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乡镇企业布局与行业结构、工艺水平、产值、排水量、 污染治理设施等。
水资源利用、能源结构与利用、工业及生活污染源的种 类及分布等
环境特征调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调查
环境规划设计主要依据:1)环境问题;2)各有关 政策和规定;3)污染物削减量;4)环境目标;5) 投资能力及效益;6)措施可行。
环境规划设计:1)环境区划及功能分区;2)提出 污染综合防治方案;3)生产力布局及产业结构调 整;4)自然生态保护。
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 环境规划方案的选择:主要是指实现环境目 标应采取的措施以及相应的环境投资。最后 得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满足环境目 标要求的几个最佳推荐方案。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 环境调查与评价 ❖ 环境预测 ❖ 环境区划 ❖ 环境目标 ❖ 环境规划设计 ❖ 环境规划方案的选择 ❖ 环境规划的实施支持和保障
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 环境调查与评价
环境规划所应用的各种科学数据信息,主要是通 过对环境的调查和环境质量评价获得的,环境调 查与评价是制定环境规划的基础。
环境规划方法-系统分析方法
❖ 系统分析方法的环境要素包括:环境目标费 用和效益、模型、替代方案、最佳方案等。
(1)系统目标。是进行环境规划的目的,并建立 在系统目的和要求基础上。也是系统分析、模型 化和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往往不只一个。例如河 流的水质规划。
环境规划方法-系统分析方法
(2)费用和效益。建成一个系统,需要大量的投资 费用,系统运行后,又要有一定的运行费用,同时 可以获得一定的效益。将费用和效益折算成货币形 式,以此作为对替代方案进行评价的标准之一。
环境规划学重点
环境规划目的:达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内涵:(1)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2)任务:使系统协调发展;(3)理论基础: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4)主要内容:根据环境保护需要约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安排和部署环境保建设;(5)特征: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我国环境规划存在的问题(1)缺乏环境与经济协调型环境规划(2)新开发区的环境规划方法有待完善和发展(3)环境规划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走上法制的轨道(4)环境规划人员技术力量和素质有待提高(5)规划决策支持系统(PDSS)有待加强(6)环境规划缺乏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我国环境规划的建议:1 进一步明确环保主管部门的权责范围。
2 完善财政负责和行政问责制度3 强化环境规划的地方参与性环境规划的作用:1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 合理分配污染减排负荷,约束排污者行为4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 作为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可以从环境的角度提出人口控制和经济发展的合理政策,促进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并从预防为主的观念出发,变污染控制的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控制,将污染控制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及工艺改革、提高生产效益结合起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是进行经济区战略布局和划分的补充和完善,利于经济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利于经济区原料基地、生产基地合理安排和建设,利于经济区形成工业生产链,利于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的发挥和形成,促进经济区域内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的内容
3.1.1.3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
(4)按规划时间分 与环境规划一样: 短期(年度):具体、定量、准确 中期(5-10):定量+定性 长期(>10):宏观,多定性---中短期目标的
制定依据
3.1.1.3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
(5)按空间范围划分 按空间范围划分为国家、省区、县市 也有跨行政区的对特定的森林、草原、流域、
(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分析环境规划实施所需的资金保障,若资金
有问题,应做调整。P51 注意运用社会资金
3.1.1.6 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2)技术力量分析 P51 环境管理技术---协调、监督、管理 污染防治技术---采用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 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是否具有环境管理、污
---直接反映环境、经济、社会现象,并描述环 境规划内容(目标、措施、管理)的指标。 ***环境调查\环境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环境目 标\规划实施 ---不仅仅用于规划目标.
3.1.2 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3.1.2.2 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 P53 整体性---完整、全面---反映整个复合生态系统和环境
应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社会上满意 应能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也只有这样才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目标制定后,规划应围绕目标进行 规划实施过程中成了环境管理的方向、目标、依据。
3.1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3.1.1环境规划的目标
3.1.1.2 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具体(时、空)、客
染治理技术人才
3.1.1.6 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 调查核实现有削减能力 分析潜在削减能力---加强管理、增加设施 (4)其他分析
环境规划知识要点
1.环境规划: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内涵:●目的:科研理解为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基础——环境,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任务:促进“社会一经济一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依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与承载能力,对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约束。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以调节人类自身的行为。
●内容:其中既包括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出的安排和部署。
●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具有交叉性、边缘性和综合性。
●内容:其中既包括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出的安排和部署。
3.环境规划的功能●(1)促进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环境效益;●(5)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4.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用整体、系统的观点、把环境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紧密的把各个规划技术环境关联起来进行。
●综合性:协调多个部门、采用多种措施、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
●区域性:因地制宜、融入地方特征。
●动态性:快速响应和更新能力。
●前瞻性:是对未来的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作出的预先规划。
●信息密集:确保搜集到的信息完全、准确和可靠。
●政策性强:需依据有关环境、法规、制度、条例和标准进行。
5.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经济、城乡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系统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原则●强化环境管理原则6.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与体系●评估调查和评价模拟与预测确定环境目标和指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确定重点工程和融资渠道提出保障措施。
环境规划ppt
三、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是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 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它是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是对一个区域(或城市)进行环境现状调查、监测、 评价、区划,预测由于经济发展可能引起的环境变 化,并根据生态学原则提出调整工业部门结构、生 产布局以及各种防治污染的途径,进行保护和改善 环境的战略性布署。
20
(五)按性质划分 1、生态规划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1)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如经济协作区、能源基地、城市、水域 (2)部门(或专业)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如工业、商业、农业 3、自然保护规划 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七、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及内容
• (一)环境规划的程序 1、编制环境规划工作计划 2、区域现状调查、分析和评价 3、区域环境预测 4、确定区域环境规划目标 5、拟定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6、优选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7、环境规划方案的确定 8、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六章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0
一、环境规划的概念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 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 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 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 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1
二、 环境规划的内涵
•
•
•
•
•
(1)环境规划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 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 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 (2)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 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 地学原理、系统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 这一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 (4)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 身活动和环境。其中包括对人类经济活动提出符合 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 建设作出的安排和部署。 (5)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优化,它必须 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要求、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1). 大气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 大气污染物(SO2、烟尘、工业粉尘、NOx)总排放量;燃烧废气排放量、 消烟除尘量;工艺废气排放量、消烟除尘量;工艺废气排放量、处理量、工 业废气处理量、处理率;新增废气处理能力 大气污染物(SO2、烟尘、工业粉尘、NOx)去除量和去除率 锅炉数量、达标量、达标率;窑炉数量、达标量、达标率 汽车数量、耗油量、NOx排放量 (2). 水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 工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新鲜水用量 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总量、外排量;生活废水总量 工业废水处理量、处理率、达标率、处理回用量和回用率、处排工业废水达 标量、达标率、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 废水中污染物(COD、BOD、重金属等)的产生量、排放量、去除量 (3). 工业固体废物宏观控制 工业固体废物(冶炼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化工渣、尾矿和其他)产 生量、处置量和处置率;堆存量,累计占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综合利用量、 综合利用率;产品利用量、产值、利润;非产品利用量 危险废物产生量、处置量、处置率 (4). 乡镇环境保护规划 乡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产生)量、治理量、治理率和排放达标率 水污染物排放(产生)量、削减量、治理量和治理率,排放达标率 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量、排放量等
1、环境质量指标
(1). 大气 TSP(年日均值)或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的等级 SO2(年日均值)或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的等级 NOx(年日均值)或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的等级 降尘(年日均值) 酸雨频度与平均pH (2). 水环境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数 地表水达到地表水水质标准的类别或COD 地下水矿化度、总硬度、CO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 海水达到近海海域水质标准类别或COD、石油、氨氮和磷 (3). 噪声 区域噪声平均值和达标率 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声级和达标率
环境规划的内容介绍
环境规划的内容介绍环境规划是一种对城市、乡村和区域进行系统性分析和科学规划的方法,旨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
通过环境规划,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将对环境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实施方式进行介绍。
环境规划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环境规划的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土地、水、空气、森林、野生动植物等等。
在环境规划中,我们需要合理管理和保护这些资源,以确保它们能够持续地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服务。
其次,环境规划的目标是改善环境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环境规划,我们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再次,环境规划的目标是推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环境规划应该考虑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方面利益,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环境规划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科学性原则。
环境规划应该基于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合理性原则。
环境规划应该是合理的,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质量。
我们需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找到一个平衡点,使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三、参与性原则。
环境规划应该关注公众的参与。
我们需要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居民的权益,让他们参与到规划过程中。
这样可以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社会接受度。
四、可持续性原则。
环境规划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可再生性和环境的稳定性,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耗资源,确保发展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规划的实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制定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
环境规划讲义(全)
第一章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1.1.1 环境规划的概念目前对于环境规划(Environmental Planning: Planning for the use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 on a sustainable basis. 摘自/uem/seeds-glos.html)的概念并未形成公认、一致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环境规划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对环境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的一种科学理论,是实现环境系统最佳管理、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即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二种观点:环境规划是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一个流域的区域环境进行调查、质量评价和预测因经济发展所引起的变化,根据生态学原则提出调整工业部门结构以及安排生产布局为主要内容的环境保护,改造和塑造环境的战略布置。
第三种观点:环境规划是以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地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为指导,研究把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系统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优化生态系统,预防潜在问题发生的可行措施的一种科学理论和方法。
第四种观点: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做出的具体规定。
1.1.2 环境规划的目的环境规划的目的主要有:1.最直接的目的是对资源和环境管理进行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及其最大效益。
2.从人文的角度考虑,其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3.最终目的是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作为环境管理的依据或准则。
环境规划是对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它给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工作任务,因此,环境规划是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
环境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1. 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工作之一。
它主要涉及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以确定可能的环境影响和风险。
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决策,并为环境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工作之一。
它主要涉及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以确定可能的环境影响和风险。
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决策,并为环境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工作之一。
它主要涉及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以确定可能的环境影响和风险。
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决策,并为环境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 土地使用规划:土地使用规划是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布局,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土地使用规划的目标是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土地使用规划:土地使用规划是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布局,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土地使用规划的目标是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土地使用规划:土地使用规划是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布局,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土地使用规划的目标是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环境规划的另一项关键任务。
它包括对自然资源的评估、保护和合理利用。
通过资源管理,我们可以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环境规划的另一项关键任务。
它包括对自然资源的评估、保护和合理利用。
通过资源管理,我们可以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环境规划的另一项关键任务。
它包括对自然资源的评估、保护和合理利用。
通过资源管理,我们可以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
环境规划原理
环境规划原理环境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是指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来管理和保护自然环境。
环境规划原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优先原则:环境规划应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为首要任务。
根据生态系统的自然特征和功能要求,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开发项目,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并通过生态修复等手段恢复破坏的生态环境。
2. 综合协调原则:环境规划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协调各项规划目标,避免或减少各种规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例如,在制定城乡规划时,要兼顾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因素。
3. 公众参与原则:环境规划应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公众参与规划过程。
保护自然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公众具有参与决策的权利和责任。
通过公众的参与,可以增加环境规划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规划方案的可接受性和实施效果。
4. 原则的可持续性:环境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考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应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确保环境质量能够长期得到改善和保护。
5. 地方适应原则:环境规划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状况,制定具体可行的规划方案。
因地制宜,确保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6. 风险管理原则:环境规划应嵌入风险管理的理念,评估和监测环境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应对。
通过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环境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和意外事件。
以上是环境规划原理的基本内容,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方案,实现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重点
环境规划重点名词解释:1、水污染控制单元:由源和水域两部分组成的可操作实体。
水域是根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并结合行政区域而定,源则是排入相应受纳水体的所有污染源的集合。
2、环境承载力: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3、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利用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经济4、土地利用: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照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5、环境功能区划: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适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6、环境预测: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环境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7、土地评价:通过对土地的适宜性分析,掌握各类土地资源的数目、质量、分布和适宜性,为分析土地利用潜力、确定土地利用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供依据。
8、DSS:即决策支持系统。
指凡能对决策提供支持,充分运用可供利用的、合适的计算机技术,针对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帮助和改善管理决策制定有效性的计算机系统。
9、社区:指在一定的面积范围内,密度适中的人所构成的和谐的群体。
10、费用效益分析:用于识别和度量一项活动或规划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的系统方法,其基本任务就是分析计算规划活动方案的费用和效益,然后通过比较评价从中选择净效益最大的方案提供决策。
11、固废管理规划:在资源利用最大化、处置费用最小的条件下,对固体废物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层次进行整合调节和优化设计,进而筛选出切实的规划方案,以使整个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处于良性运转。
12、环境规划:人类为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定义(名词解释):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实施主要以为主导。
3.实质:一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科学决策活动。
4.环境规划的内涵(简答题)环境规划的对象是:“”复合生态系统(必考)环境规划的任务(目的)是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环境规划的依据是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环境规划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作出的综合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5.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的投资获取的环境效益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6.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7.环境规划的类型:按时间分:(必考)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一般称五年计划。
五年环境计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并纳入其中;年度环境保护计划实际上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它是五年计划的分年度实施的具体。
按环境要素划分: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必考):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按性质划分8.例题: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环境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第二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1.环境系统: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和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的开放系统。
环境管理与规划概述
以生态理论为科学指导的原则 以经济发展为战略依据的原则 区域性原则 预防为主的原则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的类型
第六章
按时间跨度划分
长期环境规划是纲要性计划,其主要内容是:确 长期环境规划是纲要性计划,其主要内容是:确 定环境保护战略目标、主要环境问题的重要指标、 重大政策、措施; 中期环境规划是环境保护的基本计划,其主要内 中期环境规划是环境保护的基本计划,其主要内 容是:确定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指标、环境功能 区划、主要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修改项目及环 境保护投资的估算和筹集渠道等; 年度环境保护计划是中期规划的实施计划。 年度环境保护计划是中期规划的实施计划。
第六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环境调查与评价 环境预测 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规划目标的建立 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环境规划方法的选择 实施环境规划的支持与技术保证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环境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
编制环境规划的工作计划 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环境预测分析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 进行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选择 环境规划方案的申报与审批 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1、由末端环境管理转向全过程环境管理; 由末端环境管理转向全过程环境管理; 2、由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转向对人类经济 活动实行总量控制; 活动实行总量控制; 3、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环境管理运行机制; 环境管理运行机制; 4、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法规体系。 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法规体系。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环境管理与规划概述
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 第二节、环境规划概述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2.环境目标的类型
(1)按规划内容分: ①环境质量目标: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目标
等; ②环境建设目标:反映环境改善程度; ③污染控制目标:提出污染物削减量以及治理率、达
标率等; ④环境管理目标: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执行率
等。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环境目标和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一、环境目标的含义及其分类 二、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一、环境目标的含义及其分类
1.环境目标的层次 (1)总目标:规划区域环境质量所要达到的要求和状 况。 (2)单项目标:根据环境要素、环境功能和环境特征 所确定的环境目标。 (3)环境指标:体现环境目标对单一因子的要求。
1、区域总体发展规划 (包括对该区域的长期的定位及今后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等内容。该规划应反映2、3、4规划今后五年、十年的核心内容) 2、土地利用规划 3、经济产业发展规划 4、环境保护规划
(对1、2、3类规划进行约束与协调,划定环境承载力的边界;包括狭义的生态 建设规划) 5、广义的生态建设规划(是对该区域更高级的社会状态的追求,是一种理想状态。 其中包括了理想的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 6、城市规划(包括总规与分项控规):在满足1、2、3、4的基础上,从建筑学的 角度对城市某一区域的街区、公共场所、建筑风格、绿化布置进行规划,尊重城市 传统,使其总效果较优; 7、城市设计:在6的基础上具体设计,使其美化,做出各种视图,以便比较选择。
1.规划初级申报和审核
n规划的审批应在组织各行业专家进行评审和论 证的基础上进行。
chapt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实用
图6-2 环境规划编制技术程序 9 第10页/共27页
(二) 环境规划的内容
I. 区域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1、区域环境目标的确定 2、区域环境指标体系的确定
A、污染指标 B、资源指标
II. 环境预测和环境问题的研究
1、环境预测研究 2、环境问题研究
第11页/共27页
环境目标
• 环境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或期望达到) 的环境状况或标准。
发展变量:是人类生产力与经济开发活动作用的一种度量。
限制变量:环境约束条件的一种态度,是环境状况对人类 活动的反作用。
限制变量因素
环境类限制因素
资源类限制因素 工程类限制因素 心理类限制因素
16
第17页/共27页
4 .污染物的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容量
17
第18页/共27页
六、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25
第26页/共27页
感谢您的欣赏!
26
第27页/共27页
⑹、乡镇环境规划 ⑺、小区环境规划 ⑻、社区环境规划
2
第3页/共27页
2、按环境要素划分 ①、生态环境划分
a、森林生态
b、草原生态
c、海洋生态 d、土地资源环境
②、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a、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b、水环境防治规划
c、固体废弃物防治规划
d、噪声污染防治规划
3
第4页/共27页
3、按时间分
a、长期环境规划 (一般在10年以上) b、中长期环境规划(一般在5—10年 ) c、短期环境规划
12
第13页/共27页
III. 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研究
地区工业布局、产业结构-大气、水体、固体污染 防治方案
第六章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2) 水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
工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新鲜水用量
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总量、外排量;生活污水总 量
工业废水处理量、处理率、达标率、处理回用量和回 用率、处排工业废水达标量、达标率、新增工业废水 处理能力、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
废水中污染物(COD、BOD、重金属等)的产生量、排 放量、去除量
(1) 大气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 大量气;污燃染烧物废(气S排O放2、量烟、尘消、烟工除业尘粉量尘;、工N艺O废x)气总排排放放量、
消烟除尘量;工艺废气排放量、处理量、工业废气处 理量、处理率;新增废气处理能力 大和气去污除染率物(SO2、烟尘、工业粉尘、NOx)去除量
锅炉数量、达标量、达标率;窑炉数量、达标量、达 标率
2.污染产生与排放量预测
参照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要求选择预测内容,污染物 宏观总量预测的重点是确定合理的排污系数(如单位 产品和万元工业产值排污量)和弹性系数(如工业废水 排放量与工业产值的弹性系数),从而得到相应的污 染物产生和排放量。
主要包括:①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预测;②废水排放量 预测;③噪声和废渣污染预测;④农业污染源预测— —土地中农药、化肥施用量、积累量,粮食、菜、水 果中农药含量;⑤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投资预测等。
(二)环境预测的内容
1.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预测 2.污染产生与排放量预测 3.环境质量预测 4.生态环境预测 5.环境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预测
1.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预测
社会发展预测重点是人口预测,其他要素因时因地确 定。经济发展预测要注意经济社会与环境各系统之间 和系统内部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重点是能源消耗 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工业总产值预测,同时对 经济布局与结构、交通和其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作必 要的预测与分析。经济发展预测要注重选用社会和经 济部门(特别是计划部门)的资料和结论。
生态环境规划教材(PPT 47页)
非常适宜,指土地可持久地用于某种用途而不受重要限 制,不至于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生产力或效益;
适宜,指土地有限性,当持久用于规划用途会出现中等 程度不利,以至于破坏生态环境、降低效益;
不适宜,指有严重的限制性,某种用途的持续利用对其 影响是严重的,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利用勉强合理。
2.生态城市基本特征 √ (1)高效益的转换系统 (2)高效率的流转系统 (3)整体性和前瞻性 (4)高质量的社会人文环境 (5)环境质量指标国际化 (6)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性 (7)区域统一性
23.10.2019
第二节 城市生态规划
二、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人口适宜容量规划、环境污染防治规
③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人类生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搞好林业生态工程、城乡园林绿化布局、水域生态保 护等规划设计,提出各类生态功能区内森林与绿地面 积、群落结构和类型方案。
23.10.2019
23.10.2019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三、生态规划的步骤
生态调查
资料收集、实地考察
因子选择及图像化处理
23.10.2019
第二节 城市生态规划
2.人口适宜容量规划 人口分布、密度、规模、年龄结构、文化素质、
性别比、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以及流动人 口等。
23.10.2019
第二节 城市生态规划
3. 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应从整体出发,实行主要污
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各功能区不同的环境 目标,实行分区生态环境质量管理,逐步达到 生态规划目标的要求。 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等。
23.10.20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werTemplate
[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
LOGO
第六章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原则和工作程序 第二节 环境目标和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环境评价和预测
第四节 环境功能区划 第五节 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化 第六节 环境规划的实施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原则和工作程序
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以生态理论和经济发展规律为指导,正确处理资 源开发利用、建设活动与环境保护间的辩证关系,以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 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明确制定环境规划目标、方案和措施,实现”三效益” 统一的工作准则。 一、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在制定环境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注:省内城市按城市要求,城市内行业按行业要求。 ①代表确定采用的指标。 ②代表灵活性指标。
第三节
环境评价和预测
一、环境调查与评价
(一)环境调查 1、环境信息采集 2、环境信息采集方法
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是环境规 划的基础工作, 其目的是为了 全面了解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状 况,弄清环境现状,了解区域 环境特征、环境容量和环境承 载力,给区域环境质量作出合 理的评价并发现主要环境问题。 同时,需要通过评价确定各环 境问题的重要性和造成环境污 染的主要污染源。
规划的申报和审批过程是沟通上下级认识、协调环境保护部门 与其他部门之间关系的过程,是将规划方案变为实施方案并纳入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过程,同时也是环境规划管理工作的一项 重要制度。
• 1、规划初级申报和审核
规划编制单位在规划基本编制完成后,将文本报送同级政府和上一级环境 保护部门初审,同级政府在其职权范围内,可对方案进行决策、批准、驳回或 提出修改意见; 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在收到申报文本后,进行初审,在与有关部门取得协商 意见后,对申报文本批准或提出修改意见。 规划的审批应在组织各行业专家进行评审和论证的基础上进行。
第四节
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功能区常常是经济、社会与环境
的综合性功能区,环境功能不同,对环境Leabharlann 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确定合理的环境区
别,对具有不同功能的环境区域,有针对
性地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分别采取环境保
护对策,是科学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我
国现行环境功能区划有以下几种。
一、城市环境功能区
二、空气环境功能区
Text2
3、环境质量预测
Text3
1、社会发展 和经济发展预测
Text1
Text5
Text4
4、生态环境预测
5、环境资源破坏和环境 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预测
Text in here ①资源不合理开发 利用造成的经济损失(资 源损失、植被覆盖变化 、地质灾害损失等); Text in here ②环境污染造成的 经济损失(农业减产、加 工成本增加、减产损失 等); Text in here
3、环境质量预测
根据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迁移和转化规律及相 关影响因素,预测各类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 境要素中的总量、浓度及分布,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污染 种类和数量。环境质量预测的要点是确定排放源与汇之 间的输入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
4、生态环境预测
预测分析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按原始运行(或无有力 措施)的状况,预测分析主要生态指标的变化,再根据经 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预测分析主要生态指标的变化, 然后综合分析各种状况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为编 制生态环境规划,调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提供依据。主 要内容包括: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情况,城市绿地面积 及环境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及城市发展趋势等。
二、环境规划工作程序
(一)规划的编制
1、接受任务与组织规划编制
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代表同级政府下达编制规划的任 务,提出主要要求、时间进度,下一级环境保护部门代表 同级政府组织规划编制组,编制工作计划和规划大纲。也 可以由政府下达编制规划的任务,同级环境保护部门组织 规划编制组。规划编制组一般分为领导组、协调组和技术 组,人员由通晓规划对象的专家以及有关规划、计划管理 部门的人员组成;由对规划地域或领域具有决策权和协调 能力的部门领导人担任指导。工作程序见图6—1。
(2)环境规划文本:系指正式的环境规划文本。它由环境规划管理部门管理, 作为进行规划实施与管理的蓝本。
(3)环境规划报审文本:这是正式的环境规划文本的缩编文本或简编文本, 主要用于申报、审批。
简编文本内容应包括:自然环境特点,经济和社会简况,前期环境规划(或计
划)执行简况,规划要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规划目标(时空限定),主要措施, 主要工程项目及说明,投资预算及来源,主要困难及要求提供的条件等。
3)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规划目标应高于人们生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规划目标应高于生产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4)应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
----规划目标应符合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
5)能作时空分解和定量化
----尽量定量化,目标应能时空分解 ---方便管理、监督、检查和执行
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一)环境预测的依据
01.Title
①规划区环境质 量评价是环境预 测的基础工作和 依据; (一)环境预测的 主要依据 ②规划区社会经 济发展目标;
③城镇发展规划、 区域发展规划及能 源、交通、电力、 水利、通讯等行业 发展规划。
02.Title
03.Title
(二)环境预测的内容
2、污染产生 与排放量预测
图6-1
环境规划的工作程序
二、环境规划工作程序
(一)规划的编制
2、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
环境规划由专门组织的技术队伍(规划编制组) 承担,这是规划编制的主要阶段,其编制技术要求 程序见图6-2。
参照相 关的规 划文本, 如中山 市环境 保护 “十一 五”规 划
图6-2 环境规划编制技术程序
(二)规划的申报与审批
第二节
环境目标和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一、环境目标的含义及其分类
环境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或期 望达到)的环境状况或标准。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和灵魂,是进 行环境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环境战略的具体体现)。
2、环境目标的类型 • 1、环境目标的层次 • (1)总目标 • (2)单项目标 • (3)环境指标 • (1)按规划内容分
二、环境预测
环境预测过程是在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和科 学试验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环境 的发展趋势进行的科学分析,指出影响未来环境 质量的主要因素,寻求改善环境并与经济社会协 调发展的途径。环境预测是环境规划科学决策的 基础;预测---规划---决策所形成的完整体系,是 整个环境规划工作的核心。
制定目标后,还要对规划目标进行可达性分析并及 时反馈,对目标进行修改完善。
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分析环境规划实施所需的资金保障,若资金有问 题,应做调整。
注意运用社会资金
2)技术力量分析
环境管理技术—协调、监督、管理 污染防治技术—采用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 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是否具有环境管理、污染治 理技术人才
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
调查核实现有削减能力
分析潜在削减能力—加强管理、增加设施
4)其他分析
环保意识分析—环保意识高则规划容易实现 法规的执行情况—是否有法不依
二、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环境规划指标是指能直接反映环境对象及 有关事物,用来共同描述环境规划目标内容的数 量和质量的特征值。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则是由 一系列既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环境 指标构成的有机集合。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过程中, 根据规划指标表征对象、作用及在环境规划中的 重要性和相关性,通常把它们分为环境质量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以及相关指标。详见表6-1。
③环境污染引 起的人体健康损失。
1、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预测 社会发展预测重点是人口预测,其他要素因 时因地确定。经济发展预测要注意经济社会与环 境各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 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工业 总产值预测,同时对经济布局与结构、交通和其 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作必要的预测与分析。经济 发展预测要注重选用社会和经济部门(特别是计 划部门)的资料和结论。
环境评价工作是在全面、可靠的调查 基础上进行的。
(二)环境评价 1、自然环境评价 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
(一)环境调查
①先前的环境规划、 计划及其基础资料 ②统计部门历年的统计资料(包 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⑦为规划编制或专 门进行的实地考 察、测试所得的 资料等
③有关部门的规划和 背景资料
(二)规划的申报与审批
• 2、终级申报与审批
下级环境保护部门在得到初审意见后,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或重新编制。
同级政府收到申报文本后,应予迅速批准,并将批准后的环境规划付诸实施。
(二)规划的申报与审批
• 3、环境规划文本
(1)技术档案文本:指将规划过程所收集的背景材料、调查或检测所采集的 信息、规划编制过程的技术档案或记录进行整理而成的背景材料文本。
②召开专家和管理干部座谈会, 请他们撰 写有关资料或通过信函调查采集信息; ⑤设立规划研究课题, 委托科研单位进行关 键问题的研究或关键数 据的测试、核算等。
③吸收与环境规划有关部门的干部和 专家参与环境规划编制;
(二)环境评价
1、自然环境评价
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气候、水文、植被、 地形地貌、土壤、特殊价值地区及生态环境 (特别是生态敏感区或生态脆弱区)等。在自 然环境现状调查基础上,完成区域自然环境 质量评价。自然环境评价主要为环境区划和 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