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16人的呼吸教案(新版)苏教版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的呼吸和消化》这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人体呼吸和消化的基本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人体呼吸和消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呼吸和消化的具体过程,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呼吸和消化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人体呼吸和消化的基本过程,理解呼吸和消化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关注自身生理健康的习惯,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体呼吸和消化的基本过程。

2.教学难点:呼吸和消化的具体机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的呼吸和消化过程。

2.新课导入:介绍呼吸和消化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呼吸和消化的重要性。

3.观察与实验:学生分组观察呼吸和消化的过程,并进行实验验证。

4.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呼吸和消化的意义,分享实验心得。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呼吸和消化的基本过程,布置拓展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的呼吸和消化1.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2.消化:食物消化吸收过程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人的呼吸》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人的呼吸》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人的呼吸》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的第16课《人的呼吸》,重点介绍了人的呼吸过程和各器官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过程,并认识到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所不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的呼吸过程,明确各器官的作用。

2. 能力目标:观察吸进与呼出气体的不同。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的意识和重视身体健康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各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吸进与呼出气体的不同。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呼吸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也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人体内部器官的作用可能还不太清楚,对观察吸入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老师:同学们,我们上一节学习了人的呼吸过程,你们还记得吗?为什么人要呼吸呢?学生1:因为呼吸可以让我们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老师:非常好!呼吸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将学习更多关于人的呼吸的知识。

你们对呼吸器官有什么了解吗?第二环节:新课呈现老师:请看这幅图片,这是人体的呼吸器官。

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作用。

首先,鼻子是我们呼吸的入口,它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

接下来是嘴巴,我们也可以通过嘴巴呼吸。

然后是气管,它像一根管道连接着鼻子和嘴巴与肺部。

最后是肺部,它是呼吸的重要器官,负责吸进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

第三环节:实验观察老师:现在,我将给你们每人发一面小镜子和一个透明的塑料袋。

请用鼻子吸气,然后用嘴巴呼气,同时将一只手放在嘴巴前面。

观察你们透明塑料袋中的空气变化以及手上感受到的气流。

注意观察吸进与呼出气体的不同。

学生2:老师,我发现吸进的气体比呼出的气体更凉爽。

学生3:我观察到吸进去的气体比呼出来的气体更干净,没有灰尘。

老师:非常好的观察!你们发现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颜色、温度和干净程度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在呼吸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吸收了氧气,并排出了二氧化碳。

5-16《人的呼吸》(教学设计)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5-16《人的呼吸》(教学设计)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九.内容逻辑关系
①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 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② 呼吸运动的过程:吸气和呼气。
- 吸气由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引起。
- 呼气由肋间肌和膈肌的舒张引起。
③ 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方法:
- 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 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 定期锻炼。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人的呼吸与健康》:介绍呼吸系统的基本知识,呼吸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
- 《探究呼吸运动的原理》: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研究呼吸运动的机理和过程。
- 《呼吸系统的保健与疾病预防》: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和保健方法。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其次,我注重了实践操作。在课堂上,我设计了呼吸运动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对呼吸系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帮助。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课堂讲解中,我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运动的原理讲解得过于详细,导致部分学生感到冗长和枯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改进讲解方法,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 问题引导式学习(PBL)
- 实验操作与观察
- 讨论与分享个人经验
-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探究和表达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6、人的呼吸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6、人的呼吸 教案

第5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16、人的呼吸教学目标:1.能通过“解暗箱”的方法感受呼吸时鼻息和胸部的活动,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2.能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

3.能够有意识的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和器官的功能,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发现呼吸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从而认识到呼吸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人体呼吸器官示意图、塑料袋、澄清的石灰水等等。

预习要求: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人的呼吸器官的名称及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感受呼吸教师引导:同学问,请大家将食指放在鼻前,然后深呼吸,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做一做,并且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请大家把双手放在胸下方(教师示范做动作),然后深呼吸,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一做,并且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我们把食指放在鼻前,会感觉到一股热气喷出来;我们把手放在胸下方,会发现胸部有起伏,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呼吸。

)是的,是因为呼吸。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人的呼吸。

板书课题:16、人的呼吸过渡:通过刚才的两个动作,我们发现,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那么我们吸进去的气体去了哪里?又是怎么出来的呢?气体在经过这些器官的时候,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二、教学新课活动一:认识呼吸器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参与呼吸的器官。

教师出示呼吸器官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人的呼吸器官,并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预设: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

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的作用。

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

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

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人的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人的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首选内容。

本单元以“人的呼吸和消化”为主题,通过测量、体验、模拟、探究等活动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逐步解开“人体暗箱”,在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后再认识消化系统,实现学习的迁移,发展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人体的其他系统奠定基础。

作为认识呼吸的起始课,本课按照“体验——明示——探究”的思路设计,分四个部分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感受呼吸的存在。

此环节聚焦活动,丰富对呼吸活动的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活动奠基。

第二部分,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并了解呼吸器官作用及工作流程,对呼吸系统建立初步认识。

第三部分,通过实验及数据分析,比较吸进和呼出气体成分的不同。

第四部分,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简单认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

二、学情分析因为呼吸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毫不费力地自然完成,通常并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另外呼吸器官作为“人体暗箱”隐藏在身体内部而不易被观察到,三年级学生对于这些器官及主要功能在认知上普遍存在着模糊和偏差,他们不清楚这些器官是如何“工作”的,更不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建立清晰、完整的认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个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检验的方法,验证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之间的不同。

科学态度: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STSE目标:了解人的呼吸与绿色植物的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思。

四、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个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难点:通过实验检验吸进和呼出气体之间的不同。

五、教学方法通过视频图片直观演示法,通过推理猜测解暗箱法,通过分组合作实验验证法,来学习和认识人体呼吸器官的组成、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6《人的呼吸》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6《人的呼吸》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6《人的呼吸》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的呼吸》是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16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的过程以及呼吸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直观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呼吸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呼吸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的过程以及呼吸的重要性等知识,还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兴趣浓厚,可以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掌握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呼吸健康的重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的过程,呼吸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的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直观展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呼吸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呼吸系统的组成:学生观察实物模型,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

3.探究呼吸的过程: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呼吸的过程。

4.理解呼吸的重要性:学生通过讨论,理解呼吸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5.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拓展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人的呼吸系统组成: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肺过程:吸气、呼气重要性:维持生命、能量供应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6课《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6课《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16.人的呼吸【教材分析】《人的呼吸》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的起始课,围绕“我们是怎么呼吸的“,”呼吸有什么作用“这样的本质问题,深入到人体内部寻找答案。

本课的学习主要通过指导学生用澄清石灰水比较我们吸进的气体和呼出气体不同认识呼吸的意义。

通过图片、文字说明等来指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使学生对整个呼吸系统及其器官以及功能有一个初步的比较系统的了解。

由于本课内容比较复杂,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必要的知识。

本课重点研究呼吸的意义,以此组织相关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感知呼吸。

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但是呼吸时身体有什么变化,学生并没有过多关注,这一部分让学生明白呼吸一次可以怎么测量,呼吸一次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第二:认识我们的呼吸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说明向学生详细介绍了呼吸器官及其作用,使学生对整个呼吸系统及其器官以及功能有一个初步的比较系统的了解。

第三:利用澄清石灰水,通过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是不同的。

教材安排的一组对比实验操作简便,说服力强。

教材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产生白色浑浊物的特点,证明吸进和呼出的成分不同。

第四:阅读资料。

这里涉及的是碳循环,也就是空气在生物圈循环的过程。

通过阅读让学生意识到爱护大自然,人类动植物和谐相处。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科训练,已经对这门课有了一定认识,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但是由于年纪小,基础知识和能力还相当薄弱,科学的思维方式仍需加强,科学的记录习惯还待养成。

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但是到底有哪些器官属于呼吸器官,它们的位置在哪里,气体在人体内是如何交换的、又是如何从人体内出来的,学生是不太清楚的,或者说他们的认识是不完整的。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呼吸一次。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6.人的呼吸》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6.人的呼吸》教案

16.人的呼吸【教学目标】1.能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会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2.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3.知道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懂得爱惜植物,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教学难点】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呼吸模型、课件。

学生材料:澄清石灰水两半杯、吸管、针筒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伸出食指,放在鼻前深呼吸,有什么感受?伸出你的双手,放在你的胸前,深呼吸一次,有什么感觉?2.谈感受。

3.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吸进的气体到了哪里?呼出的气体从哪里来?人体内有哪些呼吸器官?这些呼吸官是什么样的?分别有什么作用?有哪些行为和疾病影响正常呼吸?怎)4.筛选和整理问题。

(整理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器官呼吸?吸进来和呼出去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二、探究新知(一)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同1.提出问题:人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来的气体一样吗?2.学生猜测: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认识到吸进的气体不全是氧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3.出示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针管、吸管等。

根据这些材料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不同?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5.汇报交流,师生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杯中分别注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观察有什么变化?(吹气时要轻一点,不要让石灰水溅在脸上。

吸进的空气用针筒打,可以多打几下,注意针筒要离开水面后才能吸气)6.组长领取材料,学生分组活动,完成实验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交流。

8.师生小结:我们吸进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6.《人的呼吸》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6.《人的呼吸》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6.《人的呼吸》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的呼吸》是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6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的呼吸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呼吸作用的公式,以及呼吸作用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掌握呼吸作用的公式,能够运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呼吸作用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呼吸作用的定义、公式及应用。

2.难点: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总结”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实验器材:小白鼠、显微镜、呼吸机等。

3.教学视频:关于呼吸作用的动画或实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能告诉我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生物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呼吸作用。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展示小白鼠的呼吸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含义。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例如,让学生观察小白鼠的呼吸过程,使用显微镜观察肺部的变化等。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学生运用呼吸作用的公式解释这些现象。

5.16人的呼吸(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5.16人的呼吸(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通过学习,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a.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其主要功能是过滤、加湿、温暖和传导空气。
b. 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c. 呼吸肌:包括肋间肌和膈肌,负责控制呼吸的节奏和深度。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人的呼吸”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d.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因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持空气清新、保护环境,从而加深对呼吸系统功能的理解。
e. 总结归纳: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引导学生理解呼吸系统的运作原理。
2. 教学软件:使用教学软件进行动画演示,生动展示呼吸系统的运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课件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课件

口腔
大肠
小肠

食道
猜猜食物在哪...
提示小锦囊 :
这里会不停蠕(rú)动, 又会分泌(mì)出酸酸的 液体, 把我消化成糊 状
现在食物躲到哪里去呢?
口腔
大肠
小肠

食道
猜猜食物在哪…
提示小锦囊 :
这里有很多唾液, 并会把我磨碎成小块。
现在食物躲到哪里去呢?
口腔
大肠
小肠

食道
猜猜食物在哪…
提示小锦囊 :
每分钟呼吸次数
40—50次 20—30次 25次以下 20次以下 16—20次
一般体温升高l℃,呼吸 大约增加4次/分。
拓展活动
通过我们的测量和发现,你还有哪 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的?
18.食物的旅行
1
画食物的旅行图
我们吃的食物到哪儿去了?在人体轮廓图上。画出食 物在人体内的“旅行线路图”。
消化道是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通过实验,我发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方式是蠕 动,肠胃的逐段蠕动,推进食物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3
食物捉迷藏
现在食物和你玩捉迷藏,凭每次的提示小 锦囊,你能猜出食物躲在哪个器官吗?
猜猜我在哪…
提示小锦囊 :
这里长5米左右,弯曲 盘折,吸收大部分营养
现在食物躲到哪里去了呢?
我离开弯曲小肠后的 道路宽阔了很多,这 里有就是大肠了,这 里吸收了我的水分, 至此,我的旅程结束 了。
2
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
口腔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 口腔 )
(肝) ( 小肠 )
( 食道 )
(胃 )
( 大肠 ) ( 肛门 )
3பைடு நூலகம்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优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人的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呼吸是生命体存在的重要特征,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呼吸。

本课《人的呼吸》是《人的呼吸和消化》的首课,更是研究人体秘密的基础。

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人体内部,他们都会感到新奇。

说到人的呼吸,学生会很想知道“我们用什么呼吸”“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等等的问题。

但此时人体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大大暗箱,要想解释他们的疑问可以通过视频、图文等手段让学生对呼吸系统及呼吸器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第一,感知呼吸:生命体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时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此课之前学生并没有留意过这些变化,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感知呼吸时身体的变化。

第二,呼吸器官:些器官在帮助我们人进行呼吸呢?本部分通过视频及图文让学生对生命体的呼吸器官有详细的认识。

第三,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人体呼入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呢?本部分利用澄清的石灰水对吸入和呼出的气体进行试验,吸入的气体也就是空气不能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边浑浊,验证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变化,进一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成分增多了。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他们对科学学科很感兴趣。

经过两年多科学学科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对科学有了一些的探索精神。

三年级的学生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大多都知道人类是用肺呼吸的,但是除了肺这个器官外他们说不清还有哪些器官帮助我们呼吸。

更深层次的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他们更是没有思考过。

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科学探究:利用澄清石灰水,通过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是不同的。

科学态度: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重要性,要懂得爱惜植物,保护环境。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16人的呼吸教案新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16人的呼吸教案新版苏教版

16人的呼吸◆教学目标1.能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2.会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教学难点】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伸出食指,放在鼻前深呼吸,有什么感受?伸出你的双手,放在你的胸前,深呼吸一次,有什么感觉?【学生】谈感受,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吸进的气体到了哪里?呼出的气体从哪里来?人体内有哪些呼吸器官?这些呼吸官是什么样的?分别有什么作用?有哪些行为和疾病影响正常呼吸?)【教师】筛选和整理问题。

(整理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器官呼吸?吸进来和呼出去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二、讲授新课(一)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同【教师】提出问题:人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来的气体一样吗?【学生】猜测: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吸进的气体不全是氧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针管、吸管等。

根据这些材料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不同?【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汇报交流。

【教师】与学生一起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杯中分别注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观察有什么变化?(吹气时要轻一点,不要让石灰水溅在脸上。

吸进的空气用针筒打,可以多打几下,注意针筒要离开水面后才能吸气。

)【学生】组长领取材料,学生分组活动,完成实验记录单。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我们吸进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

(二)认识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的过程【教师】我们人体需要氧气,从而排出二氧化碳。

你们知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哪个器官进行交换的吗?【教师】出示人体器官模型:让学生说一说肺的样子,摸一摸肺的位置。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16节《人的呼吸》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16节《人的呼吸》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16节《人的呼吸》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16节《人的呼吸》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呼吸的基本概念,以及呼吸的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呼吸的奥秘。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自己身体的生理现象充满好奇。

在课堂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了解呼吸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呼吸的基本概念,掌握呼吸的过程,学会观察和描述呼吸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自己身体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呼吸的基本概念,呼吸的过程。

2.难点:呼吸过程的微观解释,学生对呼吸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呼吸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呼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呼吸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呼吸的过程。

3.观察与实验:让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呼吸现象,记录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4.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呼吸过程的奥秘,分享观察到的呼吸现象。

5.知识拓展:讲解呼吸过程的微观解释,让学生了解呼吸器官的作用。

6.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16节《人的呼吸》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16节《人的呼吸》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16节《人的呼吸》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16节《人的呼吸》第2课时说课稿,主要讲述了人体呼吸的基本原理和呼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掌握呼吸的基本过程,以及呼吸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生活经验对呼吸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过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呼吸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掌握呼吸的基本过程,知道呼吸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呼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的基本过程。

2.教学难点:呼吸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呼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呼吸现象,引发学生对呼吸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利用实物模型和课件,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

3.探究呼吸的基本过程: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呼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呼吸的基本过程。

4.讲解呼吸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呼吸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5.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课后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吸气:肺泡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呼气:肺泡收缩,肺内气压升高呼吸健康的重要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过程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优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5 单元第16 课《人的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呼吸是生命体存在的重要特征,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呼吸。

本课《人的呼吸》是《人的呼吸和消化》的首课,更是研究人体秘密的基础。

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人体内部,他们都会感到新奇。

说到人的呼吸,学生会很想知道“我们用什么呼吸”“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 “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等等的问题。

但此时人体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大大暗箱,要想解释他们的疑问可以通过视频、图文等手段让学生对呼吸系统及呼吸器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第一,感知呼吸:生命体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时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此课之前学生并没有留意过这些变化,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感知呼吸时身体的变化。

第二,呼吸器官:些器官在帮助我们人进行呼吸呢?本部分通过视频及图文让学生对生命体的呼吸器官有详细的认识。

第三,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人体呼入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呢?本部分利用澄清的石灰水对吸入和呼出的气体进行试验,吸入的气体也就是空气不能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边浑浊,验证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变化,进一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成分增多了。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他们对科学学科很感兴趣。

经过两年多科学学科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对科学有了一些的探索精神。

三年级的学生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大多都知道人类是用肺呼吸的,但是除了肺这个器官外他们说不清还有哪些器官帮助我们呼吸。

更深层次的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他们更是没有思考过。

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科学探究:利用澄清石灰水,通过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是不同的。

科学态度: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重要性,要懂得爱惜植物,保护环境。

三年级科学上册《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人的呼吸》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中的第一课。

是在“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这一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各呼吸器官的名称、位置、形状和功能,并通过猜想、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活动,比较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的不同,能描述人体呼吸的过程和作用。

拓展活动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到除了人需要呼吸,其它的动物也需要呼吸。

而人和动物是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是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只有爱护好大自然,杜绝滥砍滥伐的现象,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经历和科学学习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呼吸”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进行的身体活动,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对空气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还没有系统地了解呼吸的器官,认识到呼吸的过程以及呼吸的作用。

三、学习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人的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意义和呼吸器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了解环境保护与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难点: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及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

五、教学准备1.挂图或投影片:人的呼吸器官。

2.分组实验材料:说明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实验用石灰水、自封袋、气球。

3.教师材料:气球、火柴、石灰水、自封袋等。

六、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同学们,我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好!请同学们起立。

游戏时请你们闭紧嘴,用手捏住鼻子憋住气,坚持不住就坐下松手。

能谈谈刚才屏气时的感觉吗?——难受、胸闷、头晕等总之憋气的感觉好受吗?如果憋不住了我们就要干什么?——呼吸这节课咱们就研究人的呼吸。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6、人的呼吸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6、人的呼吸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6、人的呼吸教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课题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16、人的呼吸执教者日期1.能通过“解暗箱”的方法感受呼吸时鼻息和胸部的活动,了解并描述呼吸教学目标2.能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

3.能够有意识的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体有什么不同,发现呼吸的意义。

教学难点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人体呼吸器官示意图、塑料袋、澄清的石灰水等等。

预要求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人的呼吸器官的名称及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感受呼吸教师引导:同学问,请大家将食指放在鼻前,然后深呼吸,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做一做,并且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请大家把双手放在胸下方(教师树模做举措),然后深呼吸,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一做,并且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我们把食指放在鼻前,会感觉到一股热气喷出来;我们把手放在胸下方,会发现胸部有起伏,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呼吸。

)是的,是因为呼吸。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人的呼吸。

板书课题:16、人的呼吸过渡:通过刚才的两个动作,我们发现,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那么我们吸进去的气体去了哪里?又是怎么出来的呢?气体在经过这些器官的时候,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二、教学新课活动一:认识呼吸器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参与呼吸的器官。

教师出示呼吸器官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人的呼吸器官,并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1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和器官的功能,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通过实验比力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从而认识到呼吸的旁注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预设: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

鼻腔里有纤毛和粘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的作用。

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治和干净作用。

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治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16-人的呼吸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16-人的呼吸
想一想
我们该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呢? 小组讨论,想出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收集气体
分别用自封袋收集吸入和呼出的两种气体;
验证气体成分
分别向两种气体中,倒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摇晃 一下,观察变化。
温馨提示
➢ 合理分工,严谨操作;
➢ 实验器材轻拿轻放;
➢ 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
吸入的气体未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怎么呼吸
吸气时,胸廓扩大, 腔内气压减小,气 流进入肺部
循 环
呼气时,胸廓缩小, 腔内气压增大,气 流离开肺部
呼吸:
是机体利用呼吸器官与外界环境进行气 体交换,将含氧较多的新鲜空气送入肺中, 将二氧化碳和人体不需要的废气排出体外的 循环过程。
我知道 空气中的氧气会用完吗?
不会,在阳光的照射下,植 物的绿叶能吸收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是 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2.吸什么呼什么
演示实验
• 将一根火柴点燃放在收集好的吸入பைடு நூலகம்体内,观察火柴现象及燃烧的时间; • 再将一根火柴点燃放入收集好的呼出气体内,观察火柴现象及燃烧的时间;
想一想
• 你发现了什么? • 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实验验证
科学依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材料:澄清石灰水、自封袋、烧杯。
2022年 新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配套课件
16.人的呼吸
1.认识呼吸器官
鼻腔





气管
支气管

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 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人的呼吸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2.会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教学难点】
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伸出食指,放在鼻前深呼吸,有什么感受?伸出你的双手,放在你的胸前,深呼吸一次,有什么感觉?
【学生】谈感受,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吸进的气体到了哪里?呼出的气体从哪里来?人体内有哪些呼吸器官?这些呼吸官是什么样的?分别有什么作用?有哪些行为和疾病影响正常呼吸?)
【教师】筛选和整理问题。

(整理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器官呼吸?吸进来和呼出去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二、讲授新课
(一)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同
【教师】提出问题:人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来的气体一样吗?
【学生】猜测: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吸进的气体不全是氧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针管、吸管等。

根据这些材料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不同?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汇报交流。

【教师】与学生一起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杯中分别注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观察有什么变化?(吹
气时要轻一点,不要让石灰水溅在脸上。

吸进的空气用针筒打,可以多打几下,注意针筒要
离开水面后才能吸气。


【学生】组长领取材料,学生分组活动,完成实验记录单。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我们吸进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

(二)认识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的过程
【教师】我们人体需要氧气,从而排出二氧化碳。

你们知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哪个器官进行交换的吗?
【教师】出示人体器官模型:让学生说一说肺的样子,摸一摸肺的位置。

【学生】说说人体的呼吸器官还有哪些,再由学生观察人体内脏器官图找出呼吸器官。

【教师】纠正学生原来认识上的不完整,引导学生辩论嘴是不是呼吸器官。

【教师】出示人体呼吸器官图。

【学生】对照图认识这些器官分布在自身的什么位置。

【教师】讲解各个呼吸器官的作用。

【教师】组织学生尝试完整的表述呼吸的全过程。

【教师】人和动物都需要呼吸氧气,为什么地球上的氧气呼吸不完呢?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提供阅读资料。

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