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和环境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与环境》课件

《人与环境》课件

结语
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每个人都 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 如资源耗尽、生态破坏和污染。 了解这些影响对环境保护至关重 要。
环境对人的影响
1 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 2 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 3 空气、水、土壤污染
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
探讨城市环境对人类社会、
对人的影响
活、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
经济和健康的影响,包括
探索污染源对人类健康、
《人与环境》PPT课件
人与环境是一门探讨人类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本PPT课件将带您深入 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复杂而重要的互动。
人与环境
简介
探索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 学科。了解为何研究人与环 境以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人的影响
探讨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对 人类的影响,以及污染对人 的影响。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探究工业化、农业、畜牧业 以及垃圾处理等活动对环境 造成的影响。
简介
人与环境学科研究人类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了解为何研究人与环境以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什么是人与环境
人与环境是研究人类与周围环境 相互影响的学科。人类与环境密 切相关,相互依存。
为什么研究人与环境
研究人与环境有助于了解人类对 环境的影响,帮助构建可持续发 展的社会和生态平衡。
包括森林、水域和自然景

交通、居住和娱乐设施。
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观。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1
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分析工业化对环境资源、能源消耗以及排放物的影响,提倡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工 业。

人与自然(共10张PPT)

人与自然(共10张PPT)
人和自然的关要系反提映的高是人,类就文化得与自不然演断化的向相互自作用然。 索取;索取的越多,物质财富就越丰 事按传实照统上 清 的,洁自大生然自产观富 穷然和是是循建, 无承环立载经在物 尽人济人类的类质 的文理社文 掠明念会大发与明 夺厦展自的产然的 、基业界石。对程 可,抗是的度利人基类础也 用社上会,就 资产认生为越 源、人发类高 日展社。 益的会基的这 枯础发。展种 竭过程观 ,就是念 生不断导 态征服致环自然了境的人日过程类趋,人对恶类物自化质生然。活要无事提高,就得 不索自断取然向 的 是自越制然多约索,人实 发取物类;质生上 展财存富与, 的就发越展大 基丰的自 础富前,提然 。物和质根是 自文本明。承 然的程载界度也人 中就越包类高。括文动明植大物厦在的内基的石各,类是物人质类是社一会个产相生互、 人自进类然行从 界 天来中然就包林处括保影 置于动护生植、响 身态物退系在耕、 其统内还之的林有 外中各、机 。而类退不物牧联 因是质还置是草系 此身一。其个的 ,外相。互整要影响体 达、有。 到机联人 人系的类 与整从 自体。来 然就 的处 和于 谐生 相态处系,统建之设中社而会不主是义 按按这照照种清 清 观洁洁念生生导产产致和 取和和了循循人谐 应环环类经经对社 当济济自的的然会 保理理无, 持念念穷发发无我 一展展尽产产的们 种业业掠。。夺就 理、可应性利用当 的资源懂节日益得制枯竭,,,自人生态然类环境资社日趋源会恶化是生。 有产限生的活,所对产自生然的的废索弃 自 进事然行实是天 上制 然,约 林大人 保自物 须类 护然生 、是不 承存 退承与 耕载能 担发还人展 林类超 的的 、文出 责前 退明提 牧大大 任和 还厦根 草的自 。本 。基。 石然 当,是的人人类自 类社会净 不产生能 再、发力 被展; 饥的基爱 饿础。惜 困资 扰源 时、 ,爱就护应环当境在是保人持类经必济

中图版选修6第一章第一节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中图版选修6第一章第一节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环境影响人类生活
环境质量直接影响造成危害。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资源过度开发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导 致生态环境破坏,如森林 砍伐、过度捕捞等。
污染和废弃物排放
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产生 大量废弃物,对环境造成 严重污染,如废水、废气、 固体废弃物等。
生态恢复与重建
01
02
03
04
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 复和重建,恢复其生态功能。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 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
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促 进生态产业的发展。
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生物多 样性和自然景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资源过度开发
总结词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滥用,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详细描述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过度开发导致森 林覆盖率降低、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枯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环 境质量。
环境污染
总结词
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能源资源短缺
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它们的储量和开采量都是有限的。能源资源短缺不仅会 影响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还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
土地资源短缺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资源的供给越来越紧张。土地资源短缺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和发 展,还会对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影响。
地震发生时,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给人们的
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02

人与自然ppt课件

人与自然ppt课件
共生。
02
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平衡
生物多样性
维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
生态平衡
保持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平衡,防止某一物种过度繁殖或灭绝 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提供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等重要的生态 服务功能,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 施。
绿色生活方式的推广
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 ,强调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和保 护环境。
推广绿色生活方式需要政府、企业和 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教育、政 策引导等方式,鼓励人们采取环保的 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它包括节约能源、减少废物、使用可 再生能源、合理消费等方面,旨在降 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丧失
人类的土地利用和开发活 动导致生物栖息地丧失, 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退化 。
自然对人类的影响
自然灾害
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 全构成威胁。
传染病传播
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增 加了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风险。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引发全球气候 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01
森林砍伐是指人类为了获取木材 、开垦土地等目的而砍伐森林的 行为。
02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森林覆盖 率降低,生态平衡被破坏,生物 多样性减少,同时还加剧了气候 变化。
水资源过度开发
水资源过度开发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生 产、生活需求,过度抽取地下水和地 表水,导致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 化。
水资源过度开发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地面沉降、河流断流、湿地萎缩等 现象,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类的生产生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

中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快
1/4的新增产值用来 养活新增加的人口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人口压力大
中国人口=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 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罗马尼亚+越南+ 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比利时+瑞士+瑞典 +…………(31个国家总人口)
生存权和发展权。代内公平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 前提。
“给蛇让道”是有必要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公平性 原则,它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即人类的发展不应 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人类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这种利用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要排放到环境中。
——环境的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 生速度。
②表现:a.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b.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环境污染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 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读P93图6.7“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 地面积可提高粮食产量。
2.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牧业缩小、毁林 开荒、破坏植被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较 快,对土地的压力较大,农民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主要 采取了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的措施,造成植被的破坏,形成严重的水 土流失。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世界环境日)课件(共17张PPT)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世界环境日)课件(共17张PPT)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WORLD ENVIRONMENT DAY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 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目录C O N T E N T S
01 世界环境日由来 02 环境的影响 03 对保护环境的感受 04 植物的作用
PART.1
谜底:沙尘暴 你猜对了吗?
环境的影响
1993年5月5日,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遭遇特大沙尘暴,造成85人死亡,264人受伤, 12万头牲畜死亡或丢失。农作物受损面积560 万亩。
你见过这样的太湖吗?
2007年,太湖水富营养化严重,导致蓝藻爆发, 出现自来水发臭现象,无锡市民无法饮用
环境的影响
你听说过人鼠大战吗?
2007年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破坏, 引发鼠患。
田鼠向农田大举进犯。
PART.3
对保护环境的感受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 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对保护环境的感受
同学们,此时你最 想说些什么?
对保护环境的感受
我们应该怎么做?
植物的作用
• 消毒细菌站:松树、樟树等能分泌杀 菌素,能有效杀菌。
• 氧气制造厂: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 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要的氧气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WORLD ENVIRONMENT DAY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 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世界环境日由来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 动对环境的危害。中国从1985年6月5日开始举办纪念世界 环境日的活动。

环境保护课件(34张)

环境保护课件(34张)
企业的环保责任
实现绿色生产,减少污 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
个人的环保行动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 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 放。
社会参与与监督
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和参与,以及媒体和 NGO的监督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采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去除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
通过吸附、吸收、冷凝、燃烧等方法处理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水污染治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
包括格栅、筛网、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 质。
化学处理技术
通过中和、氧化、还原、混凝等化学反应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生物处理技术
社会参与支持
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推广绿色 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 与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良好氛围。
生态恢复措施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治理污染等
科研技术支持
加强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估,发展生态恢复 技术和方法,提高生态保护与恢复的科技 含量和效果。
政策与法规支持
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监管和执法力 度,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生态保护与恢复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 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 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 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污染防治法》;
02
环境污染与危害
空气污染
01
02
03
04
空气污染来源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 动、生活垃圾等。
空气污染物
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挥发性有机物等。
体健康等。
水污染防治措施
控制污染源排放、加强 水质监测和评估、推广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

杀死水生生物、破 坏水体_生__态__平__衡__, 伤害陆地植物,破 坏土壤肥力,腐蚀 金属、建筑物等
限制__S_O_2__ 和__N__O__ 的排放量,或从燃料 中把这些物质去掉
严格控制__污__染__源__、
发展生产工艺无害
水体 人类向水体中排放 全球河流受到普遍 化、工业用水
污染 大量_污__染__物__
应使臭氧量减少
外线辐射强度增加,
人类_皮__肤__癌__患者
数量增加,农作物 产量减少,水产品 损失,人体免疫功
能减退等
限制_氟__利__昂__
的生产和消费, 保护臭氧层
目录
问题
原因
危害
措施
酸雨
煤、石油、天然气
的大量燃烧而产生 的___硫__ 和氮的 _氧__化__物__与大气中 的水结合成酸性产
目录
三、全球性环境问题
问题
原因
危害
煤、石油和天然 南极冰盖融化,海
温室 气的大量燃烧, 平面__上__升__ ,改变
效应 使大气中__C_O_2__ 全球降雨格局,影
浓度升高
响农业生产等
措施
开发新能源, 减少_C__O_2__ 的 排放量,大力 植树造林
到达地球表面的紫
臭氧 减少
人类使用的 _氟__利__昂__ 逸散到大 气圈,通过化学反
目录
方法体验
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 处理污染水体、土壤常借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特别 关注微生物代谢类型与环境关系。 1.自养型微生物处理无机物污染,如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 、重金属污染等。 2.异养型微生物处理有机物污染,如生活污水、农药等。 3.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充足的空气——采用搅拌 、通气等措施。 4.异养厌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厌氧环境——密封、池底 沉积物等措施。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79张PPT)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79张PPT)

01
板块一 基础全面梳理 主干扫描 自主导学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 的观点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人地关系思 历史时期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 崇拜自然 原始的平衡关系
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
对抗性 增强,环 境遭到破坏
工业文明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 征服 自然
盾激化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黄淮地区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 的关系是( )
A.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 B.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少 C.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霾日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D.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霾日数与风力相关性增强
解析 图中显示,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冬季霾日 数与风力呈明显负相关,故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A 正 确。注意正相关说明变化一致,负相关说明变化不一致, 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
2.影响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径流量
D.污染物来源
解析 图中显示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夏秋季多、冬春 季少,刚好与长江径流量变化情况一致,说明直接因素是 径流量。
[2016·石家庄一模]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 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有 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 到 10 km 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下图示意黄淮地区 1971~2001 年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 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完成 3~4 题。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 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人和环境》课件

《人和环境》课件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01
通过宣传教育、环保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倡导绿色生活
02
推广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培养环保行为习惯
03
引导公众养成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减少污染等环保行为习惯

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制定环保政策法规
通过制定和完善环保政策法规,规范和引导 人类活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人与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提高生活质量
人工环境提供了舒适的生 活条件,如住房、交通、 医疗等,提高了人们的生 活质量。
促进经济发展
人工环境的发展推动了城 市化进程,促进了产业集 聚和经济增长。
带来健康风险
人工环境中的污染和不良 物质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 威胁,如空气污染、噪音 等。
01
02
03
自然资源供给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 所需的空气、水、食物和 各种资源。
生态平衡维护
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 、土壤、水源等相互依存 ,维护生态平衡。
休闲与审美价值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美丽 的风景、清新的空气和休 闲场所。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
生物多样性丧失
工业生产、交通等造成空气、水、土 壤污染。
加强环境监管
强化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执法,对环境违法 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推广环保科技
研发和推广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污染排放。
促进国际合作

人类与环境PPT

人类与环境PPT

谢谢合作!
敖江四中 林乃民
水样中的细菌含量越多,细菌分解有机物 进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气越多。
课堂练习:
• 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不同 规模的蝗虫灾害,对农作物和牧草破坏 严重。农牧民通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 杀死蝗虫。2000夏季,北方某地区发生 蝗灾。当地政府引进了几十万只鸭子放 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与农田,获得了良 好的效果。
我 们 只 有 一 个 地 球
复习
人类与环境
执教:敖江四中 林乃民
丁 讨论:假如你是一位企业家,现要在该城市 投资办企业,你会选择哪个位置?(请说明理由)
SO2+H2O ==H2SO3 2H2SO3+O2==2H2SO4
PH<5.6
土壤污染:
工业废水、废渣 过量施肥 难降解的垃圾
危害:
重金属或可溶的有毒物质污染
土壤的生物性污染
过量的农药
末经处理的排泄物 生活垃圾污水
破坏土壤结构
长期残留、在生物体内富集
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据统计,南中国海(未包括香港及台湾) 在1972年至1998年间共发生了320次赤 潮,严重危害了海洋生态、水质,造 成海鱼死亡,使海产养殖业面临严重 威胁。1998年春发生的南海赤潮,单 在香港方面养鱼业界就损失3亿港元。 特别是某些赤潮品种还能释出毒素, 通过食物链造成人类消化或神经系统 中毒,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建来自 消烟除尘、燃料脱硫 污水处理厂
垃圾再利用或填埋
扩建城区、计划生育 …… ……
课堂练习:
自来水厂工作人员取水对水中细菌含量进行测试。 1、测试所用染料 0.01%的亚甲基蓝溶液 现象: 细菌多的水样中的亚甲基蓝溶液 先被分解,溶液蓝色消失。
, 。

卫生学(第9版)PPT课件 人类和环境

卫生学(第9版)PPT课件  人类和环境
(1)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 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没有发生改变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
(2)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经环境中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
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素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称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 ➢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人为活动影响所形成的环境,由于人为活动引起环境污染导 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称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2. 社会环境(由上层建筑、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因素等构成)
卫生学(第9版)
卫生学(第9版)
1.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 向下风侧更远的方向转移 ➢ 向平流层转移 ➢ 向其他环境介质中转移
2. 水体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 扩散、弥散和水体流动迁移 ➢ 生物富集作用和生物放大作用
3. 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 借助水通过土壤颗粒间空隙的移动 ➢ 扩散 ➢ 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卫生学(第9版)
(三)物理性因素
主要包括小气候(microclimate)、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物理因素在环境中强度过高或过低均有可能对机体造成危害。
(四)社会心理行为因素
经济状况、政治体制 社会保障、文化教育 科学技术、卫生服务 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家庭 人口
心理
人类健康
卫生学(第9版)
但有的组织器官中化学物含量虽然很高,却未显示出该部位明显的毒作用,此部位被称为贮存库 (storage depot)。
卫生学(第9版)
3. 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 系统 ■要素: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功能: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10
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Ecosystem and ecological balance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硫氧化物SOx 氮氧化物NOx 一氧化碳CO 烟尘 挥发性烃类CHx 重金属化合物Pb,Mn
苯并芘B(a)P
6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燃料废气:烟、COx、NOx、SOx 汽车
损对 害人 的类 化健 学康 物有
尾气、火车废气、废渣
金属与重金属:镉、铬、汞、
3.新物质的大规模合成: 现有960万种新的化
学物质,人工合成200万种,增加1000种/ 年。三大合成(塑料、纤维、橡胶)。 特点:有组织排放、量大、毒性强、易治理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31
(二) 生活性污染(Domestic pollutant )
生 活 性 三 废
污水:医院污水、生活污水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22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ts effect on health
日本四日市污染状况(1961年)
中国某城市大气污染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23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水生浮游生物
鱼贝类
空气

昆虫 鸟禽类 畜类
土壤
பைடு நூலகம்
植物
食 物 链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15



正面:在生态系统中维持物质能量流动, 保持生态平衡 对人类重要性 负面: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生物放大 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中某些污染物 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 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
36
(二) 环境污染物的自净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 物因素作用下, 经过一定时间,环境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
自净是运用环境自身能力消除污染物的重要途径
环境的自净能力有限 环境:结构、状态 影响 因素 污染物:性质、数量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37
三、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11
无机物
光能
有机物
化学能
生产者
无 机 物
一级消费者
无机界(空 气、水、土 壤、太阳辐 射等)
分解者
有机物 矿物质
二级消费者
生态系统四要素及其关系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12
(二)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
生态平衡 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 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 以及各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 衡关系,称之为生态平衡。
脂/水分配系数 易溶于脂、难溶于水、易挥发:吸收少,如苯 易溶于脂、水、不易挥发:吸收多,如有机磷 皮肤完整性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42
(二)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贮存
1. 分布:环境污染物通过吸收后,随血液和淋巴 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
非均匀分布
器官或组织血流量大,灌注速率高,如肝脏 化学物与器官亲和力:90%铅盐沉积在骨骼 屏障作用(血脑、胎盘、血眼、血睾): 甲基汞易通过血脑和胎盘屏障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43
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贮存
2. 贮存(storage)
靶器官:多数情况下污染物贮存的部位就是毒物直接作 用部位,称为靶部位(靶组织或靶器官)
贮存库:化学物含量高,但不显示明显毒作用的部位
17
环境污染物发生生物放大的条件:
① 环境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 ② 进入生物体的环境化学物质较难分解和排泄 ③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 会对该生物造成致命性的损害
④ 在生物放大过程中是通过食物链进行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18
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卫生学研究的环境:
生活环境 自然环境 生产环境 环境介质
按 分 性 质 类
空气 水体 土壤 食物 生物
环境
化学因素 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4
(一) 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
微生物 环境中能引起健康危 寄生虫 害的的生物病原因子 支原体 原虫 生物毒 老传染病与新传染病共存: 素
19
(一) 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通过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保持动态平衡, 形成统一体
人体血液中和地壳中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20
(二) 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
长期进化,形成了对环境的适 应。在不同纬度,人肤色差异 很大。人的大拇指两节,便做 精细动作,猩猩大拇指三节, 便握持攀援。
交通污染 噪声污染 光污染 放射性污染
农药化肥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34
二、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自净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35
(一)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污染物在空气中迁移
污染物在水中迁移
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
污染物在生物间迁移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24
公害(public nuisance)
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公害。特点:区域性,多为人为, 连续污染,受害人数多,动植物同时受害。
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
公害病是严重环境污染造成的地区中毒性疾病。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25
公害病特征
它是由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疾患。 损害健康的环境污染因素复杂。 长期陆续发病:远的可能累及胎儿﹐危害后代﹔也可 能出现急性暴发型的疾病,大量人群在短期内发病。 公害病在疾病谱中是新病种,有些发病机制至今还不
清楚,因而也缺乏特效疗法。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26
几次重大的公害事件
名 称




伦敦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 烟雾事件 水俣病事件 痛痛病事件 博帕尔事件 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事件
燃煤烟尘及SO2污染 汽车废气在日光下形成光化学 烟雾 含汞废水污染,甲基汞慢性中 毒 含镉废水污染水源及水稻 工厂泄漏异氰酸甲酯污染大气 放射性污染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39


气管支气管

肺 泡



胃 肠 道
污染物经肺吸收与转运模式图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40
2. 消化道吸收:水与食物中的有害物质
特点
消化道吸收:水与食物中的有害物质
主要经小肠吸收 绒毛增加吸收面积600倍
扩散方式为主,也可经载体
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 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 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环境污染物(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自然污染和
人为污染,后者为主。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霍乱、伤寒、鼠疫、炭疽 HIV、疯牛病、非典、禽流感、人-猪链球菌感染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5
(二) 化学因素 (Chemical factor)
空 气 水 土 壤 食 物
生活性三废排放 生产性三废排放 交通运输
化 学 组 成 变 化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洪水、地震、风景、火山爆发
29
生产性污染
来 源
废水 废气 废渣
工业性“三废”
污水 生活性污染 粪尿 生活性“三废” 垃圾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30
(一) 生产性污染(Productive pollutant)
1.能源大规模使用;
2.资源大规模的开发;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16
DDT农药在环境中的富集作用
环境状态 海 水 藻类植物 鱼 类 水 鸟 类 环境中浓度(ppm) 5.00×10-5 4.00×10-2 2.07 75.50 富集系数 8.00×102 4.14×104 1.51×106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吸收
分布 排泄
代谢
卫生学 (第7版)·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38
(一)环境污染物的吸收
1. 呼吸道:气体、蒸气、气溶胶
特点
肺泡总表观面积大,壁薄,毛细血管丰富:吸收迅速 不经肝,直接进入大循环 影响因素 肺泡/血液浓度(分压)差大,吸收快 血/气分配系数大,易吸收入血 颗粒大小、分散度、溶解度 活动强度、肺通气量 环境气象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