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资料

合集下载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是指对中成药的使用进行规范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疗效的最大化。

中成药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明显、温和安全、副作用小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中成药的药效成分复杂,药性多样,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概念、意义、管理原则、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概念中成药合理使用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及其病因病机,遵循中医药理论,科学合理地选用、配伍和应用中成药,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达到治疗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

中成药合理使用要求医生在诊疗中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根据中医药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确保中成药的安全性、疗效性和优势性。

二、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意义1.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体质类型进行综合施治,能够使中成药的疗效得到最大化,提高治疗效果。

2.减少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中成药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3.降低药物滥用率。

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管理可以杜绝滥用药物的情况,减少对患者健康的不良影响。

4.保护中药资源。

合理使用中成药可以避免浪费中药资源,保护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合理使用中成药能够促进中医药的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结合,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中成药合理使用的管理原则1.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情、体质等方面进行个体化治疗,选用适合患者的中成药。

2.经验原则。

遵循中医药的经典理论和临床实践,根据中医药的理论进行中成药的合理选用和应用。

3.安全原则。

优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的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药物风险和药物相互作用。

4.综合原则。

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施治,治病的过程是全方位、多层次、全面性的。

5.疗效原则。

临床应用中成药要追求治疗疾病的效果,确保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控制和缓解。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2014年,两区门诊量280万人次,业务总收入过十七个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1
2015-10-27
专科、学科
国家重点专科6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5个 北京市特色诊疗中心7个 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 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
东直门医院
科研
中医医院唯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最早被国家药品和食品监督管理局 认定的中医临床药理研究基地之一 全国最早建立三级学科实验室和研 究室的单位 近三年承担各级课题245项,课题 总经费超过亿元
含甘草成
分甘的中草成

能影响水和电解 的代谢,引起水 和钠的潴留及钾
的丢失
也会引起高血 压,低血钾等不
良反应
降糖药
使糖尿病病情 波动影响治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3 产生毒性
硫酸盐、 硝酸盐类 雄黄类 中成药 洋地黄 地高辛
蟾酥类
可使雄黄含有的 硫化砷氧化,增
加其毒性
具有与洋地黄 相似的强心作 用, 合用时易引 起洋地黄中毒。
2015-10-27
诸参辛芍反藜芦
细辛
芍药
人参
藜芦
玄参
沙参
丹参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十九畏(一)
• 硫磺(7种)+芒硝(10种)
• 人参(400多种)+五灵脂 (69种)
丁香(128种)+郁金(139种)
芒硝(10种)+三棱(78种)
巴豆(28 ) +牵牛(62)
肉桂(187种牵)牛+62 石脂(42种)
2 配伍禁忌
本草名言十八反, 藻戟遂芫俱战草, 半蒌贝敛及攻乌, 诸参辛芍反藜芦
十九畏
硫磺与朴硝, 巴豆与牵牛, 官桂与石脂, 川乌草乌与犀角, 人参与五灵脂, 狼毒与密陀僧, 丁香与郁金, 水银与砒霜, 牙硝与三棱。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安定区第二人民医院药械科:安汉荣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中成药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但由于中成药的合理用药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造成了临床疗效降低,甚至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上应用中成药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辨证用药中成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它必须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才能有的放矢正确使用。

辨证施治是中医药理论的根本,也是中医药理论精髓所在,因此中成药的应用必须以中医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指导,强化辨证用药,切不可仅以说明书上的适应证简单用药.对症强调阴阳五行、整体辨证、动态平衡,严格把握“证”这一机体对有害因素的反应状态,以药物最佳组合的“方”调节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以临床疗效作为用药的检验标准。

以咳嗽咳痰为例,按辨证分型可分为痰热证、痰湿证、肺燥证、寒饮证,用药须辨证选药,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再如感冒,有的是风热感冒,有的是风寒感冒,二者病种类型截然不同,若相反用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延误治疗.中医使用中成药是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的,与西医的”辩病论治”有着本质区别.中医用方必须综合疾病分型、人体差异、气候变化、药物功效等诸方面因素之后才能选择,所以往往会出现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现象.例如同为呕吐,若因暑季着凉而致者,可选藿香正气散;若因食积内停者,可选用保和丸;若因脾胃虚弱者,可选用香砂六君子丸等。

再如高血压、外耳道疖肿、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膀胱炎、带状疱疹等都是西医的不同系统的疾病,但若都属于中医肝胆湿热证时,则均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治疗。

所以在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必须以中医辩证为依据,不能按西医病名应用,更不能将某个中成药固定为治疗某种疾病的特效药。

因为由于病人体质、性别、年龄的不同,对某人有效的方剂,对他人也可能无效。

这就是中医强调的因人、因病、因时、因地制宜,辨证用药的治疗原则。

二、中西药合用问题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发展,中西药合用的机会将不断增加,而中西药又是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医疗体系、有着各不相同的理论基础和用药经验,中西药合用,自然要产生很多新问题,因此,了解中西药合同的利和弊是非常必要的。

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读本

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读本

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读本
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读本是一本关于中成药临床应用的指导手册。

这本书通常包括了中成药的分类、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书,医生和药师能够了解各种中成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帮助他们在临床工作中更加合理地使用中成药。

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读本一般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中成药的分类和药理作用:介绍中成药按照功效分为清热解毒药、补益类药、消食类药等不同类型,并对每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详细解释。

2. 中成药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说明每种中成药适用于的疾病或症状,并给出了每种中成药的用法用量,包括剂型、服用方法、服用时间等。

3.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列举每种中成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帮助医生和药师在使用中成药时注意潜在的风险。

4. 中成药的配伍禁忌:介绍中成药之间的配伍禁忌问题,警示医生和药师在配伍使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读本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的必备参考书籍之一,能帮助他们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中成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的发生。

同时,读本中的信息
也可以作为给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参考依据,帮助他们正确使用中成药。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安全性

中成药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携带方便, 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 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 全性是较高的。合理使用包括正确的辨证 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症、合 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节有问题都 可能引发药物不良事件,所以合理用药是 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

广义的中成药,它除包括狭义中成药的概 念外,还包括一切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草 药药材。毫无疑问,这两种"成药"在内容上 是有许多不同的。
中成药的特点


具有易于保存、服用方便及便于携带等特 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中西医人员都在 使用,且患者自己也可以在药店买药。 中成药也是有一定缺陷的,这主要表现在 中成药成分组成、药量配比的一成不变上。 由于配方既定,药已制成,故而中成药往 往不能像煎剂方药那样表现得灵活多变, 随症加减,这使中成药的实际应用受到了 一定的限制 。
这种无序用药的状态折射到我们 的现实生活中,就出现了种种乱 象。
乱象一

患者自己到药店买了几种中成药同时服用, 而且都不同程度加大了剂量,如复方大青 叶片说明书中注明的用量是一次3片,有些 患者一次服7片,最终因过量服用药物导致 全身皮肤瘙痒、久治不愈。
乱象二

有些医生一听是咳嗽,同时开具几种止咳化 痰中成药,殊不知,并不是所有的咳嗽都 可用同一种药,中医的咳嗽分外感咳嗽和 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又分风寒袭肺、风热 犯肺、风燥伤肺3个证型;内伤咳嗽又分痰 湿阻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4 个证型,不同证型的用药是不同的。
中药真的无毒吗?不是的。药物的两重性 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 中成药既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 良反应,即所谓的“是药三分毒”。中成药有 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特别是一些中成药服用 时间过长,服用剂量过大,毒副作用就更加明 显,譬如:云南白药、牛黄解毒丸、羚翘解毒 丸、六神丸等,易引起过敏反应,轻者出现皮 肤瘙痒、固定性红斑等,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 皮炎、上消化道出血及内脏损害等,近年来中 成药引起的肝、肾功能损害的不良事件时有发 生;含有朱砂的中成药活络丸、冰硼散、安宫 牛黄丸、紫雪丹、朱砂安神丸、冠心苏合丸等, 长期服用可出现慢性汞中毒症状。

中成药学-第3章-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中成药学-第3章-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3-5岁--1/3成人量, 5-10岁--1/2成人量, 10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不大
(二)控制使用总量
➢ 含毒性成分,如砷、汞、斑蝥、马钱子等, ➢ 严格控制剂量,中病即止,不可长期持续使用
二、用法
(一)内服法
➢直接送服:露剂、合剂、乳剂、酒剂、酊剂、糖浆剂、口服液等液体制剂 ➢温开水送服:丸剂、散剂、胶囊剂、片剂等固体制剂 ➢沸水泡汁,代茶饮:茶剂、饮剂 ➢调糊、含化、烊化、吸入、鼻饲等
肢体或全身麻木,眩晕头痛、瞳孔缩小或放大
2.循环系统的表现:强心苷、皂苷、乌头生物碱、山豆根生物碱 、黄酮、蟾酥等
心悸、胸闷、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律不齐等
3.呼吸系统的表现 :生物碱、氰苷、硫化砷等
呼吸急促、咳嗽、咯血、哮喘、呼吸困难、呼吸麻痹
三、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临床表现
4.消化系统的表现:生物碱、益母草碱、强心苷、班蝥素等
二、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一)药物自身因素
成分复杂、致敏性物质
(二)个体差异
过敏体质、耐受性差(儿童、老人、妊娠期)
(三)药物使用因素
➢ 配伍不当:十八反、十九畏、中成药+西药配伍不当等 ➢ 疗程不当:含毒性成分蓄积中毒(雄黄、朱砂、马钱子等)
三、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临床表现
(一)皮肤症状 荨麻疹、药疹、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二)全身症状 1.神经系统的表现:强心苷、皂苷、生物碱等
一、不良反应的概念及类型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界定
应该满足下列条件: (1)必须是合格药品。 (2)必须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 (3)必须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反应。 (4)必须是有害的反应。
一、不良反应的概念及类型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一)固体剂型

散剂 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 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散剂粉末的 粒径小,容易分散,起效快。外用散剂的覆盖面积大, 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作用。散剂制备工艺简单,剂量 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应注意散剂由于分散度大 而造成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增强。制剂 如冰硼散、口腔溃疡散等。
中成药的命名
药物组成命名 主要功用命名 主治命名 组成、用法、制剂等特点命名 取类比象法命名 处方来源命名

以药物组成命名
(一)以方中主药命名 (二)以方中全部组成药物命名 (三)以药味数目命名


1. 主药两味 如银翘散、夏桑菊冲剂

2. 主药一味 如乌梅丸、麻子仁丸
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二)半固体剂型
煎膏剂 系指将药材加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 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制剂。适用于慢
性病或需要长期连续服药的疾病。具有体积小、味美适
口、稳定性较好、服用方便等优点。制剂如益母草膏、 夏枯草膏、秋梨膏等。
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流浸膏剂 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媒浸出有效成分,蒸去 部分溶剂,调整浓度使每lml相当于原药材lg的液体浸出 制剂。除少数品种直接服用外,多用作合剂、酊剂、糖
3. 以主药的别名命名 如鸡苏散 4. 以主药与功用或主治结合命名 如龙胆 泻肝丸、朱砂安神丸


1. 以药味数目命名 四君子丸,四物合剂

2. 以药味数目与功用结合命名,如十全大 补丸、七宝美髯丹

3. 以药味数目与方中主药结合命名,如六 味地黄丸、七味白术散

合理使用中成药

合理使用中成药

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
• • • • • • • 药物自身的毒性及用量不当 品种混用 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 配伍不当 用药不当或时间过长 过敏反应 忽视个体差异
药物自身的毒性及用量不当
在中医药发展的几千年进程中,我们的先 人不断地总结经验,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一 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上面收载有365 种中药材,并根据药性把他们分成了上、中、 下三品,上品120种,为君,能补养, 无毒, 可多服久服;中品120种,为臣,能治病补虚, 无毒或有毒,斟酌使用;下品125种,为佐使, 专治主病,能除寒热邪气破积聚,多毒,不可 久服。
中成药的神奇疗效
安宫牛黄丸 的传奇
藿香正气片的传奇
凤凰卫视主播刘海若
刘海若到英国旅游时遇上火车 出轨意外,身受重创,一度处 于深度昏迷。经英国医院抢救 后,被判定为脑干死亡成为植 物人,打算停止继续治疗。
刘海若的家人无法接受这 一事实,要求中国专家一 同会诊。在有关部门的安 排下,中国医生凌锋飞往 伦敦会诊。
当时刘海若持续高热不退,昏迷 不醒。英国医生想尽办法,为了 给昏迷的刘海若退烧,甚至还用 了一台风扇“帮忙”降温。后来, 凌锋在采用现代高压氧舱,电刺激 和神经营养治疗的同时, ,每天早 晚各“灌饲”一粒“安宫牛黄 丸” ,使其很快退烧并且苏醒。 “牛黄安宫丸” 对于刘的恢复起 了极其重要的关键作用。
我国著名神 经外科专家, 北京宣武医 院神经外科 教授
现在也有不少家庭自备安宫牛黄丸作为急救药,尤 其是中风后,不经医生指导,就自行服用,觉得能起死 回生。然而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首先,中医用药讲 究辨证施治、对证用药,否则救命药可能变成“毒药” ;
稀里糊涂 牛黄丸 不声不响 至宝丹 乒乒乓乓 紫雪丹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20
说明书中常用术语 • 忌用
• 避免使用或最好不用。有些患者在服 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引起明显的副作用。
21
说明书中常用术语 • 忌用
• 但当病情需要不得不使用某些忌用药物 时,应当寻找药理作用类似但不良反应 较小的其它药品代替。
• 若非用不可时,则须同时应用能对抗或 减弱其副作用的药品,将不安全因素减 到最低限度。
中成药分类
17.祛痰剂: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 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 18.止咳平喘剂:清肺止咳、温肺止咳、 补肺止咳、化痰止咳、温肺平喘、清肺平 喘、补肺平喘、纳气平喘。 19.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健脾消食。 20.杀虫剂:驱虫止痛、杀虫止痒。
中成药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 药品名称不规范
概念、 及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 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药品分类管理制
度。我国第一批非处方药西药为23类165个品种,中成药 有160个品种。 年,我国自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分类管理以来,共公 布了4610种非处方药,其中70%以上是中成药。 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将102个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纳 入其中,中成药比例约占总数的1/3。 年,在中国已上市约 23,000多个药品中,有15,000多 个为中成药。 年,为了加强对中成药的管理,颁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 导原则》。
中益气丸、补中益气颗粒、苁蓉益肾颗粒、 通天口服液 口服。
中成药的剂型和分类
中成药的剂型
(一)固体制剂—固体剂型是中成 药的常用剂型,其制剂稳定,携带和使 用方便。
中成药的剂型
中成药的剂型
(二)半固体剂型
中成药的剂型
(三)液体制剂
中成药的剂型
(四)气体剂型 气雾剂
中成药分类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

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
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 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 其合力祛邪。


起效快。易于控制剂量, 便于婴幼儿服用


腔道给药,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 利用度高。对胃的刺激性和肝的副
清脏腑热剂
热蕴脾胃症见牙龈肿痛溃烂、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湿热蕴结肠腑可见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舌苔黄腻、 脉弦数。 清虚热剂 气血两清剂 夜热早凉、舌红少苔,或骨蒸潮热,或久热不退之虚热证 大热烦渴、吐衄、发斑、神昏谵语 知柏地黄丸 清瘟解毒丸(片) 28
注意事项
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注意辨别热证的部位
症状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 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舌苔薄白 脉浮紧或浮缓
适用药物 九味羌活丸(颗粒) 感冒清热颗粒 通宣理肺胶囊
辛凉解表
外感风热表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 维C银翘片(胶囊) 证 或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 柴胡注射液 数等 感冒清片(胶囊) 克感利咽口服液 疏风解毒胶囊
2.临床应用原则
剂型选择
三效:速效、高效、长效 三小:剂量小、副作 用小、毒性小 五方便:生产、运输、
剂量的确定
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 超剂量使用。老年人使用剂量 应取偏小值
给药途径的确定
能口服给药的,不注射给药; 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静脉注射 或滴注
储藏、携带、
使用方便
联合用药原则
1 2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1
中成药概述
临床应用原则 辩证应用

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2020/12/20
7
㈡ 辛温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 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疼,口 不渴,无汗或汗出,舌苔薄白, 脉浮紧或浮缓等。常用辛温解表 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 苏叶等为主组成。
2020/12/20
8
1表实感冒冲剂: 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用于风 寒感冒表实证。见恶寒重,发 热轻,无汗,头颈强痛,鼻流 清涕,苔薄白。
镇心安神,泻火养血。用于心火 上炎,灼伤阴血所致心神烦乱,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舌 红,脉细数。
2020/12/20
41
参考:①用于神经衰弱的失眠、 健忘、心悸、或精神抑郁症的神 志恍惚,而属心火偏盛者。②朱 砂有毒,不宜多服久服。
2020/12/20
42
(二)滋养安神
1天王补心丸: 滋阴清热,补心安神。用于 心血不足的失眠、心悸、健 忘、梦遗、大便干结,口舌 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
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火 热内盛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口鼻生 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
2020/12/20
14
(二) 清脏腑热药 1龙胆泻肝丸: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实 火上炎之胁痛、头痛,口苦目 赤,耳鸣耳聋,耳肿痛;肝经 湿热下注的小便赤涩痛,妇女 带下等。
2020/12/20
2020/12/20
25
参考:可用于慢性消化性疾病, 慢性出血性疾患所造成的身体 衰弱,疲倦无力,食欲不振, 及低血压,胃下垂,重症肌无 力等。
2020/12/20
26
2 参苓白术散:
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用于脾胃 气虚挟湿,症见饮食不消,胸痞 脘闷,或吐或泻,四肢无力,形 体消瘦,苔白腻,脉弱。
2蜜炼川贝枇杷膏: 作用同上,化痰作用较 上方强。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

细涩、舌质淡红、苔滑少津等。
35
症见面色无华、 例如:补脾
气血双 适用于气 头晕目眩、心悸 益肠丸

血两虚证。气短、肢体倦怠、
舌质淡、苔薄白、
脉虚细等。
补阴剂 适用于阴 虚证。
症见肢体嬴瘦、
头晕耳鸣、潮热
颧红、五心烦热、例如消渴丸、
口燥咽干、虚烦 六味地黄丸、
不眠、大便干燥、知柏地黄丸,
小便短黄,甚则 杞菊地黄丸、
(一)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 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 . 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 .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如附子理
中丸及金匮肾气丸均含有附子(主要成分为乌头碱),二者配 合应用,相当于增加了附子的用量,可能引起毒副作用。 .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 .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及外用药联合使用。
18
目前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 一、不对证用药,乱用药。如刚出生几天的婴儿大量
使用茵栀黄注射液。 二、及西药不合理联合使用,如中药和抗菌素遇见容
易发生不良反应;如在含双黄连注射剂的葡萄糖或 氯化钠注射剂中,加入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硫 酸庆大霉素即出现棕黑色沉淀;为避免发生意外 在没有弄清是否会产生配伍禁忌时应该尽量分别 注射。 三、超剂量用药、滴速过快等不规范用药。
10
给药途径的确定
剂量的确定
剂型选择
对于有明确
三效:速效、高效、 长效
三小:剂量小、副作 用小、毒性小
使用剂量的,慎 重超剂量使用。
老年人使用
五方便:生产、运输、 剂量应取偏小值
储藏、携带、
使用方便
静能注能 脉肌射口 注内给服 射注药给 或射;药 滴给 的 注药 , 给的 不 药, 。不

《中成药合理使用》word版参考模板

《中成药合理使用》word版参考模板

中成药合理使用1、复方丹参注射液与0.9%氯化钠溶液合用会使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2、双黄连与氨苄青霉素混合后颜色变深;3、刺五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与0.9%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混合液中2~10 μm的微粒数明显增加;4、一些含有机酸的中药如山楂、乌梅生脉散、五味子、保和丸等药物不宜与磺胺类西药合用,因这些药物可酸化尿液,使磺胺类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致使尿中有结晶析出,引起泌尿道损伤或出血;5、含钾的中药如夏枯草、白茅根与安体舒通、氨苯喋啶合用时,易产生高血钾;6、大黄及其制剂不宜与复方甘草合剂同服,因大黄中的鞣质与甘草酸反应生成沉淀,影响疗效。

7、含朱砂(含Hg2+)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健脑九、梅花点舌丸、人丹、七珍丹、七厘散、紫雪丹、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具有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因为它们在胃肠道中可生成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沉淀物,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8、含激素成分的中药主要有甘草、鹿茸、人参,以及鹿茸片、参茸丸、甘草浸膏片、脑灵素等均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使血糖升高(人参作用较弱),减弱降血糖药的疗效;故不宜与降血糖药合用;9、麻黄和氨茶碱均为平喘药,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但两者合用效果不如单一使用,而且毒性增加1~3倍,可引起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10、麻黄及其制剂也不宜与洋地黄、地高辛等强心药配伍,因麻黄碱能兴奋心肌而致心律加快,故可增加强心药对心脏的毒性。

中药用药方法、途径不当,煎服等因素比较麻烦,容易引起问题。

(1)某患者,因关节疼痛服药,其中有川乌、地龙、南星、生地等,因服药后大量饮酒,约90 min后出现肢体强直、阵发性抽搐、牙关紧闭、口唇紫绀,抢救无效死亡。

(2)一般毒性中药长时间煎煮可以降低毒性,如乌头宜久煎。

但也有例外,如山豆根煎煮时间越长,毒性越强。

(3)很多中药服用时间过长,易出现依赖性和蓄积中毒。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1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蓬溪县人民医院药剂科何永年--------------------------------------●●中成药合理应用原则和指南●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中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防止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方法--------------------------------------《黄帝内经》中, 所载12方,计用药25 味, 其中除了三首为汤剂外, 九首均为成药。

在剂型方面, 有汤、丸、散、酒、膏。

同时, 还记有, 君、臣、佐、使和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的组方原则。

--------------------------------------●种中成药依据功能主治分类,包括解表剂、和解剂、泻下剂、清热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开窍剂、固涩剂、扶正剂、安神剂、祛瘀剂、理气剂、消导剂、治风剂、祛湿剂、补益剂、理血剂、活血化瘀剂、活血通络剂、补肾壮骨剂等19类。

我省在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疗效确切,需求量大,价格适中的品种。

主要针对老百姓的常见病以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的慢性病。

基本能够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中成药的需求。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饮片)为原料,按照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药品。

它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具有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成药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6●所标剂量是按照国家研发规定严格制定的,有科学可信的试验数据支撑,无论医生临床用药或患者自行购用都应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用药。

●然而由于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程长短、病人体质强弱、发病季节不同,医生要因病、因药、因人、因时而宜,合理确定中成药的使用剂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