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之道——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哲学思考

合集下载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思考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思考

合 的含 义、层 次、阶段、实现路 径及融合程度 的初 步评价指标和 方法 ( 《 见 中国信息界》2 0 年 第1 期 ) 08 、8
的基 础 上 ,本 文进 一 步 阐述 信 息 化 与 工 业化 融 合 的概 念 层 次模 型 、 融合 任 务 、融 合 指 数 评 价 模 型指 标 、 突破
11 息化 与 工 业化 融合 的 内涵 .信
业 、地区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 微 观层面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企业生产 、经营 、管理 与服务实现信息化 ,核心业务数字化 、网络化 、自动化 、智能
化 ,即现 代化 。
1 . 5 化 与 工 业化 融 合 的 三 个 阶段 .3 息 14
中国信息界
2 1 年 第1 2 00 — 期 总第 1 7 1 8 3 — 3 期
战略与政 策
信息化与工业融合程度两化融合指数 CR 庆 、南京 、青岛 、唐 山、呼和 浩特等八个信息化 与工业化融合 客户关 系管理系 统 ( M ) 应用普及率 、覆盖率 。
的试验 区基本完 成试点任务 ,地 区与部分行业在信 息化与工业
( )信息化应用创新度 4 应用模式创 新 、商务模式 创新 、应用系 统创 新 ( 包括信息
信 息化 与工 业化 融合 程度 是 通过 两 化融合 环 境 ,融合 深 系 统解 决方 案 、系统 结构 创新 、硬件 设 备开发 、应 用软 件创 度 、广度水平和两 化融合效益等三个方 面及其重要影 响因素构


政 策和措施 ,为政府 、产 业、行业主 管部 门及企业制 定 “ 十二五规划 ”和政 策提 供参考 ,有利 于更好 、
更快、更有效地推进信息化 与工业化融合 的进程。 关键词 :信息化 工业化 融合 目标任 务 评价指标 融合指数 突破 口 措施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记者侯闯)中国制造企业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改善管理、加强自主创新,最终实现精益制造。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才能实现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化。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首次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

这充分反映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这对今后5年推进我国信息化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七大报告为我们大力推进信息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而在本届it两会制造业信息化分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制造业信息化专家,就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开辟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新局面,如何真正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作为本届论坛的特约嘉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组长杨海成高屋建瓴地指出:“过去搞信息技术的,只要把软件、计算机、网络建起来,应用跑起来,使命就完成了;而搞工业化的人认为,只要把车间、厂房建起来,生产能力、企业的绩效提升起来就行了,工业化和信息化似乎还隔着一层皮。

这正是我们当前在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推进中的一些困惑。

而十七大深切地提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方向,我觉得这具有深刻的历史含义,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 杨海成认为,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一新的命题将会主导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它会把更多的资源、条件、技术、系统,部署到国家整个工业化技术的改造和提升中,部署到以企业为主体的主战场上去,要通过它来推动我国企业实力的全面提升,推动我国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化。

从这个角度来讲,制造业信息化未来的空间更大,未来的战场更宽阔,未来的挑战也更大。

他同时指出,这个命题不论是认识、方法,还是具体实施等层面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从集成到协同 面对新形势下要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首先就要理解什么是融合.过去我们常讲的应用集成是否就是融合呢。

解读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解读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I N F O R M A T I ZA T I O N 解读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的代表。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阶段。

从狭义的角度看,是制造业的信息化,制造业和信息化发展结合起来。

这里面实际上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制造业信息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在很多行业和很多主题的领域。

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正在总结并上升为规律。

中国的制造业要加快信息化的步伐,使之由大要充分认识到制造业信息化的重变强,一定要认真地总结。

要1生。

规律本身既有特定主题的规,如计算制造业信息化是我们国家制造业由大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ER P管理变强的关键.在国民生产中起到关键的作等,也有不同类型行业的规律,例如在制造用。

因为加入忻O以后.中国的制造业发业,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和钢铁行业的信息展很快,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化有着不同的规律,有着不同的特征。

所以直是居高不下。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今我们不要盲目,而是要冷静的去总结,去思天,我们尤其要关注贸易顺差。

而贸易的顺考.去按照规律办事。

差主要来源于制造业产品的出口。

但是,我第二层含义:规律本身是一般性。

但们制造业水平大部分还处于行业的低端.是具体到某一个行业,一个企业。

具体到中即这个行业在国际水平中处于低端,这就国的特殊情况,就凸显出其特殊性。

一般的意味着我们尽管产业很大,但是利润不高.规律是教科书,教科书是有重要意义,但是竞争力不强.所以大而不强是一个突出问教科书用来办事是永远不够的。

所以必须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根据各个行业,各个加快制造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

企业.各个地区本身实际的情况,一步一步无论是看世界.还是看中国.各个制造的按照规律总结出来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路行业.从设计.生产,管理.销售到服务,从径。

再把我们自己的东西加进去,走符合自提高产业结构的高度、提高产业在价值链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中的位置.到开拓市场。

做好售后服务.都第三层含义:要把一般规律和具体情和制造业信息化有关。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初探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初探

论文导读::十七大进一步强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两化融合己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对策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进一步强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两化融合己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抓住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本质,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对于推动我国工业不断由大变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涵义讨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首先需要对信息化、工业化以及两者的融合有基本统一的理解。

从工业化的发展过程来看,工业化是指以工业为主导型经济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演进过程。

工业化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轻纺棉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为主导的初始工业化阶段;第二个阶段以重化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三个阶段以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且表现出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等技术特征。

信息化是这样定义的: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的进程。

它要求在产品(product)(product)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实现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生产技能以及生产工具的变革。

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应用的范畴,而是一个社会演变的过程,信息化不仅具有生产力发展的内涵,更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

信息化多产生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或者后期。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本身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业;二是在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不断的提高效率和效益对策,以加速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并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

信息化是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信息技术不仅要在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中发挥作用,而且要广泛应用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提高信息化整体水平。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以信息化、工业化作为基础,是信息化、工业化之间的渗透和交互作用,即工业化逐步与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手段相结合。

如何理解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如何理解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如何理解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作者:姜奇平来源:《数码世界》2008年第02期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事关我国的现代化定位,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大命题。

如何理解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在此谈一谈个人的学习体会。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对当下的现代化做出的实事求是的判断我理解,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有针对性的。

其中包含的问题意识,首先在于现代化定位上。

我们注意到,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工业化和信息化,先是在现代化的形势判断中讲;后是在现代化的对策中讲。

从这个不起眼的细节中,其实可以看出中国人的一个独特思维方式。

现在许多国家都在盲目学习中国,但并没有搞清楚中国为什么成功。

中国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凡事进行具体形势判断(“实事”),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找规律性对策(“求是”)。

在学理上,这种思维方法,叫语境依赖,就是把一个抽象真理,放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中,求得它在当下的真值。

抽象地争论工业化与信息化关系,是学者的事情。

作为国家来说,不能停下来等“抽象真理”争明白,重要的是实践。

实践意味着答案不是一种不分时间、地点,永恒“正确”的现代化结论,而是求解“当下的现代化”是什么,或者说管用的现代化是什么。

美国在崛起过程中,就没有抽象争论过农业国好,还是工业国好的问题,许多问题是在实践中水到渠成解决的。

中国“当下的”现代化,与“理想的”现代化,是有区别的。

美国的信息化是比较“提纯”的现代化,因为工业化完成了,融合不融合都是那么回事。

中国不同,还没有完成工业化,所以才审时度势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对当下的现代化做实事求是的判断。

它注重的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理论,而专注于解决“当下”最具普遍意义的重大实际问题。

我们现在正在研究信息化生态学,就是把“中国特色”当作一种方法论来研究。

“信息化生态学”是说,信息化普遍原理,要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

强调任何系统,都要与它的国情环境匹配,不能搞“放之四海皆准”,那就没国情和环境什么事了,就离失败不远了,深入理解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问题,有一个经典理论值得注意,就是里格斯在行政生态学中提出的“棱柱型”[Pismatic)概念,原义是说农业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重点研究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重点研究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重点研究工业化和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它们的融合可以带动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涉及到物质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工业化注重的是制造业的发展,而信息化注重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两者的融合需要建立起适应信息化发展的物质基础设施,如智能化的生产线和仓储系统等。

同时,还需要发展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重要前提。

其次,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需要探索新的生产和管理模式。

工业化带来了规模化生产和大规模企业的兴起,而信息化则提供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生产和管理方式。

融合的重点研究在于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管理中,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例如,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监控和维护,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等。

这些新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将使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此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还涉及到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融合,更是一种人才的融合。

融合的重点研究在于如何培养和发展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人才。

这些人才既需要具备工业化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又需要具备信息化的技术和创新能力。

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进行教育和培训的,强化工业和信息技术的学科融合,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引导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最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各国都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可以促进经验和资源的共享,推动融合的发展。

在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可以共同研究和探索融合的新理论、新模式和新技术,共同解决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重大挑战和问题。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研究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研究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研究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问题是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党的“十五大”提出“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命题,再到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信息化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这‘四化’同步发展。

”可见,信息化建设定将成为推动我国各项事业长期发展的必要手段。

我国需继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扶持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增强信息化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支撑服务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及其相关关系(一)信息化和工业化定义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所谓信息化,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在通信经济学中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

信息管理学中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从而达到人类社会的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过程。

通常称之为“管理信息化”。

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

新世纪我国突破性地提出新型工业化的概念。

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学习体会

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学习体会

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学习体会作者:xxxx单位:xxxxx摘要: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

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主要有以下途径:第一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的经营生态服务资源;第二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生产,这对于我们提高生态效益、降低资源成本、保护环境也有很大意义。

第三条途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

第四条途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研究和规划。

2013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化融合研修班》,为期十天,这十天有省内外专家的讲解,通过十天的培训,我才由对两化融合一无所知到有一点认识,到有所感悟。

我也有了很多的收获。

有理念方面的、知识方面的、技能方面的、还有情感方面的。

真的收获颇丰。

知识方面的收获对我特别重要。

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要把我的收获写在下边。

一、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必须富有中国特色,这既来自于中国的现实需求,又来自世界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新世纪我们国家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

世界各个国家的信息化战略,都是根据各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阶段而提出的。

例如,日本政府在2001年制订了《电子日本战略》(e-Japan),这一战略提出日本要力争在5年之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

到了2003年,日本推出了《电子日本战略二》,提出要发展7个领域——医疗、食品、生活、中小企业、知识、劳动就业和行政。

欧盟于2000年制定了“电子欧洲”的计划,其目标是每一个居民家庭、企业和政府都进入数字时代,享用最先进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创业精神为支柱的“数字文化”的欧洲,建立消费信任,以增进社会的融合。

解读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解读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解读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作者:杨学山来源:《数码世界》2008年第08期要充分认识到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制造业信息化是我们国家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在国民生产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因为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很快,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是居高不下。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尤其要关注贸易顺差,而贸易的顺差主要来源于制造业产品的出口。

但是,我们制造业水平大部分还处于行业的低端,即这个行业在国际水平中处于低端,这就意味着我们尽管产业很大,但是利润不高,竞争力不强,所以大而不强是一个突出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快制造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

无论是看世界,还是看中国,各个制造行业,从设计,生产,管理,销售到服务,从提高产业结构的高度、提高产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到开拓市场,做好售后服务,都和制造业信息化有关。

所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制造业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实现制造由大变强的一个关键的环节。

同时,十七大明确要求,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那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有广义的和狭义的。

广义上说,是工业化作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代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阶段。

从狭义的角度看,是制造业的信息化,制造业和信息化发展结合起来。

这里面实际上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制造业信息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很多行业和很多主题的领域,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正在总结并上升为规律。

中国的制造业要加快信息化的步伐,使之由大变强,一定要认真地总结。

规律本身既有特定主题的规,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ERP管理等,也有不同类型行业的规律,例如在制造业,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和钢铁行业的信息化有着不同的规律,有着不同的特征。

所以我们不要盲目,而是要冷静的去总结,去思考,去按照规律办事。

第二层含义:规律本身是一般性,但是具体到某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具体到中国的特殊情况,就凸显出其特殊性。

一般的规律是教科书,教科书是有重要意义,但是教科书用来办事是永远不够的。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及其途径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及其途径

November 2011自1946年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传统工业社会的生产工具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人类的智能活动得到充分的解放和提升。

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

信息技术使得工业社会的能量转换工具被智能工具所驱动,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大力推进我国“两化”融合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1.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及其意义探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对于推进“两化”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1)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区别。

一般认为,“工业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工业化是指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广义的工业化是“一系列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是“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本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1]。

因此,工业化既是一个产业发展升级的过程,也是社会生产经营方式向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过程。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工业化的内涵也在不断演进,依次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与信息化意义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的进程。

它要求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实现管理流程、组织机构、生产技能以及生产工具的变革。

”[2]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包括四个层面的内涵:第一是信息网络体系,它是大量信息资源、各种专用信息系统及其公用通信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总称;第二是信息产业基础,即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信息装备的制造,软件开发与利用,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及信息服务;第三是社会支持环境,即现代工农业生产以及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第四是信息意识革命,信息化过程是一场改变思想观念、增强信息意识的革命,并运用信息化成果来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方向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方向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方向、思路与举措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到十六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再到十七大“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反映出我国对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抓住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发展、紧密依存的逻辑本质,强调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是从支持生产力到支持生产方式的升级。

目前,我国信息化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信息化的成果还没有发挥到最大,还有很大的潜力。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我们要从现代化全局高度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趋势,从人类社会活动特征看融合本质,从工业化发展角度看融合需求。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我国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方向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求抓住一些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着力点和支撑点,使信息化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1.信息技术与设计、制造技术的融合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以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敏捷制造为方向,对传统企业设计、生产流程进行再造,实现生产信息化。

包括推广应用CAD、CAM、CAE、CAPP 以及并行工程、虚拟设计制造等先进技术,数控(CNC)、可编程序控制(PLC)、分布式控制(DCS)、现场总线控制(FCS)、先进控制(APC)、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FMC、FMS)等先进加工控制技术,推广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满足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优质、高产、低耗、高效、多品种、大批量的要求,满足客户日益强烈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通过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水平和成套设备集成能力,如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机器人技术及机器人,先进发电、输电和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大型自动化成套设备等,满足工业装备更新换代的需要。

2.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融合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升工业产业生产效率和附加值不可缺少的手段,包括钢铁、汽车、化工、纺织等,在产品升级、工业生产管理以及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与融合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与融合
面临
义经

知 识 等 资 源后

依 托 于 现 有传 统 经 济的

是 产 业 信 息化 不 可 缺 少 的
个重要 组 成
济建 设 中 就
着必 须 同 时 完 成


实体 产 品

物理 网络

才能寻 求进


部分

但 它 并 不 构 成 信 息技 术 在 产 业


化 和 信 息化 的 双 重 任 务

息化 互 动 与 融 合


不仅
字鸿 沟
” 。
事 实上


世 界 范围
内逐 步 兴
发 展 并 不 简单 地 排 斥 传 统 产 业 部 门
使
仅是

个技 术 性 问 题

或 更 大 范 围 内的
起 的 信 息化 浪 潮
对 于我 们 后 起 发展
传 统 产 业 部 门 由 此 而 消亡
统 产 业 部 门 的 深度 改 造

艺 及 其 手段 等 的 改 造

单纯是

个技
在 信 息化 基 础 上
能继 续生存
发展
与之 同 时

新兴 的

术性 问题
不 可 否认


信 息技 术 在 工 作

信 息产 业 也 只 有 在 凝 敛 了 大 量 的 资 本
这样

操 作层 面 的运 用是
项 基 础 性 的事情

我 们 在 现 阶段 社 会 主
基础

智 能 产 品 等新型 产 品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两个核心的社会发展过程,其融合发展也成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目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发展,如何选择路径成为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重要课题。

工业化是指以机器和大量劳动力为主要手段,通过生产大规模的标准化产品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力水平的过程。

信息化则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传输和处理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存储、传输和应用的过程。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则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进行升级和转型,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和消费需求。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需要依托稳定、高效的基础设施,如通信网络、电力能源、交通运输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当注重科技创新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促进各类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二是推进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科技人才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应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留用工作,提高科技创新研发力度。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注重加强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机制建设,促进技术引进和创新,提高生产制造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产业复合型转型升级。

三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机制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应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和服务,调动各类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持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产业,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和高端制造的转型升级。

四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

政府应当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策保障,如加大财政投入、优惠税收、人才扶持、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为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企业等各方的积极作用,注重战略协调和创新力的提升,促进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互联互通和融合发展,为构建科技强国、创造经济增长和社会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分析与探索 杨烜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分析与探索 杨烜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分析与探索杨烜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实现转变工业传统模式的必经之路。

对此,本文将具体分析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推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经济模式;节能减排;自主创新能力前言:在工业化的长期发展中,当前的形势也不能继续走传统的“老路”,而是应该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并实现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通过这样的方式,中国工业发展就能够探索出全新的发展道路、模式,并为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同时,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的背景下,还可以推进“中国创造”的发展步伐,早日实现建设工业强国的目标。

1.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分析1.1 转变经济模式就当前的经济现状来说,加来经济发展步伐、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逐渐由传统的出口、投资拉动消费的模式,转向出口、投资、消费协调刺激经济发展的模式。

具体来说,即以第二产业(工业)带动经济发展,逐渐转变为依靠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协同带动经济发展;从主要通过取物质资源驱动经济的模式,逐渐转变为通过劳动者素质、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而实际上,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变快,就应该加大对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视,依据经济发展、市场的需求等,对当前的产业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从而实现改造传统工业的目的。

简单来说,基于“两化融合”可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三大产业协同进步与优化的目标,进而全面增强各个产业的综合实力。

1.2 实现节能减排当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工业在发展中,对各种资源的利用、消耗量,依然高于发达国家。

例如:煤炭的消耗量,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5%;水泥的综合能耗,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45%;大型钢铁企业中,其吨钢的消耗量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1%;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电力等产品的能耗,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40%。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及工业经济转型的探讨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及工业经济转型的探讨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及工业经济转型的探讨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效融合,能够促进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但是,就我国部分地区的工业经济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现状来看,其融合效果并不理想,未能充分发挥对工业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总思路、现状,并提出二者融合及促进工业经济转型的策略。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不仅能够促进工业越来越强大,而且有利于推动工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但是,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实践中,存在着诸多不足问题,直接阻碍工业发展进程。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信息是工业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优势,只有通过有效策略而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才能加快工业经济转型的发展进程,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总思路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提出科学合理的总思路,以推进二者相融合进程,并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

首先,对传统工业产业加强信息化改造,以构建新型的工业企业;其次,关注新兴工业产业的发展问题,尤其对其给予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确保该企业能够积极开展信息化实践活动;再次,从工业企业传统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视角着手,对其融入信息化的新发展理念与模式做进一步探究;最后,针对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后的工业企业管理问题而加强研究,以发挥工业信息化优势。

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现状伴随工业企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工业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如此,工业企业在实现二者融合时,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工业化和信息化仍然各自发展,未能从根本意义上实现融合;其次,就二者现阶段的融合程度看,难以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再次,二者融合中,缺乏有利的技术支持,且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较大;最后,针对二者融合,缺乏完善的基础保障体系。

工业化和信息化到底怎样融合

工业化和信息化到底怎样融合

工业化和信息化到底怎样融合日期:2009-5-11 源自:《新智囊》网友评论【字号:大中小】关注变革与成长——“智囊沙龙”“两化”融合涉及很多层面的问题,但都要靠一些本质上的、发自内心的东西,才有可能达成真正的融合参会嘉宾——周放生国资委改革局副局长金达仁国家863专家、集团企业管理专家阮光立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张瑞君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陈钟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黄津孚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原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柏东海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办公室主任王颖理实国际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友用友软件公司集团副总裁主持人:智囊传媒总裁傅强策划人:《新智囊》副主编赵敏主办单位:智囊传媒·《新智囊》、中国管理传播网、用友软件公司一方面,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加速产业升级的社会“巨擘”;另一方面,工业化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杠杆,促使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和领域的推广应用,成为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和突破口。

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

从这一意义上讲,两者之间客观上存在某种排斥性。

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那么就会在装备、人员、资金配置上存在对有限资源的争夺,在技术系统及其运用中存在各自的“锁定”,在组织、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冲突,等等,这需要在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

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具有运用性强、渗透面广、影响程度大等特点,从而在本质上决定了其发展并不是简单地排斥传统产业部门,使传统产业部门由此而消亡,相反是对传统产业部门的深度改造,并以此为依托而实现自身进一步发展。

智囊沙龙通过与政府、企业、舆论领袖和学术专家等的互动,展开积极、有意义的对话,深入解读和探讨“两化”的内涵、影响以及对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替代与提升:“两化”融合的两个关键词□ 国资委改革局副局长周放生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个是替代,一个是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