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国标图集101论坛经典问题的经典讨论 - 图纸点评 - 资料交流 - 暖通论坛 - 土木在线社区
101图集解释
首先,获悉专著《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原理与构造详解》即将出版,这对于提高《G101图集》的应用水平很有帮助,我想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将十分欢迎。
现在,对一些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讨教一下,这就是平法梁端部接点的构造问题,这是计算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长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梁端部“15d”弯折部分在垂直层面上的分布问题,具体的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一定间距”是多少?(即相邻两个层次的“15d”的垂直段的间距是多少)按照设计院的一般算法,这个间距是25mm 。
注意,这个间距并非“净距”。
因为,他们的计算逻辑是:如果计算“通长钢筋”的长度而两端都考虑这样的“间距”的话,则内层钢筋的总长度比外层钢筋的总长度减少50mm 。
我们也是按这个方法进行平法梁钢筋计算的,并且曾经对《03G101-1图集》中的几个框架梁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是,最内层钢筋的“直锚部分”的长度为470mm ,略大于“0.4laE ”(其计算结果是440mm )。
(注:这是按C20混凝土计算的)不过,上述的这个25mm 的间距,不是净矩,而是钢筋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这就是说,如果是Φ25 的钢筋的话,钢筋之间的净距为0 !显然,这对于混凝土包裹钢筋的效果带来不利影响。
构造规范中没有明确这种钢筋净距的规定。
规范只有:“梁上部纵向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30mm 和 1.5d ”; “下部纵向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 和 d ”。
如果增加这种垂直钢筋的净距的话,例如净距为25mm ,势必使最内层钢筋的“直锚部分”的长度小于0.4laE 。
当然,把纵向钢筋的直径缩小一些,使0.4laE 的数值变小一些,也是一种方法。
但是这样做必然会增加纵向钢筋的根数,使钢筋的水平净距不足30mm 或25mm 。
101图集新旧平法对比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新规范)VS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老规范)一、材料变化:1、混凝土强度等级逐步提升4.1.2 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 0;采用强度级别400MPa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2、钢筋高强-高性能发展趋势普通钢筋:淘汰低强235Mpa钢筋,以300Mpa光圆钢筋替代;增加高强500Mpa钢筋;限制并准备淘汰335Mpa钢筋;最终形成300、400、500Mpa的强度梯次,与国际接轨。
新规范实施后的钢筋牌号及标志为:HPB300—ΦHRB335—B HRBF335—BFHRB400—C HRBF400—CFHRB500—D HRBF500—DFRRB400—C增加了以下几条:4.2.7当采直径50mm的钢筋时,宜有可靠的工程经验。
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
直径2 8mm及以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根;直径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根;直径36mm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
并筋应按单根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按截面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确定。
4.2.8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以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4.2.9当构件中采用预制的钢筋焊接网片或钢筋骨架配筋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新老规范变化(二)基本构造变化1、混凝土保护层:图中1号箍筋的计算公式(按外皮计算):老规范:L=2 (b+h) -8bhc+2×1.9d+2max(10d,75) +8d新规范:L=2 (b+h) -8bhc+2×1.9d+2max(10d,75)2、钢筋锚固:新规范中增加了基本锚固lab的计算方式:lab=a*fy/ft*d但其中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值改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按C60取值”以适应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101图集答疑
基础一、1、04G101-3图集第6页关于“加腋”注写的规定:“b×hYc1×c2”,“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
但是,基础梁有两种“加腋”,一种是侧腋,另一种是顶腋。
第6页没有说明此标注是侧腋还是顶腋?不过,看了第33页“基础主梁梁高加腋注写图示”与第38页“基础次梁梁高加腋”的图形语言,我认为第6页说的是“梁高加腋”。
——这个认识对吗?2、而且,我有这样的认识,对于“基础主梁加侧腋”,设计时,在施工图上是不必进行注写的,施工人员“自动”按照第31页“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来进行操作即可。
——这个认识对吗?答:1.对.梁高加腋是计算加腋,需要标注.2.对.侧腋是构造加腋,由施工方面实施,设计不注.二、1、看了青来教授12月8日关于基础梁保护层的一个回复:“表中基础梁数据应加以修正。
在实际应用时,图集第38页已经明确规定最底层为基础底板,基础底板的钢筋已在表中明确规定(保护层)为40,而基础梁的钢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实际(保护层)将大于40。
但对于高板位和中板位梁板式筏形基础梁则应按规范执行”,再对比04G101-3图集第25页,感到现在有发布“勘误”的必要。
2、第25页“保护层”表中,“基础底板”的数据表现方式是好的,就是分别对“顶筋”和“底筋”列出保护层的厚度。
请教青来教授:括号里面的“防水:50”也是指底筋保护层的厚度吧?3、建议“基础梁”的保护层厚度也按“顶筋”和“底筋”分别列出。
你看好吗?答:由于高板位筏形基础应用不多(中板位更少),所以不计划在101-3的构造详图中公布高板位和中板位的构造,而25页的通用构造主要服务于本图集的构造,且由于38页的构造中已明确梁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应用中不存在问题.对于低板位筏基,即便上翻基础梁中也可能有回填土,但属于无水"封闭土",不象自然土对钢筋有侵蚀性,所以基础梁侧面及梁顶的保护层不必采用40.就目前101-3所包括的低板位筏基构造,25页不存在勘误问题,但宜以加注解的方式适时修正以求全面.另外,防水为50系指低板位的板底筋三、在高层建筑中,有很多采用桩基方案,但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底下室,此时的底板和我们常说的筏板有什么区别呢?在结构计算中一般采用怎样的计算模型呢?在这里柱下是独立的承台,承台之间设有拉梁,且底板的厚度也比较厚,一般都是500左右。
国标图集101论坛经典问题的经典讨论
国标图集101论坛经典问题的经典讨论对于青年期中的年轻人应以豁达的热情去激励,而且应使他们以此种热情去建设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1、图集上对架破筋的解释好象不太具体,请版住协助解答一下,感谢!架破筋就是起架破感化的钢筋,从字面上懂得即可。
架破筋重要功效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量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
2、最后一页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并无标准感化。
平法的主旨是不限度注册构造师行使本身的权力,以是,对G101中不合适详细工程的划定与结构,构造师都能够停止变革。
须要明白的是经变革后的内容,其常识产权归变革者,是以变革者应该负起全体义务(包含其危险)。
3、按平法00G101第19页四条所述懂得:角部纵筋写在括号的后面,架破筋写在加号前面的括号内,以示分歧直径及与贯穿筋的差别。
当全体采取架破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
:若一根抗震KL其会合标注为2Φ25+(2Φ16),在某一跨左支座为7Φ25,跨中标注为(5Φ25),右支座为6Φ25(均为上部标注)。
1、叨教(5Φ25)能否懂得为跨中架破筋,且不含两根角筋?2、若懂得(5Φ25)已含两根角筋,试问在此跨中的5Φ25加不加括号又有什么差别呢?3、若该图纸计划中有解释:加括号为部门贯穿,不加括号为全体贯穿,按此解释的话,(5Φ25)能否懂得为该梁跨中的全体上部纵筋为5Φ25?若如斯,此单项计划能否与00G101存在标注上的差1、当会合标注为2Φ25+(2Φ16)时,能够确定该KL采取四肢箍,不然不需要加2Φ16架破筋。
在某一跨跨中上部标注(5Φ25)显然有成绩,属于计划表白掉误。
其一,写在括号中应为架破筋,架破筋不须要如许年夜直径,也不须要5根(除非采取五肢箍);其二,“原位标注取值优先”(03G101-1第4.2.1条),原位标柱在配筋量上取“值”优先,但弗成转变原有钢筋的性子。
会合标注的2Φ25是抗震梁必需设置的通长钢筋,原位标注不克不及将其性子改为架破筋写在括号内。
国标图集101论坛经典问题的经典讨论
国标图集101论坛经典问题的经典讨论
、图集上对架立筋的说明好象不太详细,请版住帮忙解答一下,谢谢!
架立筋就是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
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
2、最后一页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并无规范作用。
平法的宗旨是不限制注册结构师行使自己的权利,所以,对G101中不适合具体工程的规定与构造,结构师都可以进行变更。
需要明确的是经变更后的内容,其知识产权归变更者,因此变更者应当负起全部责任(包括其风险)。
3、按平法00G101第19页四条所述理解:角部纵筋写在括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及与贯通筋的区别。
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
:若一根抗震KL其集中标注为225+(216),在某一跨左支座为725,跨中标注为(525),右支座为625(均为上部标注)。
1、请问(525)是否理解为跨中架立筋,且不含两根角筋?
2、若理解(525)已含两根角筋,试问在此跨中的525加不加括号又有什么区别呢?
3、若该图纸设计中有说明:加括号为部分贯通,不加括号为全部贯通,按此说明的话,(525)是否理解为该梁跨中的全部上部纵筋为525?若如此,此单项设计是否与00G101存在标注上的差
1、当集中标注为225+(216)时,可以肯定该KL采用四肢箍,否则没有必要加216架立筋。
在某一跨跨中上部标注(525)显然有问题,属。
101-1平法图集解释
1,问:在实际工程中,经常看到框架梁的悬挑端要进行众多内容的原位标注,这里面有哪些道理?在梁的悬挑端上要进行哪些原位标注?答:框架梁的“悬挑端”与一般的“跨”不同,也可以说它是特殊的“跨”,因为“悬挑端”的力学特征和工程做法与框架梁内部各跨截然不同。
所以,在设计图纸时,要保证在“悬挑端”有足够信息的原位标注。
在使用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时,也要在“悬挑端”做好原位标注。
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如下:1、在悬挑端的“上部跨中”的位置进行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
因为悬挑端的上部纵筋是“全跨贯通”的,所以原位标注在“上部跨中”是应该的。
2、在悬挑端进行下部钢筋的原位标注。
悬挑端的下部钢筋为受压钢筋,它只需要较小的配筋就可以了,不同于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受拉钢筋)。
换句话说,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不伸到悬挑端内,而伸到端部框架柱外侧然后拐15d的直钩。
3、在悬挑端进行箍筋的原位标注。
悬挑端的箍筋不同于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
因为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一般都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设置,例如:采用φ8@100/200(2) 这种格式。
而悬挑端的箍筋一般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区别,只有一种间距,例如:采用φ8@200(2) 这种格式。
4、在悬挑端进行梁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
悬挑端一般为“变截面”构造,例如,梁根截面高度为700,而梁端截面高度为500,设梁宽300,则其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为:300*700/500。
在软件操作中,则把它标注在原位标注的“截面尺寸”一栏中。
2,多肢箍时,外箍是包住梁主筋,内箍包住几跟钢筋呢?比如梁主筋为5根,我的内箍应该怎么箍法?答:我的观点是:1、梁的主筋(不论是上部纵筋还是下部纵筋),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具体说是应该在外箍宽度的范围内)均匀分布。
2、采用“大箍套小箍”方式的梁内箍的每个垂直肢(不论是双肢箍还是单肢箍的垂直肢),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对称分布。
3、根据上述原则,当“梁主筋为5根”时,梁内箍应该箍住第2、4两根梁主筋。
陈教授解答101图集
基础一、1、04G101-3图集第6页关于“加腋”注写的规定:“b×hYc1×c2”,“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
但是,基础梁有两种“加腋”,一种是侧腋,另一种是顶腋。
第6页没有说明此标注是侧腋还是顶腋?不过,看了第33页“基础主梁梁高加腋注写图示”与第38页“基础次梁梁高加腋”的图形语言,我认为第6页说的是“梁高加腋”。
——这个认识对吗?2、而且,我有这样的认识,对于“基础主梁加侧腋”,设计时,在施工图上是不必进行注写的,施工人员“自动”按照第31页“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来进行操作即可。
——这个认识对吗?答:1.对.梁高加腋是计算加腋,需要标注.2.对.侧腋是构造加腋,由施工方面实施,设计不注.二、1、看了青来教授12月8日关于基础梁保护层的一个回复:“表中基础梁数据应加以修正。
在实际应用时,图集第38页已经明确规定最底层为基础底板,基础底板的钢筋已在表中明确规定(保护层)为40,而基础梁的钢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实际(保护层)将大于40。
但对于高板位和中板位梁板式筏形基础梁则应按规范执行”,再对比04G101-3图集第25页,感到现在有发布“勘误”的必要。
2、第25页“保护层”表中,“基础底板”的数据表现方式是好的,就是分别对“顶筋”和“底筋”列出保护层的厚度。
请教青来教授:括号里面的“防水:50”也是指底筋保护层的厚度吧?3、建议“基础梁”的保护层厚度也按“顶筋”和“底筋”分别列出。
你看好吗?答:由于高板位筏形基础应用不多(中板位更少),所以不计划在101-3的构造详图中公布高板位和中板位的构造,而25页的通用构造主要服务于本图集的构造,且由于38页的构造中已明确梁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应用中不存在问题.对于低板位筏基,即便上翻基础梁中也可能有回填土,但属于无水"封闭土",不象自然土对钢筋有侵蚀性,所以基础梁侧面及梁顶的保护层不必采用40.就目前101-3所包括的低板位筏基构造,25页不存在勘误问题,但宜以加注解的方式适时修正以求全面.另外,防水为50系指低板位的板底筋三、在高层建筑中,有很多采用桩基方案,但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底下室,此时的底板和我们常说的筏板有什么区别呢?在结构计算中一般采用怎样的计算模型呢?在这里柱下是独立的承台,承台之间设有拉梁,且底板的厚度也比较厚,一般都是500左右。
G1011 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图解
精品课件
13
■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 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为板不是 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 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 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暗梁仍然是 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 所以,当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 折伸入板中。
5 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 的拉杆)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 接头。
6 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25m及受压钢筋的直 径d≥28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精品课件
18
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
5.4.4 钢筋接头的位置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方 案要求。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中,梁端、 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不应进行钢筋搭接。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 直径的10倍。
条文说明:加密区范围内尽可能不设置钢筋 接头,如需连接则应采用性能较好的机械连 接和焊接接头。
精品课件
19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5.4.1 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有抗
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中,梁端、柱端箍筋加密 区范围内不宜设置钢筋接头,且不应进行钢 筋搭接。 条文说明:5.4.1 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设 置在受力较小处。如需在箍筋加密区内设置 接头,应采用性能较好的机械连接和焊接接 头。
精品课件
36
补注:剪力墙墙身搭接无此要求。 补注:钢筋焊接连接、机械连接无此要求
。 在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配置构造钢筋(箍
筋或横向钢筋),是为了防止保护层混凝 土劈裂时钢筋突然失锚。
精品课件
37
暗柱纵筋搭接范围内箍筋加密
精品课件
G101平法常见问题问答形式手册
平法问题解答手册柱问题1、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03G101-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①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laE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倍的laE)②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③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10d,而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12d,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④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于0.5laE,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⑤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
是这样的吗?⑥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
其弯折部分长度,‚剩多少拐过去多少‛,显然不合适。
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③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部分长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④条规定的‚最小直锚长度‛。
是这样的吗?答: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3、-4‛中得到相应答案。
现在简单答复如下:①⑤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臵。
特厚基础(2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臵;②③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d;④⑥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101图集解析-文档资料
一、问剪力墙竖向钢筋与暗柱边多少距离排放第一根剪力墙竖向钢筋。
答:1/2竖向分布钢筋间距。
二、非抗震的框架梁中以及非框架梁中,是否有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答:有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1、下部钢筋不少于1/2伸入支座(另外1/2可以不伸入支座);2、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至少为两根(角筋)。
三、1.在03G101-1第38页及44页的中柱封顶构造C节点图中,当直锚长度≥laE(la)时,此时柱纵筋是否不需要伸至柱顶后截断,只需一个锚固长度就足够了?2、在03G101-1第39页及45页的“梁上柱纵筋构造”中,插筋是否只需伸入梁内满足0.5laE (la)+弯折12d就足够了,而不必伸至梁底部?答:1、必须直达柱顶,否则柱未到头;2、必须伸至梁底,对柱“生根”决不可抠门。
四、在03G101-1第38页和第44页的"柱变截面下柱钢筋封顶,上柱钢筋从新插筋"的构造大样图中,关于下柱钢筋封顶锚固的问题:1、如果梁高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是否伸至柱顶,不需要弯锚部分“c+200”?2、当梁高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才需要弯锚,下柱钢筋伸至柱顶,且还需≥0.5laE (la)时,才加弯锚部分“c+200”?3、是否弯锚部分是固定的“c+200”,不需要再加长了?答:各种情况均须伸至柱顶,然后弯钩“C+200”,这是个封顶问题,不是锚固问题。
五、在03G101-1第57页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端支座锚固构造节点中,当直锚时,是否也需要满足≥la且同时满足≥0.5hc+5d的条件?答:可以直锚,请看图注,非抗震没有过中线加5d的要求。
六、1、剪力墙暗梁配筋构造见图集第51页。
但该页图主要说的是连梁的构造,暗梁只有一个截面图。
因此带来了下面的一系列问题。
2、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什么地方算起?当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暗柱或端柱的边缘算起。
对吗?暗梁还有没有不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的情况呢?3、暗梁的长度有多长?是整个剪力墙墙肢的长度,还是局部?4、暗梁主筋锚入暗柱或端柱的长度:(1) 当暗柱或端柱的长度大于钢筋的锚固长度LaE 时,暗梁主筋直锚入一个锚固长度;(2) 当暗柱或端柱的长度小于钢筋的锚固长度时,暗梁主筋伸至暗柱或端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后弯钩15d ,此时须保证直锚段大于0.4 LaE 。
图集101问答
■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 箍筋,第三层为AL 纵向(水平)钢筋。端头直钩与AL 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 墙问题(7): 《03G101-1 图集》第17 页的第(6)条说明了“直径不大于800 时”的开洞做法,对于“直径大于800”的圆形洞口怎样处理?
■ 答墙问题(7): 在剪力墙上开直径800 的圆洞情况比较少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一般主要解决普遍性问题(偶尔涉及特殊性问题)。如果圆洞直径大于800,建议按17页第(3)条 洞宽大于800 的矩形洞处理,并在圆洞四角45 度切线位置加斜筋,抹圆即可。
这样的“缺省”标注规则对圆形洞口是否适用?首先是圆形洞口允许不允许“缺省标注”?如果允许的话,其缺省值是否可用 2Φ12 ?(例如,在第(4)、(5)、(6)条中)
■ 答墙问题(5): 两条规定互相联系,在逻辑上是在同一大前提下(洞宽、洞高均不大于800)的两个不同的小前提。由于圆形洞口有可能只切断一个方向上的钢筋,例如梁中部圆洞只切断箍筋,却需要在洞口上下补强纵筋,所以,矩形洞口缺省标注的做法不适用于圆形洞口。
● 墙问题(17):图集中要求拉筋必须同时拉住(暗柱)主筋和箍筋,如果因此在施工
国标101论坛经典问题经典讨论-2
梁跨中配直径25,支座配16,对结构虽然没有什么坏处,但没有必要这样做,估计是设计失误。
84、最好从柱截面需要变大那一层的下面一层就开始变大截面。也许设计方面就是这样处理的,从第四层开始变大,可能真正需要变大的是从第五层开始。
85、框架梁的截面高度较小,开洞后必然削弱,究竟削弱多少,不经过实际计算很难推算,故不应在构造中解决,而留给设计者自己处理;剪力墙连梁截面高度较高,有较高的刚度储备,开一定大小的洞,以构造方式即可以解决。�
1>、调整钢筋位置,保证预应力管通过,柱子纵筋少数用短筋点焊拉接定位,少数错不开的就斜向伸至第二排,请问是否可行?
2>、根据以上措施调整后,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是:内排柱主筋只有1根或2根,箍筋又如何设?另外,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不仅有钢筋锚固,而且横向(梁内)和竖向(柱内)预应力管同时穿过,空隙很小,很不容易保证砼的浇灌质量。
68、柱的箍筋需全长加密的,柱箍筋有弯钩位置的(即开口处)在柱上要怎么叠放,有弯钩的开口处可以在柱的对角线上一层一层叠放吗?还是沿柱四边一边一个这样一圈一圈叠放,这样子对柱的结构各有什么影响吗?
对角交错即可。这是出自结构的对称原理,没有实际的试验资料。
69、03G101-1图集第55页提到“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其中柱外侧纵筋配筋率如何计算?
74、挑梁侧面构造纵筋设置同跨内梁。
挑梁箍筋非常重要,设计若没有注明,属于疏漏,施工不可瞎猜,应由设计方面补充注明。
75、有个工程有预应力梁柱,因设计时考虑不够充分,现预应力穿管发现钢筋密集,穿管困难,波纹管直径65-80,柱子为500*800(柱主筋三级钢32),现在准备采取以下措施调整:
国标101论坛经典问题经典讨论--(钢筋平法252问)<b>2009-11-25 17:3961、楼板角区双向设置的负弯矩筋可互相绑扎,因此不需要再加分布筋。分布筋出角区后再加,并与郊区筋“构造交错”150(不属于搭接)。角区不可以只配一个方向的负筋。
101图集解说
1.6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如何确定?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 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下 列公式计算: 非抗震设计时:ll=ζlla 抗震设计时:lle=ζllae (说明:搭接长于锚固) 式中l——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 lle——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搭接长度; 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lae——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 ζl——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当纵向受拉 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25%时取1.2;当纵向 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时取1.4;当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100%时取 1.6。
• 1.10常用普通钢筋焊接有何要求?不同焊接方法如何应用, 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应注意的问题。 • 常用焊接方法包括电阻点焊、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气 压焊、电弧焊。 • 使用中应注意: • 1、电阻点焊:用于钢筋焊接骨架和钢筋焊接网。焊接骨 架较小钢筋直径不大于10mm时,大小钢筋直径之比不宜 大于3倍;较小直径为12~16mm时,大小钢筋直径之比 不宜大于2倍。焊接网较小钢筋直径不得小于较大直径的 60%。 • 2、闪光对焊: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径差不得超过4mm。 • 3、电渣压力焊: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径差不得超过7mm。 • 4、气压焊: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径差不得超过7mm。 • 5、点弧焊:包括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窄间隙焊和 熔槽帮条焊。帮条焊、熔槽帮条焊使用时应注意钢筋间隙 的要求。窄间隙焊用于直径≥16mm钢筋的现场水平连接。 熔槽帮条焊用子直径≥20mm钢筋的现场安装焊接。 • 注: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接头百分率计算同机械连接。
1.4纵向受拉钢筋弯钩锚固及机械锚固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有什么要求? 可用在什么地方? 弯钩及机械锚固主要是利用受力钢筋端部锚头(弯钩、贴焊锚筋、焊接 锚板或螺栓锚头)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作用加大锚固承载力,可以有 效减小锚固长度,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后,包括弯钩或锚固端头在内 的锚固长度(投影长度)可取为≥0.6labe(0.6lab)。 1、末端带90°弯钩形式:当上部存在压力(如中间层框架节点)时, 包括弯钩或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投影长度)可取为≥0.4labe (0.4lab)。当用于截面侧边、角部偏置锚固时,端头弯钩应向截面 内侧偏斜。 2、末端带135°弯钩形式:建议用于非框架梁、板支座节点处的锚 固,当用于截面侧边、角部偏置锚固时,端头弯钩应向截面内侧偏斜。 3、末端贴焊锚筋形式:建议用于非框架梁、板支座节点处的锚固。 其中一侧贴焊锚筋形式。当用于截面侧边、角部偏置锚固时,贴焊锚 筋应向截面内侧偏斜。 4、末端与钢板穿孔塞焊及末端带螺栓锚头的形式:可用于任何情况, 但需注意螺栓锚头和焊接钢板的承压面积不应小于锚固钢筋截面积的 4倍,且应满足间距要求,钢筋净距小于4d时应考虑群锚效应的不利 影响。
03GB101图集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03GB101图集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03GB101图集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问:03GB101-1图集P60页框架梁加腋构造图中,注:2.中提到“当梁结构平法施工图中加腋部位的配筋未注明时,其梁腋的下部斜纵筋为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根数n的n-1根(且不少于两根),并插空放置;其箍筋与梁端部的箍筋相同”。
如果梁下部配筋为双层或三层时,其中“n-1”指的是梁下部所有纵筋配筋根数n的n-1根还是指梁下部纵筋配筋的底层钢筋根数n的n-1根?答:1、如果设计已注明的话,“梁腋的下部斜纵筋”根数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2、当梁结构平法施工图中加腋部位的配筋未注明时,上述的“梁下部纵筋根数n”,我理解为梁下部所有纵筋配筋根数。
——不过,03G101-1图集60页的原文没有明确这一点,你可找陈青来教授落实一下。
3、有本《构造手册》上对“梁支托”(即加腋部位)这样说明:支托下部的斜向钢筋面积不应小于跨中截面受力钢筋面积的1/4,且不小于2φ12(双肢箍时)或4φ12(四肢箍时),一般应与横梁伸进支托的下部纵向钢筋的直径和根数相同。
——《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国振喜编 2003年2月第1版问但梁腋部位是不是也应考虑是否超筋的问题呢?我这遇到的粱下部配筋为双层配筋:10Φ28/10Φ28,如按全部下部配筋根数n的n-1放置的话应为19根Φ28,不知应如何放置,是否超筋?答1、我说一下对“n-1”的理解:例如梁一排下部纵筋有“n=10根钢筋(10Φ28)”,则10根钢筋之间一共有9个空挡,能够插进9根斜筋,这就是“n-1”。
所以,如果有两排各10根钢筋的话,其斜筋的根数充其量也不过是“两个n-1”根钢筋,即“2n-2”根钢筋(18Φ28)。
2、今天我和一位设计院的老同志讨论起这个问题,他说“梁加腋斜筋”是构造钢筋,但到底是放“一排钢筋”还是“两排钢筋”,则说不清楚。
——这个问题,建议与这个工程的设计师讨论吧。
3、至于说“是否超筋”,一般不会。
HVAC北京暖通专业施工图审查中常见问题
【HVAC】北京市暖通专业施工图审查中常见问题我国施工图审查已经开展了15年,对确保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暖通专业施工图审查的主要内容是:对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以下简称强条)的执行情况;对暖通专业与强条关系密切且对安全和公众利益影响较大的部分非强条的执行情况;对节能设计质量影响较大的部分非强条的执行情况;法规中涉及技术管理且需要在施工图设计中体现的规定。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规范》尚未颁布实施,按现有防火规范设计的防排烟系统漏洞较多,争议较大,本文不涉及防排烟系统施工图审查中的常见问题,着重从建筑节能(含绿色建筑)、环境保护等方面分别介绍北京市暖通专业施工图审查中的常见问题。
1 建筑节能方面1.1 冷热负荷计算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改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通过提高居住建筑、乙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显著降低供暖、空调的冷热负荷值和综合能耗。
施工图审查中,通过对比按照新、旧节能标准设计的一些办公楼的单位面积空调冷热负荷计算值发现,两者并无显著变化,甚至有些按照新节能标准设计的办公楼项目冷热负荷值还稍大,明显不合理。
DB 11/938—2012《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第10.1.1条第1款规定:“公共建筑暖通空调冷热负荷计算所采用的围护结构热工参数、使用人数等基础数据应与其他相关专业协调一致”,审查中发现基础数据不一致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1)冷热负荷计算所采用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中数值不一致;2)对于采用玻璃幕墙的办公楼,计算时不考虑玻璃幕墙不透光部分(梁、柱、板等)的占比,全部按玻璃幕墙的透光部分计算室内得热量,而DB 11/687—2015规定的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75%;3)太阳得热系数(SHGC)对采用玻璃幕墙和大面积外窗的办公楼夏季空调冷负荷的影响显著,而空调冷负荷计算书中大都没有按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中的SHGC值计算,基本上采用计算软件的默认值,且计算软件设定的打印参数一般没有这个系数;4)一些高级商务办公楼、总部办公楼项目,建筑专业标明办公楼开放式办公室人均使用面积10 m2,而暖通专业却按每人使用面积5 m2计算,虽然符合JGJ 67—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但是与建筑专业不一致,计算的室内冷负荷、新风冷负荷偏大。
101图集解释
柱问题1、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03G101-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①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nbs p;laE 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 laE )②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③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 10d ,而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 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④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于 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⑤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
是这样的吗?⑥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
其弯折部分长度,“剩多少拐过去多少”,显然不合适。
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③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部分长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④条规定的“最小直锚长度”。
是这样的吗?答: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3、-4”中得到相应答案(200 3年底陆续推出)。
现在简单答复如下:①⑤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
特厚基础(2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②③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 d;④⑥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20120605现行国家标准图集--暖通(K)
07K201
管道阀门选用泵安装
15.00
07K203
建筑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与安装 30.00
05K232
分(集) 水器分气缸
10.00
原 92K232
06K301-1
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选用与安装 20.00
189.00
(2010 年合订本)
通风系统设备及附件选用与安装(下 册)
K1(下)
148.00
(2010 年合订本)
包含 06K105、
06K301-1、
节能系列图集合订本(一)暖通空调·动
106.00 06K301-2、
力专业
03K404、03(05)
K404、06K503
09CK134 96K150-1 96K150-2
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制作与安装 风帽及附件
19.00
23.30 原 96T603 改号
原 96T609 改号
国家标准图集--暖通(K)
系列
图集号
订本) 96K150-3
图集名称
价格
备注
原 96T610 改号
工安装
06K504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设计与安装
25.00
K507-1 -2R418 -1-2
管道与设备绝热(2008 年合订本)
88.00
08K508-1
通风管道沿程阻力计算选用表
82.00
K601~
民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及动力设计深度
88.00
06K301-2
K402-1 -2(200 2 年合 订本)
94K402-1 94K40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若结构设计说明中提到"框架梁柱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三级",没有提到板的抗震等级,则板的应如何确定.
9 KZL的具体是如何定义的,现有一工程,为框剪结构,楼座±0.000以下,从下向上依次为地下室底板,地下室柱,地下室顶板,顶板处上翻梁(梁顶为±0.000板顶,该梁形成封闭夹层),±0.000板处的普通下翻梁(不形成封闭夹层),,±0.000板,以上为剪力墙,则此普通下翻梁是不是也应属于KZL.
104、点焊烧肉削弱截面,是人为造成的主要不利因素,应采用其他方式固定箍筋。仅考虑截面减小因此降低承载力是不够的,咬肉豁口处会有应力集中现象。当然,不到极限状态时不会出事。
105、具体工程的设计者最清楚设计意图,应请设计者明确
106、图纸中主次梁交接处在主梁上每边3个间距50的加密箍,质监站来检查时说应是4个,要求整改,理由是原本梁上也有箍筋。还举了例子说:加你500元工资,是不是原来工资就没了呢?!
当地震发生时,梁端部位反而比跨中受力更大。在梁端部位进行连接,尚缺少经受过地震考验的实例,也缺少专门研究试验实例。如果全国范围内都采用这种做法,万一经受不住地震的考验,就要酿成大祸。
于是,我们在修正版54至59页中增加了一条注:“梁下部纵向钢筋的连接应按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6.5.1和6.5.3条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规程》中的规定内容,基本明确了只有掌握结构内力实际分布情况的设计者才有可能确定下部纵筋宜在何处连接与如何连接,而不掌握结构内力实际分布情况的施工人员仅凭经验或直觉是难以判断的,这样可以避免可能的失误。
下页上页工艺不严格,其力学指标是否达标就很难说了。不过,如果单纯直径差一点应该是可以用的,对结构的影响不大。
97、梁端承受剪力最大,施工缝在此对受剪不利。
98、左边接头是左端上部位于角部的负弯矩筋与集中注写的“跨中通长筋”连接,右边接头是集中注写的“跨中通长筋”与右端上部位于角部的负弯矩筋连接,三段钢筋共同构成“全跨通长筋”。如果跨中通长筋设计直径较小,这种构造最省钢筋;如果跨中通长筋设计直径与支座上部负弯矩筋相同,两端的负弯矩筋相对伸至跨中1/3跨长范围搭接一次即可,没有必要搭接两次(那样会浪费一个搭长)。
4 p24"五"中注2改过之后为"…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此处是否不改为好.锚固长度,若梁下部纵筋为620,则抗扭钢筋也是620吗.
5 对剪力墙暗梁,若梁侧已按设计绑扎了构造筋,则剪力墙水平筋还有必要在暗梁高度范围内配置吗
6 KZL侧面纵筋端部需进行横向弯锚时,其方向是否应分向两边.
我认为这样做法不对,例子也不妥。用剪力墙与AZ关系差不多吧。配筋一样的在暗柱处剪力墙纵筋可以不做的。
一般较密箍筋取代较稀箍筋,但多放一道倒没什么坏处,也不属于错误,因为规范要求全是“≥”,大学教科书里才是“=”。
理解P62页三款,我理解应当是:当设计标明是附加N根箍筋,应是在原箍筋不变的情况下,附加;若采用图集的总配筋值标示,应理解除为次梁两侧应加设的总箍筋数量。另外,印象中好象陈老师在某贴内答复,主次梁交接部位,主梁箍筋照常布设。理解P26页三款,我理解应当是:当设计标明是附加N根箍筋,应是在原箍筋不变的情况下,附加;若采用图集的总配筋值标示,应理解除为次梁两侧应加设的总箍筋数量。
109、一项工程有数百根甚至上千根梁,如果一根一根去定延伸长度,事实上很难操作,也无此必要。规范中的规定,系建立在内力分析结果为精确结果的前提下,而事实上,混凝土结构因其所用材料既非均质也非连续体,所以不存在精确解,只存在控制解。1/3净跨的规定,可以控制2/3左右的梁。
110、仔细看。不明白之处,先请教具体工程的结构设计师。
按图示,好象理解为剪力墙的水平钢筋更好一些。既板的钢筋按板的走,墙的按墙的走,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板、墙水平筋在该部位重复,取消板的水平筋(主受力筋是与之垂直的吧),或在竖向错一一个D(间距)+D(竖向钢筋直径)或25+DMM。
板与墙平行的水平筋一般放在顶部第二层,所以墙竖向筋的弯钩不会锚到保护层里去。最上面的两根水平筋,因在节点内,已经不需要它发挥与墙身水平筋同样的抗剪强度,因此,采用板内的钢筋(实际上是板的分布筋)即可,当然用剪力墙的水平筋也可以,这不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2、框架柱如果上柱钢筋直径大于下柱直径时,是否可以采用电渣压力焊,还是必须按图集采用上柱钢筋插入下柱?为什么?
3、04G101-3出了没有?还有《混凝土平面表示法构造及其详解》出了没有?在哪里可以购买?
1、按图施工无错,但属于100%搭接。
2、可以焊,但应在下柱焊,否则不能满足上柱内力需要。
10、(1)转角墙两边配筋较大者转过墙角与配筋较小者连接;若配筋相同,那边转过墙角均可。(2)地下室外墙可以这样处理,但不属03G101-1的内容。
108、尽管用于植筋的某些种类结构胶的使用说明声称多少倍钢筋直径即可满足要求,但绝不可用于悬挑梁受拉钢筋的锚固。采取在框架柱上打孔植筋补做悬挑梁的做法有很高风险
顶层框架端部节点的梁柱钢筋的弯折性搭接,并在一起当然可以,如果间隔25毫米并不小于钢筋直径的净距当然更好。
116、提问所指端部是悬挑梁的“尽端”而不是“根部”,如果悬挑尽端与构造柱整浇且每层均这样施工的话,实际上将形成一个整体的“悬挑”框架。这样,从第二层悬挑梁往上,其下部(构造)配筋很可能满足不了受力要求。问题在于设计者配置的悬挑梁下部钢筋不一定是构造配置,因为对结构做空间分析时,如果将尽端的柱与结构在一起进行整体分析,悬挑梁的下部配筋往往较大,按计算结果配置,满足受力要求没有问题。不过,设计者如果不是进行空间分析,而把构造柱当成荷载处理的话,理论上可能出现提问者所讲的情况,但在实际工程中却并未发生问题,因此,这应是个有实际研究价值的课题。
102、1、国家建筑标准设计规定的是“标准构造”,解决普遍性的问题。如果做不到,可以由有资格的设计或施工工程师进行修正。
2、同上条。
3、没有统一做法,要根据柱网密度的不同和其它因素整体考虑补救措施。施工中发生偏移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模板支偏,二是模板与支撑刚度不够浇筑时发生偏移。两种都是质量事故,加强质量管理即可控制。
4、我们不提供与标准设计不同的办法,请按标准设计施工。
103、经反复慎重考虑,没有在修正版中加进在支座外进行连接的构造。因为标准设计以解决普遍性问题为主,一般不解决特殊性问题(事实上特殊性问题也不应标准化)。如果我们作出了在支座外连接的构造,就可能触动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客观上引导施工界都普遍这样做。
3、04G101-3已交印刷稿,下月可面市。《书》要等下半年出版。
115、我国的搭接允许两根钢筋并在一起一个搭接长度(但不允许一根钢筋与两根钢筋并列,即与第3根钢筋必须保持净距),既然并在一起,自然就绑在一起。搭接的实质,并不是两根钢筋相连,而是混凝土分别对两根钢筋的粘结,所以,两根钢筋间隔一定的净距离,混凝土对它们的粘结效果更好。
2 p38"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中,若实际kz上面为上翻梁 (梁底同板底平),且柱顶钢筋锚入板内,就无法保证大于等于0.5lae的条件了,该如何处理.
3 p37图A节点图上标注:"其余柱外侧纵筋伸至柱内边弯下"与后边的注解"其余柱外侧纵筋…"不一致,是否应以后者为准.柱顶第一层,第二层是什么意思.
上、下柱尽量等强等面积代换为同样直径,然后:1、相同直径者在上柱连接,2、上柱多出来的锚入下柱。如果不代换,则不可以在上柱连接。
101、如果是抗震结构,最好采用附加箍筋,可以承受往复荷载引起的内力(剪力)变号,而吊筋无此功能。 应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来承担此集中荷载;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两种附加横向钢筋都同时采用的情况,如果真的有的话,那主梁的断面就应该考虑一下了;如果设计上两种情况都采用的话,那也只是为了图省事(反正钢筋也不用自己付款而已)。
钢筋搭接的含义并不是两根钢筋绑在一起(靠绑扎是传递不了多大力的),其搭接机理仍然是混凝土对两根钢筋分别粘结。英国的做法是搭接的两根钢筋必须间距≥25且≥d,要求其中的一根按1:12斜走过去再保持要求的距离平行相错,所以,两边不同直径与间距的钢筋“搭接就是”,不要顾及两两相挨,有一定间距混凝土对钢筋的粘结效果更好。
111、上柱直径大于下柱在下柱搭接,下柱直径大于上柱在上柱搭接。
112、你好教授:
请问:如果剪力墙上部没有暗梁,那么,剪力墙水平在楼板中是否也应该有?就象03G101-1第48页??若墙上有暗梁呢?水平钢筋就到板底??
有无暗梁水平筋都设置到板底。48页顶部的水平筋为板的钢筋。如果水平筋是指板的水平筋,那“剪பைடு நூலகம்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筋锚入板上部保护层内了?是不是这样理解?
10 (1) p47提到的"转角墙水平钢筋构造,若设计未提,是否只要满足水平筋交错搭接的左边起点距暗柱边缘≥0即可.
(2)在我看到的图纸上,对地下室挡土墙转角处,其外侧水平筋,采用两L型钢筋绑扎搭接,这样符合规定吗.
1、焊接有两个条件,机械连接仅有35d一个条件,图上注的明明白白。
2、柱钢筋任何时候都要伸至柱顶,不可锚入梁底的板内,该情况要用A构造。
如果进行空间分析,悬挑梁尽端的柱就不属于构造柱,而是梁上柱。但这一小跨竖向整体悬挑出的框架,整体变形趋势是垂直向下的,因此各层悬挑梁在非地震状况下的工作状态仍“基本”属于悬挑状态,但在地震作用下会有所不同。
对于砌体结构,一般不进行空间分析。即便端部构造柱与梁端整浇,因构造柱配筋不大,悬挑梁整体变形趋势垂直向下,所以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117、请问陈教授:基础底板和楼板是否都是非抗震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