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对机械基础课程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

机械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基本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知识;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装配和工艺等方面的知识;3. 熟悉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包括机械加工、焊接、铸造等方面的知识;4. 具备基本的机械实验和测试技能,能够进行基本的机械实验和测试。

二、课程内容。

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装配原理和工艺原理等方面的知识;3.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加工、焊接、铸造等方面的基本工艺和技术;4. 机械实验和测试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机械实验和测试方法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既注重理论教学,又注重实践教学。

具体包括: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等方式,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机械实验和测试技能;3. 网络教学,通过网络课程、网络资源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当全面客观,既注重学生的理论水平,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1. 理论水平评价,通过考试、作业、论文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机械实验和测试技能;3. 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考核、综合实习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71121学时数:64 学分:4先修课程:《数学》、《物理》,《机械制图》等课程。

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等专业课程。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常用材料、机械制图及机械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具有鉴别机械材料,熟悉机械制图,分析机械功能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注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扩展学生思维和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专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专题学习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活动任务。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机械素养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专业领域对工匠素质的要求。

课程设计以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自助的能力,并最终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能够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导向发展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五、课程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机械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2.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零件的表达方式。

3.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

4.了解轴系零部件。

5.熟悉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与标准。

6.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7.初步具有鉴别机械材料的能力。

8.初步具有机械制图、识图的能力。

9.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机械机械的能力。

10.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六、课程的内容标准(-)理论教学1.机械常用材料(1)了解材料的性能。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即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分析受力和判断直杆的基本变形;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和性能,正确选用材料;熟悉常用机构的结构和特性,掌握主要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并初步掌握选用方法;了解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国家标准,理解标注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了解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会正确使用常用气压和液压元件,并会搭建简单常用回路;能够分析和处理一般机械运行中发生的问题,具备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具备获取、处理和表达技术信息,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加机械小发明、小制作等实践活动,尝试对简单机械进行维修和改进;了解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知识,具备改善润滑、降低能耗、减小噪声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养成自主研究的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结构该课程由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选学模块三部分组成。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不少于64学时。

综合实践模块是以典型机械拆装、调试和分析为主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内容。

选学模块是由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的实际需要自主确定的选择性内容。

各模块中标“*”的内容,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

基础模块教学单元绪论: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研究要求。

一般机械的组成及基本要求:了解机械的组成。

力的概念与基本性质:了解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力矩、力偶、力的平移:了解力矩、力偶和力的平移。

杆件的静力分析:了解约束、约束力、力系和受力图的应用。

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了解直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应力分析。

教学要求与建议学生应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研究要求,并掌握机械的组成。

同时,学生应该了解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以及力矩、力偶和力的平移。

在研究杆件的静力分析方面,学生应该了解约束、约束力、力系和受力图的应用。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机械基础95二、编写说明(一)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加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让学生联系实践进行理论学习,让学 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机械分析能力,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后 续专业课程提供一个专业基础知识平台。

(二) 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机械传动原理、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 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初步具 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运动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 简单 了解机械传动及液压传动等内容。

能力目标:(1) 通过学习,学生能基本达到在无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能独立分析机械的组 成、使用维护、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 (2) (3) (4) (5) 力具有机械设计实验技能(6) 具有对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构零部件进行维护的能力综合素质:课程名称: 总学时: 适用对象: 开课学期:机械加工专业中专二年级学生第三学期至第四学期具有分析常用机构运动特性的能力;初步具有简单设计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能力; 具有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初步具有把理论计算与结构设计、结构工艺等结合起来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加强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能力 培养学生与人协助的能力(三)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1) (2) (3) (4)本课程的讲授跨两个学期,分为《基础知识》、《机械传动》、《机械零部件》和《液压、气压传动》四部分。

本课程重点是基础知识模块;掌握机械传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基础知识模块。

《基础知识》的重点章节是第七章、第八章。

难点章节是第七章。

《机械传动》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

难点章节是第五章。

《机械零部件》的重点章节是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难点章节是第十一章。

《液压、气压传动》的重点章节是第十三章。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机械基础二、对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三、课时:92四、学分:6五、课程目标: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平面力系及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方法;了解直杆材料的基本变形形式。

2、了解一般机械中常用工程材料的类别、性能及选材原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作用和常见方法。

3、掌握或了解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和特点,能够正确使用这些机构和零件。

4、掌握或了解一般机械中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应用特点等知识和技能。

职业能力目标:1、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中的简单力学问题。

2、能识别材料牌号,判断材料的性能。

3、理解材料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的作用。

4、具有选择简单机械装置和零(部)件的初步能力。

5、能把机械传动、液压传动与机床的工作原理结合起来,认识机床的运动机理。

6、初步具有运用各种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般工程问题。

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锐意进取的品质,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求真务实、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六、教学设计思路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以金属材料、机械机构、机械传动、液压传动以及机械零件等工程技术为项目,设计教学模块。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七、内容要求项目一、力学基础课时:14教学目标最终目标:解决工程实际中的简单力学问题。

促成目标:1、理解静力学基本公理2、掌握力系的平衡条件模块一:刚体的受力分析(一)、工作任务1、理解力对点之矩概念;2、掌握静力学公理、不同类型约束的反力,熟练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

(二)、相关实践知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相关理论知识1、刚体的概念2、三角函数(四)、拓展知识1、力的三角形法则模块二: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方程(一)、工作任务1、理解力的平移、力偶的概念2、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行力系和力偶系的简化方法和平衡条件(二)、相关实践知识1、物体受力分析(三)、相关理论知识1、力的平移定理2、力偶的概念(四)、拓展知识1、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条件。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读生,学制三年二、适用专业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三、课程性质《机械基础》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是依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数控技术应用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包括构件的静力分析、杆件的基本变形、机械工程材料基本知识、平面连杆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带传动和链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系、联接、支承零部件、机械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等内容。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重要作用。

注重机械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工程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机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了解约束、约束力和力系的基本知识,能对杆件的受力进行分析;(2)通过学习杆件的强度和刚度,了解杆件的内力、轴力等,进行杆件变形的内部受力分析;(3)通过学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分类以及牌号,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4)通过学习运动副与机构的组成,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学会机构类型判断的方法;(5)通过学习凸轮机构、槽轮机构、棘轮机构等工作原理、结构、类型,了解它们在生产实践当中的应用实例;(6)通过学习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系的运动,掌握它们的运动特点和运用场合;(7)通过学习螺纹、键、销、支撑零件的类型和应用特点,掌握它们的运用特点及运用场合;(8)通过机械节能环保知识和安全防护措施,了解和增进我们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环保素养。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目标本文档旨在制定机械基础课程的标准,以提供学生全面掌握机械基础知识的机会。

课程内容机械基础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1. 机械工程导论:介绍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应用领域。

2. 材料力学:讲解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应力分析,涵盖静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力学。

3. 流体力学:介绍流体的力学行为、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4. 热力学:涵盖能量转换、热力循环和热力学性质。

5. 机械设计:讲解机械元件和机械装置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方法。

6. 机械制造工艺:介绍机械制造过程和机械加工方法。

7. 自动控制原理:涵盖机械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方法。

研究目标通过完成机械基础课程,学生应达到以下研究目标:1. 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力分析方法。

3. 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流体行为。

4. 熟悉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循环。

5.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6. 理解机械制造的工艺和加工方法。

7.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方法。

评估方法为确保学生达到研究目标,下面的评估方法将被采用:1. 课堂测验: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和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3.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综合理解能力。

参考资料为辅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掌握机械基础知识,以下参考资料可作为教材:1. 《机械工程导论》2. 《材料力学教程》3. 《流体力学原理与应用》4. 《热力学基础》5. 《机械设计基础》6. 《机械制造工艺学》7. 《自动控制原理与技术》结束语本文档为机械基础课程的标准,目的是确保学生全面掌握机械基础知识。

通过参与该课程,学生将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评估机制,以实现学习目标。

202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202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202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2023年《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机械工作原理和机械工程材料性能,能够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机械基础》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机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常用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2. 了解常用机械零部件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选用方法。

3. 掌握常用机械的安装、调试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

4. 了解常见机械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具备一定的机械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5. 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技能的可操作性。

2. 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

3. 结合机电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关注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四、课程实施建议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所属系部: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课程编号:02017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1前言1.1课程定位《机械基础》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结合工程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汽车常见机构、常用零部件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建立较强的工程意识,并逐步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前导课程:《机械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程。

后续课程:《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汽车传动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等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总学时建议为83课时,5学分。

2课程目标2.1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汽车维修工职业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构件的静力学、变形和强度分析,常用机构、常用零部件、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具备相应专业技能与基本素质。

2.2课程具体目标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求解构件的静力学问题及其强度问题的能力;(2)具有识别和选用常用工程材料和运行材料的能力;(3)初步具有分析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的能力;(4)具有分析和维护常用零部件的基本技能;(5)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模块一构件受力分析模块三汽车应用材料模块三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模块四机械零件模块四液压传动5.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大量采用了现场教学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参观、模型、实物讲解、试验手段及生产实习、观摩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对专业的深层认识。

本课程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任务驱动”法授课时就告诉学生本次课的任务内容、要求,设计应该涵盖的知识点,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为适应机械产业升级和企业高速发展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课程旨在加强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机械设计、机械结构认识与应用能力培养。

机械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技术装置,在现代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和掌握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以实用为原则,以会用为目标。

重点研究齿轮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等常用的机械传动装置;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

熟悉蜗杆传动、轮系等传动,了解螺旋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机构形式及键、销等连接方式。

熟悉轴、轴承及联轴器、离合器等结构、类型与应用。

通过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对机械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与掌握,并能合理应用机械结构等。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通过项目任务和工程案例,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惯,让学生在研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同时,通过课后拓展训练,巩固课堂项目研究效果,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研究的良好惯。

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机械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计算的能力。

本课程适用于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学时为48~56学时,学分为3~4学分。

开设时间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

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信息处理能力,本课程将搭建课程网络研究平台和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在社会能力目标方面,本课程通过项目任务交流与互助,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并锻炼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

此外,课后训练将拓展研究项目,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通过项目训练,学生将掌握机械工程手册查阅能力,并培养爱岗敬业、精准求精的基本素养。

在专业能力目标方面,本课程将使学生掌握齿轮、带、链等机械传动的类型、原理及应用,并具备机械传动装置的分析与选用能力。

此外,学生还将熟悉轮系的类型、作用,以及定轴轮系的有关计算;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等的结构、原理及性质,并具备常用机构的应用能力;了解棘轮机构等间歇运动等机构的结构、原理及应用;熟悉螺纹、键、销等连接件的类型、特点及应用;熟悉轴及轴承类型、应用及特点,并具备分析轴结构的能力;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等连接件的类型、特点及应用场合。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对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其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是为了规范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对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

机械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使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

2. 熟悉机械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3. 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制作和维修工作。

4. 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2. 机械工程基本知识,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机械工程基本技能,包括机械加工、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4. 机械工程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操作、工程实习、工程项目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创新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工程项目等。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 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验操作、工程实习和工程项目等方面的教学。

四、考核评价。

机械基础课程的考核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考核,注重对学生实际表现的评价。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多种考核手段,如考试、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工程项目报告等。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的组成;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2.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3.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5.初步具有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具有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参考学时108学时。

四、课程学分6学分。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序号教学项目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学时1 对机械的初步1.理解机器与机构、构件与零件的特征及异同点,能描述机器和机1.结合生活中见到的实际例子来分析概念之间8认识构、构件和零件的之间的关系;2.掌握描述机器的组成,能区分机器与机构的不同;3.理解运动副的概念及其分类,能够区分低副、高副。

机械基础 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 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引言机械基础课程是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基本工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理解机械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和分析;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力学: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等内容,学习力学原理和应用,了解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2. 热学:学习热力学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定律,理解热力学过程和能量转化;3. 流体力学:学习流体的基本性质和流体力学定律,掌握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4. 机械元件:学习机械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传动装置、传感器、执行器等;5. 机械设计:学习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培养机械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讲解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2. 实验教学:安排机械基础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机械设计和制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4.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机械系统的运行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考核:通过笔试、实验报告等方式,考核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实验操作、设计项目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4.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给予综合评价和等级评定。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年制)学生二、适用专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是依据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面向机器人操作员、机器人维护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它属于专业核心基础课,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续课程有《机械制图》、《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与保养》、《机器人系统集成运维》(课程编码)。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主要介绍、讲解机械中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金属材料知识、机械传动、轴系零件、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表达方法等主要内容。

其中重点讲解各种常用的机械结构与传动方式,掌握常用标准零件的用途、性能及相关参数等机械基础知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从事机械人设备改造、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基本知识。

1.知识目标(1)了解装配准备前的准备事宜;(2)熟悉安装过程的步骤,例如开展图纸识读、工艺解读、电路和气路安装等;(3)掌握机构传动的原理;(4)掌握装配过程、工具整理及现场管理步骤;(5)掌握解读应用场景与技术要求的各个参数;(6)掌握机械系统装调、系统操作和传动的各个步骤;(7)掌握故障诊断及异常处理、工业机器人机械传动状态检查等步骤及解决方法。

2.技能目标(1)识图的能力:能正确识图并解读工单任务要求,理解应用各类场景与技术要求,能进行对应的各项技术资料准备工作;(2)动手能力:能用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完成机械装配、安装、检验、调试工作;(3)排障能力:能识别故障特征,掌握排除故障的一般思路及方法;(4)信息处理能力:能采用信息化手段和相关办公软件完成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中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教学设计依据本课程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以下三方面: (1)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核心课程,也是机电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学生的后续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2)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课程重构中的论证结论,确立了本课程的知识点。

(3)通过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反馈确定的当前高技能人才对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前导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工艺学后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传动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等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

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职业技能目标:1(认识《机械设计基础及课程设计》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2(认识《机械设计基础及课程设计》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

3(养成踏实、严谨、进取的品质及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素质目标: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机械历史上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我国机械设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

3(感受机械设计成果的美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5. 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采用项目化教学,按项目的不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培养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三、教学单元与学时安排学习项目项目名称学习型工作任务学时序号教学项目1 概论任务1-1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任务任务1-2 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与结构工艺性 1 2 任务1-3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及设计步骤任务1-4 当前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新发展教学项目2 平面机构任务2-1 机构的组成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任务2-2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2 4任务2-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教学项目3 平面连杆任务3-1 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机构任务3-2 平面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及基本3 4 特性任务3-3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教学项目4 凸轮机构任务4-1 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任务4-2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任务4-3 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案 4 4任务4-4 凸轮机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任务4-5 凸轮机构的常用材料和结构教学项目5 其它常用机任务5-1 螺旋机构构任务5-2 棘轮机构 5 4 任务5-3 槽轮机构任务5-4 不完全齿轮机构教学项目6 带传动和任务6-1 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链传动任务6-2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任务6-3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任务6-4 V带与V带轮 6 8 任务6-5 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任务6-6 同步带传动简介任务6-7 带传动的张紧、安装与维护任务6-8 链传动的基本组织教学项目7 齿轮传动任务7-1 齿轮传动的类型及特点任务7-2 渐开线的形成和基本性质任务7-3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及几何尺寸任务7-4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7 14 任务7-5 渐开线齿轮的切制原理与跟切现象任务7-6 变位齿轮传动简介任务7-7 齿轮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任务7-8 圆柱齿轮的精度简介及齿轮的常用材料任务7-9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任务7-10 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任务7-11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任务7-12 齿轮的结构任务7-13 齿轮传动的润滑与维护教学项目8 蜗杆传动任务8-1 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参数和尺寸任务8-2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常用材料任务8-3 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8 4任务8-4 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任务8-5 蜗杆和蜗轮的结构任务8-6 蜗杆传动的安装与维护教学项目9 轮系任务9-1 轮系及其分类任务9-2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任务9-3 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9 6任务9-4 组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任务9-5 轮系的应用教学项目10 连接任务10-1 螺纹连接任务10-2 轴毂连接任务10-3 轴间连接 10 6任务10-4 弹性连接任务10-5 其它常用连接教学项目11 轴任务11-1 概述任务11-2 轴的材料任务11-3 轴的结构设计 11 6任务11-4 轴的工作能力计算任务11-5 轴的使用与维护教学项目12 轴承任务12-1 滑动轴承概述任务12-2 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和代号任务12-3 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12 8任务12-4 滚动轴承的工作能力计算任务12-5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教学项目13 机械的调任务13-1 机械速度的波动及调节 13 2 速与平衡任务13-2 机械的平衡四、课程教学设计(一)、整体教学设计1. 为研究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维护保养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 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3. 课程定位于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对学生进行专业思维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4. 按照“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呈现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6. 是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学序号单元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要点单元时1. 解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

通过本项目1(机器及其组成; 2. 说出本课程的内容、的教学,学2. 本课程的性质和研性质和任务及学习方法。

生应掌握机究对象; 3. 掌握学习本课程的械、机器、3. 学习本课程的基本基本要求和学习方法。

机构、构件要求和方法。

1. 了解机械零件常用材及零件的概1(材料的选用原则; 机械料; 念;机械零2. 铸造、热处理、切基础2(了解机械零件的结构工1 2 件设计的基削加工的结构工艺性。

概论艺性。

本准则及设1.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1. 掌握机械设计的方法计步骤。

了效形式; 和机械零件设计的步骤,解本课程的2.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归纳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内容、性质、本准则及设计步骤。

和设计准则。

任务及学习1. 可靠性设计技术 1. 说出当前机械设计制方法。

造技术的新发展本项目是研究和设计机1. 辨认机构的组成。

1(机构的组成构的基础。

2. 说出运动副的概念。

2. 运动副的概念; 通过本项目3. 说出运动副的形式及 3(运动副的分类。

的教学,要分类。

1.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求学生理解1. 理解绘制机构运动简的目的; 机构平面运动副图的目的; 2. 平面机构运动简的运和机构自由2.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动简度的概念,2 4 图的绘制。

1. 自由度和约束概图及掌握平面机1. 理解自由度的概念和念。

自由构运动简图约束条件; 2.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度的绘制方法2.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和平面机构的计算; 的条件。

自由度的计3. 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3. 复合铰链、局部自算方法,理动的条件。

由度和虚约束解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通过本项目1.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的教学,学特点; 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生应掌握平2. 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本形式; 面连杆机构应用和分类; 2.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的特点和应3. 辨认平面四杆机构的化——含有一个移动用,以及铰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型式; 副的平面四杆机构; 链四杆机构4(说出平面连杆机构的应1(铰链四杆连杆机构平面的类型和曲用。

存在曲柄的条件;连杆柄存在的条1. 掌握铰链四杆连杆机2(急回特性; 3 4机构件。

了解压构三种基本形式的判别方3. 压力角和传动角; 力角、传动法;4. 死点位置。

角、死点、2. 理解机构的急回特性、1. 按给定的连杆位置急回特性等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概念。

掌握置。

2. 按给定的急回特性平面四杆机1. 灵活运用图解法设计系数设计平面四杆机构运动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构;的方法。

1. 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2. 掌握凸轮机构的特点; 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3(理解凸轮机构在生产组成;通过本项目中的应用。

2(凸轮机构的分类; 的教学,学1. 确定凸轮轮廓的基本1(凸轮机构运动分析生应了解凸依据; 的基本概念; 轮机构的类2. 了解凸轮与从动件的2(从动件的常用的运型、特点和运动关系; 动规律。

应用,掌握3. 区别从动件的常用运1(用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机构从动规律。

凸轮轮廓: 凸轮动件的运动1. 了解凸轮轮廓曲线设 1) 对心尖顶直动从4 4 机构规律及位移计的反转法原理; 动件盘形凸轮; 曲线的绘2. 掌握盘形凸轮轮廓曲 2) 对心滚子直动从制、凸轮轮线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动件盘形凸轮; 廓曲线的设1.了解凸轮机构滚于半 3) 对心平底直动从技、凸轮机径与运动失真; 动件盘形凸轮。

构设计中应2. 掌握压力角及其许用1(滚于半径的选择; 注意的问值;基圆半径的选则 2(压力角的校核; 题。

1. 解凸轮机构的常用材3(基圆半径的确定。

料; 1. 凸轮常用材料;2. 掌握凸轮的结构形式。

2. 凸轮的结构。

通过本项目1. 掌握螺旋机构的工作的教学,学1(螺纹的形成与类型; 原理、类型及特点; 生应了解间2(螺纹的主要几何参2. 了解螺纹的几何参数; 隙运动机构数; 3(了解螺旋机构在生产中的工作原3(常用螺纹的特点和的应用。

其它理、类型和应用; 1. 了解棘轮机构的工作常用应用;通过4. 螺旋机构的应用和5 4 原理、类型和应用机构观看及演示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