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合集下载

社区如何开展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

社区如何开展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

社区如何开展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大任务,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社区作为基层组织,直接与百姓群众打交道,要想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首先就要弄清管理与创新的内涵。

我个人认为,社会管理创新的落脚点是服务,要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功能,而创新就是要用发散性的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必须创新管理内容,理清管理领域,强化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各方各类群体的正当权益。

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维稳第一责任,服务第一要求,党建第一保证”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理念,努力建设三级平台,整合三支队伍,着力完善五大体系,实现社会管理五大创新,有力促进辖区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一方平安。

三级平台即在社区普遍建立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中心、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及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在小区设立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

三支队伍即社区工作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志愿者队伍,主要担负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协管、矛盾纠纷调处、环境卫生保洁、文明新风宣传、为民(中介)服务代理以及党风廉政监督等社会管理工作。

(一)完善流动人口以房管人体系,实现动态管理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质是加强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随着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流动人口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

街道在实际工作中应落实“以静制动、以房管人”模式,切实做到底数清,信息准,勤检查,严管理,较好地从源头上解决流动人口难统计、难登记、难服务、难管理问题。

一是在辖区全面建立“三图”、“四包”网络。

即:区域平面图、楼房平面图、责任网络图;书记包全局,干部包区域,协管员包楼栋,信息员包住户。

明确专兼职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协管员,建立和完善三级流动人口信息平台。

二是明确责任主体。

坚持城市流入抓社区、市场流入抓雇主、单位流入抓法人、出租房屋抓房东。

三是动态管理抓根子。

社区应结合“三实”工作中实有房屋登记,采取弄清房源、查清人数、录入信息等方式,对辖区房屋、门店全部进行了清查,做到无盲区、不漏户(人)。

社区管理的创新方法

社区管理的创新方法

社区管理的创新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良好的社区管理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然而,传统的社区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和社区发展的要求。

因此,需要创新的方法来提升社区管理水平。

一、引入科技手段科技的不断发展为社区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渠道。

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化社区管理。

比如,安装智能门禁系统和监控设备,可以提高社区的安全性;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可以方便居民与社区管理部门沟通和交流。

这些科技手段的引入可以提升社区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

二、推行居民自治居民自治是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社区可以举办各种活动,如义工活动、社区会议等,激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另外,可以设立居民委员会或居民代表,让他们参与到社区决策和管理中,共同制定相关规定和政策,从而促进社区的良好运营。

三、加强社区服务提供高质量的社区服务是改善社区管理的关键。

社区管理部门应注重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培训和提高员工素质,提供专业化的社区服务。

此外,可以开展社区义务服务,如医疗健康咨询、儿童教育支持等,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优质的社区服务能够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四、建立多元化的社区活动社区活动是增强社区凝聚力和促进居民交流的重要途径。

社区管理部门可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体育活动、教育培训等,以满足不同居民的兴趣和需求。

此外,可以与周边社区合作,共同举办大型活动,加强社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多元化的社区活动有助于创造一个和谐、活跃的社区环境。

五、注重环境保护与绿化环境保护是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社区环境的监管和维护,定期进行环境整治和绿化工作,保持社区的清洁和整洁。

此外,可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加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良好的环境和绿化能够提升社区的美观性和宜居性。

总结起来,社区管理的创新方法可以通过引入科技手段、推行居民自治、加强社区服务、建立多元化的社区活动以及注重环境保护与绿化等方面来实现。

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径

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径

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径社会治理是指通过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和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治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需要新的路径来创新社会治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介绍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径。

一、深化党建引领党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党建工作对于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治理中,要深化党建引领,加强党委的领导作用,推动党的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相互融合。

通过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中,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思想引领。

二、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合作,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局面。

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等各方应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格局。

政府应当加强引导和协调,提供公共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社会治理,发挥各自的优势。

居民也应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公德,提高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度。

三、推动科技创新应用科技的发展对于社会治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应用于社会治理中,可以提高治理效率和治理水平。

例如,在城市治理中,可以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数据的共享和管理,提高城市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同时,还可以借助新兴科技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创新社会治理的模式和手段。

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可以加强对个人和组织的监管,提高社会治理的规范性和效率。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当加强对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信用记录和评价机制。

同时,也要重视个人和组织的信用意识和行为,加强社会信用的培育和倡导。

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还要保护好个人和组织的隐私权,避免滥用和泄露个人信息。

创新社会治理的路径

创新社会治理的路径
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健全社会治理的法律制度,加强法治保障,确保社会治理成果的合法稳定有效。一方面,修订完善现行的社会治理的法律法规,以转变政府治理职能、加强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激发社会活力为出发点,对现行有关社会治理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完善、整合,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更符合现代社会治理的特性。另一方面,制定出台创新社会治理必需的法律法规。出台社会组织行为法,规范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的行为;出台社会治理行为程序法,既规范政府合法行使社会治理职权的程序规则,又规范社会组织和社会各阶层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程序规则,保障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治理。出台社会组织激励约束法,既给予社会组织各种政策支持,又对社会组织予以监督约束,促进社会组织守法、诚信、自治、自律,防止异化,促进社会组织走向成熟。
创新社会治理的路径
当前,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在于有效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对传统的制度安排进行根本性变革。
健全“多元化”社会治理格局
转变政府的社会治理观念,合理界定政府职能。一方面,从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向调控、引导、互动、协商、服务和整合社会转变;从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向政府与社会的良好合作治理转变,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将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法治政府。另一方面,厘清政府和社会的边界,既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又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应主要承担改善社会民生、强化公共服务、培育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公共安全以及提供制度保障、培育和谐的社会环境等职能,大力减少微观管理任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都交给社会。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治理。树立以人为本、群众主体、协商协调的治理理念,凡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听取社会组织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以协商、协同治理的心态来处理这些意见和建议;鼓励社会组织和普通民众有效、有序地参与、协同治理,满足人民群众自主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内在需要,减少社会矛盾。同时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保障公众的参与权,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社会共同治理的格局。

我国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

我国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


* 本文受到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 “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 ” 专项经费的资助。
122
2012 年第 5 期
总第 323 期

式的转变。 首先,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与职能,做到 “政退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定位的核心是发展经济, 进” 这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但需要思考 的是,令世界为之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并没有带来我 们所期待的稳定与和谐,反而是社会问题多发。 有些学 者认为,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虽然有 一定的可比性,但并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问题的关键 是政府职能定位的偏差,是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的此消 彼长。政府职能过多关注经济,必然造成社会管理与服 务职能的弱化。 政府权力主导经济,为行政权力带来了 更多的寻租机会,经济活动中的不公是许多社会问题滋 生的温床。当前社会问题多发就是政府职能定位长期偏 差的必然结果。 在新的时期,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政府的 职能定位,逐步淡化经济发展功能,增强社会服务与管 理功能,回归政府的本位,这是减少社会问题,解决社 ,还是 会问题的重要抉择。 不管是 “大政府,小社会 ” “小政府,大社会 ” ,背后的逻辑就是政府与社会主体在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互动、 此消彼长。 政府过强,社 会主体就弱; 政府收缩,社会主体的发展空间自然增大。 , “小政府、大社会 ” 的改革目标,对我国政治、社 目前 会情势来讲,很难做到,政府不适应,社会主体也能力 不足。理性的选择应该是平衡政府经济职能与社会管理 职能之间的资源分配,平衡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 方向是 “政退社进” 其次,进一步推进社会法治,做到政府垂范。 工业 化社会中,政府组织的权威基础是马克斯 · 韦伯所讲的 “理性、合法的权威 ” 。 法治政府是工业化社会治理模式 的内在要求。 法治的要求首先是法律能够反映社会发展 的当代需求、 能 够 体 现 人 们 价 值 判 断 的 变 迁。 近 两 年, 我国一些死刑案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争论,这既使 政府的权威被逐渐侵蚀,又使政府维护公正的形象被不 断动摇,同时,这也是社会问题多发的诱因之一。 实质 上,这反映了我国一些现行的法律规范已经滞后于社会 的发展,需要建立一种法律变革的合理机制,及时变革 不适应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法规内容。 我们不去寻求建 立恰当的、与时俱进的机制,而是依据民众舆论的导向 进行法律案件的裁量,以此来弥补法律本身的不足,这 一做法看似反映了民意、 增进了公正,但却是与法治的 精神格格不入。 法律始终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化身,严格 依法治理,这是法治社会得以建立的前提。 政府需要在 依法行政方面垂范社会,厘清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 的权利义务关系,严格按照法定规范和法定程序来处理 与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构建理性、 合法的权威。 政府 在法治方面的垂范,可以增加社会主体对政府行为的可 预期度,增加政府行为的公信度。 这是社会治理模式转 变不可或缺的条件。 再次,加大实施政务公开,做到公正、 公信。 增加 政府的公信力,除了依法行政,还需要让社会了解政府, 只有了解才能够理解,理解了才会有信任。 所以,需要 通过政府行政的公开、 透明、 公正,提升民众对政府的

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与路径

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与路径

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与路径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将是顺德继续推进综合改革的又一次伟大试验。

社会管理的创新就是社会管理内容的创新,要厘清管理领域,强化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维护各方各类群体的正当权益。

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顺德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

顺德的社会建设管理与香港、新加坡等地区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现今顺德的社会改革创新仍属起步阶段,必须强调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管理中的中心位臵,确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逐步过渡”的机制。

社会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政府发展经济的落脚点,是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起步阶段,政府既要承担起直接提供各类公共服务的职责,又要善于借助社会的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其参与社会管理。

其次,在推动相关改革的过程中,要换位思考,变以往多数站在政府和公务员的立场为更多地站在社会和市民的立场实施改革。

再次,要善于抓住社会自身运行规律、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致力造就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经济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协调发展,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融。

在推进综合改革试验过程中,顺德要树立“小政府”、“有限政府”的观念。

对政府不该管的,还权社会;对应该还权社会而社会暂时未能承接的,实行“代管制”;对社会已经具备承接能力的,通过职能转移让社会负责。

另外,建议区委区政府在行政审批、执法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中,大胆试行“5+2”、“白+黑”工作制度,让市民可以全天候自由享受政府服务和执法保障;同时参考企业经验,在行政审批领域实行任意窗口受理,内部高效转件的便民新模式。

(二)规范社会组织管理,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自治、自律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

顺德现有社会组织共 628 个,其中社会团体 356 个,民办非企业单位 272 个(截至 6 月 30 日数据),社会组织覆盖产业经济、城建管理、社会民生等领域,社会参与有了一定基础。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针对新形势下突发事件应对中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应对突发事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可以遵循以下路径:第一,保持敏感的风险意识。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保持敏感的风险意识是突发事件预警和应对的基础。

面对复杂严峻的社会安全形势,政府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保持高度的警觉,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准确体察民情,正视社会管理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并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

同时面向民众加强社会风险教育,培养民众的风险意识,提高其在突发事件面前的承受力。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政府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将人民安危、人民利益置于首位,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时、准确地披露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澄清事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切实采取各项“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措施来将民众合理的利益诉求落到实处等,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

第三,整合多元社会管理资源。

在现代风险社会下,应对突发事件、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不是唯一主体,在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还需整合多元社会管理资源,发挥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最大限度地吸纳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可以把分散的力量迅速集中起来,建立由政府、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公民个体等共同构成的社会管理网络,搭建起资源、信息交流与互补的平台,形成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才能更有效地应对社会转型进程中的突发事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第四,源头治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

应对突发事件、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需要积极构建源头治理与应急管理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新机制。

所谓源头治理,就是从源头上主动解决问题、减少矛盾,关键要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加快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在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与民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敏感问题时,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得到及时化解,向好的方面转化。

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做法

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做法

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做法:
1、成立街道社会管理办公室,综合指导和检查督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2、试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将街道20个(村)社区划分成了个社会管理网格,在辖区内细分管理服务单元,实现治理结构网状化,社区干部落实分片包干职责,划片管理、分组结对、入户联系,以此畅通民情,实现基层管理民主化;建立各类指标的数据库,实现了“人进户,户进房,房进格,格进图”的工作目标。

3、加强村社区矛盾调解。

大部分的社会矛盾纠纷发生在基层,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流转、劳资关系等引发的新型矛盾纠纷增多。

将推行“1111”专职队伍建设新模式,即每个村配备1名综治专干、1名民警、1名专职保安、1名专职调解员。

以上“1111”人员可聘用辖区内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法律工作者和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的老干部。

4、街道成立社会管理服务大厅,各职能部门抽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实行一个门对外,一站式服务,与村级社会管理服务站相对接。

5、干部绩效考评体系。

社会管理创新内容与路径

社会管理创新内容与路径

社会管理创新内容与路径管理内容创新社会管理创新重点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必须创新管理内容理清管理领域强化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维护各方各类群体正当权益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内容归纳下几方面:(一)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增强社会管理合力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及各相关主体之间关系明确各方主体社会管理定位强调党和政府社会建设心位置强调政府公共财政更多投入同时要健全和完善社会自治、自律和自我发展新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人社会管理上主体性及其对政府社会管理监督制约作用。

建构和实施权利导向社会政策体系尊重和保障社会组织和人权利和自由加强社会服务体制建设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消除社会排斥推动社会融合。

加强民生制度建设确立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民生社会管理发展新机制改善和保障民生问题仅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必要求而且政府行政必须优先实现基本职能也需要社会和人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问题政府既要承担起直接提供各类服务职责又要善于借助其所掌握权力、权威和信息、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使其参与解决民生问题。

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能力并形成维护社会长期稳定和有效处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社会稳定机制群体性事件等危机处理要善于做情绪疏导和情绪管理贴近感情疏导民情化解危机尽量避免机械、简单地运用物质满足或者物质诱导方式。

增强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活力进步完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要建立同社会主体之间平等、民主社会合作机制倡导参与型行政理念形成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维护全体人民发展利益与环境生态利益相结合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二)社会管理创新须重点解决问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既要全面展开工作又要抓住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重点于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等问题。

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要公平对待切实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从业、居住、医、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入手断创新统有效管理新机制结合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体化和服务全覆盖人口互动管理模式疏堵有机结合使流动人口能够全面参与并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变流动活力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稳定和和谐等问题。

申论: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与探索

申论: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与探索

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与探索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传统的社区治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探索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成为当今时代的迫切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首先,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意识是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

传统的社区治理往往是由政府主导,居民缺乏有效的参与渠道和决策权。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一种鼓励和促进居民参与的机制。

这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议事会、居民代表选举以及建立居民自治组织等方式实现。

通过让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可以增加其对社区发展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提高整个社区的治理效能。

其次,借助信息化技术是社区治理创新的另一个重要路径。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改善社区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例如,可以建立社区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社区居民与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便捷沟通和信息共享。

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社区治理中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预测,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社区治理更加透明、高效,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第三,推动社会组织参与是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

在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中,社会组织的作用相对较小,往往被忽视。

然而,社会组织作为连接政府和居民的桥梁,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可以为社区治理提供宝贵的支持和帮助。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制定相关政策,为社会组织提供相应的优惠待遇;建立起政府与社会组织的长期合作机制等方式,促进社会组织与政府、居民的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社区治理的改进。

最后,加强法治建设是社区治理创新的必由之路。

法律的力量是强大而高效的,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有效地约束和规范社区治理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正常的社区生活。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社区法律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居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分析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分析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社会管理创新展开,首先通过分析当前社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引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然后探讨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通过成功案例分析和创新技术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来阐述创新的有效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社会管理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管理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为社会管理领域的进步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 现状与问题, 重要性, 路径探索, 成功案例分析, 创新技术, 应用, 发展方向, 结语1. 引言1.1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分析社会管理是指政府或组织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社会管理的创新是指在现有管理方式基础上引入新的方法、理念和技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变化。

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分析涉及当前社会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探索、成功案例分析以及创新技术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当前社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中,我们需要认识到现有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和瓶颈,如管理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创新方法得以解决。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在于,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探索包括不断寻找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管理方式和技术,培养和引进人才,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等方面。

成功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创新提供借鉴。

创新技术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将为社会管理带来新的时代机遇。

通过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可以为未来社会管理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社会管理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只有不断创新和探索,才能实现社会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发展。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路径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路径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涉及到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各方的参与。

本文将探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路径,以提升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一、建立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1. 强化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作用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引导和监管。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力,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发挥其专业性和灵活性的优势。

政府应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工作。

3. 激发公民的积极参与意识公民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其积极参与对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鼓励公民参与社会组织和社区事务,形成多元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推动信息技术在治理中的应用1. 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化社会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化社会,实现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

通过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提升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

2. 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治理决策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社会状况和民意需求,优化决策过程。

政府可以采集和分析各种数据,包括经济数据、社会调查数据等,以科学的方式制定政策和方案,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搭建网络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建立网络平台,促进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

政府可以建设政务服务网站和在线投诉平台,方便公民反映问题和获取政府服务,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政策信息和开展公民参与活动。

三、推进法治社会建设1. 加强法治意识和法律教育加强法治意识和法律教育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础。

政府可以加大对公众的法律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同时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探析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探析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探析文章分析了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要培育社会管理新理念,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社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为促进社会和谐凝聚力量。

标签:社会管理;管理格局;创新;路径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而且我们的转型是一种双重转型,一方面是结构的转型,另一方面是体制的转轨。

如何应对转型中的问题和矛盾,治本之策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11年以来,“社会管理”频繁进入中央的议事日程,去年年初,一年一度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主题便是“社会管理及其创新”。

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

本文基于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分析,探讨社会管理创新的可行路径。

一、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1、社会阶层分化,利益矛盾增多改革开放以来,原来简单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利益主体格局已经被多元化的利益主体格局所取代。

根据中国社科院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形成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及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10个社会阶层。

在利益格局变迁的过程中,部分群体获得的利益相对较多,而另一部分群体获得的利益相对较少,而且这种利益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利益分化和利益差距所带来的后果就是造成部分群众的不满情绪,使他们产生相对剥夺感和社会不公平感,从而引发或加重社会矛盾和冲突。

近年来诸如由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农民负担和农民工工资待遇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工农群众的切身利益受损,并受到不公正待遇所致。

2、社会需求提升,公民参与增多当前我国进入了从温饱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化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社会需求结构也在转型和升级。

从原来的生存型需求上升到发展型需求,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文化、公共安全、环保等需求全面快速增长。

2023年社会治理:创新路径与实践经验

2023年社会治理:创新路径与实践经验

2023年社会治理:创新路径与实践经验2023年社会治理:创新路径与实践经验2023年已经到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治理的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如何创新社会治理的路径,探索实践经验,成为了当前社会治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治理的形式和手段发生了变革。

面对这一变革,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采用更为创新的路径,探索实践经验,以推动社会治理工作向更为高效、便捷、平等、公正的方向发展。

首先,推进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是创新路径之一。

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和整合,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为决策提供了更为广阔和精准的数据支持。

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社会治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可以更加准确快速地了解各个群体的需求和反应,及时解决社会问题。

此外,数字化转型还能使得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门槛降低,方便群众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升治理的公开透明度与民主性。

因此,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不仅能够提升治理效能,也有助于增强治理的公正性与民主性,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升级。

其次,加强基层治理、探索“一岗双责”模式也是创新路径之一。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当着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和最具体的服务者。

加强基层治理,不仅有利于把政策落实到群众身上,减轻群众的日常生活压力,也有助于完善治理的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治理的服务质量。

在此基础上,探索实行“一岗双责”制度模式,既体现了责任分明,又有助于及时协调和协同工作,高效地完成社会治理任务。

例如,设立社区公共服务岗位,由具备专业技能的公共服务人员承担,对社区内的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和其他综合服务等进行统筹管理,提高社区基础服务的质量和实效。

巩固基层治理的力量,发挥基层治理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优化服务的必然要求。

最后,实践经验对社会治理的创新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分析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分析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分析【摘要】社会管理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从路径依赖理论、创新型城市社会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与完善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保障等角度展开分析。

路径依赖理论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影响,创新型城市社会管理模式的探索为社会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社会管理更加高效,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与完善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制度保障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

重点探讨了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强调了社会管理创新对于建设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 路径依赖理论, 创新型城市, 信息技术, 社会治理体系, 制度保障, 重要性, 发展方向, 国家发展, 影响1. 引言1.1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分析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社会管理领域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和治理水平的过程。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和变革的背景下,社会管理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路径分析是一种研究社会变迁过程中路径选择和影响因素的理论方法,对于解释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和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可以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路径依赖理论对于解释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路径依赖理论认为,过去的决策和做法会影响当前的选择,当前的选择又会影响未来的路径。

在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时,需要考虑历史发展轨迹、制度环境和利益格局等因素,避免陷入不利于创新的路径依赖。

创新型城市社会管理模式的探索、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应用、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与完善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保障等方面也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路径。

通过探索和应用新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确保创新在制度上有所保障,可以推动社会管理不断向现代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路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探讨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和影响因素。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探索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探索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问题的数量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需求,因此探索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势在必行。

本文将分析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现状以及可能的路径,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社会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方法来促进社会稳定、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式。

然而,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经显示出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传统模式对于社会问题的应对反应速度较慢,无法及时解决新问题。

第二,传统模式在处理社会问题时往往依赖某一特定机构或者部门,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第三,传统模式对于群众的参与和反馈欠缺,无法真正实现民主和透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社会管理需要进行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提升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水平。

社会管理创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建立开放的协作机制。

社会管理需要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机制,形成多个力量共同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

例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可以通过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这种开放的协作机制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社会问题,减少信息壁垒和行动障碍。

其次,充分利用科技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管理可以借助科技手段进行创新。

例如,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的发展趋势和根源,及时预警和应对。

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应用程序,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共享和参与互动。

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再次,加强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建设。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注重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通过建立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智能化平台,实现城市和社区各个方面的信息共享和互动。

智能化建设可以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社会管理的水平。

最后,注重公众参与和反馈。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更加注重公众的参与和反馈。

公众的参与能够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信息,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分析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分析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分析摘要:社会管理创新是当今政府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伴随着社会形势的日趋复杂,现阶段的社会管理创新也面临着诸多新形势、新挑战。

基于对社会管理理念、机制、主体以及载体创新等路径的分析,开辟出一条社会管理创新的自组织路径。

关键词:零散白货;创新;路径分析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旧的社会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需求,社会管理创新迫在眉睫,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深化改革开放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终极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从而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那么通过什么方式,哪些途径可以达到这个根本目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为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奠定了基础。

1 当前国内关于社会管理创新路径的研究归纳起来,当前国内关于社会管理创新路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1 管理理念的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路径中,理念创新是最基本的,它是确保社会管理创新产生实效并得以持续的重要保障。

理念的创新主要表现为: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以官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及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转换。

1.2 管理机制的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的根基在于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是其他各类创新得以存在的依托和保障。

对社会管理体制进行变革,是完善和发展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

主要包括社会利益的整合、对流动人口及户籍的动态管理及公共安全管理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等机制。

1.3 管理主体的创新“社会管理,是指执政党和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运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价值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地或间接地对社会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社会管理的主体不应该只有政府,还包括其他社会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动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石,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基层载体,加强社会管理已成为当前社区党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惠济区以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为抓手,创新活动载体、拓宽服务领域、打造党建品牌,构建起联系广大党员和服务城镇居民的工作体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和提供多种服务,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一、选好创新社区社会管理的切入点。

一是走访调研寻找突破。

创先争优活动启动初期,开展了“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全区102个小区、楼院逐一进行了走访调研。

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落实党建工作任务、转变干部作风建设等,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开展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着力破解社区物业管理难题,增强社区社会管理的针对性。

二是制订方案明确任务。

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进行论证,经过反复酝酿,制定了《关于加强居民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联建标准、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等,明确把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抓手。

三是强化责任狠抓落实。

层层召开动员会进行安排部署,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做到相关部门责任明确、具体到人,形成了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镇、街道明确党(工)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工作问责等,
切实把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到开展联建的工作中、服务群众的实践上。

二、把握创新社区社会管理的关键点。

一是建立联建网络。

围绕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全面推行了“1+3”社区服务模式,建立了在镇、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协调下,以社区(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以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居民议事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为主体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同时,还建立了社区、小区、楼院、楼栋、楼栋长五级网络新格局,服务社区居民群众。

二是畅通诉求渠道。

围绕转变干部作风,落实“提高三个效率”、“建立七个机制”、“落实十个不允许”具体要求,主动了解社会动态,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着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

完善社区问题协商解决机制,建立了畅通的居民诉求反映渠道,社区楼栋长每周征求居民意见,社区党支部对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归类,镇、街道实行分级负责、归口解决,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使群众生活更有幸福感。

三是扩大组织覆盖。

惠济区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经常性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鼓励党员主动参选业委会、竞选楼栋长,严把业主委员会“代表推荐、党员比例、主任人选”等关键环节,已有27名党员当选业主委员会成员,3名党员当选业主委员会主任,发挥出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居民议事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引领作用,实现党的工作在群众中的全
覆盖。

三、找准创新社区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一是提升服务能力。

坚持从联建实际和党员工作特点出发,加强素质培训,深入开展岗位练兵和各类物业服务竞赛活动,使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之间的党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打造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服务品牌。

二是实行分类管理。

围绕“群众满意、破解难题”,结合联建内容,发动广大党员深入讨论、建言献策,使每个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都有一个鲜明的联建主题。

社区党支部定期组织法律法规、服务技能等专题培训,提高物业服务企业党员服务技能;采取定期谈心、发送生日贺卡等形式关心业主委员会(居民议事会)中的党员,激励他们在设岗定责服务活动中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到社区报到的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中的流动党员,主动认领公益岗位,实行双重管理。

三是创设活动载体。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公开承诺,全面推行了党员挂牌上岗、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让党员身份亮出来、旗帜树起来,营造出党员参与社会管理的浓厚氛围;先后建立了167个党员责任区、成立了36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设立了86个党员特色岗等,开展了“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党员奉献在社区”、“金牌服务、满意物业”等主题活动,更好地发挥了党员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先进模范作用。

四、明确创新社区社会管理的落脚点。

一是创新服务模式。

开展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既是区域化党建的具体举措,又是
创新社会管理与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合力,构建起共驻共建、共创共赢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着力打造了“联合党委统领一会六部”的联建体系,即:街道党工委成立驻街道联合党委,联合党委建立由辖区单位党组织组成的党建理事会,理事会设立“两新”组织、驻区单位、党员帮扶、党员志愿者服务、流动党员和文明共建六个联络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度完善,打造出区域内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新模式。

二是搭建服务平台。

围绕服务群众、改善民生,创设多种形式的服务载体,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推行街道建同心家园、社区建党员服务站、企事业单位建党员服务点,建成“园、站、点”36个,形成立体化、全覆盖的区域化党建体系。

同时,打破党员隶属单位、行业和党组织的局限,建立了党员向居住社区报到、党员社区表现评价等制度,形成了“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在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

三是着力改善民生。

解决民生问题是加强社会管理的根本,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个核心内容,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居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