了韩冲不用坐牢村民商量私下与哑女谈赔偿韩父对儿子平日除了打骂少有沟通出了这档事一时又拿不出赔偿金而死了男人的母女脸上却少有悲戚她拉开抽屉找到多年没用过的镜子反复摩擦又怕看到污浊的自己当光头主任抱着“私了”的目的进门竟看到一副出水芙蓉天香牡丹他觉得女人一定是疯了“你男人死啦”“你带着俩孩子不容易”我们一定让韩冲给你们娘仨个交代不想没等来村妇撒泼耍赖而是哑女微微颔首倾城一笑清晨腊宏下葬哑女靠在门边看着忙碌众人表情透着清冷与讥笑像是在看一世事不关己的热闹山脚下即将入土填棺哑女抓起土恶狠狠地砸向棺材村民们以为是她对韩冲的怨气和舍不得丈夫村妇们为这一幕感伤落泪她们满足于悲天悯人的自我感动却让哑女一时想不通死了一个外来户你们哭什么呢她掩住嘴边难抑的笑却更坐实了“哑女疯了”葬礼结束村主任开始张罗韩冲对哑女的赔偿此时才知她名叫红霞字如其人宁静娟秀当问及赔偿要多少时红霞坚决不要可毕竟不能罔顾一条人命村主任直接和稀泥要韩冲暂时照顾红霞母女的生活起居直到她神智恢复决定最终的赔付韩冲急忙反对宁可去公安局自首而红霞早已拿着字据起身离开算是认可村主任的决议经典折中直接赖上韩冲对红霞的“责任”满是厌烦可当看她们母女吃着生蛆的窝窝头又心生恻隐翌日天明红霞派女儿请韩冲来家里吃饭抱着一大碗米饭他想不通到底谁养活谁韩父一直对儿子与寡妇琴花的关系带着羞耻与隐忍而雷管更是她交给韩冲炸獾子的因此腊宏的死她也该负有责任可当韩冲上门想和她借点钱赔偿哑女寡妇却翻脸不认人洗了一半的裤衩甩了韩冲一身红男人落葬红霞独自到他坟头徘徊看着那个士堆有一股解脱一段往事当初腊宏一家四囗逃到太行山逃到这座静谧乡村他像只老鸠霸占了韩冲养驴的破落棚子初见红霞看她怯生生跟在丈夫身后见其一家可怜韩冲不仅没有赶走他们还拿着茶好的粉饼送给红霞母女“就两张饼子”只是短短的一个字却让红霞被一顿毒打腊宏从不许她与人说话韩冲冲进屋里责问这狗才为什么要打女人却被他凶神恶煞拿斧头赶出门外从此韩冲对这家人避之不及可在红霞眼里这个看似吊儿郎当的男人是她黑暗世界里的一道光扫去了她以往的绝望于是红霞变得开朗爱穿千净的衣服爱冲着他无声的笑韩冲与之对望一时有些痴然她与风情万种的小寡妇完全不同柔弱不庸俗纯净又质朴渐渐在相处中韩冲由刚开始的逃避不耐烦到逐渐学会了担当生活像大山上一层层怡人的绿色焕发出勃勃生机夜晚沉浸在喜悦中的红霞听到外面有乡民喊山她兴奋地加入她喊不出来便用棍子敲打着盆撞击声回荡在山间夜空那是她压抑多年的苦闷是她获得新生的喜悦是她重拾做人的尊言虽然她摆脱了地狱般的生活可过往像一根断在心里的刺总在不经意间触发把她扎的生疼令她在现实的温暖和回忆的战栗中来回穿梭从梦魇中被摇醒红霞一把抱紧韩冲让那个曾经没羞没臊喊山的大男孩手足无措为了凑足补偿红霞的钱老韩决定让儿子倒插门给邻村的乔碧萝红霞听后虽不能言却掷地有声般地表露心意她不要钱她只要人儿子无言以对父亲无奈成全“两个疯子你选一个吧”韩冲的出现是上天送给红霞的一个意外然而男人并不自知他总觉得亏欠一定要补偿一沓钱在饭桌上推来推去直到女人开始赌气闹情绪男人才作罢之后为适龄小丫头安排好学校母女分别难舍相拥对韩冲却是摸摸头没大没小反而亲近的像是一家人夜晚红霞一个暗示女儿赶忙递上为他预留的米饭再一敲筷子男人便乖乖蹲下就餐默契是最无声的情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朝夕相处让两颗心慢慢走近然而寡妇杀手命犯桃花韩冲不再搭理琴花让她倍感失落成吉思汗说过再烈的马骑一次便是你专属坐骑谁曾想他挣脱了缰绳去寻找更绿的草原韩冲就像一缕金色阳光照彻红霞原本暗淡的命运令她生活逐渐从灰色到明朗焕发出异样的光芒也唤醒了哑女尘封的记忆红霞本出身书香门第家境殷实从小衣食无忧双亲疼爱一次父母外出将她托付给奶奶带她去赶集看戏时意外走散小红霞被人贩拐走转手卖给腊宏此时他刚失手打死同样是买来的前妻而出生不久的女儿正需人照顾于是腊宏买来红霞让她照顾女儿同时等她长大给自己做媳妇女孩无意间听到他杀人犯的秘密义正辞严喊着要报官为了不被泄密恶魔拔了红霞的牙硬生生将她吓得失语从此女孩被魔鬼扼住喉咙时间久了也就失去了语言能力几年后腊宏的罪行败露带着红霞逃亡来到太行山女人的曲折身世被揭开大山不言独独怜惜她的苦难于是用一声巨响炸死了她的梦魇当韩冲像一缕温柔的阳光照进红霞的心里她便死死抓住这片恩惠不肯放手小女人的胆怯与柔弱点醒了爱情的萌芽不料腊宏的命案再起波澜琴花偷听到村主任的谈话腊宏在山外被通缉了警察正在周边寻找他的踪迹于是女人将消息广而告之村民们当初都参与了“私了”为了避免自己受连累村誉有毁一致决定赶走红霞这样腊宏的死就不会被揭穿命若浮萍的孤女带着两个孩子凛冬将至何处为家…韩冲为了能让红霞留下他毅然决定自首承认误杀红霞遇到韩冲让阴暗的生活洒进阳光让她有勇气去喊去爱而韩冲亦是如此从一个家徒四壁和寡妇不清不楚的登徒浪子慢慢长出了坚毅和担当互相救赎、相濡以沫村民的阻挠反而让他们的爱情越发坚固韩冲要红霞在家等他出狱归来村民的阻挠反而让他们的爱情越发坚固韩冲要红霞在家等他出狱归来临别之夜注定一场心灵的碰撞豆蔻开花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对垒牙床起战戈两身合一暗推磨然而清晨在得知自己村里的人要为一个杀人犯的遗孀去自首时曾经自我感动的戏码顿时消匿要为一个杀人犯的遗孀去自首时曾经自我感动的戏码顿时消匿为了村子的清白为了自诩的善良纯洁一群乌合之众推搡辱骂、讥笑嘲讽她们愚蠢且无知做不到雪中送炭更做不到沉默是金男人冲冠一怒为红颜守护彼此的互相成全正当局势愈发紧张刺耳的警笛声由山路飘来村民们一哄而散不久后警车抵达村回竟是韩父连夜带着老村长和公安赶回来所有人都埋怨他和韩冲胳膊肘往外拐只有他们父子知道他们拐向的是良心眼见韩冲要被带走红霞失去了往日的从容她本可以忍受无尽黑暗如果不曾见过旭日阳光红霞以笔代囗承认是自己杀死了腊宏“吐出来”你干嘛”“为什么你干嘛”一场本可以全身而退的复仇输给了爱情红霞在问询笔录里详细地交待了腊宏的死当初偶然看见韩冲埋雷也看见了地上的果子于是便想到借刀杀人红霞思路清晰地编撰行凶过程她却忘了腊宏断气是在众目暌睽下而当夜哄孩子入睡的拨浪鼓更是韩冲照顾她们娘仨时才做的红霞凭着一腔爱意以自我牺牲了结一切而这份爱早已埋藏多时当日初见虽制止无果可对她来说已经种到了心里他是第一个为她说话的人呐临别红霞向韩父屈膝下跪原因不言自明“警察叔叔带妈妈去治哑病”“你跟爷爷走”红霞被警察带走了她是那样平静留下韩冲在身后狂奔的身影喊山在晨雾缭绕的云中撕裂了浓黑的夜空月亮失措的跌落云团她无声的呐喊爬上太行山叫嚣着过去的不堪她的呼喊响彻山谷可是我们听得尽是心酸庆幸电影保留了人性最后的遮羞布在不那么文艺的现实中在漫漫太行山脉的笼罩中有多少爱恨情仇都偃旗息鼓有多少歇斯底里都渺小无踪山有质朴纯将之意如韩冲的单纯、韩父的敦厚山也有落后、封闭之意像极了村民的愚味无知与自私自利他为了她“疯狂”她为了他“自首”如果没有遇见可又庆幸遇见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喊山吧别害帕愿你在绝望的谷底也能站起身来沐浴阳光看到这里的小伴只求您灵动的手指点个赞既是对在下最大的认可我们下期再见。

电影《喊·山》:现实主义镜像表意的多重叙事分析

电影《喊·山》:现实主义镜像表意的多重叙事分析

在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斩获传媒大奖的电影《喊·山》是一部由导演杨子,演员王紫逸、郎月婷和成泰燊,好莱坞导演帕特里克·穆尔吉亚(Patric Murguia),音乐大师尼古拉斯·埃热拉(Nicolas Errèra)等人联袂打造的反映中国现代农村生活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

电影通过现实主义的镜像元素,讲述了一个集结拐卖、杀人的悬疑故事,反映了原始生存状态下封闭的农村社会与新时代观念的闯入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

在《喊·山》这部影片中,展现了“现代社会伦理与传统道德秩序之间的冲突与扭合”、“赤裸的性欲张扬与崇尚爱和自由之间的撞击与悖论”,以及“个性生存的失语困境与自我拯救之间的现实与无奈”等多重意义。

在当前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电影中,《喊·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电影《喊·山》是根据作家葛水平发表于2004年11月《人民文学》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该小说曾经获得2004年—2005年度人民文学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小说的成功为这部电影对生活的深度挖掘提供了良好的文学底色。

电影《喊·山》采用悬疑的手法移植并模糊了小说中提到的故事背景,在架空的时代背影中,导演杨子愉快地玩耍起各种趣味来。

离奇的悬疑事件发生在一个荒僻小山村里,电影在这个并不复杂的生存环境里建构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生存状态。

在这里,如果没有异质因子的介入,将不会改变循环往复的秩序。

正如影片开头对生存环境用全景长镜头拍摄,呈现了在连绵的群山之中隐匿着鲜为人知的贫瘠和落后的现状。

在散落于群山之中的村落里,人们生活简单,生存需要与物质追求成为人们首要考虑的因素。

而作为这种环境的异质因素——腊宏与红霞,以外乡人的身份进入了这种封闭而自为的环境,故事情节的推进也就有了冲突的意味。

葛水平在小说《喊·山》中写道:“山脊上的人家因为山中有兽,秋天的时候兽要下山来糟蹋粮食间或糟蹋牲畜,古时传下来一个喊山。

《喊·山》:无声呐喊的背后是人性的残酷、冷漠与无知

《喊·山》:无声呐喊的背后是人性的残酷、冷漠与无知

《喊·山》:无声呐喊的背后是人性的残酷、冷漠与无知故事发生在80年代封闭的太行山岸山坪,山里发生了一场意外。

外来讨吃的腊宏误踩了韩冲在林子里捕猎设置的炸药套子不治而亡,留下了哑巴妻子红霞和年幼的儿女。

“代理村长”胖孩和长者旗六姥爷带着众人来商议赔偿想要私了。

结果腊宏下葬,遗孀红霞却开始梳洗打扮穿红装,时哭时笑,让人感觉瘆得慌。

村里的人以为她男人死了受刺激,得了失心疯。

没法谈赔偿只得签了个“合同”让韩冲暂时照顾她们母子三人日常生活。

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两颗心渐渐靠近,哑巴的曲折身世之谜也逐渐揭开。

熟料,在一切看似美好的时候,腊宏的命案再起波澜,而能说出真相的只有哑巴......倘若抛开影片的悬疑叙事风格,作为一部以拐卖幼女为题材的影片来说,影片故事情节十分简单。

但正是由于导演将悬疑色彩糅合在影片当中,才将女主悲惨的命运变得更加跌宕起伏。

同时,随着剧情的一次次峰回路转,谜底在被揭开的那一刹那也就更加扣人心弦。

一部影片是否成功,对于观众来说要么有意思,要么有意义。

这部《喊·山》则是后者,每观一遍都能品味出不同的意义。

其中有封闭山村村民的偏见和愚昧无知,有人性天然的善恶美丑,也有女性自我救赎的觉醒和勇气。

重温这部影片,我将从导演的叙事风格、展现手法、镜头语言以及它所蕴含的丰富意义来解读这部影片的魅力之所在。

1、悬疑叙事风格:一场充满悬疑色彩的意外背后是女主悲惨的命运和令人心碎的爱情以往看拐卖妇女儿童的影片,更多的是让人内心沉重的主题和观众对人贩子无比的愤恨。

但这部影片的导演杨子却在拐卖女童的主题上植入了悬疑和爱情元素,拍摄手法新颖别致,也更引人入胜。

在观看这部影片时,情节一再出现反转,观众从满怀疑问到期待美好结局。

然而,直到最后一刻尘埃落定,我们才恍然大悟,这种结局来的猝不及防却更能让人感到真实。

①第一重疑问:哑女红霞疯了吗?究竟为何对男人腊宏的死态度诡异?影片开场就是晦暗不明的破房子,灶火前的女人看不清脸,紧接着就被瘸子腊宏关门拉到床上强暴。

喊山影评观后感

喊山影评观后感

喊山影评观后感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电影情有独钟。

最近看了一部叫《喊山》的片子,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那里的山山水水仿佛都带着一种未经雕琢的质朴与纯粹。

女主角红霞,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子,她的遭遇从一开始就紧紧揪住了我的心。

红霞原本有着还算幸福的童年,可一次意外让她落入了人贩子的魔掌。

被卖给腊宏这个脾气暴躁、凶残成性的男人后,她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腊宏不仅对她动辄打骂,甚至还残忍地割去了她的舌头,让她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那种痛苦和绝望,仅仅是想象一下,都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电影中的场景和画面,真实得仿佛能让人闻到那山间泥土的气息。

破旧的房屋,简陋的家具,还有那连绵起伏的山峦,都构成了这个封闭、落后的小世界。

而红霞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记得有一个场景,红霞站在院子里,望着远处的山,眼神中充满了渴望和无奈。

她的头发有些凌乱,身上的衣服也打着补丁,但她那坚定的目光却仿佛在诉说着内心深处的不屈。

阳光洒在她的脸上,却照不亮她被阴影笼罩的生活。

还有一次,腊宏又因为一点小事对红霞大打出手。

他那狰狞的面孔,挥舞的拳头,让整个屋子都充满了恐惧的氛围。

红霞蜷缩在角落里,默默地忍受着身体上的疼痛,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不敢流下来。

那一刻,我真的恨不得冲进屏幕里,把腊宏狠狠地教训一顿,保护这个可怜的女人。

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完全抛弃红霞。

腊宏的意外死亡,给了她一丝喘息的机会。

在与韩冲的相处中,她逐渐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

韩冲,这个朴实善良的男人,用他的真诚和勇气,一点点打开了红霞紧闭的心门。

他们一起在山间劳作的场景,是那么的美好和温馨。

韩冲教红霞如何种地,如何辨识各种植物,红霞则在一旁认真地听着,脸上不时露出羞涩的笑容。

那片土地,见证了他们之间慢慢滋长的感情。

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村民们聚在一起讨论红霞的去留时,那一张张充满复杂表情的脸,有同情,有冷漠,有算计,把人性的多面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喊山影评观后感

喊山影评观后感

喊山影评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名叫《喊山》的电影,看完之后,心里就像被塞进了一团棉花,堵得慌,又像被一阵风吹过,空落落的。

这部电影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封闭的山村,画面一开始,就是漫山遍野的绿色,那绿浓得像是要滴下来,可就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却藏着让人揪心的故事。

女主角红霞,原本有着幸福的家庭,却因为一次意外被人贩子拐卖。

到了山村后,她遭受了无尽的折磨,还被残忍地割去了舌头,从此无法说话。

她的眼神里,总是透着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恐惧,让人看了心疼不已。

男主角韩冲,是个村里的光棍,大大咧咧,心地善良但也带着山里人的莽撞。

他为了给寡妇腊宏炸獾子,不小心埋下了祸根。

腊宏被炸伤后,没多久就死了,这让韩冲和红霞的命运有了交集。

一开始,村里人都逼着韩冲负责,要把红霞赶走。

可韩冲却硬着头皮,决定照顾红霞母女三人的生活。

在相处的过程中,韩冲慢慢发现了红霞的善良和坚强,他的心也一点点地被这个女人占据。

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韩冲带着红霞去地里干活。

红霞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衬衫,头发随意地扎在脑后。

她弯着腰,认真地除草,汗水从她的额头滑落,滴在土地里。

韩冲看着她,眼神里充满了心疼,他拿起毛巾,轻轻地为红霞擦去汗水。

那一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时间都停止了,整个世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还有一次,村里的小孩欺负红霞的女儿,红霞不顾一切地冲上去保护孩子。

她虽然不能说话,但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愤怒和坚定,那一刻,她就像一只护崽的母兽,让人不敢小觑。

随着剧情的推进,红霞的过去渐渐浮出水面。

原来,她一直记得自己的身世,也一直在寻找机会为自己报仇。

当真相大白的那一刻,我的心都揪了起来。

电影里的村民们,也让我感触颇深。

他们有的善良朴实,比如韩冲的爹,虽然嘴上骂着韩冲,但心里还是疼着儿子;有的却自私愚昧,为了所谓的村子的名声,想要掩盖真相。

这些人物,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人,真实得让人觉得亲切又无奈。

影片的结尾,韩冲被警察带走,红霞在后面拼命追赶,她手里拿着盆,用力地敲着,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那声音仿佛是她内心的呐喊,是对命运的抗争,是对爱情的不舍。

喊山影评观后感

喊山影评观后感

喊山影评观后感在一个慵懒的午后,我无意间点开了一部名叫《喊山》的电影,本以为只是打发时间,却没想到被它深深地吸引,陷入了那片充满悲喜与温情的大山之中。

电影的开头,那延绵的大山和宁静的村庄就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可谁能想到,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却隐藏着无尽的伤痛和秘密。

女主红霞,她的命运就像那崎岖的山路,充满了坎坷。

小时候的一场意外,让她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被拐卖给了腊宏这个粗暴的男人。

腊宏的存在,就像一片阴云,笼罩着红霞的生活。

他的蛮横、他的凶恶,让红霞生活在恐惧之中。

然而,一次意外,腊宏死了。

本以为这是解脱,可对于红霞来说,麻烦才刚刚开始。

在这个封闭的山村里,人们的目光和议论就像一把把无形的刀。

但红霞没有被打倒,她那坚韧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渴望。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一个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红霞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衣裳,站在自家的院子里,手里拿着一把扫帚,轻轻地扫着地上的落叶。

她的动作很轻,很缓,仿佛每扫一下,都在扫去心中的阴霾。

她的眼神有些迷茫,又有些坚定,望着远方的山峦,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时,村里的几个孩子跑过来,对着她指指点点,嘴里还说着一些不好听的话。

红霞的脸上闪过一丝痛苦,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她放下扫帚,走进屋里,关上了门。

那扇门,仿佛把她和这个世界隔绝开来。

可即便如此,红霞还是努力地生活着。

她开始和村里的人接触,用她的善良和真诚渐渐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她会帮着邻居大妈晒粮食,会在孩子们摔倒的时候轻轻地扶起他们。

她的笑容虽然不多,但每一次绽放,都像是春天里绽放的花朵,让人感到温暖。

男主韩冲,一个朴实的山里汉子,他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亮了红霞黑暗的世界。

他最初对红霞的帮助或许只是出于同情和愧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感情渐渐变得深厚。

记得有一次,韩冲带着红霞去山上摘果子。

山上的果子红彤彤的,挂满了枝头。

韩冲爬上树,摘下果子扔给下面的红霞。

喊山影评观后感

喊山影评观后感

喊山影评观后感电影《喊山》是由导演张艺谋执导的一部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剧情片。

这部电影于1999年上映,获得包括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在内的多个国际电影奖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影片讲述了一个贫穷农村的少年(主角小兵)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成长经历。

他因为家境贫寒,得不到正统教育,只能在乡村中艰难地求学。

在这个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全民疯狂地信仰着神圣无误的红卫兵,对任何不符合毛主席思想的东西进行疯狂地批斗。

小兵作为一个青春期少年,面对着种种困境和压力,努力适应着这样的环境。

电影中的画面是我最为欣赏的部分之一。

导演张艺谋运用了鲜明的对比色彩来表达剧中的情感和人物心理变化。

从贫瘠的农村到破败的城市,电影呈现了一个逐渐陷入混乱和迷茫的社会。

同时,张艺谋通过对镜头的运用,展示了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内心的纷繁复杂。

影片中还展示了当时社会环境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在文化大革命中,人们被彻底洗脑,对于任何不符合红卫兵思想的事物都进行无情的批斗。

导演通过小兵与他的弟弟的关系展示了这种扭曲。

小兵对弟弟的暴力行为感到无奈和痛心,但又无能为力。

这让我深思,当一个社会完全被意识形态所笼罩时,人性是否还有存在的空间?电影中的音乐也是我喜爱的部分。

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元素的配乐,为电影增添了许多情感色彩。

尤其是影片结尾时的音乐,让人心生动容。

那种凄美的旋律和悲壮的气氛,与电影的主题相得益彰,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电影所想要表达的情感。

影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个方面是小兵的成长和反叛。

在环境的压迫下,他逐渐意识到了官方历史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差距。

他开始怀疑周围环境的真实性,开始追寻自己的思想独立。

这种勇于反抗和追求真实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喊山》是一部充满深度思考的电影作品。

它通过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某个农村孩子成长经历的描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和个人的挣扎。

同时,影片还通过对音乐和视觉的精心呈现,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喊山影评观后感

喊山影评观后感

喊山影评观后感《喊山》影评观后感《喊山》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电影,观影之后,我被其悲凉的描述和严肃的思考所触动。

本文将从影片所传递的社会现象、人性的思考以及艺术表达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影片《喊山》通过真实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贫困和落后。

影片开场即展现出山区贫困地带的荒凉景象,乡村长年被贫困所笼罩,人民生活异常贫困。

主人公喊山的艰辛生活以及家庭的困境令人唏嘘。

这一社会现象让我想起了中国农村的大量贫困地区,这些地方的落后和贫穷成了制约当地发展的主要障碍。

通过展现这些贫困农村的现状,影片呼吁社会关注和帮助这些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社会的公平与进步。

其次,在影片中喊山对人性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

他面对的不仅仅是贫困和生活的困境,还有对于生存意义的思考。

在与农村群众的互动中,我们看到了人性面临考验时的种种表现:有些人因为生存所迫不择手段,表现出自私自利的一面;而另一些人却能够在困境中帮助他人,展现出善良和同情心。

喊山的经历让我们思考何为真正的人性,以及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如何选择和行动。

这让我联想到了现实中的种种社会问题,希望每个人能够在利己与利他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传递爱与关怀。

再次,影片的艺术表达让人难以忘怀。

导演以独特的镜头语言、画面美学和音乐设计,将贫困山区的苦难与美感相结合。

片中的每个场景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在刻画角色时,导演通过真实的演技和情感表达,使观众与人物产生了共鸣。

音乐作为影片的重要元素之一,更是增加了影片的感染力。

在《喊山》中,音乐搭配精准,配合剧情的起伏,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情绪起伏跌宕,深入体验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电影《喊山》通过真实描绘了中国贫困农村的困境,引发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影片通过人性的呈现,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选择和行动;艺术表达上的精彩呈现,让观众深入融入剧情中。

这部电影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对贫困地区的思考,更唤起了大众对于人性、社会问题的关注。

希望这样的影片能够引起更多人关注社会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无声中的呐喊——《喊山》从文学到电影

无声中的呐喊——《喊山》从文学到电影

无声中的呐喊——《喊山》从文学到电影作者:杨碧如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第1期摘要:本文以葛水平原创小说《喊山》为主,以同名电影作品为辅,从地域性特点出发分析小说与电影的异同。

其中紧抓小说的地域性与主题在电影中的具体反映,从环境描写到人物性格刻画,再到主要矛盾的相互碰撞,在情节发展的由浅及深中体现小说与电影的优劣,突出共同的主题。

关键词:《喊山》小说与电影地域性特征主题表现葛水平的中篇小说《喊山》初版于《人民文学》2004 年第11 期,并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小说以“喊山”这种具有地域性的风俗习惯为主题,在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下去寻找生活的伦理,发现人心的柔善和悲凉。

岳雯评论葛水平找到了精神性的另外一种来源,即在注重太行山脉坚硬的土地性格的同时,也要注重民间精神性的展示。

这两种特征的融合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在同名电影《喊山》中也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作家将“喊山”这种人际交流和排遣寂寞的风俗作为题目,就是对乡村生活的一种最为生动鲜活的注解,它不仅是生活的希望,也是一种生命的象征。

一、小说与电影相同的表现首先,两者都是在相同的背景下进行刻画的。

背景环境在小说《喊山》与同名电影中的刻画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太行山大峡谷这个大的自然环境,二是腊宏在岸山坪看上的“房子”以及与哑巴的生活环境,三是以岸山坪为小视角所反映的乡村生活习惯和“规矩”。

(一)太行山大峡谷的自然环境刻画影片和小说的开头与结尾都以俯视的角度描写整个大峡谷的样貌特征,不仅起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更将整个故事情节以一种看似简单却深刻的方式容括在岸山坪,使其地域性更加明显。

“太行大峡谷走到这里开始瘦了,瘦得只剩下一道细细的梁。

”这是作家在小说开头的第一句,在同名电影中尽管最先呈现的不是大峡谷的样貌,却在哑巴红霞的不幸遭遇后紧接着从岸山坪的俯视角度转到整个大峡谷的样貌: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那一条条稀稀疏疏、弯弯曲曲、上上下下的“赤条条的青石头儿”,云丝虽不见得,却感受到了阳光沼泽的美妙。

农村题材艺术电影的无力呐喊——解读电影《喊·山》

农村题材艺术电影的无力呐喊——解读电影《喊·山》

2016年第18期由扬子执导,郎月婷、王紫逸领衔主演的电影《喊·山》于今年8月26日上映,电影根据山西女作家葛水平的同名小说改编。

保存了小说中原有的故事框架,却在故事结构和拍摄手法上作了大胆的尝试,成为一部“用商业片手法包装的农村题材艺术电影”,为了创新,导演还尝试运用国际化团队进行拍摄,电影也成为了了釜山电影节的闭幕电影。

然而这些国际化的元素并没有让这部影片更加成功。

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很多:凄美爱情、农村问题、悬疑追踪,然而对每个主题的讲述都不够彻底。

爱情与大背景格格不入,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浅尝辄止,叙事手法也存在问题。

一、 有心无力的叙事方式故事由一个封闭的山村里发生的一场意外事故开始讲起,村里的青年韩冲(王紫逸饰)放在山里用来捕猎的炸药误将外来户腊宏炸死,留下哑巴妻子红霞(郎月婷饰)和两个孩子。

正值老村长身体多病、新村长还未上任之际,村里人怕报案会给村里留下“污点”,于是决定让韩冲赔钱私了。

但红霞却不要韩冲的赔偿,村里人认为红霞神志不清,于是让韩冲照顾红霞母子。

而两人也在相处的过程中日久生情,正在这时,却传来腊宏是杀人犯的消息,村民的态度急转直下,要把红霞驱逐出村,韩冲执意农村题材艺术电影的无力呐喊——解读电影《喊·山》牛 晰【作者简介】牛 晰,女,河南郑州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16年度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6-QN-064成果。

电影《喊·山》剧照23新片锐评Acute Viewpoint of New Film要去自首,以换得红霞在村中生活的权力。

然而红霞却先他一步向警察交代是自己杀了腊宏……故事采用正叙、插叙、闪回等叙事方法,尤其是用闪回的方式对红霞过往经历的回忆是影片中一直潜行的暗流。

电影也借此向观众解释了她行为的动机,为最后的结局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咆哮无声影评

咆哮无声影评

咆哮无声影评这是尘封多年的故事,勾连起昔日战争的硝烟。

烟雾弥散中浮现一个个历史的场景,震撼人心,百转千肠1 从这部史诗般的电影中,我看到了英勇和悲壮,也看到了人性的善与恶。

从中国女孩万云、日本人中村一郎,这两个不同国籍的军人的经历以及后代人的回忆剖析了两个民族对这场战争的反思。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以一个记者的采访方式为线索,通过回顾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条山会战中“八百壮士投黄河”的故事,展示故事情节,展示人物个性,展示生与死、悲壮与卑微,该片以80后女孩的视角来展示故事情节,女孩子万云看到自己姑奶奶的日记,就毅然决定寻找当年800抗战勇士英勇投黄河最真实的壮观。

通过走访,历历再现,让我重又回到了大勇至上、大爱无疆的民族气节。

一群十六七到二十岁的年轻人为家为国无所畏惧敢于牺牲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战斗气概。

中华儿郎,义无返顾的走进战争,走进为国捐躯、誓死捍卫的尊严的疆场。

为了国家不受侵害,为了民族不受屈辱,他们向侵略者发出了呐喊。

影片运用了最现代的电影艺术和技术,真实地再现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告诉观众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一切。

影片最值得称道的是一些战斗场面的处理,几乎没有战斗的故事,只有战斗的场面,而且主要是肉搏的场面。

刺刀刺、大刀劈、枪托砸,抱在一起、滚在一起、掐在一起。

无需任何战争经验,我们就可以感同身受,这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惨烈之战。

看过《咆哮无声》这部影片之后,我对国家尊严、对民族昌盛有了更深的理解,只有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视死如归的捍卫,只有每一个人都有撼天动地的精神,才会有滚滚如波涛汹涌的英雄之气概,“英雄也许是崇山峻岭中无语的一颗小草”,但它却有着顶天立地的英雄骨气!《咆哮无声》,民族气节铮铮!这将激励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无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为民族的振兴而拼搏。

拆书-《喊山》无声而有力的呐喊,喊出的是自由还有那无言的爱!

拆书-《喊山》无声而有力的呐喊,喊出的是自由还有那无言的爱!

《喊山》无声而有力的呐喊,喊出的是自由还有那无言的爱!初恋这部电影其实我更喜欢把它定义为乡村爱情故事,只是这个爱情故事有点曲折,有点悲伤,但是它也特有那份小幸运的美好,恰如红霞与韩冲他们那向往自由生活而又无法言语的爱。

红霞,一个在孩提时候与家人走散,被有心的人贩用迷药抓走,贱卖给了腊宏,这个面相凶狠、脾气暴躁的老男人,这个改变整条她整个命运的坏男人,这个后来成为她名义上丈夫的贱男人,这让她往后每一天的日子都是噩梦般好日子地活着,尤其是她无意之中听见腊宏与他母亲的对话,知道了他有次杀人的秘密,给她带来终身性的毁害。

那时的她刚好失去父母亲的疼爱,还不知道世间的险恶,在凶狠的腊宏逼迫下,本真地说出喊出了她听到的一切,她没有想到这会成为她最后发声的话语,腊宏为了警告她,活生生的拔掉了颅她的两颗骨,也直接毁损了她的喉部,让她至此变成了失语者。

从此,她的名字和她的一样在这世间消逝了,因为她有了新的名字,哑巴。

哑巴与腊宏生存环境的那些黑暗的黑暗日子里,每天都像奴隶一样被嘲讽,被贱骂,被蹂躏,为其生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为其变成性的奴隶,生孩子的工具,家庭的奴仆,(这也隐射了被拐的妇女是没有尊严,没有自由的),对腊宏这种长期积怨下来的恨意是刻骨的,虽然她无力反击,但还好她舍弃没有因此选择放弃,上天是公平的,无意之中赐给了她一个机会。

一个让她重新得到新生与自由的机会。

山里的人则都有喊山的习俗,住在他们隔壁的韩冲与对面山的寡妇琴花心生暧昧,韩冲对其不但言听计从,琴花让其去炸到獾子,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姗姗也就利用这个事情局做了一个局,利用了腊宏对于大女儿利用的亲爱,挤到借由大女儿的嘴馋将腊宏引到了韩冲埋下炸药的地方,轰隆的那声响,于红霞而言,是噩梦的结束,于韩冲而言,是麻烦的开始,全村人都赶来处理,可红霞将所有人都驱赶几乎出去,关上了门,因为她比谁都想要他死,她马营镇这个男人,这个毁了她一生的女孩儿,虽然那个时候的腊宏还没想临死,如果在临死的时候,腊宏知道了事情的详细情况,对着哑巴丢了刀子过去,贱骂一句:“瓜婆娘”,那又怎样,无所谓再大的委屈于红霞而言确实不算什么了,因为她知道她完结的噩梦终于可以结束了,果然可以开始正常人平常人的生活了。

【电影节】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喊山》:无声的呐喊,质朴的乡魂

【电影节】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喊山》:无声的呐喊,质朴的乡魂

【电影节】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喊⼭》:⽆声的呐喊,质朴的乡魂爆炸的声响和⼀个失去的男⼈。

⼀个受压抑的⼥寡妇,⽤委屈和难⾔的痛苦,诠释出⼀道⼈⽣的难题。

这部影⽚质朴,真诚,以⽆声的呐喊,对抗着落后乡村⾥的那些农民们的七嘴⼋⾆和指⼿画脚,折射出中国农村那些年的真实⾯貌。

这次上海国际电影节,坐在上海影城看着这样⼀部电影,就像感受到⼀些陌⽣的⼈的⼈⽣中经历过的,没经历过的那些遥远⼜不曾⾯临过的情感,就这样扑⾯⽽来。

这是⼀种被压抑着的委屈,⽽类似这样的委屈透析出时代对于⼥性的那些束缚和压迫。

很多华语电影对于中国农村题材的把握,和对于其影像诠释的风格化都做出过努⼒和设计。

⽐如在华语电影史上也曾经有过像《红⾼粱》那般的作品。

看本⽚,感知类似的⼈性母题拷问,在敲击着⼼扉。

哑⼥的设置是巧妙的设计,她的痛苦她的所有情感,因为这种设计显得更加⽆处释放。

她的这⼀⽣理缺陷和爆炸的声响是⼀种⽭盾的对⽐。

⼀静⼀动,关于⼈物的所有纠葛,浓缩在这⼀⽭盾⾥。

呐喊的⽆声让⼒量的冲击感失去,却也使得这⼀⾏为的集中性突出。

这看似可能对于观众的表⾯影响看似不⼤,但对于观者⼼⾥的感染⼒量却能增强。

故事在最后时刻才给到⼀个意料不到的结局,并达到⾼潮。

这种设计⼜⾮常恰当,让⼈触动颇深,感动。

在有感情根基但已经死去的爱情,还是在⼀起彼此有⽕花但被世俗所不能接受的两种爱情中,这部电影提出了⼀个留给你我思考的疑问。

乡魂是质朴的,导演有着饱含这乡⼟⽓息的浓郁情感,在描摹的不只是⼀个⼈三两件事,更像是为旧时代所绘制的集体图腾。

我喜欢这种乡魂的营造,有⾎有⾁⼜有痛,有苦有笑还感动。

两个主演的表演都挺到位,王紫逸像被男主附体⼀般纯粹,⼥主⾓也似⼀个有故事却不能⾔语的⼥⼦那般柔弱。

但最后时刻的呐喊动作表演却也有⼀种⽆声的震撼。

这样⼀部好电影,应该值得⼤家都去看,⽤⼼⽤情⼜真诚质朴。

喊山电影观后感

喊山电影观后感

喊山电影观后感《喊山》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人物形象,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关于中国文化、乡村变迁和人性的深沉探讨。

观影之后,我被电影所传达的思想感动和震撼,引发了许多思考。

电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的农村山区,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变迁和挣扎。

主人公阿毛是个憨厚老实的农民,他和妻子喜玛时刻面对着生活中各种的艰难险阻。

电影以很接地气的方式刻画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农村人在现代化浪潮下的挣扎和迷茫。

电影中的喊山这一场景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也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之一。

喊山象征着人们对于生活困境的无奈和挣扎,同时也暗示着自我奋斗的精神。

通过喊山这一形象的巧妙运用,电影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存困境的反抗和追求更好生活的渴望。

喊山之所以令人动容,是因为它具有普适性和代表性。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人们都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压力。

电影中的喊山场景,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状况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农民的共同追求,也是全人类共有的情感和动力。

另外,电影还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进行了对比和思考。

阿毛一家人的生活方式受到了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他们曾经熟悉的山区生活正在消失。

电影中的一场场冲突和纠结,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和融合。

观众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和家人在文化变迁中所遭受的痛苦和困惑。

与此同时,电影也表达出对于乡村生活的怀念和重新思考。

乡村的美丽风景和宁静生活方式成为了电影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电影给人以反思,现代化发展是否意味着摒弃传统乡村生活方式?电影中的喊山场景似乎告诉观众,在现代化的浪潮下,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和最初的梦想。

通过《喊山》这部电影,我对于中国农村和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电影以其真实的刻画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了观众的内心。

看完电影,我陷入了思考,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父辈与子女的联系、传统文化与现代进步的冲突。

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回答,但是电影激发了我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电影《喊·山》:r现实主义镜像表意的多重叙事分析

电影《喊·山》:r现实主义镜像表意的多重叙事分析

电影《喊山》:r现实主义镜像表意的多重叙事分析
窦兴斌
【期刊名称】《南腔北调》
【年(卷),期】2017(000)008
【摘要】在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斩获传媒大奖的电影《喊·山》是一部由导演
杨子,演员王紫逸、郎月婷和成泰燊,好莱坞导演帕特里克·穆尔吉亚(PatricMurguia),音乐大师尼古拉斯·埃热拉(NicolasErrèra)等人联袂打造的反映中国现代农村生活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

电影通过现实主义的镜像元素,讲述了一
个集结拐卖、杀人的悬疑故事,反映了原始生存状态下封闭的农村社会与新时代观
念的闯入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

在《喊·山》这部影片中,展现了“现代社会伦理与
传统道德秩序之间的冲突与扭合”、“赤裸的性欲张扬与崇尚爱和自由之间的撞击与悖论”,以及“个性生存的失语困境与自我拯救之间的现实与无奈”等多重意义。

在当前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电影中,《喊·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总页数】4页(P7-10)
【作者】窦兴斌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现实主义与类型化影片比较——战争电影的深度叙事分析 [J], 薛轶文
2.电影《喊·山》:现实主义镜像表意的多重叙事分析 [J], 窦兴斌;
3.电影《喊·山》:现实主义镜像表意的多重叙事分析 [J], 窦兴斌;
4.电影《喊· 山》对小说《喊山》的阐释研究 [J], 杜娟
5.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国产现实主义电影的性别叙事分析 [J], 鹿璐;吴永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2016年第18期由扬子执导,郎月婷、王紫逸领衔主演的电影《喊·山》于今年8月26日上映,电影根据山西女作家葛水平的同名小说改编。

保存了小说中原有的故事框架,却在故事结构和拍摄手法上作了大胆的尝试,成为一部“用商业片手法包装的农村题材艺术电影”,为了创新,导演还尝试运用国际化团队进行拍摄,电影也成为了了釜山电影节的闭幕电影。

然而这些国际化的元素并没有让这部影片更加成功。

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很多:凄美爱情、农村问题、悬疑追踪,然而对每个主题的讲述都不够彻底。

爱情与大背景格格不入,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浅尝辄止,叙事手法也存在问题。

一、 有心无力的叙事方式故事由一个封闭的山村里发生的一场意外事故开始讲起,村里的青年韩冲(王紫逸饰)放在山里用来捕猎的炸药误将外来户腊宏炸死,留下哑巴妻子红霞(郎月婷饰)和两个孩子。

正值老村长身体多病、新村长还未上任之际,村里人怕报案会给村里留下“污点”,于是决定让韩冲赔钱私了。

但红霞却不要韩冲的赔偿,村里人认为红霞神志不清,于是让韩冲照顾红霞母子。

而两人也在相处的过程中日久生情,正在这时,却传来腊宏是杀人犯的消息,村民的态度急转直下,要把红霞驱逐出村,韩冲执意农村题材艺术电影的无力呐喊——解读电影《喊·山》牛 晰【作者简介】牛 晰,女,河南郑州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16年度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6-QN-064成果。

电影《喊·山》剧照DOI:10.16583/ki.52-1014/j.2016.18.006新片锐评Acute Viewpoint of New Film要去自首,以换得红霞在村中生活的权力。

然而红霞却先他一步向警察交代是自己杀了腊宏……故事采用正叙、插叙、闪回等叙事方法,尤其是用闪回的方式对红霞过往经历的回忆是影片中一直潜行的暗流。

电影也借此向观众解释了她行为的动机,为最后的结局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红霞小时候在一个富足的家庭长大,有过良好的家庭教养,在一次元宵节的灯会上被人贩子拐卖,之后又因为偷听了腊宏杀人的事实而被腊宏害成了哑巴,腊宏把她带到这个山村,以夫妻的名义共同生活,把她当作发泄欲望的工具,稍不如意就动手打骂。

在这个过程中韩冲同情过她,为两个人情感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影片也通过韩冲父亲的描述揭示了韩冲小时候的成长环境。

小时候,父亲犯罪入狱,由母亲一人把他抚养长大,父亲回来后经常与母亲吵架,后来母亲去世,和父亲的关系也成为韩冲心中的一个结。

而在这个故事中,父亲从一开始对他的愤怒,到后来对他的支持,也隐隐表达了父子之间随着成长带来的冲突与包容的亲情主题。

电影最后用了开放式的结尾,在韩冲要去认罪的一刻,红霞率先向警察自首。

然而事情的真相真的就是红霞所供述的那样吗?会不会是韩冲杀了腊宏、红霞是要替他顶罪?影片没有给我们最后的答案,这算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一方面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空间,但另一方面也给人一种故事没有讲完整的感觉。

影片插叙、闪回的手法避免了故事的平铺直叙,然而还是存在节奏安排拖沓、男女主人公之间感情的发展也缺乏精细设计、整体内容简单贫乏等问题。

尤其是作为一部高度依赖问题冲突的电影,导演没有设置出有效的手段将冲突激烈化是这部电影在叙事手法上存在的一大问题,这部电影中最大的冲突是在片尾韩冲与村民对抗的戏份,演员表演足够卖力,然而前期铺垫不够,并不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在这部电影里,导演想表达的问题很多:对凄美爱情的赞美、对社会问题的关照、对案件发展的探索。

然而由于叙事方式上的不足,最后带来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

二、 胆大失真的拍摄手法作为一部描写农村社会的电影,导演一反传统,没有拘泥于对农村破败荒蛮场景的描述,而是拍成了一部“用商业片手法包装的农村题材艺术电影”,这算是这部电影想要创新的一大卖点,但最后的结果却不能说是亮点,无视农村现实环境,故意突出“文艺、清新、唯美”等要素,只能给人一种混乱与胆大失真的感觉。

首先是时代感营造得极其失败。

导演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时代背景,根据宣传来看,电影是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山区里。

影片中女主角头上的红头绳、一寸黑白照片、警察的制服等看来也是如此。

但在红霞的回忆中,深门大院的大宅子、一身长袍的父亲、家中的仆人装束、房内家具的布置又给人一种民国时期的感觉,而男主角韩冲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你行你来”等又充满了现代社会的气息。

在人物造型上也存在这个问题,片中人物服装的差异也让人感觉很混乱,除了作为背景人物的村民穿着几十年不变的粗布衣服,剧中主要人物的服装无一符合80年代的设定。

郎月婷一开始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就好像身处五六十年代,后来的白色开襟衫又有种现代社会文艺青年的感觉,后面剧情中玫红色棉衣的崭新精致更是与之前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仿佛腊宏一死之后,红霞的物质生活条件反而莫名得好了很多。

另外,琴花的白色印花外衣在村民中显得尤为突兀,90年代的城镇居民装扮也不过如此。

韩冲花纹条纹毛衣加上牛仔外套,使他现代城市颓废青年的气质更加凸显,放到如今这样的年代中也相当新潮。

演员气质的脱节也是这部电影存在的重大问题。

郎月婷和王紫逸的表演不可谓不卖力,但他们在这部电影中始终没有突破身上所自带的那种现代化气质,这使得他们的这种“卖力”更显得突兀,更容易让人出戏。

他们一个是颓废的都市青年,另一个是忧郁的文艺小清新,怎样看都不像80年代穷乡僻壤的乡里人,严重使观众无法认同这两个主要角色。

倒是两位配角——成泰燊饰演的韩冲父亲与余皑磊饰演的腊宏表现很让人惊喜,余皑磊成功的表现出腊宏的残忍、龌龊的个性,成泰燊也演出了一个内心矛盾、饱经沧桑的父亲形象,是片中最为可圈可点的两位演员。

电影的画面也被处理得唯美而清新,在描写乡村景象的镜头上,农村的封闭落后被搁置,加入了很多小清新的因素:韩冲与琴花通过呼喊的方式隔山传情,玉米糊浆通过磨盘慢慢地流下来,红霞把猫咪抱在怀里轻轻抚摸,素白色的衣服、有些忧郁242016年第18期的眼神,韩冲用小车拉着红霞、一边走一边唱山歌,这些画面凸显了农村爱情片中文艺、唯美的一面,然而美则美矣,却不真实。

导演自己的解释是想让观众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本身,然而这听起来更像是没有诚意的借口。

符合年代设定的道具安排不会让故事本身失色,混乱的背景才会让观众不断出戏。

除了时代背景,电影中的乡村与现实中的乡村、原著中作者笔下的乡村也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代社会的农村社会都并非如此,更遑论80年代。

想必就一个在农村长大的人物以及饱受农村弊病之苦的人物而言,这个偏僻的山村并没有那么美好。

这样文艺而唯美的设定也都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喊山”这一行为的力度。

三、 轻描淡写的社会问题对现实问题认识深度的不足是这部电影存在的最大问题,中国乡村电影一直具有的天然张力,然而却没有在这部电影中展现出来。

导演并非没有意识到农村问题的存在,然而却没有通过这部影片来表现出农村话题中的沉重,很多问题都有个隐约的影子,到最后却是点到即止。

最重要的自然是拐卖人口问题,红霞被人贩子拐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其间遭受了身体和精神上的种种折磨,然而这些放在这部电影中好像只是一段凄美爱情的陪衬。

更多的还是为女主角文艺忧郁的气质添加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除了长时间折磨带来的忧郁,电影并没有表现出红霞作为一个被拐卖而来的女人心理上的感受,包括最后警察来带走她,也是因为她自己承认杀了人,与她被拐而来的身份没有太大关系。

影片还提到了村民的法制观念和社会关系,面对法律,他们也有敬重,但也有一套在法律之外的处事方式——类似于传统社会中的乡党制度,村中年长者或者有话语地位的人掌握着现实的走向,这些人决定着到底要不要依照法律行事,也左右着村中其他人物的命运。

就像韩冲在片中喊的那样:凭什么听他的,最开始隐瞒不上报的是他,现在要赶人家走的也是他,所有的选择是你们决定的,你们有谁听过别人是怎么想的。

但这样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优点,比如当村里出事的时候,他们也会互相帮助,比如在村中长者的主持下,他们也会一起安葬腊宏。

电影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性的阴暗面:琴花的自私、专横和霸道,村民的愚昧、冷漠和容易被操纵。

他们在得知腊宏是杀人犯的消息后,一开始对红霞的一点同情也消耗殆尽,同时为了避免事端,他们决定把红霞赶出村子。

他们的意见受村中某几个权威的操控,没有自己的主见,是一群彻底的乌合之众。

可以说,导演是认识到了这些社会问题的:落后的山区、杀人、罪恶、拐卖人口等等,然而对其挖掘都是浅尝辄止。

这些问题应该呈现给观众的是这个社会的悲剧,任何一点背后都是一个现实而又深刻的话题。

然而,在这部电影里,这些问题都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再加上唯美的小清新画风,导演对社会问题的讲述更成了轻描淡写。

对村民形象的塑造也流于表面化和定型化,这也说明导演对农村生活的了解还是不够深入。

虽然说凄美的爱情故事是故事的主线,但是对现实问题的轻描淡写,也势必会造成这份爱情深厚性上的流失。

导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这段爱情的描述上,最后用拍偶像剧的方式拍出了一部沉重现实题材的电影,我们没有从中看到导演对现实的关切、同情甚至真实的认知,更多的是让人们感觉到导演对农村贫穷、落后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消费。

结语电影的片名叫《喊·山》,山代表着那个闭塞的小山村,也代表着那一个个左右哑巴红霞命运的社会问题,“喊”则具有声嘶力竭的效果,红霞最后无声的呐喊,表达的是对直击内心的苦难的反抗,有着一种突破阻碍的意味。

然而在《喊·山》导演杨子唯美文艺的镜头中,观众既没有看出“山”的深厚与给人深切的压迫感,也就很难感受到在“喊”中的痛苦与力量。

早在《喊·山》之前,同样根据山西女作家葛水平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电影《喊·山》早已上映,而《喊·山》之所以在中间加那一个圆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区别于当年那部电影。

先前的《喊·山》也并不算十分出彩,而如今这部《喊·山》更没有“喊”出在社会现实中人们的心声,与类似题材的《盲山》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可以说,揭示农村真实生活的电影,还有很大的创作空间。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