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伯康:重视系统筹划,推进城建融资转型
《2024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模式研究》范文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越来越大。
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有限,需要通过各种融资模式来筹集资金。
BOT融资模式作为新型的融资模式之一,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研究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模式。
二、BOT融资模式的概述BOT(Build-Operate-Transfer)融资模式是指政府通过与私人企业合作,将某一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移交过程交给私人企业负责,以此实现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BOT模式的特点在于政府与私人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实现共赢,同时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三、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模式的现状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电力、交通、水利、环保等领域,许多项目都采用了BOT融资模式。
通过BOT融资模式,不仅可以解决政府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还可以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BOT融资模式也促进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市场化发展。
四、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模式的优势(一)减轻政府财政压力通过BOT融资模式,政府可以将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交给私人企业负责,从而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这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提高项目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私人企业通常具有更高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BOT融资模式,私人企业可以参与到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从而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这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基础设施服务的满意度。
(三)促进市场化发展BOT融资模式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市场化发展。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改进。
同时,BOT融资模式也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五、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模式的挑战与对策(一)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关于BOT融资模式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BOT融资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常德公告拷问政府融资平台路在何方?
常德公告拷问政府融资平台路在何方?丁伯康作者简介:丁伯康博士,系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专家库双库专家,中国城投网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现代集团总裁,江苏现代资产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代研究院院长。
近日,一篇《常德市经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关于退出政府融资平台的公告》在各大媒体和文章广泛传播,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和金融服务机构的广泛关注。
公告称,成立于1992年的常德市经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德经建投”),享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长期承担常德市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业务及常德市融资平台的职能。
近年来,由于集团公司扩大经营,规范管理,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市场化运营。
之前承担的地方债务已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得到了妥善安排。
今后常德经建投将退出政府融资平台,不再承担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职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由此可以断定,公告发出后,常德经建投以一般企业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也可以用合法角色作为社会资本、参与本地和其他地区的PPP项目了,可谓一举两得。
但是公告后的结果会是怎样?常德经建投未来发展的真实情形又将如何呢?目前可能无法知晓,但笔者却是非常担忧的。
笔者认为,一个多年承担政府融资和项目建设任务的国有投融资平台,完成市场化转型并不会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理想和简单。
这就好像只要一纸公告,从账面上划清了平台公司与政府的业务责任和债务界限后,平台公司就立马转型成功了。
但现实生活中,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比我们所遇到和想象的问题、困难要多得多和复杂得多。
靠发个公告来撇清政府事权、债务和平台公司的事权、债务之间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
此外,这个公告,也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之路到底又在何方,再一次摆到了各级政府领导和13000多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面前。
这使笔者不禁想起,最近两年召开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分别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政府融资平台转型的新要求。
丁伯康:融资平台公司仍是当前稳增长补短板的重要力量
丁伯康:融资平台公司仍是当前稳增长补短板的重要力量来源:现代咨询作者:丁伯康丁伯康,系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专家库双库专家、中国城投网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现代集团董事长、江苏现代资产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代研究院院长。
2017年以来,在一系列规范政府融资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政策要求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受到了多方面的约束和管制。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和金融环境,依靠传统的政府信用和土地财政进行政府项目建设、融资的模式显然已失灵。
政府投资项目推进举步维艰、平台公司融资和转型受阻。
如何利用好中央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稳增长、补短板”的发展要求,通过地方政府的资源经营和平台公司的能力建设,解决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持续融资、建设和运营,已成为各级政府领导和平台公司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
一、当前补短板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去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累计同比增速看,由于受到基础设施投资大幅下行的影响,各地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速明显下降。
2018年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大对脱贫攻坚、铁路、公路、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九大领域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并明确提出了九大重点任务、十大政策措施及四大原则,希望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改变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有关问题。
但是地方在实际补短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问题一:补短板的项目十分充裕,但是对补短板的要求却有所不同从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的具体投资来看,除了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补短板”,比如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公路和机场建设;县城、乡镇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还有改变区域发展差别和民众生活环境的基础设施,例如生态环保、水利工程、社会服务、区域性交通等基础设施等。
上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由于不同地区发展的水平不一样,地方政府对补短板的要求和方式也截然不同。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更新思路探讨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更新思路探讨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概述 (4)二、城市更新的内涵与目标 (5)2.1 城市更新的定义 (6)2.2 城市更新的目标与任务 (7)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更新思路 (8)3.1 规划引领,统筹发展 (9)3.2 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10)3.3 多元参与,共建共享 (12)3.4 创新驱动,智慧城市建设 (13)四、城市更新的实施策略 (14)4.1 立法保障,政策支持 (16)4.2 资金筹措,市场运作 (17)4.3 技术支撑,智慧管理 (18)4.4 社区参与,共建共治 (20)五、城市更新的挑战与对策 (21)5.1 公众参与度不足 (23)5.2 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24)5.3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25)5.4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 (26)六、结论与展望 (27)6.1 结论总结 (29)6.2 发展前景展望 (29)一、内容综述城市更新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城市更新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生态优先、文化传承、公平公正、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城市空间划分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和战略预留空间四大类,城市更新应在这些空间内进行。
在具体实施中,应充分考虑各类空间的特点和功能需求,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有机融合。
存量土地是指已经建设的土地,其开发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通过城市更新,可以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城市更新还有助于缓解城市用地紧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
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改造,更是社区功能的完善和社区文化的传承。
通过城市更新,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明确城市更新的定位、目标、范围和实施程序。
南京5G+智慧医疗项目商业计划书
南京5G+智慧医疗项目商业计划书xxx(集团)有限公司报告说明加快跨领域融合创新发展。
支持电信运营、通信设备、垂直行业、信息技术、互联网等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开展5G融合应用技术创新、集成创新、服务创新和数据应用创新。
深化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打好技术“组合拳”,不断培育5G应用新蓝海。
打造一批既懂5G又懂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录,支撑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带动芯片模组规模化发展,促进上下游跨界协同联动。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2576.4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4074.8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90%;建设期利息570.6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5%;流动资金7930.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35%。
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685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3325.36万元,净利润11110.30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6.32%,财务净现值18947.4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53年。
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项目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即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主要原材料从本地市场采购,保证了项目实施后的正常生产经营。
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将对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
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 ............................................................10一、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 ....................................................10二、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11三、 项目承办单位 ...........................................................12四、 项目建设选址 ...........................................................13五、 项目生产规模 ...........................................................六、 原辅材料及设备 .........................................................1313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 .........................................................13八、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九、 资金筹措方案 ...........................................................1414十、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十一、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1515十二、 项目综合评价 .........................................................15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二章 公司基本情况 .......................................................17一、 公司基本信息 ...........................................................17二、 公司简介 ................................................................18三、 公司竞争优势 ...........................................................20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20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21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21五、 核心人员介绍 ...........................................................22六、 经营宗旨 ................................................................23七、 公司发展规划 ...........................................................第三章 市场分析 ............................................................28一、 总体目标 ................................................................29二、 5G产业基础强化行动 .....................................................第四章 背景、必要性分析 ....................................................31一、 行业融合应用深化行动 ..................................................二、 5G应用安全能力锻造工程 .................................................3435三、 提振发展实体经济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 ..................................40四、 基本原则 ................................................................40五、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41六、 5G应用安全提升行动 .....................................................42七、 面向行业需求的5G产品攻坚工程 .........................................第五章 发展规划 ............................................................44一、 公司发展规划 ...........................................................48二、 任务及思路 .............................................................第六章 运营管理模式 .......................................................51一、 公司经营宗旨 ...........................................................51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5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55四、 财务会计制度 ...........................................................61五、 5G应用创新生态培育示范工程 ............................................63六、 5G应用标准体系构建及推广工程 ..........................................63七、 5G应用生态融通行动 .....................................................65八、 保障措施 ................................................................第七章 SWOT分析说明 .....................................................一、 优势分析(S) .........................................................6769二、 劣势分析(W) ........................................................69三、 机会分析(O) .........................................................四、 威胁分析(T) ..........................................................70第八章 创新驱动 ............................................................74一、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创新名城建设的全球影响力 ............................78二、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 ......................................................79三、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 ......................................................81四、 质量管理 ................................................................五、 创新发展总结 ...........................................................82第九章 法人治理 ............................................................83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 .........................................................二、 董事 ..................................................................8589三、 高级管理人员 ...........................................................92四、 监事 ..................................................................第十章 建设内容与产品方案 ..................................................94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9495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 ..........................................................第十一章 项目风险评估 .....................................................一、 项目风险分析 ...........................................................9698二、 项目风险对策 ...........................................................第十二章 进度实施计划 .....................................................一、 项目进度安排 ...........................................................10110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102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第十三章 建筑物技术方案 ....................................................103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103二、 建设方案 ................................................................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10710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计划 .....................................................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 ..................................................109110二、 建设投资估算 ...........................................................112建设投资估算表.............................................................112三、 建设期利息 .............................................................11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13四、 流动资金 ................................................................114流动资金估算表.............................................................五、 总投资 ................................................................11511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16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16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 .....................................................118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11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1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2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121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12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23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2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26三、 偿债能力分析 ...........................................................12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第十六章 项目总结 .........................................................第十七章 附表附件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130131建设投资估算表.............................................................13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33133流动资金估算表.............................................................13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3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3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3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13813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13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4014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42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4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144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 ..........................................................144能耗分析一览表.............................................................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提升面向公众的5G网络覆盖水平。
地方融资平台转型专题培训文件
地点融资平台转型专题2014年10月目录第一章地点融资平台前路迷茫..................... - 1 -一、限额发债................................. - 1 -二、置换存量................................. - 3 -三、短期冲击................................. - 4 -第二章投融资平台转型的起点:战略规划设计........ - 6 -一、前言..................................... - 6 -二、投融资平台转型的方向..................... - 7 -三、投融资平台转型的起点.................... - 10 -四、小结.................................... - 12 -第三章投融资平台转型的核心:管控模式选择....... - 13 -一、前言.................................... - 13 -二、总部定位的三种模型...................... - 14 -三、投融资平台集团管控模式选择.............. - 15 -四、投融资平台集团化管控实施要点............ - 17 -第四章投融资平台转型的支撑:组织结构搭建...... - 19 -一、集团组织结构设计误区.................... - 19 -二、严谨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 21 -三、专业清晰的业务职能架构.................. - 22 -四、结语.................................... - 25 -第五章投融资平台转型的保障:治理流程优化....... - 25 -一、前言.................................... - 25 -二、责权体系设计............................ - 26 -三、核心治理流程设计........................ - 28 -四、结束语.................................. - 32 -第六章构建现代企业治理体系,打造一流城投公司——记长春润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治理转型.................... - 32 -一、润德集团构建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的缘由...... - 33 -二、润德集团构建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 34 -三、润德集团企业治理体系运行的要紧成效...... - 37 -四、城投公司以后治理趋势展望................ - 38 -第七章凝心聚力促转型一心一意谋进展——记镇江新区经济开发总公司转型进展之路.......................... - 39 -一、引言.................................... - 39 -二、转型之路................................ - 40 -三、结束语.................................. - 41 -第一章地点融资平台前路迷茫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终于“修”成正果。
202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附答案(通用版)
202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附答案(通用版)选择题政府突出抓的四件事()。
A、大兴调查研究之风B、坚决守住廉洁底线C、扎实推进依法行政D、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答案:ABCD新一届政府的工作要()。
A、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B、坚持全面从严治党C、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D、集中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答案:ACD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打造融通发展区域生态工信部强调,我国要努力实现集群()的双轮驱动。
A、组织变革B、自主研发C、改革突破D、技术创新E、科技进步答案:AD我国地方集群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
A、孤岛化现象B、同质化问题C、精细化不足D、无序化发展E、特色化较弱答案:ABD以集群为载体打造融通发展的区域生态体系,强调不断增加集群数量,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发展集群?()A、招商引资B、政府强力扶持C、加大资金投入D、照搬照抄别国经验E、孵化成长答案:AE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A、长江B、祁连山C、贺兰山D、三江源E、秦岭答案:BCDE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的治水思路。
A、速度优先B、节水优先C、空间均衡|D、系统治理E、两手发力答案:BCDE黄河文化根基深厚,孕育了()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星罗棋布。
A、河洛文化B、齐鲁文化C、河湟文化D、晋中文化E、关中文化答案:ABCE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涉及(),任务繁重艰巨。
A、地域广B、人口少C、地域小D、人口多E、地域中等答案:AD《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生产力布局中坚持节水优先,细化实化()举措。
A、以水定城B、以水定地C、以水定产D、以水定向E、以水定人答案:ABCE开展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加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重大问题研究力度,聚焦()等领域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攻关。
化解政府存量债务的十条建议
化解政府存量债务的十条建议近期,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专家库双库专家、中国城投网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现代集团董事长、江苏现代资产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代研究院院长丁伯康博士,应邀在国家开发银行举行的规划业务专项培训会上,为到会的全体人员作了题为“平台公司转型的态势研判和路径分析”专题授课,受到普遍好评。
在这次会上,丁伯康博士针对当前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的化解提出了十条建议。
他说,自2014年以来,国发4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2018年中发2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和中办发46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等文件的出台,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和债务风险防范方面,提出了严格监管和全面防范的要求,同时对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的责任追责和处罚力度,也是大大增强。
就全国而言,中国债市总量已达到76.02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高达22.27万亿元,整体债务上涨迅速,而全国地方债务中除已经上报,纳入政府债务置换范围的显性债务外,还存在大量尚未纳入统计范围的隐性债务。
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之所以如此庞大,与土地财政财权与事权不对等、大量基础设施待建、地方融资平台政企不分以及变相的PPP融资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地方政府性债务由于举债规模巨大,举债形式和主体多元化以及举债层级复杂等因素,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突出。
更为严重的是地方政府除依赖土地收入偿债、开源节流和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等手段解决债务问题外,还没有太多科学化的方法来解决债务问题。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围绕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问题的解决丁伯康博士提出了以下十条建议:一是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动态防控机制。
对地方政府(含平台公司)债务(含隐性债务)的规模、结构和形成原因,调查清楚,深入分析,分类处置。
并依据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财政可承受能力和资源可利用水平等因素,建立起一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动态管理和控制机制。
系统发力加快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
系统发力加快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所社会调查课题组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4年第05期保障房建设是实现“居者有其屋”的重大民生工程,长期看将深度影响房地产发展模式,同时发挥着刺激消费、带动产业发展等基础功能。
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同年12月,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启动,重点聚焦“两类群体”保障工作、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及封闭管理相关事项。
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所社会调查课题组对全国10个省(市)共24个城市的城市居民展开问卷调查,收集受访者在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领域的主要变化、问题及诉求。
①依托以上数据,本报告对商品房与保障房需求变化趋势及保障房潜在经济后果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当前商品房、保障房需求呈分化特征(一)商品房购买意愿、二次购房需求及租赁需求低迷一是价格感受偏高压制购房意愿,居民“无力买”。
2023年以来商品房销售持续探底,导致商品房价格不断下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5%、销售额同比下跌6.5%;70个大中城市中,52个城市新建住宅售价低于2022年,66个城市二手住宅售价低于2022年。
即便如此,受访者对商品房的价格感受依然偏高。
68.6%的受访者认为房价处于偏高状态(见图1),在谈及未来房价预期时,27%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两年房价会继续上涨(见图2)。
受此影响,居民购房意愿未在短期内迅速回升。
仅有16.4%的受访者计划2024年将加大“购房或租房”支出。
二是已购房家庭被深度锁定,“二次购房”需求低迷,居民“不愿换”。
受就业不振、收入增长不佳、房贷压力大等影响,已购房家庭正被房产深度锁定,无能力和意愿再次购房。
调查显示,在已购房样本中,86.4%的受访者表示当前收支基本平衡,仅有3.7%的受访者表示收支能有“富余”;49.6%的受访者期待降低房贷利率缓解还贷压力,占比最高。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创新理念,破解城投公司融资难题作者:丁伯康一、城投公司面临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政府城建平台相继成立。
这些服务于地方政府城市建设投融资的存在平台,为各地城市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建设,完成了大量的融资,对各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提升本地城市形象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这些平台积极跟随政府职能转变和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变化,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勇于探索融资渠道、大胆进行市场化的改革实践,创造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可借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先进经验,像通过土地出让和运作筹资的方式、BT、BOT、TOT的项目融资方式、发行债券、发行信托还有城建资产的资产证券化(ABS)融资方式等债权和股权融资,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但是,作为跟随和推动市场经济改革的产物,目前城建投融资平台的运作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1、定位问题我们概括一下地区政府对城投公司的定位,大部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城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主体,承担授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且主要手段是资本运营。
(2)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项目的投融资平台。
(3)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项目市场化运作主体。
问题是,城投公司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单位,根据“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就应该利用政府背景、政策优势和国有资本的雄厚实力,实现这些功能,逐步构造自己的核心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情况不是这样的。
从国内城建投资项目决策的一般流程,可以看出,(1)是决策主体与投资主体脱节;投资主体与受益主体脱节,严重背离了“谁决策、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
(2)为追求业绩,不考虑城市建设资金供给能力,必然造成城建项目投资需求和融资能力失衡。
(3)长期运作会造成城建资金供给和需求结构性失调,导致城建年度建设计划难以执行和城建投融资平台债务高,融资能力枯竭。
因此说,目前这种城建投融资体制是投资决策与融资能力脱节、投资决策与融资主体脱节、资金供给与融资需求脱节的环境,非常不利于城投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方式研究综述
关 键 词 : 市基 础 设施 ; 资模 式 ; 目融 资 城 融 项
中图 分 类 号 :2 F9
1 国 外 理 论 研 究 综 述
国外 对 城 市 基 础 设 施 融 资 模 式 的 研 究 从 政 府 投 资 、 政 府 经 营 的模 式 开 始 , 要 起 源 于 在 政 府 干 预 理 论 。 参 照 经 主 济学 的发展史 , 府对 于市场 经济 的干 预始 于凯恩 斯 13 政 93 年 发 表 的《 向 繁 荣 之 路 》 其 中 包 括 了 政 府 对 于 基 础 设 施 通 , 的 投 资 模 式 论 述 。他 阐 述 了政 府 的 投 资 主 要 应 用 于 公 共 设 施 与 公 共 工 程 , 果 政 府 将 投 资 用 于 生 产 事 业 , 同 私 人 资 如 将 本 家 直 接 发 生 竞 争 , 加 速 生 产 过 剩 的 经 济 危 机 。 因此 在 并 国民经济发展 的初期 , 必须集 中精力 , 一次 性投人 大量 资金 用 于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周 期 长 , 设 资 金 难 以 建 在短 期 内得 到 回 收 , 之 社 会 间 接 资 本 在 时 间 上 是 不 可 分 加 ( 不 可 逆 ) , 便 是 这 种 政 府 直 接 投 资 、 接 经 营 的 城 市 即 的 这 直 基础设施融资模式产生的原 因。 进 入 二 十 一 世 纪 后 , 观 国 外 关 于 基 础 设 施 融 资 模 式 纵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 目融 资 是 近 年 来 发 展 较 快 、 用 范 围 较 项 应 广 、 比较 有 代 表 性 的 融 资 模 式 。这 主 要 是 西 方 政 府 根 据 也 城 市基 础设 施 的项 目区分 状 况 , 循 市 场 经 济 理 念 , 立 了 遵 建 相 关 法 律 法 规 , 得 政 府 在 公 共 资 本 和 私 人 资 本 的 结 合 上 使
BOT运作模式详解
BOT运作模式详解目录一、BOT基本概念 (3)1.1 BOT的定义 (4)1.2 BOT的历史发展 (5)1.3 BOT的特点与优势 (6)二、BOT运作模式详解 (7)2.1 BOT项目的参与主体 (9)2.1.1 项目发起方 (10)2.1.2 投资方 (12)2.1.3 运营方 (13)2.2 BOT项目的融资方式 (13)2.2.1 政府贷款 (14)2.2.2 商业银行贷款 (16)2.2.3 其他融资渠道 (17)2.3 BOT项目的运营管理 (18)2.3.1 运营周期 (19)2.3.2 运营内容 (20)2.3.3 运营绩效评估 (21)2.4 BOT项目的收益分配 (23)2.4.1 政府补贴 (24)2.4.2 用户付费 (25)2.4.3 投资方回报 (27)三、BOT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 (27)3.1 政治风险 (29)3.1.1 政策变动 (29)3.1.2 法律变更 (31)3.1.3 政治不稳定 (32)3.2 经济风险 (33)3.2.1 利率波动 (34)3.2.2 汇率风险 (35)3.2.3 通货膨胀 (37)3.3 社会风险 (39)3.3.1 人口变化 (40)3.3.2 城市化进程 (41)3.3.3 社会观念变迁 (42)3.4 技术风险 (44)3.4.1 技术更新换代 (44)3.4.2 技术泄露 (45)3.5 环境风险 (46)3.5.1 生态破坏 (47)3.5.2 环境污染 (48)3.6 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49)3.6.1 风险识别与评估 (51)3.6.2 风险规避与分散 (52)3.6.3 风险控制与应急处理 (54)四、BOT项目案例分析 (56)4.1 国内外BOT项目典型案例介绍 (57)4.2 案例分析 (58)4.2.1 项目背景 (59)4.2.2 项目实施过程 (61)4.2.3 项目成效与影响 (62)4.3 案例启示与借鉴意义 (63)一、BOT基本概念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一种项目融资模式。
丁伯康:完善体制 重组平台 提高政府持续融资能力
完善体制重组平台提高政府持续融资能力——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工作建议当前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对投融资平台清理整顿的要求,特别是近期四部委463号和162号两个文件的出台,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土地储备、融资以及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方面,都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提高国有资本的使用效益,增强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融资能力,重组和整合地方国有资本运营机构,使其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功能,事关城市化建设和持续融资的重大问题。
一、完善体制重组平台的重要意义通过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整合、重组政府投融资平台,并将其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投融资功能,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实现政府项目融资的有益探索。
通过重组和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将投融资平台做大做强,也是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从过去单纯靠财政投入,到通过投融资平台进行市场化、社会化融资进行建设,无疑是政府投融资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创新。
从长远来看,不但会减轻财政负担,降低财政风险,也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不过,改革本身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由于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不同,所面临的条件和要求也不一样,虽然不少地方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组建和运作,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但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模式,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和调整。
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针对各地在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投融资管理、资金筹措、债务风险控制等实际问题,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和管理水平,提高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迫切需要解决好政府在决策、融资、偿债等方面的问题。
要从顶层设计做起,对城市投融资体制、运行机制进行重新设计;要对城市资产和资源,包括融资平台进行整合和重组,壮大政府融资平台的实力;要对金融支撑产业发展,在制度和政策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加大金融资本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力度,为实现城市可持续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广东省2023年公需课《中国式现代化》考核答案
广东省2023年公需课《中国式现代化》考核答案1、[单选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A、祖国的和平统一B、建成社会主义强国C、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人均GDP赶超欧美您的答案:C2、[单选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有()个国家和地区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个位于亚洲?A、13,8B、20,5C、13,5D、8,13您的答案:C3、[单选题]当代中国税法体系的基本架构形成于A、“利改税”阶段B、“分税制”阶段C、“入世”阶段D、十八大以来您的答案:A4、[单选题]()天然具有累进特征,建议进一步降低居民生活相关税收优惠的税率。
A、增值税B、个人所得税C、消费税D、企业所得税您的答案:A5、[单选题]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在哪份报告中提出?A、十七大报告B、十八大报告C、十九大报告D、二十大报告您的答案:D6、[单选题]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A、坚实支撑B、制度依托C、民生基础D、基本目标您的答案:A7、[单选题]我国基本国情是A、全面富裕B、高质量发展C、人口规模巨大D、走和平发展道路您的答案:C8、[单选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符合()的要求A、人与自然和谐共生B、人口规模巨大C、全体人民共同富裕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您的答案:A9、[单选题]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贡献巨大,截止2023年3月,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每分钟,中欧班列运送2标箱货物。
B、每分钟,10标箱货物通过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到达目的地。
C、每分钟,中国援建巴基斯坦的卡洛特水电站发电量达6088千瓦时。
D、每分钟,中国芯片出口海外超过60万颗。
您的答案:C10、[单选题]关于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一核”指“粤港澳大湾区”。
B、“一带”指“沿海经济带”。
C、“一区”指“北部生态发展区”D、“一核一带一区”覆盖广东全省。
您的答案:A11、[多选题]美国参与或发动了以下哪几场战争?A、索马里战争(1993年)B、利比亚战争(2011年)C、叙利亚战争(2017-2018年)D、阿富汗战争(2001年)您的答案:ABCD12、[多选题]全球公认的世界四大湾区是A、旧金山湾区B、纽约湾区C、东京湾区D、粤港澳大湾区您的答案:ABCD13、[多选题]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城投公司如何转型为城市运营商(丁伯康 杨芝星 李鑫)
独家|城投公司如何转型为城市运营商(丁伯康杨芝星李鑫)2017-07-19丁伯康杨芝星李鑫来源:江苏现代咨询(原创)作者:丁伯康杨芝星李鑫丁伯康博士,系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专家库双库专家,住建部中国建设会计学会PPP 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城投网首席经济学家,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特聘专家,中国现代集团总裁,江苏现代资产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代研究院院长;杨芝星,系江苏现代资产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发展研究事业部高级研究员;李鑫,系江苏现代资产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发展研究事业部副总经理,现代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城投公司是我国分税制改革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变相融资的产物。
从90年代发展至今,我国已有上千家城投公司,然而大量的城投公司,特别是区县级的城投公司,仍然停留在1.0-2.0版本之间[1],仅仅是作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投资和建设,不具备造血功能,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从2010年的国发19号文到今年的六部委50号文、财政部87号文,政府层面的各项政策更是层层加码,对融资平台的监管力度与日俱增,城投公司转型已是迫在眉睫之势。
城市运营商为城投公司转型提供了方向。
城投公司长期参与城市开发,拥有大量项目经验和城市资源,可充分整合自身资源,从“建设城市”向经营“城市产业”实体转变,既能创造出稳定的运营收入和现金流,促进公司版本升级,又能服务于城市发展,减少国有资产流失。
本文在分析城市运营商产生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城投公司转型为城市运营商的优势条件,并提出了相关转型建议。
一、新型城镇化呼唤更多城市运营商2002年以来,我国进入新型城镇化建设阶段[2],不同于以往“投资造城”、“投资基建”的粗放式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城市的公共服务获取、社会保障供给、公民权利均衡分配等内容,强调以人为本,不断提升城市价值、提高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搞好城市的开发与管理,而参与城市建设的大量企业如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往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其行动的最终目标,以利润的大小来决定自身的行为,这样,不仅不会提升城市价值、提高城市品位,反而会阻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解读
【意见解读】丁伯康王蓬:完善顶层设计激发投资活力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长明显乏力的情况下,2016年7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通过解决投融资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作用。
相较于2004年发布的国发〔2004〕20号《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来说,《意见》以“中发”的形式发布,在文件的权威性和改革的系统性方面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今后将作为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贯彻。
通过对《意见》的学习,我们认为这个文件呈现出明显的四大特点和五个重点:一是兼顾体制改革与机制完善的特点。
《意见》以政府投融资为主线,结合当前我国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的要求,对不同的融资机制、管理机制、约束机制等进行了明确,完善了政府投融资的顶层设计。
二是兼顾政府投资与项目融资的特点。
通过对政府投资和一般项目融资的详细阐述,围绕投资方向,明确了不同渠道的融资来源。
《意见》中仅“投资”一词就出现119次。
“投资”一词频现,也凸显了政府对投资的重要性,这也是《意见》出台的根本目的之一。
三是兼顾政策指导与具体操作的特点。
《意见》不仅提出“要合理把握价格、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还有“构建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具操作性的行业准入标准体系”。
“各有关部门要完善规章制度,制定监管工作指南和操作规程,促进监管工作标准具体化、公开化”等对操作性问题方面的要求,不仅有对制度方向的明确,也有操作方面的建议,对下一步投融资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四是兼顾清单制度与流程管理的特点。
《意见》在“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部分详细阐述了“建立投资项‘三个清单’管理制度”及“优化管理流程”的相关要求,可谓放、管结合,名副其实。
《意见》显露出的五个重点方面是:第一、进一步明确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新政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问题
新政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问题出处:中国城市投资网作者:中国城市投资网首席经济学家丁伯康博士编者按近期,《中国城市投资网》收到不少城投公司的来电,希望了解新政策下,城投公司如何应对当前局势以及未来发展的走向问题。
在此,我集团总裁丁伯康博士结合他在全国城投联络会2010年年会上的主题演讲,总结凝炼此文,以供城投业界朋友们参考。
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量大、回报期长的特点,地方政府在筹集中长期建设资金方面,始终存在金融资源不足、融资渠道狭窄、规范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
此外,各地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进一步增加了对城市建设资金的需求,使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负担日益加重,偿债风险逐步显现。
如何提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和管理能力,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这已成为各级政府领导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近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实事求是地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清理进行了界定,对平台的规范要求进行了明确,对地方政府的违规担保提出了严厉制止,对平台融资和银行信贷管理提出要加强监管。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主动迎接挑战,适应转型,超前布局,用我们的执着和睿智,破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难题。
一、高度重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整顿工作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次的清理整顿都伴随着资产的清查、人员的处理和企业的转型。
如果采取急刹车或推倒重来的方式,不仅影响现有政府开工项目的完成和城建队伍的稳定,还将使我国城市化建设面临停顿或倒退,从而对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只有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才是最佳出路,边转型边整顿,才会获得整体上的平稳发展,获得社会上的普遍支持。
我们要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按照清理、规范和整顿的具体要求,对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的平台,通过停止融资,关、停、并、转,实现转型发展;对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建设、运营任务的平台,通过剥离融资业务,推向市场,实现自主经营;对其它形式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则要全部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商业化运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系统筹划,推进城建融资转型---论后危机时代的城投公司持续融资中国现代集团总裁丁伯康【摘要】今年以来,在银根紧缩和土地调控的双重挤压下,城投公司融资受阻,资金运作捉襟见肘。
面对后危机时代复杂多变的经济和金融环境,依靠传统政府投入和土地财政进行建设融资、推动城市发展的模式已显然失灵。
围绕经营城市的理念,对政府投融资体制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自身能力建设和实力增强,解决后危机时代城投公司的持续融资,已成为各级政府领导和城投公司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
【正文】【4206字】一、后危机时代城投公司面临的融资难题今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缓和,国内外经济、金融活动逐步进入相对平稳期,这也是人们所说的后金融危机时期。
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消除其影响,而使经济、金融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对后危机时代的城投公司而言,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融资难题。
难题一:融资规划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做到灵活应对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会上明确提出,201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今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专门召开会议,进一步提出在“十二五”时期,我们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因此,作为受国家金融调控政策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政府性投融平台--城投公司而言,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和政策变化,研究和解决影响本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实现本地区的健康、和谐和跨越发展,对于城投公司每一个决策者和管理者而言都是对其智慧的大考验。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有效化解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困境,实现城投公司健康、可持续融资,不仅需要对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思考,同时需要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现状,特别是针对国家金融调控、信贷政策带来的变化,加倍关注资本市场体系发展变化、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的创新运用。
通过制定更加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的政府建设项目投融资规划和城投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从源头上解决政府资金投资方向、资金需求、融资安排和渠道、债务偿还等方面的问题。
难题二:融资来源如何突破现有运作模式,做到与时俱进“土地+银行贷款+捆绑融资”这种2001年就开始的传统融资模式,使地方政府借助融资平台,一定时期绕开了体制与政策的障碍,实现了政府融资的目标。
在这种模式下,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性资金注入、土地收益等方式对融资平台进行扶持,在地方财政确保还本付息前提下,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及国有商业银行的打捆贷款,地方投融资平台发挥的仅是平台和枢纽作用,大部分没有经营和运作能力。
作为企业,它具备了融资的法律身份,可以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还可以发行债券,筹措资金能力是大大拓展了。
但是,从长远看,它没有具备市场经营和产业盈利的能力。
这些政府性的投融资平台没有自己的造血功能,更别说在复杂、规范的金融生态环境中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
当然,在地方可支配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没有土地开发收益,这一基本融资模式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在未来很长一定时间,地方政府仍然需要依靠土地增值收益,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还款来源,这不可回避。
但是,经营城市不仅仅是经营土地。
城市资产、城市空间、城市规划,包括城市中的各类资源载体,也都是经营对象。
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破解城市建设融资的难题,已经从简单的四则运算上升到复杂的微积分解题,那么经营城市的着力点到底在哪里?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决策者都具备解答微积分的能力,但是我们需要城市管理者和城市经营者具有对规划、策划、计划制定的认知力和执行力。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资金是关键。
没有系统的城投公司发展战略、没有全面的城市建设投融资规划和建设开发项目的商业运作策划,经营城市资源、加快城市发展又从何谈起。
难题三:城投公司如何增强融资能力,提高经营效率国务院提出清理、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宗旨是要彻底将行政事业性单位承担的城市建设融资、建设和运营职能逐步分离出来,赋予政府融资平台城市建设融资与偿债主体、城市建设土地收储与开发主体、城建资金管理和运作主体以及城建资产经营与管理主体等四项职能,进行规范的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和法制化管理。
在城市经营上,城投公司应具有相对独立的运作环境和经营的产业,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原则上不再参与城市建设项目的具体融资、建设和运营。
这样的定位,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的观念和意识更加开放和包容,需要各部门站在城市整体发展的全局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如果不能突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和思维定势,就难以实现城市有限资产和资源的集中经营和有效运作,更无法支持和实现做强做大城投公司的目标。
重庆城投的政府之手,就是以“8大城投”引领的地方政府平台投融资运作模式。
一切围绕城市的转型和跨越发展,政府最大限度组合各种资源。
其核心理念就是“资产变资本”、“时间换空间”、“全市一盘棋”。
天津城投集团迅速发展壮大和全面融资创新的宝贵经验,则是抓住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上市为国家战略,市政府在更强力度、更大范围、更高层面进行城市资产和资源重组基础上,大胆改革和突破,以政府主导,打造超级航母的成功典范。
目前天津城投集团已经成为拥有总资产超过4000亿元、经营范围涵盖十几个行业、国内最大的政府城建投融资平台。
难题四:政府项目如何吸引和扩大民间投资,体现合作共赢近年来,我国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城市建设和投融资领域,这几年由于地方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发展非常快,与民争利的事时有发生。
它们从银行非常容易地拿到贷款后,该干的和不该干的都自己去干。
同时,国有体制和政府性投融资平台运作的势力和范围强大,造成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不敢贸然进入,因此形成了“玻璃门”。
基础设施的属性是需求资金大、建设周期长,面对地方财政投入长期紧缺的局面,引进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运营,事关城市发展和城市资产经营大局。
因此,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城市建设和发展,对于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影响,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当前摆在各级政府和城投公司面前的难题,还是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化规则,采取强有力措施,对融资主体和运作流程进行规范,对项目融资、建设和运营方案进行科学决策、公平选择投资对象,规范对引进投资者的流程管理,创造好良好的公私合作的条件。
在后危机时代,城投公司特别需要在重视发挥国有资本引导作用的同时,多方式、多渠道引进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承担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
引进民资就是要为民间资本打开通路、创造条件,把一切有利于民间资本投资、运营和管理的项目、城市基础设施,放手让他们去投资、运营。
二、后危机时代的城投公司融资转型面对后危机时代面临的融资难题,城投公司应在“十二五”总体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指引下,大胆改革与创新,着力组织与流程优化,做好系统筹划与战略转型,以实现市场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首先是组织再造。
要加强城投公司建设,打造一个资产优良、实力雄厚、经营有方的市场化经营主体。
这应当引起地方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
城投公司实力强与不强、运作的好与不好,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政府领导支持的力度和怎样支持。
城投公司的发展壮大,涉及到对现有的制度安排、城市利益格局、资源持有者和管理者的调整和重新分配,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也需要各级领导站在发展的全局,理解和支持这样的转型。
如果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没有这样的决心和魄力,要实现城投公司的转型发展,打造具有强大实力和融资能力的城市经营主体,也只是一句空话。
其次是体制再造。
要不断创新城投公司的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打破原有的部门分头管理的旧体制,以注入经营性资产、赋予经营城市职责、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为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偿债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加快实现城投公司向产业化经营管理实体公司的转型,加快向投资控股型的集团化企业转变,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融资需要。
第三是功能再造。
切实履行好政府赋予的四大职能。
一是按照国家调控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要求,积极引导政府投资的方向,履行好政府投资导向的职能;二是对已经授权经营管理,包括控股、参股的企业实施好股权管理,规范好企业经营,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履行好股权管理职能;三是通过并购重组、资产、股权出让等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手段,履行好为政府项目建设筹措资金的职能;四是通过实施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将市场化和公益性有机结合,打造好优势主业,加速资本扩张,提高自身盈利,履行好为财政减负的职能。
第四是模式再造。
随着平台整顿和贷款规范清理、风险化解工作的深入推进,城投公司应着力统筹、系统谋划未来的融资转型模式,真正建立起多元化融资、专业化运作和系统化管理的良性发展模式。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要未雨绸缪。
一是抓好规划、策划和计划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规划就是超前谋划,做好“十二五”城市建设融资规划和城投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策划,就是策划好城投公司产业积聚、业务拓展、项目运作和公司造血机能;计划就是在战略规划和项目融资、商业运营策划的框架下,制定系统的开发、融资和运作方案,实施计划,以及年度和中长期融资安排等。
第五,促进城投公司的转型发展。
2011年是中央清理、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要求规范发展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无论是国家未来五年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或是重点关注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都离不开城投公司的继续作为。
展望“十二五”期间,历史仍将降大任于城投公司,但未来发展之路却并非一马平川。
城投公司要牢牢抓住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机遇,通过新形势下的组织再造、体制再造、功能再造和模式再造,大力促进公司的组织裂变和功能蜕变,促进城投公司的转型发展。
加快实现从融资导向性的企业向经营导向性的企业;从资产导向性的企业向价值导向性的企业;从做大导向性的企业向做强导向性的企业;从多元化导向性的企业向品牌化导向性的企业;从资产经营型导向的企业向资本控股型的企业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