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解析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鲁迅先生的宏大人格。
(重点)2.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鲁迅无论是其经受还是思想,都是极为丰富的,简单的。
他就像一部厚厚的大书,需要我们细细品尝。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近鲁迅,去追寻他闪光的人生脚印。
二、自主预习1.请同学介绍第三段中涉及的两个历史大事,并分析鲁迅的精神。
明确:1926年“三一八”惨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鲁迅与反动派势不两立的坚决立场,不畏强暴,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
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因为我总不愿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句中“两条路”是指什么?鲁迅为什么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明确:“两条路”是指做幕友或商人。
“总”字写出了家人或亲友屡次劝他去走“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的现实和他屡次坚决拒绝的态度。
也表明厌恶做官老爷的师爷,也不齿做商人。
三、合作探究(一)人物形象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打算弃医从文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明确: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转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
但后来熟悉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缘由,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以求富国强民,转变落后面貌。
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品尝语言本文的语言凝练而含蓄,平实中又不乏幽默。
请你品尝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短语。
1.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明确:一个“寄”字,就把家境的困难程度点化出来:寄人篱下,必受冷遇,“乞食者”的味道是何等难忍!2.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究竟被拒绝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学习以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经历的写法。
2、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3、学习鲁迅先生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 1、按时间顺序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2、学习鲁迅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难点:1、从鲁迅求学道路上的几次重大转折体会鲁迅的爱国思想。
2、结合课下注解或当时时代背景资料对鲁迅回国工作后频繁的出走进行分析,谈谈对鲁迅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某某逝世,噩耗传来,举国同悲,在宋庆龄主持的追悼会上,人们用一面白色的大旗盖在了棺木之上,上面赫然写着三个大字“民族魂”。
不错,“民族魂”也是中国人民对鲁迅的最高褒奖!今天就让我们再次重温先生的生平经历,再次感受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国深情。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鲁迅自传》一课。
二、介绍文章体裁请看大屏幕,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
它分为自传和评传两种。
自传是自己为自己作的传。
评传又叫他传,是记录他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今天我们要讲的文章属于自传。
三、整体感知文意,填写鲁迅档案表请四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整体感知文意,从文中找出鲁迅的家庭情况、求学经历、工作简历及主要著作,填写鲁迅档案表。
(大屏幕显示表格,四位学生朗读课文)鲁迅档案表原名字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称号家庭状况求学经历工作简历主要著作让同学在文中迅速筛选信息,找出答案,然后回答。
家庭状况: 1、鲁迅一八八一年生于某某省某某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2、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3、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4、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5、鲁迅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鲁迅自传》教案2 语文版
鲁迅自传鲁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传记的特点,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过程与方法分析鲁迅和老舍两篇自传的异同,欣赏两种不同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感受、解读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了解传记的特点,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难点感受、解读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有一个人被公认为是我国近现代最深刻、最复杂、最矛盾、最具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文化巨人,同学们猜猜他是谁?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化巨人,通过本文可以了解鲁迅的一些基本情况。
但本文是一篇小结,写得较为简略,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学过的鲁迅的作品来了解更为详细一点的鲁迅的经历,从而复活…—个更为鲜活、具体的告迅的形象。
如《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和《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鲁迅自传》。
(二)熟悉课文请同学速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任务:1识记文章中自己难以掌握的字词。
2结合注释的阅读,了解文中牵涉的一些历史事件。
3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列表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
(三)落实字词筹办:筹划办理。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学籍: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学力: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乞食者:要饭的人。
乞:乞讨。
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四)列表梳理鲁迅本文中交待的情况时间年份主要活动1881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一家姓周的家里。
1893年家遭大变故,寄住在亲戚家。
1896年父亲去世。
离开绍兴,前往南京求学。
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半年后改入矿路学堂。
1902年到日本留学,两年后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鲁迅自传》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鲁迅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简要介绍《鲁迅自传》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鲁迅的照片和他的简介,让学生对鲁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鲁迅的作品?3. 学生阅读《鲁迅自传》的片段,感受鲁迅的文学风格。
章节二:文学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鲁迅自传》的文学背景。
2. 引导学生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鲁迅自传》的文学背景,包括鲁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2. 分析鲁迅的作品如何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中鲁迅对于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章节三:文本分析(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鲁迅自传》的文风和主题。
2. 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1. 分析《鲁迅自传》的文风,包括语言、叙述方式和结构。
2. 引导学生关注《鲁迅自传》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如鲁迅的童年经历和他与文学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的文风特点,如语言简洁、叙述直接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鲁迅自传》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看法。
章节四:文本分析(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思想。
2. 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的自传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内容:1. 分析《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思想,如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知识分子的责任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的自传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思想,如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鲁迅的自传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
语文版语文七下《鲁迅自传》word教案
5、鲁迅自传授课日期:年月日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解词。
2、学习运用朴素平实而又蕴含深情的语言来写作。
3、学习传记文体把握人物精神实质的写作方法。
4、学习传记文体高度的概括性。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自传(zhuàn):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
乞食者:要饭的人。
乞:乞讨。
筹办:筹划办理。
幕友:旧时军队或行政部门里由长官私人聘请的人员,协助办理文案、诉讼、钱粮等事物、俗称师爷。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维新:wéixīn反对旧的,提倡新的。
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
学籍: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绍(shào)兴:段祺(qí)瑞:北洋军阀皖系的首领。
厦(xià)门: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páng huáng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侮蔑:wǔ miè轻视;轻蔑。
川资:路费。
随喜:随着众人做某种表示。
失怙:hù丧父。
三、课文朗读:四、课文导语:“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五、常识(分发)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省绍兴人。
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本文初稿写于1925年,1925年5月26日,鲁迅为俄文译本《阿Q正传》作序,并附著者自叙传略。
1930年5月16日,鲁迅在此传略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鲁迅自传》。
增补内容主要加上了1926年至l930年间的工作简历和著作。
七年级语文鲁迅自传教案
七年级语文鲁迅自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鲁迅自传的内容。
(2)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认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鲁迅自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欣赏鲁迅的文学风格,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坚定的信念和为了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 鲁迅自传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
2. 鲁迅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三、教学难点1. 鲁迅自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鲁迅文学风格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鲁迅自传的文本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对鲁迅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鲁迅自传,理解文本内容。
(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鲁迅自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欣赏鲁迅的文学风格(1)学生朗读鲁迅自传中的精彩片段,感受鲁迅的文学风格。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迅的文学特点,如讽刺、幽默等。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鲁迅自传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鲁迅自传,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鲁迅自传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讲解不清晰或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3.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探讨的效果如何?4. 学生对鲁迅文学风格的欣赏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提升?5. 学生对鲁迅自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有积极的改变?七、评价与反馈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鲁迅自传》教学设计2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学生很少接触传记作品,对鲁迅及其作品了解也不多,教学时可根据自传的特点引导学生走近鲁迅、认识鲁迅、学习鲁迅。
教学过程可按照“课前积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走近作者—整体感知,理清思路—重点研读,理解人物—比较欣赏,领悟特色—拓展迁移,丰厚积累”的步骤展开。
二、教学目标1.了解传记作品的特点。
2.了解作者的思想变化和人生选择。
3.尝试学习写作自己的小传。
4.学习鲁迅先生质朴严谨的作风、虚怀若谷的人格、深沉的爱国思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课前积累,激发兴趣:指导学生以课文为线索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并进行筛选,从中提取对理解课文有用的信息。
同时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和附文,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2.导入新课,走近作者:(1)鲁迅作品的影响非常深远,同时他的人格魅力也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请同学们谈谈“我所知道的鲁迅”。
(2)请同学们朗读并谈谈课后鲁迅《无题》一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3.整体感悟,理清思路:自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鲁迅一生做了哪些重大选择?原因何在?4.重点研读,理解人物:(1)鲁迅为什么一方面说“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一方面又强调“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2)“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
”加点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处境?我们从中可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3)“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这个句子含蓄地交代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5.比较欣赏,领悟特色:结合《老舍自传》,归纳自传的特点及类型。
明确:自传是叙写作者自己的生平经历或生活片段的文体,要求写真人真事,是传记的一种类型。
从创作方法来看,传记可分为历史性传记和文学传记;从篇幅长短来看,可分为大传和小传;从立传人物来看,又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鲁迅自传》教案
《鲁迅自传》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鲁迅自传》是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篇课文。
从教材编排的意图看,作为单元首篇课文,它对单元教学起着示范作用。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篇这篇自传写得十分简练,连标点在内也不过千字。
作者以时间为序,概要地记述了自己近 50 年的经历,其中包括家庭、求学、工作、创作等方面的情况,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作者成长、奋斗的历程和他的人生态度。
这篇自传写于1930 年5 月 16 日,其时距作者逝世仅 6 年,可以说是作者对自己一生中大部分经历的概括与总结。
表达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传,对于初次接触这类文体的七年级学生,应对其充满了兴趣,但大部分仅停留在对故事内容的好奇上,而对语言特点、刻画形象、情节安排以及文章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的理解、领悟能力还比较低,并且他们的比较思维能力尚在进一步形成中。
所以在教学本文时,不妨通过“猜”、“读”、“议”、“比”使学生掌握、运用语言;通过随堂练习,复述鲁迅一生的经历成就,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并试着说出鲁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特殊经历,他的每一次选择有意义吗?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降低学习难度。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人都有好奇心,作为初一学生更胜,因此对于传记这类文章的整体感知相对容易。
然而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三个环节:①课前预习,理清课文思路,概括主要内容,把握课文在构思和组材上的特点;②课堂上展开讨论,明确重点,掌握传记的写作特点,引领学生体悟鲁迅每一次选择的意义;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理解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其存在价值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面对每一次选择我们应如何取舍。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语文版七年级下教材。
2、作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3、专门制作的ppt课件。
4、相关的音频资料。
五、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利用工具书,增加字词的积累。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鲁迅自传》教学设计(精品)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
2、了解“小传”的文体特征,学写“小传”。
3、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
4、汲取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精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学习《鲁迅自传》这篇人物传记、了解自传的写法,进而会写简单的自传。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幅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对联的内容猜一猜这说的是哪个人物?(鲁迅)有谁能把鲁迅的有关情况对大家作个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已经学过他的好几部作品,谁能回忆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等),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我们已大致了解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自传》这篇文章系统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一生。
(板书课题)二、介绍“自传”及学习的方法自传是自述生平的文章,属传记类文章,有三个特点;①所写材料真实典型、既要概括人物的一生,又要突出主要事件;②在记叙中常插入对人物事件的议论;③语言准确、平实、简明,富于个性特征。
学习自传的方法:1、把握人物一生中的主要事件;2、根据这些事件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整体感知弄清几个概念:传记、自传、小传──传记是叙写人物生平经历的文体。
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写自己的传记叫“自传”;篇幅短小,扼要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叫“小传”。
《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的小传。
此文写于哪一年?写了自己多少年的历史?──本文写于1930年。
写了1881~1930年约49年的历史。
这篇自传共四个自然段,请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
──1.家庭情况;2.求学经历;3.工作经历;4.著述概况。
阅读“家庭情况”课文: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图片:鲁迅祖居德寿堂绍兴鲁迅故居大门课文: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9.《鲁迅自传》说课稿
《鲁迅自传》说课稿一、说教材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材所选的课文文体丰富、内容精彩。
《鲁迅自传》安排在第三单元的首篇,是鲁迅作于1930的一篇自传, 叙述了他从1881年出生到1930年约50年的人生经历。
按“经历十成绩”的结构和时间顺序来写,是鲁迅所交上的一份无愧的人生答卷。
因为它具备传记作品实事求是、线索清楚、重点突出的文体特征,所以学生通过它既可以走近鲁迅、认识鲁迅、学习鲁迅,又可通过学习它掌握传记的特点和写法。
二、说目标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递,又要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
所以教学这一篇传记,一方面要针对传记的特点,了解传记的写法和鲁迅的生平经历。
另一方面要通过了解文章相应的时代背景,体会鲁迅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心。
所以教学本文应实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二)体会鲁迅的爱国思想,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三)掌握人物传记的特点及写法。
其中第一个教学目标是本文的重点,第二个目标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完成前面两个目标,第三个目标将在第二课时完成。
三、说过程为了实现前两个目标,在第一课时我按照“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了解鲁迅,学习鲁迅”的步骤展开。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一部分,我运用了以旧引新法,由学生学过的第一单元导入新课,由后人对鲁迅的评价(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激发学生了解伟人的生平经历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随意点名四位同学轮流朗读全文,通过听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掌握一些生字的读音,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默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找出标示时间的词语,和对应的事件或经历完成表格。
通过上述操作,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记忆得以强化,落实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并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夯实了基础,为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作准备。
(三)了解鲁迅,学习鲁迅。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鲁迅自传说课稿 语文版
《鲁迅自传》说课稿一、说教材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材所选的课文文体丰富、内容精彩。
《鲁迅自传》安排在第三单元的首篇,是鲁迅作于1930的一篇自传, 叙述了他从1881年出生到1930年约50年的人生经历。
按“经历十成绩”的结构和时间顺序来写,是鲁迅所交上的一份无愧的人生答卷。
因为它具备传记作品实事求是、线索清楚、重点突出的文体特征,所以学生通过它既可以走近鲁迅、认识鲁迅、学习鲁迅,又可通过学习它掌握传记的特点和写法。
二、说目标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递,又要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
所以教学这一篇传记,一方面要针对传记的特点,了解传记的写法和鲁迅的生平经历。
另一方面要通过了解文章相应的时代背景,体会鲁迅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心。
所以教学本文应实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二)体会鲁迅的爱国思想,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三)掌握人物传记的特点及写法。
其中第一个教学目标是本文的重点,第二个目标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完成前面两个目标,第三个目标将在第二课时完成。
三、说过程为了实现前两个目标,在第一课时我按照“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了解鲁迅,学习鲁迅”的步骤展开。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一部分,我运用了以旧引新法,由学生学过的第一单元导入新课,由后人对鲁迅的评价(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激发学生了解伟人的生平经历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随意点名四位同学轮流朗读全文,通过听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掌握一些生字的读音,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默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找出标示时间的词语,和对应的事件或经历完成表格。
通过上述操作,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记忆得以强化,落实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并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夯实了基础,为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作准备。
(三)了解鲁迅,学习鲁迅。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鲁迅自传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鲁迅自传鲁迅自传教学目标:1、了解小传特点,理清顺序。
2、品味俭省、平实的语言。
3、培养、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解读鲁迅精神。
2.品味俭省的语言,感受含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穷尽一生之力呵护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教给他在风沙扑面的世界上作为人的生存本领;有这样一位战士在他短暂的55年人生历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的爱纵贯了长幼,跨越了尊卑……….他是伟人,也是凡人。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请在桌面上打开课件“鲁迅自传”)在你的心目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在空格中打上“你眼中的鲁迅”。
)哪位同学想把你的评价展示给大家?(“转播”学生评价,演示给大家,并作简要评价)还有不同评价吗?(再“转播”,再简评)下面请大家阅读上“名人眼中的鲁迅”。
“鲁迅眼中的鲁迅”怎样,请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去追寻他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明确学习重点、难点:课前,大家已作了预习,你认为应确定怎样的学习重点、难点?我结合课文确定了这样两个重点,请齐读。
如果你还有补充请添补在下面“空格”内。
三、自主、合作、探究下面请让我们一起运用网络资源来研读鲁迅。
(一)整体感知课文。
点击“自主、合作、探究”。
首先请自主朗读课文,并思考:1、本文以为顺序,以为线索。
2、概括各段大意。
小结: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思想转折为线索。
2、少年变故、青年求学、回国工作、著述情况。
(二)重点、难点突破我们已粗略了解了鲁迅的主要经历,请同学们按“shift键”进入“合作探究”,依据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梳理先生的人生足迹,窥探、感受先生的精神世界。
了解自传特点,追寻伟人足迹阅读课文,两人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并在文中划出有关时间和事件的关键词句。
品味含蓄语言,触摸伟人心灵1、联系你学过的课文,你能为鲁迅的童年补上“空白”?揣摩词语和标点,体会先生的感情,补上语言背后的“空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鲁迅自传》教案鲁迅年级组别执笔课型审核时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记这种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思路。
(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能恰当的阅读资料,辅助学习,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的重大转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鲁迅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培养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二)难点:从简练的语言风格中体会鲁迅的鲁迅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三、教学方式: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四、教学课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内容在家自学部分一、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上网查询、查阅字典和图书馆查阅等)了解鲁迅及其相关作品。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厦门()皖南()学籍()乞食()páng huáng()shuāi败()chóu办()zhâ江()nà喊()亲qī()三、根据语境,理解加粗词语的意思。
(8分)(1)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看书的学力。
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两条路。
衰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
维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传”是一种怎样的文体?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校教学部分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我们上学期学习(风筝》一文,作者是:(鲁迅先生)。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鲁迅自传》教学设计3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2.了解传记的特点,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3.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重点1.学习以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2.学习鲁迅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
难点:学习名人传记的写法,写“凡人”小传。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学过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一首诗《有的人》,大家还记得吗?生:记得。
师:那好,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生:《有的人》臧克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民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师:很好,这首诗是作者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所作。
在这首诗中,作者对鲁迅先生进行了高度评价,说他“虽死犹生”。
那么,鲁迅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鲁迅自传》来了解一下鲁迅其人。
二、自主学习1.浏览课文,落实生字词语。
2.速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四个方面对鲁迅进行了介绍。
第一方面是讲鲁讯先生的家庭情况。
第二方面是讲他的求学经历。
第三方面讲的是他的工作情况,第四方面讲的是他的著作情况。
3.默读课文,试将作者大半生的主要经历按时间顺序制成表格。
一八八一年出生十三岁时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辍学回家十八岁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毕业之后被派往日本去留学待到在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决意学医,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两年后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汁划,提倡新文艺二十九岁回国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1911) 到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绍兴光复后(1912) 做绍兴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到北京教育部当做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一九二六年做厦门大学教授(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二七年四月辞去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二七年九月出广东,定居在上海一九一八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三、合作探究鲁迅的人生道路上有好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结合附文《呐喊.自序》和补白诗《无题》,谈谈你对鲁迅的认识。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二)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基础知识,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体会本文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了解文中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
教学难点: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讨论总结学练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以学过的文学作品《风筝》引出作者鲁迅,激发学生了解伟人的一生。
2、以现代文学史上一颗巨星,中肯的评价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引出鲁迅。
3 、放映视频鲁迅的电影片段引出作品主人公,再引出作者鲁迅。
二、落实字词浙.江(zhè)筹.办(chóu)彷徨(páng huáng)侮蔑(wǔmiè)奚.落(xī)茁.壮(zhuó)奖券.(quàn)维.新(wéi)风雨如磐.(pán)三、指导自学1、用默读的方式自学课文,要求顺畅,注意抑扬顿挫。
2、同桌合作,读读、议议、相互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封建没落家庭。
青年时代鲁迅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能够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他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20世纪20年代他陆续发表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鲁迅辞去中山大学职务,1936年起,他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联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其他革命文艺工作者一起粉碎了反动当局的文化“围剿”。
鲁迅自传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二、 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自传(zhuàn):
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生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
乞食者:要饭的人。乞:乞讨。
筹办:筹划办理。
幕友:旧时军队或行政部门里由长官私人聘请的人员,协助办理文案、诉讼、钱粮等事物、俗称师爷。
当然,这样的设计都是老师的预设教学,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一个好的课堂,还应有自然生成的东西。为此,我主要在分析语言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他们自由的发现和表达,而老师不过多的干涉,尤其不强加给他们教参上的东西,他们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就是什么样的水平。显然,这样的教学,鲁迅的思想不是很突出,这是这堂课设计的一个局限,而课堂生成的东西也不够深刻。但我想,随着他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对鲁迅的进一步的了解,他们是可以更深刻了解作为思想家的鲁迅的。
《鲁迅自传》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体会自传的一般特点和从语言中体会感受鲁迅,这是我这节课设计的宗旨。
鲁迅的文章历来是中学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鲁迅的文章时,我们往往是从思想、主题的角度切入,来安排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组织教学活动,而《鲁迅自传》又是鲁迅自己介绍生平和思想的最重要材料之一,涉及的背景材料点多面广,因而教师更容易从鲁迅人格入手,增加背景介绍,使学生重点了解鲁迅的经历和思想。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维新:wéixīn反对旧的,提倡新的。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
学籍: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绍(shào)兴:
段祺( qí)瑞 :北洋军阀皖系的首领。
厦(xià )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9 鲁迅自传教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鲁迅自传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了解鲁迅先生生平事迹,感受、解读鲁迅精神.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小传特点,理清顺序。
2、品味俭省、平实的语言。
3、培养、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解读鲁迅精神。
2.品味俭省的语言,感受含蓄情感。
教法学法: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穷尽一生之力呵护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教给他在风沙扑面的世界上作为人的生存本领;有这样一位战士在他短暂的55年人生历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的爱纵贯了长幼,跨越了尊卑……….他是伟人,也是凡人。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请在桌面上打开课件“鲁迅自传”)在你的心目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在空格中打上“你眼中的鲁迅"。
)哪位同学想把你的评价展示给大家?(“转播"学生评价,演示给大家,并作简要评价)还有不同评价吗?(再“转播”,再简评)下面请大家阅读上“名人眼中的鲁迅”。
“鲁迅眼中的鲁迅"怎样,请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去追寻他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明确学习重点、难点:课前,大家已作了预习,你认为应确定怎样的学习重点、难点?我结合课文确定了这样两个重点,请齐读。
鲁迅自传(语文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鲁迅自传(语文版七年级教案设计)鲁迅自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以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2.积累“筹办、维新、污蔑”等词语,学习鲁迅严谨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能恰当运用辐射阅读资料,辅助学习,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重大转折。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鲁迅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
重点1.学习以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2.学习鲁迅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
难点学习名人传记的写法,写“凡人”小传。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提问:在小学我们学习过不少有关鲁迅先生的故事,今天我们先以讲故事的方式,说说你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帮助学生把小学学过或课外阅读的有关鲁迅的故事组织起来,通过讲述故事说出自己对鲁迅的认识,为新课的教学设置情境) 2.导人课文,板书课题。
从故事中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的经历是复杂的,他于1930年5月写了一篇简短的自传,介绍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鲁迅自传》。
1.学生回忆学过的《三味书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踢鬼的故事》等,讲给同学们听,尽可能说出对鲁迅的看法。
(对讲述自己课外阅读故事的同学予以表扬)2.学生初步感知鲁迅自传的内容二、整体阅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字词,感知内容。
‘2.检查阅读效果: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学力、变故、筹办、维新、污蔑)3.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主要经历?4.解读课文,从设计鲁迅先生简历人手;详细了解鲁迅的经历。
(提示:小学毕业时,我们都填写过自。
己的简历表,仿照那种形式,我们给鲁迅先生设计一份“简历表”,把课文中鲁迅先生的经历按照时间顺序填写清楚)5.再识鲁迅。
引导学生作初浅分析。
(提示:鲁迅先生的生活、求学、工作经历与众不同,这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仔细阅读课文,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共同探讨) 1.自由快速阅读课文,积累词语。
2.根据老师出示的卡片内容,还原语境,理解词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自传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了解鲁迅先生生平事迹,感受、解读鲁迅精神。
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小传特点,理清顺序。
2、品味俭省、平实的语言。
3、培养、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解读鲁迅精神。
2.品味俭省的语言,感受含蓄情感。
教法学法: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穷尽一生之力呵护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教给他在风沙扑面的世界上作为人的生存本领;有这样一位战士在他短暂的55年人生历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的爱纵贯了长幼,跨越了尊卑……….他是伟人,也是凡人。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请在桌面上打开课件“鲁迅自传”)在你的心目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在空格中打上“你眼中的鲁迅”。
)哪位同学想把你的评价展示给大家?(“转播”学生评价,演示给大家,并作简要评价)还有不同评价吗?(再“转播”,再简评)下面请大家阅读上“名人眼中的鲁迅”。
“鲁迅眼中的鲁迅”怎样,请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去追寻他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明确学习重点、难点:课前,大家已作了预习,你认为应确定怎样的学习重点、难点?我结合课文确定了这样两个重点,请齐读。
如果你还有补充请添补在下面“空格”内。
三、自主、合作、探究下面请让我们一起运用网络资源来研读鲁迅。
(一)整体感知课文。
点击“自主、合作、探究”。
首先请自主朗读课文,并思考:1、本文以为顺序,以为线索。
2、概括各段大意。
小结: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思想转折为线索。
2、少年变故、青年求学、回国工作、著述情况。
(二)重点、难点突破我们已粗略了解了鲁迅的主要经历,请同学们按“shift键”进入“合作探究”,依据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梳理先生的人生足迹,窥探、感受先生的精神世界。
网页上幻灯片(2)内容显示:了解自传特点,追寻伟人足迹阅读课文,两人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并在文中划出有关时间和事件的关键词句。
网页上幻灯片(9)内容显示:品味含蓄语言,触摸伟人心灵1.联系你学过的课文,你能为鲁迅的童年补上“空白”?揣摩词语和标点,体会先生的感情,补上语言背后的“空白”。
2.鲁迅为什么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3.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4.鲁迅回国后,为什么屡屡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5.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文章的最后一节写的是作者的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下面我们来共同关注大家“合作研究”的成果。
1、在“表格”内“单击”出现先生主要经历,请对照。
(有无疑问?随机点拨)2、谁来读读第一段?你是怎样完成前2个问题的?为什么?(提示: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等,“补白”先生13岁前的生活:快乐无忧、幸福、安适。
13岁的际遇是他生命中第一个转折点,也是性格变化的主要原因。
)(不做幕友或商人:表现先生卓而不群、自强自立、具有反抗精神。
)谁回答第3个问题(提示:结合文意,课外阅读《藤野先生》理解:从学医开始,先生就走上了救国的漫漫征途,也是他最重要的思想变化,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精神。
如果学医还有父亲病故的原因,从而导致他学医救国,弃医从文则完全是为了救治国民,而且是从根本上救治。
他认为,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她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的进步。
以国家兴亡为已任,体现了先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问题4(提示:当时政治混乱,社会黑暗,理解特定背景下先生生活之艰难、意志之坚强。
)问题5(引导提示:先生首先是文学家,著述情况必不可少)小结:同学们通过动手、动脑、共同合作,对鲁迅先生生平有了清晰的了解,同时感受到了先生卓而不群、自强、自立、爱国求实的精神。
四、相关资料为了更多深入地了解先生,请大家打开“相关资料”快速浏览,选取你需要的或你感兴趣的。
阅读(一):扩展资料<一>、鲁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省绍兴人。
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惶》等。
<二>、写作背景本文初稿写于1925年,1925年5月26日,鲁迅为俄文译本《阿Q正传》,作序,并附著者自叙传略。
1930年5月16日,鲁迅在此传略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鲁迅自传》。
增补内容主要加上了1926年至l930年间的工作简历和著作。
写作初稿时作者尚住北京,修订时则在上海。
自传记述了作者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
<三>、传记的文体知识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
它是借助于形象描写,具体生动地记载历史上或当代起过历史作用的人物的一生,以及有关的重要史实的作品。
古代就有[汉]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其中就有不少人物传记。
传记题材较广,内容繁杂,一般从体例来分,有自传体和传记体。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高尔基写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等。
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竺可桢《哥白尼》,杨振宁《邓稼先》等。
现代的传记著作分为历史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两大类。
前者记叙史实;后者用形象化手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不排斥合理的艺术加工。
<四>、鲁迅留日经历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
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并写《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由日本回国。
<五>、鲁迅1912-1926在北京的情况鲁迅全集中的日记始于1912年:5月5日,“约七时抵京”;6日,“移入山会邑馆”,“夜卧未半小时即见肥虫(臭虫)三四十,乃卧桌上以避之。
”山会邑馆即绍兴县(会)馆。
会馆是进京参加会考的同乡举子或京官居住的公寓,不必交房钱,只需在年节给看房的长班赏钱。
鲁迅在会馆长居7年半,起先住藤花馆,因不堪喧闹,1916年搬入补树书屋。
补树书屋是一所相对独立的小院,因为在院中的槐树上吊死过人,才没有被人抢住。
补树书屋有4间朝东的正房,和两间“北向小舍”。
鲁迅先住正房的南屋,后让给周作人,自己移住北屋。
北屋因为有两间“小舍”的遮挡,光线较暗。
《狂人日记》就是在这里撰就的。
如今的补树书屋还能认出眉目。
绍兴会馆在南半截胡同,出门北行右折出来,是所谓北半截胡同,已经是临街的附路了。
十字路口就是菜市口。
沿北向的宣武门大街上行,临近西单时左拐是教育街。
教育街3号,当年是鲁迅就职的民国教育部,早年的清朝学部,如今是武警招待所。
院中尚有一段长廊及左右各一间办公室是旧貌。
那当年的教育总长及次长的办公室,如今是一家招待所的食堂。
教育街往南一条平行的小街是新文化街,45号是当年的女师大,如今是鲁迅中学。
校舍一律是旧貌,仍然是洋灰色。
沿西单大街向北,近西四向左,是砖塔胡同。
砖塔胡同61号院(现84号)是鲁迅在北京的第三处居所。
鲁迅在此借居9个月,月租是8元。
与八道湾的阔大比,砖塔胡同的3间平房尤其局促。
由西四向东到沙滩,五四大街29号的红楼,是当年的北大一院。
鲁迅从1920年12月24日开始在这里授课,直至1926年8月离开北京。
长驻于此的国家文物局业已搬迁,还有文物出版社等单位尚在。
大门上张挂着“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筹备处”的牌子,门口墙上的文物标志牌注明:“李大钊、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工作过。
”红楼的地下室是印刷厂,一楼是图书馆,东侧有李大钊纪念室,西端有《新闻纸阅览室》,标明毛泽东在此工作过,月薪8元。
由西四向西到阜成门内大街,最西端的北向胡同里是鲁迅博物馆。
鲁迅在京的第四处旧居——西三条胡同21号院,被围于其中。
由西三条向东到赵登禹路,再北行,近西直门内大街右拐是曲曲弯弯的八道湾胡同。
八道湾11号是鲁迅在京的第二处旧居。
1919年11月,鲁迅与周作人夫妇迁入这座以3500元购置600元修缮的大宅院。
12月29日,鲁迅接母亲、朱安及周建人一家阖家入住。
八道湾11号分三进。
一进的左手三间是外客房,是鲁迅写作《阿Q正传》的地方。
二进的三间正房,右侧是朱安卧室,左侧是鲁母的卧室,中间是吃饭的堂屋,冬季时鲁迅亦在堂屋后侧木炕上睡。
左手的西厢房三间,鲁迅曾暂居过。
鲁迅搬走后,周作人改作了书房,取名“苦雨斋”。
三进一排九间房,最为高大。
西侧三间是周作人一家,中间三间是周建人一家。
东侧三间是内客房,最东一间曾住过爱罗先珂。
如今的房主是1950年搬入的81岁的张淑珍老人,在这所大院的36户人家中,她是居龄最长的。
年龄最长的82岁的赵光存是位退休工人,每日价写写画画,偶尔还可以卖些给来访的外人。
他就住在鲁迅写《阿Q正传》的房子里。
<六>、鲁迅1927-1936在上海的情况在上海,鲁迅曾有过三处较长时期的寓所:横滨路景云里,四川北路的拉摩斯公寓,以及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
大陆新村9号自20世纪50年代起,被当地政府辟为鲁迅故居。
其余的两处,迄今还有人家住着。
先去的是景云里,这条弄堂和上海其它的弄堂没什么两样。
这种旧居民区,上海人叫做石库门,据说在上海的主要城区已不多见了,景云里因为是二三十年代上海文人聚集地,这才得以保存下来。
景云里入口抬头处的石头上,刻着:“叶圣陶旧居”,很奇怪,问陪伴的导游小姐,小姐也摇头说不知道。
这是鲁迅在上海的第一个较长久的住所,这条不过10余米的巷子里,和他同期住在这里的,还有茅盾、叶圣陶、周建人、冯雪峰和柔石。
好不容易敲开横滨路23号房门,还没看清楚,就有一位妇女从里屋急吼吼地抢出来,40来岁的样子,一边梳头,一边堵在门口:“看、看、看!要看找政府,把我们搬走算了。
”于是赶快开溜。
走上几百米,穿过多伦路,就到了四川北路的拉摩斯公寓,这里是鲁迅的日本朋友内山完造帮着租下的,为防止意外,当年的门上还插着内山的名片。
如今那个插槽早已破了,连陈年的木头都裸了出来。
敲门,没人应。
从三楼转角的窗户望过去,一位老太太在阳台上,跟她说话,也不理我们。
陪同的导游小姐就笑,两年前她带一帮电视台记者来这里拍纪录片,也是怎么叫也不开门,后来又打电话,又回单位开证明,最后还是居委会亲自来人这才引进门。
保存最完好的当然是大陆新村故居,安安静静的,楼面新刷了一层红漆,陈列品都是旧的原物。
住所有3层,每层约30多平方米的样子,鲁迅1933年4月11日迁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