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复习要点(经济史)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一、经济史的概述经济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制度变迁。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的经济史主要围绕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展开讲解,涵盖了从古代社会的氏族经济到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变迁,从而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和变革规律。
二、氏族经济与封建社会经济的转变1. 氏族经济的特点氏族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初形态,其特点是以家族为单位,劳动力分工明确,生产活动以自给自足为主。
氏族经济是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经阶段,家族内部通过劳动分工完成生产活动,不同家族之间通过交换和联姻等方式进行联系交往。
2. 封建社会经济的形成封建社会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奴隶主通过掠夺和剥削奴隶从事生产活动;二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奴隶主逐渐通过土地赐予和赋税制度来剥削农民。
三、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1. 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在封建社会经济中,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农民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生产者。
封建主通过土地赐予和赋税制度来剥削农民,确保了封建统治的稳定性。
2. 城市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经济的另一个特征是城市经济的发展。
封建社会的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商业活动得到了发展。
商人通过商品流通来获取利益,城市成为了商品交换的中心。
3. 社会分工的加深封建社会经济还表现为社会分工的加深。
在封建社会中,社会分工按照封建等级进行划分,封建主通过分配农田、官职和税收等方式来控制社会分工。
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积累方式。
四、封建社会经济的矛盾和变革1. 农民起义的兴起封建社会经济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上。
农民作为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者,遭受农地兼并和赋税的压迫,引发了一系列农民起义。
著名的农民起义有黄巢起义、王莽改革和白莲教起义等。
必修二经济史模块复习
2. 手工业(西周政府开始设官员统一管理手工业,世袭
3.商业(商朝产生商人和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第二次小测
1.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哪 些变化?哪个时期变化是最大的? 1.答:我国古代农业耕作经历了:刀耕、耜耕、 2.奴隶社会时期中国主要实行什么土 牛耕。春秋战国时期进入牛耕阶段变化最大, 地制度?这一制定反映了当时什么样 之后中国耕作技术再也没有什么突破了。 的生产关系? 2.答:奴隶社会时期我国主要实行井田制。井 3.西周时手工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哪里? 田里奴隶主役使奴隶劳动剥夺劳动果实,所以 3.答:西周手工业发展主要表现在:(1)有设
二、奴隶社会时期
1.夏商西周农业
逐步形成精耕细作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逐步形成精耕细作 逐步形成 青铜---铁 春秋) (2)生产工具:金属工具大量使用:铜---青铜 铁(春秋) )生产工具:金属工具大量使用: 青铜 技术; (3)耕作技术:牛耕技术;排灌技术;懂得使用肥料。 )耕作技术:牛耕技术 排灌技术;懂得使用肥料。 (4)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度,用于分封,开始于商) )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度,用于分封,开始于商) 工匠固定地方生产,分工细号称“百工”、规模大、技术高) (1)冶炼:青铜冶炼;春秋开始出现生铁冶炼。 (2)纺织:西周丝织工艺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3)制瓷:商晚期制陶开始向瓷制发展。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 一、原始社会时期 二、奴隶社会时期 三、封建社会时期
一、原始社会时期 一、原始社会时期
1.原始农业: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2).生产工具:石器木棒、原始末期出现耒耜、少量铜金属工具。 (3).农作物品种的培育:水稻等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经济史
经济史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原始阶段采用“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到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增。
出现播种工具耧车、耦犁、一牛挽犁。
(4)唐代出现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
附:铁犁牛耕方式推广的影响:提高农产品亩产量,是农业动力的革命,使农业生产力得到飞跃性提高。
促进一家一户的小农个体经济和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产生、发展。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1)商周:井田制,名为国家公有,实为国王所有。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3)战国以后: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农民占有土地较少(4)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附一:战国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土地制度:①国家土地所有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君主土地私有制附二:土地兼并问题(1)产生原因:①官僚地主依靠特权,把公田据为己有②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③农民因天灾人祸被迫卖地逃亡④国家不抑兼并的政策⑤(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可以买卖(2)危害:①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②使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③使国家赋税减少和劳役征发困难,国力削弱④社会资金流向土地和农民的贫困又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解决方案:①开明政治家:改革田制,缓和兼并②民众暴动:提出均田口号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战国以后):(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
(2)以鉄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3)主导的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4)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精耕细作。
4.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1)主要经营方式:①家庭手工业特点:与小农业紧密结合,是小农个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大部分产品和原料自给自足 P10②田庄手工业特点:在汉代豪强地主的田庄中进行,也是自然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P10③官营手工业特点:盐铁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官办,政府垄断;皇家工场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物品;制作工艺水平高,但生产不计成本,使国家财政支出大等 P11④私营手工业特点:民间富人创办,面向市场生产民用产品,属于商品经济性质,后期出现雇工经营的手工工场即资本主义萌芽。
历史必修2经济史复习知识要点 (人民版)
经济史专题复习要点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 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 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4)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 奴隶社会(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以国有为名实为贵族所有)(3) 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商鞅变法)4、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 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 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 秦:灵渠(4) 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 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灌溉工具翻车。
(6) 隋炀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7) 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1、纺织业主要成就:(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周礼考工记》中国有六职(妇功、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3)丝绸之路:汉代开辟。
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4)明代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冶金业主要成就:(1)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已经出土有小件铜器。
(2)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3) 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马排——水排(东汉杜诗)。
历史必修二经济史期末重难点复习提纲.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重难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其的古代农业1、识记: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____ 铁犁牛耕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牛耕和铁农具:出现:春秋战国;西汉:赵过推广二牛抬杠的耦犁;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1)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
(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1以一家一户为单位;②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④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识记:商周冶铸业、唐宋制瓷业、汉唐丝织业发展的主要表现(1)冶金业:%1青铜: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1冶铁业:春秋晚期:中国最早人工冶铁战国:铁农具推广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南北朝:灌钢法(2)制瓷业:商朝:原始瓷器唐代:制瓷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体系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五大名窑出现明清:种类丰富,青花瓷(明最好)、彩瓷(明)、珍琅彩(清)。
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3)丝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巳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有了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汉代:丝织业技艺高超。
长安设东西织室(丝绸之路将汉代丝织品传到欧洲,因此被称为“丝国"。
)唐朝:丝织技术提高,吸收波斯织法和风格宋代:品种繁多,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代:丝织业手工工场中出现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出现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杭州、南京,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代表2、理解:元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1)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②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手工业者的努力。
(2)表现;①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1明朝中叶以后,在一些手工业行业中,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1纺织业使用花楼机:%1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补充: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1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1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工场手工业出现%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1经济重心的转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1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影响广泛、深远%1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的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识记:商人的来历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历史必修二复习要点(经济史)
历史必修二复习要点(经济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古代中国农业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春秋战国)生产模式:粗放——————→精耕细作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个体农耕(也称耕作方式)2、土地制度:⑴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⑵商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特点: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
)开始实行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生产力发展;税制改革(鲁国初税亩;齐国相地而衰征)⑶封建社会:①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的后果及措施(后果:影响国家赋税收入,社会动荡;措施: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保护自耕农经济。
)②土地公有制: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本质上是一种土地国有制;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③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④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4、小农经济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具有分散性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性③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④脆弱性:受制于自然环境,天灾人祸和苛政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
评价:进步性:一方面,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有利于政治稳定局限性:另一方面,他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近代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5、租佃关系过程:①产生:战国时期已经产生②发展:汉代较普遍;宋代开始仅次于自耕农。
必修二经济史总复习提纲
【核心内容】
1、中国古代农业、 手工业、商业所共同组成的古代 经济结构及特点; 2、以及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所产生的后果。
【重点问题分析】
1、如何掌握本单元大量的知识点?采用表格记忆法 2、如何评价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积极:①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具有
3、民族资本曲折发展的认识与启示
1)认识:
①三座大山(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封建主义)的压迫束缚, 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②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注定了其不可能领 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也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③要实现近(现)代化,必须实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而其 中科学技术又是最至关重要的;
【重点问题分析】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①“一五计划”(1953-1957)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所谓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是指资本主义对 全世界的统治体系。它包含三个组成部分: 1)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组成的政治体系; 2)以资本主义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2、如何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影响?
1)形成: 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 侵略,西欧国家贸易范围扩大,世界市场已显雏形; ②初步形成:工业革命促使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国抢占商品市场和 原料场地,把亚、非、拉许多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体系,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 经济交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 类进步的最终动力,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 平。中国要想在新一轮的国际格局变动中占得先机,就必须要紧 紧抓住科学技术这个首要生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基础科 学及应用科学的进步,并力争把技术成果尽快转变成生产力,方 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最全知识点与延伸
经济第七单元:古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一.中国古农业1(1) 工具①②③(2) 水利①战国:都江堰→郑国渠→灵渠②汉:龙首渠③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筒车)、宋(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2.基本模式(春秋战国、小农经济)(1) 原因①②(2) 特点:家庭为单位,种植业+家庭手工业,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3)3.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属于氏族公社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土地国有)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古农业基本特点:①(经济构成) 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
②(生产力) 牛耕和工具/技术的改进,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完善。
③(生产方式) 小农经济。
④(土地) 地主土地所有制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A.“三农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三农问题”指农业、农村、农民三大问题。
是构建社义和谐社会重点和难点。
①农业收益低,生产积极性降,影响农村和谐。
②农民工难,影响社会稳定、全面小康进程、基础。
③农民负担重。
④城乡差距大,矛盾凸显。
目标: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
二.中国古手工业1.官营(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扩大,不利技术推广)(1) 冶金①②商。
③东汉、水排④(2) 瓷①商出现。
②③④⑤明清青花瓷/彩瓷(3) 丝①②“丝国”。
③明清苏杭织造局。
2.民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明中后手工工场——资义萌芽)(1)(2)(3)3.家庭(进一步巩固自然经济,抑制商品经济)→小农经济的副业。
古代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变化原因①生产力水平提高,提供物质和技术基础。
②农业生产进步,提供原料。
③商品经济发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削弱,提供劳动力。
B.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成为世界生产中心,丝绸之路为世界输送商品、将亚欧大陆联系起来,对人类文明交流发展起大动脉作用。
三.古中国商业1.重农抑商(战国秦商鞅变法。
护农,稳定社会,巩固统治。
抑制工商业发展,阻碍资义萌芽)①②隋唐:市/坊分明,时间限制。
历史必修二 经济史 知识点总结
经济史
第一节中国古代经济一、农业
二、手工业
三、商业
第二节中国近代经济一、洋务运动
二、“民族资本主义”三次浪潮
三、民族工业萎缩
第三节中国现代经济一、恢复时期(1945-1952)
二、三大改造
三、十年探索时期
四、改革开放
第四节苏联的经济建设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模式”
四、赫鲁晓夫改革——没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体质
五、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重工业
六、戈尔巴乔夫改革
1.经济改革失败
2.政治改革,苏联解体
第五节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新航路的开辟
二、早期殖民扩张
三、工业革命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五、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六、战后经济(1945-)。
必修二经济史复习总结纲要
2012年四川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二经济史复习纲要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新增)(1)、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3)、西汉:推广耦犁(二牛抬杠);曲柄锄(中耕)、大镰(收获)。
(4)、东汉:东汉某些地区已出现一牛挽犁、铁铧犁等得到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 隋唐:出现曲辕犁,能控制耕土的深浅。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标志: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水利: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现在都江堰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郑国主持郑国渠。
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关中地区还出现“井渠”灌溉:(1)曹魏时,经过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2)隋唐五代,北方:立井水车;长江流域:高转筒车用于灌溉。
(3)宋代水转翻车。
(4)明清时期:风力水车。
翻车井渠立井水车高转筒车水转翻车风力水车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这是一种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
奴隶主贵族可以世代使用,但无权转让与买卖;他们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
(2)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私田。
井田制趋于瓦解。
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3)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的推动下,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运动,使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它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广大农民少地或无地,受到地主和国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过着贫困的生活。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或基本)经营方式的高度分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复习提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如男耕女织);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
A.小农经济的特点:①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②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③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⑤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B.小农经济的影响:①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②关系到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政权的安危;③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不断进步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
2.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汉代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小农经济的形成)3.土地制度井田制(商周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宋初实行“不抑兼并”,明清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普遍。
后果: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导致租佃关系日渐普遍化。
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一)、高超的冶金技术1.商周时期冶铜技术发达,被称为“青铜时代”2.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在春秋晚期3,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在汉代(二)、享誉世界的制瓷业青瓷(商周)→白瓷(唐)→青花瓷(元)→五彩瓷(明)→珐琅彩瓷器(清)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
(三)、异彩纷呈的丝织业1.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2.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明朝后期棉布取代丝、麻、毛,成为主要衣料。
3.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三、古代商业的发展(一)、秦汉商业初步发展大型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它与住宅区严格分开。
人教版历史必修Ⅱ经济史总复习提纲(全套)
人教版必修2经济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土地制度: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屯田制、均田制★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知识要点归纳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不断进步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
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4.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
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3)屯田制(三国)原因:东汉末年,曹操为筹措军粮,推行屯田。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知识点总结
精品PPT
农业 夏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汉
魏晋南 北朝 隋唐
宋
明清
手工业 商业
政策
精品PPT
世界
中国
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原始积累
高产作物 商品化 土地私有制、租佃
价格革命、商业革命 私营手工业
物种交流
资本主义萌芽
世界市场、全球化
白银货币 市镇 商帮
早期殖民扩张(西葡) 一条鞭法 隆庆开海
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官僚资本
斯大林模式
1945年前 二战
抗战,民族工业萧条萎缩
二战后-- 第三次科技革命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70年代 国家干预、福利国家
过渡时期、一化三
凯恩斯主义
改、中共八大、三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面红旗、八字方针。
马歇尔计划。苏联精改品P革PT
文革
世界
中国
20世纪 滞胀、新自由主义、 改革开放、责任制、国企
17世纪 荷兰殖民 英荷战争
工场手工业
同上 清初海禁、康熙开海
18世纪
18世纪 下半叶
英国殖民、三角贸易 英法战争
工业革命、工厂制精度品PPT
康乾盛世、摊丁入亩
人口危机(人地矛盾) 乾隆海禁、一口通商
世界
中国
19世纪 工业革命 工厂制度 嘉道衰世
初--60 交通运输
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年代 商品输出
瓜分世界 世界市场 列强在华设厂、瓜分狂潮
帝国主义战争 精品PPT(路权、矿权)
世界
中国
1910-- 一战、十月革命 1920 战时共产主义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20世纪 资本主义繁荣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
必修二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目录: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一)、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表格) (2)(二)、土地制度演变 (2)1.演变基本过程: (2)2.井田制: (2)3.土地私有制: (2)4.土地兼并: (3)5.均田制: (3)(三)古代人群的变化: (3)1.地主阶级: (3)2农民阶级:、自耕农、佃农、雇农 (3)(四)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3)1 .小农经济的生产概况与特点 (3)2.小农经济在战国形成的条件 (3)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3)4.小农经济的地位与评价 (3)(五)古代城市发展 (4)1.城市的形成、功能变化(代表城市): (4)2.商业活动时空限制变化: (4)(六)重农抑商政策 (4)1.演变过程: (4)2.目的: (4)3.评价: (4)(七)闭关锁国海禁政策 (4)1.含义: (4)2.原因: (4)3.评价: (4)(八)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1.概念: (5)2.表现: (5)3.缓慢原因 (5)(九)近代前夜中西社会差异 (5)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经济变化 (6)(一)、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6)1.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6)2.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6)(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及失败: (6)1.洋务运动的兴起原因与代表人物 (6)2.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 (6)3.洋务运动的失败及评价: (6)(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7)1.晚清时期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7)2.民国前期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发展(1912-1937): (7)3.民国抗战时期(1937-1945): (7)4.1870年代—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8)(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与特点 (8)(五)、1840-1949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趋势: (9)(六)、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于各领域变化的具体表现: (9)1.形体修饰在鸦片战争前后之变化 (9)2.礼仪风俗在鸦片战争前后之变化 (10)3.休闲娱乐在鸦片战争前后之变化 (11)4、新潮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新事物: (11)(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及影响: (12)三、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12)(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 (12)1.过渡时期 (12)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 (13)3.文革时期 (13)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 (13)(二)对外改革开放 (13)1.原因: (13)2.历程: (13)3.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剧变 (13)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表格)农业:工具的改进演变、水利工程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农业耕作经营方式变化手工业:金属冶炼业、纺织业、陶瓷业;经营方式:官营、私营、家庭商业:商人、货币的变化、城市设置和商业活动限制变化、政策变化区域性不平衡,经济重心南移:两晋之际开始南移,中唐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期完成南移(二)、土地制度演变1.演变基本过程:原始时期公有制——商周时期井田制——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魏、唐均田制2.井田制:是西周的经济制度,名义上是土地国有,实际是周王分封给各贵族诸侯所占有的土地制度,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复习纲要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复习纲要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以后,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长期以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2>奴隶社会──井田制,这是一种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其本质是国王代表整个贵族占有土地的土地私有制。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春秋时期出现贵族个体占有的私田,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
<3>封建社会(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2)东汉至唐朝盛行地主大土地所有制,采用田庄式的经营模式。
(3)土地兼并问题:随着私有土地制度的发展,大地主通过各种途径兼并国家和自耕农的土地。
(4)东汉末年,曹操实行“屯田制”。
(5)北魏至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
(6)唐后期至明清,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高度集中。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形成与基本特点⑴形成的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⑵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②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生产技术的发展1.春秋战国至秦汉,采用垄作法,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农耕方法。
其中,汉代先后出现代田法、“区田法”。
耕作制度:连年耕种为主,部分地区也实行休耕制,有些地方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二复习要点(经济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春秋战国)生产模式:广种薄收——————→精耕细作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个体农耕时代:氏族公社、夏商周——————→春秋、战国开始2、土地制度:⑴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⑵商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⑶封建社会:①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3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②土地公有制: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③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4、小农经济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③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④脆弱性: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迫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
二、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冶金⑴冶铜: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⑵冶铁业: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2、纺织⑴中国最早发明丝织技术。
⑵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⑶元明: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3、陶瓷业:⑴制陶业: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白陶⑵制瓷业: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宋代景德镇是瓷都------元彩瓷:青花、釉里红------明五彩、斗彩瓷------清粉彩、珐琅彩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三、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古代商业发展:①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产生②周朝: 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③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商业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④隋唐: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对外贸易发达;城市里坊市分开⑤宋朝:对外贸易发达;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打破市坊界限,店铺随处可设,农村中出现草市;打破日中为市限制,出现晓市、夜市⑥明清:涌现出许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晋商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①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
②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③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
④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四、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重农抑商”政策⑴史实: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期---依然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
⑵影响:①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②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③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2、“海禁”政策⑴原因: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⑵影响: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⑴产生:时间、地点、部门----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纺织业标志----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⑵明清时期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
⑶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原因:封建关卡众多,政府实行抑制工商业的政策;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不能拥有国外市场。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⑴原因:①经济根源(根本原因)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追求;③商业危机:(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④宗教根源:基督教会要传播基督教;⑵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航海家支持国时间成就迪亚士葡萄牙1487 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哥伦布西班牙1492 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达·伽马葡萄牙1497 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麦哲伦西班牙1519--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⑴对世界市场形成意义: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开始⑵对欧洲: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对亚非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白银大量地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⑷对世界: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二、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荷兰殖民扩张⑴对外贸易发达。
17世纪上半叶,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⑵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竞争。
在亚洲-----摩鹿加群岛、爪哇、台湾,美洲------建“新荷兰”(即新尼德兰)2、英国的殖民扩张⑴手段:①海盗式劫掠;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②进行商业战争。
③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拓展殖民地。
(英属东印度公司)④进行残酷的黑奴贸易。
⑵结果:18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3、殖民扩张的影响:(1)对世界: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市场扩大的途径:殖民扩张,掠夺)(2)对殖民国: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黑奴贸易:欧洲→非洲→美洲→欧洲)三、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⑴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前提② 圈地运动造就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⑤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直接原因⑵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1765—184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主要成就珍妮机(开始标志)、蒸汽机电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工技术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象征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力的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出现的新交通工具火车、汽船飞机、汽车出现的新能源煤电力、石油出现的新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大企业(垄断组织)科研与技术革新关系未结合真正结合发生的国家从英国向欧美国家扩展多个国家同时并举⑶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大特点: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2、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⑴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⑵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人口、资金的流动和贸易更加扩大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对外侵略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⑷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3、世界市场的形成⑴、形成过程:①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18、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⑵、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威力威逼(殖民扩张与掠夺——主要途径)⑶、影响:①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②造成了亚、非、拉美的贫穷落后③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2)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洋务运动(1)背景:①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统治出现危机。
②清政府内部洋务派的形成(2)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4)内容: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第一家----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规模最大--------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轮船招商局------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5)评价:①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②对我国早期现代化起推动作用③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补充:中国近代化(1)在政治上,民主和法制逐渐取代封建专制独裁;(2)在经济上,从生产方式来看,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从性质上来看,商品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在思想文化上,近代的自然科学逐渐取代封建的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