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蒸发精品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蒸发》 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蒸发》(修改后)教案教学目标:(一)体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乐趣;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如何做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了解蒸发现象及蒸发要从周围吸热;知道影响蒸发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知道蒸发现象及蒸发吸热,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法方法:观察、讨论、探究、实验、分析教学准备:温度计、面纱、支架、表、烧杯、铁架台、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两个同样大的盘子、火柴、水、滴管、手绢、吹风机、镜子、记录单、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那你们平时喜欢不喜欢玩水呢?修改:下雨后,地上都是水,可过一段时间就干了,这是怎么回事?(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联系实际,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师:好!让我们一起把小手伸进水里,(师生同做)取出来,(示范甩一下手)注意观察!看你会有什么发现?下面,再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每人拿起湿布在镜上子擦一下(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观察!看你又有什么发现?小结: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就是蒸发。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二、学习新课1、蒸发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刚才实验时手上的水蒸发了,手有什么感觉呢?同学们在洗过澡后有这种感觉吗?那你们有什么问题吗?生:为什么会冷呢?我们可以借助温度计、棉纱、水来研究水蒸发时的温度变化。
实验要求:(课件出示)用棉纱将一只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与室内温度相同的水,取出来,停留在空中,同学们猜一猜,温度计的读数会怎样呢?边实验边把数据填入表格中。
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呢?思考:为什么温度计的读数会下降呢?也就是说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小结(演示课件):通过实验,看到水蒸发时,温度是下降的,说明:水在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
2、怎样才能使水蒸发的更快些看图(出示图片):(1)现在每组桌上都有湿布,(顺手拿起一块湿布)谁能想办法让这块湿布尽快变干呢?(2)我们在两个盘子里分别滴上相同量的水,一个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个放在桌上不动,过一会儿,会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实验讨论:有什么发现?小结:空气流动快,温度高,表面积大可以加快蒸发。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内容概括在物质科学方面,主要介绍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包括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溶解性、热胀冷缩现象等。
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生命科学方面,教材重点介绍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生命周期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知识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的生存环境和适应性,培养他们的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地球与宇宙科学方面,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球的转动和四季变化等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以及人类与地球的相互关系。
还介绍了宇宙中的天体及其运行规律,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科学与技术方面,教材通过实例介绍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技术原理和应用,如简单的机械原理、能源的应用等。
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教材的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等方式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1. 介绍本学期科学课程的目标和重要性在本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我们致力于达成一系列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原理,以及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主要目标包括:知识理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包括物质性质、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地球宇宙的基本认识等。
技能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以及尊重事实、注重实证的科学态度。
科学课程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然的重要窗口,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学期的科学课程具有以下重要性: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知识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人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名师优质课全册教案
人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名师优质课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全面掌握人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掌握上册各单元的重点知识和核心概念。
-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包含上册的所有课程内容,共计XX个单元。
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如下:1. 单元一:生命的奥秘单元一:生命的奥秘- 理解生命的特点和组成。
- 探究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科学观察和描绘生物。
2. 单元二:外力与物体单元二:外力与物体- 了解力的作用和属性。
- 探究物体的平衡和运动。
-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
3. 单元三:光的传播单元三:光的传播- 理解光的传播原理。
- 掌握光线直线传播的特点。
- 进行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
4. 单元四:物体的重量单元四:物体的重量- 知道物体的重力是什么。
- 研究测量物体的质量。
- 进行秤重实验。
5. 单元五:声的传播单元五:声的传播- 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 探究声音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 进行声音传播实验。
6. 单元六:电的传导单元六:电的传导- 了解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掌握电路的构成和原理。
- 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
7. 单元七:天体对地球的影响单元七:天体对地球的影响- 研究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 探究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 进行天体运动观察实验。
8. 单元八:物质的变化单元八:物质的变化- 理解物质的变化和反应。
- 探究常见物质的变化特点。
- 进行化学实验。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参与度。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和概念。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和概念。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水的蒸发和凝结》作业设计方案
《水的蒸发和凝结》作业设计方案一、指导思想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的蒸发和凝结原理,培养学生科学观念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水的蒸发和凝结是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相变过程。
2. 掌握水的蒸发和凝结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水的蒸发和凝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水的蒸发和凝结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 实验操作:观察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水的蒸发和凝结的实际现象,引起学生兴趣。
2. 理论学习:讲解水的蒸发和凝结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发表自己的见解。
6. 展示交流:组织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心得。
五、实验设计1. 实验材料:水、容器、温度计等。
2. 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容器中。
(2)记录水的初始温度。
(3)观察水的蒸发过程,记录蒸发速度。
(4)改变温度、湿度等因素,观察对水的蒸发和凝结的影响。
3. 实验要求: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准确记录数据,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六、教学评价1.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数据和报告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实验过程、数据和分析结论。
七、补充说明本次作业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公民。
希望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加深他们对水的蒸发和凝结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6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6篇)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2、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
教学过程1、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3、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小学科学42水的蒸发和凝结教案
小学科学42水的蒸发和凝结教案标题:小学科学教案——水的蒸发和凝结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理解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提升他们的科学知识和观察力。
通过实际观察、实验和讨论,学生将学会辨认并描述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与水的蒸发和凝结相关的现象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水的蒸发和凝结的基本概念,并能辨认并描述这两个过程。
2.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记录实验结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水的蒸发过程:a. 观察水的蒸发现象,如水波渐渐消失,水面变干燥等;b. 阐述水的蒸发是水分子从液态转化为气态,并逐渐散开到周围空气中的过程;c.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水的蒸发速度的变化,如温度的影响。
2. 了解水的凝结过程:a. 观察水的凝结现象,如冷凝在容器表面的水珠等;b. 阐述凝结是水分子从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并形成液滴;c.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水的凝结速度的变化,如温度的影响。
3. 探究水的蒸发和凝结的应用:a.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蒸发和凝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水的干燥、云朵形成等;b. 带领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并给予相关材料和引导,如为什么水龙头滴水、水壶出现水垢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a. 引入主题,通过观察图片、小视频或实地观察,引发学生对水的蒸发和凝结的好奇心。
b. 提问学生:你们是否注意到过水的蒸发和凝结的现象?请描述一下。
2. 理论讲解与实验:a. 分别介绍水的蒸发和凝结的过程、原理和特点;b. 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c.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分析。
3. 拓展思考与应用讨论:a. 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提出与水的蒸发和凝结相关的问题,并给予相关材料和引导;b. 分组展示和讨论互相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讲解和评价。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地球内部有什么教学目标:1 、熊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能够根据数据,对地球内部各层厚度作出合理的解释;能够根据火山和地震的现象对地球内部情况作出解释;能够查找有关地球内部的资料。
2 、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知道科学研究中可以用模型方法来解决问题。
3 、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地球的乐趣。
教学准备:有关地球内部情况的资料 (图片、课件、视频图像 );熟鸡蛋、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美丽的地球表面有山有水,风光无限,那么地球内部有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猜想地球内部有什么谈话:根据你的知识经验,同学们猜想一下地球内部有什么?学生猜测。
(石油、矿产、水)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地球内部的录像想不想看?(教师播放火山、地震的录像资料。
)提问:看了刚才的录像,你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认为地震发生时、火山喷发的时候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这些事实说明地球内部并不像表面看到的一样平静,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运动,正是这样缓慢地运动造成了火山和地震。
而且我们从这些现象里还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温度是很高的,连岩石都成了液体形态的岩浆了。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谈话: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 ----(学生:通过钻探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特点,你怎么知道? --你还知道科学家通过地震波、磁力等信息来探知地球内部情况,看来查资料能帮我们了解很多科学知识。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1 .谈话:科学家通过这么多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特点,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好多关于地球内部特点的资料,想不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想)首先在小组内把你们搜集的材料整理一下,过一会在班上交流一下,(学生小组内整理资料,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起来和大家交流一下:2 .学生汇报。
活学活用:五年级物理上册蒸发实践教案
近年来,中国的教育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这也导致物理实践教学在五年级上册物理课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对于学生而言,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学会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因此,五年级上册物理课程的蒸发实践教案也备受教师和家长的关注。
蒸发是流体通过表面蒸发释放其潜热的过程。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蒸发实践教案,让学生了解蒸发的过程,丰富其物理实践经历,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要向学生简单地介绍蒸发的表现及原理,使学生了解蒸发现象及其发生的原因。
接下来,老师可以分组让学生通过实践来验证蒸发的原理。
一般情况下,实验器材我们可以使用小瓶子、口香糖盒等,将水加入其中,然后让学生将不同物品盖在瓶子上,包括塑料薄膜、蜡烛、塑料袋、橡皮等材料。
在将小瓶子放置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材料下掉落的水量和蒸发的速率,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了解不同材料下的蒸发速率和原理。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录实验结果,鼓励学生主思考,提出问题,并在实验过程中逐渐总结出规律。
同时,教师还应教育学生要注意安全,如在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打开盖子等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践来帮助学生了解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西瓜和香蕉等水果会因为蒸发而变坏,从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利用蒸发原理,如存放食物时应当密封或放入冰箱中,以减少蒸发造成的浪费和食物变质。
五年级上册物理课程的蒸发实践教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物理实践经历,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希望未来的教学中,更多的教育者和家长能够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蒸发优秀教案
蒸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蒸发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
3. 认识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
2. 难点:运用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晾晒衣服、出汗等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现象中水分是如何消失的吗?
2. 新课呈现
讲解蒸发的概念: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实验演示:在两块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将其中一块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水的蒸发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
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
温度:温度越高,蒸发速率越快。
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速率越快。
空气流动:空气流动越快,蒸发速率越快。
湿度:湿度越低,蒸发速率越快。
3.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蒸发的概念、特点以及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
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蒸发的原理。
4.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观察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蒸发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了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物理知识的应用,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蒸发教案初中化学
蒸发教案初中化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蒸发的概念和原理
2. 能够掌握蒸发的影响因素和条件
3. 能够运用蒸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蒸发的定义及原理
2. 蒸发的影响因素和条件
教学难点:
1.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2. 如何利用蒸发来处理水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杯水在太阳下蒸发的视频或实验,引起学生对蒸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概念理解
1. 讲解蒸发的概念和原理,与沸腾的区别。
2. 引导学生思考蒸发的影响因素和条件。
三、实验操作
1. 实验一: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下水的蒸汽压
2. 实验二:观察不同容器中水的蒸发速度
四、讨论与总结
1.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蒸发的影响因素和条件。
2. 老师指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蒸发来处理水资源。
五、拓展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或调研项目,探究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六、作业
1. 回答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2. 收集一些实际应用中利用蒸发的例子并总结
七、复习
提醒学生复习蒸发相关知识,准备小测或期末考试。
教学反思:
本教案设计了导入、概念理解、实验操作、讨论与总结、拓展、作业、复习等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蒸发的相关知识。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奥秘3. 光与影子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4. 力与运动力的作用运动的规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认识生物的分类与特征。
2. 使学生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激发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3. 让学生掌握光与影子的基本原理,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与特征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光的传播与影子的形成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2. 教学重点:生物的多样性地球与宇宙的知识光与影子的现象力与运动的关系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标本、图片、模型地球仪、天体模型光源、影子道具力的作用演示器、运动装置2. 学具:生物观察记录表地球与宇宙知识手册光与影子实验器材力与运动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内的生物,引入生物的多样性。
以夜观天象活动引入地球与宇宙知识。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光影现象,引入光与影子。
通过体育活动,引入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
2.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的分类与特征,举例说明。
解析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以实际现象为例。
分析光的传播与影子的形成,通过实验演示。
阐述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结合实际情境。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生物,进行分类和特征描述。
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进行光影实验,观察影子的变化。
进行力的作用和运动实验,观察现象。
4. 课堂小结:梳理地球与宇宙知识。
归纳光与影子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分类与特征2. 地球与宇宙知识框架3. 光的传播与影子形成原理4. 力的作用和运动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进行分类和特征描述。
绘制地球与宇宙知识结构图。
记录光影实验过程,分析影子变化原因。
分析生活中的力的作用和运动现象。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8篇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提出并识别昼夜对郁金香、合欢树等的影响以及时差对人的影响,并设法这些问题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2、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蒲公英的变化;3、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4、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某种植物和花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
教学准备: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明暗对比明显的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酢桨树、牵牛花、夜来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
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2、学生讨论并交流。
3、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4、学生讨论并交流。
5、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
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6、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生命与健康
课时一:生命来自哪里
教学目标:
- 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 探究生命的发展过程;
- 认识生命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
- 什么是生命;
- 生命的基本特征;
- 生命的起源;
- 生命的发展过程;
- 生命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教学重难点:
- 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的概念理解;
- 生命的发展过程的探究。
教学准备:
- 课件:介绍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 视频素材:展示生命的发展过程及地球上生命的分布情况。
教学活动: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探究和
思考。
2. 提问:通过问答形式,了解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的
理解。
3. 讲解:使用课件,介绍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的知识点,并
解释相关概念。
4. 探究:观看视频素材,探究生命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生命的起源和发展的关系。
5. 讨论:小组讨论生命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并汇报讨论结果。
6. 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对于生命发展的重要性。
课时二:人体呼吸系统
(省略其余课时内容)。
初中化学蒸发的教案
初中化学蒸发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蒸发是一种物质由液态向气态过渡的过程;
2.掌握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3.理解蒸发对于物质性质的影响;
4.能够运用蒸发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
1.蒸发的定义及过程;
2.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3.蒸发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环节:
1. 导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过程,让学生感受蒸发的存在及重要性。
2. 讲解:介绍蒸发的定义和过程,探讨蒸发对于物质性质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蒸发速度
的影响因素。
3. 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的蒸发速度,比较结果,加深对蒸
发原理的理解。
4. 讨论: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为基础,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蒸发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蒸发对于物质性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
中观察并应用蒸发原理。
四、作业安排:
1. 小组讨论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汇报;
2. 撰写150字左右的日记,描述观察到的蒸发现象及启发。
五、教学反思: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蒸发的认识有所加深,能够运用蒸发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
现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蒸发”说课稿范文
2024“蒸发”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蒸发》是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蒸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蒸发的概念,掌握蒸发过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②能力目标:观察和记录蒸发现象,进行简单实验和探究。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科学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蒸发的概念,掌握蒸发过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难点是:观察和记录蒸发现象,进行简单实验和探究。
二、说教法学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非常重要。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问题导入法,实验探究法;学法是: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同时配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便更好地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课堂开始,我会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在洗澡时,为什么会感觉到身体上的水慢慢消失了呢?”通过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思考和回忆自己的日常经验,从而引发他们对蒸发的兴趣。
然后,我会进行简单的讨论,激发学生对蒸发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环节二、实验探究,观察蒸发现象。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了解蒸发现象,我准备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水的示意图,并放置一个含水的容器。
然后,我会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容器中的水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发现水慢慢减少了,这就是蒸发现象。
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我会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蒸发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小学科学26水的作用(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26水的作用(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水的作用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深入了解水的作用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将围绕水的性质、循环、凝固和蒸发等方面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水的了解。
一、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形态有多种,能正确描述水的性质。
2.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认识水的重要性。
3. 知道水可以从液态变为固态和气态,并能举例说明。
二、教学准备1. 彩色纸、水彩笔和图画。
2. 实验用具:水杯、冰块、电热杯、水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先展示一杯水,让学生描述水的性质。
引导学生谈论水的颜色、透明度、可塑性和常见的状态等等。
2. 学习水的循环(1)通过图画和简单的例子,向学生解释水的循环过程。
比如:水从湖或大海中升华成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形成云,云中的水滴凝结形成雨滴,再降落到地面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
(2)让学生完成一道选择题:“雨滴形成的过程是什么?”A. 升华 B. 凝结 C. 溶解(3)进行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观察雨滴的形成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观察雨滴是如何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
3. 水的凝固和蒸发(1)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水的凝固过程。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冰块和水杯,在教室的角落放置冰块,观察冰块变化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冰块的渐渐融化和变成水的过程。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水的蒸发过程。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电热杯或烧水壶,将水加热至热水汽上升形成蒸汽的状态。
引导学生观察水是如何慢慢变成蒸汽的过程。
4. 总结与归纳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水的形态有哪些?举例说明。
(2)水的循环过程是什么?简要阐述。
(3)水可以从液态变为固态和气态,举例说明。
教师可以整理学生的回答,展示在黑板或PPT上,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5. 拓展活动(1)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不同状态下的水分子特点。
比如:实验室里的水、河水、海水等,学生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物体,了解水的透明度和纯度的差异。
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准备单元蒸发的快慢
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准备单元蒸发的快慢蒸发的快慢是研究物质状态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中,关于蒸发的快慢的教学内容备受重视。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介绍蒸发的概念、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以及如何进行相关实验。
蒸发是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常见于生活中的许多场景,例如水从湖面、水面、衣物等表面逐渐消失,变为空气中的水蒸气。
蒸发是通过分子的热运动将液体分子从液体表面转化为气体的过程,因此蒸发速度与温度、湿度、表面积和风速等因素有关。
首先,温度是影响蒸发速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分子的热运动速度加快,从而增加了液体分子逃离液体表面的概率,使蒸发速度加快。
相反,温度降低,则液体分子的热运动速度减慢,蒸发速度变慢。
其次,湿度也对蒸发速度有显著影响。
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所占的比例,当空气中的湿度较高时,空气中已充满了较多的水分子,液体分子很难从液体表面逃离,蒸发速度较慢。
而当空气中的湿度较低时,空气中的水分子相对较少,液体分子可以更容易地从液体表面逃离,蒸发速度较快。
此外,表面积也会影响蒸发速度。
表面积较大的液体可以使更多的液体分子暴露在空气中,从而有更多的分子能够逃离液体表面,加快蒸发速度。
相反,表面积较小的液体则有较少的分子能够与空气接触,蒸发速度较慢。
最后,风速也与蒸发速度密切相关。
风可以带走空气中的水蒸气,从而维持空气中的湿度较低,加快蒸发速度。
特别是在潮湿的环境中,风会更加明显地促进蒸发。
为了加深学生对蒸发速度因素的理解,可以进行一些简单实验来观察蒸发速度的变化。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验设计:实验材料:1. 不同温度的水(可以使用冷水、常温水和热水);2. 同样容量的容器(如玻璃杯);3. 毛笔或标尺。
实验步骤:1. 将不同温度的水分别倒入不同的容器中,保持每个容器中的水量相同。
2. 使用毛笔或标尺在每个容器内侧划出水面的水平线。
3. 在实验开始时,记录每个容器内的水面高度。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可打印)
小学科学(湘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17年2月)永乐小学龚吉琴一、基本情况在四年级,学生已经重点学习了围绕研究主题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搜集信息、制作资料卡片和资料摘要,并将分散收集的零散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制成统计图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
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
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准备单元《蒸发的快慢》教案(2022秋季)
准备单元蒸发的快慢【教学分析】《蒸发的快慢》是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准备单元。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聚焦“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然后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并说明假设的依据。
学生随后通过设计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相关结论,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蒸发是一种分离混合物质的方法。
(2)基于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对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3)表现出对事物的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4)了解科学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水、食盐水、酒精灯、小铁勺、胶头滴管、玻璃片、夹子、火柴、烧杯、秒表、小风扇等。
【教学过程】(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盐是从哪里来的吗?生1:超市里买的。
生2:市场里有两种盐,一种很大颗的是粗盐,一种比较细的是精盐。
师:你说得真好!你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食盐吗?(播放视频:《鲁滨逊课流记》)请同学们仔细观看,主人公是怎样获得食盐的。
生1:他是从海水中获得食盐的。
生2:海水煮干了,就出现食盐了。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在从海水中提取盐的过程中,请你仔细思考,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请把你的问题存入我们的“问题银行”。
生 1:水都去哪了?生2:海水要多长时间才能变成盐?生3:能使水蒸发得再快点吗?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不好进行探究的,有的是我们在课堂上利用现有的条件不能进行探究的,或者是在一节课里没法完成的。
请小组讨论,挑选一个我们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的科学问题。
(学生讨论,然后汇报)师:我们在一节课里不能够研究所有的问题,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大家提到最多的“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个问题。
师:现在每组桌上都有湿纸巾,谁能想办法让这块湿纸巾尽快变干呢?生1:可以在太阳下晒一晒,在火上烤一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蒸发》
精品教案
指导思想:
在学生平时生活的基础上,让其感受蒸发这种现象,并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通过体验活动认识蒸发现象,通过探究实验研究蒸发现象,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使之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
1、经历搜集证据的过程,能够对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知道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培养科学看问题的意识,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
3、认识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以及加快蒸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那你们平时喜欢不喜欢玩水呢?那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将右手的手指伸入水中,拿出来把多余的水轻轻甩掉。
(学生操作)
下面,看老师这儿,(师拿湿布在黑板上轻擦一下)这样过一会儿你们手指上的水和黑板上的水会怎么样?
生1:会变干。
生2:会消失。
师:真的会这样吗?现在来看,黑板上的水,你手指上的水怎么样了?
生1:变干了。
生2:消失了。
师:,那我们来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生1:洗过的衣服晒一晒会变干。
生2:拖完地后,过会地会变干。
生3:湿头发过会也会变干。
……
师:很好,大家的生活经验真丰富,那这些水是真的消失了吗?(没有)那它变成了什么?又跑到哪里去了?
生1:我认为是慢慢的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中去了。
生2:跑天上去了。
……
师:对,水是慢慢的变成了水蒸气。
(板书:水→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
刚才我们看到的想到的这些现象,在科学上我们称做蒸发,那你能根据自己的认识来说一说什么叫蒸发吗?(让生来总结)师:你们说的非常好,水慢慢的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出示课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蒸发以及与蒸发有关的知识。
(板书:蒸发)
师:关于蒸发,你想研究那些问题?
生1:在什么情况下水会蒸发?
生2:水在蒸发时周围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3:怎样让水蒸发的快或慢?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
谁来试着说一说。
(充分的让学生表达,如果学生说的非常有道理,就可以直接呈现出答案。
如果不能说出,老师再举几个实
例。
)如:我们知道湿衣服在太阳下晒一晒会变干,那阴天会变干吗?(生:会。
)那冬天会变干吗?(生:会。
)
师小结:是的,无论气温高还是低,无论晴天还是阴天,水都可以蒸发,也就是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出示课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
二、自主探究、认识新知:
1、实验探究: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
师:刚才蘸过水的手指有什么感觉?(让生充分的说一说)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生:我认为可能是因为手上有水。
师:对,手上有水,这些水要蒸发。
生1:可能是蒸发时温度会下降。
生2:是不是蒸发时带走了热量。
生3:水蒸发时可能会吸收周围的热量。
师:是不是这样呢?(出示课件)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老师给准备了实验器材:温度计、水、棉花、橡皮筋、烧杯)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想想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并设计出来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
生1:我们小组打算让温度计“洗洗澡”用棉花包住温度计,蘸上一些水,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如果下降就说明了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
生2:我们小组打算用棉花包住温度计的液泡,沾上水,观察温度,看看温度的变化。
师:说的非常好,那我们来看看实验提示。
(课件出示)还有问
题吗?(生:没有了。
)那下面开始实验吧。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小组的实验。
(生汇报,并得出结论: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
)
师:我们用实验证明了水蒸发式会吸收周围的热。
(出示课件)看看这个小男孩,(出示课件),你想说什么?(让生充分的说一说)你洗完澡后有这种感觉吗?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该怎么办?(把身上的水擦干)大家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利用了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这一道理。
生1:夏天很热,在教室的地面上撒一些水,会感到比较凉快。
生2:小宝宝发烧时,在额头上盖一块湿毛巾。
2、探究加快蒸发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蒸发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加快蒸发,那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出示课件)
生1:湿衣服放在火上烤一烤,衣服上的水蒸发的比较快。
生2:洗完手后,把手放在空调的出风口处,手干的就快。
……
师:也就是加热,加快空气流动都可以加快蒸发。
(板书: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要用实验来证明。
师:在小组内快速的商量一下,愿意做哪个实验?
师:好的,小组长过来领实验器材。
(师发放实验器材)
师:利用这些实验器材,小组内讨论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来。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1:我们小组讨论的加热实验,打算在两个蒸发皿内滴相同量的水,对一个进行加热,另一个放在一边,观察哪个蒸发得快。
生2:我们小组打算做加快空气流动这个实验,将两块纱布沾上同样多的水,一块用吹风机吹,一块放在一边,看哪一块干得快。
师:说的非常好,看看老师给你们的实验提示。
(课件出示)还有问题吗?开始实验吧。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师: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
(生汇报,并得出结论:加热和加快空气流动都可以加快蒸发。
)师:是的,加热和加快空气流动都可以加快蒸发,那还有别的方法吗?动动脑筋,想一想?(尽量让学生去说,如果说不出,师演示:一块湿布展开和折叠)怎样干得快?
师:增大蒸发面积也可以加快蒸发。
(板书:增大蒸发面积)
师: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利用增大蒸发面积来加快蒸发的现象?
生1:农民伯伯晒麦子,摊开晒。
生2:晒被子,展开晒。
生3:湿头发,披散着干得快。
师小结:加热、加快空气流动、增大蒸发面积都可以加快蒸发。
(板书:加快蒸发)
【本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慢慢的感受了水蒸发的过程,对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有了非常具体的认识,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影响蒸发的因素,真正让学生做到了动眼、动手、动脑,并体会到了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
三、总结知识,课后延伸
师:短短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说说你们的收获?
生1:我学会了什么叫蒸发。
生2:我知道了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
生3:加热、加快空气流动、增大蒸发面积可以加快蒸发。
师:非常好,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蒸发以及与蒸发有关的知识,(出示课件)利用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完成这两个活动。
【总结归纳本课学习内容,利用知识在课后进行调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学好科学,用好科学”。
】
【教学反思:】
儿童天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科学课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样就容易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蒸发在我们身边常常发生,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因为这些过程往往看不见摸不着,而且进行的较为缓慢,水蒸发后的气体又看不见,怎样让学生能注意到蒸发的存在,让学生了解影响蒸发的因素,就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刚开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为本节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让本节课比较顺利的完成,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做到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及动脑,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来,解决问题的办法也由学生自己想,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是学生探索活动中的伙伴和朋友。
在本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总怕学生处意外,希望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走,总强调学生学习知识,有点忽视学生的发展。
还有时语言有些重复啰嗦等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在这些方面丰富和完善,积累更多的
教学经验,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