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八上物理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第2节《密度》参考教案2

合集下载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密度教学设计(通用5篇)物理学作为严格的、定量的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一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密度的教学设计,希望你对物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密度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能帮到大家!密度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要说的密度一节属于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内容,它们形成了经典力学的初步知识。

众所周知,经典力学包括了质量、时间、空间三大基石。

初二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基本具备了绝对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

因而第七章第一节开始就进行绝对质量观的教学,第三节的密度是对质量认识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

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

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一点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

学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教具准备每两人一天平,砝码,体积不等的两个木块和两个铁块,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制作了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1、激趣引学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是新大纲规定的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简单地与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质量、密度的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前面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这一节从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理解,感悟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节可从讨论分析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引出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求质量、体积以及判断实心、空心等相关的计算,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学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三、教学策略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

大部分学生对密度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让学生利用实验认识到气体和液体的上浮、下沉原因是比较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探究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就显得比较容易。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教案

第二节密度(2课时)【课标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教材分析】密度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它反映了物质属性的概念,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

它既是后面学习和理解比热容、热值等物质的属性的基础,又为今后学习压强、功率等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础,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借助生活经验,八年级学生对“物体”、“物质”和“质量”这些名词都较为熟悉,但对物体和物质的区别,特别是千克是物体质量的单位而不是物体重量的单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此外对质量的单位还没有形成真正感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的方法。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会查密度表4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理解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定义物质密度的方法。

【评价任务】1、能说出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2、能说出密度的物理意义【教学过程】教师出示一杯水、一杯酒精、铁块、铝块。

提出问题:1.如何区分一杯水、一杯酒精?2.如何区分铁块、铝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和酒精都有特有的气味,这是它们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如何区分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铝块?让学生交流讨论区分方法:两个金属块互相划,用磁铁区分,或者可以通过掂量它们的重量去比较。

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并由学生提到的掂量测重去区分两者,牵引出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同时,可以根据物质的另一种特性来更严谨地区分它们,我们这一节课就要探究这种特性---密度。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实验探究、合作讨论1.提出问题、猜想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我们如何验证呢?2.设计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利用手中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单元备课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单元备课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质量》是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 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 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 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密度这一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它反映了物质属性的概念, 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

它既是后面学习和理解比热容、电阻等物质的属性的基础, 又为今后学习压强、功率等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础。

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1)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 知道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 通过实际操作, 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2. (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 公式和单位,(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会查密度表。

(4)记住水的密度。

(5)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 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 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并能正确地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 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 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3)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 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3510.鲁科版八上物理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参考教案2

3510.鲁科版八上物理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参考教案2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密度知识,学会使用量筒,通过动脑动手,学习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用量筒测液体、固体的体积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三、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或量杯、水、细线、被测物体等。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1、复习提问:密度的概念及密度公式学生回答(1)密度:反应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2)ρ=m/v为本课做知识准备2、引入新课: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器材3、如何测量水的密学生讨论发言。

引导学生说出实验步骤。

让学生学会如何设度?如何测量水的质量,石块的体积?先讨论如何测量水的质量,后讨论如何测量石块体积计实验。

4、教师提问测量水的密度、石块的密度需要记录那些物理量。

让学生结合黑板表格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

发言。

教师补充。

培养设计表格能力5、教师提出实验中注意事项后,让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并指正。

学生说出自己的实验数据。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力6、数据处理。

讨论数据不同的原因。

学生听课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7、点评本次全班实验情况,及时分析不足。

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的操作8、收拾实验仪器。

动手操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六、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

2、完成本节“练习与评价”。

初二上物理密度教学设计

初二上物理密度教学设计

初二上物理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在初中物理学科中,密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量度,对学生理解物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1. 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掌握通过密度计算物体质量或体积的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密度计算的实例分析、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

其中,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师讲解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密度的意义和应用。

2.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尝试计算物体的密度,并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3. 实验观察通过简单的实验,直观地观察不同物体的密度差异。

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生动的例子,引出密度的概念,并提问学生对密度的初步理解和应用。

2. 理论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密度的意义和应用。

同时,教师可以使用黑板、PPT等辅助工具,提供相关图表和计算方法。

3. 实验观察(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密度差异,并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结果。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小组讨论(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尝试计算物体的密度,并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启发,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和思考。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5.2《密度》教学设计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5.2《密度》教学设计
a.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b.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c.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7.教学拓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a.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密度知识。
b.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问:“我们如何区分两种外观相似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密度这一特性,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密度。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介绍密度的定义,解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2.演示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包括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实验操作,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讲解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各量的含义。
3.鼓励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密度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学习,确保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92页至第95页的课后练习题,重点在于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和单位换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2.结合课堂所学,每位同学设计一个小实验,能够体现密度差异导致的现象,例如制作简易的密度柱。要求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
3.收集生活中的三个与密度相关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例如,解释为什么冰块能浮在水面上,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等。
4.写一篇关于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不少于300字。要求内容真实,条理清晰,能够反映出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4.通过示例计算,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单位换算。

密度 教案设计(鲁科版)

密度 教案设计(鲁科版)

实验探究都紧紧围绕性质展开。

本节课的重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通过探究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等,引导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比的不变性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从而引入密度的概念。

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等知识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类比速度,建构密度。

对公式的运用设计了求木制哑铃和铁质哑铃的质量,既练习了公式又与前面导入相呼应。

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1、2,活动1、2达成目标1。

2.通过活动2达成目标2。

3. 通过活动3,反馈练习达成目标3。

4.通过活动4、5,反馈练习达成目标4。

5. 通过问题1、2,活动2达成目标5。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每天锻炼一小时”是国家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目的是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的体能比赛。

活动1:举哑铃比赛请两位同学参加比赛,规则是相同时间内将哑铃举起次数多者获胜。

准备两对哑铃:女生举木制哑铃,男生举铁制哑铃.比赛结束后解释这两个哑铃体积相同,同学们通过比较质量进行了区分,这其实与物质另一个特性“密度”有关。

导入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既强调体质锻炼的重要性,又通过体验活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板块一、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提出问题】问题1: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如果一个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你认为质量可能会有怎样的关系?如果恰好也是2倍的关系接着追问如果体积是另一个的3倍,你认为质量会是它的几倍?进而提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猜想与假设】猜想是否成立,还要经过实验的验证。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组同种材料做成体积不同的物块问题2:要完成本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用什么工具测量?说明自己的方案,然后进行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活动2: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及时把测量的数据填到学案的表格中。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5.2《密度》优秀教学案例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5.2《密度》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密度定义:详细解释密度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让学生理解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密度受到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密度变化的规律。
3.密度的测量方法:介绍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如浮力法、称量法等,让学生了解如何测量密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密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5.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体积、质量等,为新课的密度概念做铺垫。
2.生活实例引入:通过讲解潜水员潜水和船只沉没等现象,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引出密度这一概念。
3.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密度实验,如比较不同物体的密度,使学生对密度有直观的认识。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合作和交流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密度知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密度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重点强调:强调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密度的兴趣和实用性。
(五)作业小结
1.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小研究: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小研究,选择一个与密度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反思总结:让学生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5.2《密度》教学设计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5.2《密度》教学设计
4.知识应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分析生活中的密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应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5.拓展延伸,培养科学思维:探讨密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密度变化的规律。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科学思维。
6.总结反思,巩固知识: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查漏补缺,巩固知识体系。
-作业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密度知识在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密度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团队协作的能力。
3.通过问题探讨,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图表、公式等工具,让学生掌握密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数据、总结规律的能力。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5.2《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密度的定义,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掌握密度的公式及其变形。
2.学会使用密度计、天平等实验器材,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3.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浮力、物体沉浮条件等。
4.掌握密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了解密度随外界条件变化的规律。

新鲁教版初二物理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第2节密度课件共37页

新鲁教版初二物理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第2节密度课件共37页
——————————————————————
练一练:
你能解释出它们的物理意义 吗?
铁 7.9×103㎏/m3 铝 2.7 g/cm3
物质名称
锇 金 铅 银 铜 钢、铁
常见物质的密度
一些固体的密度
密度
/(kgm3)
22.5103 19.3103 11.3103
10.5103 8.9103 7.9103
计算密度.鉴别物质
2.计算物体的体积: V=m/ ρ
例:用天平称得一捆细铜丝的质量是445克, 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这捆细铜丝 的体积是多少?
解:由公式ρ=m/v得 v= m/ρ=445g/8.9g/cm3= 50cm3
注:如果知道铜丝的横截面积还可以计 算出这捆铜丝的长度。
可以计算一些体积难以测量的物体 (如沙子、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物质名称
铝 花岗岩
砖 冰 蜡 干松木
密度
/(kgm3)
2.7103
(2.6~2.8)103 (1.4~2.2)103
0.9103
0.9103 0.5103
物质名称
水银 硫酸 海水 纯水
一些液体的密度
密度
/(kgm3)
13.6103 1.8103
1.03103 1.0103
物质名称
植物油 煤油 酒精 汽油
3、同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密度不同。如 冰和水。
结论:物质的密度只决定于物质的种 类、状态,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
练一练:一块砖,平均分成 两份,其质量怎么变化?密 度怎么变化?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练一练:一杯冰化成水之后 其体积如何变化?
一个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 如一块冰化成水后,密度由 0.9×103 kg/m3变成 1.0×103 kg/m3 由于质量不发生变化,而密度增大, 所以体积要变小.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 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 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章物质的密度单元目标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质量、密度;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技能有:托盘天平、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初步认识应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概念,会正确使用天平与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并从中学习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

此外还要计学生对物理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的观念,进而发展他们的估测能力。

章教学要通过学生切实进入概念与规律的认识过程之中,进而初步体验认识质量、密度、两个概念。

要使他们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解决某些简单的问题时,能激发起兴趣并产生兴奋感。

同时还要让他们去体验在获取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持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单元重难点及知识结构1.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2.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和使用托盘天平,会正确使用量筒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4.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利用密度公式求解某种物质密度.概念含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主:千克(kg)常用:吨(t)、克(g)、毫克(mg)换算关系1t=1000kg1kg=1000g1g=1000mg是物体的属性: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变化测量天平(一)放置:把天平放在水平面上(二)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三)实际测量:左物右码(四)计算质量:物重=砝码重+游码示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一)注意量程:所测量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二)砝码用镊子夹取,轻拿轻放。

(三)不能直接测量潮湿的或化学药品物理意义:同种物质,质量与密度的比值一般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的比值一般不同。

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单位:1g/m3=1000Kg/m3ρρρmvvmv==⇒=、m原理:(间接测量)vm=ρ方法天平→测质量(怎样测液体的质量)量筒→测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概念测量鉴别物质(判断空心、实心)计算质量:计算体积:密度与社会生活应用应用实例:选择材料;扬场;盐水选种;鉴别真伪一般物体热胀冷缩,温度升高,密度变小水在0~4℃时反常膨胀。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 5.2 密度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 5.2  密度

密度(2)用图象描述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引导:i.你知道坐标系中一个点所表示的意义吗?ii.把你所测量的各铁块或铝块的体积、质量数据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

质量/g 体积/cm 3铁块1 铁块2铁块3 铁块4 铁块5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铝块4 铝块5质量增大,体积也增大,体积跟质量可能成正比。

体积增大,质量也增大,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预设学生回答:表示某个铁块的体积和质量。

横坐标表示体积数值,纵坐标表示他的质量数值。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描点、作图,用图象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据,用表格和图像的方法研究分析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iii.体积为0时,质量也为0,可以在坐标系中再加上一个m=0,V=0的点。

iv.把各点连成平滑的一条线。

(3)能得出什么结论?图象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

你所作出的图象反映了质量随体积有怎样的变化关系?在数学中学习过,这表示什么函数关系?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归纳结论:结论1、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即比值是一定的。

(4)还能得出什么结论?比较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比较铁和铝的图象;比较铁和铝质量跟体积比值;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质量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过原点的直线是正比例函数。

表述结论:结论2、物质不同,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不同。

铁块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铝快的质量跟体积也成正比。

三、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符号:ρ。

3. 公式:ρ=m/V。

4、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5. 单位:根据定义得出公式。

了解密度的单位、单位的物理意义、及单位换算。

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结论得出密度的定义。

理解密度公式的内容。

化概念拓展思维 2、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复习巩固:问题1、根据公式ρ=vm,物质的密度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否有关?物质的密度是否由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决定?问题2、如图所示为A、B、C 及水等物质的m-v图像(1)在坐标系中做出m随V的函数变化图像,发现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得到近似的一条直线。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 5.2 密度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 5.2  密度

密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能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学会用实验数据列表和绘制图象,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学会用查表的方法,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同种物质的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感悟密度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2.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

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可以从物体的颜色、气味、软硬等鉴别,如果从表面无法鉴别时,启发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用科学的方法测出物质的密度。

通过查密度表来鉴别是什么物质。

本节课重点是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列表分析、画图象得出结论。

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三、教学策略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

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教案2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教案2

《第一节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谨慎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二、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

三、教学难点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准备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投影仪及投影片。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

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我们常常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味道等属性来鉴别物质。

1、教师展示:一杯水和醋。

让学生鉴别,提问学生是如何鉴别的。

2、教师展示;一杯水和酒精。

请一名学生鉴别,提问全体学生他是如何鉴别的。

3、幻灯片展示一块金属和一块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提问学生它是纯金的还是镀金的铜条。

先排除上述的鉴别方法,如何鉴别它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种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密度。

板书课题:密度。

新课讲解: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一)探究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教师先用实物展示三个体积相同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再用幻灯片展示它们的质量。

提问学生:它们的质量相等吗?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天平上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体积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对于不同的物质,体积相同的质量不相等:质量相等的体积不相同。

教师;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那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幻灯片展示探究课题。

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含义,掌握密度计算公式和单位。

2.掌握物体浮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密度和浮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密度》。

其中包括:1.密度的概念和含义。

2.密度计算公式和单位。

3.物体浮力的概念和含义。

4.浮力与重力、密度之间的关系。

5.运用密度和浮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密度的概念和含义在上课前,让学生在教材上自学密度的概念和含义,然后请一些学生上去表述并给出示例。

接着,梳理一下他们的思路,给出正确的答案并讲解相关物理概念。

2.密度计算公式和单位可以拿出一些实物和图示进行示范,并请学生跟随计算。

要求学生熟记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物体浮力的概念和含义让学生自学物体浮力的概念和含义,并请一些学生上去表述并给出示例。

接着,梳理一下他们的思路,给出正确的答案并讲解相关物理概念。

4.浮力与重力、密度之间的关系由浮力、重力和密度三者的公式引出其中的关系,并请同学上去演示。

5.运用密度和浮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生活实际,提供一些相关问题,并请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最后有几个小组上台演示。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程设计采用许多启发式教学方法,如概念自学、问题导入、实物示范、演示讲解等,能够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

同时,我也经常提醒学生注意课上的重点难点,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增强课堂互动和思维深度。

通过不断巩固和强化学生对重点概念、公式、实例的记忆和理解,加深学生对浮力、密度等物理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如课堂讲解时间较长,对学生的消化吸收造成压力;对于学生的回答和提问未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认知程度,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思考过程等方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密度
【教学内容】
本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会求物质密度,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学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生分析】
密度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本节课采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比较抽象,实验中用图象处理数据,这一个环节只是要求学生能联系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把重点放在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只要求学生知道这个比值反映了一种属性。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通过探究实验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通过分析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体会物质密度的含义。

设计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知识出发,深入浅出,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注重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其内在探索科学的求知欲,实现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②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②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
环节
活动时
间(大
约)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复习体积、质量的单位换算提


1分钟
①1cm3= dm3
= m3
②5kg = g
学习完成有关
的练习,提问个
别回答或全体
回答
本节课要利用
天平来测量物
体的质量,所
以复习这部分
及天平的使用方法习③在使用天平时应
注意什么问题?
的内容为新课
的展开做好铺
垫。

认识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导



2分钟
一、演示:
有两个相同的矿泉
水瓶,它们一个盛
满水,一个盛满了
酒精,猜一猜,它
们哪一个质量大?
(可用调平的天平
加以比较,得出正
确的结论。


让学生猜想。

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

选一位学生上
台演示。

从身边的事例
出发,让学生
觉得亲切自
然。

在黑板上写出
学生的猜想,
把问题交还给
学生解决,满
足学生求知欲
望,初步体验
成功的喜悦。

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一)
1分钟
二、探究同种物质
质量与体积的关
系:
让学生感受体积相
同的不同物质的质
量是不同的,学生
探索质量和体积之
间的关系,从现象
中寻找规律,得出
结论。

学生通过小组
实验测量不同
体积(圆柱体)
铁块的质量,记
录数据、绘制表
格,分析质量与
对应体积比值
的特征。

做好引导,培
养学生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使学
生利用已掌握
的知识去探
究、分析所遇
到的问题,从
现象中观察、
掌握科学。

科学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
系猜想
设计
实验
进行
实验
分析
数据
归纳
得到
结论
交流
评估
10
分钟
3分钟
3分钟
设疑,激发学生
进行探索的热
情。

学生分工合作
设计并进行探
究实验。

学生讨论得出
相应的结论。

学生通过讨论
发挥其主体作
用。

教师注意指导
学生的小组实
验,做好学生
实验中的“分
享者”,纠正
学生操作的不
足之处,及时
解决学生遇到
的问题。

经过讨论增强
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

增强协
作解决问题的
能力,拓展思
维。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
体积之间会有什么
样的关系呢?
指导学生带着问
题,设计实验,解
决问题。

分组讨论所得出的
结论。

得出统一的结论。

3、学习密度的定义:
引导
归纳
2分钟 三、引入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有质量与
体积的比值是一个
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分别计算每个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分析其规律。

教师让学生写
出的结论,做好“裁判”的角色。

4、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分析 比较 3分钟
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即不同的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学生用铁块做实验,把得出的结论与铝块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展示部分学生的图表,引导
学生分析、对比。

巡回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相互交换实验结果,分析检验结论。

5、密度
的定义、公式、单位及一些物质的密度

师 引 申
5分钟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ρ= m / v
1g/cm 3 = 1×10 kg/m 3
了解一些不同物质的密度。

分析、领会各物
理量的意义,对公式进一步熟悉、理解。

推导公式的等量关系。

引导学生学习
课本上的三个
板书密度的概念、公式以及密度的单位和不同单位之间
的转化关系。

展示学生的推
导过程。

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并且会查密度表。

6、密度知识的应用理论
联系
实际
解决
简单
问题
5分钟
四、密度知识的应
用:
讲述课本例题。

要求学生解决部分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
习题。

①学习课本例
题。

②完成“动手动
脑学物理”的练
习。

③应用所学的
知识解决简单
的问题。

叫同学
到讲台上向全
班同学讲评,把
理论应用于实
际,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体会
成功的喜悦。

定性了解一些
物质密度的大
小。

如金的密
度大于铜的密
度;冰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
等等。

展示例
题,注意讲述
计算题中要注
意的问题。


时巩固所学习
的知识。

做好
“欣赏者”,
与学生一起分
享成功的喜
悦。

7、小结、
布置作业巩固
新课
5分钟
五、小结、布置作
业: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
内容。

作业:课后题目及
《一课一练》
小结本节课的
内容,谈谈自己
对本节课的感
受。

培养学生的综
合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