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探索

合集下载

兰考县依托信息化推动精准扶贫

兰考县依托信息化推动精准扶贫

72| 2017.06独家策划》Exclusive Report扶贫是国家的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要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实现全面脱贫。

脱贫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战略,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

对于扶贫,习总书记要求很高,他提出了关于精准扶贫的要求,包括六个方面的精准:扶贫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户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

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这六个精准扶贫的实现呢?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信息化的强大支撑,将信息化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

如今,这个设想已经在兰考成为了现实。

与人民网共建兰考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兰考县的精准扶贫信息平台是与人民网合作建立的,依托人民网这个平台,打造PC+APP 两端信息平台,通过扶贫大数据、工作管理、经验交流、金融扶贫以及农产品电商等不同模块,服务贫困农户及扶贫相关工作人员,达成一个精准扶贫信息的平台。

兰考县依托信息化推动精准扶贫文/证监会办公厅扶贫办副主任 杨志海之所以选择人民网作为合作对象,主要是因为人民网是拥有强大资讯的信息平台,人民网强大的媒体影响力对兰考扶贫工作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这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其一,权威影响力影响决策人群。

人民网作为央媒、党网,是国家重要新闻、权威信息发布的第一窗口。

仅“地方领导留言板”一个平台,累计已有54位省委书记、省长、500多位地市级一把手、1300多位县级领导对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网友留言做出公开回复,涉及全国内地31个省区市中的30个。

其二,强大的传播体系。

人民网覆盖近6亿网民,在全球报纸所办网站中综合指数排名第一。

目前人民网日均UV4.8亿,国内三大社交平台粉丝用户共计5116万。

其三,媒体采编资讯丰富。

人民网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采编权的上市媒体,每天原创报道过千,全国有几百家媒体会对人民网的新闻进行转载及刊发,形成人民网新闻在全国的广泛覆盖。

商洛市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商洛市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商洛市精准扶贫模式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扶贫工作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商洛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典型贫困地区,如何有效地实现扶贫工作成为商洛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头等大事。

为此,商洛市政府积极探索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第一,创新精准扶贫技术。

商洛市采用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来实现精准扶贫,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贫困户数据库。

商洛市政府通过网格化管理的方式建立了一个可以实时更新的贫困户数据库,从而建立了可操作性强的信息库。

该数据库使用了高精度的GPS技术,可以精确到每个贫困户的位置和所处的自然环境,从而实现了针对性更加强的贫困户识别和分类。

二是建立了扶贫信用体系。

商洛市政府通过建立扶贫信用体系,为贫困户提供了金融服务和信用保障。

同时,商洛市政府还建立了扶贫人员的信用评估机制,确保了扶贫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能够做到公平公正。

三是建立绿色能源供应系统。

商洛市政府通过建设绿色能源供应系统,实现了对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从而为贫困户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该系统使用了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具有环保、高效、稳定等特点,有效地满足了贫困地区的电力需求。

第二,发挥“扶贫车间”的作用。

商洛市政府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扶贫车间,为贫困户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传统手工业技术传承。

这些扶贫车间分布在商洛市各地的贫困地区,主要聚焦于土特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农产品加工等行业。

这些车间不仅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帮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技能和经验。

第三,加强扶贫教育。

商洛市政府通过加强扶贫宣传和教育,提高了贫困户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技能。

商洛市政府通过开展扶贫培训,向农村贫困户传授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自我教育素质。

这些培训大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使贫困户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扶贫政策,提高他们贫困群体自我扶贫意识和能力。

总体而言,商洛市政府以精准扶贫为目标,采用了多种手段,既有新技术的使用,也有传统产业的发展,同时,政策宣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精准扶贫的政府嵌入机制反思——国家自主性的视角

精准扶贫的政府嵌入机制反思——国家自主性的视角



国家 自主 性 的视 角
穆 军 全 ,方 建斌
(西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陕 西 杨 凌 712100)
摘 要 :精 准扶 贫 不仅 是 国 家特 定政 策 的执 行 过 程 ,也 是 国 家通 过 扶 贫 资 源 再 分 配有 效 地 融 入 基 层 社 会 ,提 升
第 3期
穆 军全 等 :精 准 扶 贫 的 政府 嵌 入 机 制 反 思
91
试 图建 构 中 国本 土化 的解释框 架 。李祖 佩 从 国家 自 是 在何种 程 度上 国家是 一 个 自主 性 的 实 体 ,能 够 把
主 性 的视角 分 析涉农 项 目实践 过 程 中存 在 的精英 俘 自己 的政 策偏 好 上 升 为权 威 行 动 ,精 准 落 实 于 社 会
中 图 分 类 号 :F320
Hale Waihona Puke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9—9107(2018)03—0090—08
党 的十八 大 以来 ,党 中央 提 出脱 贫攻 坚新 战略 。 习近平 总书记 指 出脱贫攻 坚“关键 是要 找准路 子 、构 建 好 的体制 机制 ,在精准 施策 上 出实招 、在精 准推进 上 下实 功 、在 精准 落地 上见 实 效 ”。2013—2016年 , 中 国农 村贫 困人 口每 年 减 少 超 过 1 000万人 ,累计 脱 贫 5 564万人 ;贫 困发生率 从 2012年 底 的 10.2 下降 到 2016年 底 的 4.5 ,下 降 5.7个 百 分 点 _1], 中 国的贫 困治理 取 得 举 世 瞩 目的成 就 。 同时 ,我 们 也必须 理性 地看 待 当前 我 国的 脱 贫攻 坚 形 势 ,精 准 扶贫 政策进 一步 落实 过程 中还存 在一 些体 制机制 层 面 的障碍 。为此 ,本 文 以嵌 入 式 国家 自主性 为理 论 研究 视角 ,从机 制设 计 的 理路 反思 精 准 扶 贫政 策 运 行 中存在 的 问题 ,并 提 出解 决 的思路 。

信息化技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研究

信息化技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研究

信息化技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研究作者:谢晓伟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第10期摘要:由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升级,其对各行各业的持续发展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且信息技術的优点也逐渐被大家所熟悉,信息技术智能程度高而且十分准确,对于当代很多行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在本次研究中,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望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加入带动扶贫工作的发展及提高。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扶贫工作;精准扶贫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0-0295-02扶贫工作中牵扯的内容比较多,而且普遍十分复杂,而扶贫工作的特性也让扶贫工作的发展成了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

在传统的扶贫工作中,政府作为主体,利用人工来开展工作,这种方式不仅效率比较低,还容易出现错误等,为了改善传统的扶贫现状,政府开展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而这一概念的诞生也就与信息技术所挂钩,通过信息技术的加入来实现精准的扶贫工作。

伴随着时代信息的进步,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精准扶贫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事实了。

1扶贫工作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性信息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尤其是在精准扶贫等领域的应用备受人们重视。

不管是政府职能机构推进精准扶贫项目,还是增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等。

有效的信息技术使用提高精准扶贫工作的效率。

精确扶贫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系统的工作,涉及许多人员。

不仅有政府和其他部门的成员来开展扶贫工作,而且还有扶贫的确切目标。

并且,在扶贫期间,明确具体的扶贫计划、完善扶贫策略、拨发扶贫资金和管理众多细节极其困难。

借助信息技术,迅速了解及整理相关资料,确保相关职能人员之间的精准扶贫信息实现高效共享和利用,进而能够大大增强精准扶贫效率。

例如,在当代信息技术中存在云计算概念,其本质是依靠海量数据来进行模拟计算模式,而这种模式对于精确扶贫有着重大帮助,可以直接对地区及穷人模式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一个模拟结果,然后根据模拟结果进行计划制定,为精确扶贫做铺垫。

【最新精选】政府审计案例分析题

【最新精选】政府审计案例分析题

【最新精选】政府审计案例分析题政府审计案例题案例分析1.某市外环高速路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由市财政负责拨款、市高速路指挥部负责项目建设。

2008年9月,某路桥公司与建设单位签定了高速路A路段工程承包合同。

工程完工后,市审计局依据审计法和市政府委托对建设单位实施工程决算审计,发现该单位被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多计工程量,从而多付工程款5 100余万元的问题后,依法做出《审计决定》,要求建设单位迅速追回多付的款项。

建设单位依据《审计决定》,多次催要款项而无果,便采取后期资金不付给的办法来达到落实审计决定的目的。

【要求】(1)如果施工单位对该审计决定不服,该施工单位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利益,(2)请指出工程决算审计的思路。

(3)若在工程决算审计中涉及到设计变更,请问设计变更审计的要点是什么, 2.某工程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了一个中标单位并准备签订施工合同。

该工程在施工图设计没有完成前,业主通过招标选择了一家总承包单位承包该工程的施工任务。

由于设计工作尚未完成,承包范围内待实施的工程虽性质明确,但工程量还难以确定,双方商定拟签订固定价格的施工合同,以减少双方的风险,合同签订之后,某审计小组对该施工合同进行了事前审计,审计发现合同部分条款规定如下:(1)乙方按业主代表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乙方不应承担因此引起的工期延误和费用增加的责任。

(2)甲方向乙方提供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和地下主要管网线路资料,供乙方参考使用。

(3)乙方不能将工程转包,但允许分包,也允许分包单位将分包的工程再次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

(4)工程质量标准:达到甲方规定的质量标准。

(5)乙方承诺的质量保修:在该项目设计规定的使用年限(50年)内,乙方承担全部保修责任。

【要求】(1)该工程采用固定价格合同类型是否合适,为什么,(2)请逐一指合同的条款有哪些不妥当之处,(3)审计人员发现合同条款的不妥当之处,如何处理,(4)分析合同签订前和合同签订后审计的利弊。

精准互嵌型政企扶贫合作模式之构建

精准互嵌型政企扶贫合作模式之构建

精准互嵌型政企扶贫合作模式之构建作者:王昶王三秀来源:《中州学刊》2019年第09期摘;要:在精准脱贫中,政府与企业的有效扶贫合作十分重要。

政府与企业在合作促进精准脱贫的过程中,因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的政企扶贫合作模式存在表层化及目标与行动的偏离性问题,亟须加以矫正和转变,探索和实践精准互嵌型的政企合作新模式十分必要。

精准互嵌型政企合作新模式的特质在于,以贫困农民脱贫需求为中心,以贫困农民实质参与为要件,实现政府与企业实质性、精准性的互动联结,进而走向目标精准、策略共决、利益共享及资源充分整合的深度合作状态。

然而,精准互嵌型政企扶贫合作模式的发展在实践中受到利益诉求、政策制度、合作程序及合作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为此,应通过利益目标调适、制度完善、程序优化及环境系统建设等措施应对现实困境,以实现这一新型扶贫合作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政府;企业;产业精准扶贫;精准互嵌型合作;模式构建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9)09-0074-07一、当前我国政企扶贫合作面临的严峻挑战精准扶贫的实质目标在于将扶贫资源瞄准贫困人群,并帮助其最终摆脱贫困状态。

政府与企业有效的扶贫合作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强调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同时,特別提出了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

因为精准脱贫不仅意在单纯增加贫困者收入,而且要综合提升贫困者的能力和增加脱贫参与的机会。

印度著名学者阿马蒂亚·森指出:“仅仅减少收入贫困绝不可能是反贫困政策的终极动机……根本的问题要求我们按照人们能够实际享有的生活和他们实实在在拥有的自由来理解贫困和剥夺。

”①在此过程中,政府对产业扶贫的支持意味着贫困者在自身脱贫能力提升与脱贫机会等方面存在更多选择的权利,实现长效的脱贫效果,从而克服政府直接向贫困者扶贫所带来的经营分散及难以管理等弊端。

让精准扶贫搭上信息化的快车

让精准扶贫搭上信息化的快车

让精准扶贫搭上信息化的快车作者:何渊陈炜来源:《人民论坛》2018年第14期【摘要】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

贫困地区不但需要经济扶贫,更需要信息扶贫。

要想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要将其和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结合,全面发挥信息化在扶贫工作中贫困识别、信息勾连作用。

同时,信息化在更新农民传统观念,改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民现代性养成等方面也必将发挥巨大作用。

【关键词】精准扶贫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当下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扶贫工作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

自2013年11月我国提出精准扶贫以来,实施精准扶贫成为我国开展扶贫工作的主要方式。

所谓精准扶贫,主要包含四点构成要素:首先,精准识别。

对贫困户、贫困村等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档立卡,属于精准扶贫的前提条件。

其次,精准帮扶。

在明确贫困对象之后,需要对其致贫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措施。

再次,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对贫困户进行动态管理,对扶贫举措、实施效果等进行跟踪监测;同时,通过扶贫资金使用制度确保扶贫资金使用的正规性、合法性。

最后,是对帮扶干部、地方扶贫部门等进行考核,并通过“奖优罚劣”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奖赏或惩罚。

当前,社会正进入一个信息化时代,农村信息化也得到长足发展。

如何利用信息化助力农村扶贫工作,是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精准扶贫四点构成要素中,信息化无疑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精准扶贫的关键是信息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操作得当无疑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化手段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无论是政府等部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管理,还是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员的脱贫致富能力,信息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效率。

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十分庞杂而系统的工作,牵涉人员众多,既有政府等部门开展扶贫的工作队员,又有精准扶贫的帮扶对象,同时扶贫项目的确定、扶贫措施的落实、扶贫资金的使用等等工作,以及扶贫过程中的无数细节的管理,难度极大。

精准扶贫与扶贫信息化

精准扶贫与扶贫信息化

精准扶贫与扶贫信息化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视,将精准扶贫视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

而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扶贫信息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扶贫信息化的意义扶贫信息化指的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扶贫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扶贫工作的管理效率,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速度。

扶贫信息化能够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掌握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同时便于监督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扶贫工作透明度,增加社会公信力。

扶贫信息化在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贫困人口脱贫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扶贫信息化能够促进贫困地区的信息公开,加强贫困地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促进贫困地区与外界联动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另一方面,扶贫信息化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脱贫政策,并全面检查和监测贫困人口的脱贫情况,及时调整扶贫政策,加快贫困人口脱贫速度。

二、扶贫信息化的实践探索近年来,国家多次发布与扶贫信息化相关的政策,对扶贫信息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目标。

同时,各地也在积极开展扶贫信息化工作,推进”互联网+扶贫“,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

1、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是扶贫信息化的基础。

国家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加速建设全国统一的宽带基础设施。

同时,在贫困地区开展农村信息化项目,建设农村信息中心,安装数字电视、互联网等通讯设施,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2、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能够切实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建设农村电商平台,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农产品流通、销售速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化和品牌化发展。

同时,电子商务平台也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贫困人口就业,改善生活质量。

3、推广扶贫大数据扶贫大数据是指依托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大量的贫困地区数据,为扶贫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和具体信息。

扶贫大数据能够帮助政府精确分析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扶贫工作重点和方向,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监测和评估,提高扶贫工作的效果和成效。

精准扶贫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

精准扶贫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

精准扶贫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冲刺阶段,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而精准扶贫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是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战目标的必要手段。

然而,要想高效、精准地推进扶贫工作,光靠人工和传统手段远远不够,需要运用信息化技术来对扶贫工作进行协调、监督、评估、反馈等方面的管理与帮助。

一、信息化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现状信息化技术在扶贫领域的应用已经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成功的案例。

目前,在各个扶贫领域都可以看到,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已经成为了支持精准扶贫和扶贫信息化的有力保障。

1、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平台主要以农村信息化、合作社信息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为主要支撑点。

通过建立并运营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扶贫和扶贫信息化的全流程管理,从企业经济建设,到农村资源、人才、政策等全方位打通,从而促进各类扶贫行动有效融合。

2、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的发展,为贫困地区农村的改善和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帮助。

可以通过区域性农业云平台、农业物联网技术、智慧农业监测等手段,对农田、农作物、肥料、农机等条件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科技改造,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优化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和受益于智慧农业的发展。

3、数字金融。

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之一。

数字金融平台可以实现各类信贷资金的研发、结算、汇总,对于打击贫困地区的“贷款陷阱”问题有着更为显著的优势。

同时,通过数字金融平台还可以为贫困户提供更多元化、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二、信息化技术在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尽管信息化技术在扶贫领域的应用是十分成功和必要的,但是,当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规避。

1、数字普及程度不高。

尽管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但在深度贫困地区,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的普及程度仍然不高,会造成资源的不均衡。

2、数字化信息化不稳定。

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状况较差,其正常的操作效率也无法满足要求。

精准扶贫信息化工作措施

精准扶贫信息化工作措施

精准扶贫信息化工作措施精准扶贫是当前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核心战略,而信息化工作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工作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贫困人口信息库建立健全贫困人口信息库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基础,也是信息化工作的第一步。

贫困人口信息库要包括贫困人口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收入状况、致贫原因等多维度的数据。

同时,要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 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要加强扶贫部门与民政、人社、农业、教育、卫生等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将各部门的信息整合到贫困人口信息库中,为进一步分析贫困人口情况提供数据支持。

2. 贫困人口登记:要建立健全贫困人口登记机制,通过社区、村庄、乡镇等基层组织对贫困人口进行登记,确保贫困人口信息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数据采集与更新:要组织专业的调查人员对贫困人口进行数据采集,并定期对贫困人口信息库进行更新,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全面性。

二、加强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是信息化工作的核心,通过建立统一的平台,可以实现对扶贫政策、资金、项目等各方面信息的集中管理和监测,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性。

1. 建立统一的平台:政府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实现各级政府部门、扶贫项目、企事业单位等的信息集成和共享。

2. 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信息化平台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贫困人口信息查询、扶贫政策解读、扶贫项目申请、资金监管等功能,方便贫困人口和扶贫工作人员获取所需信息。

3. 加强数据管理和安全保障:要加强对平台数据的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建立健全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防止因意外事件导致数据丢失。

三、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贫困人口情况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的发展,为贫困人口的分析和帮扶提供了新的手段,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来发现贫困人口的规律和特征,针对性地制定扶贫政策和措施。

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新模式探索

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新模式探索

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新模式探索乡村振兴的背景是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相对不完善,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乡村振兴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农村产业,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

精准扶贫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一种新模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精确识别贫困人口,建立个人精准扶贫档案,并根据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帮扶措施,精准施策、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的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贫困人口的精确识别。

通过对社会保障数据、就业数据、产业数据等进行整合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贫困人口的位置、数量和贫困原因。

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扶贫中的边缘化和漏洞化问题,使帮扶对象更加精准。

建立个人精准扶贫档案,实现对贫困人口的全程管理。

通过建立贫困人口的个人档案,包括家庭情况、病情、教育情况等,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扶贫措施。

制定精准扶贫措施,实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根据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一揽子扶贫政策,包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满足贫困家庭的具体需求。

对于贫困家庭中的劳动力可以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对于贫困家庭中的学生可以提供教育补贴和奖助金。

建立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扶贫工作不能仅仅限于一时,要建立起长效机制,保证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加强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监督和评估,完善帮扶措施的执行和落实,建立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机制等。

精准扶贫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实现贫困人口的精确识别和个人精准扶贫,能真正解决贫困人口的困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乡村振兴进程的加快。

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完善精准扶贫新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信息化技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研究

信息化技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研究

信息化技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技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帮助,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扶贫模式和手段,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更精准、更科学、更高效的扶贫方案。

1. 数据采集和分析: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对贫困地区的人口、收入、土地利用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贫困原因以及需要扶持的重点人群,为制定科学的扶贫方案提供依据。

2. 扶贫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建设扶贫信息平台,可以集中整合各种与贫困现象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资源,为扶贫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实时信息支持。

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实现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确保扶贫政策和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扶贫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通过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监督平台,可以实现对扶贫资金的全程跟踪和监控,确保扶贫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正确使用。

4. 扶贫政策评估和效果监测: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建立评估和监测系统,对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通过对扶贫政策和项目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为扶贫工作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

5. 扶贫信息普及和宣传: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将扶贫信息和政策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

通过建设扶贫官方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可以及时发布扶贫政策和资讯,提高社会对扶贫工作的了解度和支持度。

信息化技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研究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信息技术普及率不高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信息化技术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目标。

信息化发展视角下的精准扶贫策略分析

信息化发展视角下的精准扶贫策略分析

信息化发展视角下的精准扶贫策略分析在新形势下,精准扶贫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到脱贫攻坚环节,在系统平台作用下,各方面扶贫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贫困地区信息化建设层次顺利提高,利于促进地区健康协调发展。

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信息化发展视角下精准扶贫策略。

标签:信息化发展视角;精准扶贫;策略;分析在信息化发展视角下,我国精准扶贫迎来全新的机遇,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信息化扶贫比较薄弱。

我国要站在信息化发展角度,结合地区精准扶贫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明确精准扶贫方向、目标,巧用行之有效的策略,科学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优化利用扶贫资源,顺利完成各阶段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地区贫困户真正走上脱贫致富道路,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提供重要保障。

1、精准扶贫2013年,在湖南湘西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理念。

和粗放扶贫相比,精准扶贫是围绕精准“识别、帮扶、管理、考核”,对不同致贫原因的贫困户以及人口进行层次化对策管理,达到脱贫攻坚的目的。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村,做好建档立卡工作,为落实扶贫政策做好铺垫。

在精准帮扶方面,相关部门要全面、深入分析地区各贫困村以及贫困户贫困的根本性原因,结合各方面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

在精准管理方面,相关部门要巧借信息化技术作用下的贫困户信息网络系统,全方位动态管控地区扶贫对象,在跟踪监测过程中,深入了解精准扶贫成效,科学构建扶贫资金信息披露、扶贫项目以及对象公示公告等方面管理制度,确保扶贫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

在精准考核方面,我国要科学量化考核地方扶贫部门以及干部,奖惩分明的基础上深化地方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

2、信息化发展视角下精准扶贫策略2.1 信息化发展视角下精准扶贫在新形势下,信息化精准扶贫政策日渐出台,精准扶贫工作不断开展,但还需要进一步巧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化精准扶贫各环节,顺利实现2020年脱贫目标。

精准扶贫中的信息化手段应用研究

精准扶贫中的信息化手段应用研究

精准扶贫中的信息化手段应用研究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力图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信息化技术在扶贫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精准扶贫中的信息化手段应用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信息化手段在扶贫中的重要性信息化手段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信息化手段可以快速、准确地收集、分析、处理相关数据。

其次,基于信息化手段的数据分析,可以制定出更为科学、精准的扶贫计划和政策。

最后,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将精准扶贫落实到每个贫困户。

二、信息化手段在扶贫中的应用情况当前,我国精准扶贫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具体来说,以下是几个应用案例:1. 脱贫攻坚一张图各级政府建立了“脱贫攻坚一张图”信息平台,该平台可以汇集各地的贫困人口、产业发展、扶贫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实现全面、及时、动态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这一平台可以帮助制定更为科学、精准的扶贫计划和政策,有效地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

2. 扶贫云各地政府纷纷建立了“扶贫云”平台,该平台可以快速、准确地收集、分析、处理相关数据。

同时,扶贫云还可以实现政策和信息发布、电商、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功能,真正实现“一个平台,多个功能”的扶贫大数据服务。

3. 精准扶贫手机App一些地方政府建立了“精准扶贫手机App”,旨在为当地贫困群众提供信息服务、就业信息、社交服务、财务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

通过手机App,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扶贫政策和信息,实现与政府部门、服务机构之间的快速沟通。

三、信息化手段在扶贫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虽然信息化手段在精准扶贫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有些地区缺乏必要的信息采集设施和技术手段。

其次,有些信息化平台运行效率低下,无法实现数据实时更新和分析。

最后,一些贫困人口由于教育和技术水平不足,无法熟练使用手机和电脑等信息化设备。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加大对信息采集设施和技术手段的投入,建设基础设施和创新科技,提高数据获取和分析能力。

大学实践报告精准扶贫中的信息化应用

大学实践报告精准扶贫中的信息化应用

大学实践报告精准扶贫中的信息化应用大学实践报告:精准扶贫中的信息化应用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化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社会。

在精准扶贫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中,信息化应用发挥着关键作用,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次大学实践,我深入调研了精准扶贫中的信息化应用,以下是我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悟。

一、信息化应用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性精准扶贫旨在针对贫困家庭和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以实现脱贫目标。

而信息化应用则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首先,信息化有助于精准识别贫困对象。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信息比对,可以更准确地筛选出真正需要帮扶的人群,避免漏评和错评,确保扶贫资源能够精准投向最需要的地方。

其次,信息化为精准帮扶提供了科学依据。

利用数据分析,能够了解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帮扶方案,提高扶贫措施的有效性。

再者,信息化加强了扶贫工作的精准管理。

借助信息系统,可以实时跟踪扶贫项目的进展、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贫困对象的脱贫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扶贫工作的高效推进。

最后,信息化促进了精准考核。

通过建立数字化的考核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估扶贫工作的成效,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精准扶贫中常见的信息化应用手段(一)大数据平台各地纷纷建立起扶贫大数据平台,整合了扶贫、民政、教育、医疗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

这些平台能够对贫困家庭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进行全面记录和分析,为扶贫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二)电子商务电商平台为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许多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三)远程教育通过互联网,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同时,针对贫困劳动力的在线职业培训,也提升了他们的就业技能,增加了就业机会。

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逐渐离开乡村,移居到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这种趋势造成了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也造成了乡村经济的萎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中国的战略。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政府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推进乡村振兴。

本文将从实践出发,探讨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一、政策支持与产业转型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扶持农业转型升级和培育特色产业。

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扶持农村电商、众创空间、农产品品牌等产业的发展,力争让乡村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

通过政策支持和产业转型,很多的乡村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农民致富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核心目的是让农民富裕起来,过上更好的生活。

针对不同的情况,政府还开展了大量的扶贫和激励政策。

例如,发放扶贫贷款,支持农村移民创业,建设集中安置房等。

通过这些政策,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让他们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好处。

三、文化传承与建设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乡村地区的文化传承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文化建设和传承,将有助于增强乡村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培育乡村的精神文明。

近年来,政府也大力加强了乡村文化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工作。

例如,建设传统村落、文化广场,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等。

四、科技创新与网络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的普及,乡村地区也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通过研究农村科技创新,政府投资研发新的农业技术和新产品,提升了乡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同时,政府加强农村网络建设,提升了乡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

网络商务、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在乡村经济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也需要厘清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问题,避免出现“政策牛皮糖”等现象,以达到真正的乡村振兴。

信息化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信息化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信息化扶贫工作情况汇报一、工作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而在扶贫事业中,信息化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扶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

因此,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扶贫工作的进程,实现精准扶贫,对于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推进信息化扶贫工作,我单位从2018年开始,积极开展信息化扶贫工作,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引入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单位的信息化扶贫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二、工作进展1. 信息化扶贫政策研究为适应扶贫工作对信息化的需求,我单位深入研究了相关政策法规,包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印发〈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充分了解国家对信息化扶贫工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为落实信息化扶贫提供了政策依据。

2. 村级信息化设施建设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我单位积极开展了村级信息化设施建设工作。

我们在一些贫困地区推广了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化教育等基础设施,提高了贫困地区的信息化水平。

通过设立信息化服务站点和配备相应设备,为农民提供信息化教育、网络购物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信息化社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3. 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单位积极探索和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

通过与一些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我们为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了线上销售农产品的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推广自己的农产品,增加收入。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了解网络销售的流程和技巧,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4. 扶贫大数据应用通过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我单位加强了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对象和需求的了解。

利用大数据技术,我们分析了贫困地区的扶贫对象的分布、生活状况、就业状况等情况,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扶贫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精准扶贫政策的网络扶贫与信息技术研究报告

精准扶贫政策的网络扶贫与信息技术研究报告

精准扶贫政策的网络扶贫与信息技术研究报告一、引言2013年,中国国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旨在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

网络扶贫和信息技术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贫困地区提供了各种资源、信息和机会,有助于贫困群众融入现代化的社会经济发展。

本报告旨在探讨网络扶贫与信息技术在精准扶贫政策中的应用和效果。

二、网络扶贫的概念与发展1. 网络扶贫的概念网络扶贫是指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贫困地区提供信息资源、教育培训、金融服务等,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实现精准化扶贫。

2. 网络扶贫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扶贫正逐渐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其中,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网络扶贫模式。

其中包括线上教育培训、电商扶贫、金融扶贫等。

三、信息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1. 大数据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收集、整合和分析贫困地区的数据,找出贫困原因及其分布特点。

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精确识别、精准帮扶、精细管理”,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 云计算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在贫困地区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比如健康管理、教育资源、电商平台等。

通过云计算,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网络扶贫的成效与问题1. 成效网络扶贫为贫困地区带来了多方面的益处。

首先,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次,提供了教育资源,提升了贫困人口的知识水平。

最后,提供了金融服务,帮助贫困人口获得贷款和创业机会。

2. 问题与挑战网络扶贫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存在数字鸿沟,一些贫困地区的网络条件较差,无法充分享受到网络扶贫的好处。

其次,信息安全问题,一些贫困地区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和技术保障,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和侵害。

五、网络扶贫的展望与建议1. 展望网络扶贫在未来仍将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贫困地区的发展,网络扶贫将实现更多形式和更广范围的覆盖,助力实现全面脱贫。

17480485_借力信息化推进精准扶贫_

17480485_借力信息化推进精准扶贫_

74经济视角Economic Perspectives中国电信业CHINA TELECOMMUNICATIONS TRADE经济视角精准扶贫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智慧城市政务民生管理的一部分,其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扶贫而言的,如何运用现代化技术,通过应用系统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扶贫效果,成为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然而在边远的贫困家庭中有的甚至还未曾接触过互联网,扶贫还停留在物资帮扶、资料手工录入、人员现场调研等传统阶段,帮扶手段落后、效果不理想。

因此更应该加快对贫困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通过信息化手段帮扶农村人民脱贫脱困,实现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走上小康的道路。

信息技术助力精准扶贫当前,在IT 技术支撑下,可以大幅度提升扶贫的效率。

通过统一扶贫工作及信息的各项技术标准和工作机制,能够将现有扶贫成果信息以及扶贫业务相关领域异构信息纳入统一大数据平台进行管理和分析;利用先进的大数据处理及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解决扶贫识别、帮扶工作的精准化;利用流程引擎技术,可以推进扶贫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利用GIS 空间技术,可以提升扶贫工作的空间立体管理能力;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技术,能够拓宽扶贫工作的宣传渠道、帮扶对象的互动渠道、社会各界扶贫力量的参与渠道。

系统性地使用IT 技术,能够提升扶贫工作的精准、全面、到位程度,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效率、提升社会满意度,为各市、县精准扶贫工作提供高度协调、统一调度、全程管控的全方位全空间指引。

精准扶贫信息系统技术架构可以采用主流的N 层体系结构和SOA (面向服务的体系统架构)。

基于扶贫信息系统业务的多样性,考虑统一的云计算管理平台对服务器、存储、网络和数据进行整合,通过虚拟化技术来简化部署并提高计算资源的使用,具备适应需求改变的能力,克服系统管理的复杂性,更好地使用资产,提高可用性和弹性,根据业务策略和目标降低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当今我国贫困治理迈入“精准时代”的背景下,实现政府与多主体合作共治,促进扶贫精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以有效提升贫困治理成效,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实现我国预期脱贫目标的过程中,政府扶贫的信息化建设具有特殊价值。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强调,要大力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并加快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形成数据开放及保护等方面的制度规范。

这一政策精神对有效推进贫困治理的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提出要加强精准扶贫、生态环境领域的大数据运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助力,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在当前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中,扶贫数据信息化应用主要体现为信息互联互通这一典型模式,在实践应用的广度、深度和效度上都十分有限。

本文试图提出和研究精准嵌入型的政府扶贫信息化新模式,以克服互联互通模式的局限性,通过扶贫数据信息“获取、分析及运用”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更有效地将以“放管服”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行政改革与精准扶贫贫困信息化发展有机结合。

一、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内涵与动因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的概念,是社会经济学的“嵌入性”理念在扶贫信息化发展研究中的创新运用。

其引入旨在有效提升信息化在精准扶贫中获得更具有广度、精度和效度性的应用,同时在技术支持及制度保障方面实现创新转变,从而突破目前互联互通模式扶贫信息化的局限性及应用缺陷,进而推进精准扶贫战略的深化实施。

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探索〔摘要〕扶贫信息化建设对于实现精准扶贫目标具有关键性作用。

当前我国政府扶贫信息化总体上属于互联互通型的信息化模式,存在着实践应用价值的局限性。

可构建精准嵌入型的政府扶贫信息化新模式,以实现扶贫信息化在精准、广度、效度、技术支持及运行制度保障等方面的系统创新。

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能够深入契合当前精准扶贫战略,有效应对扶贫中的新问题,推进未来政府扶贫的深入发展。

从现状来看,我国扶贫信息化建设因特定原因,尚存在扶贫信息功能发挥、扶贫主体信息互嵌以及扶贫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的问题亟待破解。

为此,可通过确立新型贫困治理信息化理念、以信息精准嵌入优化扶贫信息功能,以及完善政府扶贫信息化的制度保障等途径,建构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新模式,促进贫困治理精准化。

〔关键词〕精准嵌入,扶贫信息化,精准扶贫,扶贫主体,贫困者〔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19)02-0070-09王昶1王三秀2(1.广东财经大学,广州510320;2.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收稿日期〕2018-12-0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精准扶贫研究”(16BRK025),负责人王三秀;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精准扶贫中政企联动的机制与路径———基于粤东西北地区的实证研究”(GD18XGL09),负责人王昶。

〔作者简介〕王昶(1988-),男,河南周口人,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治理与反贫困。

王三秀(1962-),男,河南项城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反贫困与社会救助。

70··(一)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的内涵扶贫信息的互联互通模式强调通过信息的对接与共享,以避免政府扶贫中的“信息孤岛”与隔离状况。

然而无论从我国的精准扶贫现实及未来发展需求来看,还是从已有模式在各地扶贫部门的推行情况来看,实践效果都未臻理想。

作为一种政府扶贫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精准嵌入型的政府扶贫信息化管理旨在实现扶贫信息对扶贫决策与行动的精准嵌入,从而为扶贫信息化提供长效的运行保障。

借用经济学家波兰尼首创的“嵌入性”概念,本文在扶贫实践的信息化模式层面进行了扩展应用。

“嵌入性”概念最初用来强调社会网络对经济行为的复杂作用,其后被发展为包括双边嵌入、组织间嵌入和环境嵌入等用以描述组织行为影响因素的多种类型〔1〕。

跨学科研究的结论表明,政治、文化和认知等层面的嵌入均能深刻影响组织行为及绩效,但嵌入性理论尚存在进一步的拓展空间〔2〕。

在我国扶贫信息化中引入这一创新概念,亦是嵌入性理论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

围绕扶贫信息对扶贫过程的精准嵌入,建构精准嵌入型的政府扶贫信息化新模式,意味着对过往互联互通型模式在广度、精度、效度、技术支持及制度保障等多方面的创新与超越。

互联互通型与精准嵌入型的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比较如表1所示。

由上可见,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体现了我国扶贫信息化更为深入、全面、精准和具有制度保障性的发展目标。

具体而言,精准嵌入型的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在内涵上凸显了以下创新之处:1.扶贫信息功能创新。

通过扶贫信息精准嵌入于扶贫过程,可以使信息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主要包括对贫困者的扶贫信息及脱贫扶持需求信息进行精准采集和系统录入汇集,促进扶贫资源运用效益的最大化,以及政府扶贫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作为政府之外的扶贫重要参与主体,农村基层组织也承担了收集和整理农民扶贫需求信息的责任。

学界所关注的扶贫多元参与主体信息共享〔3〕94-95,实质上只是信息精准嵌入和运用的初始步骤,还需要通过各类扶贫信息深度精准嵌入或融入扶贫的各个环节,包括信息技术在贫困识别、帮扶、资源管理、贫困者参与、考核评价及必要追责的全过程应用,才能发挥信息化的最大功效,促进扶贫资源供给与扶贫需求的精准对接。

2.扶贫主体关系创新。

扶贫信息的精准嵌入不仅要解决政府扶贫部门之间信息“流转障碍”和“信息孤岛”等问题,还要通过信息化明确相关权责关系,避免目前扶贫信息资源分散、部门间条块分割和碎片化状况。

如借助信息发展实现扶贫中资金、技能教育、就业促进、医疗资源及各种社会扶贫资源的统筹运用,各扶贫主体及贫困者能够将信息资源应用于自身决策、促进共同决策与行动协同之中。

以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团体等村庄扶贫组织为例,它们作为政府扶贫行动的协助者,或作为特有扶贫资源贡献者及自我脱贫组织的载体出现,尽管它们的作用、行为、方式不同,但共性特点是需要对扶贫信息充分把握,包括来自政府的政策资源扶表1互联互通型与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比较互联互通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广度集中于政府扶贫资源信息及贫困者的贫困信息精准化包括政府扶贫资源、其他主体扶贫资源、贫困者的贫困状况及扶贫需求、脱贫情况、新发展需求、扶贫资源条件等广泛的信息精准汇集和交互精度以政府扶贫部门和扶贫产业企业为主体,实现扶贫信息互联互通将各种扶贫信息充分嵌入政府扶贫部门、扶贫企业、非营利社会组织、村级组织及贫困者自身脱贫决策行动与实践中效度通过扶贫主体信息互联互通,促进政府扶贫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促进扶贫合理决策,资源精准运用,公平与效率有机结合,充分激发农民扶贫参与主动性和内生动力,促进脱贫效果更加精准、高效和可持续技术支持主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和智能终端技术等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测绘大数据技术、全景影像技术、高清遥感影像技术,实现实时信息采集、更新与跟踪运行保障依据临时政策运行,在政府扶贫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开发使用资金投入及信息运用评价监管等方面缺乏制度化保障依据国家或地方立法保障运行,在政府扶贫工作人员、技术发展型资金投入及其他运行资源条件及信息运用评价监管等方面有健全的制度化保障71··持信息,以及贫困者的扶贫需求信息等,并将这一信息嵌入自身扶贫决策与行动中。

这些组织作为扶贫信息享有与运用的重要主体,通过信息化的精细嵌入才能够有效发挥精准扶贫协同作用。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信息享有和运用主体还应包括贫困者自身。

而目前人们较多地关注了构建数据关联性整合平台,以便使扶贫主体行动建立在系统数据基础上。

这一研究虽有其道理,但存在忽视贫困者主体地位的缺陷,即将贫困者置于扶贫信息化发展中的被动地位,不利于激发贫困者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

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能够通过政府与贫困者深度信息共享与互嵌,有效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

3.扶贫运作效果创新。

通过扶贫信息的精准嵌入及应用,有助于对贫困者的贫困情况、扶贫需求及脱贫进展进行精细处理,并更好地嵌入从扶贫规划实施到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扶贫项目的决策与行动中,从而促进政府扶贫主体责任得到精细落实。

以上做法同时也是确立扶贫工作人员精准应用信息技术意识的过程,从而避免因信息化不足及相关知识缺乏而形成的主观性和随意化等问题,提升扶贫主体决策与执行的客观性和精准度。

特别是能够有效提升扶贫主体的管理能力,如扶贫项目与资源的管理能力、政府和社区的内部管理能力、农户的自身发展能力和对扶贫项目的参与能力等〔4〕。

4.扶贫制度保障创新。

上文已提及,我国目前扶贫开发与贫困救助政策制度对扶贫信息化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尚不具体和全面。

与精准嵌入型的政府信息化模式相适应的制度规范体系应有着更高的要求,相关制度主要应涵盖三方面:一是政府促进信息化发展的责任制度,如涉及人力物力的有效投入及相关资源配置责任;二是贫困者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话语权及参与权制度,如建立贫困农民的需求表达和信息运用机制;三是实际工作人员在信息系统使用中的激励制度,如明确相关奖励与惩戒规定等。

(二)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的动因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的引入,与我国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有着紧密的联系。

实现精准扶贫脱贫预期目标,有效应对扶贫中新问题及未来扶贫的深入推进,都内在地要求将更加多样的新信息技术及相关数据精准嵌入扶贫政策与行动的各环节,并形成新型扶贫信息化模式,也构成了这一过程的基本动因。

1.建立该模式是精准扶贫战略深化实施的内在要求。

大数据技术下的信息化建设与精准扶贫实践需求有着内在的契合性,精准扶贫战略深化实施内在地需要以充分和精准的信息运用为基础。

这是因为在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对象瞄定、贫困识别、帮扶分类管理、绩效考核及责任承担方面都要依托完善的信息技术支持系统来获取信息。

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信息化建设”的政策目标,并要求国务院扶贫办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制订标准规范等。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更进一步提出,要抓紧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的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实现动态监测管理。

具体主要包括: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

这里的动态管理和分类扶持等做法实际上内在要求相关信息对扶贫过程有一个深度嵌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