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感知与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健全_黄杰
2024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总结范本
2024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总结范本一、工作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对于社会治理和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我国社会稳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次全面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以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二、工作目标本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对2024年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预警和应对措施。
具体工作任务包括:1. 数据收集与分析:搜集各类与社会稳定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详细分析,了解社会稳定面临的风险因素和趋势。
2. 风险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风险的程度和范围。
3. 风险预警与应对: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预警和应对策略,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参考和支持。
三、工作过程本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评估指标:根据社会稳定的特点和要求,确定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确保评估全面和准确。
2. 数据搜集与分析:搜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模型,为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3. 风险评估:根据评估指标和数据分析结果,对各项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发生概率、影响程度和扩散范围等。
4. 风险预警与应对: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预警和应对策略,包括政策调整、社会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建议,为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
五、工作成果本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果:1. 数据收集与分析:搜集了大量与社会稳定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和模型,为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2. 风险评估:根据数据分析和指标评估,准确评估了2024年的社会稳定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等方面。
3. 风险预警与应对: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预警和应对措施,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2024年关于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心得体会
2024年关于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心得体会2024年是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逐渐完善的一年。
在过去几年的努力下,我们国家对社会稳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矛盾和风险也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化解社会风险,加强社会稳定工作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迫在眉睫。
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识别可能引发社会风险的因素。
通过综合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评估,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社会风险的发展趋势和规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化解。
其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助于加强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评估结果可以为政府决策者提供依据,使他们能够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握社会风险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改革措施,从而有效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通过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践工作,我也获得了一些体会和认识。
首先,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社会稳定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努力。
需要广泛吸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同时,要加强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大众对社会风险的认知度和研判能力。
其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需要与其他相关机制相互配合,形成多层次、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更需要与执法、矛盾调处、舆论引导等方面的工作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治理模式。
只有形成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机制,才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化解社会风险。
再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要注重综合分析和主动预警。
社会风险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从多个维度和角度进行分析。
评估机制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数据处理工具,对大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及时发现社会风险问题的苗头,并主动提出预警和预防措施。
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
第36卷 第6期2023年11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 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V o l .36 N o .6N o v e m b e r 2023收稿日期:2023-08-15作者简介:周 鹏(1985-),男,湖北巴东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基层治理㊁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研究㊂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现状㊁问题与发展方向周 鹏(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2)摘 要: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治理工具㊂它旨在确保重大决策㊁政策㊁改革措施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在制定㊁实施或审批审核前,能够充分考虑其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㊂经梳理考察近年来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领域的文献,发现已有的研究较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缺少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对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过程的研究显得不足;同时,目前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领域开始出现大数据运用㊁公共政策实施㊁风险复合性影响和制度建设的研究热点㊂今后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风险调查㊁风险因素识别以及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等方面,同时应着力在效果评估㊁理论体系建设㊁国际经验和跨学科合作等方面推进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向纵深发展㊂关键词:新时代;社会稳定风险;风险评估中图分类号:C 34;D 920;D 630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3/j.i s s n .1671-6477.2023.06.002一㊁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将秉承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念,为世界其他民族与国家提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为其走向现代化提供一条新的选择路径,为世界和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㊂在看到新时代我们未来发展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新时代所带来的全新挑战和问题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㊂我国目前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因此,人们不仅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水平,并且在精神生活方面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㊂人们不仅仅关注个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状况,并且对社会公平㊁正义㊁法治㊁民主㊁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当下我们必须针对新时代新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新的要求,迎接新的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及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2]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㊂稳定的环境是国家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其中,国家安全作为维持国家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国家整体陷入动荡之中,国家安全遭受威胁,将对政治㊁经济㊁军事㊁科技㊁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产生阻碍甚至倒退的不利影响㊂而社会稳定对于社会繁荣发展来说至关重㊃11㊃第6期周鹏: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 现状㊁问题与发展方向要,只有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得到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积极性才能得到提高,社会才会迎来发展㊂重大决策的颁布与实施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深,且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与讨论㊂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㊁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信息传播成本的显著降低,信息传播速度大幅提升,对于重大政策的执行过程,亟需加强重视㊂如果在重大决策的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而未能及时得到解决,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性,进而产生社会稳定风险㊂这样不仅可能造成社会动荡,还会有损政府公信力,因此,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利于政策的顺利执行,从而降低不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㊂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简称 稳评 )模式起源于2005年遂宁地方政府的自主探索,后在2012年得到推广,成为一项全国性的重要决策机制㊂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稳评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成熟,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㊂由于政府的自证性评估缺乏说服力,有 走过场 之嫌,且政府工作人员往往缺乏专业评估知识和技能,我国在当前的稳评模式中引入了第三方评估模式,但其间的配套法律和机制不健全,行业协会缺位,评估开展存在困难,且评估中的第三方对政府权威存在依赖性,难以保证其中立性和公正性㊂为此,国内学者主要从研究价值㊁理论来源㊁实践运用等方面对稳评展开了研究㊂我们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梳理稳评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发掘当前研究中的不足与局限性,对稳评水平的提升与发展㊁减少社会矛盾冲突㊁降低社会稳定风险㊁维持社会繁荣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㊂自四川省遂宁市2005年正式出台‘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制度“以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全国逐渐全面展开,稳评作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问题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关注㊂检索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可知,从2005年至今18年间,C N K I数据库已有984篇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学者们聚焦于稳评的背景㊁对象㊁过程㊁方法和改革五大主题,初步形成了相关理论的话语体系[3]㊂面对如此多的研究文献,却鲜有学者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㊂因此,本文立足于18年间国内学术期刊丰硕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已有稳评文献展开评述,通过对这些研究论文的综合性分析,对稳评进行理论溯源,总结此前研究结论,扩展过去知识内容,意在发现现有领域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以后研究稳评的学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发展脉络㊂从中央到地方,从土地征拆㊁重大项目到民生事件,每一项政府主导的决策㊁项目和活动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和结果,一旦缺少评估机制的介入,决策引发的社会稳定事件数量就会上升,风险损失会增大,民众满意度会降低,最终会导致政府的信任危机,可见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在实践运用中的重要性㊂本文立足于对稳评已有文献的研究,重视对现有理论的综合,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避免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问题出现;同时本文也注重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稳评实践运用的总结和归纳,以推动稳评实际操作不断创新,有望形成理论指导实践㊁实践助推理论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㊂二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一)理论研究1.国内理论研究现状第一,背景研究㊂对于稳评的背景,学者们主张从风险感知和社会燃烧理论两方面进行研究㊂黄杰等(2015)基于文献和案例的分析发现,社会不稳定事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利益相关者们不同的风险感知和产生的相关行为,研究提出根据问卷调查㊁访谈和网络舆情分析来实现将风险感知视角引入到健全 稳评 制的过程中[4]㊂朱正威等(2016)研究发现工程项目附近的公众对该项目的接受度是根据其对个体㊁地方和国家的 风险-收益 影响的综合感知,并进一步影响其对工程项目的态度,提出在评估风险的同时应重视公众对风险和利益感知的评估[5]㊂谢起慧等(2018)构建了负面情绪与心态风险感知的关系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心态风险感知显著影响社会稳定风险感知,负面情感情绪不对风险感知产生影响,负面评价情绪对心态风险感知产生正向影响[6]㊂社会燃烧理论将燃烧发生的过程与人类社会的 风险 危机 发展过程作合理类比,则社会环境不稳定状态就是 燃烧物质 ,而信息熵则为 助燃㊃21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剂 ,群体性突发事件就是 点火温度 ㊂杨芳勇等(2012)在社会燃烧三要素的基础上梳理评估内容,建立了五个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A层是目标层,是指评估所要达到的总目标,B层由社会燃烧的三个自变量组成,分别是燃烧物质㊁助燃剂和点火温度,C层是指将所选的自变量进行细化的衡量维度,D层是指标层,是C层的细化指标,即评估社会稳定风险整体水平和变化趋势的基本指标集合,根据不同的项目确定不同的指标数,从D层加权依次递推到B层和A层,最终得出一个总风险系数,将总风险系数与E层提供的A㊁B㊁C三种备选方案进行对比,从而选出合适的实施方案[7]㊂运用这些指标,杨芳勇等(2012)对房屋拆迁㊁向鹏成等(2016)对重大环境风险型工程项目㊁戴二玲等(2019)对项目建设等分别进行了研究㊂第二,对象研究㊂麻宝斌等(2014)研究发现[8],经济发展不平衡㊁物价不稳定㊁失业㊁腐败㊁收入分配不合理㊁社会心态和社会人口流动等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这些事项应该被纳入稳评的评估范围㊂常健等(2013)提出[9],与公众利益有关的且公众普遍关心的政策的制定㊁修改和调整及其他会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㊁敏感事项等,都应该被当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对象㊂张小明(2014)认为[10],当前与公众利益相关的重大决策㊁政策㊁改革措施㊁工程项目等在制定㊁实施和审批前都应该进行系统的调查㊁预测和评估,从而制定应对策略和预案,这些都是稳评的主要内容㊂第三,过程研究㊂高山等(2015)认为[11],要在评估过程中考虑到受影响的群体,并给与他们参与决策㊁知情㊁建议㊁监督和评价的权利㊂邹东升等(2020)认为[12],稳评有政府主导和第三方参与两种模式,在实践初期,政府主导下的稳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法制化和规范化要求较高的当下却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第三方参与因第三方独有的中立性㊁专业性等优势,逐渐受到各地政府的青睐,一定程度上回应和解决了政府主导评估模式的不足问题㊂蒋彦星(2014)认为[13],由于作为委托评估主体的地方政府,同时又是很多重大投资项目的直接推手,所以出现 受雇 于委托方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不能公正科学地对项目真正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的问题㊂张玉磊(2014)认为[14],第三方参与已经成为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重要内容㊂廖秀健(2018)指出[15],现代化的治理体系要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由完全政府主导逐渐过渡为政府㊁第三方与公民共同参与,从而使 稳评 过程更具民主性与科学性,为此,公众㊁政府和第三方的地位与分工需要被明确下来,由各主体 对抗式 辩论来促进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即各主体公开就不同类型决策的合法性㊁合理性㊁可行性㊁可控性发表支持或反对意见,在充分辩论后,共同评估风险并修正决策㊂陶振(2015)认为[16],风险的识别㊁分析㊁等级确定㊁化解㊁报告编制等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㊂张玉磊等(2018)认为[17],因利益诉求不同,稳评中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的行动逻辑,基于此,作者建立了稳评的政府主导㊁专家理性和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三种模式的分析框架㊂第四,方法研究㊂现有的评估主要围绕着合法性㊁合理性㊁可行性和可控性进行细化界定[3]㊂彭宗超等(2013)认为[18],社会环境以及社会行动者的心态㊁行为和政府与社会的治理三方面影响社会稳定风险,基于此其设立了稳评的新指标体系㊂王锋等(2012)认为[19],应当构建 利益相关者导向型风险评估 模型来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从而将社会稳定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㊂杨雄等(2010)认为[20],必须建立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机制,凡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㊁支持的大项目坚决不上或 缓建 ㊂刘依凡等(2015)[21]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稳评指标体系来对水库修建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估分析㊂齐宝库等(2013)[22]采用A H 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国际高铁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识别㊂沈元钦等(2015)[23]采用理论研究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并构建了适用于核电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㊂徐祇朋(2012)[24]设定了政治㊁宗教㊁经济㊁文化㊁教育和民族交往六个指标体系来衡量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风险㊂孙琦峰(2015)[25]选用人均G D P㊁G D P增速㊁基尼系数㊁物价指数和失业率等5项经济指标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了评估㊂王大海等(2012)指出[26],风险定性㊁定量和综合评估是三种主要的评估方法,定性评估包括头脑风暴法㊁主观估计法㊁前后对比法㊁有无对比法㊁模糊数学和蒙特卡罗模拟法等;定量评估主要有敏感性分析㊁影响图分析㊁贝叶斯推断原理分析等;综合评估主要有德尔菲法㊁故障树分析法㊁成功度法㊁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在实践中,比较常见的有社会调查法㊁系统分析法和利益分析法等㊂董治等(2018)[27]提出了基于熵权可拓物元模型的公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㊂杨继君等(2014)[28]基于风险矩阵图法的视角提出了基层社会㊃31㊃第6期周鹏: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 现状㊁问题与发展方向稳定风险评估方法㊂第五,改革研究㊂通过总结现有文献可知,当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存在稳评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不足的问题以及稳评配套体系不健全的问题[3]㊂张玉磊等(2015)认为[29],科学性㊁民主性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滞后于实践,对稳评的认识和多主体评估模式落实不到位,对稳评对象和目标的界定不明确,稳评程序不合理等方面;稳评配套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指标体系和配套制度的不健全㊂对于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完善评估的主体㊁范围㊁指标体系㊁过程㊁结果和配套制度等诸多具体建议[3]㊂2.国外理论研究现状对稳定与风险的研究倾向,国外的经典研究主要关注风险,从各个学科入手对风险进行理论探索,并通过这些理论积累为政府决策建议提供分析范式,达成各个领域的风险最小化,最终实现整体稳定㊂在社会学领域,R o h r m a n n和R e n n(2000)研究发现,由于人们只能感受到风险的局部特征,所以认为对于发生概率低但后果严重的风险比发生概率高但后果不严重的风险威胁性更大[30]㊂K a h n e m a n㊁S l o v i c 和T v e r s k y(1982)认为,之所以难以对风险的可接受性作出预测,是因为风险感知的稳定模式和不稳定模式是相互混杂的[31]㊂R o h r m a n n(2000)认为,只有先具体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语境之后才能得出对文化风险可接受性的结论[30]㊂I a i n W i l k i n s o n(2005)认为,没有找到风险感知和日常生活实际反应的关联是风险感知预测的又一大局限[32]㊂在风险预警领域,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如美国在上世纪就分别出台了‘S t a f l o r d法案“和‘灾害减缓法案“㊂各国学者对危机预警的研究最早出现在经济领域,一些国家建立了经济稳定的预警指标,如美国的 富兰德指数 和 先行指数 等,随着危机预警在经济领域的不断发展,它从经济领域开始向其他领域渗透,例如,爱茨提出的衡量社会稳定的六方面因素和社会不稳定的六种指标㊂学者们逐渐从经济㊁政治㊁文化的不同侧面构建危机预警体系,从而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充足的实证支持[33]㊂(二)实践研究学者们除了从事理论研究之外,同样也关注稳评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如何更为有效地开展稳评活动,以提升实践活动的效率,并开展相关研究㊂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搜集㊁梳理和分类,将关于稳评实践运用的文献分为三大类:一是讨论稳评在解决 邻避 问题中的运用,二是探讨稳评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的作用,三是探究稳评在社会政策实施方面的影响㊂1.稳评在邻避设施中的实践运用邻避情结(英文简称作N I M B Y),即不要在我家后院(N o t I n M y B a c k Y a r d),有时也被表述为L U-L U,即地方上排斥的土地使用(L o c a l l y U n w a n t e d L a n d U s e),邻避情结是一种居民想要保护自己现有的生活区域及维持现有生活质量而产生的抗拒心理[34]㊂在此基础上,邻避设施可以定义为一种由全社会受益,但负面效应只由少部分人承担的设施,一般而言,这种负面效应将由邻避设施附近的居民来承担㊂张乐等(2016)[35]通过在S省的调研和分析,针对目前邻避设施中稳评的问题,提出了体制㊁机制㊁法制㊁理论与实践结合四大方面的建议㊂张诗晨等(2017)[36]基于30起环境群体事件进行研究,强调了公民参与对于减少风险事件的重要性,提出了在稳评中应扩宽公民参与渠道,提升公民参与质量,以此来降低决策实施的困难程度㊂陈晓运等(2017)[37]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详细分析某垃圾焚烧发电厂落地的全过程,强调政府要严格遵守稳评制度和运用稳评结果,同时注重公民参与,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㊂M a L,C o n g X(2019)[38]开发了具体的稳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通过案例加以检验,证实了该指标体系和模型在邻避设施稳评中的有效性㊂2.稳评在工程项目中的实践运用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稳评常被应用于工程项目的执行当中,国内学者曾对综合工程项目以及交通㊁水利㊁能源等特定工程项目的稳评工作进行了研究㊂朱正威等(2016)[5]基于公众 风险-收益 感知视角对公众的工程项目接受度展开实证分析,发现个体和国家的 风险-收益 感知均会影响公众对工程项目的接受度,其中个体 风险-收益 感知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此建议政府应重视风险感知评估,加强风险沟通,为公众提供适当的补偿措施㊂曹峰等(2013)[39]针对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公众在环境污染和直接经济效益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此外,该研究还强调了对于重大工程项目中仅占极少数的不支持民众的关注,因为他们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较大的风险㊂王㊃41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波等(2015)[40]基于系统脆弱性视角对水利工程展开研究,发现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暴露程度对社会风险的贡献度最高,其次是公众风险认知,区域社会敏感性次之,因此应从风险评估端口前移㊁公众损失补偿㊁社会舆论引导三个方面降低社会风险㊂与国内学者相比,国外学者的研究范围更具广泛性,通常不局限于本国国内,而是拓展至全球范围㊂Ég ré和S e néc a l(2003)[41]通过研究中国㊁土耳其及哥伦比亚的水坝建设,认为项目建设前的社会影响评估将有利于大坝建设,但这也仅仅只是建设的起点,如果缺乏后续的安置计划㊁足额拨款以及定期审查,还有社会影响评估人员的持续参与,项目也难以进行㊂M a n c i n i和S a l a(2018)[42]主要研究了采矿业带来的社会影响,通过将不同背景下的评估指标进行比较,他们发现采矿业的影响主要涉及三个领域,即土地利用以及领土方面㊁环境所带来健康的影响和人权;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与人口统计学有关的影响,特别是在采矿群体的移徙和性别失衡方面,且这些影响的程度在不同国家也有所不同㊂3.稳评在社会政策中的实践运用除了上述实践之外,学者们还广泛研究稳评在社会政策层面的作用㊂这些研究关注于各种政策领域,如环境政策㊁征地政策㊁医疗改革以及水价调整等㊂B r o u w e r和V a n(2004)[43]将成本收益分析和多标准分析方法运用于荷兰防洪政策研究之中,发现尽管传统的防洪政策是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选择,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在包括额外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对替代防洪政策土地利用变化和洪泛平原恢复的投资是合理的㊂V o y e r等(2012)[44]强调社会影响评估在海洋保护区规划中的重要性,呼吁澳大利亚在保护区规划中使用社会影响评估而不是采用公众咨询来替代㊂丁宁等(2013)[45]根据对现行征地风险评估制度的分析,指出目前征地稳评中存在评价主体不明确㊁功能定位不清晰㊁评价程序不科学三大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征地风险评估定位,完善征地风险评估体系,并健全配套机制,以将稳评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管理㊂朱正威等(2016)认为[46],当前重大决策稳评中存在风险沟通不足的问题,通过引入I R G C风险治理理论构建分析框架,以北京市水价调整政策为例,强调要将稳评推进成为全过程评估,并将风险沟通作为稳评的核心环节,同时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作用,促进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商对话㊂廖秀健等(2016)[47]基于重庆医改的失败案例,发现稳评内在的不确定性以及政治与评估之间的相互越界导致了新的不稳定因素,需要从 政治性 和 科学性 两方面对稳评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以保证稳评的有效性㊂三㊁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现状评述与研究展望(一)当前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文献的回顾梳理可以看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重大决策稳评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尚不成熟㊂在理论研究领域,我国目前关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研究可以从背景㊁对象㊁过程㊁方法和改革五个方面进行解读,形成了初具基础的研究体系,而国外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侧重于将风险和稳定分离,从各个学科入手对风险进行理论探索㊂而我国目前关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仍属于基础研究,少有学者将理论研究与我国现有的风险防范实践相结合;同时,现有研究也主要集中于 事前 ㊁ 事中 的理论支持研究,而缺少对于稳评 事后 的效能㊁反馈㊁改善等方面的研究,所以还未能形成理论研究的完整闭环㊂在实践研究领域,我国学术界普遍专注于国内实践,而较少关注国际层面之实践,也鲜有对国内外实践进行对比研究的尝试㊂值得注意的是,在应对当前稳评问题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侧重于从公众角度出发,强调公众参与㊁沟通以及对公众的补偿等方面,更加注重社会参与主体的视角㊂与之相比,对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过程本身的完善,研究关注较为有限㊂(二)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展望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当前研究之热点其一,大数据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㊂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大数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他们通过挖掘网络数据㊁社交媒体信息等,分析公众的意见㊁情绪和行为模式,以更准确地预测社会不稳定事件的发生㊂其二,公共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㊂针对具体的公共政策,如经济改革㊁环境保护政策等,学者们。
2024年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总结(二篇)
2024年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总结在现代社会中,重大事项对社会稳定产生的风险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评估重大事项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评估的重要性、内容、方法和改进措施等方面。
首先,评估重大事项对社会稳定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事项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引发社会动荡、破坏公共秩序、引发群体事件等。
评估风险能够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矛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化解,减少风险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其次,评估重大事项对社会稳定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事件的概率和事件的影响。
概率指的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包括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可能导致事件发生的因素。
影响则指的是事件对社会稳定的程度和范围,包括事件可能引发的社会危机、经济损失、政治动荡等。
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准确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预判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
评估重大事项对社会稳定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定性评估主要通过专家意见、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方式,对事件的概率和影响进行判断。
这种方法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容易受到专家经验和个人主观意见的影响。
定量评估则通过统计数据、模型建立等方式,对事件的概率和影响进行精确计算。
这种方法相对客观,但需要大量数据和专业知识的支持。
通常情况下,综合运用两种方法可以得出相对准确的评估结果。
评估重大事项对社会稳定的风险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预测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限制。
因为事态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评估工作只能根据现有的信息和分析来进行预测,而不能完全确定未来发展的轨迹。
其次,评估工作的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评估人员的素质和方法、评估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等。
为了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需要不断完善评估方法和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
为了改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社会重大风险仿真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社会重大风险仿真研究作者:张宁刘革张敬文来源:《财经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01期摘要:基于系統动力学模型,构建社会重大风险系统因果关系图和流图,运用综合指数法对社会重大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并对子系统引起的社会重大风险进行仿真预测以监测我国社会重大风险。
结果表明:宏观经济、生态环境及社会治理三个子系统监测预警综合值变化较小,趋势比较平稳,社会重大风险监测预警综合指数整体上呈现出小幅上升的趋势。
因此,为防范化解我国的社会重大风险,政府应通过提升常规风险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精确度,加强社会重大风险的制度化控制,打好防范化解社会重大风险的基础。
关键词:社会重大风险;系统动力学;仿真预测中图分类号:F224.1;N941.3;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24)01-0104-07一、引言“风险社会”这一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提出的,他认为风险是指那些已存在、面向未来的种种有危害的不确定因素[1]。
我们正从工业社会转型为风险社会[2],如今各国更加着力于预防和管理风险,但与早期风险的特征表现不同,现代的风险并不能被完全计算或预测[3]。
安东尼·吉登斯在制度主义的基础上对风险问题进行研究,认为“风险给我们带来了创新的动力,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这样的社会会决定自己的未来,不会任由它走向宗教、传统或自然界的反复无常”[4]。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实现了更好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尤其是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我国社会矛盾和风险挑战愈加错综复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措施。
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坚持正确指导思想。
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明确责任分工。
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
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
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充分把握参考依据。
一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法性。
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否有充足的政策、法律依据;所涉及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调整、调节的依据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规定的议事决策程序。
2024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总结参考(2篇)
2024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总结参考一、引言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石,是经济繁荣和民生幸福的保障。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社会稳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风险。
为了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社会稳定风险,我单位在2024年开展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本文就该工作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二、工作概述为了全面了解2024年的社会稳定情况,我单位组织了一支专业团队,开展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收集信息:通过调研、采访、收集统计数据等方式,收集和整理与社会稳定相关的信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数据。
2. 分析研究:根据收集的信息,对社会稳定的整体态势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对社会矛盾、社会热点问题、社会心态等方面的分析。
3. 风险评估: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进行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点和风险等级。
4. 风险预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预警意见,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层进行汇报。
5. 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和预警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三、工作亮点在本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我单位取得了以下几个亮点:1. 多部门合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
我单位与相关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工作协同效应,提高了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综合分析方法:为了全面了解社会稳定的风险状况,我单位采用了综合的分析方法,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了整体的评估结果。
3. 预警机制建立:为了及时发现社会稳定风险,我单位建立了社会稳定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实现对风险的及时预警和控制。
4. 风险应对措施:在评估和预警的基础上,我单位提出了一系列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政策调整、舆论引导、法治建设等方面的措施,为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我单位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改进和提升。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张光全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12期张光全(中共本溪市委党校,辽宁本溪 117008)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搞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创举。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重大决策程序中的引入,旨在通过一种自主性、嵌入性的程序构造,拓展传统的决策程序结构,增强决策过程的风险意识。
但从目前地方的实践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主体设置不科学;政策制定不配套;评估方法不科学;法律依据不明确;评估程序不完善。
为了有效地预防与控制社会稳定风险,应该提高思想认识,科学设置评估主体,加强立法,完善程序。
关键词: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193-02收稿日期:2014-09-18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行政学院系统2014年度科研协作课题(一般项目)成果(课题立项编号:xzxykt2014025)作者简介:张光全(1960-),男,河北玉田人,主任,教授,研究生,主要从事宪法学、行政法学研究。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2014 年 2 月 28 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涉及群众利益的改革要建社会稳定评估机制”。
从各地实践和中央相关文件来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本含义是对“重大决策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预评估”,实现社会稳定的“源头治理”,从而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模式转变。
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预评估,就是对未来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模拟和预测;源头治理:不是为评估而评估,中心任务是把社会不稳定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或缓解社会矛盾,需要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维稳与维权的统一,把事后的抗议力量导入到公共决策参与过程,把“维权”、“维稳”和“决策过程的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三个系统结合在一起。
2024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总结范本
2024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总结范本摘要:本文总结了2024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主要结果和发现。
通过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2024年社会稳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政治不稳定、经济衰退、社会不公平、环境问题等。
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国际合作、提升社会公平、保护环境等,以应对这些风险。
我们希望本文的总结可以为相关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1. 简介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民生活安定和幸福的重要保障。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旨在识别和评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风险因素,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2. 2024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结果2.1 政治不稳定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政治不稳定的风险。
2024年可能面临的政治不稳定风险包括选举不公正、民主退步、政权更迭等。
2.2 经济衰退经济衰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2024年可能面临的经济衰退风险包括全球经济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
2.3 社会不公平社会不公平是社会稳定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
2024年可能面临的社会不公平风险包括收入差距扩大、贫富不均等问题。
2.4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也是社会稳定面临的重要风险因素。
2024年可能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加剧、资源短缺等。
3. 应对策略为了应对2024年社会稳定面临的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
3.1 加强国际合作面对全球性的风险,国际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问题,构建一个稳定和繁荣的世界。
3.2 提升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减少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3 保护环境环境问题是社会稳定面临的重大挑战。
政府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4. 结论2024年社会稳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不稳定、经济衰退、社会不公平、环境问题等。
2024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总结范文____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总结一、前言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社会稳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____年,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压力。
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估社会稳定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提供决策参考,我单位组织了全面深入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以下是对____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总结的报告。
二、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为了科学评估社会稳定风险,我们采用了综合评估的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运用多种评估指标构建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
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主要运用了专家意见调查、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专家对各领域热点问题的评价,结合舆情调研和案例研究,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专家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不同领域风险进行精准评估。
2.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主要运用了统计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等方法,通过整理历史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构建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定量指标体系。
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社会稳定的状态和趋势,提供决策参考。
三、评估结果与问题分析经过全面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 综合评估结果根据定性和定量评估的结果,____年我国社会稳定风险总体趋于稳定。
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就业形势稳定,社会福利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同时,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有效推进,突发事件的发生率降低。
在政治稳定方面,我国政府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保持了政局稳定。
2. 存在的问题尽管社会稳定风险总体趋于稳定,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增大,资本市场波动加剧,金融风险上升,不稳定因素增多。
2024年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
2024年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重大危险源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这些危险源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各国纷纷建立了相应的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
本文将以2024年为时间节点,探讨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重大危险源评估制度的完善重大危险源评估是指对可能造成重大灾害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系统、综合的全面评估,从而确定其危险性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在2024年,重大危险源评估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 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的创新在2024年,将会出现更多新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
传统的评估方法通常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但是这些方法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危险源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未来的评估方法将更注重风险的动态变化和复合性,采用更加科学的分析方法,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危险源的风险水平。
1.2 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的加强为了更好地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估,各国相互之间需要加强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
在2024年,将会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各国之间可以共享危险源数据、评估方法和经验教训,以加强危险源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1.3 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评估系统将会逐渐应用于重大危险源评估中。
通过引入这些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危险源评估制度相辅相成的是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和监督机制,确保危险源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在2024年,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安全培训和纪律约束为了保证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纪律约束。
在2024年,将会建立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安全培训体系,从源头上保证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同时,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将加强惩处力度,以示警示。
2024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经验与技巧总结
2024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经验与技巧总结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决策者预测和评估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下面是一些关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经验与技巧总结:1. 充分了解目标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背景信息。
对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来说,全面了解目标地区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了解社会结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等方面的信息。
2. 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
对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来说,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数据,如政府统计数据、调查问卷、采访等。
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3. 运用多种方法和工具。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和工具来进行。
例如,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数据,使用模型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使用SWOT分析法来评估目标地区的优势和劣势等。
4. 引入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在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时,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参与评估工作,他们可以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专业人士可能包括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等。
5. 结合历史数据和案例进行研究。
研究目标地区的历史数据和案例可以帮助评估社会稳定风险。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案例,可以找出其中的规律和教训,从而更好地评估目标地区的社会稳定风险。
6.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领域,因此,评估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学习课程、阅读相关文献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总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评估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充分了解目标地区的情况、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运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引入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历史数据和案例进行研究以及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评估人员可以更好地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2024年社会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2024年社会风险评估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社会风险评估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识别、评估和管理社会风险,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决策支持和风险治理方案。
随着全球化和快速变革的加速推进,社会风险的种类和规模不断扩大,社会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制定2024年社会风险评估的实施方案,并全面推行社会风险评估将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建立健全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全面识别和评估社会风险,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2. 原则:(1)科学性原则:社会风险评估需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依托丰富的数据和可靠的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
(2)全面性原则:评估的对象应包括各个领域的社会风险,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3)实用性原则:评估结果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具体的风险治理方案。
(4)透明度原则:社会风险评估应公开透明,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三、评估内容和方法1. 评估内容:(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包括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社会安全等方面的风险评估,重点关注人口结构变化、收入分配差距、社会矛盾等问题。
(2)生态环境风险评估:评估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等与生态环境相关的风险,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科技创新风险评估:评估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型风险,包括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方面的风险评估。
(4)社会治理风险评估:评估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包括政府管理能力、社会信任、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风险评估。
(5)国际风险评估:评估国际形势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风险,包括国际关系紧张、国际恐怖主义等方面的风险评估。
2. 评估方法:(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根据不同风险的特点,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估。
(2)多源数据分析:整合利用政府数据、社会调查数据、专家意见等多种数据来源,进行全面分析。
(3)模型构建与预测:建立适用于评估的模型和指标体系,利用预测方法对风险进行定量预测。
2024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经验与技巧总结
2024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经验与技巧总结____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政府和组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将总结一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经验与技巧。
以下是____字的总结:一、了解背景信息在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之前,首先要了解评估的背景信息。
这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等,以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目的和范围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背景信息,才能更好地进行评估工作。
二、建立合适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核心。
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可以参考已有的评估模型和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调整和补充。
评估指标应该能够系统全面地反映社会稳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等。
三、收集数据和信息评估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作为支撑。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
此外,还可以借助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媒体等渠道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数据的收集要及时、准确、全面,以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分析和研判风险在收集到数据和信息后,要进行分析和研判,识别社会稳定的风险因素和潜在风险。
分析和研判的方法可以包括统计分析、模型推演、专家评估等。
通过分析和研判,可以了解社会稳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五、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在评估社会稳定风险时,需要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可能性可以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影响可以分为轻微、中度、严重三个等级。
通过评估可能性和影响,可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应对措施。
六、制定应对策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应该是全面、权衡和可行的。
在制定策略时,要考虑到政府、组织和个人等各方的责任和能力,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关切。
同时,要根据风险的不同特点和程度,制定相应的防范、准备和应对措施。
七、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
监测和预警机制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和信息,及时发现和识别风险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疫情对社会风险感知与防范能力的影响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疫情对社会风险感知与防范能力的影响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和蔓延,疫情对社会的冲击和影响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严重。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社会风险感知与防范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疫情对社会风险感知与防范能力的影响入手,探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疫情对社会风险感知的影响首先,疫情的爆发加剧了社会对风险的重视程度。
人们在面对疫情给生命和健康带来的威胁时,意识到风险对个体和社会的危害性。
因此,社会对风险的感知和认识都得到了提高。
其次,疫情的传播形式和速度导致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加。
病毒的传播难以掌控,疫情的变化也难以预测,这使得社会对风险的感知更加复杂和困难。
人们不得不面对未知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了社会风险感知的挑战。
最后,疫情的爆发引发了社会的恐慌和焦虑情绪。
人们对于可能的感染、丧失社会资源以及生活受到限制等方面感到担忧和不安,从而影响了社会风险感知的准确性。
二、疫情对社会防范能力的影响疫情的影响不仅限于个体的风险感知,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的防范能力带来了挑战。
首先,疫情要求社会组织具备专业的医疗和防疫知识。
社会防范能力的提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
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
其次,疫情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疗资源、防护装备等都面临供需矛盾,如何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最大利用,是提高社会防范能力的关键。
最后,疫情对社会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各方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及时共享信息、制定防控策略,形成打击疫情的合力。
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面对疫情对社会风险感知与防范能力的影响,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风险预警机制能够提高社会对风险的感知能力,有助于社会及时应对疫情和其他风险事件。
首先,风险预警机制能够提前发现风险信号。
通过监测疫情的传播路径、感染数据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可以及早预警潜在的风险,为防范和应对提供参考。
山东省第二届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竞赛题库(49道含答案)
山东省第二届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竞赛题库(49道含答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A.改革B.发展C.稳定D.创新正确答案:ABC()和()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
A.发展B.创新C.安全D.改革正确答案:AC()是国家安全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A.国家治理体系B.国家治理能力C.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D.国家安全建设正确答案:C()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
A.国家安全B.社会和谐C.人民健康D.群众满意正确答案:A()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
A.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B.坚持党的绝对领导C.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D.统筹和发展正确答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规定,不具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人实施本法规定的犯罪的()。
A.不适用驱逐出境B.应当独立适用驱逐出境C.应当附加适用驱逐出境D.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正确答案:D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2023年“4·15”是第()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A.5B.6C.7D.8正确答案:D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A.总体国家安全观B.国家安全观C.安全稳定观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答案:A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A.责任第一、安全为主B.责任第一、预防为主C.安全第一、责任为主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正确答案:D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建设。
A.工作协调体系B.能源保障体系C.安全法治体系D.安全保障体系正确答案:D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为宗旨、以()为根本、以()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2024年风险防控和治理工作制度(2篇)
2024年风险防控和治理工作制度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024年我国各种风险与挑战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化。
为了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发展,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控和治理工作制度。
该制度旨在从根源上预防和控制各种风险,同时提高管理效能,确保系统的运行和社会的稳定。
二、主要内容和措施1.建立风险防控和治理的组织机构:成立国家风险防控和治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统筹各方力量,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风险防控和治理的工作。
2.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评估各种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提高预警准确性和及时性。
3.加强风险防控和治理的法律法规建设: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权限,规范各方行为,确保风险防控和治理的有效进行。
4.健全风险防控和治理的监督与执法体系: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和治理的监督与执法体系,加强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5.加强风险防控和治理的专业化建设:提升各级风险防控和治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6.加强风险防控和治理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风险防控和治理的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性的风险和挑战。
三、预期效果和影响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和治理工作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风险。
具体效果和影响包括:1.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提高国家和社会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失。
3.加强风险防控和治理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提高管理效能。
4.加强国际合作,形成共同应对风险的合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5.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实施方案和时间表1.建立风险防控和治理委员会,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风险防控和治理的工作。
时间表:2024年上半年完成组织机构的建立和相关政策的制定。
强化风险指引 注重机制和能力建设 推动构建事前预防的大安全格局
强化风险指引注重机制和能力建设推动构建事前预防的大安
全格局
汪明
【期刊名称】《中国减灾》
【年(卷),期】2022()24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公共安全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更复杂,风险挑战更严峻,“预防为主”是实用有效的安全管理途径。
本文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主动防范、坚持闭环管理、坚持系统观念四个方面对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作出分析与建议。
【总页数】4页(P20-23)
【作者】汪明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更加注重基层基础更加注重机制创新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2.注重实效强化管理构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谈河北省电子政务安全建设
3.强化六项举措建立六大体系推动形成城市道路
交通安全治理新格局4.强化内控外防注重落实执行努力构建安全高效的资金风险防范体系——中国石油华东销售公司资金风险防范体系初探5.推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强化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Mar.2015第35卷第2期(总130期)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35(Sum No.130)DOI :10.15896/j.xjtuskxb.201502007[收稿日期]2014-06-1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03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ZZ03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项目(2013M542332);西安交通大学“新教师科研支持计划”项目[作者简介]黄杰(1983-),男,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后;朱正威(1960-),男,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出版时间]2015-01-28[网络出版地址]www.cnki.net /kcms /detail /61.1329.c.20150128.1650.001.html风险感知与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健全黄杰,朱正威,王琼(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要]转型中国存在严重的社会不稳定问题,这集中体现在由重大事项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上。
基于文献和案例的分析发现,这类事件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不同利益相关者风险感知的差异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应对行为。
然而,目前风险感知的视角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和实践中处于双重缺失状态。
因此,本文明确主张将该视角引入到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过程中,这显然更加有利于切实完善该机制、实现风险的源头治理和创造社会的动态稳定。
最后提出了将风险感知视角引入到健全“稳评”机制过程中的实现途径:基于问卷调查的定量分析、基于深度访谈的定性分析和网络舆情分析等。
[关键词]风险感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群体性事件;维稳;国家治理[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45X (2015)02-0048-08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稳定形势,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在治理实践中积极探索、并陆续建立起了重大事项(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简称“稳评”)。
该机制明确强调将维稳的关口前移、实行风险的源头治理,它对于社会动态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实现意义重大。
然而,当前我国“稳评”实践和研究中都存在一个重要盲区,即对风险感知视角的严重忽视;同时还注意到,许多群体性事件之所以会爆发,重要根源在于不同利益相关者风险感知的差异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应对行为。
因此,本文明确主张将风险感知视角引入到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过程中,下面将论述这种主张的理由和实现途径。
一、核心问题:何以存在“风险感知悖论”?近年来,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在经济繁荣背后存在着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和突出的治理危机,而且随着市场化、民主化和信息化的持续发展,中国社会中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日趋常态化,由此导致的社会抗争与群体性事件受到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1]。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的群体性事件正呈现出扩大化、普遍化和弥散化的态势,而且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最为重要的风险源之一。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2]。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部分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3]。
由此可见,在牢牢抓住各种发展机遇的同时,党和政府还面临着如何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实现有效国家治理的现实难题。
2012年以来,我国东西南北各地接连发生了多起影响广、规模大的环境群体性事件。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各地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了(参见表1)。
但是,这样如此雷同的故事情节却在各地反复上演,这难道仅仅是纯属巧合吗?显然不是。
这类事件的发生具有某种模式性(即立项-抗议-博弈-停止),而且前后事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学习效应。
总之,这类事件的不断发生无疑一次次地给执政党和政府甚至整个中国社会发出了明确的风险预警信号: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有效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的长效机制、通过主动改革去推动我国传统维稳模式的转型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同时,从包括上述事件在内的典型群体性事件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如下“悖论”在某种程度上的存在:一方面,许多地方政府(有时包括企业)很自信地认为,他们所主导或支持的重大工程项目———无论对于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还是改善老百姓生活而言———确实是真正的好项目;另一方面,当地的许多老百姓却对政府所谓的“好项目”不满意、不认可和不答应,甚至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了官民之间的严重对立、社会风险不断放大和暴力群体性事件的最终发生。
概言之,这种悖论的实质就是“好项目”与“不答应”之间难以实现协调一致、甚至产生了严重的风险争议和社会冲突的问题。
通过分析典型群体性事件的动因和特征,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因素之所以最终演化为严重的社会冲突,并非由于现实的风险巨大而难以遏止和化解掉,而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不同利益相关者风险感知的差异性,以及由这种差异性导致的风险应对行为(如上访、街头散步和暴力群体性事件等),即大体上存在着“风险感知———应对行为———社会冲突”这样的一个前后相续的因果链条。
在解释这一链条的要义之前,有必要厘清风险感知的含义等内容。
“‘风险感知’这个术语指的就是人们对正在或可能影响他们(或者他们的设施、他们的环境)的危险的判断和评估。
这里必须同时考虑经验和信仰”[5]。
在斯洛维奇看来,风险感知是由情景和个体两方面因素决定的,并且是可以测量的,因而应当将公众的风险感知状态作为风险管理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6]。
关于风险感知的研究历史,最早源自于一些西方学者进行的心理学研究[7],特别是利用“心理测量范式”去测量风险水平[8]。
从1960年代产生以来至今,心理测量范式的研究路径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参见表2)。
表12007年以来我国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一览表时间地点事件的议题和内容事件的进展或结果2014年5月浙江杭州当地几千民众涌向中泰垃圾焚烧厂项目拟建地,一度封堵路道,期间发生了打砸车辆,围攻执法人员的事件,警民双方均有人受伤。
当地官员表示,项目在未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支持的情况下开工;53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项目处于暂停状态。
2013年7月广东江门由于对核污染风险的担心,江门市部分民众7月12日上街抗议在鹤山建设核燃料加工厂。
江门市人民政府在抗议事件后迅速做出决定:取消中核集团鹤山龙湾工业园项目。
2013年5月云南昆明数千市民担心中石油安宁炼化项目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市中心广场等地进行两次集体抗议。
项目方称安宁项目不生产PX产品,昆明市政府正采取多种方式应对,事件暂时平息下去。
2012年10月浙江宁波塘湾等村近200名村民,以居住点距离中石化镇海炼化扩建项目过近为由,到区政府上访,要求尽早将村庄拆迁纳入新农村改造计划。
镇海区政府表示,该项目符合环评要求,承诺该区将在生态带内保留改造20个村民聚集点。
目前项目处于暂停状态。
2012年7月江苏南通当地百姓占领市政府大楼,事件由南通市政府对日本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的批准触发。
南通官方发布公告称,将永远取消有关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
2012年6月底7月初四川什邡市民到市政府门口聚集,示威反对钼铜项目建设,少数群众推倒市委大门、砸毁橱窗等。
什邡市政府决定正式停止宏达钼铜项目建设。
2011年8月辽宁大连为反对PX项目的兴建,上万市民聚集在市政府门前抗议游行。
大连市政府决定PX项目立即停产并搬迁。
2009年11月广东广州数百人在市政府楼外抗议,反对广日集团在番禺建大型垃圾焚烧厂。
广州市政府决定暂停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重新选址。
2007年6月福建厦门反对建设PX化工项目,数千名市民以“散布”的方式上街游行。
厦门市政府决定将PX迁建到它地(后来选址为漳州)。
说明:本表格主要根据材料[4]制作而成,并增加了最新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
黄杰,朱正威,王琼风险感知与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健全表2心理测量范式的风险感知研究一览表项目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研究内容进行风险的可接受性研究,主要关注的是风险的主观属性,即风险的特征维度。
从关注风险的特征转向更加关注感知风险并对风险作出反应的群体特征。
从不同群体的差异性探究风险感知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风险感知与群体因素相互关系模式的复杂性。
最近表现为综合各种方式,把风险的特征与社会因素结合起来,涵盖信息来源、渠道流动以及在强化和放大特定风险信号时文化和社会机构的作用,探究社会信任、公众参与等因素在风险沟通中的作用机制。
学者Fischhoff,1983.Flynn,Slovic,Mertz,1994;Byrnes,Miller,Schafer,1999.Wildavsky,1990;Pidgeon,Kaspeson,Slovic,2003;Aven,Renn,2010.说明:本表格主要根据文献[9]制作而成,“学者”部分有部分补充。
有学者认为:“风险感知在人类的行为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属于不确定性的决策”[10]。
琼斯等人指出:“社会科学领域对风险认知和风险传播的大量研究是由外行人士和专家的风险评估之间的悬殊差别引起的。
有关风险的争论往往是和公众对官方认为影响很小的风险的‘过度反应’相联系的”[11]。
可见,上述研究者都比较明确地认为风险行为或风险争议源自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感知及其差异性。
由此我们将前文提出的悖论正式称之为“风险感知悖论”。
那么,当前应该如何认识这种悖论的存在?这种悖论产生的根源何在?怎样才能有效应对甚至化解这种悖论呢?从实践上看,我们在表1所列的群体性事件中大都可以发现“风险感知悖论”的客观存在,下面就以昆明PX事件为例对这一悖论的内容进行分析(参见表3)。
我们注意到,《人民日报》在昆明事件后发表了被广泛转发的评论:“公众担心重化工项目的环境风险,政府和企业则力证其安全。
上马还是暂停,成了一个谁也说服不了谁的问题”[12]。
“心理学研究表明,隔着一层‘无知之幕’,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坏消息。
……公众猝然接触PX,心理上容易对PX项目‘有罪推定’,甚至视之为洪水猛兽,也就难免催生恐慌心理、负面想象,甚至出现各种‘风波’”[13]。
可见,《人民日报》的文章认为:潜在“环境风险”同“安全”之间很难实现协调一致,并认为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昆明事件的原因,这同我们提出的“风险感知悖论”的解释路径是何其相似。
表32013年5月昆明PX事件中的“风险感知悖论”利益主体核心观点风险倾向地方政府:昆明市长李文荣“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是国家重大能源项目,是改变云南缺油少气历史,改善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