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1、场地总体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1、场地总体稳定性场地位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的地区,属非设防区;场区属岩溶坡积地貌,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
2、场地地段稳定性(1)、建筑地段位于残坡积平台上,地貌单一,地势宽阔,地形平坦,排水条件好;(2)、建筑地段无地下采空区、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上覆土层厚度较大,不均匀;(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排水条件较好,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场地无不良影响。
各拟建、构筑物地段稳定性较好。
3、地基稳定性(1)、上覆第四系素填土厚度变化大,不均匀,结构松散,压缩性高,土层地基稳定性较差;(2)、红粘土层厚度变化较大,不均匀。
(3)、下伏基岩浅部岩溶现象(溶沟、溶槽及裂隙、鹰咀、悬臂)较发育,地表内无大型岩溶现象存在,岩石地基稳定。
地基稳定性较好。
4、建筑适宜性根据场地的稳定性,水文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安全等级,岩土构成,地震基本烈度等因素,综合评价场地的工程建筑适宜性为适宜类别。
1.2、岩土工程特征及力学性质1、素填土:杂乱堆填,回填年限不足1年,孔隙度大,压缩性高,尚未完成自重固结。
2、硬塑状红粘土该层红粘土场地分布不均匀,埋藏深度较大,大兴工业园17号地与大兴中学处于同一地质单元,借鉴大兴中学综合楼对该层的室内试验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统计见下表:经计算:ck=36.45kPa,φk=15.56°,取 b=3m,d=0.5m, r=17.7kN/m3;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计算式:f a=M b rb+M d r m d+M c c k,计算得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235.90 kPa。
结合取芯情况及勘察过程中实际情况综合推荐该层红粘土(硬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200 kPa。
3、强风化白云岩:岩质较软,岩体较破碎,结合拟建筑物结构荷载特征,据当地建筑经验及相邻建筑物勘察结果综合推荐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 a =400kPa 。
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发布时间:2022-07-21T02:52:02.541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5期3月作者:王鹰[导读]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基础工作。
其工程建设的实际效果直接影响到所有工程的造价和安全,对所有施工进度都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
王鹰中佳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430摘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基础工作。
其工程建设的实际效果直接影响到所有工程的造价和安全,对所有施工进度都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推行各项工作规范,严格把握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积极模仿和应用行业全新的科研成果,解决岩土工程勘察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确保岩土工程勘察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岩土工程勘察定义岩土工程勘察(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为解决岩土工程问题而进行的工程地质测绘、勘探测试、分析评价,以及最终形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活动。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现阶段普遍认为要落实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需掌握到建设场地岩土体的类型、结构构造、空间布局规律。
第二,对不同类型的岩石、土体工程性质应详细了解,全面掌握,包括其物理性质、力学指标,设计参数等。
第三,为地基处理、基础设计等提供依据,为其他岩土工程设计,如基坑支护、边坡治理、提供技术参数。
关于勘察的方法可大体总结为四种: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及取样、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及监测。
最终结合以上多种或全部方法,对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实现定性评价或定量分析,找出可能存在不利因素,作出确切合理的结论,并编制最终成果报告文件。
2岩土工程场地工程勘察内容2.1自然地理条件勘察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理条件,场地工程的建设必定要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
具体勘察工作要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勘察手段。
最新 岩溶地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与岩土工程地质评价-精
在实际施工中采用了不同的基础型式相结合,成功的避让和解决了在岩溶地区修建大型项目的工程地质问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岩溶地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与岩土工程地质评价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1、前言拟建场地位于万盛区万东镇莲池村小湾社,拟建工程为8栋6F安置房,场地已有省级公路直达重庆,且綦万高速公路位于场地南侧约1km通过。
勘察区交通便利。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区总体地势东高西低,北东侧地面最高标高为322.26m,西侧地面最低标高为307.13m,相对高差为15.13m,地形坡角3°左右。
勘察区属丘陵地貌,地形较简单,地貌单一。
拟建区位于莲花石向斜东翼,岩层产状为287°∠58°。
场区内未见次生褶曲和断层,地质构造较简单。
拟建场区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岩溶问题,根据调查该区为岩溶强烈发育区,岩溶在地表的分布均据有局限性,岩溶沿顺层发育、集中运动,岩溶管道一般顺岩层走向发育的特点,并沿水平发育。
区内岩溶以孤立管道为主,水力坡度大,纵向畅通,横向极差。
由于本区新构造运动以间隙性上升为主,故岩溶发育具“多层性”,从南桐地区溶蚀槽谷以及相应的溶洞层分布规律来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发育阶段:(1)风岩期,当侵蚀基准面接近标高800米时,新构造运动有一个停顿时期,发育了一层溶洞。
此期相当于Ⅱ级剥夷面。
(2)银碗槽期,当侵蚀基准面在标高700米时,发育了一层溶洞。
(3)兴隆场期,当侵蚀基准面在标高500米时,发育了一层溶洞,相当于Ⅲ级剥夷面。
(4)藻渡河期,当侵蚀基准面在标高300米时,发育了一层溶洞,相当于Ⅳ级剥夷面,本勘察区地面表为307.13~322.26m。
经勘察期间地面调查,地表未发现溶洞、漏斗等岩溶现象。
根据钻探和物探资料显示,该场地溶蚀现象较发育,岩溶主要形态表现为溶蚀裂隙、溶洞,石灰岩面多被浸蚀,部分岩面有小溶孔发育。
在勘察中在ZY31、ZY33发现发育溶洞,其中ZY33竖向发育2个溶洞,发育标高分别为301.18~299.98、299.38~298.68m,ZY31竖向发育6个大小不等的溶洞,发育标高296.60~289.29m,位于最下层的溶洞洞径最大,其揭露洞径为1.40m,根据钻探揭露以上溶洞均为不含水溶洞,溶洞内无充填物,除此其它钻孔均未揭露有溶洞发育。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
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是这样:场地稳定性:拟建场地是否存在能导致场地滑移、大的变形及破坏等严重情况的地质条件。
在实际进行评价时又要牵涉到工程的类型、规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
例如在平原土质地基,就没有必要去考虑岩溶、土洞、崩塌等问题。
工程实践中的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大致如下:一、场地的稳定性评价。
就是看场地及其临近又没有影响场地性稳定性的因素。
1、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岩溶、土洞、滑坡、泥石流、崩塌、大的沉降、地下洞室(采空区、人防洞室等)、断层、地震效应等等;2、有无边坡稳定性问题;3、有无可能影响拟建物安全的地形地貌。
二、场地的适宜性:这个问题与场地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但从理论的角度说,没有不能建筑的场地。
有的场地虽然存在稳定性问题或其他不利条件,但经过工程处理,仍然可以建筑,问题是需要处理的工程量和造价与拟建物的价值比。
例如我们要建一栋投资500万的多层建筑,但勘察发现场地处于一滑坡体上,如果要对滑坡进行处理,需要1000万的投资,显然不合适。
我就遇到过这类问题,最后建筑方放弃了该场地的使用。
我们在做场地和地基基础的选择评价时所要尊守的原则就是:技术经济原则。
也就是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场地的适宜性评价还要考虑一个水的问题。
这里的水包括了地面水与地下水。
林宗元先生给我们讲过一个工程实例。
早年一个厂区在建设时由于考虑不周,选在了一个沟谷里,结果发生大的山洪,造成灾害,最后不得不迁建。
这类事例在媒体上也时有报道。
三、有些朋友在对场地进行评价时忽略了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这也是场地的适宜性评价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
例如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但地基存在局部均匀性与稳定性的问题,仍然会对拟建物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我们在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特别是其中14.3.3条关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规定的内容,结合CECS99:9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参考众多勘察报告中的优秀者,提出下面这个编写提纲及每个标题应有的内容和数据,以使勘察报告内容更充实,论证更合理,岩土参数更有适用性和可靠性,特编写本勘察报告编写提纲及有关内容指南,供勘察单位参考。
5.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范本模板】
5。
1.1拟建场地的稳定性评价1)根据本次钻探及水工环地质测绘的结果,对拟建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可知,拟建场地稳定性评价如下: 区域内不存在可溶性岩,因此区域内不存在岩溶。
根据钻探探矿期间的揭露,第四系铁冒层下部因长期受地下水的浸蚀作用而偶见土洞,但在本次勘察期间未发现.经此次勘察期间的调查与测绘工作,区内未发生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拟建场地皮带廊沿线虽然有7处陡崖,陡崖高一般1.5~5。
0m,最高处8。
6m,陡崖均为奥陶系砂岩,岩石强度高,成厚层状,虽然层理发育,但构造裂隙发育较少,因此陡崖部分砂岩的稳定性好,极少可能发生崩塌现象。
当地虽然存在采取地下水的现象,但都为村民生活用水,采取量小,采取深度有限,通过此次勘察期间的调查,未发现区内有大的沉降。
当地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多为地表残坡积铝土矿,未出现人类在地下活动的痕迹,因此不存在地下洞室(采空区、人防洞室等)。
经此次勘察及测绘工作,拟建场地内及其附近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活动性断裂。
2)拟建场地内自然边坡勘察期间对拟建场地内的地形地貌进行了水工环地质测绘,同时对31处自然边坡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拟建场地内除局部砂岩出露部分出现陡崖外,自然边坡坡角一般小于10度,最大坡角为21。
3度(Wele河东岸,边坡倾向西北,距离河岸约50m)。
Wele河西岸,自然边坡倾向东南,最大坡角为18~19度,一般坡角小于10度.Wele河东岸,50m范围内,坡度较缓,一般为1~5度,50m 之外出现拟建场地内最大坡角21.3度.通过钻探揭露及测绘工作,Wele 河两岸未发现自然边坡失稳的现象,两岸自然边坡是稳定的。
拟建皮带沿线两次跨越Yirematode河。
北部Yirematode河北岸,自然边坡倾向西南,最大坡角13度,一般小于8度;南岸自然边坡倾向东北,坡角小于8度。
南部Yirematode河北岸,自然边坡倾向西南,最大坡角15。
A-04_ 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试点版)
ICS91.120.25P15备案号:D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XX/T XXXXX—XXXX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调查Survey of earthquake-engineering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site(试点版)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调查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调查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技术方法及其成果表述和图件编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所涉及的市县场地地震工程地质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207(所有部分)防震减灾术语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774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JGJ83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9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3术语和定义GB/T18207(所有部分)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场地条件site condition场地区域及附近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下水、岩土特性及其他地质条件。
3.2场地类别site category根据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对场地所作的分类,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对基岩地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
3.3原位测试in-situ testing在岩土体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岩土原来的结构、湿度和应力状态,对岩土体进行工程特性的测试。
3.4土试样质量等级quality classification of soil samples按土试样受扰动程度不同划分的等级。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GB 17741-19991999-04-26发布1999-11-01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中国地震局现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和该规范1994年实施以来所积累的经验制定的。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切实做好建设工程场地及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制定本标准时,广泛听取了我国工程界、地震界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以及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委员的意见。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聿贤、时振梁、冯启民、张裕明、金严、杜玮、吴为民。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方法,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大型厂矿企业、大城市和经济建设开发区的选址、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制定发展规划和防震减灾对策。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50267-1997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J 7-19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 83-1991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本底地震background earthquake一定地区内没有明显构造标志的最大地震。
3.2 场地相关反应谱site-specific response spectrum考虑地震环境及场地条件影响得到的地震反应谱。
3.3 地震带seismic belt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的地带。
3.4 地震地质灾害earthquake induced geological disaster在地震作用下,地质体变形或破坏所引起的灾害。
3.5 地震动参数ground motion parameter地震引起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加速度、反应谱等。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4.水文地质条件 研究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夏 之交多暴雨,7~9 月常有伏旱和秋旱。桥位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 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水。孔隙水赋存于砂土、圆砾土、卵石土 等土层中,含水量丰富,地下水与河水相互连通,主要受河水补 给,动态随季节变化,但变化不大,相应含水层为强透水地层。 5.不良地质 区内不良地质主要有软土和砂土液化。(1)软土,经钻孔揭露, 区内亚粘土②呈流~软塑状,为区内主要软土层,全区均有分布, 厚1 ~ 10m。(2)砂土液化,粉砂深7 ~ 12m 处,层厚3 ~ 4m,经颗 粒分析,其粘粒(<0.005mm)含量约1.8%,小于基本烈度Ⅶ度区 粘粒含量临界值10%;修正后的标贯击数为4.8 击,小于经计算求 得的临界标贯击数10.0 击,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判别出此层粉砂土在此地段地震液化。其它层 次的粉砂及亚砂土和亚粘土经判定均不液化。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四.结论与建议
本桥位区域地质稳定性好,地基岩土层较稳定,适宜构筑
桥梁。桥位区分布的各土层,或承载力较低,或埋藏较深, 均不宜单独作桥基持力层。建议桥基采用摩擦桩,宜将各土
层作为摩擦持力层,其中含砾粉砂和圆砾土承载力相对较高,
且有一定深度,可作为桥基桩端持力层。区内地下水对混凝 土无腐蚀性。桥位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 峰值加速度为0.10g。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需按Ⅶ度设防要求进行设防。区内不良工 程地质现象,主要有软土和砂土液化。路基下分布的软土,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2)第四系更新统(QP) 仅揭露到上部的一部分,土层类型主要为含砾粉砂、 粗砂和圆砾土。 2.区域地质构造 该区位于常德凹陷北东部,该凹陷处于新华夏洞庭拗 陷区中部,地表均被数十米厚的第四系全新统覆盖,尚未 发现新构造运动的迹象。 3.地震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 划图》(GB18306 - 2001),本桥位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值Ⅶ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 周期为0.35s。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 89),桥位需按Ⅶ度设防要求进行设防。
工程地质01-1
作业: 1、工程地质学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 题?
从应用方面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 1、以地质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寻找各种资 源; 2、运用地质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地质环境,查 明地质灾害的规律和防治对策,以保证工程 建设安全、经济正常运行。这就是工程地质 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研究的基本任务,可以归结为以下三 个方面: 1、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是指由内力地质 作用引起的断裂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 定性的影响; 2、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是指地基的牢固、 坚实性;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 造成的影响。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亦称为工程地质条 件,一般认为它应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 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 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 等。 地质环境对工程活动的制约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影响工程建筑的工程造价与施工安 全,也可以影响工程建筑的稳定和正常使 用。
工程地质学的具体任务是:
1、评价工程地质条件; 2、论证和预测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 条件的措施;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 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与影响。
运用工程地质学在工程规划、 设计以及在解决各类工程建筑物的 具体问题时必须开展详细的工程地 质勘察工作。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了取 得有关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基 本资料和进行工程质学包括工程岩石学、工程地质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三个基本部分,它们已形成分支 学科。 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规 律,因而工程地质问题也有区域性分布的特点, 研究这些规律和特点的分支学科为区域工程地 质学。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分 支学科正在形成,如:环境工程地质、海洋工 程地质等。
地质评估报告模板
地质评估报告模板
1. 评估目的
本报告的目的是对所涉及土地进行地质评估,以确定其适宜用途和开发潜力,并提供给业主、开发者和相关政府部门参考。
2. 土地情况描述
本土地位于(地理位置描述),占地面积约(占地面积),周边环境为(周边环境描述),地形地貌主要为(地形描述),属于(土地类型)。
历史上此处为(历史沿革)。
3. 地质情况概述
该地质地貌(地质地貌),主要岩石类型为(主要岩石类型),地质年代属于(地质年代)。
土层包括(土层情况),地表水来源为(地表水来源),地热来源为(地热来源)。
经地质调查和采样分析,该区域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
4. 用途评估
经过对该土地的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的分析,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我们认为该土地适宜用于(用途)。
其中,该土地适合进行的工程项目包括(项目列表)。
在土地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问题列表)。
5. 产权情况
本土地的产权为(产权情况),土地权属清晰,符合法律规定,不存在影响土地利用的产权纠纷或诉讼。
6. 建议和建议
我们建议(评估结果的建议),并提供(评估结果的详细说明和解释)。
7. 结论
综合地质、环境、法规等各方面因素对该土地进行分析和评估,我们认为该土地具有(总结该土地适宜开发的主要特点)。
我们的报告根据现有信息制作,仅供您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法律意见或投资建议。
以上评估数据仅供参考。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标准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标准前言本标准的2、3、6.1.3、6.3.4、8.2.3、9.1.2、10.5.2、11.2.1、12.1.2、12.2.1、12.4.4和13.2.4为 推荐性的,其余的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 17741-1999《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本标准与GB17741-1999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a) 重新划分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作分级,工作内容和适用对象调整如下:——I 级工作的内容不变,明确了核电厂地震安全性评价属于I 级工作;——原n 级工作为现m 级工作,原m 级工作为现n 级工作;——IV 级工作的内容由地震烈度复核变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
b) 删除了原文本的第4章“符号”和所有计算公式;C)增加了“发震构造”、“空间分布函数”、“弥散地震”、“超越概率”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5个术语及其定义;d)增加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一章,并规定了具体工作要求; e) 调整了部分内容的层次和章节划分,修订了部分内容的技术要求,修改了部分文字的表述和措词。
本 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 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 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聿贤、张裕明、高孟潭、唐荣余、陈国星、李 小军、赵凤新、薄景山、徐宗和、金严、鄢家全、陶夏新、吴建春、杜玮、陶裕录、韦开波、冯义钧。
GB 17741-2005引言GB17741-1999实施4年来,在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及大型厂矿企业、城镇、经济建设开发区的选址, 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发展规划及防震减灾政策的制定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修订依据 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4年来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经验。
某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适宜性评价
第19卷 第5期 中 国 水 运 Vol.19 No.5 2019年 5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May 2019收稿日期:2018-12-07作者简介:白 杰(1994-),甘肃正宁人,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生。
某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适宜性评价白 杰,徐世光,黄建国(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9)摘 要:通过对贵州省安顺市某典型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实例分析与评价,为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安顺市高原地区土体主要呈上软下硬的二元结构;通过室内试验、计算分析得出该地区下层基岩中的中风化灰岩是建筑物地基持力层的理想选择,成孔形式采用人工挖孔桩;通过里正岩土软件的边坡定性分析,计算得出该地区土体在10m 高的基坑条件下边坡不稳定,需要进行支护。
关键词:工程地质条件;二元结构;地基持力层;成孔形式;边坡;支护中图分类号:U4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5-0217-03一、前言安顺市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1,102~1,694m 之间,全境海拔高度560~1,500m。
由于高原区土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本文试图通过一个高海拔典型场地的实例分析,从侧面反映在安顺市高原区岩土体工程地质的基本特征和一些特点。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工程概况拟建“安顺市开发区星火片区城市棚户去改造项目”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星火路南侧黔中腹地某开发区内。
拟建项目由主楼、商场裙楼、地下室人防、其他配套附属设施建筑组成。
场地拟建26层的高层及两层的地下室,地下室深6m。
2.地形地貌条件原始地貌属于中低山地貌,经过开挖、平整后,场地已变得较为平坦、开阔。
拟建的两栋楼的场地天然孔口高程为1,388.35~1,391.66m,高差3.31m。
伊金霍洛旗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伊金霍洛旗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仅供参考)参考邻近场地地勘情况,场区无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无与建筑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场地稳定。
场地土属中硬土,场地类别Ⅱ类。
据区域地质数据,区域无大的控制性断裂存在,区域及本址构造属稳定区域。
场区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为抗震有利地段,无地质灾害及与建筑相关的环境问题,因此该场地稳定、适宜进行工程建设。
地质总结:(一)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特征拟建场地地形比较平坦,建筑物范围内最大高差1米。
拟建场地地貌单一,地貌单元属构造剥蚀成因丘陵。
2、地层结构钻探深度内所揭露地层以下白垩系志丹群泥岩和砂岩为主,表层零星分布新近堆积填土及第四纪冲洪积成因粉土和细砂,由上至下可划分为5个较大的地层结构单元层次,由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层①、细砂层②、粉土层②1、全风化砂岩层③、强风化砂岩层④、中等风化砂岩层⑤,具体岩性描述如下:杂填土层①(Q4ml):杂色,稍湿,松散状态,土质不均匀,主要成分为粉土和细砂,局部含建筑垃圾,层底埋深0.7~1.7米。
细砂层②(Q4al+pl):黄褐色,稍湿,稍密状态,分选性较差,长石~石英质,层底埋深0.6~1.3米,厚度0.6~1.3米。
粉土层②1(Q4al+pl):黄褐色,稍湿,中密状态,土质较均匀,有较明显砂感,断面无光泽,韧性、干强度较小,摇振反应不显著。
层底埋深0.5-2.2米,层厚0.5~1.2米。
全风化砂岩层③(K1):以褐红色为主,局部为褐黄色,原岩结构依稀可辨,中厚层状结构,层间偶见全风化砂砾岩夹层,节理、裂隙不发育,岩土性质接近于半固结状态的细砂状,层底埋深7.0~13.4米,厚度6.1~12.1米。
强风化砂岩层④(K1):褐红色,原岩结构基本保持完整,中厚层状,岩层倾向比较平缓,节理、裂隙不发育,干钻较困难,带水钻进比较容易,岩芯呈短柱状。
岩石碎块手掰较易碎,层间偶见中等风化状态砂岩夹层,层底埋深16.2~20.5米,厚度7.7~13.1米。
实例分析建筑场地岩土工程特征与评价
实例分析建筑场地岩土工程特征与评价1 工程概况及勘察方法1.1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云城西路东侧白云旧机场内,场区南侧紧靠齐富路,西侧为云城西路,东侧紧靠萧岗涌(沟),北侧为废土堆填区。
由两个地块组成,其中一号地块:用地面积41967平方米,建筑面积117927平方米,建筑限高70米;二号地块:用地面积18998平方米,建筑面积53384平方米,建筑限高70米。
正在运营的广州地铁二号线紧靠一号地块东侧向北,穿过二号地块至萧岗站。
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场地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工程地基等级为一级地基(复杂地基),综合确定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2勘察方法此次勘察采用冲击和回转全取芯法钻进、现场鉴别,结合标准贯入测试、现场简易抽水试验及取试样作室内试验的勘察方法,完成勘探孔111个(其中取样测试孔54个),勘探总进尺3254.10米,标贯测试812次,简易抽水试验2孔,取土试样192件、岩石试样48组、水试样4组。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气候、气象场地所在地区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
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全年平均气温20-22为摄氏度。
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气温达28.7℃。
最冷月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9~16℃。
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约为1720毫米。
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7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月、11月、和3月气温适中,12至2月为阴凉的冬季。
台风是影响广州市的重要天气系统。
5~10月是广州市的台风季节,盛夏的7、8、9三个月,热带气旋影响和侵袭广州市的可能性均较大,分别占全年的71.4%和81.5%。
据1949~1993年资料统计,有23个台风对广州影响较大,造成广州8级以上大风(或极大风速≥24.5米/秒)、日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
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风盛行时期,每年4~9月夏季风盛行,暴雨显著增加;10月至翌年3月,主要受冬季风控制,暴雨显著减少。
建筑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建筑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增强地质灾害应对能力、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建筑事业进一步发展。
但现阶段的建筑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科学的评估对策。
1建筑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现状为了确保建筑场地安全,要全面做好勘察工作。
但受技术水平、人员素质、设备等条件限制,勘察工作无法做到面面俱到[1]。
由于建筑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如果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达标,可能会导致危险性评估等级划分不精,甚至出现评估人员无法区分场地地质种类、特性、条件等情况。
勘察水平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估效果,严重时甚至导致建筑场地地质灾害危险等级上升。
2建筑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对于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分区研究,利用易发性程度指数法来进行评定。
基于对建筑场地地质调查与地质灾害成因的了解,确定建筑场地地质灾害类型的各种评价因子及其权重。
根据各评价因子的不同状态,按照划分标准划分为不同级别,并赋予该等级分值,计算出各单元所有评价因子的加权和,就可以得出每一单元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指数。
最后,依据每一单元的易发程度指数,利用ArcGIS 内置的插值法对建筑场地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1)滑坡和崩塌评价因子确定。
滑坡和崩塌的评价因子选取坡度、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结构、斜坡结构、新构造活动与地震、斜坡高度、人类工程活动、降雨量、斜坡变形情况和崩塌的历史发生频率作为评估的环境地质变量,利用定量与半定量的方法研究每个评价因子与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以及发育规模的对应关系和内在联系,确定滑坡和崩塌各评价因子权重的分配,并按照评价因子的普遍认识将评分标准量化。
(2)地面塌陷评价因子确定。
建筑场地大多数地面塌陷的形成与工程活动,尤其与建筑活动地下开采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其成因取决于采掘强度和采掘空间顶板的岩石性质。
对地面塌陷的评估选取了地下采掘强度、顶板岩性结构、顶板至地面厚度、地下采空面积、地下采掘巷道宽度和采掘等方式,并按照影响因子的普遍认识将评分标准量化。
场地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场地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对S322鹿嵩线襄郏界至郏汝界段改建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了崩塌、滑坡、采空塌陷、地裂缝及黄土湿陷等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对省道沿线地质灾害进行了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综合分析,给出了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有针对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公路在建设过程中或今后运营中会伴随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发生,同时,对沿线人员及工程本身等造成威胁,因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评判工程项目可行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采用什么技术方法,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危害程度进行评估预测,是目前地质灾害领域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均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有益的研究成果。
本文以S322鹿嵩线襄郏界至郏汝界段改建工程为例,对47.682km省道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为项目的建设项目用地批复和公路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拟建项目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平顶山市郏县北部,高速公路、省级公路、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起点位于(K267+757)郏县与襄县交界处郏县长桥镇大李楼村,向西经前凌堂、纪村至冢头,转向北沿S231金孟线700m,后向西北经蓝育、杨村、司楼、孔村、王平庄村转向北沿平郏快速通道到安良镇,折向西沿老路经郏县安良镇高楼、高垌、孙沟、三条洞、三岔沟、景家洼煤矿、老虎洞水库、天成洼水库与中薛路相交,继续向西经吴洞、湾李、茨芭、高村至汝州交界处为本路线终点(K315+439),路线全长47.682km。
1 地质环境条件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主要受区域地质背景、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评估区位于冲积平缓平原(K267+757(起点)~K287+500、K314+900~K315+439(终点))、冲洪积倾斜平原(K287+500~K291+500、K298+920~K314+900)、侵蚀剥蚀丘陵(K291+500~K298+920),地形较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岩、土体结构简单,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地质构造较复杂,地质灾害发育中等,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勘察评价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勘察评价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2期[关键词]建筑场地;工程地质;评价;抚州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扩张,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建筑物的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
在建筑物开工之前,对建设场地进行工程地质评价十分必要[2]。
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与工程特性,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地质数据支撑[3]。
拟建抚州市某建筑物位于抚州市赣东大道以东,金巢大道以西,王安石大道以北,占地面积约6×104m2,是一处大型建筑。
为查明该建筑场地的岩土层类型、工程特性及地基稳定性,在该区域开展场地工程地质勘察评价工作。
工作中,结合建筑物特点与实际,采用沿拟建建筑物周边线、角点与网状布孔相结合的原则,采用钻探、原位测试、取样试验等综合手段进行勘察。
查明该场地的工程地质特性,对该建筑物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1. 地质概况抚州某建筑场地区域上位于抚州盆地,该盆地为北东向断陷盆地,主要分布于抚州—崇仁一线,属簸状盆地,由“两凹一突”组成,两翼呈单斜构造,北西两翼保存良好[4]。
岩性大多向北西方向倾斜,倾角平缓,北西缘为长期多次活动的大断裂(抚州—永丰断裂带),既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后期又逆冲于盆地之上[5]。
根据大量钻孔资料分析,区内岩体内构造裂隙及构造面发育,但未见第四系厚度及岩相突变地段,反映第四纪时期,特别是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微弱。
地壳的缓慢升降对建筑影响不大。
因此,测区新构造活动微弱,区域稳定性较好。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原始地貌为丘间谷地,局部为岗丘。
原始地形较为平缓,后因人工弃土,现地形起伏较大,勘察时场地标高42.0~52.0 m。
中风化中砂岩(K2nn)呈紫红、青灰色,中砂结构,块状构造,泥质胶结,锤击声脆,无回弹,易击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芯以柱状为主,岩芯采取率80%~90%,RQD=75%~95%。
fr=3.97~18.14 MPa,干燥状态单轴抗压强度10.6~27.8 MPa,软化系数0.58~0.72,属极软岩—软岩,为软化岩石,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Ⅴ级,最大揭示厚度23.6 m,全场分布,与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呈不规律互层状,岩体内未发现洞穴、临空面,夹中风化破碎夹层呈紫红色,呈强风化状,泥质胶结,砂质结构,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局部被Fe、Mn 质浸染,揭示厚度0.6~8.1 m,呈透镜体分布于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及中风化中砂岩。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非规范),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编写要求目录I 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1.总则2.报告文字要求3.报告图件要求4.报告表格要求5.符号及单位的使用6.公式使用7.术语使用8.参考文献、资料、图件等的引用Ⅱ报告编写内容与格式的要求A.封面B.扉页C.目录D.前言1.技术思路2.地震活动性2.1 地震资料2.2 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2.3 现代构造应力场2.4 历史地震影响2.5 近场小震活动3.地震地质背景3.1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3.2 区域地震区、带3.3 近场和场区活动构造4.地震烈度及地震动衰减关系4.1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4.2 地震动衰减关系5.确定性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5.1 地震构造法5.2 历史地震法5.3 确定性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结果6.概率分析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6.1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概述6.2 潜在震源区划分6.3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6.4 地震危险性的概率计算6.5 概率分析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结果7.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或地震动小区划7.1 场地条件7.2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及其参数确定7.3 输入地震动参数的确定7.4 场地地震反应计算与场地地震相关反应谱7.5 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或地震动小区划8.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或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8.1 与场地地震地质灾害有关的工程地震条件勘察8.2 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8.3 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9.结论和建议9.1 地震环境评价9.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9.3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9.4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9.5 地震小区划9.6 使用建议I 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1.总则1.1 为配合《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的实施,使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编写规范化,并且更加符合评审及工程使用的需要,特制定本要求。
1.2 本要求适用于对工作规范《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中规定的4个等级工程所进行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不包括区域性地震区划)的最终报告的编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1、1、场地总体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
1、场地总体稳定性
场地位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的地区,属非设防区;场区属岩溶坡积地貌,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
2、场地地段稳定性
(1)、建筑地段位于残坡积平台上,地貌单一,地势宽阔,地形平坦,排水条件好;
(2)、建筑地段无地下采空区、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上覆土层厚度较大,不均匀;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排水条件较好,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场地无不良影响。
各拟建、构筑物地段稳定性较好。
3、地基稳定性
(1)、上覆第四系素填土厚度变化大,不均匀,结构松散,压缩性高,土层地基稳定性较差;
(2)、红粘土层厚度变化较大,不均匀。
(3)、下伏基岩浅部岩溶现象(溶沟、溶槽及裂隙、鹰咀、悬臂)较发育,地表内无大型岩溶现象存在,岩石地基稳定。
地基稳定性较好。
4、建筑适宜性
根据场地的稳定性,水文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安全等级,岩土构成,地震基本烈度等因素,综合评价场地的工程建筑适宜性为适宜类别。
1.2、岩土工程特征及力学性质
1、素填土:
杂乱堆填,回填年限不足1年,孔隙度大,压缩性高,尚未完成自重固结。
2、硬塑状红粘土
该层红粘土场地分布不均匀,埋藏深度较大,大兴工业园17号地与大兴中学处于同一地质单元,借鉴大兴中学综合楼对该层的室内试验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统计见下表:
经计算:c k=36.45kPa,φk=15.56°,取 b=3m,d=0.5m, r=17.7kN/m3;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计算式:f a=M b rb+M d r m d+M c c k,计算得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235.90 kPa。
结合取芯情况及勘察过程中实际情况综合推荐该层红粘土(硬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200 kPa。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3、强风化白云岩:
岩质较软,岩体较破碎,结合拟建筑物结构荷载特征,据当地建筑经验及相邻建筑物勘察结果综合推荐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 a=400kPa。
4、中风化白云岩
质较硬,岩石较破碎,本次勘察借鉴相邻场地大兴工业园区17号地块厂房的12件测试样,高径比按下式进行换算为2:1,统计结果如下:
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饱和抗压)统计表
注:max—最大值 min—最小值 f rm—平均值σ—方差δ—变异系数 f rk—岩石饱和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ψr
—拆减系数 f ak—推荐承载力特征值
本场地中风化白云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较破碎基岩ψr的范围值为0.1~0.2,取ψr=0.12,根据公式f a=ψr·f rk算得,中风化白云岩地基载力特征值为f a=4.87MPa。
结合本地建筑经验综合推荐该层中风化白云岩承载力特征值f a=4000kPa;该层岩石属较硬岩,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Ⅳ类。
3.3、地基均匀性评价
1、素填土回填年限不足1年,孔隙度大,压缩性高,尚未完成自重固结,分布及厚度都不均匀。
2、红粘土填方处埋藏深度较大,不均匀。
3、基岩场地中出露深度不一致,地基稳定性好,但均匀性差。
3.4、基础选型、埋深及持力层选用
1、上覆第四系素填土厚度变化大,不均匀,结构松散,压缩性高,土层地基稳定性较差,不宜作持力层。
若采用此层作为持力层需级配矿石换填,夯实系数0.95以上,承载力25Mpa.
2、红粘土厚度变化大,不均匀,上覆填土厚度大,基坑开挖时不易支护,故不推荐作基础持力层。
3、强风化白云岩岩质较软,岩体较破碎,全场地分布,但厚度薄,强度低,故不推荐作基础持力层。
4、中风化白云岩强度高,可作基础持力层,由于厂区拟建钢架厂房和建筑物对地基变形要求高,上部荷载较大(5F),对沉降敏感,故拟建物采用中风化白云岩作地基持力层,基础形式采用桩基础。
3.5、场地成桩的可能性评价:
1、拟建场地已经完成平场,场地内地形平坦,人工成孔的自然条件较好。
2、场地上覆红粘土层及下伏基岩自稳能力较好,但素填土层结构松散,尚未完成自重固结,稳定性差,对人工成桩影响较大,施工过程中建议:①、用钢筒、插筋等措施加强护壁;②、缩短孔桩护壁长度(30~50cm);③、提高护壁混凝土强度;④、采用下沉钢护筒或混凝土小沉井作护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雨汇聚,当在场地外围修筑排水沟及改善地表排水通道后,地表水对成桩的影响较小;地下水主要为包气带水中松散土层中孔隙水及浅部岩溶风化裂隙水,场地稳定地下水位位于约地面以下约80m,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孔桩施工无影响。
经以上处理措施后,场地成桩的可能性大,据场地岩土分区分布特征,结合当地施工经验,当需孔桩施工时建议选用人工成孔方案。
四、结论与建议
1、通过对拟建项目区岩土工程勘察及地表调查,查明了场地地层结构,岩土构成特征及分布情况,场区内无区域性活动断层,滑坡和塌陷,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建筑地段、地基较稳定,对拟建建筑物较适宜。
2、综合推荐场地主要岩土力学性质如下:
红粘土(硬塑):c k=36.45kPa,φk=15.56°,f ak=200 kPa。
强风化白云岩:f a=400kPa;
中风化白云岩:f a=4000kPa。
3、从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出发,建议基础类型选用人工挖孔桩,持力层选用中风化白云岩,基础埋深以进入中风化白云岩持力层不小于0.5m,并需满足设计最低埋置深度要求。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