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兴的成长之路( 案例)
20130908 惠东进修学校作文讲座1
2.情真意切,打动读者 3.主旨深刻,振聋发聩
45分以上的提高方法:
在自己缺少的加分点上下功夫: 1.立意深刻。2.构思独特。 3.语言优美。4.富有个性。 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6.动人的描写 7.精确的引用 8.绝妙的警句
对临界生作文的个别辅导方法:
1.分析其多篇作文,找出提高点, 面批,然后再写,要求其再写时 注意改正缺点。 2.让其与满分作文同题写作,然 后比较,找出差距,以利提高。
04年:请根据提示和要求作文。 声音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蝉鸣 鸟语;生活中的歌声书声,笑声哭声,亲人 朋友的安慰、鼓励、批评;来自心灵深处的 呼唤……其中,一定有某种声音让你难忘。 它也许会让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许会让你产 生丰富的想象,也许会让你领悟到可贵的哲 理…… 请你以“声音”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 体,写一篇500宇以上的文章。文中不得出 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否则扣分。
10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 能从中悟出快乐的真谛,找到获取快乐的办 法,捡到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 请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标题, 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 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11年: 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 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梦想,有期盼、 关爱,有欢笑、痛苦;前行离不开目标、坚 持……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体验? 前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 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4.写 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写,能亲自经历审题,立意,选材,构思, 遣词,成段,伏笔,照应,点题,引用…… 这个完整的过程,讲起课来,才能像太阳一 样照亮学生写作的道路,才能可能收到点铁 成金的效果! 写,才能让你的写作水平迅速提高! 写,才能品尝创作的艰辛与甘甜,从而引 导学生忘记艰辛,享受甘甜! 写,才能让你迅速地成为学生的偶像 写,才能让你美名远扬流芳百世甚至获得 诺贝尔奖!
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最新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
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最新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
在全国上下埋头苦干、万众一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之际,中央宣传部2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时代楷模朱有勇的学习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2019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学习他潜心钻研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的重大课题,成果在《自然》杂志发表,应用于农业实践以亿亩计;他带领团队扎根边疆村寨,用科学知识帮助农民发展致富产业,用“神奇土豆”“有机三七”、院士指导班等带动一个个村寨摆脱贫困;他出身农家,对土地和农民有深情厚谊,怀抱“让农民过好一点”的朴素愿望,被人称为“农民院士”,而他自己说“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一位“顶天立地”的农业科学家,一位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奋斗者,一位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共产党人。
一道考题,促使他攀登农业科学高峰三十多年前的一道考题,冥冥之中决定了朱有勇为农业科学奋斗的一生。
1982年,朱有勇参加研究生面试。
后来成为他导师的段永嘉问道:“追溯世界农业历史,依靠化学农药控制病虫害不足百年,在几千年传统农业生产中,人们靠什么控制病虫害?”这一问把他问蒙了。
那个年代,农作物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容易发生病虫害,致使农药用量大幅增加,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粮食生产构成潜在危险,水稻稻瘟病即为典型。
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
1986年,朱有勇在云南省石屏县田间考察,偶然发现“当地农民用杂交稻和糯稻间种,稻田很少发生稻瘟病”。
难道稻瘟病发病率跟水稻品种的多样性有关?循着这个思路,他开始了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的研究。
此后10多年,他边研究控病机理,边进行了近千次试验,最终确证了作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是有效控制病害的新途径。
2000年,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引起全球关注。
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随笔
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随笔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导者随笔三尺讲台上尘粉飞扬,是他们用青春谱就了教导。
他们把全部的辛涩埋葬,只为等待孩子们胜利的喜悦,由于这就是他们所理解的幸福。
下面就尾随我一起看看教师们的见解吧。
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导者随笔【第一篇】:《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导者》有感什么才是教导?我想这一个问题对于诸多教导者来说都没有认真仔细的去考虑过,好似大部分的教导者都每日辗转于自己所要备课的内容之中以及如何去应对各种性格不一的孩子们。
大概在老师的岗位上任职多年,我们大部分的老师都已经失去了初登老师岗位时的热烈,对于好似可以打算孩子一生命运的中考、高考也变的慢慢的冷漠了,老师的心若是一旦麻木,把日常的工作都变成了顺从和对付,那么无疑教导必定是失败的,也就更不用说能成为一个卓越而又幸福的教导者了。
当我读汤勇的这部作品的时候,不禁让我开头重新审视自己老师的角色,也慢慢的重新熟悉卓越和幸福的意义。
一、何为卓越要把自己变成珍珠,我骤然间觉得这句话其实是适合于各种职业的人们。
当我们入学的那一刻起,我们所学习的学问无疑都是在为我们工作以后来举行奠基,可能不一样的机遇会使得我们成为不一样的人,但是我们应当做到的是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应当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我价值。
汤勇在书中曾经说过:“脱颖而出的唯一途径是让自己变得足够醒目、足够优秀”。
对于一名教导者来说,什么才是卓越?怎样做才干足够优秀?金钱、名望、还是同学的成就?我认真回忆了当时的我为什么要坚持成为一名老师,教导者的真正责任所在又是什么。
我骤然间觉得一名卓越的老师第1页/共10页应当是可以转变一个人或者是一群人的命运的。
曾经有人说:一个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之间可能只差了一个指引,而面向千千万学子的我们作为教导者是否又担负着转变他人命运的重任。
当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我想我们还记得那些激动人心的名字,其中有一群老师们用自己的生命而护住了他们的同学。
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抓住机会,金子就会闪光
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抓住机会,金子就会闪光发布时间:2022-08-03T05:51:31.06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68期作者:皮薇娜[导读] 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是否成功就在于是否能找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帮助他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进步。
在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如何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职责。
下面,我就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把后进生转化为先进生这一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皮薇娜重庆复旦中学400000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是否成功就在于是否能找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帮助他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进步。
在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如何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职责。
下面,我就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把后进生转化为先进生这一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我班的林某进校的时候,不但学习成绩比较差,而且个人表现也不是很好,个性比较孤僻,但却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我便大胆尝试让他担任班长。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我的德育工作初见成效,林某不仅在班级管理工作上认真负责,而且在学习成绩上突飞猛进,总分排名在班级持续前五名。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林某开展德育工作的体会。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给学生自我展示、锻炼的机会“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是我们的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石,同时,这也是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心,学生才会把我们当成他们的朋友,与我们融合在一起。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在“爱”的感召下,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够克服呢?初一进校时,我在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有意识地去主动接近林某,通过交谈去深入认识他,通过行动去关爱他,与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6辑:归属感+珍爱自己的羽毛-助力2022年语文高考之最新模考作文题精选题40题题解+范文
第6辑:归属感+珍爱自己的羽毛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
上面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与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真实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首先审读材料部分确定写作的话题和立意。
材料来自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一项研究成果——“需要层次理论”。
材料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解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大致内容,重点是人们满足了“归属和爱的需要”,才有可能“自我实现”;第二层是心理学研究表明的另一层次,即人们有了归属感,才可获得安全感。
首先在材料中提炼出关键词——归属感,然后围绕关键词建立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人只有有了归属感,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人只有有了归属感,才可消除孤独感,获得安全感。
对于“归属感”一词,可作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如家庭的归属感、团队的归属感、事业的归属感、自然的归属感、国家的归属感等等。
对于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要有合理的逻辑推断和验证,如缺乏归属感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有归属感的一般就是有责任感的,责任感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对某些东西的归属感;归属感源于认同感;归属感能增强团队意识等等。
立意的切入点可大可小,大者如国家的归属感,可侧重谈对国家的认同,增强国家意识,热爱国家,对国家的责任意识,自我实现与国家使命的关联,从国家获得安全感等;小者如团队的归属感,可侧重谈增强团队意识和凝聚力,热爱集体荣誉,增强责任意识等等。
从“谈谈你的看法与认识”的要求看,要写成议论文。
《朱永通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朱永通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朱永通教育的细节》读后感暑假里拜读朱永通先生新作《教育的细节》,感触尤深,《朱永通: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它是深入教育现场多年观察和思考的结集,“散发着亲切的泥土气息”。
这部作品是一个独立教育研究者在常识的框架内的平实述说,说出了教育的本质,是以敏锐的眼光,透视了教育行为中的真善美和虚假丑。
读完之后能明晰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什么是好的教师,感受一种“梦在远方,路在脚下”的平静和力量。
整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抛却新潮的术语,瞩目于教育的小事、细节,带你抵达教育现场,为教育做最真实、深刻的“侧写”。
感触最深的是书中“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这个章节。
第120页,朱先生借引意大利人洛利斯马拉古齐(Loris Malaguzzi)的名诗《其实有一百》,质问孩子的九十九种语言哪里去了?孩子是有一百组成的。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问题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
一百种欢乐,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走了九十九。
学校和文明,将孩子和身心分离。
他们告诉孩子,不需用手操作,无须用脑行事,只要听,不必说,理想世界不必伴随快乐……他们要求孩子,去发现只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个世界中,他们偷去了九十九。
朱永通先生指出:“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也极有可能存在诸多可怕的盲区,比如,无视过程,无视原理,无视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遇事不及思索,甚至随心所欲”。
于一些随意的教育细节中灭失了学生的天知,我与此有着很深的共鸣。
在2021年第8期《教育新理念》我曾经撰有《语文课堂:教师引导拒绝先入为主》一文,剖析教师本位先入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指出首要原因是缘于对儿童的误读——儿童是什么?“语文界先入为主派的教师用他们的教学行动确认儿童就是一张白纸。
儿童天生应该什么都不知道,一切问题理应由老师先来发问,读后感《《朱永通: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校长成长教育叙事—《我是被逼的》
校长成长教育叙事—《我是被逼的》我是被逼的邵阳武冈泉塘完小朱小武三岁时,一个夏夜,正值农忙“双抢”,父母亲忙得不可开交。
父亲逼着我独自到二里路外的经销店买二包盐。
这是我第一次走夜路,心里害怕得很,路两旁的草垛子好像都变成了巨人,瞪着巨眼要把我吞没似的。
但我还是完成了父亲交给的任务,并且获得了一个“纸包糖”的奖励。
父亲现在说,你胆子从小就大。
我知道,我是被逼出来的。
十岁时,我转到乡中心小学读书,从家到学校有8里路。
没有车子,也没有公路,一连串的田埂,再跨过一个拦河坝,再走二里山路。
母亲总是老早就逼着我早去,不要成群成堆,这样可以多花点时间读书。
下雨时,田埂路泥泞不湛,像荡秋千。
发起水来,拦河坝被淹,水到大腿,要命的是坝下早被冲成深塘,汪洋一片,看不到脚下位置,只能依平常经验缓缓挪动。
一会儿就觉得满眼白花花的,晕了!晕了.....从水里冒出来时,我感觉应该是呜呼了,揪一把,不是做梦,我被冲下了水坝。
啊,幸运得很,不会游泳的我还在世呢,可惜书包和雨伞消失得无影无踪。
几年风里来雨里去,弱不襟风的我身体却奇迹般好起来了,我知道,这是被逼出来的。
十五岁时,我正在一中读初三,成绩不错,领导和老师告知我免考进入高中,说是作为重点大学生苗子培养,我信心满怀,踌躇滿志。
父母亲不同意,逼着改志愿,要我一定考中专。
因为我们三兄弟,都考进城了,父母是纯粹的农民,连年入不敷出,连生活费都负担不起,考中专包分配,还尽可能地减少了家里负债。
但我那时想不通,何况中专也是“穷途末路”了,所以一直闹情绪,一个多月不想学习,差点自暴自弃。
中考结束时,老以为考不好的我,却大大超过“工商财”的分数线。
在中专,我拼命地学习,我从通讯员开始,做到了四千多人的校学生会主席,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毕业时获得了自考大专文凭。
我知道,我是被逼的,起点这么低,不能不努力啊!二十岁时,我意外地成为了一名教师。
毕业分配工作压力大,必须分流,我们一百多人经过再培训站上了讲台。
2023年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观后感实用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体会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观后感篇一朱有勇同志是一名人民教师,他爱岗敬业、明道信道、筑梦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用满腔热血演绎了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师者仁心和奉献精神。
教育改变了他,他也坚持用教育改变他人。
初中毕业后,朱有勇回到了陆良的窑上公社。
当时上高中由基层推荐,但公社并没有推荐他,他初中时的副校长兼教导主任谢楚老师认为他这棵好苗子不读书太可惜了,通过来回奔波才让他上了高中。
老师的坚持,改变了朱有勇的一生。
老师在带给他新的希望的同时,也将一颗感恩的种子埋进了他的心里。
朱有勇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学出样子来,帮助更多的人。
进入云南农业大学后,安心读书成了他大学期间最大的事。
深知读书机会不容易的朱有勇,学习特别勤奋。
朱有勇的大学同学张玉源在谈到他时,透露出钦佩:“我们约他去玩,他经常是抱着一本书苦读,除了专业课程读得熟练外,英语词典等工具他也用得很熟。
”大学四年,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早起晚归,苦读苦记老师们传授的知识,朱有勇渐渐感知到了农业科学的博大精深,踏上了学农爱农的道路。
朱有勇深知,“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农民的幸福,中国农业要发展靠的是人,而农业人才需要大力培养”。
朱有勇育人讲究的是言传身教、严谨治学。
他的博士生黄惠川谈到,朱老师几乎每天都是最早到实验室,最晚才离开,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经常在休息放松时搞“突然袭击”,悄悄到实验室转一圈,看看有谁在,都在做什么。
在这样的鞭策和督促下,朱有勇团队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工作的氛围,实验室成了大家努力工作、快乐工作的场所。
朱有勇育人还非常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思维方式的培养。
在指导学生方面,他通常只给出研究题目或者研究范围,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等。
他的“放手”给了后来者和年轻人信心、成长与成功的机会。
出生于1979年的朱书生,慕朱有勇之名从北京回到云南,刚到的第一年,就承担了省里的科技攻关项目,在同学中成为承担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第一人,如今已成长为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院长。
我的知识助我成长1
2. 农民张某让正在读八年级的女儿辍学回 家务农。学校领导、老师几次上门劝说张某 让女儿返校无效。于是,乡政府对张某进行 批评教育,并依法责令其按期送女儿返回学 校学习。这一事例主要表明我国义务教育具 有( )
A.普遍性
C.群众性
B.免费性
D.国家强制性
这个幽默故事的寓意是 什么?
未成年人如果丧失受教育的机会,就会 变得愚笨,跟驴没有两样。因此,未成 年人必须及时接受教育。
上海农民工朱雪芹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
作为中国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代言人,今年31岁的朱雪芹是 “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1995年,读高中的她因为难以 负担的学费而辍学,只身从江苏睢宁来到上海普陀区华日服装 有限公司打工,从最基层的缝纫工做起。尽管每天干着踩缝纫 机的单调工作,但她心里却充满对知识的向往。不久,她报名 读业余高中,还给自己定下每天自学2个小时的“铁规矩”。几 年里,她两次获得去日本进修的机会,不仅在岗位上屡获突破, 还带领公司女工一起学习,成为上海市第一批农民工劳模。如 今的朱雪芹是公司工会主席、团支部 书记,同时也是日语翻译。 说起自己的经历,她感慨道:“身边的朋友都说我这些年变化 很大,我内心唯一不变的,是对农民工的深厚感情。我的今天 完全是靠用知识改变命运的。”
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识改
Hale Waihona Puke 变命运小憨教学资源网请同学们讲述课前所收集的有关知识改变命运 的典型事例 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必须接受教育
小憨教学资源网
材料一:十七大报告指出:13亿人口,如果素质低, 就是沉重的负担;相反,就是丰富的人力资源。我 国要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就必须 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技兴 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科技发展,建设新型 国家。 材料二:
全心付出,收获成长——优秀班主任朱老师的成长故事
全心付出,收获成长——优秀班主任朱老师的成长故事在一个静谧的校园里,默默无闻的朱老师正默默地为学生付出着自己的全部心血。
他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经过多年的坚持与努力,朱老师不仅成为了学生眼中的楷模,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与成就。
朱老师毕业于一所师范学院,从大学时代开始,他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大学期间,他热心参与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并积极参加教育相关的培训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毕业后,朱老师进入了一所中学,成为了一名班主任。
朱老师担任班主任的第一天,他对自己充满了期待和激情。
他明白,作为班主任,他的责任不仅仅是教学,更是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他在班级里设立了“学习小组”,帮助学生互相学习和进步;他定期组织班会,与学生探讨成长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他还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然而,朱老师刚开始担任班主任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低下,有些学生品行问题突出,有些学生家庭情况复杂。
朱老师并没有退缩,他用一颗耐心的心去倾听学生的困惑与苦恼,用一双关怀的手去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朱老师发现了学生们的潜能与特长。
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他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公益机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还邀请了一些成功人士来班级演讲,让学生们得到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这些努力,班级的整体氛围逐渐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然而,朱老师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
他参加各类教育研讨会,与其他班主任交流经验、分享心得;他读书不离手,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他还申请参加了一期名校的进修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朱老师的教育理念越发成熟,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朱老师的成长也得益于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与支持。
他在家长会上与家长们深入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他及时向学生反馈表扬和批评,让学生们感受到他的关怀和期望。
遇见新教育
遇见新教育作者:庄惠芬来源:《教育家》2019年第48期人的一生中能在关键的时候遇见关键的人,绝对是一种幸福和幸运。
在我成长的路上,对我影响非常大的导师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是我的导师朱永新老师。
认识朱老师,是在1999年,我的老校长奚亚英邀请朱永新教授到湖塘桥中心小学做了题为“我的教育理想”的专题报告。
朱老师谈到“理想的老师”时说: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的书就如同教了一天书,因为他不断在重复过去;而有的教师教一天书,却是教了一年的书,因为他在不断创造生命。
听完那番话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工作了七年,我不就是如同教了一天的书吗?当天晚上,我鼓起勇气冒昧地给朱老师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的困惑与思考,并恳切地提出能不能给我推荐一个名师来当我的师傅,引领我如何做教师。
我不知道他的地址,就写了苏州市人民政府朱永新副市长收。
过了大概5天,朱老师来了电话,他说他愿意做我的师傅。
我非常激动,于是连忙起草一份师徒结对协议,签好名盖好章寄给了朱老师,没想到朱老师也签好名盖好章回寄给了我,从此我和朱老师成了正式的师徒。
那十年间,每年朱老师会至少抽出一个小时与我对话,每一次给我提出三个问题:今年读了哪些书?思考研究了哪些问题?一年中取得了哪些进步?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在不断地努力着、耕耘着、收获着。
没有走进新教育之前,我每天过着准时上班准时下班的日子,经常看的是《爱情婚姻家庭》《知音》等快餐式的杂志。
结识朱老师后,他每年都会给我推荐一些书。
于是《学习与革命》《新教育之梦》《爱心教育》《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哲学》《教育的视界》《孩子们,你们好》《有效教学论》成了我成长的阶梯。
我开始在“朱永新保险公司”投保,坚持每天看一小时的理论书籍,写一篇千字文的随笔。
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气象也不知不觉地在改变。
2005年9月,已经有13年教龄的我揣着对教育的激情与兴奋走进了苏州大学的校门,跟随朱永新教授做访问学者。
朱永春育人教书模式 (2)
朱永春:“育人教书”模式目录一、背景简介 (1)二、缘起与发展 (2)三、理念 (3)(一)先育人后教书 (3)(二)沟通是育人的关键 (3)(三)自信是学生成长的基石 (4)四、具体操作 (5)(一)重塑学生成长自信 (5)(二)培养学生诚信自律品质 (6)(三)架构心灵沟通平台 (8)(四)打造学生精神家园 (10)五、“育人教书”模式取得的成效 (12)(一)“育人教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业水平 (12)(二)“育人教书”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13)(三)“育人教书”模式带给了学生班级归属感 (14)(四)“育人教书”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 (15)(五)“育人教书”模式为初中教育改革开创新路 (15)六、反思与启示 (16)(一)“减负”是最大的师德 (16)(二)教师要首先成为“学生” (16)(三)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尖子生更有价值 (17)(四)任何事物都可以转化为德育资源 (17)朱永春:“育人教书”模式一、背景简介桐乡市第三中学位于全国羊毛衫集散中心——桐乡市濮院镇,2003年由濮院初级中学与原桐乡三中初中部合并而成,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中。
学校现有教学班30个,在校学生1450多名,教职工120多名。
濮院镇个私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高达10万以上,社会治安和风气相对较差,学业成绩和家庭条件较好的本地学生一般都被家长送往市区或周边名校,因此,桐乡市第三中学是该市25所初中中生源最为薄弱的学校之一。
朱永春,桐乡三中教师,在2009届毕业班中担任两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以及科学和数学的教学工作,现为嘉兴市名师、德育学科带头人、嘉兴市十佳班主任、省春蚕奖获得者、2006年浙江省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朱永春的班级在平行班中人数最多,后进生人数最多,中途不断有问题学生转入。
就是这样的一批学生,在朱永春的带领下,重新树立起人生的目标,重新激起内心的梦想,恪守诚信自律原则,在三年里发生了彻底地改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为学校赢来了第一个学科竞赛的全国三等奖、第一个学科竞赛的全国二等奖、第一个学科竞赛的全国一等奖,文体活动硕果累累,舞蹈拿到了全国金牌、武术在国际比赛中捧到金杯……朱永春始终遵循着“育人教书”的理念,引导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感、懂生活、爱生活的充满自信的高素质普通公民。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读《教育的细节》有感(精选46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教育的细节》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篇1自从学校启动“读书月”活动以来,我研读了朱永通教授所著的《教育的细节》一书,翻开书,仅仅读了几十页,便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此书犹如教育迷途中的一座灯塔,让我及时找到了方向。
阅读《教育的细节》让我感受到细节力量之磅礴,书中朱教授讲述了很多生活的案例:有他女儿教育成长的真实经历,有他到各地学校的所见所闻,有他担任校长期间的治校方略。
朱教授剖析和研读这些案例时,把教育观念的变革和实践操作的创新紧密结合,观点鲜明,理念新颖;在讲述时,有的娓娓道来,有的当头棒喝,有的义愤填膺,有的嗤之以鼻,但都能鞭辟入里,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年初朱教授来我校讲学时讲到一个“以柔刻刚”的案例,我一直记忆犹新,现在书上又提到这个案例,我依然颇有感触。
朱教授讲到:龙岩一中有一个姓林的语文老师,个子很矮,在一堂课上有三个男生搞恶作剧,把两个黑板擦都放到林老师看得到却够不到的地方。
但是林老师整堂课和往常一样仍在黑板上写满了板书却没有提黑板擦的事。
临下课在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时拿出手帕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并对学生说,这些板书老师擦掉,是为了告诉你们:知识,只有留在你们的心中才有价值,因为留在心中的知识是不用擦,也永远擦不掉的。
下课后三名男生主动跟林老师承认了错误。
这个故事我们见证了矮个子林老师的伟岸,也让我们看见“美好的教育背后迷人的东西——教师个人的功底和修养”。
林老师这种以柔刻刚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
但是,想一想我们身边的老师是否都有林老师这种魅力和修养呢,答案是否定的。
就在今年4月中旬万宁市第二中学就发生了一起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拳打脚踢的事件。
起因是学生上课打瞌睡被老师发现并叫醒,而学生不满随手拿书砸向老师,进而爆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
朱永胜 勇于探索的科技引路人
朱永胜勇于探索的科技引路人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20年第3期“朱站长,今年我家该种什么,具体都要怎么操作啊。
”每至春耕时节,村民总要询问朱站长有关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
朱站长名叫朱永胜,是江西彭泽县浪溪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站长。
自1983 年参加工作以来,这已经是他在浪溪的第36 个年头了。
从精壮的年轻汉子到两鬓斑白的中年人,老朱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36 年来,朱永胜先后荣获原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2017 年荣获全国最美农技员;2018 年获得江西九江市“双百双千”人才奖。
“土专家”助农增产增收在田间地头,总能看见朱永胜忙碌的身影。
他深知浪溪镇资源丰富,只要合理用好资源优势,依托先进的农业技术,一定能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每次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他都身先士卒奋战在田间地头。
他的努力为农民兄弟带来了不少实惠。
在棉花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实施工作中,他走遍了全镇每块棉地。
从备育苗土到收获环节他都到现场指导,即使脚上磨起了水泡、头顶着火辣太阳,站在地里浑身直淌汗,他也每天坚持在棉地里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
测土配方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适时进行花调花控,除了白天在田间地头指导,晚上还要到农民家中传授新的栽培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 年棉花籽棉产量达到412.5 公斤/ 亩,比2009 年增产112.5 公斤/ 亩,仅此一项,就为浪溪镇农民增加收入900余万元。
在棉花轻简化育苗技术指导工作中,大部分农民对育苗栽培存在疑虑,朱永胜白天在40 多度育苗大棚现场指导,晚上到小组讲课,传授轻简化育苗和移栽技术要点。
“如果育苗移栽失败,给农民造成损失,我个人负责赔偿!”他坚定有力的话语,打消了农民的顾虑。
由于工作扎实、技术服务到位,农民积极参与,棉花轻简化育苗和栽培技术获得成功。
2011 年5 月,全省轻简化育苗现场会在浪溪镇召开,9 月28 日通过专家组测产验收,籽棉产量达350 公斤,位列全省第一。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0篇)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0篇)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1今日,我观看了感人肺腑的《2023感动中国》,我的心就像阵阵潮水般涌动。
我想,其实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他们用朴实、和善、纯真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奇迹。
在杭州,一位平凡的妈妈用自己爱的双手制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一个2岁的孩子妞妞马上从10楼坠落的那一瞬间,她消失了。
甩去脚下的高跟鞋,张开双臂。
啪!孩子落在了她的左臂膀上,而她左臂膀也严峻骨折。
她就是誉为中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
为何说她是“最美妈妈”呢?由于她有着平凡而又真挚的母爱,有着朴实无华的真情,有着真实可亲的人格。
她曾经用澹澹的语气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这是我的第一反响,当时就只想着去救人……”听,多么简洁、朴实的语言,可它又是那么弥足宝贵,它折射出的是一颗金子般珍贵的心。
在危险关头把自己的安危置身于外,却毫不迟疑地伸出了自己爱的双手,救起了一个与自己素不相识的孩子。
啊!吴菊萍,我会永久仰慕你!尽管你的身影娇小,可在我心中你却是那么的宏大。
你让我深深感动。
孟佩杰,从小就失去了父亲。
在5岁那年,母亲也因病去世。
寄予哺养孟佩杰的养母在三年后也不幸瘫痪。
面对这一连串的不幸遭受,孟佩杰没有退缩,8岁的她担当起家中全部的活: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帮养母做健身运动……她用自己弱小的身躯谱写了一支动人的歌,她也被大家赞扬为“孝女当家”。
我总在想:“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逐种种不幸;在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布满每个细节。
”这种不屈不挠,永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又是多么值得我们当今青少年学习啊!这两小时的《感动中国》令我思绪万千。
它告知我这个世界有着很多触及人心令人感动的事情,我们应当歌颂,更应当发扬,在被别人感动的同时,也能感动别人。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2我们看了很多令人感动的人物:有“两弹一勋”朱光亚,他和他的工作伙伴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就制造出了核武器。
10年来,从这里走出一大批影响教师的点灯人,他们诠释了另一种教师成长路径
10年来,从这里走出一大批影响教师的点灯人,他们诠释了另一种教师成长路径导读“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
”朱永新说。
能将学习到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然后用适切的理论对自己的实践作出更富有解释力的表达。
这是郭建珍加入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新网师”)后最大的改变。
“如果你认同某一理念,就用行动去证实它的好。
”如今的郭建珍有了改变的巨大勇气。
郭建珍是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康华校区的语文教师,2017年9月加入新网师学习。
过去的两年里,她阅读了大量的教育专著,其中《小王子》《静悄悄的革命》《儿童的人格教育》对她的影响最大,“这三本书改变了我对儿童的认知,改变了我的课堂风貌,改变了我对教师职业意义的理解”。
郭建珍说,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她把自己的微信名改为“惜言”,以此警示自己做个“忍者”,管住爱说的嘴巴。
通过这本书,她学会了倾听学生,也渐渐觉察到了儿童学习的真相。
2019年,郭建珍应邀成为新网师“儿童的人格教育”课程讲师,这是她的意外收获。
实际上,在新网师内部,从学员中发掘培养课程讲师已成为一种文化。
每一位新网师学员都有自己的独家记忆。
他们在这个精神家园里觅得了教育的一种诗意生存。
10年来,从新网师里走出了一大批影响教师的点灯人。
海拔5000的学习赋能10年前,新网师从“海拔5000——新教育读书会”出发,汇聚善于行动的理想主义者,潜心于理论探究和日常实践,致力于改变教师专业行走的方式。
新网师执行院长郝晓东也是从一名普通学员成长起来的。
他说:“所谓海拔5000就是用专业阅读的方法啃读教育经典,导向更高、更深度的学习。
”自2018年担任新网师执行院长以来,他一直带领新网师的学员进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
新教育发起人、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将其称之为新教育的“吉祥三宝”。
按照朱永新的说法,“专业阅读,就是要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发展,就是要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则是要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
朱永新《教育:创造无限可能》读书笔记
用生命铸就辉煌——名师孙维刚和他的教育事业平凡、充实的一生文字不多,但是能感受到在那个年代,他所受的苦,不仅仅是来自病痛的折磨,还有挑战自我极限、创造无限可能的苦。
值不值,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所说的只能是别人的感受。
但是我觉得退休几年就去世,再怎样都不值得。
我的父亲就是退休那年去世的,他远近闻名,被人敬仰,可是周围所有的人都叹息说可怜,我也觉得不值得,在等待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默默地去了。
福气从来都不是死后有多少鲜花,有多少人送行,有福气,首先就应该是好好活着。
说实话,我是感觉有些苦,但一个教师能够活成这样,为家庭、为学校、为国家留下这么多东西,他度过了平凡却充实的一生,值!让孩子们变得更聪明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质。
现在社会应该反过来,先素质,再能力,最后知识。
现在实验班也不被允许了,追求教育资源平等。
一个曾经考不上重点中学的学生竟取得这样的成就,这不是原有的一味着眼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刻苦学习的教育体制所能实现的,而是先通过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再不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最终让不聪明的学生变得聪明起来,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
这是孙维刚在总结第一轮实验班的经验和教训时得出的结论。
勾联课标,这些都是合理的。
知识系统化,把散装的结构整理成条状、块状,到网络化,形成知识体系。
现在提倡的学习任务群等词汇都是这个想法吧。
科学安排时间,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有空闲。
特别是中学生,在升学压力之下,从早到晚,太辛苦了。
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有绝对聪明的头脑,就需要勤学苦练来弥补!双减以来,小学生的在校时间也大大拉长,每天下午五点多放学,在校时间九小时。
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改变什么,唯有对他们好点,让学校生活丰富些,辛苦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一点团队生活的快乐。
经过多年的探索,孙维刚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首先,必须系统地学习知识。
知识之间是有关联的,要善于从根源上把握和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多问几个“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心成就希望
——记朱永兴成长之路
吴中区西山中学顾耀敏
2004年8月30日,西中2005届毕业生分班确定并分到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手中。
初拿到名单,看到朱永兴在我班,心头就掠过一丝的矛盾。
为什么呢?在初一、初二时,就已经听到他原来的班主任李老师介绍过,说他家比较清苦,父母离异,父亲在浙江的一个山区跟人家采石,平时很少回家,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在过。
由于从小就缺少父母管教,所以一直是个班上的问题学生。
但小孩子有个优点,很有孝心、对爷爷奶奶很好。
“教得好是条龙、教不好是条虫”这是许多教过他的老师对他的一致看法。
为了了解他的家庭情况,我们几位任课老师相约到他家走访一次。
在前湾小村中间我们找到了他家,泥坯瓦房一个小门,进入堂屋,光线很暗。
两根柱子一片土墙支撑着整个小屋,而另一个房间就是他和爷爷奶奶住的卧室。
他爷爷躺在床上。
见到我们来就挣扎着爬起来。
经过一阵详谈,我们了解朱永兴在家很孝顺家人,回家后用于作业时间很少,而尽量帮家里人做事。
村里人对他的口碑很好,待我们眼睛适应屋里的光线时,我们看到一面土墙上贴得都是朱永兴平时写的毛笔字。
初次家访的感觉是:家里条件很苦,但孩子很懂事。
一个多月后,当我们再次谈起朱永兴时发现他很要强。
可能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平时性格内向,和班上其他同学言语不多,甚至和老师也是这样。
这种现状并不利于他的学习和成长。
从他的成长
道路而言,如果缺乏和同学等身边人的交流,就会使他产生自我封闭的倾向;而从学习这一方面来说,对于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日后也会阻碍他的进一步提升。
为此,我们几位老师抓住一切机会和他沟通,对他进行一定的指导。
一、在生活中,用爱心换真心。
2004年11月15日,星期一早读课时,我照例开始清点人数,朱永兴没来。
“有谁知道朱永兴为什么没来?”“他爷爷死了!”我立刻打了一个电话到他的村里。
核实了情况后,在我的建议下,第二天一早,我班临时性的开了一个班会,发动了学生和任课老师进行捐款。
当把钱送到他家时,我告诉他“这是同学和老师们的一份爱心。
希望你不要辜负大家,在这中考关键时刻,能够把内心的伤痛化作学习的动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
后来的一次家访中,当我们几位任课老师再次踏进他的家门时,看到堂屋支柱上挂着一只蹄髈。
他奶奶告诉我们,这是他爸爸在外地寄钱来买的用来过年的。
我当场掏出20元给朱永兴勉励他用于买资料,好好学习,争取考上职中。
当时,看到他眼里擎着的泪水。
我们知道一切言语都是多余的了。
二、在学习上,尽力给予帮助和鼓励。
每一次年级进行会考时,无论朱永兴进步与否,我们每一位任课老师都自发的去找他谈一谈。
告诉他,如果进步了,是在哪一方面取得的;如果不太理想,又是什么原因引得起的。
特别是因为爷爷去世后的一次月考中,朱永兴由原来的一百多名一下掉出到二百名之外。
上课时,我们几位任课老师都能感觉出朱永兴隐隐的伤感。
为此,我在一天放学后,拍着
他的肩膀,用坚定的语气说:“小伙子,你一定要知道,我们全校的老师都很关心你,都愿意帮助你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学校就是你的家,老师和同学就是你的亲人。
只要你自己能够调整好心态,刻苦认真的努力,你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如果学习或生活中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老师。
”
经过老师们在生活中的帮助和学习中的鼓励后,朱永兴生活情绪和学习的自信又回来了。
一、在家庭中,生活的更坚强了。
不但能够帮助奶奶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在奶奶心情不好时还能主动安慰。
在临中考前,由我组织的尖子生家访动员工作开展后,我们一行曾专门去他家进行动员工作。
他奶奶就向我们说了这样的一件事:一次星期天,村里搞劳力开渠,因为家里经济比较拮据,出不起份子。
在无奈之下,奶奶只能拖着病躯去加入到男壮丁的队伍。
在中午休息时,突然下起了大雨。
奶奶正在无可奈何时,却看到满身泥水的朱永兴正打着雨伞拿着雨衣,深一脚浅一脚来渠边找奶奶。
看到这一切,顿时眼泪就下来了,仿佛觉得欠孙子很多很多。
朱永兴看到奶奶的泪水,边帮擦干,边妈妈说:“奶奶没事了,既然我是家里的男子汉,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你的,也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就可以撑起这个家了。
”也许磨难是一个人成长最好的老师,虽然有时会带给你苦痛,但会让你变得更坚强更勇敢。
二、在学校生活中,能够主动去帮助其他同学。
班上一位男生在一次体育活动中,不小心扭伤了脚。
由于情况比较严重,医生建
议该生在家休息一个月。
但当时正是中考前两个月,进入了比较重要的复习阶段。
学生和家长都想能在学校继续学习。
这时朱永兴主动要求和这位同学坐一起。
帮同学和老师解决了一个难题。
每天上午,他都扶着这位同学去食堂吃早饭,然后再一起来教室上课。
课间休息时,还搀着这位同学上厕所。
中午,朱永兴吃过饭,就帮这位同学打好饭带回教室。
有时该同学学习中遇到难题,他还耐心帮他解决。
最后,在朱永兴的帮助下,这位同学中考发挥出色,考入了理想的职校。
三、在日常学习中,朱永兴不但能够把自己的学习搞好,还能在班上起到一个模范作用。
在班里,我曾组织几个学习小组。
希望借助于好生的示范和督促作用,能提高贫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这时,班上几个老大难的皮猴子,遭到了一些学习小组的拒绝。
这时,当我找到朱永兴后,他二话没说,立刻答应了下来。
平时,布置作业后,朱永兴就在放学后把这几个学生拉到一起探讨作业。
每次考试前,他还督促小组的同学认真复习。
尽管自己很忙,当其他小组的学生向他讨教时,他也能悉心指导。
在这激烈的学习氛围中,甘愿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帮助他人的品质,是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的。
学习的压力没有使他崩溃,生活的磨难没有让他退却,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经过一年艰辛的付出,朱永兴终于迎来了丰硕的成果。
在2005年中考中,朱永兴从原来的年级200名一跃成为年级第95名。
以总分570的成绩被吴县工业职中录
取。
这样的一个中考成绩,又印证了那一句话:只要老师能够用爱心去面对每一个孩子,他都会还给你一个奇迹。
魏书生老师曾打过比方,他说:“师生之间就象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你喊:我理解你——,对方的回音也是:我理解你——;你喊:我爱你——,对方的回音决不会是:我恨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