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海峡经济区推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的问题思考

关于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的问题思考


两 岸经 济 合 作框 架协 议 的 提 出 及 贸 易 区 的构 建
两岸 在 2 1 0 0年 6月 2 9日签署 了两 岸 经 济 合 作框 架 协 议 ( C A , 协 议 旨在 对 双 方 之 间 的 经 济 、 易 以及 投 资 合 作 E F )该 贸 的 加强 及 增 进 , 而 促使 双 方 服 务 贸 易 及货 物进 一 步 自由 化 , 从 逐 步 建立 一 个 透 明 、 便利 以及 平 等 的 投 资 和 其保 障机 制 , 使 并 经 济合 作 领 域得 以扩 大 , 立 一 个 合 作 机制 。 岸 经济 合 作 框 建 两 架 协议 的建 立 , 进 了两 岸 弪 济 贸 易 的 发展 , 有 着举 足 轻 重 促 这
间形 成 了互 惠、 互利 、 互补 以及 相 互 依 存 的 经 济 关 系。本 文 对 两岸 自由贸 易 区建 立的 必要 性 、 困难 及 可行 性 进 行 了阐
述。
关键 词 : 中国 台湾 : 国 大 陆 ; 中 两岸 自由 贸 易区 的 建立
由于经 济 全 球 化程 度 在 不 断 的 加 深 ,使之 区域 一 体 化 的
澳 门 、 律 宾 和 新 加波 等地 。 岸 运 输进 出 口的货 船 必 须经 过 菲 两 第 三 地 的港 口进 行 装 卸 以 及 换 船 , 能 把货 物 送 达 目的地 , 才 因
此 两 岸 的 贸 易是 非 常 的不 利 的 。 即使 后 来 不 需要 在 第 三地 装
是 台湾 的第 一 贸易 合 作 伙 伴 。 台湾 是 第 四大 进 口市 场 , 七 大 第
也 满足 了大 陆 管 理 、 造 、 本 等方 面 的 需 要 , 得 两 岸 之 间 制 资 使 形成 了互 惠 、 利 、 补 以 及 相互 依 存 的经 济 关 系 。 互 互

应对当前两岸关系的思考

应对当前两岸关系的思考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坚持和平发展,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稳定、繁荣的方向发展。
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政治关系逐渐改善
随着两岸民间交流的增加,政治关系 将逐渐改善,两岸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也将得到加强。
经济合作更加紧密
两岸经济互补性强,未来经济合作将 更加紧密,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随着两岸民间交流的加强,文化交流 将日益频繁,促进两岸文化融合。
创新金融合作模式
创新金融合作模式,推动两岸金融市 场互联互通,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
文化包容与传承
弘扬中华文化
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 ,增进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 。
促进教育交流
加强两岸教育交流,推动两 岸高等教育合作,培养更多 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加强媒体互动
加强两岸媒体间的互动与合 作,传播真实信息,增进两 岸民众对彼此的了解与信任 。
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推动 两岸政治体制改革,实现两岸共同发展。
经济互利与共赢
深化经贸合作
加强两岸经贸领域的合作,推动贸易自 由化、投资便利化,实现互利共赢。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积极推动两岸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 程,加强与东南亚等地区的经济合作
,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加强两岸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 深度融合,提升两岸产业竞争力。
03
应对策略与建议
政治协商与对话
坚持“九二共识”与一个 中国原则
推动两岸高层互动
建立常态化协商机制
推进两岸政治体制改革
在政治协商与对话中,应始终坚持“九二 共识”与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两岸关系和 平发展的基础。

形势与政策:浅析两岸关系新发展

形势与政策:浅析两岸关系新发展

浅析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班级:*** 学号:*** 姓名:****摘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

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两岸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前行。

关键词:两岸关系;一个中国;和平;新发展一.两岸关系历史概述宝岛台湾,自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到现在380多年,一直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

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解放战争之后,国民党残余溃逃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

家乡不能回,亲人不能相见,两岸人民再次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方面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屡抛橄榄枝,两岸关系在艰难地前行着。

两岸关系可以用“民间热,官方冷”来形容,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

1988年,范光陵率台湾第一个经济文化访问团到大陆访问,开创了40年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先河。

1987年11月2日台湾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台海两岸人民打破以往隔绝状态、开始展开正式的交往,两岸关系迈入民间交流的阶段。

然而,1999年以后,两岸关系受到“台独”分裂势力的严重冲击。

大陆一方面坚决反对“两国论”、“一边一国”等分裂言行,另一方面扩大推行台资优惠政策,继续争取台湾民心。

胡锦涛主席自2005年以来坚持“四个决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并且启动国共两党对话,推进两岸多层次交流,开始考虑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2024年正确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心得体会

2024年正确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心得体会

2024年正确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心得体会2024年,我开始对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做出一些新的心得体会。

过去几年,两岸关系始终处于紧张和不稳定的状态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的形势逐渐出现,给两岸关系带来了一些新的希望和机遇。

首先,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

随着“三通”政策的持续实施,两岸之间的贸易逐渐增加,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尽管政治上存在一些分歧和隔阂,但经济利益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得两岸双方都不愿意放弃经济合作的机会。

我观察到,目前两岸之间的贸易往来已经超过了过去几年的总和,这意味着两岸经济交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对于两岸民众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其次,两岸文化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文化交流一直是两岸关系中的重要方面,通过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互动。

目前,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和积极向上的趋势。

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两岸民众开始参与到文化交流活动中,例如艺术展览、音乐会和电影节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两岸民众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两岸之间的情感纽带和互信基础。

这为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两岸政治对话与协商取得了一些突破。

尽管两岸之间的政治对话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但近年来双方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开始展开磋商和对话。

我认为,政治对话是解决两岸关系问题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坦诚和平等的沟通,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我希望双方能够在政治对话上更加开放和务实,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最后,两岸青年交流成为了新的亮点。

青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两岸之间的青年交流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各种渠道和机会,参与到两岸交流活动中。

这不仅有助于促进两岸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两岸青年的民族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

我相信,通过青年交流的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将会更加稳定和和谐。

加快海峡两岸金融合作思考论文

加快海峡两岸金融合作思考论文

加快海峡两岸金融合作的思考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3-000-02摘要两岸经贸合作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扩大海峡两岸的金融合作。

但目前两岸的金融合作严重滞后于两岸的经贸往来,成为两岸经贸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2009年1月16日两岸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mou)正式生效及2010年9月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正式生效,为两岸金融合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制定台资金融机构的专项立法、建立台湾离岸人民币中心、建立福建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加快推动两岸金融监管当局的合作等进一步推进两岸金融合作的建议。

关键词两岸金融合作现状对策随着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其他民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的需要,加强与扩大两岸金融合作已是两岸关系发展不能回避的问题。

然而,在两岸间的经贸合作迅速发展的同时,两岸金融业所能提供的服务则严重滞后,使台资企业在大陆的生产、投资、运营和大陆企业面向台湾的业务都受到相当的阻碍。

为了更快地推进两岸金融合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制定台资金融机构的专项立法,大力鼓励两岸金融机构到对方设立分支机构两岸的金融合作必须通过金融机构这一主体来进行,因此,要大力鼓励两岸金融机构到对方设立分支机构。

从内地的角度来看,扩大两岸金融合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包括两岸互设金融机构、开放金融市场,联手进行金融监管以及协调两岸金融法规等。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出发,引进台湾金融机构应作为两岸金融合作的先导。

建议有关部门针对台资金融机构的特点进行专项立法,并采取以下对策:1.过去,台资金融机构受到台湾方面的限制,不可能直接以台湾金融机构的名义进入内地,只能通过第三地来内地申请设立和注入资金。

按照中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台湾金融机构在内地设立业务机构比照该条例执行,而该条例同时又规定申办者必须是金融机构。

关于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的一些认识

关于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的一些认识

关于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的一些认识范恒山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出,“要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壮大中华民族经济”。

他还强调,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

这些要求为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推动两岸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笔者就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的意义、目标、路径等基本问题谈一些初步的认识*一'、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的内涵与意义(一)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的概念和内涵据有关资料,共同市场的概念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被提出来了*它的实质是,借 助适宜的机制与手段,推动不同区域间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以实现共同发展和整体竞争力提升。

两岸共同市场的概念由萧万长先生提出。

自2000年以来,他在多个场合提出两岸应建立“经济共同市场”,认为两岸经济具有互补互利互惠的特性,如果能够成立共同市场,就能做到真正的双赢。

萧先生的一些论述,为研究廓清两岸共同市场的内涵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共同市的涵应一的一*作为共同市,它应体现一般共同市场所具有的本质规定和基本要求;而作为两岸的共同市场,它理所当然应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色,以民族认同、民族情感交融为基础和指向。

概括起来应体现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贸易投资便利。

应全面消除两岸间存在的贸易障碍,逐步实现零关税、零壁垒;取消投资领域和行业的限制,实现无障碍双向投资。

二是要素流动自由。

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自主配置,实现自由流动。

三是产业融合发展。

以产业•105•全王求TIC2019年第#2期链、价值链为基础,两岸在资本、技术、标准打造、品牌建设等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四是重点领域联通。

围绕“新四通”提升质量和水平,并促进各领域各环节全面融通,实现两岸经济贸易等的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五是协同有效治理。

在把握制度差异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市场协同治理机制,协调两岸产业、财政、货币、区域、对外开放等市场政策,解决共同市场建设中面临的具体问题。

对台海形势的看法1500字

对台海形势的看法1500字

对台海形势的看法1500字当前的两岸关系是历史上最好时期。

台湾局势越来越稳定,在各方面都呈现出向好的趋势。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在两岸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始终遵循“九二共识”,认同其核心意涵,维护其法理性权威,两岸双方就能够求同存异,增加互信,扩大共识,缩小差距,逐步达成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识,为两岸关系的改善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九二共识”体现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二、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和人员往来,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便利化。

两岸经贸交流既可以给两岸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又可以满足广大民众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还可以从更深层次推动两岸文化融合。

所以说,两岸开展经济合作和人员往来是必然趋势。

两岸通过谈判解决两岸问题,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九二共识”,继续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保持两岸关系良性互动,增强两岸整体福祉,就一定能迎来祖国完全统一的那一天。

三、继续坚持“反独促统”的政策主张,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当前,世界上仍有不少国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抱着戒备甚至敌视态度,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妄图借助美国的力量遏制中国的发展。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如果我们不珍惜眼下难得的两岸关系改善机遇,那么等待我们的将会是遗憾。

总之,祖国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希望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正确处理两岸关系,以实际行动争取两岸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

关于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的问题思考介翔

关于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的问题思考介翔

第9卷第4期2012年4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Apr.2012Vol.9No.4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在不断的加深,使之区域一体化的趋势越加明显,各国为了适应外部经济发展,增加国际竞争能力,采取了多种积极方式,加大经济开发,从而促使贸易自由化以及推进国家经济结构改革等。

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能大大的促进双方的生产需要等,给台湾提高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满足了大陆管理、制造、资本等方面的需要,使得两岸之间形成了互惠、互利、互补以及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

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提出及贸易区的构建两岸在2010年6月29日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该协议旨在对双方之间的经济、贸易以及投资合作的加强及增进,从而促使双方服务贸易及货物进一步自由化,逐步建立一个透明、便利以及平等的投资和其保障机制,并使经济合作领域得以扩大,建立一个合作机制。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建立,促进了两岸经济贸易的发展,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签署成为了WTO 多变框架下推动的新型机制,使得海峡两岸的贸易迅速发展,且双边贸易逐年提高。

现如今台湾是大陆的第七贸易合作伙伴,而大陆则是台湾的第一贸易合作伙伴。

台湾是第四大进口市场,第七大出口市场,而中国内地则是最大的出口市场以及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

在两岸之间,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自由贸易的形式下,进行了更为实惠的关税经济开放。

它包含了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政策支持、投资及规划指导等新型产业合作及经济合作。

对台湾而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对台湾参与区域性经济整合活动是非常有帮助的,且对提升自身区位优势也是非常有利的。

据有关模拟结果显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使贸易壁垒得到了降低。

浅谈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建议

浅谈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建议

浅谈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建议当前的台海形势相对紧张,两岸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寻求平衡、稳定和和平发展的途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当前的台海形势复杂严峻。

随着两岸关系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台海地区的紧张氛围日益加剧。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中国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而台湾方面则追求独立和国际空间的扩大。

美国的介入也给两岸关系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以避免进一步升级和冲突的发生。

其次,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台湾当局以及一些外部势力试图在台海地区制造分裂和动荡,加大了两岸关系的紧张度。

另一方面,两岸交流和合作的停滞,也使得两岸关系陷入僵局。

这些挑战需要通过对话、交流和合作来解决。

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共同努力,才能够找到两岸关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其次,和平发展仍然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流。

无论是新一届台湾当局还是中国大陆政府,都强调对话和谅解,反对冲突和对抗。

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的主旋律,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双方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达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共识。

最后,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以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首先,双方应重启并扩大两岸对话机制,加强互信和沟通。

通过对话,双方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关切,找到解决分歧的途径。

其次,双方应加强经贸合作,推动两岸经济的深度融合。

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的重要支撑,也是增进相互依赖和互信的桥梁。

最后,两岸应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增进双方的了解和友好感。

总之,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需要寻求平衡、稳定和和平发展的途径。

通过对话、合作和交流,可以化解分歧、增进互信,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和稳定繁荣。

浅谈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论文

浅谈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论文

浅谈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论文《浅谈两岸关系的发展》关键词:浅析;两岸关系;发展;统一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历史的沿革,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并处于新的历史起点。

我们应该以全民族的发展为大局,以更远大的目光、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两岸交流的现状(二)经济双赢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对话本着“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是一种积极且务实的态度。

但是,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

因为最终解决两岸的问题,便是破解最难的政治问题。

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两岸、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话题,我国的胡锦涛就曾多次提出双方要为共同破解政治难题积极地创造条件。

(四)其他往来二、今后两岸交流的发展方向(一)两岸交流的政治前提(二)两岸交流发展的重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容十分广泛,就其重点而言,应包括如下几点。

一是两岸经济贸易的合作与整合是维持和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缺乏经济上合作的经济利益,两岸发展就不会有长久的和平发展。

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是马英九经济与大陆政策的重要内容,他想要比照欧盟模式,使生产要素在两岸间无障碍运转,使两岸能够人员自由通行、资本顺畅流通、租税相互协调、市场由单一转向多元,实现两岸共同分享、共同成长、共同获利。

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既符合台湾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迎合了岛内民众的迫切期待,又契合了祖国大陆对台政策,有助于促进两岸经贸关系迅速进入“高速增长期”和“黄金发展期”。

二是政治互信的建立与政治关系的改善。

两岸没有基本的政治互信,没有在互信基础上的政治关系的改善,就无法建立两岸和平结构。

海基与海协两会运作恢复常态,协商对话将成为政治交流的主要管道。

重启两岸协商对话,是台海局势缓和的重要里程碑。

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的几点思考

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的几点思考
方 向: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关系 。
台湾海峡区域 ,是指 台湾海峡两岸毗邻的闽台两省
及粤东 、 南和浙南的部分地区所组成的地域 。 赣 台湾海 峡经济区则是指这一区域空间内的经济一体 化发展过程 及状态 。 9 0 18 年代 以来 ,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 、集团化 的发展趋势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两岸经贸关 系 发展迅猛 ,台湾海峡 区域经 济一体 化趋 势已显露端倪 。
的产业外移 ,促进 岛内产业升级 ,将毗邻的海峡对岸作 为产业 转移的重 点地区 之一 ,而 福建 为了加快经 济发
展 ,也将吸引 台资发展闽台经 贸关系作 为重要对策 。 经 过近 2 年的努力 ,福建开辟 了台商投 资区 、 济特区 、 0 经 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区 、 海峡两岸农业
内经济发达 、 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 ,推动大陆经济的发
展和两岸和平统 一进程 。 为此 ,可选择类似 C P 的 自由 EA 贸易区模 式在建立海峡经济区的过程 中,应逐步淡化经 济边界,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的趋同化 ,产业结构的互补 化, 基础设施的 网络 化 , 经济政 策的协 调化 。 循此思路 , 我们提 出如下设想 :
实现了经济的起飞 ,成 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 中心 。 从
而言 ,闽 台经贸关系是两岸关 系中最活跃的部 分 。 闽台
两岸的经济布局恰成东西呼应格局 ,台湾西海岸集中了 岛 内主要加工工 业区 、高科技 园区和海空港 与城市群 , 福建的东部走廊则是该省开放和 发展 水平最 高的地区 , 主要的海空港与城市群也集 中于沿海 一带与 台湾相对 。 海峡两岸经济发展水平虽有一定的差距 , 但这恰恰构成 双方经济合作的动 因和基础 。 台湾为了将丧失 比较优势
维普资讯

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思考

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思考

上升 , 尤其是 劳动力 成本上升 , 以及 土地的刚性制 约, 依靠低成本的粗放式发展方式 已基本无存在空
间 。因此 , 福建 要 复制两 个三 角洲 地 区的发展模 式 ,
2 几点认 识与思考
2 1 福 建是海 峡 西岸经 济 区的核 心 区 .
以及在产业链上进行对接 和合作 , 因不具备相似的
岸的合作 。 2 3 福建 应 以强化 城 市功 能 、 确城 市 职 能分 工 、 . 明 实施“ 集 中、 分 散 ” 大 小 的空 间 发 展 战 略、 强城 市 加
1 海峡西岸经济 区已进入 实质性 建设 阶段
海峡 西岸 经济 区从 20 正式 提 出 , 过充 分 0 4年 经
论证 , 已上 升为 国家 战 略 , 入 “ 写 十七 ” 报 告 , 之 大 来
经济区。
2 2 福 建 与珠江 三角 洲 和长 江 三 角 洲处 于不 同的 .
发展 阶段 , 应寻 求差异 化发 展道 路 , 而不是简 单地 寻
劳动力 市 场而难 以实 现 。
福 建具有 省域 范 围 内河 流流 域完 整 的 自然 地理 基 础 , 外经 济联 系 因跨 省 联 系较 弱 也基 本上 是 一 对
其次 , 大陆 和 台湾 的关 系具 有不 确定性 , 完全 将
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 因此 , 福建本身就是一个经济
腹地 。
福建的经济增长建立在与台湾合作的基础上 , 也具
有不 确定性 。
需 要 指 出的是 , 在全 球化 背景下 , 国际产业 发展
有两个特点尤其值得关注 , 福建应在新一轮发展中
予 以重 视 和把握 。① 国家 和 区域 竞争 力越 来越取 决 于城市 尤其 是 中心 城 市 的竞 争 力 , 城 市竞 争 力 的 而

对台经济工作思路和措施

对台经济工作思路和措施

对台经济工作思路和措施
对台经济工作的思路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继续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协同发展,促进双方经济互利共赢。

2. 扩大对台开放:进一步放宽对台投资限制,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和政策支持,鼓励大陆企业在台投资兴业,并推动两岸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3. 促进两岸金融合作:加强两岸金融机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两岸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4. 加强文化交流合作:通过推动两岸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和认同,促进两岸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5. 优化两岸人员往来:进一步简化两岸人员往来手续,提高通关效率,为两岸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旅行、交流和就业创业环境。

6.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两岸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加强科技人员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7. 维护两岸关系稳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分歧,推动两岸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这些思路和措施旨在促进两岸经济的互利共赢和合作发展,
提升两岸关系的稳定性和发展活力。

同时,也能够为两岸民众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福祉。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汇报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汇报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汇报当前,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两岸关系举足轻重,关系的发展对于两岸人民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两岸关系的推动者,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加强沟通合作,努力构建互利共赢的关系。

本文将围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强政治互信,推动对话协商政治互信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双方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交流对话,通过协商解决存在的分歧与问题。

首先,两岸应建立直接沟通机制,打破台海地区形成的冷战思维,及时有效地沟通交流。

其次,加强两岸高层交往,通过互访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为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深化经济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经济合作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两岸经济互动关系密切,深化经济交流合作是共同的利益所在。

双方应进一步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为两岸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

此外,加强金融合作、科技创新合作、文化旅游交流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两岸经济合作的水平与广度。

三、推动人员往来,增进民间交流人员往来与民间交流对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至关重要。

两岸应建立更加便利的人员往来机制,扩大交流的范围和领域。

特别是加强青年交流,促进两岸青年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为两岸未来的合作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此外,加强学术、文化、体育等多领域的交流活动,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认同。

四、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增进共同利益面对全球性挑战,两岸应该加强合作,推动共同利益的实现。

首先,应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挑战,保护人类共同家园。

其次,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另外,加强在科技创新、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疾病传播等全球性挑战。

综上所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当前的关键任务。

通过加强政治互信、深化经济交流合作、推动人员往来与增进民间交流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的努力,我们能够不断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循环,实现两岸人民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思考——创建“海峡经济区”势在必行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思考——创建“海峡经济区”势在必行
族经 济 的 良性 、快速 、稳定 发展打 下 了稳 固的基 础 ,这 是 两 岸 关系面 临新 形 势的另 一个 显著 特点 。同时 ,也为创 建
称 “ 西岸经济带” )和海峡对岸的台湾地 区 ( 统称 “ 东岸
经济带” )形成一个 以台湾海峡为地缘特征的经济 区,无
论从历史或现实来看,这个经济区的潜力十分巨大。海峡 经济 区一旦形成,并成功地产生出足够的影响力,我们就 能用活生生的事实证明海峡经济区的建设能为两岸的共同 繁荣提供一个美好前景。这是创建海峡经济区的根本出发
指出,要支持海峡西岸和台商密集地区的发展,大陆的不 少学者为此作了大量的研究,福建的各级政府和地方都为 此作了大量的工作,这些都为创建海峡经济区产生了巨大
的影 响 。
2海峡经济区创建初期,海峡西岸应采取主动,可能 .
先要有个 “ 筹备”发起单位,与东岸的 “ 有志者”去商谈。
为此要广泛接触台湾县、市 、工商和农业团体、火 中小企 业、台湾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与他们共商建立 “ 海峡 经济区”的协商机制,这是十分关键而重要的一步。邀请 他们到西岸经济带参观、考察,深入了解情况,在当今两 岸之间商谈合作的良好气氛下,完全有可能理性地来共同

的平台,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开拓性地探索两岸经济高
度融合和人 民和谐相处、和平发展的经验,进而发挥重要 的示范作用,这是两岸实现 “ 共同家园”的有益尝试,由 此也可更深刻地认识和平发展的重大意义。 2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经历 了 2 多年,无论从宏观 . 0 层、产业层面 、企业层面看,中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持
续 发展 的重 要 关键 , 而地 缘相 近 的 优势 是 个重 要 的 因素 。
如今大 陆经济对振兴台湾经济 的影响力已不可同 日而语,

两岸融合发展的演讲稿范文

两岸融合发展的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复兴的重要议题——两岸融合发展。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

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两岸融合发展的意义和路径。

一、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必然性1. 历史渊源: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见证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历程。

从秦汉时期开始,台湾就与大陆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明清时期,大量福建、广东等地的移民赴台,为台湾的开发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2. 政治因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两岸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逐步改善,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日益密切。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两岸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1. 促进两岸经济共同繁荣:两岸融合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两岸经济互补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近年来,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台湾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造福两岸同胞:两岸融合发展,有助于增进两岸同胞亲情、福祉,让两岸同胞共享祖国发展成果。

通过加强交流合作,两岸同胞可以共同抵御外部风险,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3.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途径。

只有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确保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三、两岸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1. 深化经济合作:充分发挥两岸经济互补优势,推动两岸产业协同发展。

加强两岸科技、金融、物流等领域合作,构建两岸经济共同体。

2. 丰富文化交流:加强两岸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交流,增进两岸同胞感情。

举办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3. 促进人员往来:简化两岸人员往来手续,推动两岸同胞频繁互动。

鼓励两岸青年交流互访,增进相互了解,拓宽发展空间。

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思考

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思考
挑战
尽管两岸经济合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贸易壁垒、投资限制等。此外,全球经济 形势的不确定性也对两岸经济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两岸经济合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在技术 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的挑战。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政策沟通、推动制 度创新等方式,为两岸经济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台湾海峡危机与两岸对抗
台湾海峡危机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海峡地区多次发生危机,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这些危机加剧了海峡两岸的紧张 关系。
两岸对抗
在冷战时期,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台湾,而中国大陆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种对抗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 代末。
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01
初步接触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两岸关系的缓和,两岸开始
进行初步接触。这为后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
02
协商谈判
1992年,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即“一个中国原则”。随后,两
岸开始进行协商谈判,逐步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03
合作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两岸关系的进一步缓和,两岸开始加强
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需
媒体合作传播
加强两岸媒体合作与交流 ,共同传播两岸关系和平 发展的正能量,增进两岸 民众的相互了解和认知。
网络社交平台
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推动 两岸民众之间的互动与交 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 谊。
05
未来展望
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机遇
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趋势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 了新的机遇。随着全球化的深入 发展,两岸在经济、文化等领域 的合作更加紧密,相互依存程度 不断提高。

加大对台推进工作,推动和平发展心得体会500字

加大对台推进工作,推动和平发展心得体会500字

加大对台推进工作,推动和平发展心得体会500字
加大对台推进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这也是当前中国重要的外交方针。

近几年,中国从多个层面进行着大力推进两岸关系和和平发展:尊重台湾人民意志、改善两岸关系和台湾经济发展;落实“九二共识”原则,保持“九二共识”的政治稳定性,共同探索和平及发展的可能;支持台湾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与合作,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大力推动台湾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推动和平发展的稳定发展。

通过不断深化两岸关系的发展,中国正在努力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首先,中国坚持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强调两岸关系是中国内政。

中国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不使用武力,坚决反对“台独”。

同时,中国致力于维护两岸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坚持以和平发展为主要方针调节两岸关系,以及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政策,为改善非政治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让我们继续加大对台推进工作,维护两岸稳定,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提供更加和平、稳定、发展的环境。

期待台湾和大陆能够心平气和、和谐相处,实现两岸真正的和平发展。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立“两岸共同市场”试点构想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立“两岸共同市场”试点构想

国 国民经济 和社 会发展 第 十一 个五年规 划纲 要 都 明确提 出“ 支持 海 峡西岸 和 其他 台商 投 资相 对集 中地 区 的经济 发
台资项 目8 爪’ 3 合同利用 台资 1 t 美 元 , .' 7L 全省累计 批准台资 农业 项 目2 7 个, 17 合同利用 台资2 .亿美 元 , 际到资 1 亿 79 实 6
海 峡西岸经 济区具有作为两 岸关系正常化 和未来两岸
“ 财团法人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 同年5 日 , 月8 萧万长又率 基金会代表团访问大陆, 呼吁祖国大陆和台湾建立共同市 场, 促进两岸关系和两岸贸易的发展。 05 月, 20 年4 胡锦涛总
书记与 中国国民党 主席 连 战共 同发布 的 “ 岸和平发展 共 两 同愿 景”中明确提 出,“ 进两岸 经济全 面交流 , 立两岸 促 建
区域 发 展
‘ ‘
海峡西岸经济 区建 立 两岸共 同市场’试点构想 ’
● 林 斐婷
[ 内容提要] 两岸共同市场是对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创新, 是两岸经济整合 的最佳形式。 从长远来
看,“ - g市场” 两岸  ̄ l . 建设必 将推 进 两岸经 济一 体化 , 而建立 两岸 共 同市场不可 能一 蹴 而就 , 然 需要从 试 点实验 区出发, 步 大功 能, 逐 扩 渐进 发展 。 海峡 西岸 经济 区具有作 为两岸 关系正 常化 和 未来 两岸 共 同市场 试点 的优 越 条
两岸的经济 交往 和互 动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 两岸共同市场” “ 是两岸经济 整合的最佳 形式
根据萧万长先 生的构想 ,“ 两岸共 同市场” 须是 一个 必
“ 五缘” 优势, 福建多年来充分落实中央各项惠台政策, 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立海峡经济区推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的思考王晓红 李计广 徐文忠[内容提要] 台湾对大陆的贸易投资一方面促进了大陆产业升级,带动了大陆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台湾制造业出口、劳动就业、岛内投资、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同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建设海峡自由贸易区、创新合作机制、打造海峡经济区的产业支撑体系、加快制定海峡经济区发展规划等举措对台湾和大陆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海峡经济区 对外开放 两岸经济[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505(2009)0420149205 一、建立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海峡经济区是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后又一个重要的经济圈,由海峡东西两岸构成,主要范围包括福建与台湾省。

根据环海峡经济区发展报告(2007):环海峡经济区指以海峡经济为主要特征,由环绕台湾海峡的台湾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构成的经济区域。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三省的部分地区,北连长三角、南连珠三角,东与台湾、西与江西内陆腹地贯通,是国内最大的经济区联结点。

①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

2007年十七大胡锦涛同志又明确提出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

积极推进海峡经济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第一,形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增长极,进一步提升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国际竞争力。

环海峡经济区的人口为1124亿人,占全国的9149%,国土面积为3311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3108%;2006年环海峡经济区的G DP为45361亿元,大于同期长三角的33859亿元,2010年环海峡经济区的核心区G DP将达到47135亿元,其经济规模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②第二,继续发挥福建经济特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周边区域的均衡发展。

福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始终处于开放的最前沿。

2008年,福建省G DP达10863亿元,人均G DP突破3万元,进出口总额848132亿美元,其中出口569186亿美元。

海峡经济区具有地理区域、海峡地形、海峡文化、区内两岸经济互补性等明显优势。

福建与台湾地域相连,血脉相通,有独特的地缘和亲缘优势,80%的台湾同胞祖籍在福建。

台资成为福建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闽台两地已形成了“台湾接单,福建生产;福建资源,台湾加工”的密切关系,以台商投资为主的电子、石化、汽车等产业已经成为福建省的主导产业。

从国内经济板快来看,福建、江西、浙东、粤东处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边缘地带,建设海峡经济区,以福建为龙头,有利于带动这些区域的快速成长。

第三,增强两岸经济的相互依存与关联度,形成两岸产业链的合理布局与分工,促进两岸经济共荣共生。

台湾与大陆在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强的优势互补性,通过以海峡经济区为载体,在经济区内实行自由贸易投资等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安排以及管理体制创新,可以使两岸经济更为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既有利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升级,又避免加速台湾经济的边缘化和空洞化。

同时,通过进一步加深两岸经济的互信、互动、互利和互惠,扩大两岸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交流,可望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二、台湾对大陆贸易投资对于促进大陆产业升级的作用 (一)两岸经贸发展的基本状况祖国大陆在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便立即向台湾地区建议两岸进行“三通”。

虽然台湾方面迟迟不开放两岸直接“三通”,但是到20世纪80年—941—《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9年第4期代后期,两岸通过间接方式的经贸交流开始大量出现。

时至今日,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

2008年,大陆与台湾贸易额达129212亿美元,同比上升318%。

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25818亿美元,同比上升1013%;进口为103314亿美元,同比上升213%,大陆逆差为77416亿美元。

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从台湾方面的统计来看,2008年台湾对大陆贸易总额1053169亿美元,其中出口739178亿美元,进口313191亿美元,顺差425187亿美元。

③两岸贸易的特点主要是:加工贸易是对台贸易的主要形式;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对台贸易的主要商品;三资企业是对台贸易的经营主体,民营企业对台贸易发展迅速;对台贸易业务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闽台贸易额不断增长,福建已成为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的主要集散地,海峡西岸是台商在大陆的主要投资区域之一,这些台商企业的“两头在外”的运作模式也促进了海峡两岸之间贸易关系的发展。

2008年,福建省对台湾出口额达到13126亿美元,同比增长2219%;进口59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19%。

④台湾是福建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市场和第七大出口市场。

(二)台湾对大陆直接投资的状况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外汇管制后,台商开始大量对外投资。

20世纪80年代末期,台商受大陆劳动力成本及潜在市场的吸引,很快将投资重心转移到祖国大陆。

从1992年起,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每年对外投资最多的地区。

2008年,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360个,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9亿美元。

截至2008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7506个,累计吸收台湾直接投资47616亿美元。

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在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516%,列第五位。

2009年1—3月,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433个,实际使用台资金额318亿美元。

截至2009年3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7939个,实际利用台资48014亿美元。

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在祖国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515%。

⑤按照台湾方面的统计,2008年核准向大陆投资达到106191亿美元,其中,向福建省投资额达到8109亿美元。

⑥(三)台资在促进大陆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开放的两岸市场,使两岸在产业分工与合作中出现竞争与互补并存的格局,且竞争有增强的趋势。

在两岸产业合作方面,具有典型的贸易投资互动型发展特征,即台商赴大陆投资,带动两岸形成不同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并由此推动了两岸贸易的发展。

两岸贸易的快速增长又吸引了台湾资金向大陆流动。

在两岸贸易投资互动的过程中,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使两岸逐渐形成以优势互补为主的产业合作格局。

台商到大陆投资带入先进生产技术、国际营销渠道、现代化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竞争机制,再通过人力资本流动和产业关联作用所产生的外溢效应,对于促进大陆资本形成、技术转移、结构升级。

以及扩大就业、增加财政税收、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大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1.带动大陆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台湾对大陆的贸易结构来看,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见表1、表2)。

从台湾对大陆的投资来看,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制造业领域。

2006年,台商投资第一、二、三产业新增企业分别为171个、2489个和912个,合同外资金额分别为3186亿美元、85171亿美元和23179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分别为0146亿美元、17135亿美元和315亿美元。

⑦台商在大陆的生产基地已成为“全球生产链”中的一环。

台湾对大陆投资增加是全球经济格局调整、祖国改革开放与台湾产业升级需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增加,带动了台湾对大陆出口的中间成品和资本品急剧增加,由台商在大陆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随之快速增加。

这有利地推动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

在国际高科技产业向大陆转移的潮流中,台商投资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制造业上中下游体系已经完整融入全球生产和供应体系。

目前,在台商对大陆的实际投资中,超过60%的比重为高科技产业投资。

2000年,台湾企业在海外的信息硬件产值超过岛内的产值,而在硬件生产外移中,绝大部分是转移至大陆。

2001年,岛内生产据点外移大陆加快,加速了大陆成为全球IT 业硬件生产的主要基地。

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地区由过去以华南沿海地区为“主战场”转向华东沿海地区,并将进一步向环渤海湾经济圈北移扩展。

台商对珠三角和闽东南的投资步伐明显放缓,投资重心转向以上海为中心,苏南、浙北为两翼的长三角,包括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宁波等地。

尤其是近年的电子资讯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占80%以上。

通过积极利用台资,加快了大陆IT 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发展,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伴随台湾高科技制造业在大陆的急剧扩张,技术—51—探索与争鸣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已成规模,形成以大企业为中心、专业化分工协作配套的发展格局,形成了龙头企业为核心,大中小型企业分工协作、上下游联动、配套完善的台商投资产业集群。

东莞形成了以大众、微星、鸿友、源兴、美格等著名IT产业为核心的企业配套完善的IT产业集聚。

苏州的台商投资也出现了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配套企业吸引龙头企业的发展势头,形成了以电子产品为主的产业集聚。

表1 2006、2007年台湾对大陆出口主要商品类别(单位:亿美元) HS编码商品类别20062007同比%占比%章总值48311562411729119100100 85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1261891451881419723137 90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961891331873811721145 39塑料及其制品4815460104231699162 29有机化学品3619557150551629121 84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521275314621288156 72钢铁251322610521884117 74铜及其制品1814320194131623135 54化学纤维长丝8149817221711140 27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51287167451271123 38杂项化学产品51216142231221103以上合计4241275201552216983140资料来源:台湾关税总局表2 2006、2007年台湾自大陆进口主要商品类别(单位:亿美元) HS编码商品类别20062007同比%占比%章总值24516728011514104100100 85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84170931401012733134 84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35178411681614914188 72钢铁191522010821877117 90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1410515150101325153 27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1211213197151264199 29有机化学品61148102301622186 38杂项化学产品218961721321532140 39塑料及其制品51165188131952110 76铝及其制品31654153241111162 87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道车辆除外31434147301321160以上合计1871442141251413076148资料来源:台湾关税总局 2.带动大陆服务业发展台湾服务业较为发达,尤其是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研发、设计、咨询、营销、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