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形像偏颇之成因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历史悬疑 曹操的形象是如何变成白脸奸臣的

历史趣谈历史悬疑 曹操的形象是如何变成白脸奸臣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悬疑曹操的形象是如何变成白脸奸臣的导语:在死后将近两千年,曹操依旧很忙,忙着在各种书里当“人生导师”。

人们已不再纠结于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而是专注于如何“用好”这个人。

变化在死后将近两千年,曹操依旧很忙,忙着在各种书里当“人生导师”。

人们已不再纠结于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而是专注于如何“用好”这个人。

变化速度之快,功利性之强,也可以视作这个浮躁社会的某种缩影。

这个景象不要说曹操本人想不到,恐怕就连几十年前撰文为曹操翻案的郭沫若,也不会想到吧在中国的历史人物中,曹操是最具争议者之一。

对他的评价历来在奸臣和枭雄这两极中摇摆。

“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之类的话为他“招黑”无数,而政治、军事上乃至诗歌创作上硬邦邦的成绩也为他赢得了受人尊重的资本。

作为着名人物,历代对他的评价也同步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生态,很值得研究一番。

1958年前曹操是奸臣,“白脸”的代表人物历史原因:《三国演义》中的奸臣形象影响深远人们印象中,曹操是个坏人,这多半要拜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所赐。

“拥刘反曹”的整体架构使得这部书把曹操定位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地位。

之后的几百年中,以《三国演义》为蓝本的各种文艺作品(戏曲、评书、小人书等)将曹操这种恶劣形象不断强化。

然而,曹操的形象并非一开始就坏了的。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是以魏国为正统的,从篇幅上就可看出:《魏书》一共30卷,《吴书》有20卷,而《蜀书》只有《魏书》的一半,15卷。

在描写上,他也对曹操尊敬有加,尊称并没有称帝的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而刘备、孙权则仅被称为“先主”、“吴主”。

陈寿还高度评价曹操为“太祖运筹演谋,生活常识分享。

浅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浅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因为要服从于作者“拥刘反曹”的思想主题,故而对曹操这一形象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艺术加工。

本文从文本描写和传达效果两个角度来浅谈一下曹操的艺术形象。

“曹操”,作者在小说中借乔吉之口对他进行了定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两个关键词:“能”、和“奸”,表露了作者对曹操个人能力的肯定和其道德品质的否定。

曹操能,表现在他能从风云际会的政治局势中崭露头角,能在敌众我寡的军事斗争中大获全胜,能把三国鼎立的军阀割据合而为一。

在他的政治生涯里,讨董卓、破吕布、平袁术、挟献帝、令诸侯,成功统一了北方,建立起雄厚的政治军事实力,并有效地对吴蜀联盟进行了离间,这一系列的举措为曹丕废献帝而立魏朝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也使得他自己成为改变一代历史的风云人物。

曹操的奸,作者更是进行了多方面的表现和浓重的渲染。

小说中,一方面表现了他的极端阴险和自私。

对几个核心事件进行了传神的描绘。

例如他因为怀疑而杀死了为他盖被子的贴身近侍;杀死了热情接待他的故人吕伯奢一家。

另一方面表现了他诡计多端、玩弄权术。

例如在官渡之战中他为了安抚和欺骗断粮的军队,杀死了粮官王垕。

官渡之战后,发现手下通袁的文书,却焚去,不予追究,以此笼络人心。

更为令人胆寒的是那句“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副阴险狠毒的嘴脸顿时呼之欲出了。

这样一来,曹操显然成为一个功不抵过的小人形象。

然而,以上只是作者主观上对曹操的认识和描写,我们从对《三国演义》阅读的客观效果上来看,却未必和他有同样的体验。

关于这一点,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曾经谈到“文章主意不能符合——这就是说作者所表现的和作者所想象的不一致。

如他要写曹操的奸,而结果倒好像是豪爽多智。

”在我们看来,曹操并非作者所批判的那么不堪。

反而大家都更多的认同曹操的伟大成就和政治天才。

首先,曹操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有志青年。

他不愿像其他官宦子弟一样在朝堂中庸庸碌碌地混日子,也不肯像其他老臣一般只晓得感时伤势。

论《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的复杂性

论《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的复杂性
还有借许楮之刀杀掉没有尊卑的许攸借刘表之手除掉骂得他狗血喷头的祢衡到了暮年为身后做准备的时候要设立七十二疑等情节都显示出他狡诈的本但曹操在给我们呈现狡诈的同时其机智勇敢聪慧的一面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论 《 三 国 演 义 》曹 操 形 象 的 复 杂 性
李梅 村
( 海南 科 技 职 业 学 院 , 海南 海 口 5 7 0 1 0 0 ) 摘 要 : 古往今来 , 众 人 对 曹操 的评 价 存 在 很 大差 异 。究 其缘 由. 作 者认 为 这是 由 曹操 性 格 的 复 杂性 和 多 重性 决 定 的 。 关键词 : 《 三 国 演 义》 曹 操 形 象 复 杂 性 权诈 与 机 谋 并存 的 曹操 形 象 小 说 中的 很 多 地 方 都 能 体 现 出曹 操 狡 诈 的 特 点 。 比如 : 在 官 渡 之 战 中袁 绍 的 谋 士 许 攸 半 夜 来 投 靠 他 的 这 一 情 节 上 , 曹 操 那 时 正 缺 粮 而无 计 可 施 , 十分苦 闷 , 听说许 攸前来投 靠 , 大 喜若 狂 , “ 不及穿履 。 跣 足 出迎 ” , “ 遥见许攸 , 抚 掌欢笑 ” , “ 携 手 共入 , 操先拜于地” 。 这一 系列 行 为 , 无 非 是 想 从 许 攸 那 里 获 得 解除乏粮之计而 已 , 并 乘 便 从 许 攸 的 口中 套 出 袁 绍 的 秘 密 。 可 是 等 到 两 人 真 正 计 划 如 何 攻 破 袁 平 的 时 候 ,许 攸 问 曹 操 的 军 粮还有多少时 。 曹 操 却 显 得 十 分 狡猾 。 作 者 通 过 一 系 列 详 细 的 对话 与动 作 . 将其刻画得活灵活现。 小说 中还 有 多 处 反 映曹 操 狡 诈 的情 节 。 曹操 攻 人 宛城 , 见 张济妻美 。 不惜用甜言蜜语打动她 。 并 许 诺 还都 后 将 其 扶 为 正 室. 每 日与 之 取 乐 , 乐 而 忘 归 。其 实 张 绣 之 降在 此 之 前 已经 确 定, 全 与 张 济 妻无 涉 ; 曹操 对 张 济 妻 本 以 “ 妓女” 视之 , 岂有 扶 为 正室 之 理 ?对 一个 弱 女 子 , 为贪 恋 美 色 尚且 如 此。 其 欺诈 就 是 根 深 蒂 固的 本 质 。 还 有 借 许 楮 之 刀 杀 掉 没 有 尊 卑 的许 攸 . 借 刘 表 之手除掉骂得他狗血喷头的祢衡 , 到了暮年 . 为 身 后 做 准 备 的 时候 , 要设立七十二疑等情节 . 都 显 示 出他 狡 诈 的本 质 。

英雄、奸雄、枭雄的三位一体 ——论曹操形象的转变及其原因

英雄、奸雄、枭雄的三位一体  ——论曹操形象的转变及其原因

┊┊┊┊┊┊┊┊┊┊┊┊┊装┊┊┊┊┊订┊┊┊┊┊线┊┊┊┊┊┊┊┊┊┊┊┊┊英雄、奸雄、枭雄的三位一体——论曹操形象的转变及其原因一、引言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形象,同时也是一个经典的文学人物形象。

他源于真实的历史,同时也源于妇孺皆知的文学巨著——《三国演义》。

相信大部分读者和笔者一样,心目中的曹操形象都是从《三国演义》得到的,在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希望刘备能够统一三国,取得最终的胜利。

甚至在看到“刘备白帝城托孤”、“关云长败走麦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类的情节时,还会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而对于曹操,则少有喜爱之情,看到赤壁之战,会对曹操的溃败感到大快人心。

正如大文豪苏轼在《志林》中写道的: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笔者认为《三国演义》里面的曹操就是历史上曹操的样子。

直到开始读《三国志》这部史书,才发现《三国志》里面的曹操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领袖式人物,他高瞻远瞩、精通兵法、又有着极深的文学修养。

这样的历史人物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着很大的出入。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两部作品对于曹操的描写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别?《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又为何要对曹操这一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形象进行重新塑造?这是笔者试图廓清的问题。

加之上世纪50年代末,郭沫若与翦伯赞更是发表多篇文章,欲“为曹操翻案”。

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三国志》、《世说新语》、《三国演义》这三部作品来对于曹操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比较,原因在于这三部作品分别代表了我国历史的三个不同阶段,可以说对于研究曹操形象的转变及其原因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

二、《三国志》:英雄的诞生历史上所说的“三国”时期,广义上指的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公元184年至公元280年)这段魏、蜀、吴三国争霸的时期。

这是继春秋战国、楚汉相争之后的又一个分裂乱世,同时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浅谈曹操形象的历史变化过程及变化原因

浅谈曹操形象的历史变化过程及变化原因

发布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布人:刘扬发布时间:2010-8-24浅谈曹操形象的历史变化过程及变化原因刘扬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摘要:曹操是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一提起曹操,给人们的印象大多是奸诈、狡猾。

历史上对曹操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从魏晋时期到近现代,关于曹操形象认识的问题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各时期都有一些代表性的评价和观点,研究这些观点的变化过程及形成原因,有助于人们对三国历史的认识,区分文学艺术与历史的差别。

关键词:正统之争艺术变形形象一、从超世之杰到白脸奸臣正史《三国志》中记载“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

……谥曰武王。

二月丁卯,葬高陵”,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陈寿对曹操的评价是“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那么这段记载确实可信么?《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出生于公元233年,距曹操去世仅隔13年,并且根据他不计较个人恩怨在书中对诸葛亮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可以看出他的“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史德高尚。

所以这段关于曹操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三国志》一经完成便在当时引起轰动,晋文帝在看完后给予高度评价,可见在当时曹操的英雄形象是被世人所普遍认可的。

可是在曹操去世一千三百多年后,明朝末年小说家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后汉书》等及民间流传的三国话本、裴松之注的史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完成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描写三国历史的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书里所描绘的曹操的形象已经与《三国志》有了截然不同的区别,书中将曹操刻画成了一个篡汉自立,阴险狡诈的小人,书中关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更是与曹操的阴险狡诈相为映衬,这与现代人对曹操的印象已大致相当了。

书中描述了曹操死后在邺城留下七十二疑冢,七十二疑冢真的存在么?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说法,这种说法又形成于何时呢?早在宋代,已经流传着曹操为了死后得以安宁,在邺城外修建了七十二疑冢,以欺世人的说法。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 千秋功罪任评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藏同艳写作提纲一、二十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曹操形象研究二、新中国成立后至七十年代的曹操形象研究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曹操形象研究四、百年来曹操形象研究引发的几点思考内容提要:曹操形象是《三国演义》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如从上个世纪初算起,迄今已历百年。

百年来,研究者曾就曹操形象的审美认识价值、“为曹操翻案”,以及《三国演义》的不同版本中曹操形象的差异等问题,展开过比较热烈的讨论,发表了许多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今天,重新梳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历史人物曹操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推动《三国演义》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而且对于如何正确地研究、评价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等,也是不乏启迪意义的。

关键词: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蔡文姬一、二十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曹操形象研究这一时期的《三国演义》研究逐渐经历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这种转型涉及了文学观念、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以及表述方式等诸多方面;表现在对曹操形象的研究上,学者们虽承传统批评之余绪,尚不脱比经附史式的道德评点模式,但已开始尝试运用西方的美学理论来分析、评价曹操等人物形象。

例如,冥飞的《古今小说评林》即以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为依据,指出《三国演义》“极力尊崇关云长,然写来不免有刚愎自用之失;写孔明亦是极力推崇,然借风、乞寿、袖占八卦、羽扇一挥回风返火等事,适成为踏罡步斗之道士,殊与贤相身份不合矣。

……综观全书,倒是曹操写的最好。

盖奸雄之为物,实在是旷世而不一见者。

刘先主奸而不雄,孙伯符雄而不奸,兼之者独一曹操耳。

……书中写曹操,有使人爱慕处,如刺董卓、赎文姬等事是也;有使人痛恨处,如杀董妃、弑伏后等事是也;有使人佩服处,如哭郭嘉、祭典韦,以愧励众谋士及众将,借督粮官之头,以止军人之谤等事是也。

又曹操之机警处、狠毒处、变诈处,均有过人者;即其豪迈处、风雅处,亦非常人所能及者。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多元复杂。

论人英才许劭评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作为奸雄,曹操的性格内涵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既要看到他的雄才大略,也要看到他的奸邪伪诈。

一、曹操的多元性格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亦正亦邪之人,性格多元复杂,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一)曹操的雄才大略:曹操的雄才大略体现在广纳人才、仁德宽厚等方面。

当然,这几个方面都是曹操性格整体性中所显示的不同侧面。

我们来看看雄才大略的曹操。

1. 有仁德关羽降曹后,曹操待之甚厚。

关羽不辞而别,“诸将皆不平”,意欲“赶上诛之”。

曹操坚持守信不追,“使归其主,以全其义”。

实事求是的评论说:“可见的曹操有宽仁大德之心,可作中原之主。

”之后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回想“不追关公”一事,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2. 爱将惜才:爱将惜才是曹操多重性格中最为光彩夺目之处。

其着眼点,在于吸引一大批忠于自己的有为之士,以完成独霸天下之大业。

司马光曾赞扬历史的曹操“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

这里道出了曹操能够囊揽各方奇才的博大胸怀,而真诚地、慷慨地爱将惜才则是其主要原因,《三国演义》对此作了较好的描述。

他两祭典韦,厚爱徐晃、蔡文姬的情景就让人感动至深。

才女蔡文姬被匈奴兵掳去做了左贤王夫人,曹操不惜重金将其赎回,并把都尉董祀配其为夫。

鲁迅在《南腔北调集?沙》中所说:“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沙,可以肥己时就肥己,而且每一粒都是皇帝,可以称尊处就称尊。

”(二)曹操的奸险诈伪:曹操性格的整体就是由正、负两个系列中那些看来是水火不相容的多种元素组成的,事实上曹操还存在着欺君、诡诈、残暴、利己等元素。

我们来一一探究:1. 利己从中国传统伦理观来说,唯己是欲,是曹操伦理观的核心,也是他意图追求的根本。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后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毛宗岗的评语指出,此二语说出奸雄心事。

疑虑和凶残是利己欲本性的两方面,利己则必是损人,骗人,害人,杀人,这就表现为残暴狠毒;损人者则必畏人,损己,欺己,害己,这就导致猜忌。

浅谈曹操的复杂性格及其成因

浅谈曹操的复杂性格及其成因

浅谈曹操的复杂性格谈起那个战火纷飞、尔虞我诈、阴谋与阳谋共存,英雄与枭雄并起的三国乱世,多少豪杰浮于眼前,这些人物形象丰满而个性鲜明:智诸葛、猛张飞、义关羽、憨鲁肃、帅吕布、狡司马……其中,有个人不得不提,这个人物是英雄?枭雄?还是奸雄?历史上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在我看来,曹操,不是一个简单地大坏蛋,也不是一个恶德恶性的容器,也不像上面提过的人那样性格鲜明,而是一个活的有着复杂性格而以奸为性格主导的人物。

他给我的感受就是:他是一个多面体的十分矛盾的人,很难让人理解透,但是不得不承认他这个人又是那么的真实。

《三国演义》写了曹操的一生, 从孩提之时直到死亡。

他一生都在活动着, 斗争着。

封建时代的英雄的事业心、权势欲, 政治上的阴谋野心, 旺盛的精力, 卓越的政治和军事的才能, 圆熟的政治斗争的手段, 使他先后战胜了许多的敌手, 成为了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

皇帝在他手里只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傀儡;皇帝的宝座随时随地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拉到自己的屁股下面来。

人人都说“乱世出英雄”,纵观曹操一生,确实是曹操怀着一颗奸雄的心,也确实做出了不少枭雄想做却做不到的英雄事迹,他收黄巾,讨董卓,败袁术,战张绣,破陶谦,平张邈,灭袁绍,定乌桓,降刘棕,走赤壁,克马超,战孙权,收张鲁,封魏王。

下面我们来看看曹操的复杂性格究竟表现在哪里?(一)、惨无人道但又悲天悯人在看《三国演义》时,大多数人不喜欢曹操,是因为曹操太残忍,太凶狠,杀人如麻,不像刘备那样的仁君,也做不出像为救助百姓而拖垮军队进程,在曹操的世界观里,只要能活命,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说为了保住自己小命,不惜恩将仇报,残忍杀害吕伯奢一家,毫无人味,这是他“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人生哲学的体现;另外,曹操的惨无人道还体现在他的极强的报复心,在得知自己的父亲被陶谦杀了后,曹操兵伐徐州,传令三军,旦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百姓,挖掘坟墓,失去理智的曹操几乎疯狂,滥杀无辜,显得特别残暴不仁。

曹操的形象分析(完整)

曹操的形象分析(完整)

曹操的形象分析大全曹操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具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人物,曹操是中国文学上,史学上少见的争议巨大的形象。

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曹操的形象又经过了那些颠覆性,戏剧性的演变,曹操的历史形象,一方面是由于《三国志》是正史,其书写也更加强调历史的真实性。

《三国志》中的曹操机警聪明,有孝行,是个旷世奇人,具有济世之才。

《三国志》中主要张扬其文治武功和卓越才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同时开启了尊曹贬刘的先河。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对曹操褒贬兼有的时期,也是其文艺形象启蒙的阶段。

这时期,南朝记述魏晋时期人物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中的曹操形象呈现出如下特征。

乱世奸雄、谲诈典型、妒贤代表、好色之徒、功业千载。

唐代是曹操形象进一步丰厚化的时期。

唐代统治者尤其唐太宗虽从自身的价值取向出发,对曹操的篡逆行为也进行了严厉批判,但对曹操的“匡正之功”仍评价很高。

唐代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开明的文化政策,使唐代士人对曹操的英雄业绩较为崇拜和景仰,尤其对其文采赞叹不已。

他们创作了大量有关曹操事迹的诗歌,对曹操进行渲染,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宋元时期是曹操形象由英雄圣主到篡逆奸臣的大转折期.从上层统治者、士大夫阶层到民间大众,“尊刘贬曹”渐渐成为主导思潮。

元《三国志平话》及众多宋元戏曲作品都极尽贬抑之能事,从相貌描写、军事胜败等各方面,一味贬损、嘲弄曹操,传达了民间大众心目中对仁君的渴望,对暴君的憎恨情绪.此时期曹操的文艺形象与其本来而貌有较大偏离,曹操的奸雄形象基木定型。

明清时期,曹操形象由英雄到奸雄彻底颠覆,从英雄豪杰逐步沦落为薄情寡义,乱臣贼子式的人物。

在这一时期的两部三国题材的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更可以看出明显的尊刘抑曹的倾向。

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尝问许子将(按许邵字子将):‘我何如人?’固问,然后子将答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太祖大笑。

"汤用彤《读人物志》亦云:“《后汉书》言许子将目曹操曰‘子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另外,《世说新语·识鉴》也说“曹公少时见乔玄,玄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

曹操形象演变研究

曹操形象演变研究

曹操形象演变研究曹操形象演变研究的论文报告摘要:曹操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其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同的演变。

在不同的时代,曹操被视为是军事家、政治家或者暴君、奸雄。

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及历史研究方法,对曹操形象的演变进行研究,探讨了演变过程中的社会、政治及文化背景。

通过对曹操形象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国历史及其文化的演变。

关键词:曹操,形象演变,历史研究正文:一、曹操形象的历史背景1.1曹操及其时代1.2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二、曹操形象的塑造过程2.1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2.2 后世文化中的曹操形象三、曹操形象的评价3.1 曹操在历史评价中的地位3.2 曹操在文化评价中的地位四、曹操形象演变的社会、文化因素4.1 社会背景的影响4.2 文化背景的影响五、曹操形象演变的政治因素5.1 政治环境的变化5.2 政治宣传的影响六、曹操形象演变研究的方法6.1 文献分析6.2 历史研究法七、曹操形象演变研究的意义7.1 研究历史7.2 体现文化传承八、曹操形象演变的局限性8.1 历史文献的局限性8.2 研究角度的局限性九、结论9.1 曹操形象的演变9.2 研究意义9.3 未来研究的展望1. 曹操形象的历史背景该提纲中,将会对曹操及其时代进行介绍,对曹操的地位做出解释。

这部分可以从历史文献出发,通过对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行动、政治地位、战争事迹等方面进行描述,从而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曹操的历史背景。

2.曹操形象的塑造过程该提纲中,将会探讨曹操形象的塑造过程。

特别是从《三国演义》及其他文化作品中,如何呈现曹操形象的变化,以及后世文化中是如何塑造和定义曹操形象的。

本部分可以从小说分析、电影分析、艺术收藏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梳理出曹操形象的丰富性。

3.曹操形象的评价该提纲中,将会对曹操在历史评价及文化评价中的地位进行介绍。

通过对曹操历史文献及后代文化作品的解读,来分析曹操形象在历史、文化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受到的赞赏与批评。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2)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2)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2)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模板方面看,这又是曹操的诈术,因为他大哭的结果是,“众谋士黯然自惭”,这才是他哭的真正目的。

四.超凡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曹操的形象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雄才大略的一面,然而两方面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有机的融合,有时很难分辩这是他的英雄本色,还是奸雄的本性使然。

《三国演义》中他那超凡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表现的尤为突出,他识人之准,用心之深,令人惊叹。

表面上,他可以和你握手言欢,可以嘻嘻哈哈,但他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你,而且入骨三分。

大家知道,刘备最会装吧,在诸葛亮面前装弱智,在百性面前装厚道.装仁慈,在曹操面前装呢?装熊.装窝囊。

当年吕布攻下小沛之后,刘备无奈跑到许昌投奔曹操,刘备在他的手下一再的韬光养晦,装聋作哑,一天到晚,足不出户,只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

连关羽张飞都说:“大哥,为什么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做这等小事”。

刘备!只说:“我自有道理。

”一天,曹操引刘备登上一座小亭。

侍者把酒给他们斟上,两人就对喝起来,正喝着,突然外面乌云密布,大将至,云层里好像有龙在翻腾。

曹操就和刘备到栏杆边观望,他们从龙的变化谈到当世英雄。

曹操说:“你去的地方很多,遇到的人也不少,谈谈看,谁是当世英雄?”刘备说:“我才识浅薄,如何识得英雄?说说听嘛,.刘备犹豫道“:淮南袁术,兵多粮足,可谓英雄”曹操听了,哈哈大笑:“袁术,坟墓里的枯骨,我早晚要除掉他”。

刘备说:“河北袁绍,虎踞冀州,部下多谋士勇将,一定是英雄了”。

曹操摇头:“袁绍,好谋无断,干大事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不能算英雄”。

刘备又提了几个,曹操听了不住摇头大笑,说那些人都称不上英雄,刘备说:“除了这些,我简直想不出来了”。

曹操回到桌边坐下,满满的喝了一杯,笑道:“一个英雄人物,应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对于天下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刘备忙问:“这样的英雄,谁能称得?”曹操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暗吃一惊,手上的筷子啪的一声当场就掉在了地上。

历史趣谈曹操其实是高帅富 “容貌短小”是后人贬低

历史趣谈曹操其实是高帅富 “容貌短小”是后人贬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曹操其实是高帅富“容貌短小”是后人贬低
导语:曹操身材如何,在《三国志》里根本没有记载,《魏书》里也没有。

认为曹操个子矮的人,证据无非就是《三国演义》和《世说新语》,以及《魏氏
曹操身材如何,在《三国志》里根本没有记载,《魏书》里也没有。

认为曹操个子矮的人,证据无非就是《三国演义》和《世说新语》,以及《魏氏春秋》,《三国演义》是小说就不用提了。

《世说新语》他的本质也是“笔记小说”,也属于小说,虽然里边有的内容可信,…曹操身材如何,在《三国志》里根本没有记载,《魏书》里也没有。

认为曹操个子矮的人,证据无非就是《三国演义》和《世说新语》,以及《魏氏春秋》,《三国演义》是小说就不用提了。

《世说新语》他的本质也是“笔记小说”,也属于小说,虽然里边有的内容可信,但大多数不可信,尤其涉及曹魏的,基本都是黑,因为作者刘义庆是汉献帝后人,不可能说曹魏好话,尤其魏太祖曹操更是被贬低的对象,所以《世说新语》里涉及曹魏的部分多不可信。

东晋孙盛《魏氏春秋》:“魏武王姿貌短小,神明英彻”,很多人信了这个,但是我要说的是,孙盛是东晋人,年代已久,未必可信,另外姿貌的意思是“姿容”,并不是明确指身高,“姿貌短小”的意思可能仅仅是说曹操五官精美短小,非常漂亮的意思,就比如现在某些明显,我们就经常说他们鼻子眼睛好像是捏出来的一样,非常小,非常漂亮,就是这个意思。

再说说曹操个子高大,却有直接证据,只不过被很多人忽略了,就是曹丕所写的《典论》,曹丕是三国时期的人,也是曹操的直系亲属,见过曹操,他写的东西是最可信的。

《典论》里有一句记载,曹操曾经说道“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曹生活常识分享。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论文————————————————————————————————作者:————————————————————————————————日期: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三国演义》之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艺术性很高的作品。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他的性格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

他既是一位旷世之英雄:具有军事家和政治家、文学家的才能;同时又是一位乱世之奸雄:生性多疑,奸邪诡诈,玩弄权术。

曹操是奸雄与英雄的统一体,是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

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物。

他集功罪于一身,也集褒贬于一身。

既是扫荡群雄,逐步统一北方的英雄,又是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凶手;既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功臣,又是“所过多所残破”的罪人;既是善于广泛收罗.人才,“不念旧恶”的创业之主,又是奸诈忌刻,随意置人于死地的不义之徒。

乱世之奸雄曹操是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大奸臣。

他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终归是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中的英雄人物,他也不可避免的有着特定历史烙印1、奸诈狡猾,玩弄权术《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曹操的出场就这样写到:曹嵩生操,小字阿瞒。

一名吉利。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

嵩责操。

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

叔父惊告嵩,嵩忽视之。

操故无恙。

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信其言。

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

因此,操得恣意放荡[1]。

由此可以看出曹操从小就有了极深的心计,长辈被玩弄于股掌之间,曹操奸诈之才能令人感慨,如此事例如杀王垕、“割发权代首”等。

2、生性多疑,滥杀无辜曹操他的多疑表现在他常滥杀无辜,错杀好人。

他身边的人常遭无妄之灾,也全因他的多疑,能体现出曹操多疑的例子莫过于他误杀“吕伯奢”一家了。

浅析曹操的多面形象

浅析曹操的多面形象

浅析曹操的多面形象摘要《三国演义》以错落有致的曲调笔锋,塑造了曹操这一有血有肉而又个性鲜明的多面人物形象.首先,他被塑造为作品中最典型的反面形象:是一个集奸诈多疑、凶暴残忍、假仁假义于一身的封建统治者,许邵曾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其次,还表现在他能从风云际会的政治局势中崭露头角,能在敌众我寡的军事斗争中大获全胜,能把三国鼎立的军阀割据合而为一;再者,他雍容大度,积极乐观,重视对人才的选用并能充分发掘其积极主动性;最后,拥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力,且非常懂得收买人心的重要性.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多面形象奸雄政治远见大度乐观Abstract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with strewn at random have send to the tune of pen shaped the Cao Cao is the flesh and blood and many facets of the personality is distinct characters。

First of all,he was cast as the opposite of the typical image of: is a collection of treacherous paranoid, cruel,and hypocrisy of the feudal rulers, Xu Shao had called it a “can of Zhen Guan, gone with the biography。

" Second,but also in the race he can learn from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can heavily out numbered in a military victory in the struggle,can put the three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of warlordism one;Furthermore,he magnanimous,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pay attention to the selection of talents and fully tap its positive initiative; Finally, with outstanding political vision, and ver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outfits.Key Words: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CaoCao;political vision;multifaceted image;maverick;generous and optimistic绪论三国是一个风起云涌、雄才辈出的年代;《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结合西晋陈寿著的《三国志》与民间传说而完成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重要代表。

浅析曹操形象

浅析曹操形象

浅析曹操形象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一部《三国演义》使众人认为曹操的形象具有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等诸多特点,但在学者眼中与文献中记载,曹操的形象与《三国演义》中所具有的形象却不相同。

西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在其作品《三国志》中对曹操做出了非常高的评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时期的史学家王沈在《魏书》中这样写到:“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

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

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罗贯中极大贬低了曹操,而《三国演义》作为一部著名的小说被众人所知晓,从而致使曹操的形象被世人固定为奸诈、残忍、任性、多疑。

我们如何认识曹操这个人呢?我认为可以从曹操的诗歌及历史文献综合分析入手了解曹操的人物形象,以使我们能够了解到曹操的真实形象。

曹操的外在形象可以从历史文献得知,并且国内众多历史研究者已对曹操面貌做了复原,使众人了解到曹操的外在形象。

但曹操的内在形象我们又要怎么去了解呢?我认为曹操作为一个文学家,那他也具有文学家的特点,在其文学世界中,有其灵魂的融入。

如诗人李白的诗中,我们可以知道到作者豪放不羁,喜爱饮酒作诗,真挚结交友人的真性情。

诗是表达心灵的文学,诗人依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以及意象来集中表达生活和人类的精神。

诗是诗人情感的高度集中表现,从一首诗中可以了解诗人写诗时的情感,而在诗人的众多诗歌综合分析中便能知晓诗人的性格特点,从而得知诗人的人物形象。

所以,我们也可以从曹操诗中读懂曹操!一、曹操人物经历了解人物生平可以知晓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大致性格。

《三国志》中记载曹操是汉朝丞相曹参的后人,曹操的爷爷是宦官曹腾,而他的父亲则是曹腾的养子,所以后代嘲笑曹操为宦官之后,但其实曹操父子与曹腾并无血缘关系,而曹操是名门之后却是事实,曹操年轻的时候放荡不羁、性情洒脱,其才能不被世人所看好,心中抱负也不被外人所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曹操形像偏颇之成因
摘要:曹操作为三国之枭雄,善与恶、心怀天下与自私多疑共存,性格具有典型的两面性。

历来人们对其评价偏颇的主要原因,源于中华文化礼仪道德的失范,古代人民对仁君的渴望以及封建正统思想影响下的君臣观等多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曹操;枭雄;偏颇成因
中图分类号:k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161-01
一、三国枭雄之征程
曹操出生与阉宦世家,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年轻时便机警而有权术,在黄巾之乱中初露头角,历任骑督尉、济南相、典军校尉。

单刀刺董,矫诏伐逆而闻名天下,因诸侯各怀鬼胎不肯进军,愤而离去。

而后占衮州,成为占据一方的诸侯。

他接受荀攸的建议迎天子于洛阳迁都许昌占据大义,挟天子以令天下,诛吕布、灭陶谦、伐袁术,在官渡之战战胜袁绍逐步统一北方。

挟百万大军征荆州不战而胜,与孙刘联军大战于赤壁,尝到了人生第一次大败,是役元气大伤,统一全国受阻。

此后退居后方,一面发展经济恢复生产,一面加强对朝政的控制,辣手诛杀反对他的官员。

他有着杰出的治世才能,被当时有“月旦评”之称的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二、枭雄形象偏颇之成因
(一)中华文化伦理道德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历代统治者的推广下已成为中华文化伦理道德的核心。

在两汉以后,高级知识分子更是以儒家思想为立身求官的准则。

儒家思想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儒家的“礼治”为坚持儒家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

而曹操却胁天子以令诸侯,把皇权彻底的践踏在脚下,与儒家君臣伦纲的大方向上背道而驰。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曹操做人的原则却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行主义,在政治大观点上尤为独裁,苛求刑罚,与儒家“德治”思想中“德”这一观点背道而驰。

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如:《论语·为政》有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但是,曹操提倡法治极端独裁集权于一身,对个人多元化的“才”低于自身的爱,高于自身的则妒,“杨修之死”便是一个证明。

因此,曹操与儒家的“仁义”观、“分类而教”观等重要伦理观点上也背道而驰。

(二)古代人民对仁君的渴望
东汉末年,政治混乱,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重要因素发展受阻且有退化趋势,百姓生活充斥着各方面的威胁,朝不保夕。

这种背景下人民极端渴望仁君,重现汉武雄风。

而曹操是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招牌面世的,杀恩人、挟天子、屠徐州等血腥事迹使曹操身败名裂。

人民觉得,这样的大不义人即使称王称帝,也必然是个暴君。

而与曹操形成鲜明对比的刘备,以“仁”名誉天下,正是有这样强劲的对手,才会形成现在拥刘反曹的局面。

(三)封建统治文化的影响
曹操在唐朝以前名声并不坏。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曹操是这样评价的:“汉末袁绍虎视四洲强盛敌。

太祖远筹渲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才,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仅仅八十九言就展现了历史上较为真实的曹操形象。

曹操能胸怀大志,知人善用、文武兼备、策马驰骋华夏、挥鞭平定北方,堪称一世之英雄,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然而进入宋代后,曹操的形象陡然发生变化。

作为儒家思想的最新发展,其核心是仁义与忠君。

宋代开国者赵匡胤吸取了唐朝灭亡的经验,在思想上采取措施强化皇权,流传很广的三国故事成为宋朝政府首当其冲的清剿对象。

而皇室后裔刘备一直坚持打汉室的旗号,则维护了东汉的正统和中央集权。

随着正统观念的愈加强化,一个影响了宋代
以后的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也产生了——程朱理学。

它的产生不仅改变了曹操的形象,也束缚了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统治者所推行的文化正是曹操形象大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以说曹操是人类发展史中的一个矛盾却不可避免的形象。

一方面他心怀天下,收拢英才;一方面又残暴好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他是一个自私多疑、狡诈残暴的枭,更是一位心怀经纬、气魄恢宏的雄,一位起于乱世、霸于乱世、又殒于乱世的绝代枭雄。

曹操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我们不应该单纯地从道德层面上来批判他,而应该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辩证的来看待,对他所作出的历史功绩和道德行为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龙汉寰.论语.修订1版.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23.
[2]缪镕.三国志选.修订1版.北京:中华书局1962,6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