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的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通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裂缝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干缩引起的,特别在高温或干燥环境下更容易出现。
2.防治措施: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减水剂和膨胀剂,增加混凝土的延性,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同时在浇注混凝土后,要及时进行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二、强度不达标1.可能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混凝土强度低于要求。
2.防治措施: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使其更加符合工程要求;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混凝土的搅拌、浇注、养护等环节符合要求。
三、水泥渗漏1.一般是由于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不合格或混凝土孔隙结构不合理造成。
2.防治措施:选用质量可靠的水泥,并控制混凝土中水灰比;增加混凝土内的过渡带,减缓渗漏的速度;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表面光洁度。
四、腐蚀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中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如氯离子、硫酸盐离子等,与钢筋发生化学反应引起腐蚀。
2.防治措施: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中潜在腐蚀物质的含量;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添加适量的防腐剂,形成保护层;加强钢筋的防腐措施,如涂覆石蜡或防锈涂料等。
五、空鼓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未充分振捣或浇注后长时间未进行养护所导致的,也与混凝土的质量有关。
2.防治措施: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及时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干燥收缩;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提高其抗裂性能。
六、空鼓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未充分振捣或浇注后长时间未进行养护所导致的,也与混凝土的质量有关。
2.防治措施: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及时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干燥收缩;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提高其抗裂性能。
综上所述,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但通过适当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重视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工艺和养护等环节,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要求,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
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加强养护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 止开裂和收缩。
控制温度
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混凝土性 能的影响。
定期检查
对养护过程中的混凝土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 保混凝土质量。
合理设计结构
1 2
优化结构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混凝土结构 形式和尺寸,减少应力集中和裂缝产生。
合理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 度和耐久性。
优化施工工艺
改进施工方法
01
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如泵送混凝土、滑模施工等,提
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加强施工监控
02
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
施工质量。
提高施工人员技能
03
加强施工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和责任心。
材料因素
水泥
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 等性能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混 凝土出现裂缝、强度不足等问题
。
骨料
骨料的级配、粒径、含泥量等不符 合要求,可能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 耐久性。
外加剂
外加剂的种类、用量、质量等不符 合要求,可能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性 能和强度。
施工工艺
搅拌不均匀
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可能导致混 凝土出现离析、强度不均匀等问
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施工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和技术创 新活动,提高整体施工质量水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构造措施
在结构设计中采取加强措施,如增加配筋、设置 伸缩缝等,提高结构抵抗开裂的能力。
3
考虑环境因素
在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 影响,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采取相应的措 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八大常见混泥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八大常见混泥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其质量问题对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八大常见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1.压缩强度不达标压缩强度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见的原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材料质量不达标、施工过程中控制不严格等。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设计配合比、采用优质原材料、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等。
2.开裂混凝土开裂是常见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温度变化、变形不均匀、收缩应力等。
防治措施可从设计上考虑收缩、热变形等因素,采用伸缩缝、抗开裂剂等材料,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等。
3.不均匀性混凝土的不均匀性表现为浇筑和养护后出现明显的色差、孔洞、裂缝等现象,主要原因包括原材料的不均匀性、施工中搅拌不均匀等。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优质原材料、加强搅拌过程的控制和检验等。
4.粘结力不强混凝土的粘结力是测量其与钢筋或其他材料之间的黏结程度的指标。
常见的原因包括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施工过程中对粘结力的控制不严格等。
防治措施可从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入手,加强施工工艺控制等。
5.气孔气孔是指混凝土中存在的排气孔或气泡,其存在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
常见的原因包括不适当的原材料、掺加剂等。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抹光、振捣等。
6.钢筋锈蚀钢筋锈蚀是由于混凝土中存在的氯离子、硫酸盐等导致钢筋腐蚀而产生的问题。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钢筋、控制混凝土中氯化物含量、采用外加碱氧化物防腐涂层等。
7.暗沉混凝土表面的暗沉是由于混凝土中含有较多的机械杂质、有机杂质、水泥分散剂等导致的。
防治措施包括增加水泥用量、加强拌制过程的控制、采用外加剂改善混凝土工艺等。
8.凝结时间过长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会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延误和不便。
常见的原因包括材料中用水量过大、气候条件不佳等。
防治措施包括优化配合比、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等。
综上所述,八大常见混凝土质量通病可以通过适当的设计和施工措施进行防治。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介绍
1.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 原因:配合比不合理、原材料质量差、施工工艺不规范等。
- 后果:降低结构承载能力,影响工程安全。
- 对策:合理设计配合比、使用优质原材料、严格按照施工规
范施工。
2. 混凝土表面开裂
- 原因:干缩、温度应力、膨胀等。
- 后果:影响混凝土外观,减弱抗渗性能。
- 对策:控制施工阶段的温度变化、增加混凝土的抗裂剂。
3. 混凝土抗渗性差
- 原因: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
- 后果:容易渗水,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 对策:合理设计配合比、采用防渗材料、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治措施
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 对水泥、骨料、掺合料等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2. 加强施工工艺管控
- 采用现代化施工设备,保证施工操作规范。
- 控制浇注温度、铺面养护等环节,避免开裂和强度不达标。
3. 配合比设计合理
- 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科学确定配合比。
4. 采用适当的外加剂
- 如抗裂剂、防渗剂等,提升混凝土的性能。
5.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以上是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的介绍。
通过加强质量管控、合理设计和选用适当的材料,可以有效预防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强等特点。
然而,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混凝土开裂问题开裂是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开裂可能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应力超过其抗张强度所引起的。
为了预防混凝土开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合理,控制水灰比,添加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控制混凝土施工温度和湿度,避免施工温度过高和干燥过快,从而使混凝土内部应力得到平衡,减少开裂的可能性。
3.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养护,包括湿养护和覆盖防止水分蒸发等措施,以帮助混凝土充分硬化和减少开裂风险。
4.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遵循合理的施工顺序,避免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和冷缝,从而减少开裂的可能性。
二、混凝土强度不达标问题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是另一个常见的质量问题。
要预防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合理控制水灰比,保证水泥与骨料的比例适当,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确保水泥和骨料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3.在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浇筑和养护,保证施工过程中各项工艺和步骤的准确性。
4.定期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强度不达标的情况,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混凝土空鼓问题混凝土空鼓问题指的是混凝土表面与内部骨料之间出现空隙。
为了防止混凝土空鼓问题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混凝土浇筑的厚度,避免一次性浇筑过厚,导致混凝土的内部不能充分振实。
2.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振捣措施,确保混凝土内部骨料与水泥浆体之间的充分结合,减少空隙的产生。
3.严格按照养护要求对混凝土进行湿养护,保持一定的湿度,有利于混凝土的充分硬化和减少空鼓的产生。
4.严禁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踩踏和碰压等操作,避免混凝土内部的空泡。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
然而,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质量问题,如开裂、渗漏、强度不达标等。
因此,混凝土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
1.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的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砂、水等,这些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材料的来源、品质、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特别是水泥,应该选择质量稳定的品牌,避免使用劣质水泥,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材料的比例和用量。
配合比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和材料的性能进行合理的设计。
如果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配合比的设计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3.施工工艺控制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包括搅拌、浇筑、养护等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操作,如搅拌时间、浇筑方式、养护期等。
同时,要注意施工现场的环境和温度等因素,避免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4.检测监控混凝土的质量检测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混凝土的取样和检测,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同时,还应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监控,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总之,混凝土质量问题的防治需要从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和检测监控等方面入手,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规范要求。
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
一、编制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混凝土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编制原则本文编制遵循客观、实用、简明的原则,力求准确传达信息,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
三、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介绍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包括蜂窝、孔洞、麻面、混凝土骨料外显、烂根、水纹、涨模、气泡、裂缝、表面不平整、成品混凝土外部损伤、表面显见模板缝痕、钢筋保护层不规范、拉杆孔漏浆、强度不足以及强度离散性大等问题。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但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混凝土质量通病主要包括开裂、气孔、麻面、色差等问题,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开裂问题开裂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塌落度不一致引起的塌陷裂缝、硅酸盐水泥膨胀引起的体积变形裂缝、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裂缝以及荷载作用引起的荷载裂缝等。
防治措施:1.控制塌陷度:混凝土的塌陷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均匀的浇筑和密实度,避免塌陷裂缝的产生。
2.采取施工措施:在施工中采取适当的振捣、倾倒和扎养工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3.控制温度变化:温度变化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浇筑时间、施工阶段和养护措施,避免混凝土快速升温或迅速冷却。
4.控制荷载作用:在设计和施工阶段要充分考虑结构的荷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和减小荷载引起的开裂。
二、气孔问题气孔是指混凝土中存在的孔隙,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1.控制水灰比:适当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使其在保证工作性能和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避免过多的含水量导致气孔的产生。
2.合理搅拌:进行充分的搅拌和均匀的振捣工艺,以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气体积聚,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气孔的产生。
3.控制养护条件:在养护过程中,要保持恒定的湿度和温度,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和过快硬化,以减少气孔的产生。
三、麻面问题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的颗粒状凹凸不平的情况,造成建筑外观质量不佳。
防治措施:1.调整砂石配合比例:合理调整砂石的配合比例,控制沙子的粒径和含泥量,以减少麻面的产生。
2.控制水灰比:适当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避免过多的含水量导致麻面现象。
3.尽量减少振捣: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尽量减少振捣,以防止砂石骨料浮出,形成麻面现象。
4.加强养护:在养护过程中,要保持恒定的湿度和温度,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和过快硬化,以减少麻面的发生。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混凝土的配制、施工和养护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缺陷。
这些问题和缺陷往往会导致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其对应的防治措施。
1.强度不达标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是混凝土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之一、造成此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配料比例不准确、拌合不均匀、保养不当等。
防治措施:-配料比例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避免出现过量添加或添加不足的情况。
-拌合时间和速度应控制得当,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在养护过程中,应进行适时、适度的保养,避免漏养。
2.墙体开裂在混凝土工程中,墙体开裂是一个常见的质量问题。
开裂的原因可以是混凝土强度不够、脱模太早、养护不当等。
防治措施:-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根据需要进行加强处理。
-脱模要适时,不能过早,应等到混凝土完全硬化后再进行脱模。
-养护时间要充分,根据混凝土的性能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的养护。
3.混凝土表面粗糙混凝土表面粗糙是另一个常见的质量问题,它会影响到混凝土的美观度、使用寿命和功能。
防治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确保其表面平整。
-使用合适的养护方法,避免混凝土表面过早失去水分,导致龟裂和起砂。
4.钢筋锈蚀钢筋锈蚀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它会降低钢筋的强度和耐久性,导致结构的损坏。
防治措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氧气和水分对钢筋的侵蚀。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钢筋进行防锈处理和合理的包覆层厚度。
5.有机酸侵蚀有机酸侵蚀是指混凝土中的有机酸溶液对混凝土结构物造成侵蚀破坏的现象。
防治措施:-选用抗酸性能较好的混凝土和耐酸性较高的外加剂。
-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
总结起来,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准确配料、均匀拌合、充分保养;适时脱模、充分养护;合理浇筑、振捣和密实混凝土;防锈处理和包覆层厚度控制;选用抗酸性能较好的材料和充分养护。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方案混凝土是建筑物中重要的构造材料之一,因其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但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通病,如混凝土开裂、结露、泛碱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甚至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因此,预防和处理混凝土的通病至关重要。
一、混凝土开裂1. 预防措施:(1)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因此应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特性和使用环境,进行合理的控制。
(2)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要充分浇水,保持湿润状态,以减少混凝土表面收缩引起的开裂。
(3)采用合适的控制剂: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收缩率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开裂。
2. 处理方案:(1)采用增强混凝土的方法,如向混凝土表面喷涂抗裂剂、增强剂等。
(2)采用钢筋或边框加固的方法,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二、混凝土结露1. 预防措施:(1)加强通风和排湿:建筑内部应加强通风换气和排湿,减少室内湿度,避免混凝土结露。
(2)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控制水汽的释放,减少混凝土表面结露的可能性。
(3)在混凝土表面刷涂防水涂料,增强混凝土对水的防护性能。
2. 处理方案:(1)使用加热器等设备,加快室内空气循环和干燥速度,减少混凝土结露。
(2)使用除湿器等设备,降低室内湿度,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汽。
(3)对严重结露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清洗,防止混凝土面层的脱落或损坏。
三、混凝土泛碱1. 预防措施:(1)在混凝土材料中尽量减少或控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的含量。
(2)采用低碱性水泥或添加剂来减少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含量。
(3)加强养护管理,减少混凝土的干缩和渗透,以减少混凝土的碱性物质析出。
2. 处理方案:(1)对混凝土进行除碱处理,如刷涂含有酸性物质的溶液等。
(2)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处理泛碱现象,如使用激光或化学溶液等。
(3)针对泛碱较严重的混凝土结构,采用加固和防护措施,增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蜂窝(1)配合比计量不准,砂石级配不好;(2)搅拌不匀;(3)模板漏浆;(4)振捣不够或漏振;(5)一次浇捣混土太厚,分层不清,混凝土交接不清,振捣质量无法掌握;(6)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7)振捣器损坏,或监时断电造成漏振;(8)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二、麻面(1)同“蜂窝”原因;(2)模板清理不净,或拆模过早,模板粘连;(3)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刷;(4)木模未浇水湿润,混凝土表面脱水,起粉;(5)浇注时间过长,模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造成面层不密实;(6)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三、孔洞(1)同蜂窝原因;(2)钢筋太密,混凝土骨料太粗,不易下灰,不易振捣;(3)混凝土塌落度过小,内有气囊。
四、露筋(1)同“蜂窝”原因;(2)钢筋骨架加工不准,顶贴模板;(3)缺保护层垫块;(4)钢筋过密;(5)无钢筋定位措施、钢筋位移贴模。
五、烂根(1)模板根部缝隙堵塞不严漏浆;(2)浇注前未下同混凝土配合比成份相同的无石子砂浆;(3)混凝土和易性差,水灰比过大石子沉底;(4)浇注高度过高,混凝土集中一处下料,混凝土高析或石子赶堆;(5)振捣不实;(6)模内清理不净、湿润不好。
六、缺棱掉角(1)模板设计未考虑防止拆模掉角因素;(2)木模未提前湿润,浇注后木模膨胀造成混凝土角拉裂;(3)模板缝不严,漏浆;(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佳,造成拆模粘连;(5)拆模过早过猛,拆模方法及程序不当;(6)养护不好。
七、错台(1)放线误差过大;(2)模板位移变形,支模时无须直找正措施;(3)下层模板顶部倾斜或涨模,上层模板纠正复位形成错台;八、裂缝(1)水灰比过大,表面产生气孔,龟裂;(2)水泥用量过大,收缩裂纹;(3)养护不好或不及时,表面脱水,干缩裂纹;(4)坍落度太大,浇筑过高过厚,素浆上浮表面龟裂;(5)拆模过早,用力不当将混凝土撬裂;(6)混凝土表面抹压不实;(7)钢筋保护层太薄,顺筋而裂;(8)缺箍筋、温度筋使混凝土开裂;(9)大体积混凝土无降低内外温差措施;(10)洞口拐角等应用集中处无加强钢筋。
混凝土浇筑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浇筑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水灰比不合理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
水灰比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低、耐久性差;水灰比过小,会使混凝土工作性变差。
因此,合理调整水灰比非常重要。
防治措施: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水灰比,不可随意调整。
2.做好混凝土试块的拌制,根据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水灰比。
3.加强对现场混凝土配制的监控,确保水灰比的准确控制。
二、孔洞、夹杂物孔洞、夹杂物是指混凝土中出现的不规则空隙和杂质。
孔洞和夹杂物的存在会削弱混凝土的强度和导热性能,影响工程质量。
防治措施:1.在施工前,做好模板的清理工作,确保模板表面光滑、无破损。
2.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的振捣时间和强度,确保混凝土充分密实。
3.施工时,采用合适的振捣器具,避免孔洞和夹杂物产生。
4.加强对配料的管理,控制骨料中杂质的含量。
三、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裂缝是指在混凝土中出现的裂隙或开裂现象。
混凝土裂缝的存在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防治措施:1.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避免浇筑过程中的剪切力和振动力对混凝土的影响。
2.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形,可采用与施工现场温度相适应的施工工艺。
3.针对特殊情况,如大面积连续浇筑、施工温度较高等,可采用合适的控制裂缝的措施,如添加缓凝剂、设置伸缩缝等。
四、强度不符合要求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因素包括水灰比不合理、配料不准确、养护不当等。
防治措施:1.确保水泥品种、品牌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进行质量检测,以保证水泥质量。
2.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材料的配比,确保骨料的粒径分布合理。
3.加强现场质量检测,正确掌握混凝土的拌合时间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方法。
4.做好养护工作,保持混凝土湿润,避免早期干燥和开裂。
综上所述,混凝土浇筑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涉及水灰比的合理调整、孔洞、夹杂物的控制、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强度的保证等方面。
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管,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预防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管理预防措施一、引言混凝土是建造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浮现一些混凝土质量问题,即通病。
为了确保混凝土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和预防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常见问题及相应的管理和预防措施。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及管理措施1. 空鼓空鼓是指混凝土与钢筋之偶尔混凝土与模板之间浮现空隙的现象。
空鼓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甚至导致结构的失稳。
管理空鼓的措施包括:- 在施工前,对模板进行检查和修复,确保模板的平整度和坚固性;- 在浇筑混凝土时,采用适当的振捣方法和工具,确保混凝土与模板、钢筋之间无空隙;- 对已浮现空鼓的部份进行修复,可以采用注浆、重新浇筑等方法。
2. 裂缝裂缝是混凝土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有塑性收缩裂缝、温度裂缝和荷载裂缝等。
裂缝不仅影响混凝土的美观,还会降低其强度和耐久性。
管理裂缝的措施包括:- 在配合比设计时,合理控制水灰比和砂浆含水量,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性;- 在浇筑混凝土时,采用适当的浇注方法和振捣方式,减少温度和荷载引起的应力;- 对已浮现裂缝的部份进行修复,可以采用填缝剂、喷涂等方法。
3. 泛碱泛碱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渗透到混凝土表面,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化现象。
泛碱会导致混凝土表面起泡、起砂、起皮等问题,严重时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管理泛碱的措施包括:-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合理控制水灰比和氢氧化钠的用量;-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防潮措施,减少混凝土与大气中的接触;- 对已浮现泛碱的部份进行修复,可以采用碱性溶液清洗、刷涂防碱剂等方法。
4. 强度不达标强度不达标是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低于设计要求。
强度不达标会影响工程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管理强度不达标的措施包括:-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合理控制水灰比和砂浆含水量,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振捣方法和工具,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 对已浮现强度不达标的部份进行修复,可以采用增强剂、再浇筑等方法。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引言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和缺陷。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会降低工
程的使用寿命。
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
治措施。
措施一:材料选择和检查
1. 选择优质的混凝土原材料,如水泥、骨料和掺合料,并确保
其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2. 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包括外观、质量等方面,以确保
其无任何质量问题。
措施二:施工过程控制
1.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包括摆放模板、浇筑混凝土等。
2. 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和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均匀性。
3. 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进行检查和预处理,确保其平整和
牢固。
措施三:养护管理
1. 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包括保湿和遮阳等措施,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
2. 定期检查和维护混凝土结构,及时修复裂缝和缺陷,防止其进一步扩展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措施四:监督检验
1. 建立混凝土工程的监督检验制度,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监控。
2. 对混凝土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结论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和检查、施工过程控制、养护管理和监督检验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防治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提高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相关人员应密切合作,共同努力,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预防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预防措施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
本文将讨论一些混凝土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1.混凝土无法达到预定强度。
治理措施:-精确控制配合比和材料的质量。
-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按照标准控制其用量。
-配合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如减水剂和增塑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水灰比,确保适量的水分供给以满足水泥水化反应的需要。
预防措施:-选用符合规定的水泥、骨料和轻质骨料等,并进行试验检验。
-采用合理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水灰比,避免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
2.混凝土出现空鼓、裂缝和酥皮等问题。
治理措施:-加强混凝土浇筑前的基础处理工作,确保基础牢固平整。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避免过早脱模或干燥过快。
-加强混凝土的震动和振捣工作,确保混凝土充实。
-对于已出现裂缝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填补、钢筋加固、施加预压等方法进行治理。
预防措施:-密实基础底板,避免基础变形和沉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注重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避免温度和湿度变化过大以及混凝土过早干燥。
-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合理的震动和振捣方法,确保混凝土充实和均匀。
-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抗裂能力,如采用合适的纤维增强剂,并在混凝土表面覆盖隔离膜等。
3.混凝土表面出现色差或斑点。
治理措施:-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式,如刷涂或喷涂防水材料,以隐藏表面色差。
-对于斑点较大或严重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抛光、修补或重浆等方式进行治理。
预防措施:-选择质量稳定的原材料和供应商,以确保混凝土的均质性。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水灰比,避免不均匀的水胶比分布。
-在混凝土表面施加适当的防水措施,防止水分渗透和析出。
4.混凝土腐蚀和酸碱侵蚀。
治理措施:-对于腐蚀严重的混凝土结构,可以进行防腐刷漆、防腐涂层或重新涂覆等处理。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方案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但是由于施工环境、材料选用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会导致混凝土质量存在一些通病。
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方案。
1.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受原材料的影响,对于水泥、骨料和混凝土外加剂等,应选择质量可靠、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
定期进行原材料的检测和认证,确保其质量稳定。
2.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裂缝:水泥水化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温度差,从而引起裂缝。
应采取降低混凝土温度的措施,如合理控制拌合水温度、降低水灰比、加水降温,或者采用预冷预热装置等。
3.关节处渗漏:混凝土结构中的关节处容易出现渗漏问题,影响结构的密封性和抗渗性。
应做好关节处的处理,采用合理的密封材料,如聚硫橡胶、水泥砂浆等,并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确保关节处的密封性。
4.混凝土收缩开裂: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如果不做处理,容易引起开裂。
应选用收缩适应性较好的混凝土配比,控制水灰比、骨料干燥率等参数;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可采用预应力、增加钢筋含量等措施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5.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强度不达标,将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应加强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控制,合理选择水泥品种和掺合料,严格控制拌合水的用量,确保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6.气孔、麻面和孔洞:混凝土中的气孔、麻面和孔洞会降低其密实性和耐久性。
应在浇筑混凝土之前,确保模板的密闭性良好,配合振捣设备进行充分振捣,减少气泡的产生;同时,严禁使用超过有效保养期的水泥和外加剂,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洁。
7.脱模早和帖模:混凝土在脱模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控制速度和方法,容易导致混凝土的损坏和麻面。
应遵循脱模时间要求,仔细控制脱模速度,采用适当的脱模剂,并采取防止混凝土表面变色或麻面的措施。
为了预防混凝土质量出现通病,还需要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督。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引言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施工操作不规范、原材料质量不合格等原因,混凝土常常出现质量问题。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通病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帮助工程施工人员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一、空鼓空鼓是混凝土表面和内部产生的不紧密、虚空的问题。
空鼓的存在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还会导致开裂等问题。
防治措施 - 混凝土浇筑前,要确保模板清洁、平整、光滑,涂抹模板解模剂以减少粘结力。
-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均匀振实。
- 使用振动器进行充分振捣,确保混凝土与模板表面完全接触。
二、裂缝混凝土的裂缝是由于内部应力超过混凝土本身强度所引起的。
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有塑性裂缝、干缩裂缝等。
防治措施 - 控制混凝土浇筑的水胶比,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 加入适量的纤维材料,如玻璃纤维、钢纤维等,来增加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 根据气候条件调整养护期,避免混凝土过早失水和干燥。
三、渗漏渗漏是指混凝土结构中的水通过裂缝、孔隙或未密实部分进入结构内部。
渗漏会导致结构的腐蚀、损坏甚至倒塌。
防治措施 -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适当的防水材料或防水涂料,增加混凝土的防水性能。
- 做好混凝土结构的接缝处理,确保接缝的密封性。
- 采用特殊的防水剂或防渗剂,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漏能力。
四、开裂混凝土开裂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或受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所引起的,严重时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防治措施 - 控制混凝土的水胶比,增加抗裂剂的投入量,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施加足够的预应力或加固钢筋,以增加结构的抗拉强度。
- 加强混凝土结构的养护,保持湿润环境,避免快速失水和干燥。
五、强度不达标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是由于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引起的。
强度不达标会导致结构的安全隐患。
防治措施 - 选择质量可靠的原材料,确保水泥、骨料等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1保证不漏浆措施墙体底部漏浆控制:首先保证楼板平整,在楼板混凝土施工时,柱、墙边附近要求使用平靠尺将楼面撮平,若出现不平的现象,使用水泥砂浆找平。
楼板与墙体交接处通过木方加设海绵条的方式堵浆。
注意砂浆及海绵条不得嵌入混凝土中。
2使用分层标尺杆控制分层厚度制作分层标尺杆用于控制混凝土的分层下料厚度,夜间施工时要求有足够的照明,保证混凝土下料工能够看清标尺杆的标志。
通过分层下料厚度和分层振捣,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控制不漏振和不过振,保证混凝土中的气泡上排,保证混凝土表面的观感质量。
3控制振捣点和振捣时间通过在现场钢筋上布设振捣点的标记来控制振捣点的间距,通过专人分区域振捣和根据振捣点逐一振捣来控制漏振现象,通过控制分层下料厚度和控制振捣时间来保证不过振和少振。
4窗洞模板底板穿洞透气窗洞底模板上穿透气孔,使混凝土中的气体有效排除,保证混凝土表面观感质量。
5预防烂根措施墙柱根部混凝土接槎部位应剔凿清理干净,并将根部支模处剔平,以防模板空隙漏浆,浇筑混凝土时先浇筑50~100mm厚同配比减石子的水泥砂浆,而后再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振捣应均匀分布振捣点,不得过振。
6预防蜂窝措施施工前认真核对配合比,尤其要控制配合比中的加水量,商品混凝土出现问题及时与搅拌站协商解决。
控制混凝土下料厚度在400mm以内,分层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模板不得有缝隙,以免造成水泥浆流失。
7预防麻面措施拆下的钢模板,要派专人清理干净。
先将钢模板内、外和周边灰浆清理干净,模板外侧和零部件的灰浆和残存混凝土也应清理干净。
干净后涂刷隔离剂,并贴清理合格证。
脱模剂的涂刷应均匀,不漏涂,涂刷时,伴随用棉丝擦掉浮油,防止出现流坠现象,经雨淋后应重新涂刷一遍。
根据同条件试块进行拆模,拆模不得过早,尤其是墙模板。
8预防孔洞措施要特别注意梁柱节点等钢筋较密部位的混凝土振捣防止混凝土被卡,此部位可用铁楔子把钢筋撑开一些下料振捣,待浇筑到顶面后再把钢筋恢复到原来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摘要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建筑业的快速、持续的发展。
混凝土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浇注成各种形状,并且耐火性好,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
而随着商品混凝土的诞生,由于其施工方便快捷,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同时又可减少噪音,保护环境等综合优点,更是把混凝土推向了一个顶峰。
但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如不能根除,将影响结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通病目录引言 4 1蜂窝 41.1现象 41.2产生的原因 41.3防治的措施 5 2麻面 52.1现象 52.2产生的原因 62.3防治的措施 6 3露筋 73.1现象 73.2产生的原因 73.3防治的措施 7 4孔洞 84.1现象 84.2产生的原因 94.3防治的措施 9 5裂缝 95.1现象 95.2产生的原因 105.3防治的措施 10 6表面不平整 116.1现象 116.2产生的原因 126.3防治的措施 12 7强度不够 127.1现象 127.2产生的原因 127.3防治的措施 13结语 13参考文献 13引言在混凝土施工当中,因为人为的操作及原材料质量问题等因素,给混凝土带来的质量通病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如何能更好的去预防去消除这些疾病,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下面就接合工作实际对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止进行探讨。
1、蜂窝1.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蜂窝1.2、产生的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柱根部振捣不密实。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隙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1.3、防治的措施(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搅拌时,跟踪检测砂石含水量以调整配合比;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有条件的施工队伍,可用电子感应称替代手工磅称称量。
(2)要有合理的搅拌制度,装料容积取搅拌筒几何容积的1/2-1/3,采用两次投料法,即先将水泥、砂和水投入搅拌筒搅拌1~1.5min后加入石子再搅拌1~1.5min,坍落度要适合。
(3)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置串筒和溜槽,石子堆积密集的地方要散开。
(4)浇筑混凝土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浇筑方向应沿次梁方向浇筑,遵循“先浇低标高部位,后浇高标高部位;先浇高等级混凝土,后浇低等级混凝土;先浇柱墙,后浇梁板楼梯”,防止漏振。
(5)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筑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6)柱根部位置在支模时,应开清扫口,浇灌混凝土前先用清水冲洗柱根部,清除柱内杂物,再封闭清扫口,然后铺一层50~100mm厚与所浇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
(7)基础、柱、墙根部位在下部浇完混凝土间隙1~1.5h,沉实后再浇灌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8)小蜂窝,先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洗刷基层,洗去软弱层,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的颗粒,洗刷干净后,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塞捣实,如填塞困难,可用压浆管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2.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小凹点、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漏现象。
麻面2.2产生的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浇水湿润和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或局部漏刷或失效。
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除,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防治的措施(1)在每次支模前,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模板有弯曲凹凸的地方要校正后再使用。
(2)浇筑混凝土前,清除模板内工具、木榍等杂物,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但模板内不能有积水。
(3)应优先采用组合钢模,用木模时应拼缝严密,表面光滑平整,有缝隙的地方应用油毡纸或腻子等堵严。
(4)模板隔离剂选用长效的,但不影响结构性能和防碍装饰工程的,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不得粘结在钢筋上。
(5)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操作时要“快插慢拔、插点均匀、上下略为抽动”,至排除气泡为止。
(6)表面要做抹灰装饰的,可不用处理,反之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漏筋3.1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漏在结构构件表面。
漏筋3.2产生的原因(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快位移、垫快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漏。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漏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振捣不密实;振动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漏筋。
(5)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3.3防治的措施(1)浇筑混凝土前,按不同结构的保护层厚度选用适当的高标号砂浆垫块,绑在构件主筋上,并加强检查。
(2)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调整配合比,增大坍落度;也可以用撬棍稍微撬开密集钢筋下料,在混凝土浇至时,再使其恢复。
(3)严格按配合比施工,有合理的搅拌制度,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和易性。
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混凝土离析,模板有缝隙的地方要认真堵塞。
(4)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严禁撞击、敲打钢筋。
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要派专人负责踩弯或脱扣钢筋的调整校直。
(5)模板应充分浇水湿润,木模板表面应平整光滑,在拆除边模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1.0N/mm2,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拉裂混凝土造成漏筋。
(6)表面漏筋,洗刷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砂浆充满漏筋部位压实抹平;漏筋较深的部位,应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和突出颗粒,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4、孔洞4.1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漏。
孔洞4.2、产生的原因(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土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动器振捣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搁住。
4.3防治的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预留孔洞应两边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筑门,严防漏振。
(2)控制好混凝土水灰比,在运输、浇筑过程的间隙时间不易过长,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出现离析或初凝现象的混凝土要重新搅拌后方可使用,模板缝隙要堵塞紧密严防漏浆。
(3)混凝土一次下料不宜过多,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应超过振动棒长的1.25倍,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0mm左右。
混凝土自由倾倒高度不宜超过2m,否则应使用串筒或溜槽协助下落,并保证混凝土出口下落方向垂直。
(4)石子使用前要用水冲洗,砂中如含有的泥块、杂物要清除干净,砂含泥量不超过3%,石子含泥量不超过1%。
掉入混凝土中的模板、工具、木块等要及时清除掉。
(5)将孔洞周边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砂浆膜凿除,顶部凿成斜面,以免形成死角,用压力水冲洗,保持湿润状态72h以后,用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将结合面抹一遍,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捣实,加强养护。
5、裂缝5.1、现象混凝土表面存在无规则的裂缝,个别地方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夹层。
裂缝5.2产生的原因(1)施工缝未经接缝处理,杂物没清除干净。
(2)塑性收缩裂缝,此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在塑性状态时表面水分蒸发过快造成的。
(3)温差裂缝,由于混凝土浇筑后,聚积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造成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升高,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4)商品混凝土浇筑,水灰比过大,产生的塑性沉降裂缝。
5.3、防治的措施(1)施工逢的接缝处理,需待已浇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N/mm2后方可进行,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以及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加以充分冲洗湿润,且不留积水,干净后先浇筑50mm左右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
(2)施工单位在浇注混凝土后要及时覆盖养护,增加环境湿度;商品混凝土公司在满足可泵性、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出机坍落度、降低砂率、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
(3)降低混凝土发热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掺加缓凝剂或减水剂,尽可能选用粒径较大,颗粒形状好且级配良好的粗骨料,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并减少砂、水及水泥用量,延长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时间,减少干缩;在满足泵送和施工的前提下用低流动性混凝土,严格控制水灰比,减少单位体积混凝土用水量。
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在高温季节要降低原材料温度,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早晚浇筑;避免吸收外部环境热量,运输工具、泵送管路尽量遮荫,防止混凝土升温;埋设冷却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分层分块浇筑,表面保温与保湿。
(4)在满足泵送和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混凝土坍落度;保证混凝土均质性,搅拌运输卸料前先高速运转20—30秒,然后反转卸料;施工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的位移和混凝土浇捣的密实情况,不能漏振、过振使混凝土离析分层;施工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5)细而浅的裂缝,表面涂抹就可以。
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裂缝较深时,采用灌浆法,用压力水冲洗松散部位和内部杂物,将表面封闭后进行灌浆处理。
6、表面不平整6.1、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表面不平整6.2、产生的原因(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了,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模板未支撑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撑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筑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6.3、防治的措施(1)混凝土浇筑前,在模板四周定出水平控制标志或在模板上弹出墨线以控制平整度,混凝土浇筑后,先用2m的直刮尺按水平标志刮平一道,然后用木抹子拍平压实,最后用铁抹子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