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鲁科版)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2.1 动能的改变-鲁科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2.1 动能的改变-鲁科版

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2第二章第1节动能的改变设计思想:动能定理是本节教学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课程标准》要求“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其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自我体现。

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建立了一种认识,那就是某个力对物体做功一定对应着某种能量形式的变化。

本节就来寻找动能的表达式。

因为有前几节的基础,本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推理和定义动能的表达式。

让学生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教学的起始要求不能太高,要循序渐进,从生活中众多实例出发,通过分析、感受真正体验动能定理的内涵。

通过实例分析、实验设计、器材选择、动手操作、教师演示等环节,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每一位同学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动能定理是一条适用范围很广的物理定理,但教材在推导这一定理时,由一个恒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变化,得出力在一个过程中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然后逐步扩大几个力做功和变力做功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

这个梯度是很大的,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动能定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寻找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哪些力做功相对应。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

2)熟练计算物体的动能。

3)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演示实验得出动能的表达式,体会实验探究的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通过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演绎推理,使学生从中领略到自然学科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美。

高中物理:1.1机械功 教案 2 鲁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1.1机械功 教案 2 鲁科版必修2

一. 教学内容:§4.1机械功二. 知识重点:1. 了解功的定义,知道功是标量,同时也是过程量,是力对空间的积累。

2. 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3. 掌握功的计算,熟悉公式W=Fscosα知道α是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和物体位移方向的夹角及相应角度下的做功正负。

三. 知识难点:1. 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功的概念和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

3. 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4. 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和各个力所做的总功的计算。

(一)机械功的含义:问题一: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什么?(如图甲所示)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W=Fs例:①人推车前进时,车在人的推力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说推力对车做了功。

②起重机提起货物,货物在起重机钢绳的拉力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拉力对货物做了功.③列车在机车的牵引力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功.问题二:物体m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s,如图乙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由于物体所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α.我们可根据力F的作用效果把F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F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2,如图所示:根据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分力F1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F1s.而分力F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F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分力F2所做的功等于零.综上所述:力F所做的功等于所以:W=F s cosα公式中各个字母的含义及单位.W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焦耳(J)F物体所受到的力牛(N)s物体所发生的位移米(m)α力F和位移之间的夹角(二)机械功的计算:功的计算:W=Fscosα公式中α是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和物体位移方向的夹角。

①我们既可以说做功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也可以说是物体的位移与物体在位移方向上力的乘积。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5.2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2-鲁科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5.2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2-鲁科版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的质量和发现新的天体等,让学生感受万有引力定律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功,进而理解万有引力理论的巨大作用和价值。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利用万有引力定律除了可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外,还可发现未知天体。

本节是“应用+检验”性的内容,着重讲清应用思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要使学生深刻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激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习方法:学生要运用已有的概念和知识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通过归纳总结、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学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3、理解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方法,体会科学定律的意义。

4、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

5、通过测量天体的质量、预测未知天体的学习活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对人类探索和认识未知世界的作用。

6、通过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性,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计算天体的质量。

难点:在具体的天体运动中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问辩式教学法、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导学案教学过程:六、课后作业1、教材43页3、4题2、完成学案课外探究作业:1、设行星绕恒星的运动轨道是圆,则其运行周期T的二次方与其运行轨道半径R的三次方之比为常数,即KRT32,那么K的大小决定于()A.只与行星质量有关B.只与恒星质量有关C.与恒星及行星的质量都有关D.与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速率有关2、用火箭把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如果他已知月球的半径,那么,他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已知质量的砝码,能否测出月球的质量?应该怎样测定?3.宇航员在某星球的表面,将一小球从离地面h高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抛出后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位移为s,若该星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该星球的密度?4.空间两行星组成双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行星中心距离为R,其周期为T,求两行星的总质量?课外阅读有关海王星和冥王星的介绍,并完成课外探究作业,以强化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鲁科版必修二全册物理教案按教案本格式直接打印

鲁科版必修二全册物理教案按教案本格式直接打印

(必修)2第一章功和功率第一节机械功一、教学内容分析1. 内容与地位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理解功的概念‖。

该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功的概念;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能判断出物体所受的各个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知道正功、负功的含义;应用功的一般公式,会计算恒力、合力的功。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功的公式W=Fs‖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从力作用效果的角度导出功的一般公式W=Fs cosα,突出了力有空间积累的效果。

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与现代生活、生产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物理思想,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潜能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能够得到有效的释放和开发。

2.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的概念。

知道功是标量,认识正功、负功的含义,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能判断物体所受的各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

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总功的两种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功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功‖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 教学重点、难点⑴重点:功的一般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判定物体所受的各个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总功的计算。

⑵难点:弄清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的位移是不同的;认识负功的物理意义;总功的计算。

二、案例设计(一)导入新课让全班学生动手操作:将各自的课桌右移约2cm.教师关注学生操作的方式,并把移动课桌这一具体问题转换为物理模型来讨论,用示意图分类展示在黑板上。

鲁科版必修二2.3《能量守恒定律》WORD教案02

鲁科版必修二2.3《能量守恒定律》WORD教案02

第3节能量守恒定律从容说课本节课的设计,教材继续沿用了前几节的课程模式,先由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研究问题,然后用实验加以证实,让学生接受这个物理事实.接着再从理论上推导、证明,从而得出结论.这节课教材是从生活中骑自行车上坡的实例入手,引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在此过程中是在相互转化的•接着通过实验来证实这个转化过程中的守恒结论.最后提出了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特例,要使学生对定律的得出、含义、适用条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是能够用该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相互转化和守恒的规律,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是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是学习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规律的起点,也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的进一步综合和展开的重要基础.所以这一节知识是本章重要的一节.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教学重点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3.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教学难点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教具准备自制投影片、CAI课件、重物、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4.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列举、分析生活中能量转化和守恒的例子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解释现象、分析问题;2.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实验演示]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如下图,用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台等做实验甲乙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A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我们看到,小球可以摆到跟A点等高的C点,如图甲.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C点,但摆到另一侧时,也能达到跟A点相同的高度,如图乙•问题: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不做功;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实验表明,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在摆动过程中,小球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可见,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总和,即机械能应该保持不变教师活动:演示实验2 :如图,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用弹簧振子演示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问题:这个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o c学生活动: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杆的支持力作用,水平方向上受弹力作用重力、支持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不做功;只有弹簧的弹力对小球做功实验表明,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弹性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总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可见,弹性势能和动能的总和,即机械能应该保持不变教师活动:总结、过渡: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和是否真的保持不变?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探索这个问题推进新课一、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实验探索在学生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应强调如下几个问题:1.该实验中选取被打点纸带应注意两点:一是第一点O为计时起点,O点的速度应为零怎样判别呢?2.是否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3. 在架设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4. 实验时,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的顺序怎样?为什么?5. 测量下落高度时,某同学认为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弄错•他的看法正确吗?为了减小测量h 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还是近些好?学生活动: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发表见解1. 因为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 s 打点一次,在最初的0.02 s 内物体下落距离应为 0.002 m 所以应从几条纸带中选择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2 mm 勺纸带进行测量;二是在纸带上 所选的点就是连续相邻的点,每相邻两点时间间隔t =0.02 s.2. 因为不需要知道物体在某点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必测量物体的质量 m ,而1 2只需验证訥=gh n 就行了 .3.打点计时器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以尽量减少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作用.4. 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才能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5. 这个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为了减小测量 h 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 始点适当远些好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数据处理:明确本实验中要解决的问题即研究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在右图中,质量为 m 的物体从O 点自由下落,以地面作零势能面,下落 过程中任意两点 A 和B 的机械能分别为:E A n ^mv A 2- mgh A ,E B =」mv B 2mgh B2 2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下落过程中如果动能的改变量等于势能的改变 量,于是有121 2H=E b ,即 mv Amgh Amv B mgh B 22 、 ,” 1 2 1 2上式亦可写成mv B mv Amgh A -mgh B2 2该式左边表示物体由 A 到B 过程中动能的增加,右边表示物体由 的减少.如果实验证明等式成立,说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 从开始下落的 O 点至任意一点(上图中 A 点)来进行研究,这时应有: 中h 是物体从O 点下落至A 点的高度,V A 是物体在A 点的瞬时速度.1. 如何求出A 点的瞬时速度V A ?根据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来源:学科网]听取学生汇报,点评,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B 过程中重力势能.为了方便,可以直接 1 2mVA2度可求出A点的瞬时速度V A.右图是竖直纸带由下而上实际打点后的情况.从O点开始依次取点1、2、3,,图中S1、S2、S3,,分别为0〜2点,1〜3点,2〜4点”s各段间的距离.根据公式v , t=2 X 0.0 2 s (纸带上任意两个相邻的t点间所表示的时间都是 0.02 s ),可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这些平均速度就等于 1、2、3,,各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 i 、V 2、V 3,,例如:量出0〜2点间距离s i ,则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V =宜,这就是点1处的瞬时速度tv1,以此类推可求出点 2、3,,处的瞬时速度V 2、V 3 ,,2. 如何确定重物下落的高度?上图中h i 、h 2、h 3,,分别为纸带从 0点下落的高度 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物理情景]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机械能守恒 —? ---- F Q A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 h i 的A 点(初位置)时速 度为V i ,下落到高度为h 2的B 点(末位置)时速度为 V 2.学生活动:思考并证明如右图所示,设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 h i 的A 点 (初位置)时速度为 V i ,下落到高度为h 2的B 点(末位置)时速度为 V 2.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只受重力 G=mg 的作用,重力做正功.设重力所做的功为 WG,则由动能定理可得1 2 i 2W GmV 2 - mV-i ① 2 2上式表示,重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量.另一方面,由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W ^ mgh _mgh ②上式表示,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 .由①式和②式可得1 2 i 2mV 2 mV i mgg -mgh 2.③2 2小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重力势能转化为等量的动能,移项后可得或者E M +E pi =E 2+E p2④ 上式表示,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即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教师精讲】上述结论不仅对自由落体运动是正确的,可以证明,在只有重力做功 的情形下,不论物体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上述结论都是正确的所谓只有重力做功, 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不受其他的力,如自由落体运动和其他方向 运动;或者除重力外还受其他的力,但其他力不做功,如物体沿光滑斜面的运动根据以上数值可以计算出任意点的重力势能和动能, 从而验证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和 12mV 22 mgh 2 二 i mV |2mgh i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它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 是更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情况•不仅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弹性势能和动能也可以相互转化 •放开被压缩的弹簧,可以把跟它接触的小球弹出去, 这时弹簧的弹力做功, 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 能•在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中,如果只有弹力做功,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即机械能守恒•【方法引导】解决某些力学问题,从能量的观点来分析,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往往比较方便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中,如果只有重力做功,就可以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例题剖析】(一)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断 [例1]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叙述正确的是(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B.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可能守恒C.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时,机械能一定守恒D. 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解析: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除了重力做功外,可能还有其他力做功,如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时,除了重力做功外,空气阻力也对降落伞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不选•[来源"]B.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只受重力且只有重力做功,如自由落体运动,物体机械能守恒,应选•C. 如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时合外力为零,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除重力做功外,空气阻力也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不选D. 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应选 •可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各力做功情况是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的一般程序•[例2]如图所示,斜面体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光滑斜面上有一物体由静止沿斜面 下滑,在物体下滑过程中,A.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B. 物体的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物体的动能C. 物体的机械能减少D. 物体和斜面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解析:由于斜面体放在光滑斜面上,当物体沿斜面下滑时,物体实际位移方向和物体所受支持力的方向不垂直,所以支持力对物体做了功(负功) ,物体的机械能不守恒,物体 的机械能减少了,物体对斜面体的压力对斜面体做了功(正功) ,斜面体的机械能增加了,斜面体的机械能也不守恒•对物体和斜面体组成的系统, 斜面体和物体之间的弹力是内力, 对系统做功的代数和为 零,即不消耗机械能•在物体和斜面体的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物体在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 一部分转化为物体的动能,另一部分则转化为斜面体 的动能••在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所以本题选ACD.(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例3] —个物体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如图) 空气阻力,物体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是多大?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机械能守恒分析:斜面是光滑的,不计摩擦, 又不计空气阻力,物体所受的力有重力和斜面的支持 力,支持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 •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可用机 械能守恒定律求解•解析:题中没有给出物体的质量,可设物体的质量为 m 物体在开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1 2 1 2时的速度为V ,则有E )2=0,E k2 mv ,末状态的机械能 E k2 - E p2 mv •此时,2 2 E )i =mgh 民=0,初状态的机械能民+ &i=mgh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吕2 + E p2= E k1 + 命1 2mv mgh , 2所以 v = . 2gh = 2 9.8 1m/s = 4.4m/s . 【方法引导】这个问题也可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但是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在思路和步骤上比较简单.在这个例题中,如果把斜面换成光滑的曲面 (如图),同样可以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要直接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由于物体在斜面上所受的力是变力, 处理起来就困难得多•物体沿光滑曲面下滑时机械能守恒[例4]把一个小球用细绳悬挂起来, 就成为一个摆•摆长为L ,最大偏角为0 •小球运 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分析:小球受两个力:重力和悬线的拉力 •悬线的拉力始终垂直于小球的运动方向,不做功•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来源学I 科网Z|X|X|K ],斜面高1 m ,长2 m.不计解析:选择小球在最低位置时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小球在最高点时为初状态,初状态的动能E ki = 0,重力势能E pi=mg (L- L eos 0 ),机械能E i + & =mg (L- L eos 0 ).小球在12最低点时为末状态,末状态的动能E k2mv ,重力势能曰2=0,末状态的机械能为2I 2E p2 m v .p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2+E p2=E ki+Ej i12mv = mgL(L-cosv)所以v = 2gL(1 - COST).【教师精讲】由这两个例题可以看出,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可以只考虑运动的初状态和末状态,不必考虑两个状态之间的过程的细节•这可以避免直接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困难,简化解题的步骤.守恒定律不仅给处理问题带来方便,而且有更深刻的意义•自然界千变万化,但有些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是守恒的,可以用这些“守恒量”表示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这就是守恒定律.寻求“守恒量”已经成为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我们学习物理,要学会运用守恒定律处理问题.三、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我们已学习了多种形式的能,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我们还知道不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你举几个能量转化的例子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列举实例.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 :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沙子,拿一个小铁球分别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思考: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演示实验2 :在盛有水的玻璃容器中放一小木块,让小木块在水中上下浮动,过一段时间,小木块停止运动•思考:小木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木块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积极思考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举例和演示实验,说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上实验表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一种能量减少,必有其他能量增加,一个物体的能量减少,必定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能量的总和并没有变化•这就是大自然的一条普遍规律,而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这一条规律的一种特殊情况学生活动:列举生活中不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例子•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有何重大意义•历史上曾有人设想制造一种不需要消耗任何能源就可以不断做功的机器,即永动机,这样的机器能不能制成?为什么?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重点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难点是判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所以应透彻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从而正确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布置作业课本P37作业4、5、6.板书设计「L豹能和势館统称为机械館N机械能守恒定律(I)在只育重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龍和重力势龍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灵保持不变〔2)衣只有弹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撼能的总量幄持不变1机掀能守恒的笫件(1)弟绽內貝有重力或只育弹力做吻系统内的摩擦力不做防,一切外力都不做功生恚达衣:丄-阿]+ mgAi =丄删「+ mghi日“ +占贰三氐“ +呂何活动与探究有人设计了这样一台“永动机”:距地面一定高度架设一个水槽,水从槽底的管中流出,冲击一个水轮机,水轮机的轴上安装一个抽水机和一个砂轮•他指望抽水机把地面水槽里的水抽上去,这样循环不已.机器不停地转动,就可以永久地用砂轮磨制工件做功了(右图)请你分析一下,高处水槽中水的势能共转变成哪几种形式的能,说明这个机器是否能够永远运动下去•。

鲁科版必修二2.3《能量守恒定律》WORD教案01

鲁科版必修二2.3《能量守恒定律》WORD教案01

2.3 能量守恒定律一、学习任务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规律,它是不仅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金钥匙之一,同时它也统领了整个高中物理力,热,电,光,原等各个章节。

学了这章的知识,对于变力等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方法和手段。

学了这章的知识,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也要开阔,对物理问题即要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还要从功和能关系的分析。

2.学习重点和难点: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能否正确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是本节学习的另一难点。

通过本节学习应让学生认识到,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在对问题作具体分析的条件下,要能够正确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处理问题。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②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③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2.过程与方法:①让学生通过已有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的能量转化的经历,提出如何验证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接着让学生设计验证性实验,体会验证性实验的探究过程。

②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知道影响实验的有关因素并加以控制,例如各种阻力。

会纪录,分析和处理数据。

③讨论实验得出的结论以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④从理论上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会用已掌握的规律推导新的规律,培养推理论证的能力。

会由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和守恒推论出各种能量间的转化与守恒,即会从个性特征抽象出共性特征。

三、学习策略在教材处理上把能量守恒定律分为两个学时。

第一学时主要的任务是:理论探究,只在重力作用和只在弹力作用下物体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第二学时主要的任务是: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验证实验即验证第一课的理论推导结果,探究性实验则探究不同阻力下的物体运动过程机械能是否守恒。

高一物理教案鲁科版必修二5篇

高一物理教案鲁科版必修二5篇

高一物理教案鲁科版必修二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一物理教案鲁科版必修二,方便大家学习。

高一物理教案鲁科版必修二篇1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主要设计:一、速度:【方案一】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方案二】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一)平均速度: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二)瞬时速度: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 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高一物理教案鲁科版必修二篇2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5.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融入社会.5.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教学难点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2.利用v-t图象处理数据,并据此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3.能根据实验数据求加速度二、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三、实验原理1.利用打点计时器所打纸带的信息,代入计算式即用以n点为中心的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代替n点的瞬时速度.2.用描点法作出小车的v-t图象,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若所得图象为一条倾斜直线则表明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利用v-t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四、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4.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两次.5.增减所挂钩码,按以上步骤再做两次实验.五、数据处理1.表格法(1)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作为计数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如图所示.(2)分别计算出与所求点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Δx1、Δx2、Δx3…(3)计算平均速度,用平均速度代替相关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速度随时间怎么变化.2.图象法(1)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2)画一条直线,让这条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忽略不计,如图所示(3)观察所得到的直线,分析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4)据所画v-t图象求出其斜率,就是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六、误差分析1.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同,摩擦不均匀.2.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从而计算出的瞬时速度有误差.3.作v-t图象时单位选择不合适或人为作图不准确带来误差.七、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2.先接通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3.打点完毕,立即断开电源.4.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适当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秒.5.要防止钩码落地,避免小车跟滑轮相碰,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6.要区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0.02×5s=0.1s.7.在坐标纸上画v-t图象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象尽量分布在较大的坐标平面内.高一物理教案鲁科版必修二篇31、知识与技能(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新教材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学案讲义(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学案讲义(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鲁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全册学案第1章安培力与洛伦兹力...................................................................................................... - 1 - 第1节安培力及其应用.............................................................................................. - 1 - 第2节洛伦兹力........................................................................................................ - 12 - 第3节洛伦兹力的应用............................................................................................ - 22 - 章末复习 ....................................................................................................................... - 31 - 第2章电磁感应及其应用.................................................................................................... - 40 - 第1节科学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第1课时) ..................................................... - 40 - 第1节科学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第2课时) ..................................................... - 47 - 第2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57 - 第3节自感现象与涡流............................................................................................ - 66 - 章末复习 ....................................................................................................................... - 75 - 第3章交变电流与远距离输电............................................................................................ - 81 - 第1节交变电流的特点............................................................................................ - 81 - 第2节交变电流的产生............................................................................................ - 91 - 第3节科学探究:变压器...................................................................................... - 102 - 第4节电能的远距离输送...................................................................................... - 112 - 变压器综合问题.......................................................................................................... - 121 - 章末复习 ..................................................................................................................... - 128 - 第4章电磁波 ..................................................................................................................... - 135 - 第1节电磁波的产生.............................................................................................. - 135 - 第2节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 144 - 第3节电磁波谱...................................................................................................... - 144 - 章末复习 ..................................................................................................................... - 152 - 第5章传感器及其应用...................................................................................................... - 156 - 第1节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156 - 第2节科学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 166 - 第3节大显身手的传感器........................................................................................ - 166 - 章末复习 ..................................................................................................................... - 175 -第1章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第1节安培力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安培力的定义及安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鲁科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鲁科版)
4、斜抛运动
①斜抛运动的轨迹
②斜抛运动物体的射高和射程
▲斜抛初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
①线速度
②角速度
③周期、频率和转速
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
▲线速度
▲角速度
▲周期与频率

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
①向心力及其方向
②向心力的大小
③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3、向心力的实例分析
①运动的独立性
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2、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
①竖直下抛运动
②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下抛
▲竖直上抛
3、平抛运动
①什么是平抛运动
②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
▲抛出点坐标原点,任意时刻位置
▲合速度: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则
▲合位移: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则
③动能定理
▲动能
▲动能定理
2、势能的改变
①重力势能
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
③弹性势能的改变
▲重力势能
▲ 重力做功
3、能量守恒定律
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实验探索
②机械能守恒定律
③能量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作用下,机械能守恒பைடு நூலகம்
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①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②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抛体运动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高一物理必修2识点总结
章节
具体内容
主要相关公式



功率
1、机械功
①机械功的含义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2.1 动能的改变1-鲁科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2.1 动能的改变1-鲁科版
⑵激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的兴趣,会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处理问题。
(四)教学
重难点
重点:⑴动能概念的理解;
⑵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五)教学
方法
启发法、探究法、推理法、实验法
(六)教具
学具
PPT课件、牛顿摆球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引入
让学生观看图一,思考为什么从火车上扔下来的馒头可以砸伤人?
学生思考,试着猜想。
大概可以得出质量和速度会影响物体的动能。
认识动能的定义。
开门见山,点出主题。
直接给出动能的定义,帮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所给的两幅图的意思。
(二)做


拿出牛顿摆球,选用两个小球A、B、C,将球A从不同高出释放,去撞击球B。球A释放位置越高,撞击球B的速度就越大。球B被撞后摆的就越高;
②动能定理是标量式,反映做功过程中功与始末状态动能增量的关系。
③动能定理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因此用它处理问题有时很方便。
学会区别。不混乱。
当学生学的知识过多过杂乱时,很容易发生混乱的记忆。帮助他们区别对理解有好处。
小结
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2、表达式:
二、动能定理
(五)







Hale Waihona Puke 用一道例题,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可以推导出恒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得出动能定理的公式为
动能定理定义: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
利用以前学习过得牛顿第二定律,位移公式和动能公式,得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鲁科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 第三章 3.2 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 教案

鲁科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 第三章 3.2 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 教案

3.2 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教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是具有竖直方向的初速度,并且只受重力作用时所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

(2)、重点理解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会将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分解为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个过程,并会求解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体验竖直方向上抛体运动的过程。

(2)、通过层层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讨论与交流,知道竖直方向上抛体运动的规律。

(3)、通过推导,初步尝试用运动的合成与方法研究和解决竖直方向上抛体运动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感受竖直方向上抛体运动的对称美。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物理结论,让学生体验探索和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从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v0=0思考,若v0≠0,而是在竖直方向上有一不为零的初速度,则物体将做何种运动呢?首先讨论初速度方向向下,物体运动轨迹和运动规律如何?演示1:将两支粉笔放至同一高度,先让一小支粉笔无初速度释放.问:如果忽视空气阻力,粉笔做的是什么运动?讨论与交流.演示2:给另一支粉笔一定的作用力,让其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下落问:同样忽视空气阻力,此时小球做的还是自由落体运动吗?为什么?讨论与交流。

总结: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竖直抛体运动。

(二)、讲授新课1、竖直下抛运动—-物体以一定初速度沿着竖直方向向下抛出,仅在重力作用下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做竖直下抛运动.阅读书内容,进行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对竖直下抛运动的规律进行推导。

(1)、比较竖直下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找出竖直下抛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3)、引导学生推出竖直下抛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

例1:以2m/s 的速度从20m高度,竖直下抛一物体,物体落地速度为多少?(通过解题让学生对所学规律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平抛运动-鲁科版必修2教案

平抛运动-鲁科版必修2教案

平抛运动-鲁科版必修2教案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规律以及应用,能够通过解题的方式对平抛运动进行分析和计算。

二、教学重点1.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2.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3.平抛运动的应用三、教学难点1.对平抛运动的运动学分析2.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四、教学内容1. 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平抛运动是指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不变的条件下,物体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作用而做的抛物线运动。

在平抛运动中,物体的初速度总是有一个水平方向和一个竖直方向的分量。

2. 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在平抛运动中,物体做抛体运动,其运动规律包括:$v_y=v_0+g \\cdot t$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初速度为v0,竖直方向上的速度v y与时间t有关,其中g 为重力加速度。

$y=y_0+v_0 \\cdot t+\\frac{1}{2} g \\cdot t^2$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y与时间t有关,初始高度为y0,竖直方向上的初速度为v0。

$x=v_x \\cdot t$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为v x,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与时间t有关。

3. 平抛运动的应用(1) 平抛运动的最大高度在平抛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曲线为抛物线,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根据运动规律,当竖直方向上的速度v y为零时,物体到达最高点,此时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为最大高度H。

由$y=y_0+v_0 \\cdot t+\\frac{1}{2} g \\cdot t^2$可得: $t=\\frac{v_0}{g}$,带入$y=y_0+v_0 \\cdot t+\\frac{1}{2} g \\cdot t^2$可得:$H=y_0+\\frac{v_0^2}{2g}$。

(2) 平抛运动的最大水平距离在平抛运动中,物体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保持不变,可以根据物体的速度、发射角度和重力加速度计算物体到达最远处时的水平距离。

设物体的速度为v,发射角度为$\\theta$,水平距离为R,则有$v_x=v \\cdot cos\\theta$,$t=\\frac{2v \\cdot sin\\theta}{g}$,$R=v_x \\cdot t$,带入计算可得:$R=\\frac{v^2}{g} \\cdot sin2\\theta$五、教学方法讲述与分析、示范演示、讨论互动、问题解答、课堂练习。

鲁科版必修2(新教案)

鲁科版必修2(新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

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

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转弯时的向心力实例分析
②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实例分析
4、离心运动
①认识离心运动
②离心机械
③离心运动的危害及其防止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引力常量的测定
①行星运动的规律
②万有引力定律
③引力常量的测定及其意义
▲万有引力定律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①人造文星上天
②预测未知天体
▲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3、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
①古希腊人的探索
②文艺复兴的撞击
③牛顿的大综合
④对太空的探索
①运动的独立性
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2、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
①竖直下抛运动
②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下抛
▲竖直上抛
3、平抛运动
①什么是平抛运动
②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
▲抛出点坐标原点,任意时刻位置
▲合速度: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则
▲合位移: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则
高一物理必修2识点总结
章节
具体内容
主要相关公式



功率
1、机械功
①机械功的含义
②机械功的计算
▲功
2、功和能
①机械功原理
②做功和能的转化
▲功的原理
3、功率
①功率的含义
②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
▲功率
4、人与机械
①功率与机械效率
②机械的使用
▲ 机械效率

能的转化与守恒
1、动能的改变
①动能
②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
③动能定理
▲动能
▲动能定理
2、势能的改变
①重力势能
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
③弹性势能的改变
▲重力势能
▲ 重力做功
3、能量守恒定律
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实验探索
②机械能守恒定律
③能量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作用下,机械能守恒
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①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②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抛体运动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4、斜抛运动
①斜抛运动的轨迹
②斜抛运动物体的射高和射程
▲斜抛初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
①线速度
②角速度
③周期、频率和转速
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
▲线速度
▲角速度
▲周期与频率

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
①向心力及其方向
②向心力的大小
③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3、向心力的实例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