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建设背景下科普能力的提升与科普人才的培养

合集下载

科普人才科普能力提升的培训课程建构及实施策略

科普人才科普能力提升的培训课程建构及实施策略

PCZSIs科普人才科普能力提升的培训课程建构及实施策略左成光,任永力,成刚摘要文章首先根据已有飾文献梳理,厘清了科普人才的概念,基于舒尔曼的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理论,构建了科普人才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泰勒6勺课程开发理论,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及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初步构建了科普人才培训课程的框架,并提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相结合及受训科普人才配套政策的培训课程实施策略.通过科普人才6勺科普能力提升的课程培训,以期打造一批在行业内、区域内具有一定引领示范作用的科普人才.关键词科普人才;科普能力提升;知识结构;培训课程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9)230-0004-03在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各国越来越意识到国际竞争聚焦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依赖于科技人才的创新,科技人才的成长则根植于全民科学素养的环境中,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依赖于有效的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

2016年5月30H,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发表题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科学技术的普及与传播,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⑴。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养得到稳步提升,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从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数据来看,2001年为 1.4%⑵,2007年为2.25%⑷,2010年为3.27%⑷,2015年达到了6.20%同,但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达到了6.9%,这表明我国在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有效化解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公民科学素养低下的矛盾呢?打造一大批合格的科普人员是首要任务,为此,中国科协制定了《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

2022年9月 科学中国人 61Policy Tracking政策跟踪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高,同时还存在对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不完善、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网络伪科普流传等问题。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新时代科普生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创新发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科普工作全过程,突出科普工作政治属性,强化价值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坚持服务大局,聚焦“四个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厚植创新沃土,以科普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

坚持统筹协同,树立大科普理念,推动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加强协同联动和资源共享,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

坚持开放合作,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加紧密的科普国际交流,共筑对话平台,增进开放互信、合作共享、文明互鉴,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提升,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普工作和科学素质建设体系优化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加快形成,科普公共服务覆盖率和科研人员科普参与率显著提高,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全社会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

医院科普亮点工作总结报告

医院科普亮点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科普工作,紧紧围绕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创新科普宣传方式,拓宽科普宣传渠道,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我院科普亮点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亮点1. 深化科普内容,提高科普质量(1)组织专家团队,围绕疾病预防、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管理等热点话题,编写科普文章、制作科普视频,提高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群众讲解健康知识,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

2. 创新科普形式,扩大科普覆盖面(1)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发布科普文章、视频、图片等,让群众随时随地了解健康知识。

(2)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活动,如线上健康知识竞赛、线下义诊、健康讲座等,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3. 加强科普队伍建设,提升科普能力(1)举办科普培训班,提升医护人员科普宣传能力,培养一批优秀科普人才。

(2)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普研究,提高科普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4. 深化科普合作,拓展科普领域(1)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扩大科普覆盖面。

(2)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科普项目,争取更多科普资源,推动我院科普工作不断发展。

三、工作成效1. 提升了群众健康素养。

通过科普宣传,群众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健康行为逐渐养成。

2. 增强了医院社会影响力。

科普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医院品牌形象得到提升。

3. 推动了医院学科发展。

科普工作与临床、科研相结合,促进了医院学科建设。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持续深化科普内容,提高科普质量,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2. 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科普人才,提升科普能力。

3. 拓展科普领域,加强与各领域的合作,推动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

4. 创新科普形式,利用新媒体平台,提高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总之,我院将继续努力,做好科普工作,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贡献力量。

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

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

我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然而,与此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学素养的提升也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

为了提升研究生的科普能力,我国科学技术协会(我国科协)积极推进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旨在培养高水平的科普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水平。

在这个项目中,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科学普及的概念。

科学普及是指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传播给公众,使公众了解科学、尊重科学、信赖科学、追求科学、参与科学。

科学普及的目标是促进科学文化的广泛传播和科学精神的深入人心,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那么,我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项目将研究生视作科学普及的重要力量,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培养他们的科普意识和科学传播能力。

项目还鼓励和支持研究生积极参与科普实践活动,如科技节、科普讲座等,提高他们的科学传播技能和实践能力。

项目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一点对于科学研究生科普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因为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都需要创新和团队合作。

项目通过组织科普创新竞赛、科普实践团队等方式,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其未来从事科学普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项目还致力于建立科学普及资源共享评台,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科普资源和信息,促进科学普及工作的顺利开展。

项目也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普作品的创作和编辑,例如科普读物、科普视频等,提高他们的科学传播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我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的培养,我们相信未来的研究生将成为具有扎实科学基础和优秀科普能力的科学传播人才。

他们将在未来的科普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将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推动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的开展,对于提升我国科学普及水平、促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和科普实践能力

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和科普实践能力

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和科普实践能力科学普及是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科普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科学的发展态势,培养科学思维,增强创新意识,以及培养科学实践能力。

本文将浅谈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和科普实践能力。

一、培养科普意识1. 学校设置科普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科普讲座、科学展览、科技实验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科学知识与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增设科普课程。

将科普内容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了解科学的应用,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推广科学著作、科学影片等资源。

学校图书馆、班级藏书室可以购买一些科学著作、科普读物和科学影片,供学生自愿阅读和观看,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科学的兴趣。

4. 建立学生科普活动平台。

学校可以建立科普实验室、科普协会或者科技社团等平台,供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等。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普活动,锻炼科学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提升科普实践能力1.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实验。

在学校的科学课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科学实验竞赛,让学生参与科学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索能力。

2. 推广科学考察和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实验室等科学场所,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科学装置和实验材料,参与一些科学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3. 开展科学项目研究。

学校可以设立科学项目研究班或者开展科学项目研究课程,学生可以选定自己感兴趣的科学主题进行研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创设科学实验环境。

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实验室,配备实验设备和器材,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5. 开展科学项目展示。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科学项目展示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和家长,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建议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建议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建议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科学知识的普及已成为人们避免迷信、了解世界、提高生活质量的必备途径。

因此,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从意义、现状和措施三方面,对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进行分析和建议。

一、科普建设的意义(一)推进社会科学素养的提高优质的科普教育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科学信息,更能够提高科学素养,增强人们的辨别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不仅有助于改善公众科学素养,更能够提高社会文明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应对全球性挑战在面对世界各种复杂的挑战时,例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能源危机和医学保健问题,科学技术创新是最有效的应对方式。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有助于推广科学知识和新技术,拓展人们的视野和思维,增强社会应对挑战的能力。

(三)培养科学家和创新人才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能够鼓励更多的人投身科学事业,激发年轻人的创新热情,培养科学家和创新人才。

同时营造浓厚的社会科学文化氛围。

二、科普建设现状(一)科普教育的落后我国传统的科普教育普及率较低,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和一些低收入群体中,科普知识普及力度低。

科普教育的宣传手段和落地应用面临着挑战,造成科学素养低下,认知水平不高,影响了区域的整体发展。

(二)教育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不足教育管理层面还需要加强经费投入和管理监管,同时转化科技成果的过程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科技成果的分享和推广。

(三)社会参与互动力度有待加强目前,社会科普教育仍然较为局限,需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互动,鼓励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加入到科普活动中来,拓展科学知识的传播渠道,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建议措施(一)建立科普教育体系高校、中小学、社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应当纳入科普教育资源计划中,制定一系列科普教育课程和教材,并且向社区发放相关科普材料和宣传资料,深入普及科技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建议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建议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建议
科学普及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众
科学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促进科学发展、推动
国家创新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对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要加大科普投入。

科普工作需要资金、人员和物质的支持。


家应加大对科普活动的资金投入,加强对科普机构和科普项目的经费保障,确保科普活动的持续开展和高效运行。

此外,应通过各种途径,吸引更多
高素质人才从事科普工作,提高科普人员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激发他
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第三,要加强科普资源建设。

科普资源是科普工作的基础,国家应加
大对科普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力度。

可以通过建设科普教育基地、科普馆以
及设置科普展览馆、科普图书馆、科普电影院等方式,为公众提供丰富的
科普资源。

此外,还可以发展科普互联网平台,推动科普资源的数字化和
网络化,实现科普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共享。

总之,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
举措。

通过加大科普投入、建立科普评价体系、加强科普资源建设、加强
科普队伍建设以及加强科普宣传力度,可以提高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只有让更多人了解科学、拥抱科学,
才能创造更好的科学氛围,推动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

2021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

2021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

2021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2021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导语: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的加速和知识的快速更新,科学普及的需求愈发凸显。

科普能力的提升成为现代社会中科技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作为推动科技普及的重要组织,更是致力于培养科技人才的科普能力。

在此背景下,2021年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应运而生。

一、背景介绍科学普及是加强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

然而,长期以来,科技普及工作面临着信息传递不畅、有效沟通不足的困境。

为了加强科协人才科普能力的培养,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应运而生。

二、项目目标2021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的目标是深化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传播意识和能力,提高其科普写作和演讲的能力,使其成为科技普及的先锋力量。

三、项目内容1. 学术讲座:项目通过邀请著名学者和科学家进行学术讲座,引导研究生深入了解当前科技前沿和热点问题,拓宽科学视野。

2. 科普写作培训:通过举办科普写作培训班,提高研究生的科普写作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科普写作原则、文案写作技巧、科学插图设计等。

3. 科普项目体验:组织研究生参与科普项目,如科普展览、科技工作坊等,培养他们在科普活动中的实践经验和沟通能力。

4. 学术论坛: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论坛,为研究生提供交流和展示成果的平台,促进学术与科普的融合。

5. 辅导指导:为研究生提供科普项目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规划科普项目、提升项目的可操作性和传播效果。

四、项目收益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的实施将带来巨大的收益。

1. 提高科学素养:项目将通过多维度的培养和训练,帮助研究生建立起科学思维方式,并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科普能力:项目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普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

提升科普能力实施方案

提升科普能力实施方案

提升科普能力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科普是指科学普及,是指将科学知识传播给公众,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科普能力的提升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制定并实施科普能力提升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设定。

1. 提高公众对科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2. 增强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3. 增进公众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和了解。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科普教育。

通过开展科普讲座、举办科普展览、编写科普读物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认知能力。

2. 建立科普平台。

建立科普网站、科普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为公众提供科学知识、科普资讯,开展在线科普活动,增强公众对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3. 增强科普宣传。

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如电视、广播、报刊等,加大对科普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科普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4. 强化科普培训。

开展科普志愿者培训、科普教师培训等活动,培养一支科普宣传队伍,为社会各界提供专业的科普服务。

5. 推动科普产业发展。

支持科普产业的发展,鼓励科普机构、科普企业开展科普活动,促进科普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丰富科普宣传形式,提升科普宣传效果。

四、效果评估。

通过定期开展科普能力评估,收集公众对科普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公众的科学知识水平和科普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科普实施方案,确保科普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结语。

提升科普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的落实,能够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认知能力,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年度开展科普工作总结(3篇)

年度开展科普工作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年里,我单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贯彻落实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四个面向”,全面推进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2021年度科普工作总结如下: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深化科普内容,提高科普质量(1)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我单位科研优势,策划了一系列科普主题活动,如“科技创新与我们的生活”、“科学前沿动态”等,吸引了广大民众参与。

(2)邀请知名科学家、专家学者担任科普讲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民众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普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 创新科普形式,拓宽科普渠道(1)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科普活动,如科普讲座、科普视频、科普图文等,让科普知识更加贴近民众生活。

(2)加强与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举办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科普竞赛等活动,拓宽科普渠道,提高科普影响力。

3. 加强科普队伍建设,提升科普能力(1)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的科普人才,提高科普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2)组织科普培训,提升科普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推动科普资源共享,促进科普事业发展(1)整合科普资源,建立科普资源共享平台,为科普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2)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同推动科普事业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科普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科普工作相对滞后。

(2)科普内容与民众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部分科普活动吸引力不足。

2. 改进措施(1)加大对科普工作的投入,优化科普资源配置,提高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与各类媒体、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合作,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提高科普活动吸引力。

(3)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提高科普质量,满足民众多样化的科普需求。

四、结语2021年,我单位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国家科普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科普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

科普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

科普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科普能力建设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促进社会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认同。

下面将介绍一些具体的措施,以加强科普能力建设。

首先,建立科普教育基地。

在城市和乡村设立科普教育基地,为公众提供参观和学习的场所。

这些基地可以是科技馆、博物馆、天文台等,通过展览、实验和互动活动,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增加参与性和趣味性,提高科普教育的效果。

其次,加强科普信息传播。

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定期推出科普专题节目或栏目,向公众传递科学知识。

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科学家等权威人士担任主讲,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讲解科学概念和原理,引起公众的兴趣和关注。

第三,完善科普资源建设。

建立科普文化产业链,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培养和选拔优秀的科普人才。

将科普素材整理成丰富多样的科普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等,方便公众阅读和获取科学知识。

同时,建立科普网站和在线科普平台,提供在线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将科学知识覆盖到各个领域和群体。

第四,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

组织科普讲座、展览、科技节、科研成果展示等活动,吸引公众的参与和关注。

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场所举办科普活动,提供面对面交流和互动的机会,让公众亲身体验科学,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最后,制定科普政策和法规。

加强科普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明确政府责任和部门职责。

制定相关的科普政策,鼓励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通过立法,加大对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提高公众对科普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总之,为了加强科普能力建设,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从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加强科普信息传播、完善科普资源建设、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到制定科普政策和法规,多方面努力推进科普工作。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推动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广西科普能力建设提升路径研究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广西科普能力建设提升路径研究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广西科普能力建设提升路径研究
宰晓娜;李文靖;宋浪婷
【期刊名称】《可持续发展》
【年(卷),期】2024(14)4
【摘要】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实现科技强国目标的重要保障。

本文从广西科普能力建设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广西科普能力的路径选择应是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技术支撑的基层科普共同体,并从完善科普服务支撑体系等五方面着手。

【总页数】10页(P933-942)
【作者】宰晓娜;李文靖;宋浪婷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崇左;重庆大学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2
【相关文献】
1.创新文化建设背景下科普能力的提升与科普人才的培养
2.平陆运河建设背景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广西灵山县为例
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4.浅析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财务分析应用能力的提升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随着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科技的发展,人们日常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但科学知识普及水平却并不高,科学谣言、伪科学论等谬论也此起彼伏,甚至给人们的生活与健康带来难以预计的危害。

因此,提升科普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科普能力呢?本文将针对此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

方案一:阅读科普文章阅读科普文章是最便捷、最基础的科普学习方式。

可以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渠道获取相关科普资料。

另外,一些科学网站和科普节目也提供科学知识的发布和传播,例如《科学美国人》、《自然科学》等。

但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要警惕那些没有学术认证或物理实践基础的科学类文章,因为一些文章可能会夸大其事,引人误解。

我们可以根据科普文章的撰写者、来源、知名度等来评估文章的可靠性。

方案二:参加科普讲座许多学术机构和科普团体会定期举办讲座,以便普及科学知识。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大众迅速了解一些最新的热门话题,还能让听众与学术知识的生产者面对面交流、互动。

而且,科普讲座对于家长来说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所学的科学知识,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

方案三:科普展览科普展览是一种非常直观的科学类活动,可以在展板、展示品、科普器材等多种形式上展示一些新兴的科学技术成果,向普通市民展示未来科技发展的前景和潜力,也可以让参观者直接体验一些科学规律和实验过程,从而更直观、实际地认识科学。

方案四:虚拟科普体验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虚拟科普体验,同样是非常高效便捷的。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各大科学网站、博物馆网站、虚拟实验室等途径获得许多与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有关的信息和知识。

好的一个例子是微软推出的Microsoft Garage - Tour Creator虚拟展览工具,该工具可让你轻松创建虚拟的科普展览,吸引更多的观众并增强他们的科普体验。

方案五:参加科普竞赛科普竞赛是通过比赛形式来促进普通大众学习科学知识的一个途径。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科学普及是一种传递科学知识和理解科学原理的方法,是一种推广科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普及,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理解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并不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科普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不断提高自身科普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科学普及事业。

1. 什么是科普能力科普能力是指能够有效地传播科学知识、启发科学思维的能力。

具备科普能力的人应该具有以下特征:•拥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熟练运用科学知识,能够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将科学知识传递给不同层次的人群;•对科学知识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能够发现科学知识中隐藏的问题和矛盾。

2. 科普能力的重要性科普能力的提高,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非常重要。

具有科普能力的人更容易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另一方面,科普能力的提高,也能够更好地促进科学普及工作的开展,扩大科普的影响力,推动社会科学素质水平的提高。

3.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3.1 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科学习惯是指与科学知识有关的一些行为、方法和态度,包括了阅读科学书籍、采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保持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等。

通过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可以提高科普能力,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

3.2 参与科普活动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如科学讲座、科学展览、科幻电影等活动,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增强科普能力。

3.3 进行自学和自我检验通过自学和自我检验,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弥补自身知识的不足,提高科普能力。

人们可以通过阅读科学书籍、浏览科学网站、参加科学讨论等方式,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

同时,也应不断检验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科普能力,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3.4 加强社交交流与有着较高科普能力的人建立联系,并保持交流和互动,能够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和发现科学思维,提高科普能力。

新时代科普工作意见

新时代科普工作意见

新时代科普工作意见科普工作是指科学普及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

科普工作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促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在新时代,科普工作更加重要,因为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科技创新。

新时代科普工作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科普宣传科普宣传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科普宣传,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如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普电影、科普书籍等,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和科技创新,提高科学素养。

二、推进科普教育科普教育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

要推进科普教育,需要加强学校科普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加强社会科普教育,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和科技创新,提高科学素养。

三、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是科普工作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建设科普馆、科普中心、科普博物馆等,提供科普展览、科普教育、科普咨询等服务,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和科技创新,提高科学素养。

四、加强科普人才培养科普人才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

要加强科普人才培养,需要培养一批具有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普人才,同时也要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普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五、加强科普国际交流合作科普国际交流合作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科普国际交流合作,需要加强与国际科普组织的合作,开展科普交流活动,推广中国科学文化,提高中国在国际科普领域的影响力。

新时代科普工作意见的出台,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和保障,也为推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我们要认真贯彻新时代科普工作意见,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普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普教育的目的是让公众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公众具备良好的科技素质和科普素养,进一步提升科普能力。

一、认识科普科普,即科学普及,是指科学知识的广泛宣传与普及。

科普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

科普的目的是引导公众科学思考,帮助公众提高科技素质和科学素养,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科普过程中,要注重普及更多的科技知识,让公众更好地理解科学领域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技术。

二、提高科普能力的方法1.阅读科普读物阅读科普读物是提高科普能力的好方法。

在选择科普读物时,要选择权威媒体或者发布平台,选择内容丰富,在语言表达和知识点上易于理解的作品。

同时,还要注意书籍的时效性,及时了解前沿科技知识。

常见的科普读物有《科学美国人》、《MIT技术评论》、《自然杂志》等。

2.参观科技博物馆参观科技博物馆是提高科普能力的另一个好方法。

在参观科技博物馆时,可以近距离观察一些高科技展品,并且在博物馆里,还可以学到不少科技知识。

一些著名的科技博物馆,如美国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中国的中国科学技术馆等都是值得一看的地方。

3.参与讨论参与科技讨论或科普讲座,也是提高科普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讨论或讲座,可以了解到别人的思路和看法,加深自己的理解。

参与科技讨论或科普讲座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4.自媒体自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如果有一些科技知识或科普内容的想法和见解,可以在自媒体上进行发表和分享,只需要有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账号,就可以较少地受到限制地传递自己的想法,进行信息的传播。

三、总结提高科普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参观科技博物馆、参与讨论和自媒体的方式,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科普能力。

科普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它也是我们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引言科普是普及科学、传播科学知识的活动。

而科普能力就是指推广科学知识、实现科学教育的能力。

随着人们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科普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

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提高科普能力,为推广科学知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普能力的必要性科普能力的提高对个人与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个人方面,提高科普能力可以增强个人的科学素养,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自我学习能力。

社会方面,提高科普能力可以推广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科学素质,促进科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

科普能力提升的途径科普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收集和利用科普资源是提升科普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科普资源,如科学博物馆、科学馆、科普平台、科学媒体等。

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观看各种科普视频、阅读各种科普文章,从而提升自己的科普知识和素养。

科普实践的参与和经验积累参与科普实践活动是提升科普能力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参与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等活动,实践和提高自己的科普能力。

在科普实践中,还可以积累经验、吸收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科普能力。

科普交流的加强和扩大科普交流是提升科普能力的另一种途径。

通过交流和分享,可以获得更多的科普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了解他人的经验和做法。

可以加入科普组织、参加科普研讨会、交流会等活动,扩大自己的科普交流圈。

科普能力提升的方法通过自学提高科普能力自学是提升科普能力的基本途径。

可以通过各种科普网站、图书、视频等途径,自主学习相关的科普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使科普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参加培训提升科普能力参加科普培训是提高科普能力的重要方式。

通过培训,可以获得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科普知识,扩展科普视野,提高科普技能。

同时,培训还可以交流和学习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的科普能力。

借鉴他人经验提升科普能力借鉴他人的经验也是提高科普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的科普文稿、视频、讲义等内容,了解别人的科普思路和表达方式,从而改进自己的科普能力。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要实现科学知识的普及,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科普。

科普,即科学普及,是指把科学知识向广大公众传播和普及的活动。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各种科普讲座、科普展览,而科普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提高科普工作者的科普能力。

所以下面就来谈一谈科普能力的提升方案。

一、提高科学素养首先,提高科普工作者的科学素养是科普能力提升的基础。

科学素养,即科学常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只有掌握了科学知识,科普工作者才能讲解科学道理、阐解科学思维,才能产生对科技的兴趣和驱动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普目标。

提高科学素养的途径有很多种,可以通过阅读科普书籍、参加科普课程、观看科普视频等方式进行。

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的力量,参与一些知识分享社群,如知乎、bilibili等平台。

二、锻炼科普能力其次,锻炼科普能力也很重要。

科普能力包括讲解能力、表达能力、接受能力、传达能力等。

只有具备了这些科普能力,才能更好地与受众互动,让受众理解科学知识、认识科学的伟大和价值。

那么,怎样锻炼这些科普能力呢?1.讲解能力:讲解能力是科普工作者的重要技能之一。

要提高讲解能力,就要先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兴趣,根据受众的背景选取不同的讲解方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例子、注重情感化的表达等等。

2.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说话或书写的能力。

提高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多做笔记,不断练习写作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语言表达和演讲技巧,比如说练习用正确的语气、语调以及掌握幽默的技巧等方面。

3.接受能力:接受能力是指接受观众提出的问题和批评的能力。

要提高接受能力,就必须多参与科普互动,学会倾听、学会反思、学会提供解决方案。

4.传达能力:传达能力是指把科学知识传达给观众的能力。

要提高传达能力,就要在讲解中注重传达科学知识的价值,同时积累各种丰富的故事和案例,能够引发观众强烈的共鸣。

三、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除了提高科学素养和锻炼科普能力之外,多样化的科普活动也是提高科普能力的好途径。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科普,是指科学普及工作。

科普工作属于国家的公共事业,其目的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公民科学探究、科学创新和科学应用的能力。

而科普能力,就是指在这个过程中,公民通过接受科普知识和参与科普活动,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并能够将科学知识传播出去。

为了提高公民的科普能力,我们需要制定一些科普能力提升方案。

一、科普知识方面首先,要提高公民的科普能力,就要加强对科普知识的学习。

针对不同的年龄、职业和背景,科普知识方面的提升方案也有所不同。

1.1 青少年对于青少年,由于其接受信息的特殊性和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科普知识方面的提升方案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1.1 培养科学兴趣青少年对于科学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优势。

可以通过举办科技展览、科学实验室等方式,引导他们了解到科学知识的奥秘,提高他们的兴趣。

1.1.2 具体、生动的科普内容青少年的注意力不稳定,不容易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和集中精力。

所以,在科普内容和形式上需要寻找到引人入胜的切入点。

可以通过通过制作PPT、科普演讲、插图或卡通等方式,增加科普内容的可读性和有趣性。

1.1.3 针对年龄特征的科普内容由于青少年的记忆能力尚未成熟,需要让科普内容具有可参考性和可感性的特点,同时,对于安全、健康等方面的科普知识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解析。

1.2 成人对于成人,提高科普能力要针对他们所处的不同职业进行策划。

1.2.1 农民群众对于农民,我们可以通过到乡村、到田间地头开展实地科学知识的宣传,提高他们的科普能力。

1.2.2 律师、医生、教师对于律师、医生、教师等专业人员,在科普方面需要着重深入到其所涉及的领域进行解析,让他们了解到科学的内涵和世界的真相。

二、科普活动方面除了科普知识方面的提升,通过开展一些科普活动,也可以引导大众在参加娱乐的同时,提升科普素质。

2.1 科普咖啡馆科普咖啡馆是一种通过组织科普活动,让公民在娱乐的同时,了解到科学知识的一种科普形式。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

科普能力提升方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科普能力普遍较低,传统的科普方式也难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为了提高大众的科学知识和科普能力,以下是几种科普能力提升的方案。

方案一:参加科普活动科普活动包括科学展览、科学游戏、科学讲座等,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

参加科普活动可以增强科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科普效果。

建议大众多关注科学馆、科技馆等官方科普机构的科普活动计划,并积极参与。

此外,社区、学校等地方也会不定期举办科普活动,可以与组织者联系并报名参加。

方案二:看科普节目随着科技进步,科普节目的质量和数量都在不断提高。

科普节目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等特点,观察者可以借助这些科普节目激发科学兴趣,掌握科学知识。

建议大众多关注国家电视台、地方电媒等机构的科普节目,也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观看高质量的科普视频。

同时也要注意排除不科学的、低质量的科普内容,做到“有科学的科普”。

方案三:阅读科普书籍科普书籍是一种传统的科普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科普方式。

科普书籍通常依据科学知识的不同领域进行分类,内容全面,不同层次的读者均能选择适合自己的科普书籍完善知识。

建议大众多阅读经典的科普书籍,如《时间简史》、《人类简史》等,此外也要关注新一代的科普作品,如微信公众号与科普类网站所提供的科普文章。

需要注意的是,阅读科普书籍前需要对作者的科学背景和科学立场进行了解,以便对文章内容进行适当鉴别。

方案四:参加科普培训科普培训是一种针对科普爱好者和从事科普工作人员的培训方式,以培养科普能力和提升科普水平为目标。

建议大众多关注官方科普机构和科技教育机构的科普培训计划,并积极报名参加。

同时,科普教育也可以在学校等地方进行,可让教师代引来进行课程等方式。

方案五:自我科普实践自我科普实践是一种针对科普爱好者的自主学习方式。

爱好者可以通过网络等自媒体平台发布科普文章、科普视频、科普图片等多种方式进行科普实践,提高自身的科普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文化建设背景下科普能力的提升与科普人才的培养作者:倪杰来源:《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8年第03期摘要在推进人类科学普及的共同事业中,科学知识生产者和科学知识传播者在合作基础上的分工已成必然,而科普能力的提升与科普人才的培养则是这种合作的有效抓手。

文化创新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四大品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笔者建议,在科学界采取相应举措积极协助职业科学传播者共同推进当代科普事业的发展;提高科研经费中科普费用的比例,以保证相关科学研究的针对性科普活动顺利开展;在研究生阶段设置同专业的科学传播方向,以强化科普工作的专业性;建立跨领域科学家之间的“互相科普”机制,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各领域的发展情况,寻求跨界合作的机会。

关键词创新文化科普能力科普人才0 引言2018年4月26日,上海发布了《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1]。

其后,新任市科委主任张全在2018年上海科技节筹备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科创是打好“四个品牌”的基础,服务、制造、购物、文化这些品牌本身就需要科技的力量。

科技的创新和品牌的推进,是对“四大品牌”的有力支撑。

因此,科创中心建设与“四个品牌”建设都离不开文化创新。

1 科学普及是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文化资源是一个有机整体,主要由城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共同构成,是指“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及其转化”[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推动文化品牌化发展,以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传播。

文化品牌建设离不开创新文化建设。

创新文化是与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文化形态,集中反映在关于创新的一般观念和相关的制度设置这两个层面上。

价值观念是创新文化的核心,制度建设是创新文化的保证。

科学普及则是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全民终身科学教育。

创新文化是科学普及的重要内容和多层次目标,科学普及是传播创新文化的重要渠道。

二者均要求科技界、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是需要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

任何文化产品都包含认知、审美和娱乐三种功能。

当一种文化产品被定义为“科普作品”时,认知就成为主要目的,其他两种功能降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因此,并不是所有有“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都可以被称为科普文化产品。

比如,要创作一篇介绍生物学的科普文章,文字必须优美,甚至可以引用诗句,但这些都是为更好地传达知识而进行的修饰。

反之要创作一部科幻小说,不论作者引用多少科技知识,都是为突出主题、塑造人物、构架情节这些艺术创作来服务。

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不仅依赖于社会的物质保障,还有赖于能够激发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广大公众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

而且,创新文化和科学普及对于先进文化的形成,对于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关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百年大计。

2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3]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释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与实现创新发展的辩证关系。

公民科学素养提高了,创新土壤会更加扎实,创新驱动社会发展会更有力;在更多高精尖领域让科技创新取得突破,社会对创新价值的认知和理解就会更充分,人们对科技知识的向往就会更强烈。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

历史上所有伟大的科技创新,都曾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顶级科技创新或许只是少数科学家的劳动成果,但绝不是智慧的“私藏品”。

科技工作者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高科技也能接地气,把更多的论文成果通俗易懂地传播给公众,让更多人理解并欣赏科技创新的乐趣,共享科技创新给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要齐头并进,不可偏废其一。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

科技资源既要“顶天”,又要“立地”,如此才能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引力波、暗物质、纳米技术、机器人、石墨烯、物联网……虽然科学家们的研究课题可能若干年后才会大规模应用,多数人短时间内尚不能“吃透”,但公众的学习、了解和关注本身就是推动科研前进的动力。

科技创新要靶向发力、矢志不渝;科学普及要放下身段,善于利用新媒体手段传播知识。

二者都需从现实出发,着眼未来,只有两翼齐飞,才能广播创新的种子,放大创新的力量,引领中国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

2010年推出的《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规划的形式对科普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作出的宏观安排和部署。

由此可见,加快科普人才的培养、促进科普能力的提升,是我们必须面对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科学家应关注科学传播工作2015年,在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致辞时,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多次提及《星际穿越》中我国科学家的科普缺位。

另有某知名媒体人在某著名高校与权威学者关于“转基因”问题的激辩,也显示出中国科学家在科普方面的软弱无力。

现实中,有不少像褚君浩院士这样热心科普的顶级科学家,但也有些科学家在心态上对科普存在“别扭”情绪,带有长久以来的偏见与误解。

总体而言,致力于科普工作的科学家相对较少。

在部分科研人员眼里从事科普是不務正业,没有创新性,科研搞不下去了才去搞科普。

还有一些科学家不擅长与公众沟通,在交流传授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使用枯燥的专业术语与公式,做不到把复杂深奥的科学问题通俗化、简单化,无法吸引公众,更别说让公众理解掌握了。

在科学知识的生产早已专业化、职业化的时代,科学知识的普及、传播也在不断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

科学家不再是当今科普工作的职业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家可以回避其社会责任。

作为科学知识生产者,科学家在科学传播链中仍然扮演着“第一发球员”的角色,是人类认识科学的源泉所在,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科学家积极关注科学普及、参与科普活动仍是当代社会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时代要求。

这作为一个倡导、一种呼吁,应该说是合情合理的。

4 科普人才的规范化培养迫在眉睫国内一些高校正在尝试开设科学传播专业,但就生源情况来说,理工背景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大,而其中调剂生较多;从课程设置来看,相对重传播、轻科技。

改革开放至今,国内的科普研究以译介欧美发达国家的理论、实践为主,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理论转化与实践应用则甚少,缺乏自我认识、属地化适应研究,而这些恰恰是实现科普创新、弯道超越所必需的。

另一方面,青少年是科普工作的主要对象。

目前,教育部已联合相关部委建立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利用社会资源共同推动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

同时,以博物馆、科技馆和科研院所为代表的科普教育基地也将场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结合,作为开发各类教育活动、教育课程的抓手,以提升自身的社会效益。

在2017年召开的“科技馆进校园”项目中期评估会上,笔者发现在参会的48家科技馆中,各馆的课程类馆校合作活动均超过了150种,而厦门科技馆甚至包揽了附近几所私立小学的所有科学课程。

此外,在一些大城市里有一批科研人员组成的校外辅导员讲师团,承担着相应的科技讲座、活动指导等任务。

按照我国的教师从业标准,获得教师资格是站上“三尺讲台”的必备途径,并且不同层次、学科的教师资格也有所不同。

然而,大部分科普场馆的展教人员并无教师从业资格。

虽然,各馆每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开展大量培训,但针对教育学、心理学的业务培训还非常少见。

因此,科普工作者的教师资格认定刻不容缓。

今天的上海已经进入了人才国家化的时代,然而科普人才的国际化还相当薄弱,要由“人才高地”向“人才圣地”转变,还得从体制上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对国际创新型科普人才的吸引力。

5 对科普能力提升与科普人才培养的建议(1)科学普及应建立在充分保证国家安全、保障发明者权益的前提下进行。

(2)在现阶段增加科普受众研究、先进的科普理论属地化适应转化、实践论证研究的经费,鼓励科普工作者在上述领域大胆尝试、大胆创新。

(3)对较广、较深涉及公共领域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机构,尝试提高科研经费中科普费用的比例,以保证相关科学研究的针对性科普活动顺利开展。

(4)在科研机构内可以考虑设置相应的专门职位,鼓励一些在科普创作方面有专长、有兴趣的科研人员兼职科普工作,同时培养和引进科普专业人才,针对大众媒体以及社会公众建立科研发言人制度。

(5)对科学家团队(如整个研究机构、课题项目组)的科普责任进行明确的量化规定和评估,以促使其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和环境氛围。

(6)建立跨领域科学家之间的“互相科普”机制,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各领域的发展情况,寻求跨界合作的机会。

(7)鼓励科学家与艺术家合作,通过微电影、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大众知晓的语言传播。

(8)建立科研机构、媒体、科普工作者的交流平台。

如,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适时安排科技记者、科普工作者前往实验室,或邀请科学家到媒体、科普场馆体验生活,一起查资料、写报道、办活动,参与科研、科普工作的全过程。

(9)要加强专业科普人才的培养。

在科学界建立相应的机制,积极协助职业科学传播者共同推进当代科普事业的发展。

同时,为理工科学生专门开设“科学交流课程”以及“科学写作课程”,并在研究生阶段设置同专业的科学传播方向,以强化科普工作的专业性。

通过模拟记者招待会等“实战”活动来掌握交流的基本技巧,从而培养学生与传媒以及直接与公众沟通的能力,为他们将来在可能的情况下从事科普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0)借鉴学校教师培训的经验,对科普场馆的展教人员及校外讲师团的辅导教师集中开展相关业务培训、考核。

(11)对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博物馆、科技馆、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双方及单位同意的情况下,可在中小学兼任科学、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以缓解师资断层的问题。

(12)建立正确导向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为科普工作者自由探索、潜心研究、勇于实践和合作交流提供必要的条件,弘扬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创新文化,吸纳和留住国内外顶尖科普创新人才。

6 结语“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是现代城市的胸怀,也是科创中心、“四大品牌”的建设精神。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要砥砺奋进,勇攀高峰,大力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普文化事业,将科技创新之路、科普创新之路坚持走下去,打造科创中心的“科普人才高地”“科创人才高地”,塑造“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人才培育环境,创新服务品牌、创新制造品牌、创新购物品牌、创新文化品牌,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普创新中心,引领未来城市发展!参考文献[1]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N].解放日报,2018-04-26(02).[2]吕庆华.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M].北京:经濟日报出版社,2006:50.[3]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0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