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河南(南阳等)六市一模(语文答案)

合集下载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题[答案]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题[答案]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题[答案]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关于“隐”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易》。

其中《遁》卦“天下有山,遁。

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直接描述了贤者为远避小人而退藏隐居的状态。

可见,中国隐逸文化兴起的根源正在于人自保的本能,既然无法战胜又不愿合污,那就只好退避现实以求明哲保身。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对周遭环境消极的妥协,但在这种妥协中,隐居者却常常意外地获得宣扬个人主张,实现自我价值,甚至赢得权力青睐的新渠道。

以至到了《诗经》,《小雅·鹤鸣》已经从上层视角,为隐居之人定下了如“野鸣之鹤”的身份,让隐士成为一种受到官方认可的,高尚、贤能、隐藏锋芒的象征。

而《卫风·考槃》和《陈风·街门》两作,则更让贤人退隐所代表的逍遥和清高意象深入人心,转化为口耳相传的事迹。

中国历史前进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社会制度演进所带来的,更加紧密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则使全身而退的躲藏变得愈发困难。

这样的窘况,让求隐不能的魏晋士人不得不转而寻求精神上的逃避,“隐”这一行为,便从“存在消弭”的基本概念中,产生了名为“逸”的分支,延伸出“精神自由”的新倾向。

政权更选频繁,社会动荡不定,魏晋六朝三百余年间近乎惨烈的政治斗争与战祸征伐,使作为社会上游存在的贵族和士人阶层深陷社会地位与权力流动的洪流。

他们眼见财富和地位不再与生俱来却无能为力,终日周旋于身份认知与生存状况的巨大落差中不得解脱,还要时时殚精竭虑,唯恐稍有疏忽而招致祸端。

正如《晋书》所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加上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几乎使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后人提起魏晋风流,无不带着艳羡的语气,言必提“‘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色”,殊不知这风雅至极的“烟水色”背后,是多少徒劳无功的苦闷和刻意为之的伪装。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三项以上不给分。 ) 9. (4 分) ①采用更为直观的方式,让观众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 ②敢于创新,采用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 ③引入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 ④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让文物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联; ⑤要抓住文物真正让人动容的核心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每点 1 分,答出 4 点即得满分,言之成理的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10.D(原文标点:乾象誓死报,复缒而出。自是,贼中举动无不知。乃遣部将诈降,诱 崇明至城下。乾象因自内纵火,崇明父子遁走泸州,乾象遂以众来归。 ) 11.A(古代男子和女子一般都有名有字。男子 20 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 15 岁及笄时 取字。 ) 12.C(“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为无中生有) 13. (10 分) (1)朱燮元于是带领全部军队会聚在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围 攻并攻打下红崖大囤。 (“掣”、“蹙”、“拔”各 1 分,句意 2 分) (2)朱燮元十分偏袒贵州将领,多次上奏朝廷,被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弹劾。燮元竭力 请求罢职,皇上安慰并挽留他。 (“右”、“劾”、“罢”各 1 分,句意 2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14. (5 分)AB(C 项“坐依”句不是以主观感觉反映客观环境。D 项“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 山中景象”错。E 项“专为依依不舍的游者送行”分析有误。选对一项得 2 分,选对两项得满分。 ) 15.(6 分)①“龙在”句属于想象,是虚写,作者突发奇想,池水澄澈清莹,大概是龙潜于 此而致。 ②“雨开”句写眼见, 是实写, 雨过天晴, 山色显得格外清朗、 明净、 鲜润。 ③“碧”“鲜” 两字色调明朗,传神地形容出色彩的明亮;“长”“更”两个字修饰准确,恰当地突出了色彩的程 度。 (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 (5 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023-2024学年南阳市六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南阳市六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南阳市六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

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

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

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

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

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

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

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摘自《谈谈调查研究》)材料二: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那是没有人能否认的。

但是,如果说社会科学研究者并不能控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那也并不完全正确。

2018届河南省豫南六市高三毕业生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河南省豫南六市高三毕业生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学年度河南省六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考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庸”不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也是一种思想方法。

作为具有具体内容的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中庸”由孔子首创,经过后来的儒家、特别是《中庸》一文的作者充实发挥而成熟。

但是作为思想方法的“中庸”或曰用“中”思想,则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儒家的“中庸”说正是从前人有关用“中”的思想发展演变而来的。

先秦用“中”的思想一直可以上溯到西周时代关于刑罚之“中”的观念。

《尚书·吕刑》里说,“士制百姓于刑之中”,“惟良折狱,罔非在中”,“明启刑书相占,成庶中正”。

这里所说的“刑之中”“在中”“中正”,都是指执行刑罚要准确、合理、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也就是严格地符合法律(刑书)所制定的标准。

“中”是有原则的,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原则。

求“中”,反对过与不及,反对偏与倚,都是以有一个原则为前提的。

如果不是先有一个“中”盼标准、原则,过与不及、偏与倚也就根本不存在,更谈不上在它们之间搞调和折中了。

“中”不仅有恰到好处地符合于一定标准的意思,有时也可指这个标准本身。

《荀子·礼论》中所谓先王“为之立中制节”,意思就是说先王为之制立标准。

这里的“中”与“节”是一个意思,都是指标准、法度。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与“极”的含义相通。

先秦典籍里的“极”字常常可以解释为“中”。

如果我们从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用“中”,并知道这一标准本身亦可称之为“中”,那么,“中”与“极”的内在联系就不难解释了,因为“极”也包含标准、准则的意思。

《诗·卫风·氓》曰:“士也罔极”,所谓“罔极”,就是反复无常,没有一定的准则。

《尚书·洪范》有“皇极”一词,古人解释说:“皇,大;极,中也。

”所谓“皇极”就是“大中”,也即大准则、大法度的意思。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初中名校2018届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初中名校2018届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8年初中名校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试卷语文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 蒺.藜/嫉.恨簿.册/日薄.西山天涯.海角/睚.眦必报B. 折.账/折.耗勒.紧/悬崖勒.马哄.堂大笑/一哄.而散C. 哺.乳/追捕.挨.批/黄埃.蔽天穷兵黩.武/买椟.还珠D. 咋.舌/咋.呼扛.枪/力能扛.鼎好.高骛远/好.为人师【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A. jí/ jí bù/ bó yá/ yá;B. zhé/ shé lēi/ lè hōng/ hòng;C. bǔ/ bǔ ái /āi dú/ dú;D. zé/ zhā káng/ gang hào/ hào。

故选B。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联袂由不得冥顽不化瑕不掩瑜B. 倏忽煞风景竭泽而渔旁证博引C. 造诣混天仪风声鹤唳动辄得咎D. 凌利普洱茶插科打诨稗官野史【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A.正确;B.应为“旁征博引”;C.应为“浑天仪”;D.应为“凌厉”。

3.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春行》)(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出希望朝廷能够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4)在漫长的人生中,人们们会遇到生离死别的场景。

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考试8月语文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考试8月语文试题

南阳一中2015级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

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

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

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词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

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

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对好友的回忆。

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语词为象征的,例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例如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谢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生活。

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

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考试(8月)试题(扫描版)

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考试(8月)试题(扫描版)
语文第一次考试(8 月)试题(扫描版)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图片)——语文(语文)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图片)——语文(语文)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A项“‘隐’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古书中”错解文意,《周易》中只是有“隐”的现象的记载;B项“最好的选择”说法错,注意文中“只好”、“消极的妥协”的表述;C项《小雅·鹤鸣》与后二者代表意义不同。

)2.B(引《诗经》是为了说明隐逸文化在当时的意义)3.A(“五石散”是东汉张仲景研制出来的,用于治病。

魏国的何晏首先服用,开魏晋名士服用五石散先河。

,“使他们……赞誉”说法不合文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C(A项“对比”之说有误,第二段中两处“像是……”都是比喻。

B项“读书没有选择”“ 希望成为作家是学生时代每一个人的目标”分析有误。

D项“呼吁人们回归经典”属无中生有。

)5.(5分)第一问:①“书呆子”指脱离现实生活、习性乖戾、蛰居苦读的人。

②“真正的读者”指充满好奇心、思想活跃、心胸开阔、善于交际、热爱生活的读书人。

(3分,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第二问:作者通过对比,意在告诉读者什么才是正确的读书态度。

(2分)6.(6分)①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容易代入自己的阅读经历,从而产生共鸣。

②使文章内容更真实生动,如作者对少年时期阅读经典作品时的心理描写,让读者觉得细腻真实。

③更好地表达情感,如“我们静静的一生中起着不小作用的人物”,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当代著作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每点2分。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7.C(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是说《千里江山图》卷,不是各种釉彩大瓶。

)8.(5分)A、B(C项曲解文意。

《国家宝藏》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题干表述为单方面。

D项“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和观赏等价值最高”说法不合文意,原文说“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结合体,更能传递出有益于当下的文化内涵”。

E项“都主要以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说法错,材料三中主要以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来说明,尽管提到故宫博物院,重点不是说彰显文化自信。

2018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J)

2018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J)

2018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J)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 宿.儒/星宿.量.杯/量.体裁衣敷衍塞.责/茅塞.顿开B. 玷.污/沾.染胸膛./瞠.目结舌言简意赅./骇.人听闻C. 生肖./肖.像露.脸/原形毕露.削.铁如泥/削.职为民D. 憎.恶/赠.予敌寇./豆蔻.年华形容憔悴./猝.不及防【答案】B【解析】A.sù/xiùliánɡ(与“量角器”的“量”同音同义)/liànɡ sè/sèB.不同,diàn/zhān tánɡ/chēnɡɡāi/hàiC.xiào/xiào lòu/lùxuē/xuēD.zēnɡ/zènɡ kòu/kòu cuì/cù故选:B。

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

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而且大多是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典籍摇控器严惩不贷实干兴邦B. 脉膊添加剂姹紫嫣红雷厉风行C. 劳碌烟幕弹光阴荏苒戒骄戒躁D. 簇拥试金石出类拔粹防微杜渐【答案】C【解析】A.有误,“摇控器”应写作“遥控器”;B.有误,“脉膊”应写作“脉搏”;C.正确;D.有误,“出类拔粹”应写作“出类拔萃”。

故选:C。

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平时留意这些基本字词的书写即可。

当然认真审题确定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也很重要。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3.古诗文默写。

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语文考试卷(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语文考试卷(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殷.勤/殷.红咀嚼./咬文嚼.字风调.雨顺/南腔北调.B.儒.雅/懦.弱侍.奉/恃.才傲物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卡.片/关卡屏..障/屏.气凝神置之度.外/度.日如年D.譬.如/偏僻.栅.栏/姗.姗来迟前仆.后继/赴.汤蹈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松驰慰藉天然气崭露头角记忆犹新B.馈赠涣散座谈会食不果腹源远流长C.精湛遨游俯卧撑谈笑风声通宵达旦D.彰显闲暇水笼头耳熟能详真知灼见3.古诗文默写(8分)(1)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

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②尸魔三戏唐三藏5。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①_________,所以香味也不同。

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

[推荐学习]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推荐学习]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安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涌现的文艺作品数量巨大,但佳作、力作不多,尤其是值得流传的经典少之又少,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文艺创作的套路化倾向存在着一定关系。

“套路”一词再度流行,更多地指向一种实用主义倾向,携带着关于当前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些症候和信息。

在此前提下所说的套路化写作,针对的就是一些创作者为了尽可能快速地吸引人们的眼球,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从事低水平重复的创作风气。

这种既无创作主体性可言,又丧失了社会责任感的行为,违背了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

套路化创作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创作题材跟风化,即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一旦某种题材大受欢迎,就一拥而上;二是创作模式低水平重复化,缺乏创新精神和原创意识的内容比比皆是;三是创作心理浮躁化,盲目迎合市场的行为日渐成为一种“时尚”;四是创作理念鄙俗化,创作者不把文艺作品的生命力寄寓在作品的精神内蕴上,而是寄托在所谓的娱乐明星、话题炒作等非本体的手段上。

套路化创作应和的是消费主义的逻辑,其特性是快餐性、流行性、多变性,因而一旦创作成为某种套路,恰恰也就是套路过时之日。

以好莱坞电影为例,其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无非两种类型,一是超级英雄片,一是合家欢动画片,一旦观众对这些套路了如指掌,就会被市场抛弃。

此前上映的《变形金刚5》口碑和票房大不如前就是很好的例证。

文艺的基本精神恰恰是反套路化的。

那些彪炳千古的伟大作品,诸如李白的诗歌、莎士比亚的戏剧、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无一不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这些作品构筑了人类思想史、艺术史上最为瑰丽多姿的七宝楼台。

当然,套路化创作也不是一点价值都没有,对于初涉创作的人来说,套路是学习前辈艺术家宝贵经验的有效手段。

2018河南专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2018河南专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2017--2018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刹.那∕刹.车可恶.∕恶.贯满盈车载斗.量∕气冲斗.牛B郊.游∕皎.洁孪.生∕重峦.叠嶂不屑.一顾∕惟妙惟肖.C.埋.怨∕埋.没贝壳.∕金蝉脱壳.退避三舍.∕舍.己为人D.忸怩.∕泥.泞胳.膊∕恪.尽职守讳疾.忌医∕疾.恶如仇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抉别遥控器因地制宜能言善辩B.震撼户口薄袖手旁观浮想联翩C脉搏嘉奖令盛气凌人鳞次栉比D.撤销报不平独树一帜不求甚解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2分)关于校园安全的各项规定已经相对完善,①。

落实的深度,要求建立起切实完备的校园安全责任落实机制,不能等事故发生后才追究责任,而应建立事前防范机制,以事后问责倒逼责任落实;落实的速度,要求对校园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置。

彻底改变校园安全责任高举轻放、安全意识“举重若轻”现象,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②,要用行动去落实。

4.名著阅读。

(4分)德国思想家歌德曾说过:“希望乃生命的灵魂,心神的灯塔,成功的指导者。

”请你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具体的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祥子(《骆驼祥子》)②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③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5.古诗文默写。

(共8分)(1),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2),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3)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

(4)自古以来,诗人以“酒”入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

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以“,”表明酬答友人、借酒振作的心志;在《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以“,”抒发军功未成、归家不得的惆怅。

6.希望中学正在开展“预防电信诈骗”综合性学习活动。

2018届河南省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模板

2018届河南省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模板

2017年秋期五校第一次联考高三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

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

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

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

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

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

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

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

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

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

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

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四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2.考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单项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其他试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区域。

本试卷满分150分,4.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生态文明哲学基础的生态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范式的转型升级,把握其世界观、把握其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三大转型”,推动生态哲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对于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西方哲学是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哲学,它认为人是主体,人以外的生命和自然界均为客体,是人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对象。

这也是人类中心主义在世界观方面的体现,通过发挥主挥主体力量,人类战天斗地发展生产,取得工业文明巨大成就。

在这种哲学指导下,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但是,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对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挑战,暴露出这种哲学的局限性。

生态哲学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要目标,是一种整体论、有机论的世界观。

其主要观点是,世界是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活的有机整体、一个生命共同体。

它认为整体比部分更重要,不是部分决定整体而是整体决定部分;整体既是事物存在、发展、进化和创造的实体,又是事物存在、发展、进化和自我实现的形式。

正因如此,生态哲学主张放弃首要次要之分,拒绝中心论。

现代西方哲学体系包含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却没有价值论。

河南南阳2018年语文高考

河南南阳2018年语文高考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 3 题。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休闲思想内涵。

不论是儒家、道家,仍是佛教都有自己的休闲观。

中国的休闲文化堪称积厚流光,广博精湛。

特别是以文人士医生为主的休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构成部分。

这类文化有其独到而又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从诗词歌赋到戏曲小说,从琴棋书画到茶道酒道,从山川园林到隐士养生,无不浸透着休闲所特有的文化意蕴。

这充足表现了中华民族对体闲拥有的特别认知和体验方式。

魏晋南北朝期间在历史上是社会动乱不安的期间,文人士医生为了远离政治伤害,纷繁地采纳了回避政治,对政治充耳不闻及面向自然的生活态度。

这些文人士医生们特别崇尚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寄情于山川之间,追求一种安静无为的生活,漂亮的山山川水成为文人士医生们从事休闲娱乐审美静观的消遣对象。

文人士医生的旅行休闲意识比过去更为成熟,他们在游乐山川中领会玄趣,追求与道交融的境地,力争使自己的精神回到自然状态之中去。

当时社会政治动乱不安的现实和文人士医生们那种崇尚自然和田园生活的贞洁的心态,也直接促成了这一期间休闲思想的逐渐成熟。

宗白华在《美学漫步》中,曾对魏晋南北朝的艺术作了一个归纳的评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杂乱、社会上最悲伤的时代,但是倒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忱的一个时代,所以也就是最富裕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艺术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美学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人的自觉时代。

”魏晋南北朝期间能够被视为我国古代体闲思想形成的重要期间,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行资源为休闲思想的产生供给了取之不尽、用之不停的源泉。

这一期间的休闲思想主要表此刻日趋盛行的山川诗及田园诗的创作之中。

爬山玩水这类休闲方式很早就成为文人士医生及贵族阶层享福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

而政治上的不喜悦,常常使这些文人士医生们将怀才不遇和迷惘之情凝集于诗文之中。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18年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18年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宛城区2018年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宿.儒/星宿.量.杯/量.体裁衣敷衍塞.责/茅塞.顿开B.玷.污/沾.染胸膛./瞠.目结舌言简意赅./骇.人听闻C.生肖./肖.像露.脸/原形毕露.削.铁如泥/削.职为民D.憎.恶/赠.予敌寇./豆蔻.年华形容憔悴./猝.不及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典籍摇控器严惩不贷实干兴邦B.脉膊添加剂姹紫嫣红雷厉风行C.劳碌烟幕弹光阴荏苒戒骄戒躁D.簇拥试金石出类拔粹防微杜渐3.古诗文默写。

(8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2)无言独上西楼,月旭钩,。

(《相见欢》(3)李白的笔下,用诗句“,”抒发自己对友人王昌龄远贬龙标的牵挂,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具体可感。

(4)“诗言志,歌咏言。

”中国古代诗人有用诗来抒发内心情感、志向的传统。

范仲淹观岳阳楼而抒发“,”的政治理想;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借舟自喻,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表明自己的豁达胸襟,同时也告诉友人新旧更替是必然的道理。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下面两个人物形象都具有“蔑视皇权”的精神,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他的一个“蔑视皇权”的故事情节。

①齐天大圣孙悟空(《西游记》)②黑旋风李逵(《水浒传》)(2)童话色彩只是《格列佛游记》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请简述书中一个运用讽刺手法的情节,并说说它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菊是中国的特产,菊于肃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

不过,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①。

对此,屈原已经给出了答案,他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可见,②。

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

6.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考试试题实验班

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考试试题实验班

2018届高三实验班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其政治伦理思想可以概括为“仁”学。

“仁”学的主体内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

关于“仁”学的基础,《论语·学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孔子视孝悌之亲情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

孝悌通过“能取近譬”,将爱父母、爱兄弟、爱妻子扩展为爱君主、爱国家及爱一切人。

的确,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无疑是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亲情、爱情、友情,推而广之到一切道德情感,从而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

休谟的同情原理也认为,父子间的同情是最易发生的。

黑格尔一方面认为修身是成为抽象的人的基本条件,“正是这种反省意识,使一个人真正地走向了主体阶段”,另一方面认为实现抽象的人的理念必须要在伦理阶段,而“在伦理的阶段,最自然、最直接的便是家庭”,同样看到了亲情在政治伦理实现过程中所起到的基础作用。

然而,不同于西方思想家以基督教为背景的平等地“爱一切人”,孔子的“推己及人”,其对象是有限制的。

仁爱等道德品质是区分小人和君子的标准,是“君子”(有德有位者)的专有物,小人(无德无位者)则往往与仁爱背道而驰。

正是在此基础上,孔子对于道德情感的适用对象给出了较为明晰的界定,仁爱不仅包括爱“好人”,即爱“君子”,而且也包括恶“恶人”,即恶“小人”。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创立了“义”学。

孟子“义”学的主体是“不学而能”之“良能”、“不虑而知”之“良知”的性善思想和“先立乎其大”、“养吾浩然之气”之“求放心”的道德修养思想。

如果说孔子仁爱思想的根据——亲情,是一种事实根据的话,即通过客观描述父子之间的亲情来推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感情,那么,孟子所言“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的仁义思想的根据——性善,便是一种价值根据,即通过对人性进行善恶评价来引导道德主体自我实现其先天的性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A项“‘隐’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古书中”错解文意,《周易》中只是有“隐”的现象的记载;B项“最好的选择”说法错,注意文中“只好”、“消极的妥协”的表述;C项《小雅·鹤鸣》与后二者代表意义不同。


2.B(引《诗经》是为了说明隐逸文化在当时的意义)
3.A(“五石散”是东汉张仲景研制出来的,用于治病。

魏国的何晏首先服用,开魏晋名士服用五石散先河。

,“使他们……赞誉”说法不合文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C(A项“对比”之说有误,第二段中两处“像是……”都是比喻。

B项“读书没有选择”“ 希望成为作家是学生时代每一个人的目标”分析有误。

D项“呼吁人们回归经典”属无中生有。


5.(5分)第一问:①“书呆子”指脱离现实生活、习性乖戾、蛰居苦读的人。

②“真正的读者”指充满好奇心、思想活跃、心胸开阔、善于交际、热爱生活的读书人。

(3分,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
第二问:作者通过对比,意在告诉读者什么才是正确的读书态度。

(2分)
6.(6分)①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容易代入自己的阅读经历,从而产生共鸣。

②使文章内容更真实生动,如作者对少年时期阅读经典作品时的心理描写,让读者觉得细腻真实。

③更好地表达情感,如“我们静静的一生中起着不小作用的人物”,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当代著作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每点2分。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C(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是说《千里江山图》卷,不是各种釉彩大瓶。


8.(5分)A、B(C项曲解文意。

《国家宝藏》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题干表述为单方面。

D项“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和观赏等价值最高”说法不合文意,原文说“历
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结合体,更能传递出有益于当下的文化内涵”。

E项“都主要以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说法错,材料三中主要以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来说明,尽管提到故宫博物院,重点不是说彰显文化自信。

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3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9.(4分)
①采用更为直观的方式,让观众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

②敢于创新,采用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
③引入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
④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让文物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联;
⑤要抓住文物真正让人动容的核心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每点1分,答出4点即得满分,言之成理的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D(原文标点:乾象誓死报,复缒而出。

自是,贼中举动无不知。

乃遣部将诈降,诱崇明至城下。

乾象因自内纵火,崇明父子遁走泸州,乾象遂以众来归。

)11.A(古代男子和女子一般都有名有字。

男子20岁举行冠礼时取字。

女子15岁及笄时取字。


12.C(“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为无中生有)
13.(10分)(1)朱燮元于是带领全部军队会聚在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围攻并攻打下红崖大囤。

(“掣”、“蹙”、“拔”各1分,句意2分)
(2)朱燮元十分偏袒贵州将领,多次上奏朝廷,被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弹劾。

燮元竭力请求罢职,皇上安慰并挽留他。

(“右”、“劾”、“罢”各1分,句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5分)AB(C项“坐依”句不是以主观感觉反映客观环境。

D项“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山中景象”错。

E项“专为依依不舍的游者送行”分析有误。

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满分。


15.(6分)①“龙在”句属于想象,是虚写,作者突发奇想,池水澄澈清莹,大概是龙潜于此而致。

②“雨开”句写眼见,是实写,雨过天晴,山色显得格外清朗、明净、鲜润。

③“碧”“鲜”两字色调明朗,传神地形容出色彩的明亮;“长”“更”两个字修饰准确,恰当地突出了色彩的程度。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5分)(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每空1分,与原文不符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D(①及锋而试:趁锋利的时候用它。

原指乘士气高涨时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正确。

②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③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欢迎。

此处望文生义。

④百花齐放: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不合语境。

⑤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不合语境。

⑥倍道而进:加快速度前进。


18.B(A项“负载……观念”搭配不当;C项“涉及到”成分赘余;D项“升空发射”语序不当,应为“发射升空”。


19.A(B“椿萱并茂”比喻父母都健在,不能用于形容儿女。

C “垂询”是敬辞,表示别人询问自己。

D “忝”是谦辞,表示自己处于某种地位、职务而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20.(6分)①来复兴蕴含在服饰上的传统文化②也认为传统服饰不方便日常生活③则可以穿传统民族服饰。

(每句2分,大意吻合即可)
21.(5分)
参考示例:当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加重视或过于悲观,也不能反应过度,过于乐观;应保持应有的理智和清醒,通过理性分析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

(本题为开放题,无统一答案。

据答题实际评分。


四、写作(60分)
22.(60分)参考立意:
(1)从奔驰车主的角度:①应遵守交通规则,强化规则意识。

②有钱不能任性违法。

(2)从比亚迪车主的角度:①重证据,用证据说话是法治意识强的表现。

②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违法行为。

(3)从网友的角度:看问题要全面,避免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表面化认识。

(4)从公民的角度:①行为处事,均应以尊重生命为前提。

②公民应遵纪守法,合法合情处理问题。

(如有其它立意,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赋分。


文言文译文:
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阴人。

万历二十年进士。

天启元年,朱燮元升迁为左布政使。

将入朝觐见,恰逢永宁奢崇明反叛,蜀王要求燮元整治军队。

崇明僣越使用不合法的国号,设立丞相五府等官,统领所部及塞外杂蛮数万人,分兵几路奔赴成都。

指挥周邦太投降,雷安世、瞿英战死。

成都士兵只有二千人,粮饷又不够。

燮元下令征召罗纲、松、茂诸道士兵率军救援,聚集二百里以内的粮食,运入成都。

朱燮元偕同巡按御史薛敷政、右布政使周著、按察使林宰等分城墙把守。

贼兵堆垒土山,在上面架设蓬荜,埋伏弓弩射击城中。

朱燮元用火器击退敌兵,又派遣人打开都江堰水注入濠沟。

又斩杀城中二百多通贼的人,贼兵失去内应。

后来贼兵又在四面设立望楼,高与城齐,朱燮元命令死士出城攻击,击杀三贼帅,烧掉敌人的望楼。

贼稍稍退却。

有一书生陷入贼兵手中,派人对朱燮元说贼将罗乾象欲归附朝廷。

朱燮元让与罗乾象一起前来,招呼他们在戍楼之中饮酒,不让他们解下随身携带的佩刀,与之同榻睡觉。

罗乾象发誓以死相报,又从城墙而下返回。

自此,贼兵中的一举一动没有不知道的。

朱燮元于是派遣部将假装投降,引诱崇明至城下。

罗乾象趁机在城内放火,崇明父子逃向泸州,罗乾象于是率领众人前来归附。

成都城被围一百零二天后解围。

天启三年,朱燮元谋划直取永宁,聚集将佐曰:“我们长久没有战胜贼兵,是我们分散兵力,贼人合兵的缘故。

”于是带领全部军队会聚在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围攻并攻打下红崖大囤。

记录战功,朝廷进封朱燮元为右都御史。

崇祯元年六月,又征召朱燮元兼任巡抚贵州,赐予尚方宝剑。

当时贼人作乱日久,乡里日益萧条,贵阳百姓不及五百家,山谷里住的大多是少数民族之人。

朱燮元招抚流亡百姓,广开土地,招募勇武之人。

总兵官许成名、侯良柱、副使刘可训在五峰山、桃红坝遇到十万贼兵,大破之。

贼兵奔逃,占据山巅。

诸将趁着大雾努力攻打,贼又大败。

又追赶并在红土川击败贼兵,奢崇明被杀。

捷报上闻,皇帝大喜。

但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