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美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美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美德与社会》全册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册教材的研究,使学生培养正确的美德观念,提高道德意识。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修养,形成健康的行为惯。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担当与奉献1. 关注他人的需求2. 热心助人,乐于分享3. 研究舍己为人,懂得奉献第二单元:关怀与理解1. 尊重他人的感受2. 理解他人的困境3. 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同理心第三单元:友爱与合作1. 培养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2. 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团队合作3. 学会分享快乐,欢乐合作第四单元:诚实与守信1. 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2. 讲诚信,说实话3. 学会守信承诺,言行一致第五单元:勇敢与坚持1. 学会面对困难,勇于迎接挑战2. 培养勇气与毅力3. 学会坚持努力,追求目标教学方法1. 通过课堂讲授,激发学生对美德的兴趣与感悟。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通过互动游戏和实地参访,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教学评估1. 知识测试:通过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美德与社会的理解。

2.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美德的经历。

3. 项目展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呈现关于美德主题的作品或活动。

教学资源1.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2. 课件、多媒体设备3. 课外阅读书籍4. 实践活动材料教学安排- 第一周:第一单元教学- 第二周:第二单元教学- 第三周:第三单元教学- 第四周:第四单元教学- 第五周:第五单元教学教学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养成正确的美德观念,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并提高个体与集体的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案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案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案这篇关于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案,是WTT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课题1.1、从四大发明说起第 1 课时(累计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了解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巨大影响。

2、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培养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教学难点了解京杭运河的作用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展开调查,收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相关资料。

课型新授课主要教学方法研究讨论教学流程一、谈话揭题老师出示课本: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品德与社会》)可是在老师的眼里,它却是两项伟大发明的结晶,知道是指什么吗?(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那另外两项伟大发明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四大发明”,重点了解与研究造纸术和印刷术。

出示课题:从“四大发明”说起二、探究活动(一)造纸术1、交流课前调查情况,比较得出纸的优点。

(1)学生交流。

(归类分析比较)材料优点不足结论龟甲竹简丝绸其他(2)计算。

我们来算一算,如果一根竹简写10个字,那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本有10万字,需要多少根竹简?10000根。

再估计一下,如果你书包里所有的书都用竹简书写,大约需要多少根呢?如果我们带着这些用竹简做的书来上课,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如果我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读的书,看的课外书都用竹简做的,又是怎样一种情况?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想说的?(3)比较得出纸的优点2、了解造纸术方面的知识(1)介绍汉代造纸流程及蔡伦。

(简介汉代造纸流程及其蔡伦其人)(2)了解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重要影响纸张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和书写,而它的传播和广泛应用,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造纸术传到世界各地的时间图)(3)出示表格,通过计算,感悟我国的造纸术于世界,激发自豪感。

浙教版 五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 五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知识点整理标题: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知识点整理一、课程概述浙教版品德与社会课程五年级下册,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为核心,通过多元化的社会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重要知识点1、社会责任:学生应理解并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学校、社区中的责任,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2、道德判断:学生应掌握并运用基本的道德原则,如诚实、尊重、公正等,对生活中的情境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

3、公民意识:学生应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法律知识,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培养爱国情怀和法治意识。

4、社会调查:学生应学会进行社会调查,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方法建议1、理论学习: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深入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包括社会责任、道德判断、公民意识等。

2、实践活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3、自我反思: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找出不足并进行改正,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

4、课外阅读: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文章或新闻报道,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四、考试复习策略1、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安排,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2、重点复习:对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反复复习,理解并记忆重要的知识点。

3、做题练习:通过做题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不足并进行改进。

4、模拟考试:进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流程和题型,增强考试应对能力。

五、特别提示1、课堂听讲:课堂听讲是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环节,要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笔记整理:要及时整理课堂笔记和课本重点内容,方便后续复习。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知识点整理标题:浙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知识点整理一、课程概述浙教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品德与社会素养的综合性课程。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文明古国的荣辱1、从四大发明说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知道指南针、造纸、印刷和火药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

2、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教学准备:搜集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包括照片、文字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话题1、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极为古老的文明,在祖国这片辽阔和肥沃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你的头脑中,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呢?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从四大发明说起)。

对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作为五年级学生的我们可不陌生,谁能大声、骄傲地告诉我们大家这四大发明是什么?二、交流话题这是我们五千年历史的辉煌,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今天,我们将走近它们,一起来聊一聊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

我知道很多同学通过阅读各种资料对四大发明都有了解,谁能带我们先去认识认识?(随着学生的交流,切换到以下任一知识点)(一)造纸术是啊,我们每天用的课本、经常看的课外书,以及书店里各式各类的图书、报刊杂志,可都离不开纸张。

1、请你自读课文第4页,读读文中的插图和文字,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2、交流:(1)你从课文中学懂了什么?l 什么时候有了这项发明?(东汉时期的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普通的材料来造纸,并不断改进造纸技术,使纸的质量得到提高并大量生产,广泛使用)l 这项发明在历史上曾经改变了什么,有什么作用?l 这项发明对世界文明有怎样的贡献?(造纸术由我国最早发明,并很快传到其他国家,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中国也因此成为纸的发源地。

)(2)关于这项发明,你还有更多的了解吗?(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注:蔡伦改进了造纸)(二)印刷术1、仅仅发明了纸张,我们知道还不能大量地传播各种知识,因此,古代的人们受印章和碑刻的启发,发明了——(印刷术)2、那么,你知道有关印刷术的知识吗?3、同学们都知道雕版印刷。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

(浙教版)五年级道德与社会下册教课方案第一单元文明古国的荣辱第二课圆明园在呜咽一、教材剖析:“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令人心疼如焚、不堪回顾的一幕,教科书在向学生介绍中国近代史时就以这一不可以忘记的重要历史事件来睁开,让学生懂得“落伍就要挨打”的道理。

整课的设计旨在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并向林则徐和邓世昌等民族英豪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先介绍了圆明园燃烧前的绚烂,再展现了圆明园焚毁后截然相反的情景,以激起学生对侵略者非常气愤的感情;第二层“小检查”让学生经过检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忱;第三层“争辩会”就“圆明园该不应重修”为学生供给了一个感情开释的空间。

第二部分是“辱没史”。

教材中列举的六个不一样等合约充足展现了清政府的脆弱无能,旨在劝告学生“落伍就要挨打”的道理。

第三部分可让学生经过观看电影等方式认识两位民族英豪――林则徐和邓世昌,进而激发学生对民族英豪非常崇拜的思想感情。

共 2 课时达成。

二、教课目的:1.认识圆明园往日的绚烂和圆明园的毁坏过程,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辱没和危害。

理解“落伍就要挨打”的道理。

2.激发对文化遗产毁坏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气愤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惋惜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初步培育收集、整理、剖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三、教课要点、难点:1 / 3要点:感觉近代以来帝国主侵略中国的辱没。

懂得“落伍就要挨打” 的道理。

点:激学生帝国主列侵略、蹂中国的慨之情,立勿忘国耻、振中的国信念。

四、教课准:学生:收集有关不一样等条的料。

教:有关件,号笔若干支,清代领土若干。

教课程:(一)定格片,引思虑1.认识明园的地理地点。

2.出示片、文字,学生疑:明园因何呜咽⋯⋯(二)多,惊煌1.学生看,认识明园原有的相貌。

2.感觉明园的面大、风景美、瑰宝多。

3.学生沟通心中的感。

4.出示片、文字,追:明园因何呜咽?(三)走史,直面1.播放像《火明园》,思虑:把大火了什么?2.对于英法洗劫明园的料,沟通感觉。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交》全册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交》全册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交》全册教案教材概述本教材是浙江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交》全册教案,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社交惯,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材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和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社交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关心他人1. 研究如何关心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2. 研究如何表达关心和帮助他人。

第二单元:互相理解1. 研究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个性。

2. 研究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第三单元:友好相处1. 研究与同学友好相处和合作。

2. 研究解决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的方法。

第四单元:社交礼仪1. 研究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规则。

2. 研究如何在不同场合展示良好的社交礼仪。

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教学: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研究品德和社交技能。

2.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 讨论引导:通过引导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

教学评价1. 考试评价:通过测试学生对品德和社交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评价其品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材:浙江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交》。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以上是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交》全册教案的概述,希望对教师有所帮助,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社交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日新月异的交通》教学设计之一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日新月异的交通》教学设计之一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日新月异的交通》教学设计之一一. 教材分析《日新月异的交通》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现代交通的发展状况,认识交通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展示了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交通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规则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交通发展历史的认识较为模糊,对于交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新技术、新理念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拓宽视野,提升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各种交通工具及其特点,理解交通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交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难点:新技术、新理念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学生对于交通发展的历史认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交通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提高认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交通发展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交通发展时间轴等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交通发展的图片,如古代的交通工具、现代的高铁、飞机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交通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全册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文明古国的荣辱1、从四大发明说起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内容编写的。

浙教版的教材是先选取四大发明的内容,然后编写了大运河、赵州桥、黄道婆发明纺车等内容,通过以上内容的教学达成课程目标。

二、教学目标:1、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2、知道印刷术、纸、指南针和火药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了解京杭运河的作用和意义,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初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师:相关课件、活动材料。

生:搜集有关纸发明之前祖先用来写字的材料。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四大发明,了解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巨大影响。

2、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初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以学生最常见的书本导入新课:出示《品德与社会》课本,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品德与社会》书)2.可是,在老师眼睛里,它却是两项伟大发明的结晶,知道是哪两项发明吗?揭题。

二、探究活动(一)研究造纸术1.在没有纸的时代,祖先把字写在什么上面?学生汇报。

2.算一算:如果一根竹简能写十个字,那么,东方朔给汉武帝的那封信大约有多少字,用了多少竹简?(3000多根竹简)如果用教科书那么大的纸来写,每页按1500字计算,大约只需要多少页?(20页)我们使用的《品德与社会》书有11万字,如果用竹简大约要多少根?再估算一下,自己书包里所有的书,如果用竹简书写,大约需要多少根?3.通过以上的活动,说说比起其他可以书写的材料,纸有哪些优点?4.有关造纸术,你还知道哪些知识?(二)研究印刷术1.教师结合动画片式的课件简介雕版印刷,欣赏精美的雕版印刷图。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你知道怎么写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吗?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起看看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欢迎查阅!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教学目标1、对生活周边的事物有探究的兴趣,能留意自己周围生活的变化。

2、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

3、憧憬家乡的未来,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教学重点: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

教学难点:对生活周边的事物有探究的兴趣,能留意自己周围生活的变化。

课时安排:本课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采风活动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先让小明带领大家去看看他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2、引发采风兴趣:同学们,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畅谈)好,我们来组织一次“生活新风貌”采风活动,大家可以用各种办法去收集我们生活中的新鲜事,摄影、录象、画画都可以,能从环境变化、交通变化、生活状态等多方面去调查,希望大家踊跃参加!3、活动计划: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自由组合,讨论采风的时间、地点,以什么方式收集材料,从哪些方面着手。

各小组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活动计划。

(二)整理活动1、家乡的变化真大呀!让我们各展风采,一起来说说家乡的变化!(学生畅所欲言,谈变化)2、交流讨论听了大家的介绍,老师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你可曾知道,我们的家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小组讨论)小结:同学们说的对,是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气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生活还将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作业:说一说你们家周围有什么变化?第二课时复习上节课内容:同学们,你们家周围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教学过程:同学们,老师真是感动极了,今天的家乡是美的,明天的家乡会更好!让我们共同来记下这美好的时刻,让我们用全部的感情来歌颂我们美丽的家乡吧!接下来,我们一起动手,以小组把收集来的资料集中到一起,开启每个同学智慧的大脑,我们共同来开一次“家乡的今天与明天”主题活动。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从四大发明说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从四大发明说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从四大发明说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从四大发明说起》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并探讨它们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主要围绕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这两项发明的历史背景、发明过程和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四大发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的科技发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之间的联系感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过程,知道它们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创新的精神,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难点:学生如何结合现代科技理解古代发明的重要性和创新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2.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古代发明与现代科技之间联系的看法。

3.小组合作: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2.设计好探究活动的问题和任务。

3.准备好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四大发明吗?”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然后简要介绍四大发明,重点引入造纸术和印刷术。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呈现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同时,讲解这两项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一个任务:制作一份关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简单报告。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稿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稿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一个课题,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国家地位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现了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新中国的历程,使学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和伟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新中国成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意义可能理解不深,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国家地位等方面的变化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国家地位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知道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国家地位等方面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国家地位等方面的变化。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程,以及各项变化背后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思考和讨论。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场景和各项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图片和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出本课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国家地位等方面的变化。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各项变化背后的原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讲授与展示:教师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历程和各项变化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课本参考答案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课本参考答案

五年级下册品德学科课本答案第3页现在船舶用的是罗经,也就是精确度很高的指南针了。

罗经分电罗经(陀螺罗经)和磁罗经。

飞机有地面导航台,和GPS定位。

为了应对特殊情况下卫星导航系统失灵后用。

第3页1、黄帝在指南针的指引下在大雾中战胜蚩尤;2、15世纪初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及15世纪末叶哥伦布、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指南针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

3、旅行者在山中迷路,凭借指南针走出大山。

第5页1、可重复使用;2、错误改正方便,雕版印刷一旦有错,就要整版更换;3、方便保存,运输,使用;4、模具的制作方便,简单,材料易得;5、提高了效率,扩大了印刷规模;月大沽炮台,各国派兵进驻;划租界:惩办义和团;成立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第14页第1题:邓世昌在中日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林则徐进行了虎门销烟。

第3题: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应该向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学习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势力,并和外来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17页时间:2005年4月30日地点:腾冲县人民政府办公楼采访对象:卢彩文,云南省腾冲人,1925年11月出生,现为云南省黄埔同学会腾冲分会负责人。

滇西抗战中,在第11集团军参谋处第二科别动队任少尉情报员。

1942年8月22日,日军的148联队杀到腾冲县固东镇杨家寨。

他们把杨家寨里的6户姓杨的人家全部杀光,东西全部抢光。

当时,他们把一头抢来的黄牛杀死后,就在还烧得发烫的瓦砾上剥牛皮,因黄牛一晃一晃地不好剥皮,日军顺手就把身边一位刚刚从别的村子抓到的、名叫李茂启的人拽过来,一刀将其脑壳砍下来,一脚就把眼睛都没闭上的脑壳踢到牛中脊背下当石头,垫着剥牛皮。

日军走后,他们家人才从一堆剥剩的牛皮中找到了李茂启的人头。

第18页了解家乡的抗日英雄,并把的姓名和战斗故事整理出来,唐淮源 1882年出生,云南江川人。

云南将武堂毕业,抗日战争中任第二战区第三军中将军长,1941年5月12日在中条山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圆明园在哭泣》说课稿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圆明园在哭泣》说课稿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圆明园在哭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在哭泣》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历史变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屈辱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圆明园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课文内容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同时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

此外,学生在这个年龄段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增强国家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变迁,认识圆明园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国家意识,激发学生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明园的历史变迁,圆明园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景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历史资料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变迁,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圆明园的图片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圆明园的美丽与辉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变迁。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圆明园的历史,互相交流学习。

4.情景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屈辱。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圆明园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明园在哭泣历史变迁 -> 屈辱史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学生的学习心得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浙教版品社五下《高峡出平湖》说课稿

浙教版品社五下《高峡出平湖》说课稿

浙教版品社五下《高峡出平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高峡出平湖》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和我国人民在建设三峡工程中付出的辛勤努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以及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同时,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生动描绘也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人事、景物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

但是,对于三峡工程这样的大型国家项目,可能还存在着许多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三峡工程,体会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培养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意义。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课文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理解建设者的辛勤付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意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的观点。

4.讨论交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走进新时代》(第一课时)
青田县城东小学李建芬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七个部分:“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知识窗”、“新视野”、“缤纷时代”、“聚焦镜”、“活动角”、“祖国颂”,针对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现阶段的目标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旨在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新一届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继往开来,将现代化的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为了使教学板块更加清晰,在重新整合课文的基础上,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30年来家庭的变化、家乡丽水的变化、浙江的飞速发展、祖国建设取得的成就”这四大块,即课本中的“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知识窗”、“缤纷时代”、“活动角”四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问题等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已得到较好发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而且在本单元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共产党的诞生”、“二万五千里长征”、“经济特区的建立”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由于知识面、社会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家乡、浙江及中国发展状况的了解仍存在不少空白。

所以本课的教学起始于引导学生从自己家庭的衣、食、住、行入手,了解家庭的小康生活,再从家乡、浙江,再到整个中国,感受新时期祖国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

课文教学目标:
1.了解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感到骄傲和自豪。

2.知道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树立信心,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课时安排:课文教学共二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家乡、浙江及自己家生活的变化,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自豪。

2.能力:能搜集整理资料反应自己家庭30年来生活水平的变化。

3.知识:知道我国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温州人的创业精神,树立信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

2.能力:学唱歌曲《走进新时代》。

3.知识:了解温州现象,知道我国目前的小康生活是发展不平衡的、低水平的。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家庭及家乡3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
1.了解新时期我国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采访自己的长辈和亲朋,了解自己家庭30年来生活水平的变化,从“衣、食、住、行”上加以对比,选择其中的某一方面在表格中用文字或图片记录。

我家奔小康
教学过程预设:
课前活动: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

知道歌曲《走进新时代》中歌唱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代国家核心领导人,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让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一)看我家,衣食住行奔小康
1.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第3课《走进新时代》。

2.默读课本第35、36页的内容,了解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交流课前调查,感受自己家庭30年来生活的巨大变化。

(二)看家乡,日新月异变化大
1.欣赏丽水老照片,了解三十年前的家乡丽水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山区小城镇。

2.欣赏丽水新照片,感受短短几十年间,丽水已逐步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新兴城市和浙西南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沿。

3.2010年11月9日,丽水举行撤地建市十周年暨中国丽水第二届国际生态经济博览会开幕式庆典活动,围绕该主题说说有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

(三)看浙江,翻天覆地谱新篇
1.学生活动:猜猜“是真是假”。

(1)浙江农民最富有;(2)核电起步国内最早;
(3)浙商最为活跃;(4)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领先水平。

2.感受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浙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路子,正以坚定有力的步子奔向小康。

(四)看中国,巨龙腾飞创辉煌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

2.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一个历尽磨难而又奋发自强的民族经过改革开放,已迈步跨进了一个追求科学、和谐、进步、和平的现代文明的国家。

3.了解“嫦娥二号”等尖端航天事业的非凡影响力。

4.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近三十年来,祖国所取的辉煌成就”。

感受“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一语的含义。

(五)看未来,延伸思索新目标
1.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想三十年后的今天。

2.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到,我们国家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不平衡的,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内容与课外资源有机整合。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有教科书中的“加入世贸组织”,还有本土资源——“丽水撤地建市10周年庆典”,生活中的大事件——“嫦娥二号”探月,以及学生触手可及的自己家庭30年来生活的变化,旨在将学习的课堂扩展到学生的家庭、社区等生活空间,让教学做到亲历于过程,感悟于真实,收获于综合。

为让教学板块更加明晰,而将教学内容呈现顺序调整为“自己家庭——家乡丽水——浙江——中国”,点面结合,随着地域范围的逐步扩大,学生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知识性与品德性的有效结合。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历史题材教学内容,品德性是它的灵魂,而历史知识是它的重要载体。

历史是过去了的今天,我们解读历史,就是要把它还原成贴近学生的生命活动。

多媒体将图片、文字、声音综合呈现,创设了学习的情境,促进了学生的理解,积淀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三十年前生活的穷困,惊叹现在生活的幸福,畅想三十年后生活的奇幻,激发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勤奋学习的雄心。

教师简介
李建芬,女,青田县城东小学教师,丽水市教育学会小学品德专业委员会会员。

致力于小学品德学科的教学研究,曾获2008年丽水市小学品德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省班会课评比二等奖,县“青少年英才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