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看”读懂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五看”
夜泊牛渚①怀古(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 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 落纷纷。
注释:①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段突入江 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②谢将军: 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 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 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4、关注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2.菊花、梅花——清高、高洁人格的写照 3.松——孤直傲岸 4.莲——高洁,或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 表达爱情。) 5.梧桐——凄凉悲伤 6.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7.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 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 8.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有传书的信使之意) 9. 柳——离情依依 10.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11.羌笛——凄切之声 (边塞) 12.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二、看
摸鱼儿 (辛弃疾) (01年上海)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 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 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 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 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 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 肠处。
• 一看类型。 •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 下几类: • ①送别。以抒发离情为主。 • ②怀古。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 叹之情为主。 • ③思乡怀人。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 ④战争或边塞。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 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 ⑤闲适。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 之情为主。 • ⑥借景抒情。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 ⑦托物言志。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 的伤感之情为主。 • ⑧爱情。 • ⑨民生。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诗歌五读法
一、读标题
1、根据标题中显示的诗歌内容猜想情感方向。(标题暗 示写作对象、写作内容,时间、地点、季节等) 2、根据标题中显示的情感类词语,明确诗歌的情感基 调。 标题:《赋得暮雨送李胄》 包含的信息有: 时间“暮”、天气“雨”、事件“送李胄”;抒发了作 者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傍晚送别朋友李胄时的依依惜别之 情。
分析: 1、读标题。标题《过香积寺》,“过”即拜访意,到深山中一 古寺游玩,诗歌当属写景诗。 2、读作者。王维,盛唐诗人,属于山水田园诗派,晚年向佛。 其诗歌以描写山水风光居多,所写景物充满诗情画意,苏轼曾评 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歌在清新淡雅中又往往意 境高远,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3、读注释。注释中两个词语均属佛教用语,通过注解我们可以 读出诗人对世俗欲念的超脱,对清净隐居生活的向往。 4、读诗句。首联写他在云雾弥漫的高山中行走了数里,还不知 道香积寺在哪里。落笔就以“不知”二字,表现出一种迷惘的心 境。“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上句写所闻,下句写所见。 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 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 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结尾两句才写到寺,但仍然不写 寺中景物,而写寺外清漂的空旷幽寂,潭岸的曲折深僻,僧人的 安禅入定。
诗歌鉴赏——诗歌五读法
学习目标
借助诗歌“五读法”,整体把 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五读法
• • • • • 1、读标题 2、读作者 3、读诗句 4、读注释 5、读问题
一、读标题
1、根据标题中显示的诗歌内容猜想情 感方向。(标题暗示写作对象、写作内 容,时间、地点、季节等) 2、根据标题中显示的情感类词语,明 确诗歌的情感基调。
三、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诗后的题目。 夏 意 苏舜钦
诗歌鉴赏的“五看三抓”
“五看三抓”的方法(一)看题目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比如《春夜喜雨》《送孟浩然之广陵》《相思》《金陵怀古》《咏梅》都暗示了主题。
(二)看作者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三)看注释注释:是出题人给考生的暗示。
介绍写作背景的是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解释相关诗句的是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的是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特点。
(四)看内容(即文本)在阅读分析诗歌时为了全面、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主题,需做到“三抓”。
1.抓意象。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常规意象的情感有一定的稳定性,抓住诗人所选的意象,由意象特点推出所包蕴的思想情感,这样我们就不难分析和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了。
(1)【动物类】如蝉(感身世,诉悲凉;痛别离,苦远游)、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杜鹃(哀怨思归)、鹧鸪(离愁别绪,伤感和没落)、黄莺(春天的象征)、飞鸟(自由的灵魂)等。
(2)【植物类】如柳(伤离别)、梅(孤高,不谐流俗)、菊(坚贞、高洁)、莲(爱情)、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等。
(3)【自然现象类】如明月(思乡之愁)、流水(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黄昏、夕照(感伤的心情意绪)、细雨、烟雾(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草木(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落花(伤春)等。
(4)【特定地点类】长亭(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南浦(浸染着离情别恨)、南山(隐居的地方)等。
2.抓情感词。
五看读懂诗歌教学设计(全文)
如何从题目入手理解诗歌
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
通过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可以初步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或创作背景等信息。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在了解题目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深入 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根据题目推断诗歌内容
有时候,题目本身就能够提供一定的信息和线索,可以帮助我们推断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例 如,如果题目中提到了某个具体的地点或时间,那么我们可以推测诗歌可能与这个地方或时 间有关。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就是分析归 纳诗歌的主旨,评价诗 歌的社会意义。
07
总结与拓展
Chapter
学生自主创作实践指导
创作主题选择
鼓励学生从自身经验、情感、观察等角度出发,选择独特且有深 度的创作主题。
诗歌形式探索
介绍不同诗歌形式如古诗、现代诗、自由诗等,引导学生尝试多 种形式的创作。
06
五看:诗歌表达技巧和情感
Chapter
表达技巧分类及特点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例如比兴、拟人、夸张、对偶等。
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 关思乡;闺中怀人。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 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 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 慰平生的喜悦。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 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 白。
诗歌鉴赏五看
鉴赏诗歌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往往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
我们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应注意从题中去挖掘有效的信息以帮助我们解读诗词,而且有不少诗歌的考题设置和诗歌的题目有关,研读诗歌的题目,往往可以得到提示性的暗示。
鉴赏诗歌最好要“知人论诗”,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人生境遇.有不同的人生体验,有不同的志趣与追求,而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外化,因此不同的诗人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
如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的基调居多,忧国忧民的思想是他的主旋律;而“豪放飘逸”则是李白不变的气度,愤世嫉俗是他人生的写照;“建功报国”是陆游的永恒主题;“恬淡优美、含蓄生动”是王维的特质;“清丽俊逸”是李商隐的诗风;“苍凉雄健”是“三曹”的共性。
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
如读苏轼《赤壁怀古》一词,只有你了解他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诗所体现的豁达和豪迈。
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
古诗词鉴赏命题时有这样的规律,直接关系到理解文本或回答问题时可能给考生造成障碍的内容,往往会出示注释,或是对诗中的有关意象作解释,或是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这将给考生以极大的帮助和提示。
对此我们要紧扣有关信息去解读,决不能置之不理,或是熟视无睹,特别是介绍背景的注解,我们一定要把诗歌放到相应的背景中去揣度,要分析诗人在此背景下会是怎样的情感,在诗中可能会流露出怎样的思想。
如:鉴赏南宋汪元量的《湖州歌》(其六),下面的注解是“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这一信息对考生很重要,考生扣住了这一信息就自然会把诗人和国家衰亡的情感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准确的把握思想情感,就不会转向念家思亲人的主题,如不紧扣这一注解很容易转向这些方面,那就和诗人的情感大相径庭了。
意象是作者借以表达情感的物象。
读懂古诗词须“五看”
读懂古诗词须“五看”作者:朱利红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5年第15期古典诗词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教?如何学?如何在应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一、看题目古诗词多数是有标题的,诗歌题目往往会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或表明诗歌类别,等等。
譬如,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暗示了诗歌的体裁(送别诗)、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张籍的《秋思》则写诗人在秋天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读好诗题,是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二、看注释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它们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
学生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甚至答案也蕴涵其中。
例如,2006年辽宁卷16题苏轼的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注释点明了作诗的时期,由此可推断出大的写作背景,被贬黄州,躬耕自食,过着简单的生活,闲暇时读书作诗,写了这首题名“东坡”的诗,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逆境处之泰然的心情,可见诗人胸襟之开阔。
读诗从背景着手,便于把握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内容主旨。
三、看体裁读诗时,根据体裁可以了解所属类型,如,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羁旅诗、闺怨诗等。
弄清诗歌的体裁,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如,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题目暗示了诗歌的体裁是送别诗: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的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用明丽之景写离情;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宕开写景,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萧瑟凄清的情怀相契合。
“五必看”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
思想内容。
5、五看题目,辨别题型。
克服畏难情绪,巧拿关键7分
古诗鉴赏答题格式 例析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具体的修辞手法、 描写手法、抒情手法) 设问角度 观点品评
月 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地名,在今陕西富县) 守望
fū
kān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古代妇女梳的一 子种环形的发髻)
huá n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帷幔
huǎng
鉴赏
深入品味
明明是诗人望月,为何诗中却写妻子 看月?此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 么感情?
提示:用了“以虚衬实”的表现手法。 (步 骤一)首联、颈联,想象妻子在鄜州独对明月, 痛苦挂念丈夫的情景,目的是写自己在长安正 独对明月,深切地惦念妻子。 (步骤二)从妻 子一方落笔,深切地表现了自己对妻子的担心 和思念。 (步骤三)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一般可表述为:愉悦、 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 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 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 情等等,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 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 么而“感伤”。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分析意境
字词推敲
语言风格
诗歌形象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景物形象)
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古诗鉴赏需得“五看”
古诗鉴赏需得“五看”摘要:古诗鉴赏注意五看,看标题,明主旨;看题材,辩主旨;看形象,悟情感;看冷暖词,明感情基调;看身世背景,探情感风格。
关键词:古诗鉴赏五看古诗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是生动的语言和凝练思维的结合。
古诗鉴赏水平的高下,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结合这几年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对诗歌情感、主旨的把握,是诗歌鉴赏的基础和关键。
为此,提出以下意见与同仁探讨。
一、看标题,明主旨不少诗歌的标题,或概况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暗示诗歌的感情基调,有的甚至直接表露作者的感情,分析诗歌标题也有利于我们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
如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聂夷中《伤田家》、元稹《遣悲怀》、马戴《落日怅望》、陆龟蒙《吴宫怀古》、王昌龄《西宫春怨》,试题中的“喜”“伤”“遗悲”“怅”“怀”“怨”都直接表露了作者情感,重视分析诗歌的标题,会为我们理解诗歌主旨找到一条捷径。
二、看题材,辩主旨作者通过这诗歌的意向表达出来的思想倾向,即为诗歌的主旨。
理解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态度,即是诗歌鉴赏的前提又是诗歌鉴赏的主体。
一般来说,高中生对诗歌的题材内容,能有较正确的把握,而诗歌的不同题材,往往较固定地反映作者的情感态度。
如:思乡诗,往往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远离故乡的孤寂,表达羁旅之愁。
边塞诗,常表达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对战争苦难的控诉;对边关雄伟景色的抒写等。
送别诗,往往表达对友人的不舍,抒发离别之情及对彼此命运的关注。
闲适诗,表达闲适之情或抒发盛筵难再、韶华易逝的感伤。
宫廷诗,常表达一种哀怨或抒发对自由的渴望。
山水田园诗往往表达对优美田园风光的歌颂,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或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表达归隐之志。
咏史怀古诗,常表达对现实的讽喻,对往昔的感慨对英雄人物的追思与崇敬。
当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能对号入座,但我们辨别题材之后,第一个应该考虑的就是作者常常抒发的这些情感。
三、看形象,悟情感作者的诗中描写的形象都是为了抒发感情的需要,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2018如何读懂诗歌之五看
看意象
刘禹锡 《石头还过女墙来。
历史沧桑,城市盛衰。 概叹六朝兴亡,借古鉴今。
看注解
《短歌行》 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写姑娘思念情 人,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1.指出《短歌行》的主旨。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玉蓉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作者因调任途径西塞山,三国以来, 金陵政治风云变幻,政权反复更替,鉴于 此诗人写下这首诗。 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渴盼国家统一
之五看
高双双 2018.1.14
如何读懂诗歌?
1.看标题
2.看作者:知人论世
3.看情感词
4.看意象 5.看注解
一看标题 朱熹 《观书有感》
书
书中美好的景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中获得的知识
1 、 题目有暗示内 读书可以使神志清醒, 思想鲜活。 容的作用
自比古人,抒发功业无成的伤感
迁移练习: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思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 苏 轼
• 缺月挂疏桐,漏断【注】人初静。谁见幽人 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 栖,寂寞沙洲冷。 • 【注】 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 断”指夜深。
看标题
• ①交代了地点是在江中船上; • ②暗示了诗歌题材(羁旅诗); • ③暗示了作者情感:旅途艰难,内心悲伤。 (悲伤具体化)
看注释
• ①交代写作背景是“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 职”,暗示作者仕途不畅,感慨世事艰辛。 • ②点明写作时间:“这首诗作于离任途 中”,暗示作者内心感情凄苦、悲辛。 • ③“风用壮”属于难点注解,帮助理解诗 句。
诗歌鉴赏中不可忽略“五看”
诗歌鉴赏中不可忽略的“五看”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试卷中失分较为“强势”的板块,其原因是同学们没有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所以做起来“东一榔头西一棒”,最后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答案能踩到点上吗,阅卷老师能判分吗?其实只要我们能切实掌握一些方法,那么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决非难事。
每一位作者,都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意趣、主张、观点、看法,只不过有的表达得含蓄,有的表达得直露而已。
这里为大家介绍诗歌鉴赏中不可忽略的“五看”,希其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看标题诗题中可流露出不少信息,鉴赏诗歌不可忽视这个重要的“头”。
诗歌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可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及作者情感。
例如:2010年江苏卷:送魏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看到标题,我们就可大致揣摩出诗歌的主要情感,一个“送”字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无非是朋友离别时的依恋、惆怅等情感。
试题第2问: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抓住标题去解决问题,是不会偏离大方向的。
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二、看作者看作者,也即“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等,会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的作品内容。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风格;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应充分重视作品朝代,因为大时代、大背景是相通的。
例如:2010安徽卷: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试题第1问: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五看法”
• 注:江总,南朝陈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 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3、介绍作者并交代写 作背景。
四、看词句,把握“情感关键词句”
1、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 “愁”、“孤”、“喜”、“闲”、“思”之类。
1、李太白的自信与狂放。 2、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知 人 论 世
1、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2、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3、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4、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5、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九死不悔:漫漫长路的探索 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 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 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 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 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 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
2012广东高考
• • • •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2、修饰词:形容词、动词 、副词等,尤其是冷暖色 调形容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 3、情感句: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
五、看典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 •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 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 月 杜 甫 •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 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 频频。
05年《春日登楼怀归》表明时间、地点、情感
“五看”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三看意象,把握思想内容 三看意象, 意象
看意象,展开联想、想象, 看意象,展开联想、想象,进 入诗歌意境, 入诗歌意境,把握思想内容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送别诗中常用“ 送别诗中常用“柳”、“月”、“长 诗中常用 等意象,抒愁写恨诗常用 流水” 诗常用“ 亭”等意象,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 春雨” 春草”等意象,表达思念 思念的 “春雨”、“春草”等意象,表达思念的 常用“ 红豆” 表现志节 志节的常 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 用“竹”、“兰”、“梅”、“菊”等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
练习:试分析《汴河曲》 练习:试分析《汴河曲》( 李 的思想内容。 益)的思想内容。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煞人。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诗人。 李益,中唐诗人。
课堂综合练习
过 香 积 寺
知人论世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 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 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 味在心头。 味在心头。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如何鉴赏诗歌之《诗歌五看》
⑶借助背景,把握用典的含义
• 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 格,浪漫主义的手法。
• 读到王维,就应该想到他喜好山水丹青, 修学释道的特点,所以描写田园风光, 恬淡宁静,风格含蓄生动,清新明快淡 远,有“诗中在画,画中有诗”、“诗 佛”等美誉。
常见常考作者
• 李白:志为帝师,布衣卿相,京城 失宠【飘逸清新】
• 杜甫:历经乱世,身世飘零,老病 孤愁,忧国忧民,胸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关心 疾苦【沉郁顿挫】
• 再如柳中庸的《征人怨》 •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和刀环。 •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从标题可以推断为边塞诗,而边塞诗 的表现手法多为写景叙述抒情相结合。
• 又如杨巨源的《城东早春》 •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 一看便可以断定为写景诗,其基本表 现手法必定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象这样的还有杜甫的《江村》,张旭 的《桃花溪》等等。
• 例如:《枫桥夜泊》可推知诗歌所描绘的 为枫桥的夜间景象,“泊”字可知诗歌表 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
⒉借助题目,能够明确诗歌的意象,
大体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
• 诗歌的诗意美,往往是通过诗歌的意境创造出来 的。准确的把握诗歌的意境,就能够很好的鉴赏 诗歌。所谓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 观景物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含着“意” (主观思想)和“象”(客观景物)两个方面, 意境就是由这两方面自然而有机融合而成的。很 多诗歌的标题本身就直接用诗歌的意象命题,有 的诗歌甚至在意象前直接加上表明作者思想感情 的词语,这都有利于我们借助诗歌的标题就能大 体上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五观”解诗
“五观”解诗涂祖生内容提要: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很多同学觉得赏无从赏,往往是因为不理解诗。
理解是鉴赏的前提,而理解一首诗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观诗题,观作者,观注释、观体裁,观内容。
关键词:观诗题,观作者,观注释、观体裁,观内容理解是鉴赏的前提,不能理解,焉谈鉴赏?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理解一首诗呢?我认为当有“五观”,即:观诗题,观作者,观注释、观体裁,观内容。
一、观诗题诗的题目,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可以给我们提供理解一首诗的重要的信息。
如《移家别湖上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看题目,就能知道这首诗是首写别情的诗。
而有些诗,如果不看题目,也许你就读不懂。
比如: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
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所谓“源头活水”,应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可是,如果不看题目《观书有感》,你能确定这就是写读书的感受的吗?再比如: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是朱庆馀在临近考试前写下的一首呈给张水部(即张籍)看并希望他给与推荐的诗。
按照唐朝科举考试制度,应试者可以将自己的诗文呈送给政界要人或文坛名宿,请他们向主考官推荐,名为“行卷”。
张籍时任水部郎中,又是一位诗坛名人,朱庆馀就给他写了这首诗。
诗题也叫《闺意献张水部》,作者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写出了自己在考试前期等与不安的心情。
光看内容,还以为是一首闺阁诗,怎么能想到是一首试帖诗呢?只有看到题目中的“近试”,才会将这首诗与科举考试联系起来,也才可能真正理解这首诗。
二、观作者诗的表情达意是含蓄的,尤其是一些咏物诗,如果不和作者及背景联系起来,我们也许就很难知道这首诗的真正含意。
“五看”读懂诗家语
“五看”读懂诗家语作者:张世华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1年第02期诗歌融合情感,寄寓志趣。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尚书》也说:“诗言志,歌永言。
”我们鉴赏诗歌,其实就是对作者情感的再触摸,对诗文韵律的再涵泳,对诗歌内容的再创造。
因此,笔者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三个单元为例,总结出五“看”法,来引导学生鉴赏诗歌。
一看“题目”。
常人鉴赏诗词,题目只是一眼带过,未解其详。
其实,看到题目,我们就可以抓住诗歌要表达的“中心事件”,进而了解作者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如第一、二单元的两首诗《夜归鹿门山歌》《书愤》。
夜归鹿门山歌【唐】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书愤【南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鬂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夜归鹿门山歌》中,“鹿门山”为诗人所归之地,“归”字点明所为之事,我们无需详阅全诗而已知大意,此乃隐居之作。
《书愤》中,读“愤”字可知所为之事,可见胸中之情,观标题之“一斑”便可知整首诗之“全豹”了。
二看“注解”。
一般诗词后面往往会有注释文字。
通过看注释,我们可了解作者及其生平,还可了解写作背景、所涉典故,从而把握作者情感。
如第二单元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题目注释中就谈到“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第二年,他在东鲁(今山东)将南游吴越,写下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这个注解对理解这首诗至关重要。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李白为何“梦游”(因为现实的不如意,他内心的苦闷在美好的梦境中暂时得到释放),“梦游”什么(著屐登山,壮美奇绝,有离奇险怪的夜间景象,有绚烂辉煌的神仙洞府),“梦游”后有哪些感想(蔑视权贵,追求自由解放)等。
诗歌五看
诗歌五看一、高考要考什么?1、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2、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二、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建功立业之豪迈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昔盛今衰之感伤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时光易逝之感慨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蔑视权贵之高洁真挚友情之珍惜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之绪三、诗歌五看看题目——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作者——明确风格,了解时代注释——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意象——作者情感的载体特殊词句——把握感情的切入点(一)看题目——题目定内容1、表达作者写作缘由《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2、表达作者写作目的。
《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不看题目,就可能错误地理解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扬山中的美景,只有看了诗歌的题目——《山行留客》,才能明白写作用意是留客,是让朋友留下来,欣赏美景只是个理由罢了。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作者是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已期待与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已过关的心情。
3、表达作者的情感。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鉴赏诗歌“五看”
鉴赏诗歌“五看”诗歌鉴赏题一直都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我认为主要可从以下“五看”入手。
一看标题。
标题,往往包含着一首诗歌丰富的内涵,它可以透露出和诗歌相关的一些信息。
例如《静夜思》通过标题可初步判断它是一首与思念有关的诗歌,联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便可知它是一首思乡之作。
而杜甫的《春夜喜雨》,从一“春”一“喜”之中,我们就能感受出作者对“雨”并且是“春雨”的特别喜爱之情。
更有王勃的《江亭月夜送别二首》,通过题目我们就能提炼出如下信息:该诗共有两首,内容是送别,地点是江亭,时间是月夜。
标题对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看作者。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风格,把诗歌和作者结合,知人论世,有利于我们去鉴赏诗歌。
看到曹操诗歌,我们应该想到他诗歌的苍凉雄健;看到李白,我们应该想到他诗歌的飘逸洒脱;看到杜甫,我们应该想到他诗歌的沉郁顿挫;看到白居易,我们应该想到他诗歌的平白清新;看到苏轼,我们应想到苏子的旷达豪迈;看到柳永,我们应想到柳词的缠绵悱恻;看到李清照,我们应想到她词风的婉约凄切;看到辛弃疾我们更应想到他诗歌的气势雄壮。
当然对诗歌的分析我们都应做到整体把握,即:把作者和作品有机结合。
因为一个诗人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苏轼就曾写出了“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缠绵诗句。
而李清照也曾发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壮之言。
三看注释。
诗下注释往往交待了一些和诗歌有关的文化常识,文学典故,或写作背景。
因此从诗歌注释中捕捉信息,对我们分析诗歌具有很大帮助。
以以下两题为例:台? 摇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州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晚唐京兆杜陵人。
有人说该诗流露出诗人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为什么?要解答此题,就需从注释中捕捉信息,注释中“晚唐”两个字,给我们透露出了诗歌诞生的时代,而晚唐正是社会全面走向衰落时期,联想唐朝昔日的繁荣,曾经的繁华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艰难时世中的爱国之心
——“五看”读懂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了解中考古诗鉴赏的考试要求。
2.学习“看标题”“看作者”“看关键句子”“看意象”“看注释”等五种方法读懂诗词思想感情的方法。
3.增强对国家的热爱,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树立文化自信。
【学习方法】
1.诵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四步解疑法。
【中考动态】
诗词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思想情感的把握、语言艺术的分析。
——2018宜宾语文中考说明【学习导航】
一、温故知新·个体质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你还记得下面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吗?请将你分析的方法归纳在下面的横线上。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想感情:
鉴赏方法:
二、品评诗歌·碰撞激疑
分小组讨论,分析一下下面这两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将你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来。
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创作背景:
陆游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
他出生于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耽耽之时。
幼小的心灵深处早早就埋下了爱国的种子。
长大后,陆游的仕途也是几起几落。
他曾到过抗金前线,身着戎装投身火热的战斗生活。
陆游力主用兵,这让他曾两次被罢官。
尽管如此,他的爱国志向仍始终不渝。
写下了这首《卜算子·咏梅》。
思想感情:
鉴赏方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
1.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
2.“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遭到对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重创。
3.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
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4.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他曾反击刘宋,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5.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6.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矢,通“屎”)矣。
”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思想感情:
鉴赏方法:
三、总结发现·师生析疑师生共同总结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过关解疑
1.连一连
《送鲍浩然之浙东》生活杂感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月下独酌》赠友送别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
《山坡羊·骊山怀古》边塞征战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
《雁门太守行》咏史怀古不舍与留恋,以及对朋友的生活送出祝福
2.连一连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羁旅思乡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送别抒怀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边塞征战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山水田园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怀古咏史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人生感怀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思妇闺怨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
3.读一读
导读:《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这首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的中华民族不敢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满江红·怒发冲冠》(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