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

合集下载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上海卷【含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上海卷【含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上海卷【含答案】试题精粹06-14 0910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家园城市①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

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③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

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家园城市涵容了其他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④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

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⑤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然而,我国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填满”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

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

2011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ùo)栩栩如生(xǚ)B.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è)D.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2011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ùo)栩.栩如生(xǚ)B.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è)D.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uò)栩栩如生(xǔ)B. 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 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é)D. 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恰当的一项是A. 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 吴羽先生知道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 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D.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来源:学&科&网Z&X&X&K]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卷)及答案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卷)及答案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卷)及答案2011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语文试题答案详解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à)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ò)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答案】C【解析】A秣(mò)、B倾轧(yà)、D解剖(pōu)【考点】语音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答案】B【解析】A、始作俑者:贬义词。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

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使用对象错误。

D、附庸风雅:贬义词。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高考是中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的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更是备受关注,不仅涉及语文知识的考察,还涉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估。

本文将对2011年全国卷语文试题进行详细解析,并提供准确的答案。

1. 阅读下面这篇那文,按照叙述的先后,然后的顺序编号: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中国是拥有汉字的唯一一个国家。

起初,汉字是用来表达人们对事物的愿望和希望的。

但由于当时的汉字并不规范,所以发生了一些混淆和产生错误的现象。

为了使汉字更加规范,秦始皇下令由李斯等人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工作,制定了统一的汉字书写规则,这个过程就是著名的“坑害盗窃培训笔者怎么找个坑害骗人分析大业”。

此后的汉字用法和书写规则较为统一,成为了我国历朝历代的正式文字。

然而,汉字的书写方法依然存在缺陷,因为它难以表达抽象概念和外来词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先后采用了拼音和注音符号来拓宽汉字的表达范围。

注音符号是世界上最科学、最方便的音文字母,它能够精确地表示每一个汉字的发音。

拼音则是一种注音符号,能够将汉字的发音转化为拉丁字母,方便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字。

这两种方法的采用,使得汉字这一古老的文字更加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

综上所述,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不规范应用,到秦始皇的整理工作,再到拼音和注音符号的引入。

这个过程不仅反映了我国语文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按照叙述的先后,以上段落的顺序编号应为:③①④②⑤。

2.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文章主要观点是汉字的发展经历和演变过程,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适应性。

3. 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并简要解释理由。

判断:文中提到汉字的发展始于中国。

理由:文章开头明确指出汉字是中国拥有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同时强调中国是拥有汉字的唯一一个国家。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A解析:“《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

原文中说:“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

”可见,诗经中的诗歌是有深刻含义的。

2.C解析:“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有误。

原文中说:“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可见,不是叫晋侯不要相信,他的意思是你晋侯有理由,但是大家不清楚,都就把他当做是叛臣了。

3.B解析:“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有误。

原文中说:“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由此可见,徒歌并不是没有进入诗三百的没有曲调的诗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C解析:本文的“敛”是“退却”的意思。

5.D解析:①说的是何灌的行动,而不是“有成”。

②说的是何灌箭法高超④说的是何灌关于运输改良的想法。

6.D解析:“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有误。

原文中说:“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意思是皇帝没有给他命令,给他的命令是去守西边,而不是守京城。

7. (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帝亲自赐酒犒劳他。

(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帝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含答案-作文

2011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含答案-作文

2011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含答案)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一阅读分(一)阅读下文,完成-题。

(分)家园城市①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世纪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

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③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

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家园城市涵容了其他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④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

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⑤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然而,我国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填满"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

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第⑥段画线词语"年轮"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第⑦段论述的"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2分)
4.分别写出第④⑤段中"空间"一词的含义,并从打造精神家园的角度概括两种空间的不同作用。(4分)
⑨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苇幼林边,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11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12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⑧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下,隔天又逆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C.鹭鸶朝北岸村庄飞去,作者苦苦守候,盼望鹭鸶倩影再次出现。
D.沿着河流上下寻觅鹭鸶,作者忐忑不安地想要知道鹭鸶的归宿。
E.重见鹭鸶,作者欣喜地感到,鸟类与人类的和谐可以重新建立。
F.悄然而坐,隔水远眺鹭鸶,作者思绪起伏,更崇拜这一对圣物。
12.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4分)
(8)__________?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பைடு நூலகம்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7.第③段描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简析第④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3分)
9.第⑥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5.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建造物质环境和营造精神家园是我国当前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B.由于文化缺失导致城市的雷同是当前城市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C.本文引用意大利建筑师的话是为了说明城市建设缺乏城市传统。
D.家园城市是在不断反思和探索城市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终极目标。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⑦如何满足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也是家园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我国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是从自然中发展出来的一部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苍松翠竹、鸟语花香,本来不应该与城市截然隔离。大自然的地貌、江河、气候、动植物等应当成为城市特色的一部分,把自然和城市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审美需求。另外,城市的各种线条、块面、色彩,以及绘画、雕塑、园艺乃至城市整体的节奏韵律等,可以让城市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审美对象。
⑧家园城市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人们在反思和探索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也是我们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 因此 B.由于 才能 C.因为 所以 D.因为 而且
③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家园城市涵容了其他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④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⑤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然而,我国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填满"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
⑥家园城市不可缺少城市传统。城市传统以民间艺术、市井生活、传统建筑、民风民俗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着,人们可以通过它们来读取城市"年轮"。这些传统,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发展中与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有一位意大利建筑师说:"传统是城市的灵魂。"没有灵魂的钢筋水泥又怎能安放拥有灵魂的人类?人们对没有传统的城市必然会产生游离、漂泊、寄居的感觉,而拥有传统的城市才能让居住者有认同感、归属感,才是美好的家园。
(4)_________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5)欲投人处宿,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6)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7)烟销日出不见人,__________。(柳宗元《渔翁》)
⑤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也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也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生灵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拂尾而去?也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6.2010年上海世博会多方面体现了"家园城市"的要素,试举一例加以阐述。(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又见鹭鸶 陈忠实
①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荀子《劝学》)
(2)痴儿了却公家事,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3)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③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流淌,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语文试卷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家园城市
①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10.第⑧段画线句运用比拟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