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学法指导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单元《第4课 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单元《第4课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教案一、设计理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活动,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地理图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充分利用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2.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表,培养获取信息、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合作竞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2.通过角色扮演、课堂竞赛和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我国民族构成和文化差异性,为下节学习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奠定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3.培养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
三、分析教学任务(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知识,是学生必备的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前面所学中国疆域和人口知识紧密联系,也为下节学习民族分布、民族政策以及以后学习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中地理打下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年龄特点上: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
知识障碍上:学生对少数民族知识了解较少,民族观念不强。
动机和兴趣上:由于当前初中地理教育的现状造成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重点、难点及处理1.教学重点我国民族构成状况。
2.教学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四、教法、学法和媒体(一)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谈话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竞赛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尽量多渠道、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单元《气温和降水教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气温和降水教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知道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
2、了解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和范围。
3、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教学用具】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地形分布,今天学习一下气温和降水的内容。
2、展示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安排学生读图。
讲解:我国气温不仅季节变化大,而且地区差异明显。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板书:一、气温分布1、冬季气温特点2、夏季气温特点分成两个小组,负责1月和7月,找出自己家乡的气温,在找出本图中,全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据和位置,计算气温年较差。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说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是总结1月和7月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提问)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冬季和夏季气温特征不一样,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根据各地的气温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把全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读图认识一下,和前面的地形区联系,看看主要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
(转承)那么我国的降水是怎样的呢,下面看图分析一下板书:二、降水的时空变化安排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课本内容。
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都很大,从空间上看,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根据我国各地降水和蒸发的关系,我国分成四个干湿地区。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都很大,分成很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回忆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
得出冬季受纬度影响,夏季北方日照时间长。
找出划分的标准是活动积温。
家乡所处的温度带是暖温带,分析图表,了解每个温度带适合生长的农作物。
找出家乡的降水量和集中的季节。
对比四个城市的降水变化,总结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单元《第1单元 国土与居民》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单元《第1单元国土与居民》教案第一课辽阔的疆域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记住我国的面积、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知道我国的陆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并能正确表述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能力目标: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巩固学生的比例尺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我国疆域辽阔、位置优越等基本国情的认识,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责任感。
二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本节知识的重点;读图用图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三难点:分析位置的优越性。
四学情分析:初一对地图不了解,需耐心,一步步来五教学方法:分析、比较、读图、谈话等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熟悉这首歌曲,每当听到这歌声,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
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基本情况。
首先请大家自学教材第一框,完成自学自测。
1 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半球。
2、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洲东部、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大部分属于(温度带),南部少数位于带,没有带。
3分钟后抽生回答。
[精讲点拨]:(请学生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1.活动一:合作找出我国所跨的经度X围(73°E—135°E)和纬度X围(4°N—53°N),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根据刚才所读出的数据,教师点拨我国跨过了哪几个时区(东五区至东九区)?包括哪几个热量带(北温带和热带,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等方面有什么影响?3.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4.活动二:对比俄罗斯,巴西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对比蒙古,日本说说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
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二、辽阔的疆域:1.领土的四端: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相交处(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附近)南北跨纬度近,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居第3位。
3.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平洋。
海岸线长1.8万千米。
4.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三、众多的邻国1、陆界线:2万多千米2、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3、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注意]我国已于2004年3月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
四、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南海。
这里应注意我国台湾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
(广阔的太平洋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及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五、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
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六、岛屿:我国是世界上岛屿众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90%的岛屿分布在东海和南海。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
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
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学法指导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学法指导教案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
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过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地理学习方法一一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逐步掌握地理规律,有地理学习能力能力与方法:运用举例法完成具体地理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的唯物思想,辨别是非能力二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本节知识的重点;读图用图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三难点: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四学情分析:对地图方法掌握不全,需耐心引导,一步步来五教学方法:分析、比较、读图、谈话等六、教学准备:地图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当今,地理学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学好地理一定要把握其特点,充分挖掘和学习地图上的地理知识,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
一、把握地理学特点,提高分析能力地理学要研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和空间关系。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要把握地理环境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性及地理要素空间变化的差异性,提高学习效率,可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列表比较、掌握区域差异及其分布规律:列表比较是学习区域地理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单元《第7课 丰富多彩的文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丰富多彩的文化》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知识与技能:我国民居的地方特色,说明地理环境对建筑文化的影响。
我国服饰的地方特色,说明地理环境对服饰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所给信息,学会观察,发现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会分析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
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的自然、文化遗产。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及认真思考、认真钻研学习的好品质,培养学生小组内积极合作探究的精神。
重点:知道我国的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的自然、文化遗产。
难点: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
教学设计:导入:通过课件中所展示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分别代表的不同含义,教师归纳后导入新课。
一、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1、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教师讲述后,指出在不同的地形、气候等条件下,各地传统的民居的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等等各具特色。
然后进行小组活动一。
活动一:通过课件中所展示的图片,说说其建筑特点与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学生完成后,教师作归纳补充。
北方民居:北方地区因为气候寒冷,它的建筑主要考虑防寒保温。
南方民居: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并且多雨,民居要利于通风散热,同时屋顶的坡度要大以便于排水。
傣家竹楼:当地竹子众多,就地取材。
窗户很大,利于通风散热,同时屋顶的坡度大便于排水。
两层结构,上层住人,离地高防潮。
陕北窑洞:陕北地区处于黄土高原,当地的土层深厚,直立性强,可用来建造房屋,节约木材。
窑洞在地层中挖掘,节约土地,又可利用地下热能和土的保温性、隔热性,冬暖夏凉。
2、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看图一起分析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北方地区: 种植小麦为主,多吃面食,如水饺、饼、馒头、面条。
南方地区:种植水稻为主,以米饭为主。
西北牧区:肉奶等畜牧品占饮食很大比重。
3、地理环境对服饰文化的影响先让学生思考一下,说说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活动二:展示图片,小组讨论这些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单元《第6课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6课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
2、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3、掌握选择合理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合理选择运输方式【教学用具】挂图,课件【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我们学习了各种运输方式,今天看看应该怎样合理的选择运输方式。
首先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过程,板书:一、交通运输与我们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读图比较)用电脑打出课本上各种运输方式比较图。
引导学生从费用、速度、运量等方面考虑,各种运输方式有何特点?在哪些方面占优势?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并填写下表: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教师总结)每种运输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在实际运用时,我们就应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运输方式,否则难免会“事与愿违”。
(学生活动)用电脑打出以下具体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各案例该选哪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选择时都考虑了哪些因素?1.乌鲁木齐某学校的王校长临时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简析:坐飞机。
因为乌鲁木齐到北京的距离远,而时间紧,坐飞机较快。
2.河南郑州某公司的业务员小张,必须在两天内赶到北京签订一份合同。
简析:坐火车。
因为火车速度较快,两天时间足够从郑州赶到北京。
3.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行方案。
简析:先坐火车从石家庄沿京广线到广州,然后再坐火车到香港。
火车价格低,还可观赏沿途风光。
4.周强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简析:坐轮船。
因为重庆、武汉都是长江沿岸城市,采用河运较实惠,且坐船才能领略三峡的风光。
5.从上海到大连旅游,选择最经济的方法。
简析:坐轮船。
因为上海、大连都是沿海城市,选择海运,价格最低。
(提出问题)请从以上一组练习,归纳人们出行时选择运输方式都要考虑哪些因素?(板书)2.考虑因素(归纳总结)学生回答后归纳,要考虑人所拥有的经济情况、时间长短、出行目的、所到目的地、出发点与目的地间的距离及各运输方式的价格、速度快慢。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单元《第3课 水资
第3课水资源教案知识与技能了解水资源的含义,知道我们日常应用的水资源有哪些过程与方法。
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和解决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水资源短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懂得我国节水标志的含义【教学重点】我们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和解决措施【教学用具】中国水资源分布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除了土地以外,就是水资源了,今天我们学习一下水资源的分布和特征。
2、读课文,了解水资源的含义,找出最多的水资源和日常用到的水资源。
讲解:水资源在地球上占的比重很小,可利用的更少,因此水资源短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也不例读课本知道,水资源是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最多的是冰川水,日常应用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
世界水日:3月22日,外。
板书:一、水资源与生产生活分析我国节水标志的含义,知道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时间。
(转承)我们水资源人均较少,分布怎样呢?板书: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结合日常实践和课本的黄河,长江流量曲线,得出我国的水资源季节分布特点。
小结: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使有的地方的水土矛盾十分突出。
例如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地区。
怎么解决这些矛盾呢?讲述:这两个措施是今天学习的重点内容,尤其注意跨流域调水中的南水北调,要看懂南水北调示意图,熟悉三条调水线路,知道东线和中线已经开工,并且开始使用,西线是一个计划。
中国水周:3月22日-28日阅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找出水资源的分别规律,结合前面的降水示意图,知道和降水密切相关。
读课本找出解决时间不均的措施:修建水库。
空间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调水。
讨论:除了以上措施,我们在生活中海能够有什么做发可有节水。
例如:植树造林、海水淡化、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等。
【作业设计】我国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教学反思:水是生命之源,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水,学生对此熟悉,所以,本节课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多一些,让他们充分讨论理解教材内容,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1节 辽阔的疆域(第2课时)研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辽阔的疆域(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2、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征及在中国行政区图中的相对位置学习重点: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学习难点: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征及在中国行政区图中的相对位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活动:根据学案认真预习课本。
一、行政区划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可知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可以划分方法是1、全国分为、、。
2、省、自治区分为、、、。
3、县、自治县分为、、。
※目前我国共有个省级行政区划,包括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省孤悬海外,祖国仍未统一!二、根据P8页活动题记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小组合作:巩固练习了解我国行政单位的位置阅读课本第九页,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由北向南临海的行政单位依次是:、、、、、、、、、、、2.在地图上找出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单位:、、、、、、、3.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是:、、、4.长江自西向东穿过的省级行政区是:5.黄河自西向东穿过的省级行政区是:.6,廓图下面填写正确的名称和简称:、、、、、、、总结反馈:一分钟记忆:中国的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达标练习:, 1、既临海又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区划是()A、广东省B、广西省C、河北省D、辽宁省2、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A、黑,吉,辽B、内蒙古,黑,辽C、吉,辽,冀D、内蒙古,辽,吉3、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西藏自治区C、云南省D、内蒙古自治区4、猜谜语:船出长江口银河渡口黄河解冻双喜临门夸夸其谈拿枪的男子鲜花码头千里戈壁四季开花课后反思:。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单元《第3课 众多
第一单元《第3课众多的人口》教案【课案设计思想】了解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严峻的人口形式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压力。
使学生能联系实际,多方举例说明人口众多的负面影响,深知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正确性。
了解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并能探究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本课案从学生认知心理出发,联系家乡人口实际,结合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开辟“家乡人口问题”这一板块,化大为小,由远及近,把我国面临的人口形势具体化为学生身边不得不关注的严峻问题。
同时运用计算、比较、举例、争论、调查等多种方式,达到唤起学生人口忧患意识,付诸宣讲行动的目的。
【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2.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3.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4.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5.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教学难点】人口过多和过少带来的问题【技能与方法】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情感目标】关注家乡的人口状况,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准备】《我国人口增长图》《我国人口分布图》;调查家乡人口情况,准备相关数据【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引入】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2.【比较】比较中国(12.95亿),印度(10亿多)、美国(2.82亿)、俄罗斯(1.45亿)四国人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3.【设想】以人口总数计,假如同国外朋友聚会的话,每次其中至少会有一个中国人(形象地感受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4.【解读我国人口增长图】看《我国人口增长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人口直线上升,增势迅猛)教师:(1)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1节 辽阔的疆域(第1课时)研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
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记住我国领土面积,领土四至。
3.能在图上指出邻国临海主要岛屿。
4.通过学习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我国的位置及优越性教学难点:认识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学过程:导入-1(学生展示)对自己的祖国知道多少?2,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自主学习1、半球位置: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
2、海陆位置: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洲的东部,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在纬度(高、中、低),属于五带中的带;少部分在带,没有带;小组合作:1,我国的纬度位置如何?从纬度位置看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2,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有什么优越性?发展农业生产地域广大,南北、东西差异大,为发展多种__________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外交往与合作我国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为海上陆上________与__________提供了有利条件发展海洋事业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为开发____资源、发展海上______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他我国东临太平洋,海洋温暖湿润气流容易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_____,为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海陆兼备的大国1、我国领土四端点:最北端(52。
N多)最南端(4。
N附近)最东端(135。
E多)(东九区)最西端(73。
E附近)(东五区),2、我国陆地总面积约平方千米,与洲面积差不多相等,面积居世界第位。
,陆上国界线长达千米,相邻的国家有个。
3,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_______,大陆海岸线长_______多千米,近海分布着_______岛、_______岛、_________群岛,南海诸岛等众多岛屿。
4,我国的内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完成教材第五页活动1, 2,2,补充说明我国疆域辽阔的优越性总结反馈:一分钟记忆:中国的地理位置如何描述?达标练习:屏幕展示(略)完成填充图练习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学法指导教案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
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过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地理学习方法一一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逐步掌握地理规律,有地理学习能力能力与方法:运用举例法完成具体地理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的唯物思想,辨别是非能力
二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本节知识的重点;读图用图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三难点: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四学情分析:
对地图方法掌握不全,需耐心引导,一步步来
五教学方法:分析、比较、读图、谈话等
六、教学准备:地图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当今,地理学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学好地理一定要把握其特点,充分挖掘和学习地图上的地理知识,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
一、把握地理学特点,提高分析能力
地理学要研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和空间关系。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要把握地理环境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性及地理要素空间变化的差异性,提高学习效率,可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列表比较、掌握区域差异及其分布规律:
列表比较是学习区域地理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将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诸要素及特征,制成表格,加以比较,可以把知识系统化,加深理解区域差异、区域特征,避免重复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例: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的比较:
还可以将这样类型的表格,移植到其他区域地理学习中。
如世界地理中各大洲的比较,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工业区、农业区等知识的学习,都可以列出类似的表格。
某种要素区域分布特征,也可以制成表格比较,如世界七大洲的地形特征,各个区域的气候特征等。
2。
绘制简单示意图,综合分析,掌握地理环境诸要素的联系及其规律
地理学综合性原理告诉我们:在一个区域中当地理环境的主导要素一定时,其它诸要素与之相适应,因而只要抓住主导要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绘制简易示意图,便能窥其一而知之全貌。
3.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加深对地理演化过程的理解,解释地理现象。
地理科学中有许多理论、原理是建立在其他学科的科学基础之上的,有许多地理现象可以用我们已学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加以解释。
这样不仅能加深对地理演化过程的特点理解,有时或许还能创立出一个伟大的学说。
如李四光先生就是用力学理论对地质构造加以解释,创立了“地质力学”;而板块构造学说就是建立在物理学古磁场理论上的。
在地理课堂学习中,也有许多知识可用其他学科知识更严密地加以解释。
如溶洞、钟乳石、石笋的形成过程,其原理是:
石灰岩受含有CO2的水的溶解,形成溶洞,当Ca(HCO3)2溶液在蒸发过程中,石灰岩凝固(逆反应)。
从中分析得知,溶洞最早形成于地下水面附近,在溶洞中滴水的地方形成钟乳石和石笋。
经纬线、经纬度其原理是球面上的圆、球心角。
内生矿床的分布及形成与物质熔点、比重有关等。
这些地理现象都可以用已学的其他学科知识加以解释,使得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上一个层次。
二、挖掘地图上的知识,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大量的地理信息和知识都显现在地图上,还有一些信息和知识通过分析、总结这些显性的信息得到。
充分利用地图上显性知识,并通过多图比较叠加的方法挖掘隐性知识,是学好地理的有效方法。
1.简化地图,把握要点
地图上绘制有城市、铁路、河流、山脉等大量的显性信息。
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握重点处理好地图上的显性信息。
用醒目的标志或线段突出一些重要的地理要素及其位置,可以突出重点,掌握空间分布规律,便于记忆。
在课堂和课后学习时,随时将重要的知识在地图上标出,省时省力。
2.叠加地图,分析空间分析规律
地理事物的分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其规律,这一切都隐含在地图之中。
用多幅地图比较叠加,挖掘出这些隐性知识,确定主要影响因素总结规律。
如地理学家用粤语区的分布图与鼻咽癌高发区的图叠加,发现两区域完全重合,得出了鼻咽癌与说广东话有关的判断。
分析一个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首先找出可能与之有关的一些因素,用它们的分布图,与主图比较,叠加(可用投影或其他方法),找出与之重合或接近之图,确定主要影响要素,再分析它们关系,最后总结出规律。
如学习我国钢铁工业的布局,可将矿产分布图,综合工业分布图,人口分布图等分别与钢铁工业分布图“叠加”,发现有些钢铁工业基地与铁矿重合,有些与人口稠密地区及综合工业基地重合,所以结论是我国钢铁工业布局近铁矿、近市场的规律。
鞍山是近铁矿型,上海是近市场型。
商品粮基地可用地形、气候等图“叠加”等等。
3.叠加地图,分析时间变化规律
学好地理不但需要了解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还要了解其时间变化,通过其时间变化,尤其是非周期性变化,分析各要素的关系,总结规律,展望今后的发展。
对地理事物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可以用不同时期的地图叠加分析。
如中国工业布局的发展变化,用50年代初和90年代工业分布图叠加比较,发现50年代初中国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的东部地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的改善,中国工业不断地沿铁路线、公路线向内地向西扩展。
工业的发展与交通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工业布局由集中逐步趋向均衡。
人口的迁移、农业的发展等许多涉及时间变化的地理知识都可用此方法学习。
三、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检验地理知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生活实践、社会实践是地理知识的源泉,要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要理解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可以留心一非洲的干旱,澳大利亚的洪水,我国气温及降水的反常现象。
要了解南京地区的地质历史时期海陆变迁,可以找一找汤
山地层中三叶虫化石,看一看幕府山的岩石,再拣几块紫金山的紫色岩进行观察、分析。
要理解交通运输、水源对钢铁工业的影响,可以调查一下南京钢铁公司的年用水量、运输量。
另外,还可以通过报纸、电视中诸如三峡工程建设利弊的讨论,黄河小浪底工程的意义等国计民生问题的报导学习巩固地理知识。
四、推进----想象法。
例如,让生活实际的沙漠知识,学生往往不易理解和掌握。
这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操场上的花草树木,以及附近田野上的庄稼,再让学生设想,如果半个月以至一个月不下雨,将会出现什么景象)(不浇水的花草和没有灌溉的庄稼枯死了),进一步再设想,几个月,甚至一年都不下雨,将会怎样?(要指出:一切水源都没有了,河干了,自来水也没有了)将学生的想象结果概括起来,就出现课文《沙丘地区的景象》插图所示的景象。
这种逐步推进“没有水”的想象法,不仅使学生认识沙漠景观的特点,也使学生了解沙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缺水。
这个问题解决以后,课本中的其他问题,诸如:我国最干旱地区位置在哪里?为什么干旱?有水的地方出现什么景象?这里的水从哪里来等问题就容易理解了。
使用这种方法时,一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实际出发,使学生的想象有基础;二要注意逐步推进,使学生想象跟得上,一步一步向前发展,顺理成章,不能一蹴而就。
五、温故----知新法。
例如,《壮丽的山川》一课,教材重点之一是我国地形的三大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地势西高东低,分为三级阶梯;山地和高原分布的面积很广。
这三大特征如果由教师概
括后让学生照背,学生不但不理解,也记不祝教学时,如果将教材第三部分《我们的祖国》中有关地形的内容复习一遍,将这些内容一个一个地在《祖国地形图》上安下家来,然后,用图逐个分析出地形特征,效果就大不相同。
分析地势特征时,将《祖国地形图》上不同地形区域分为三大块:一块是地势最高的“世界屋脊”(含一个高原、一个盆地)为第一级;一块是其他的高原盆地为第二级;一块是丘陵平原为第三级。
再运用地图上下同颜色表
示不同高度的知识,查明三大块的高度差异,这样,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就跃然纸上了。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获取知识更重要。
学而得其法,就是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
完的知识,地理的学习之法是把握特点,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多途径地获取地理知识。
板书设计:
一、把握地理学特点,提高分析能力
二、挖掘地图上的知识,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三、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检验地理知识
四、推进----想象法。
五、温故----知新法
教学反思
地理学习的方法很多,本节从几个主要的方法入手,将地理课的方法和规律呈现给学生,使他们对地理课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列举法,使理论知识更实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