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创新能力论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浅谈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呢?本人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发现以下几个有效途径。
一、提倡个性阅读,激发创新意识兴趣是学生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先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
只有提倡个性阅读——让学生依据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旺盛,才肯去动脑去思考、动手实践,在思考与实践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小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和特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萌生创新思维。
例如在执教的《锡林郭勒草原》一课中,我就和学生找了几幅优美的草原图,先让学生欣赏迷人的景色,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如果这时你就在草原之中,那该多美啊!学生们个个双眸凝视着挂图,兴趣大增,仿佛不是置身课堂,而是在千里之外的蒙古草原上流连忘返,学生在广阔的境界里遐想,此时的教学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五彩缤纷思无穷”的效果。
二、提出求异问题,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就是在思维的过程中,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中扩展想象,朝着各种方向去探寻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让思路不受任何限制地辐射型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人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潜力水平的标志。
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的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到的、充满个性的见解,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可凭借教材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独特方面发展。
譬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掌声》这课,有幅插图,画的是小英站在台上自信而又开心的给大家讲故事的情景。
教这课时。
我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小英的动作表情,再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来想一想思考“这时的小英会想些什么呢?她除了进入学校的舞蹈房,还会做些什么呢?”该启迪问题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并使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在于创造,而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不意味着要提出一种取代日常教学的措施,而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把这种创造性教学的精神渗透在日常教学的一切环节中。
有的教师认为创新只应针对少数优生而言,其实这是认识上的差异。
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儿童均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但是如果不去开发,那它永远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甚至有时会被扼杀,也会自行消失。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1.培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
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由此产生无限的热情。
因此,应把学生的兴趣作为正在形成的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
一个人如果对事物毫无兴趣,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更不可能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直观、形象的方法,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刻舟求剑》时,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用硬纸剪一只月牙形的“船”和一把“剑”,船上的剑顺船舷掉进江里,船继续前进,剑却在原地不动,学生观后,很快明白了那个人捞不到宝剑的原因,加深了对“刻舟求剑”的含义的理解,思维马上活跃起来。
我抓住这个契机接着问:“你有没有办法帮那个人找到宝剑?”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学们激烈地争论着、分析着,尽管有的答案非常幼稚可笑,但毕竟已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思维。
2.创设氛围,保护学生的创造性要改变阻滞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主动、活泼、民主、和谐、主动探索、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进入无拘无束的状态,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自在地呼吸,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破坏纪律和放任自流。
在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培养创新能力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新型人才。
21世纪是知识竞争的时代,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竞争的社会、创造的社会,以它要求走出校门的学生不仅要善于吸纳,应用不断出现的新知识,而且要具有知识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就对基础教学提出新的挑战。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中做到:第一,以“新”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新的内容,使学生从中接触到新的言语信息,新的思想,新的形象,新的表达方式,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增进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以“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对美的事物的认识,探索,获是精神的享受,增强学习兴趣。
新的课标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目标。
大凡语文教材都是文选集结型的,不乏有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
这些名家名作其语言的风格、情调、韵味都各具特色。
细细加以品味,是培养学生创新美感的最佳途径。
第三,以“情”陶冶学生的兴趣。
语文老师对学生倾注爱,较之其它学科更直接,更丰富,更迫切,更形象,因此,语文教师用期待和爱的情感去教育学生,用老师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灵,用老师的情感去陶冶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内心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四,以“疑”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贵有疑,精主设疑,创设问题情境,也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是小进,大疑则大进。
老师要善于激疑,释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打破思维定势,把疑问一个个提出来,又一个个解决,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开启智力,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小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可,我在教学中通过实物演示,创设情景等手段努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引趣中启发学生主动质疑,提出有价值的疑问,带着问题思考、辨别,问中求知。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心理取向。
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启蒙时期,创新意识必须从这时开始孕育,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启迪、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愿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语言描述、提问、绘画、多媒体等方法,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我在教学《鸟岛》这篇课文是创设了如下情境,多媒体播放鸟岛的景象;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一嘴美丽的小岛上鸣声啁啾,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鸟儿有的迎风翱翔,有的在湖面上追逐嬉戏,还有的在专心筑窝,同学们看到如此美丽的画面,一下子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我乘机问道:你们想了解这个地方吗?随着一声:想,同学们以自己打开书津津有味的读起了课文,并随着读从识记了字、词,品读了词名,从中体验情感,这样我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饱含美丽的语言引入情境,激发了学生对鸟岛的向往和对课文学习、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带着愉快和强烈的求知心境把要学的只是自己去发现和创出来,实现了“再创造”。
二、鼓励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质疑是开启创新大门的金钥匙,是探求知识的开始,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是孕育未知世界的摇篮。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强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注意保护,并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
如:我在教学词语“艰苦卓绝”是,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问:“老师,‘艰苦卓绝’中‘艰苦’的‘艰’还可以写成‘坚持’的‘坚’。
当时,我被该生提出的问题怔住了,无法马上回答。
但我对他的质疑给予了肯定和鼓励,答应老师查了资料再告诉他。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敢于站起来向老师质疑,其实是他“灵感”和“智慧火花”的一现,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这具有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探求精神,并要注意保护,创新能力就能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创造让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
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
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1.创设问题空间,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驱使学生深入认识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积极探索科学知识内在奥秘的原动力,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机。
所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条件。
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许多种方法和途径,从课堂教学环节来看,教师创设问题空间,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重要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具备一定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能力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特点设置特定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许多课文和作文都可采用类似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学生主动解答完成和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对于学生作出的各种回答必须肯定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解惑的意图、愿望和动机,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环节和关键。
2.开启求异思维,促进创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异想天开”是未来发展的先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现实。
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展开争论,不能满足一个答案,教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求得多种结论或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引导学生想“:乌鸦的办法好吗?你能想出其他办法让乌鸦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说“:找来一根空心草的秆子,伸入瓶子,就像我喝可口可乐一样。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是当前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科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即要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学科教学之中。
现在,我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谈几点初浅的见解:1.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
因此,现代老师要唤回学生自信。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
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的。
那么教师怎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在学生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
一位老师在执教《赤壁之战》时,问:“同学们,有谁知道《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吗?”班上只有一位平时爱看书,胆子特别小,上课从不举手的男生有点技捺不住了,坐在位子上开始讲起来,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吃惊,这时老师巧妙地对他说:“听说你特别爱读这方面的书,你能大声地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相信同学们会鼓励你的!”老师用手势示意,同学们都鼓起掌来,那位腼腆的男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站起来自信他讲述着相关故事,虽然语言不是很通顺、流利,但他大声地发言了。
讲完后,老师和学生们又报以热烈掌声,表扬他的进步。
由此可见,老师的语言无不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总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他,两次掌声让课堂气氛活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6篇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6篇第1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创新与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在逐渐变化之中。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提高语文水平。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可能只是在教科书上看到文字,而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来呈现语文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播放动画视频的方式来讲解古诗文的背景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意境。
我们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对语言技能的训练比较少。
而当代社会,语文能力除了要求掌握规范的语法、词汇和修辞手法外,还需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表达。
我们可以设计更多的口语、写作、朗读等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让他们在辩论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还可以引入游戏化元素来进行语文教学。
现代学生对游戏的兴趣非常高,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游戏的设计理念,将语文教学内容转化成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语文知识闯关游戏,学生在游戏中需要解答各种语文题目,通过闯关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来进行个性化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一种“一刀切”的方式,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而互联网资源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各种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在线词典、语文学习app等工具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来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世纪”,创造性人才要通过创造教育来培养。
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虽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
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尝试。
一、重视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由于人格因素对一个人成才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推动学生的强大内驱力,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对自己的现实学习及未来发展的价值。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去尝试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从中体会由此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变课堂为学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还学生学习主人之地位。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我们许多教师总是津津乐道于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述。
教师单方面只管把知识讲下来,却不管听讲者的接受效果如何,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我把该讲的内容讲到了,至于你学没学到,那就不关我的事了。
这种认识,不光是教法问题,更是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观念的问题。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我认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于渐渐地养成学生从事紧张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
”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的养成,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双边互动,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敢于创新的精神传统教育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由度,成天到晚只能听从教师的指导。
从而形成了学生为分数而学,教师为分数而教的不良局面。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作为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我,现就平时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几点切身的感受。
一、浓厚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好奇是推动学生获取新知的动力。
遵循学生这一心理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语文,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快情绪,喜欢学习,热爱学习,进而主动学习。
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权,不至于被老师讲的知识所束缚,就会最大限度地挖掘思维潜能,迸出创新的火花。
为了激发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做到:1. 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师生心理相容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思维变得活跃。
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自然就对老师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乐学、爱学。
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
师生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友爱,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
2. 要创设乐学情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学生乐学的情景,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景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追求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二、开放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已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一个开放、师生互动的大舞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如果教师只从单方面按照教材的逻辑和自己的思路设计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就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涣散,最后导致思维惰化,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敢于打破传统,拓宽教学空间,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造民主氛围,激发创新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独立性和判断能力都很强,具有强烈的鲜明个性(热情、勤勉、好奇、好胜),另外还具有良好的自信心、自制力和恒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宽松的环境中迸发出来。
如我在教学中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可以补充,没好的想法可以再想,不同意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想法可以提意见,这样学生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享有自由的权利,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认为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能给学生一个说明理由和明白道理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在纠正自身错误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已的思维能力。
二、鼓励质疑问难,勇于创新创新意识源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心理表现。
有了创新意识,才能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勇气。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
如教学《曹冲称象》一文,我启发学生:你们能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变一变?因为搬运石头又费时又费力,你们能帮助曹冲出个更好的主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水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泥土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还认为用岸上的人称象,因为人听从指挥,既省时又省力,这些同学的想法多富有创意。
尽管曹冲的想法在当时就是创新,但我们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向先进经验挑战,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创新中发展、完善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非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本人去思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
一、教师要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赖性。
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控制。
因此,教师应提供质疑机遇,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有些看似矛盾的地方,并能抓住这些矛盾引导学生质疑。
如《白杨》一课最后是这样描写的“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
”通过引导,有一位学生对作者运用“沉思”一词有异议,他觉得应改为“深思”,原因是文章倒数第五自然段有描写爸爸的思考,认为再思考是进入“深思”,而“沉思”心理成分很重。
再说后面爸爸的嘴角上又马上浮起了一丝微笑,从人物心理角度推进,在表情上不会有这样大的变化,作者是不是用词不当?我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
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
二、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
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地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我原来喜欢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过分了也不好。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
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笔者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以下几点看法:1 改变教学观念。
强化主体意识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
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
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1.1 改变思考的角度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
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变了,久而久之,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了。
1.2 优化课堂结构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
叶圣陶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
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
”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
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2 激发学习主动性。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代人才的必备素质。
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创新意识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增强思维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
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师生共同讨论死海不死的原因,从中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些有关的浮力试验,看看水中盐分增多后,浮力有何变化。
通过教师的点拨提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将原本抽象、枯燥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其浓厚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沁园春?雪》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将红军过草地、爬雪山、飞夺泸定桥时的故事,播放给学生看,不但有助于学生对全文的理解,还让他们在真实地感受到红军当时的艰辛,对红军不怕困难地乐观主义精神产生了敬佩和赞叹。
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鼓励探知质疑,培育创新萌芽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敢于提出自已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
学生的问题可能是幼稚的,或者是钻牛角尖的,甚至是错误的,老师也应一样关注,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需求,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呢?一、将机会还给学生,激发创新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其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尝试学习的快乐。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其内在思维的积极性,?抓住教学活动契机,以议启智,激励学生主动思维。
让学生主动去寻觅、求索。
教师则成为学生解疑释难的导师。
其次,挖掘生活体验的内在魅力,导中启思,引发积极思维。
生活中处处有知识,有学问,学问就在我们的身边。
沟通学生生活的体验与学习内容的联系,就能激发学生对新知感到新奇。
不要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学生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和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心理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营造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
教学中,我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力。
二、以问题引导学生,勇于创新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我们知道,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结尾,或是在中间。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
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摆在了语文教师面前。
培养创新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关注的焦点,语文课堂教学任重道远。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许多途径,殊途同归,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个角度入手。
关键词:创新能力;语文教学;思维激活语文课程蕴涵着大量的人文内容,教材知识丰富多彩,文学题材也丰富多样,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舞台。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一、创设情境氛围,激发想象兴趣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形象直观、饱含感情色彩的具体情境和氛围,这样可以激发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从创设情境氛围的具体情况看,主要是结合语文文本的实际情况,围绕教材内容,找到学生思维比较感兴趣的点,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
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景剧,让一些学生在剧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就可以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对课程的理解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摆脱了教师单纯的说教。
如教学《听潮》这篇抒情散文时,许多学生没有看到过海,对课文中场景没有概念,任教师如何的解说,也不能完全调动起他们的兴趣。
这个时候,就可以截取一些海潮的声像资料,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海潮的波澜壮阔的情境。
通过情境再现,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进而领略了大海的温柔美和雄壮美,得到了美的享受。
二、营造提问空间,激活学生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倾向于学生的接受和认同。
忽略了学生思维的激发,只是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某个现成的结论上,并不注意通过学生的认知和探索,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问题的真相。
2024年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2024年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一、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创新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创新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创新教育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能够提高阅读、写作、表达等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创新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创造新成果,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践策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实践。
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创新氛围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课件、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氛围的学习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发展。
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课堂互动是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创新能力论文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改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为之“搭桥铺路”,就一定能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个人的见解。
笔者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
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
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1.改变思考的角度
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
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变了,久而久之,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
变了。
2.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
叶圣陶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
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
”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3.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
教师若能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挥。
二、激发学习主动性,挖掘创新潜能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和桎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挖掘。
1.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
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
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
(1)重视感情投资,唤起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
在近年的实践当中,我总是以一份真诚、一份爱心去组织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动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发挥语文课“平等对话”的优势。
只有进行“平等对话”,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
2.鼓励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古希腊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
激励、启发、引导。
疑问是创新之舟。
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力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让他们敢想、敢问。
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要予以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也应循循善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
三、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
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发展学生个性。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
质疑的本质是一种批判精神。
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
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们已“司空见惯”,而牛顿偏偏要问为什么?为了寻求答案而苦思冥想,由此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卓越发现;正由于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才产生哥白尼的“日心说”。
这足以说明创新的思维可以改变世界。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而言,亦是同样的道理。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改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为之“搭桥铺路”,就一定能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