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研究_董培海李庆雷李伟-广西民族研究201612

合集下载

文化旅游吸引物表征符号理论体系的探讨

文化旅游吸引物表征符号理论体系的探讨

义 ,旅游中丰富的符号体系所呈现 的是一个丰富多
彩 而蕴 含 厚重 的研究领 域 。
旅游吸引物系统中的符号意义和价值是旅游符
号 研究 的 主要 内容之 一 。旅 游吸 引物 是 一个 系 统 ,它之 所 以能够 吸引游 客 ,归结 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然 属 性 和符 号属性 两 方 面 。也 即旅 游 吸 引 物 对 游 客 具 有 吸 引
电视 、报 纸 、网络 、杂 志 、书籍 等 媒 体所 建 构 的 旅
为 ,人是符 号 的动物。人 类社 会 的普遍交 流 活动 中,每个信息均是由符号构成 。表征符号是指能有 意义地表达某种事物 的一切东 西 ,它的功能在于传 递 和保存复杂的信息 ;帮助人们理解抽象概念 ;同 时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创造。一些社会学学者将 国
第2 3卷第 5期
21 0 1年 1 O月
云 南 地 理 环 境 研 究
YUNNAN GEOGRAP I E H C NVI ONM ENT RE ARCI R SE - I
Vo . 3, No 5 12 . 0c .2 1 L 01
文 化旅 游 吸 引物 表 征 符 号 理 论 体 系的探讨
作。这一过程涉及两个密切相关 的方面:第一是通
过对符号表征系统的解码 ,实现意义的生产 ;第二
则是通过编码实现意义的共享 。因此 ,旅游吸引物
建构的过程实质上是社会 意义 和价值建构 的过程 , 同时也是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过程 。上述学者的论 断完善 了之前 相关研究 中不 足。之前 的诸 多研 究
游的 “ 符号 化 ” 愈演 愈烈 ,一 些学 者开 始担 心 :旅
游的 “ 符号化”将导致旅游活动和旅游开发走向歧

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建构

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建构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相结 合,通过对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元素、建构过程和影响因 子的综合分析,揭示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建构规律。
02 节庆旅游吸引物 符号系统的理论 基础
符号学理论
01
符号学理论是探究符号系统的本质、构成、运作和变迁的科学 。
02
符号学理论关注符号的意义、符号与事物的关系、符号与人的
04 节庆旅游吸引物 符号的建构过程
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的能指选择
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是节庆旅游的重要符号 之一,能够体现节庆的历史和文 化背景,增强游客的文化认同感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节庆旅游的另一个重 要符号,能够体现节庆的民俗风 情和文化内涵,吸引游客的关注
和兴趣。
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节庆旅游的又一重要 符号,能够体现节庆的自然特色 和景观之美,吸引游客前来欣赏
和体验。
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的所指塑造
文化传承
通过符号化的历史建筑和民俗文化,塑造出节庆旅游的文化传承 形象,使游客感受到节庆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地方特色
通过符号化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塑造出节庆旅游的地方特色形 象,使游客感受到当地的独特魅力和特色。
旅游体验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体验,使游客感受到节庆旅游的旅游体验价值 ,增强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形象和特色。
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的传播方式
传统媒体传播
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 媒体进行传播,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 影响力。
网络传播
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 传播,具有快速、便捷、互动性强的 特点。
口碑传播
通过游客的口口相传进行传播,具有 可信度高、影响力强的特点。

刍议我国旅游吸引物的开发

刍议我国旅游吸引物的开发

刍议我国旅游吸引物的开发摘要:旅游吸引物是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研究旅游吸引物的开发对我国旅游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及内涵、旅游吸引物的作用、旅游吸引物开发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并就不同旅游吸引物开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旅游;旅游吸引物;开发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传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人们可以通过简便、快捷的方式找到并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及信息。

这也使得更多的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变得日益理智与成熟,使得他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消费旅游产品时更有方向性、目的性。

面对这些理智、成熟的旅游者们,“什么能吸引他们?”成为摆在业界专家学者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中“旅游吸引物”及“旅游吸引物的开发”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一、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对于什么是旅游吸引物,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各自的说法,到目前为止,没有被业界普遍接受的统一说法,但都承认旅游吸引物不仅仅包括景点景区等重要的旅游资源,它涵盖广泛,内容丰富。

笔者认为,旅游吸引物是能够吸引旅游者和管理者的所有因素的有效组合。

我们可以从3个层次理解这个概念:一是旅游吸引物必须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去参观、体验;二是旅游吸引物必须能够让经营者和管理者(政府)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以保护、保持或增强其吸引力;三是旅游吸引物先天自身的吸引力和后天附加的吸引力要能天衣无缝的很好结合并产生综合的多层次的强烈的吸引场,给旅游者带来超值的旅游感受。

二、旅游吸引物的作用旅游吸引物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了旅游吸引物,那么该地区的旅游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无从谈起竞争,谈起发展。

旅游吸引物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吸引旅游者、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进而影响其旅游行为,弃其它旅游目的地而选择我们作为其旅游目的地。

这是旅游吸引物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作用。

西方旅游研究中的符号学线索解析_董培海_李伟

西方旅游研究中的符号学线索解析_董培海_李伟

西方旅游研究中的符号学线索解析董培海1,2,李伟3(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云南保山678000;3.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在系统梳理国外旅游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旅游符号消费以及旅游符号体验3个层面对西方旅游符号研究的成果予以梳理,剖析了西方旅游符号研究的三条脉络:一是以MacCannell等为代表的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研究,重点关注旅游吸引物符号化的机制以及旅游媒介对目的地代表性符号的建构过程。

二是以Culler、Urry等为代表的,对旅游符号消费及其背后隐含的权力机制问题的研究。

重点关注旅游消费的象征性意义和旅游符号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权力的不平等性问题。

三是以海德格尔存在论为依据的存在主义符号学问题,重点关注旅游体验乃至旅游本身的符号意义。

研究认为,旅游符号研究不仅推动了旅游研究的理论原创,促进了旅游社会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也极大地扩展了旅游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旅游吸引物符号化;符号消费;符号体验[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16)11-0128-10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6.11.018引言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类生活的典型特征就在于能发明、运用各种符号[1]。

现代符号学诞生于19世纪,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和美国哲学家Peirce是现代符号学的奠基人。

索绪尔[2]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符号,他认为语言是一个复杂的人造符号结构,语言中词语的表达和传意深受社会传统的影响(social convention)。

Peirce[3]提出了符号三角理论(semiotic triangle),认为符号意义源于所指(designatum)、能指(the sign)和解释项(interpretant)之间的关系,解释项主要受社会文化规则的约定(social convention),他们都强调了符号意义的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深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旅游吸引物符号的三种形态及其研究展望

旅游吸引物符号的三种形态及其研究展望

具有不同的编码者 、 编码元素、 编码方式 、 解码者和解码方式 ( 见表 1 ) :
2 0 1 3年 6月




J u n ., 2 01 3
Vo l J 2 7.No . 3
第2 7 卷第3 期
口墨皿函曩回匝墨
中图分类号 F 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 5 7 5 ( 2 0 1 3 )一0 3— 0 0 2 6—1 1
旅 游 吸 引物 符 号 的 三种 形态 及 其研 究 展 望
旅游者对景物的访 问可以从符号学角度加以概念化 , 但这时“ 能指 ” 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本身 , 而“ 所指” 则是真实历史事件 。我们认为 , L a u的分析 , 实际上将旅游符号学研究从 旅游吸引物的标志符号学引 向了旅游吸引物的文化符 号学研究 。罗兰 ・ 巴尔特 ( R o n a l d B a a h e s ) 运用费尔迪兰 ・ 德 ・ 索绪尔( S a u s s u r e ) 的结构主义语言符号学分 析 服装 、 饮食 、 家具 、 建 筑 等各 种 文 化 现象 , 将 符 号学 从 语 言 领 域 延伸 到 了文 化 领
的客观 属性 , 主要 应 用于旅 游体验 ( 真 实性 ) 和旅 游设 计 等研 究领 域 。旅 游 吸 引物
群 体符 号体现 符 号的情 感属 性 , 主 要 应 用 于旅 游 者情 感 管 理和 旅 游 者依 恋 系统 等
研 究领 域 。
关 键词 : 旅 游吸 引物 ; 标 志符 号 ;文化 符 号 ;群体 符号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0 8— 1 8 ; 修 订 日期 : 2 0 1 3— 0 6—1 4 作者简介 :陈 岗( 1 9 8 1 一) , 男, 博士 , 杭州 I 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为旅 游与休 闲 社会 学, 文化地理 学 。

旅游吸引物符号的三种形态及其研究展望

旅游吸引物符号的三种形态及其研究展望

旅游吸引物符号的三种形态及其研究展望作者:陈岗来源:《旅游科学》2013年第03期摘要:当前学术界关于旅游符号学的主要理论是MacCannell(麦肯奈尔)的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学。

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体现符号的认知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营销、旅游传播和旅游者凝视等研究领域。

除了标志符号形态,旅游吸引物符号还存在其它两种形态:文化符号和群体符号。

旅游吸引物文化符号体现符号的客观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体验(真实性)和旅游设计等研究领域。

旅游吸引物群体符号体现符号的情感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者情感管理和旅游者依恋系统等研究领域。

关键词: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文化符号;群体符号自从MacCannell(麦肯奈尔)等人关于旅游符号学的开创性研究以来,Peirce(1934)的一般符号学一直是现代旅游符号学研究的主要指导理论。

Peirce的符号学理论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突出反映了符号的认知属性(郭鸿,2008)。

在其理论基础之上,MacCannell (1999)认为,标志(marker)、景物(sight)和旅游者(tourist)构成了旅游吸引物符号。

MacCannell(1999)的旅游符号学中的标志是关于景观的信息,实际上也是旅游者对景物进行认知活动的媒介。

受到MacCannell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学的影响,当前旅游符号学研究涉及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与旅游者认知过程联系密切的旅游营销、旅游传播和旅游者凝视等方面。

MacCannell以历史战争地点、月球岩石展览等为例指出,标志常常是旅游者真正感兴趣的部分。

然而,Lau(2011)也提出了不同观点,他指出,在历史战争地点,旅游者真正感兴趣的是真实历史事件,而不是关于该事件的信息(即旅游标志);旅游者对景物的访问可以从符号学角度加以概念化,但这时“能指”是景物本身,而“所指”则是真实历史事件。

我们认为,Lau的分析,实际上将旅游符号学研究从旅游吸引物的标志符号学引向了旅游吸引物的文化符号学研究。

岛屿目的地网络旅游形象感知与建设研究——以广西涠洲岛为例

岛屿目的地网络旅游形象感知与建设研究——以广西涠洲岛为例

旅游研究学报JOURNAL OF GUANGXI CADRES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中国—东盟区域旅游相互依存及广西地位研究”(15FGL006)、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计划课题“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市场集聚与空间扩散机制及优化研究”(KY2016YB127)和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青年学者东盟旅游创新研究团队。

[作者简介]吕本勋,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市场与产业经济;禤冰莹,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旅游市场。

南宁,530006岛屿目的地网络旅游形象感知与建设研究——以广西涠洲岛为例●吕本勋禤冰莹[摘要]携程、百度旅游网等各大旅游网站上关于涠洲岛的游记和点评,通过筛选获得研究样本,运用ROST 软件对游记进行分词、情感分析、语义网络分析。

同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负面点评进行编码,分析游客对涠洲岛的形象感知。

研究发现:游客对涠洲岛旅游的感知多倾向于积极方面,而消极感知则主要来自旅游体验、旅游设施等方面。

综合各类消极感知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对涠洲岛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网络文本;扎根理论;旅游形象感知;涠洲岛[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06(2016)04-0065-10doi:10.3969/j.issn.1008-8806.2016.04.012一、研究回顾与思路(一)研究回顾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旅游目的地发展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外学者从旅游感知角度大量关注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

例如Decrop 认为旅游感知就是将外部的一些旅游信息转化成内部思维的全过程。

[1]Vaughan 等认为旅游目的地感知是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景观、建成的环境和社会公众等旅游客体特性的意愿进行描述。

[2]Bigne 认为旅游形象感知是旅游个体对某个旅游目的地事物的总体上认知和全部印象加起来的总和,或者是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精神上的描述。

文化符号视域下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文化符号视域下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文化符号视域下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研究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贡献了诸多力量,而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创新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将其与文化符号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现代设计人员重点思考的问题。

例如,蓬莱阁景区的文化符号是八仙神话传说,如何与蓬莱仙境文化相结合,设计出适合受众喜爱的文化旅游产品,是设计人员需要把握的要点。

一、文化符号的概述符号是一种有意义的标志,也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记录了各项信息与人类的认知活动。

除此之外,符号也是一种刺激因素,具备容易被发现的特征,且被大多数人认可并接受。

因为符号的存在,人们才能进行更加便捷的交流,并利用符号表达复杂且抽象的事物。

就某种角度而言,人类的发展历程就是文化进步与传承的过程,所以说文化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可以代表人类生产实践的产物。

在表达信息和传达信息方面,符号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结合文化符号,不仅可以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还可以提升文化的魅力。

另外,由于文化符号的介入,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才有更加深刻的情感与意义。

这种独特的功能不仅作为一种表达形式而存在,还体现出了人们的内心需求与消费观念。

因此,设计旅游文创产品时,设计者可以利用文化符号来表达人们的精神内涵,使人们的情感通过符号传递出去,获得满足。

二、文化符号视域下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一)提取元素符号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对于一个品牌而言,标志设计是最为关键的内容,也是其核心部分,是对事物的核心与特征进行提取和凝练之后形成的,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设计标志的目的在于提升知名度,以更快的速度被受众接受,并将事物的特征传递给受众。

要想提高旅游文创产业的影响力,必须进行标识设计。

例如,对蓬莱阁景区文创产品的文化符号进行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产品的纪念价值、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

基于蓬莱阁景区文创产品的分类方法理论将其划分为复制品类、文化创意品类、地方精品类等。

因此,设计旅游文创产品时,可将景区文化的重要元素作为切入点,基于抽象、写实、写意等原则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同时要考虑产品需求,确保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基于符号学原理构建桂林旅游形象文化要素体系

基于符号学原理构建桂林旅游形象文化要素体系

基于符号学原理构建桂林旅游形象文化要素体系作者:伍婷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3年第7期伍婷旅游地形象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因素,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目前对旅游地形象的探讨多从为实质性研究,从文化角度开展研究是一个较新颖的视觉,本文基于符号学的相关原理,从旅游形象的文化要素入手,构建桂林市的旅游形象文化要素体系。

一、旅游地形象构成要素自20世纪70年代初默瑟提出目的地形象的概念以来,研究者对旅游地形象概念的定义可谓见仁见智,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人们还未达成共识。

研究者多从主观、个体化侧面,客观要素、社会化层面以及多维度进行探讨。

Hunt把旅游地形象定义为人们对不在其中居住的地区所持有的印象,Gartner从主观侧面对旅游地形象内涵进行更深入研究。

Armstrong则从个体化角度研究旅游地形象,他们认为旅游地形象是旅游者在实际游览之前对某个目的地的一系列期望。

这些从主观、个体化侧面对旅游地形象的研究,大多研究感知个体如何看待旅游地,研究个体所接受的旅游地形象如何影响其原有的观点和购买行为。

然而,仅从主观侧面解释旅游地形象是值得质疑的,人们还需考虑该地的客观状况,因此,许多研究者对旅游地形象进行多维度的考虑。

Gallarza等(2002)从主体、客体和因子三个维度进行归纳,Kotler等(1991)提出发射性形象和接受性形象,前者是旅游地对本身的各种要素资源进行整合提炼、有选择性地对旅游者进行传播的代表性形象;后者是旅游者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或实地经历所形成的印象,是对旅游地的客观现实的反映。

我国学者谢朝武,黄远水(2002)也指出旅游地形象是个双向的意念系统,并就其从旅游者层面进行阐述;而Granham指出,当某种类型的目的地被相似人群分享的程度高时,该形象是社会化的。

程金龙,吴国清(2004)、金颖若(2002)也指出要从客观、社会化侧面研究旅游地形象。

旅游地形象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体系,对旅游地形象的理解应当从主客体双方的要求出发,根据双方的特点、条件和发展状况,合理评价旅游地的形象。

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建构研究以广府庙会为例

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建构研究以广府庙会为例
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建构研 究以广府庙会为例
目录
01 引言
03
广府庙会符号建构分 析
02 节庆旅游吸引物概述 04 游客认知与体验
目录
05 管理服务与品牌建设
07 参考内容
06 结论
引言
广府庙会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每年春节或元宵节期间 举行。这一盛大的庙会活动历史悠久,起源于秦汉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作为节庆旅游吸引物,广府庙会不仅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还具有独 特的地域文化特
和发展民俗节庆文化,让其在地方认同建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和社会 各界也需共同努力,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民俗节庆的可持续 发展。
感谢观看
参考内容二
新创民俗节庆与地方认同建构: 以广府庙会为例
广府庙会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庆之一,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元的文化内 涵吸引了广大民众的参与。本次演示将通过探讨广府庙会与地方认同建构的关系, 进一步理解新创民俗节庆在地方社会文化中的重要性。
广府庙会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节日,主要活动包括祭祀、 舞龙舞狮、粤剧表演、民间工艺展示等。自唐朝起,广府庙会便已成为当地民众 欢庆的重要节日,延续至今。
游客认知与体验
从游客认知和体验角度来看,广府庙会的符号建构满足了游客对于节庆旅游 的需求。首先,游客可以通过参与广府庙会活动,深入了解广州的历史文化和地 域特色,增强文化认知和归属感。其次,庙会中的传统习俗符号让游客感受到中 国传统文化氛围
Hale Waihona Puke ,获得独特的节庆体验。此外,游客还可以通过广府庙会这一平台,与不同 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拓宽视野。
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参与。最后,政府应加强对广府庙会的监管力 度,遏制过度商业化的不良现象,保护广府庙会的原始文化内涵。

乡村旅游吸引物符号化设计反思

乡村旅游吸引物符号化设计反思

乡村旅游吸引物符号化设计反思作者:陈晨俣申雨弦张丽君来源:《设计》2021年第17期摘要:研究社交媒体传播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吸引物设计的符号化转变,分析其中利弊关系,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出思考。

以符号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乡村旅游吸引物符号化设计的必要性和需求。

以近年国内热门乡村旅游项目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图像分析对案例的吸引物符号进行剖析。

得到旅游吸引物符号化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乡村旅游吸引物符号化设计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吸引物符号化社交媒体乡村振兴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9-0057-03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ymbolic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tourism attraction design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analyzes the pros and cons of rural development,and puts forward thought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semiotic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demand of symbolization design of rural tourism attractions. Taking the popular rural tourism project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as an example,the attraction symbol of the case was analyzed 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d image analysi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symbolic design of rural tourism attractions,which need to be further solved.Keywords: Rural tourismTourism attractionsSymbolicSocial Media Rural revitalization design引言鄉村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展示了我国历史文化多样性与人民的创造力,推动当代文化繁荣发展,因此对乡村施以保护至关重要。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吸引物符号化体系建构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吸引物符号化体系建构

一、引言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的热点,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力。

但仍存在乡村旅游产品重复性问题突出、文化内涵缺失、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传统的静态观光,浅尝辄止的重资源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忽略各种客体意义在人们心目中建构文化和情感意境的动态过程。

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新动力。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文化以及乡村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建构正是符号学引入乡村旅游场域的意义所在。

目前,在国内外的符号学与旅游研究中,学者们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旅游景观的符号意义研究、旅游中人与人之间的符号互动研究、借助符号学方法分析旅游营销文本、旅游地的符号属性研究以及符号的消费等方面。

将符号学运用在乡村旅游中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品牌的符号化打造、旅游开发、景观营造、民族文化提取等方面,少有在乡村旅游吸引物的文化符号上进行研究。

本文以国家级生态乡镇长沙县开慧镇为实例,通过对乡村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形象进行理论分析,在乡村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中凸显本地文化特色,为提升产品品质与旅游体验做出积极的探索。

二、研究设计(一)理论依据。

符号,是表示特殊意义或者特定内涵的事物,由能指(符号具体形式)和所指(符号的内容和意义)构成。

如今社会物质丰盛,人们更注重于符号消费,只要把商品当作表达意义和信息的符号来操纵和使用,它就属于符号消费,乡村旅游作为以体验性为特征的活动,更是一种符号消费的范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吸引物符号化体系建构□文/李成龙杨金华(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衡阳)[提要]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表达是重要的研究议题。

通过运用田野调查法、观察法和半结构访谈法,以湖南省长沙县开慧镇旅游发展为例,从符号学角度将乡村旅游吸引物归纳为图像符号、指索符号、象征符号与情感符号等类型,进而从初级、中级、高级符号等三个层次建构乡村旅游吸引物符号化体系。

该体系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基于符号学理论的旅游景区品牌塑造研究

基于符号学理论的旅游景区品牌塑造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遵循科学、客观的原则,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 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四、总结
旅游景区的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旅游景区 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能吸 引更多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本次演示从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塑造和传播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 相应的塑造方法和传播渠道,并运用综合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这些措施有助 于提高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效果,为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内容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区的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显得愈发重要。本次演 示将探讨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塑造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传播方式来 推广旅游景区品牌形象。
一、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塑造
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塑造是为了提高景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从而吸 引更多游客。塑造品牌形象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适用于传播景区的新闻和 形象宣传。
2、网络平台:如搜索引擎、旅游网站、社交媒体等,能够精准地推送给目 标游客。
3、社交媒体:如、、抖音等,可以与游客互动,提高品牌美誉度。
为了加强传播效果,可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社交媒体曝光率:通过发表高质量的帖子、与相关账号合作、邀请 网红或明星代言等方式,提高景区在社交媒体上的曝光率。
旅游品牌塑造在现代旅游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旅游品牌能 够吸引游客,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增加旅游收入。旅游品牌塑造的基本概 念就是将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性、趣味性和差异性等特点与游客的需求和偏好相结 合,创造出一种难忘的旅游体验。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旅游品牌塑造的攻略:

论符号学对于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影响

论符号学对于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影响

论符号学对于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影响提要:本文通过符号具有的象征作用为主导,结合当前旅游市场的现状、纪念品的类型,对纪念品与游客的关系进行论证,分析其与当地地域文化的关系,以找出生产新型旅游纪念品的方法。

关键词:象征;游客;纪念品1、象征作用与游客购买行为符号具有象征性、图像性、指示性三种作用,从理论而言,每一个符号,都或多或少的包含着这三个作用。

但一般要以其中的一个作用作为主导,而且这三个作用的主导权也会发生变化。

通常图像性会满足人们视觉上的需求,如某些简约的山水画;指示性则更偏重于人们的自身需求,给人一种指示的作用,如钟表的数字;而象征性则是对于某些意义的抽象表达,如红绿灯的三色。

其实符号的本身并没有特点的指示作用,因为人们生活习惯所积累的常识,使得这些符号逐渐与常识所挂钩。

对于旅游产品来说符号学中的象征意义要远远高于其他的含义。

我们说旅游纪念品其象征意义一般为主导,那就需要我们对于旅游纪念品的最基本组成形式做一下分析。

最初形式的旅游纪念品是一种当地生活习惯、文化特色的载体,也是其本身就能够对本地的文化起到一定的象征意义。

一个地域的特色文化,如果要不断地传承下去,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地对其进行理解与深入。

每个地区的古老文化,都有着相当深厚的历史积淀,其中包含着古老的智慧,这可能是许许多多学者一辈子都无法完全研究透彻的智慧宝库。

其形式一般由当地的特产组成,这些特产或是当地地域特有的食材、矿物、木材等初级产品,或是当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文化产物,如字画、手工艺品。

而这些纪念品具有的共性便是对当地的文化、历史或是人们的生活特色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一般是其他地域所没有的,因此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

对于游客而言,他们基本上都来自其他地区,拥有着自己地区的生活习惯与文化记忆,而旅行地域的特产对于他们而言是新奇的、特别的,是自己生活地域所没有的或是不同的产品,因此他们才能够被这些旅游纪念品所吸引,从而将其带到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以作为一种纪念方式。

基于剧场理论的化石型旅游资源活化策略研究

基于剧场理论的化石型旅游资源活化策略研究

旅游研究,2016,8(5):29~35doi:10 3969/j issn 1674-5841 2016 05 004TourismResearch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民族旅游地创意资本培育机制研究”(13XJY027);云南师范大学“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科研创新团队成果。

作者简介:李庆雷(1978-),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发展与管理;董培海(1986-),男,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基础理论和旅游文化。

基于剧场理论的化石型旅游资源活化策略研究李庆雷1,董培海2(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 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云南保山678000)摘要:化石型旅游资源是指以地质遗迹、历史遗址和文物遗址为典型代表的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具有相对静止、信息内隐、体验性差等特征,利用难度大。

若采用标本式保护、简单化展示模式,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

根据剧场理论,化石型旅游资源应采取活化的利用思路,考虑编剧、演员、导演、舞台、表演、观众六个要素,综合运用体验、情境、事件、融入、印象、延展六种策略,灵活采用动态展演、参与体验、虚拟现实、功能再造、产品衍生等手段。

关键词:化石型旅游资源;活化策略;剧场理论;SARSPA模型;6E策略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841(2016)05-0029-07 作为普遍存在的一类旅游资源,地质遗迹、历史遗址在实践中多采用“福尔马林式”的标本保护和静态展示模式,导致地质公园、遗址公园及同类旅游场所叫好不叫座,成为旅游开发中的一类难题,即使像澄江帽天山化石群和西南联大旧址这样的世界级旅游资源也不例外。

本文引入化石型旅游资源这一概念和剧场理论,尝试探讨该类旅游资源的活化机制,以促进其合理利用。

一、化石型旅游资源的含义与特征化石型旅游资源是指以地质遗迹(如古生物化石、火山喷发遗迹等)和历史遗址(如考古遗址、名人故居等)为典型代表的旅游资源。

旅游吸引物符号的三种形态及其研究展望

旅游吸引物符号的三种形态及其研究展望

旅游吸引物符号的三种形态及其研究展望陈岗【摘要】当前学术界关于旅游符号学的主要理论是MacCannell(麦肯奈尔)的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学.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体现符号的认知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营销、旅游传播和旅游者凝视等研究领域.除了标志符号形态,旅游吸引物符号还存在其它两种形态:文化符号和群体符号.旅游吸引物文化符号体现符号的客观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体验(真实性)和旅游设计等研究领域.旅游吸引物群体符号体现符号的情感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者情感管理和旅游者依恋系统等研究领域.【期刊名称】《旅游科学》【年(卷),期】2013(027)003【总页数】11页(P26-36)【关键词】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文化符号;群体符号【作者】陈岗【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11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自从MacCannell(麦肯奈尔)等人关于旅游符号学的开创性研究以来,Peirce(1934)的一般符号学一直是现代旅游符号学研究的主要指导理论。

Peirce的符号学理论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突出反映了符号的认知属性(郭鸿,2008)。

在其理论基础之上,MacCannell(1999)认为,标志(marker)、景物(sight)和旅游者(tourist)构成了旅游吸引物符号。

MacCannell(1999)的旅游符号学中的标志是关于景观的信息,实际上也是旅游者对景物进行认知活动的媒介。

受到MacCannell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学的影响,当前旅游符号学研究涉及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与旅游者认知过程联系密切的旅游营销、旅游传播和旅游者凝视等方面。

MacCannell以历史战争地点、月球岩石展览等为例指出,标志常常是旅游者真正感兴趣的部分。

然而,Lau(2011)也提出了不同观点,他指出,在历史战争地点,旅游者真正感兴趣的是真实历史事件,而不是关于该事件的信息(即旅游标志);旅游者对景物的访问可以从符号学角度加以概念化,但这时“能指”是景物本身,而“所指”则是真实历史事件。

社会建构视角下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过程——以798 艺术区旅游吸引物建构过程为例

社会建构视角下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过程——以798 艺术区旅游吸引物建构过程为例

社会建构视角下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过程——以798 艺术区旅游吸引物建构过程为例-旅游管理社会建构视角下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过程——以798 艺术区旅游吸引物建构过程为例邱?琪?高?冰本文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为理论基础,介绍了该理论的核心观点,并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针对在北京798艺术区的实践,阐述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旅游景区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首先总结了社会建构主义、旅游吸引物概念的最新动态,在分析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属性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内涵,并从社会建构的角度对其符号化过程进行分析。

一、引言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或研究范式,其主要主张在于批判传统实证主义中的理性主义取向以及方法论中的客观主义和绝对主义等,随着社会建构主义的出现,人们形成一种看待问题的普遍视觉和方法。

建构主义在旅游研究中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旅游学中社会建构主义的兴起,使旅游研究者进行学术反思,从而促使旅游学术研究走向深入的体现。

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旅游研究中的社会建构主义进行分析和论述,使人们认识到旅游吸引物的建构要处在社会大背景中,必然要承载当时社会的理想与价值,应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在旅游开发时具有预见性,避免盲目开发。

二、旅游吸引物概念以及属性(一)概念国内知名学者保继刚、楚义芳(1999)将旅游吸引物定义为“促进人们前往某地旅游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它包括了旅游资源、适宜的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甚至还包括了快速舒适的旅游交通条件”。

谢彦君认(2005)为旅游吸引物系统包括一个核心层次和两个支持层次,核心层次包括核心产品和组合旅游产品,支持层次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标志物”。

西方学者更多的是强调旅游吸引物是一个大系统,是从属于整个旅游系统之下的一个子系统。

对于旅游吸引物的概念界定强调了旅游吸引物的人为建构及系统的特点。

社会学家麦肯耐尔(1976)早期提出旅游吸引物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旅游者,旅游地,景点的标识物。

关于旅游产品符号价值的解读

关于旅游产品符号价值的解读

关于旅游产品符号价值的解读
董培海;施江义;李伟
【期刊名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32)009
【摘要】从旅游产品的概念着手,讨论了目前旅游学在旅游产品"价值"问题研究上所存在的不足.结合符号学的观点,提出旅游产品的价值不仅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还应包括符号价值.在此立论基础上,进一步对旅游产品符号价值的来源和表现进行探讨.认为旅游产品的符号价值同时源于其"生产"和"消费"两大环节,而旅游产品的符号价值主要表现于其"社会象征性"和"对旅游者个体的特定意义"上.
【总页数】8页(P33-40)
【作者】董培海;施江义;李伟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旅游产品设计中文化语义解读的运用研究 [J], 郭晓敏
2.构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价值”—兼论摄影艺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符号价值” [J], 蒋丹
3.广告符号价值的神话建构——对五粮液电视广告《爱到春潮滚滚来》的巴特式神话解读 [J], 周舟
4.旅游商品的符号价值与地方感关系解析 [J], 阚如良;曾煜
5.文化消费:武汉新型实体书店的符号价值解析 [J], 余艳波;高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研究*董培海李庆雷李伟【摘要】从符号学的理论视角出发,文章结合国内外旅游吸引物研究的成果,探讨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问题。

通过纵览旅游吸引物研究的概况,具体讨论了符号学理论在旅游吸引物研究中的借鉴、旅游吸引物符号化的手段和方法,以及旅游吸引物符号化的背景和条件3个基本问题。

研究认为:符号学理论和方法的介入,不仅极大地深化了旅游吸引物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同时也拓展了旅游研究的深度和文化视野。

在国内旅游学术研究整体缺乏一种文化研究的理论工具,且旅游学科理论体系较为薄弱的背景下,符号学理论和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运用是值得期待的,其也需要国内学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探索。

【关键词】旅游吸引物符号化;机制;根基;现代性【作者】董培海,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云南保山,678000;李庆雷,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李伟,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昆明,650500【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16)06-0162-008引言在西方旅游学界,从皮尔斯(pearce)、科恩(Cohen)到格雷本(Graburn),功绩卓著的旅游人类学家和旅游社会学家们总是习惯性地热衷于对旅游者(tourist)这一角色进行深入的分析,[1]12-14[2][3]355-369而旅游者研究也的确成为理解旅游意义以及旅游发生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的一把“密钥”。

从瓦伦·史密斯(Valne Smith)的《东道主与游客》(Hosts and Guests: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到迪恩·麦肯奈尔(Dean.MacCannell)的《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The Tourist: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空聚场》(Empty Meeting Grounds:The Tourist Papers),再到厄里(Urry)的《旅游者凝视》(The Tourist Gaze:Leisure and Travel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西方旅游人类学家和旅游社会学家们通过研究旅游者以剖析现代旅游现象,进而描述现代旅游的发生及其影响。

对于真实性(authenticity)、仪式(ritual)、符号(sign)、现代性(modernity)、怀旧(nostalgia)等话题的研究同时滥觞于旅游社会学界和旅游人类学界,共同构筑成了理解旅游世界的知识平台(knowledge plate form)和学术话语体系。

也正因如此,在旅游学界想要对旅游人类学和旅游社会学的学科边界进行明确的区分,这样的努力均显得徒劳。

相较于“旅游者”的研究,旅游学界对于旅游吸引物的探讨则显得较为羸弱。

然而,正如皮格姆(Pigram)所说:“没有旅游吸引物,旅游将不复存在。

”[4]24“旅游者”的概念总是相较于特定意义上的“旅游吸引物”而得以成立的。

或许是纠葛于旅游吸引物构成要素本身的复杂性,亦或许*基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近十年来保山市旅游流空间结构的演变及其优化研究”(2013FD055)。

是无奈于旅游吸引物形成过程的模糊性,西方旅游学界对旅游吸引物的研究和关注始终欠缺一种理论的关怀,以致于瑞查尔德斯(Richards)在系统梳理了旅游吸引物研究的成果后,感叹道:“吸引物虽然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旅游吸引物的研究却一直缺乏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基础,现有的研究主要还是局限于迪恩·麦肯奈尔的吸引物符号(semiotic of attractions)和雷铂(Leiper)吸引物系统(attraction system)的概念范围内。

”[5]相较而言,国内旅游学界对旅游吸引物的研究则更显简约,其被简单而粗暴地与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一般概念置换,旅游吸引物被同化于物质的自然景观或人文事项之上,旅游吸引力也被等同于旅游客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客观属性,以致于国内旅游研究在解释旅游吸引力的形成、旅游吸引物的变迁以及黑色旅游等现象时往往缺乏理论的依据和研究的深度。

符号学的介入则正好打破了这一僵局。

巴尔特(Barthes)将符号化过程看作是“能指”和“所指”结合为一体的过程,即意义的形成过程。

[6]2-39符号学强调对符号意义的研究,并重点关注于符号意义生成过程中的主客(人-物)互动关系,在理解旅游吸引力的源起、旅游吸引物的形成和变迁乃至旅游动机的发生等方面,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均具有广阔的发挥空间。

一、旅游吸引物研究概述据历史学家布尔斯丁(Broostin)考证,“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1862年,他认为吸引物(attraction)在本质上是现代的概念,并将旅游吸引物诋毁为是一种毫无存在价值的衰落的文化形式,但是其本身又是一种畅销的商品。

[7]10320世纪70年代,全球旅游发展进入大众旅游时代(mass tourism),作为旅游系统构成的一大核心要素,旅游吸引物在全球范围内空前扩张,面对这一现象,社会学家迪恩·麦肯奈尔率先借助于符号学方法对其予以解释,在1976年出版的《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一书中,麦肯奈尔将旅游吸引物定义为是基于旅游者(tourist)、景观(sight)和标志(marker)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关系(relationship)。

[8]44并通过“景观神圣化”和“旅游符号消费”理论具体描述了旅游吸引物的形成过程。

稍晚于麦肯奈尔的另一位地理学家岗恩(Gunn)则从地理空间规划的角度研究了旅游吸引物,他将旅游吸引物定义为是“一种具有自然或人文属性特征的被命名的场所(a named site),这种场所能引起旅游者的关注”,在他看来,旅游吸引物由核(nuclei)、隔离带(inviolate belt)以及封闭区(zone of closure)三个部分构成。

[9]32-56以麦肯奈尔和岗恩的研究为基础,雷铂(Leiper)提出了旅游吸引物系统概念(tourist attraction system),并认为旅游吸引物系统由旅游者(或人的要素)(a tourist or human element)、吸引核(nucleus)以及标志(或信息)(a marker or informative element)3个要素组成。

[10]雷铂用岗恩“核”的概念代替了麦肯奈尔的“景观”概念,与岗恩不同的是,雷铂强调旅游者并非是被吸引(attracted),而是被旅游动机所推动着接近旅游吸引物的。

此后,国外旅游吸引物的研究产生了分歧,在概念表达上,也分别有了“tourist attraction”和“tourism attraction”两种方式。

“tourist attraction”代表性的研究人物如麦肯奈尔、厄里和鲁尔(Lew)等,他们借鉴符号学的观点,重点关注于旅游吸引力的形成及吸引物的建构过程。

[8]128-132[11]34-45[12]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拓展至对旅游营销符号、旅游宣传符号以及旅游者想象(tourist image)等学术命题的关注。

[13]68-75[14]46-177“tourism attraction”代表性的研究人物如岗恩、瑞查尔德斯和沃尔(Wall)等,他们重点关注旅游吸引物的构成要素分类以及空间利用和规划等具体问题。

[5][9]7-16[15]相较而言,“tourist attraction”的研究更加侧重于理论的拓展,而“tourism attraction”的研究则更侧重于实践和应用。

二、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学阐释人是符号的动物。

[16]39符号学的研究方法目的在于揭示意义的深层结构。

皮尔斯(Peirce)提出了符号三角关系,他认为意义源于所指(designatum)、能指(the sign)和解释项(interpretant)之间的关系,因此,符号不只是代表某一事物,对于某个个体而言,它也代表着某个特定方面的意义。

[17]299-306麦肯奈尔借鉴了皮尔斯的符号三角理论,他将旅游吸引物看作是景观(客体)、标志和旅游者(解释项)之间的一种关系。

他认为,旅游者和景物间的第一次接触并不是景物本身,而是对景物的某个描述。

旅游者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媒体的话语叙事,旅游标志就像是道路上的交通路标一样把游客引领到某一目的地,并影响着他们对于景物的预期与想象。

在观光中,景物并不一定就是重要的因素,比景物更重要的是游客对景物标志的关注。

对于旅游者而言,他们并不期待看到什么好的景物,只要看到的和景物标志有关联,他们就满足了。

[8]128-131在符号三角理论的观照之下,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已不能仅仅从其客观属性来判定,客观属性只是构成旅游吸引物的一个前提或潜在条件。

只有当人们形成了有关某个客体的形象,这个客体才可能在现实的意义上成为吸引物。

[18]与此同时,皮尔斯还强调符号的结构意义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深受社会传统(social conventions)的影响。

因此,旅游吸引物要具有吸引力还必须符合社会价值和理想,并成为承载某种价值与理想的符号。

旅游者对旅游吸引物的选择事实上代表了其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旅游吸引物所代表的符号意义的价值认同,随着社会主流价值与理想的变化,旅游吸引物也随之发生更替、变化。

[18]69-74从社会文化价值与理想的视角出发,旅游吸引物成为一种没有边界的存在,任何的对象均是潜在的旅游吸引物。

索绪尔则强调,符号是“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的统一,“能指”是符号的外在形式,而“所指”是符号的内在意义,意义生成于符号系统内“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和互动。

[19]35-36由于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的要素构成,故而,影响旅游吸引物的因素也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能指”:景物的材料、工艺、所占据的空间、真实性等因素;二是“所指”:特殊语境下的社会价值、社会时尚、民族价值观等。

[20]然而,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关系并非是对等的,符号“能指”本身所具有的物质属性是次要的,符号的本质属性是符号的“所指”,即与文化相关的可以用来在多种文化语境中传递的意义,“能指”与“所指”之间满足随机性的原则,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换。

因此,一旦控制了符码,就可以赋予物以意义,而这些意义可能与物品本身的用途与功能毫无关联。

在“来自月球的灰尘与岩石”①的案例中,麦肯奈尔就强调,从本质上看,将来自于月球的岩石指定为旅游吸引物的过程,与将来自于月球的灰尘样品指定为旅游吸引物的过程都根本没有涉及旅游吸引物本身的审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