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
地貌学河流地貌

地貌学河流地貌
地貌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形态、成因和演变的学科。
河流地貌是地貌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河流的形成、演变和分布规律,以及河流与其它自然地理要素(如气候、地形、地质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河流地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地形、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等。
在气候变化、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的作用下,河流会发生发育、演变和改造等过程。
这些过程不仅影响河流的形态和分布,也影响流域的水文、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
在河流地貌的研究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河流的发育和演变:研究河流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以及河流水位、流量和流向的变化规律。
2.河流的形态:研究河流的平面形态、断面形态和水流形态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变化规律。
3.流域的地貌特征:研究流域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河流发育和演变的影响。
4.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包括水利工程、土地利用、城市化等对河流形态和演变的影响。
通过河流地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演变规律,为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河流地貌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入了解河流与人类文明的相互作用,为历史地理和文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地理河流地貌

地理河流地貌地理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运动与地貌相互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河流地貌丰富多样,包括河谷、河流、河口、河流网络等多种形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地理河流地貌。
1. 河流的形成河流的形成与地球的水循环密切相关。
在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云之后,会形成降水,其中一部分降至地面形成河流。
河流由水源、沟谷、河道和河口等组成。
2. 河流的分类根据河流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冲击河、冰川河、季节性河、年流量河等不同类型。
冲击河是由强烈的冲击力造就的,其流域地质较为坚硬;冰川河则是由冰川运动形成;季节性河通常在洪水季节水位较高;年流量河则是指全年都能保持持续水流的河流。
3. 河流的地貌特征河流地貌特征独具一格。
河谷是河流中最典型的地貌,可分为V型河谷和峡谷。
V型河谷常见于水流较缓慢的地区,其地貌特征为两侧山峦陡峭;峡谷则是由于水流冲刷而形成的深而窄的河谷。
在平地上,河流会形成河网,这是由于水流在平地上蚕食而形成的多条分支河道。
4. 河口地貌河口是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的部分。
河口地貌丰富多样,既有三角洲,也有海湾、海角等地貌。
三角洲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积累而形成的,常呈三角形状,其形成过程包括侵蚀、输运和沉积等环节。
5. 河流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河流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农业、工业等提供了发展基础。
同时,河流地貌也具有一定的风景价值,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6. 河流地貌的保护与管理河流地貌的保护与管理是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一些河流地貌正面临着破坏和退化。
因此,应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护河流地貌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总结地理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最为重要和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
河流地貌丰富多样,包括河谷、河流、河口等多种形态。
正确认识和保护河流地貌,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流和湖泊概况

河流和湖泊概况引言河流和湖泊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水体形态,它们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况,包括其定义、形成过程、特征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河流的概况定义河流是由降雨、融雪或地下水形成的,由源头向下流动的水体。
河流通常与附近的山脉、丘陵和平原相互作用,形成了地质景观。
形成过程河流的形成过程通常包括降水、集水、集水区和排水。
当降水超过土壤的容量时,水开始集结,形成小溪。
随着更多的水流进入小溪,它逐渐扩大形成河流。
在其流动的过程中,河流会不断地侵蚀和沉积,形成各种地貌和河床。
特征河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水流:河流的最显著特征是它的水流。
水流的速度、水量和水质在不同的河流中有所差异。
•河道:河流在地形上切割出的凹陷区域称为河道。
河道的形状和宽度因河流的流速和侵蚀力而异。
•支流和河口:河流往往由多条支流组成,并最终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形成河口。
•洪水:河流的水量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当降雨超过河流的承载能力时,可能会发生洪水。
生态影响河流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为许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并在水循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此外,河流也可以用于水电发电、农业灌溉和供水等功能。
湖泊的概况定义湖泊是由降水、融雪、地下水或河流水形成的静止水体。
湖泊被围绕着陆地,通常具有自己的湖底和湖岸,以及与其他水体的连接点。
形成过程湖泊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火山活动、地壳运动和冰川作用。
在火山活动中,火山口溢出的熔岩堵塞了河道,形成火山湖。
地壳运动引起的断层在地表形成坝,阻塞了河流,形成断层湖。
冰川的侵蚀作用导致山谷被填充形成冰川湖。
特征湖泊的特征因其形成过程和地理位置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湖泊特征:•水体:湖泊是静止的水体,与河流相比,湖泊的水质和水温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地形:湖泊周围的地形通常呈现出凹陷的形状,形成了湖底和湖岸。
•湖区:湖泊的行政区划通常以湖泊为界划分。
河流径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河流径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河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水系统之一,其径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从湿地生态系统到土地农业,从水文循环到地貌形成,河流径流起着中枢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河流径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涵盖水资源管理、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和地岩石圈的角度。
首先,河流径流对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河流作为地球上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城市和农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重要供给渠道。
河流的径流量决定了水资源的可利用性。
因此,及时、有效地监测和管理河流径流是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通过使用水文学技术、监测仪器和数学模型,科学家和水利部门能够根据径流量来预测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并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其次,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产生直接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增加。
修建水坝和水利工程可以调节河流的径流,提供洪灾控制、灌溉和发电等服务。
然而,水坝修建和水利工程的过度利用也会干扰河流的自然水文循环,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和物种灭绝。
因此,平衡人类对河流的需求与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是保持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考量。
此外,河流径流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也至关重要。
河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为许多物种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
径流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河流内的生物多样性。
河流水位的上涨和下降可能改变河流的深度、流速和水质,从而影响其中的鱼类、两栖动物和昆虫等生物种群数量和结构。
维护河流水体的质量和连通性,以及保护河岸带的植被和湿地,对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至关重要。
最后,河流的径流对地岩石圈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长期以来,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地貌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携带着溶解物质和沉积物的河流在流经地表时,会剥蚀周围的土壤和岩石,导致地表地貌的改变。
河流还可以通过切割山脉和淤积平原的方式,形成壮丽的河谷和河口地形。
径流的变化和季节性由此影响河流对地形的侵蚀和沉积过程。
河流地貌与地理环境演变

河流地貌与地理环境演变河流是地球上最为常见的自然地貌之一,它们是地球表面的动脉,承载着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演变密切相关,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我们的地球。
一、河流地貌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地质构造和水力作用。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如地壳运动、断裂和抬升等。
这些活动会导致地表的起伏不平,形成山脉、高原和盆地等地形。
水力作用是指水的流动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水流冲刷地表,形成河道和河谷,同时也会将携带的泥沙沉积在河床两侧,形成河滩和洪积平原。
二、河流地貌的类型根据地貌形态和水系特征,河流地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山地河流:这种类型的河流主要分布在山脉地区,水流湍急,河床陡峭。
山地河流的水量较大,常常形成瀑布和急流,给人一种壮丽的景观。
山地河流的河谷通常很狭窄,两侧的山峰陡峭,形成了峡谷地貌。
2. 平原河流:这种类型的河流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水流平缓,河床平坦。
平原河流的水量较小,常常形成弯曲的河道和河滩。
平原河流的河谷通常较宽,两侧的土地平坦,形成了平原地貌。
3. 河口河流:这种类型的河流主要分布在河口地区,水流汇入海洋。
河口河流的水量较大,常常形成三角洲和河口湾。
河口河流的河谷通常较宽,两侧的土地低洼,形成了河口地貌。
三、地理环境对河流地貌的影响地理环境对河流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候是地理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气候的变化会导致降雨量和蒸发量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流速。
在干旱地区,河流的水量减少,河道可能变得干涸;而在多雨地区,河流的水量增加,可能导致洪水灾害。
此外,气候的变化还会影响河流的冰川和冻土融化,进而改变河流的水量和水质。
地形也是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因素。
地形的起伏和坡度会影响河流的流速和侵蚀力。
在山地地区,河流的水流湍急,侵蚀力较大,容易形成峡谷和瀑布;而在平原地区,河流的水流平缓,侵蚀力较小,容易形成平原和河滩。
河流与水体的地理特征与环境保护

河流与水体的地理特征与环境保护河流与水体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们在地理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河流是地球上的血管,它们承载着水的流动,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
水体则是地球上最广泛的自然资源,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预,河流与水体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河流的地理特征。
河流是由多个水流汇集而成的,它们在地表形成了一个网络。
河流有源头、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
源头是河流的起点,通常位于山脉或高地的地方,水源主要来自于雨水或融雪。
中游是河流的中间部分,水流量逐渐增加。
下游是河流的终点,通常流入海洋或湖泊。
河流的长度和水流速度会随着地形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水体是地球上最广泛的自然资源之一,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海洋是地球表面上最大的水体,覆盖了约70%的地球表面。
湖泊是由河流、地下水或降雨形成的,通常位于陆地上。
河流是连接湖泊和海洋的重要通道,它们承载着水的流动和物质的运输。
地下水是地球表面下方的水体,它们储存了大量的水资源。
然而,河流与水体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首先,水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和生活污水都会污染河流和水体。
这些污染物会破坏水质,对生物造成伤害。
其次,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也是一个问题。
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一些地区的河流和水体已经出现了干涸的情况。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河流和水体造成了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了冰川融化,导致河流水位上升和洪水的发生。
为了保护河流和水体,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水污染的防治。
政府应该加大对工业和农业的监管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人们也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
其次,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水资源。
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鼓励人们节约用水。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气候变化的应对。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全球变暖的速度,减少对河流和水体的影响。
总之,河流与水体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河流的形成与作用

河流的形成与作用河流是地球表面上流动的水体,是一种自然景观,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它们形成于地表的地质变化过程中,扮演着地貌塑造和生态平衡维持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详细探讨河流的形成和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河流的形成河流的形成主要涉及降水、地形、地质和气候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河流的形成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降水和集水降水是河流形成的基础,它通过雨水、雪水或冰雹的形式将水输送到地面。
当水降落到地面时,从降水点开始形成了一个集水区域。
这是因为地面具有不同的坡度和渗透性,水会从较高的地方流向较低的地方,最终汇聚成河流。
2. 溪流和河道的形成当水开始流动时,它会沿着较为平缓的地表坡度形成溪流。
随着水量的增加和河道的侵蚀作用,溪流会逐渐形成较为宽阔的河道。
河道的形成与水的速度、流量以及地表的物质组成密切相关。
3.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携带大量的泥沙和碎石。
这些颗粒物质会在河床和河岸边侵蚀并沉积,从而改变地表形态。
侵蚀不仅使河道加深、扩宽,还形成了峡谷、瀑布等地貌特征。
沉积则在河口和平原地区形成河流冲积平原,为农业生产提供肥沃的土壤。
二、河流的作用河流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多种重要角色,对地理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产生深远影响。
1. 地理环境河流是地球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控制降水、区域水循环、气候调节等起着重要作用。
河流连接了不同地域,形成了陆地的交通网络,促进了物资和信息的流动。
2. 生态系统河流是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包容着众多的生物种类。
河流提供水源,滋养了河岸带的植被和栖息于其中的动物。
河流还提供了多样的栖息地,孕育了众多的淡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
此外,河流还维持了湿地的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3. 人类社会河流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生活中必需的水资源,同时也为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许多重要的城市和人类聚居点都建立在河流附近,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和交流的中心。
地理河流解析知识点总结

地理河流解析知识点总结一、河流的形成河流是由雨水或融雪水、冰川融水形成的,是陆地上水分的主要形态之一。
雨水和融雪的大量积聚会形成溪流,溪流汇集后形成河流。
河流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等。
在地质构造活跃的地区,地壳运动会引起地势高低的变化,从而改变水流方向和河流形成。
在气候潮湿的地区,降雨多,水资源丰富,利于河流的形成。
土壤和植被的保护程度也会影响着河流的形成,因为好的植被能减少径流,促进河流形成。
二、河流的类型根据其流域、水源、地貌、径流量和水文特征等不同,河流可以分为山地河流、平原河流、季节性河流、常年河流和外流河流等类型。
山地河流多呈高冲型,流量大,流速快,南部地区的灌溉资源丰富,比较集中。
平原河流流域广阔,水源丰富,适合发展农业。
季节性河流一般是雨水型河流,径流量随季节和降雨量的不同而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流量大的时候会形成洪水,流量小的时候会出现枯水。
常年河流则一年四季水的流量变化相对平稳。
外流河流则是以入海为终点的河流,如我国的黄河、长江等。
三、河流的地理特征河流是地球表面上淡水最重要的来源,也是催生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和生态保护的基础设施。
河流的地理特征包括流域、水系、河口和洪泛平原。
流域是河流水系的集合地,是河流的地理单元。
水系是由一条主要河流及其支流所组成的河流网络。
河口是河流与海洋相交的地带,也是河流的出口。
洪泛平原是靠近河流的低洼地区,因为河流水位高涨时容易被淹没形成肥沃的土地。
四、河流的环境影响河流的存在和活动对地表地形、土壤、植被和气候等都会产生影响,同时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河流的沉积和侵蚀作用会改变地形,形成河床和峡谷等。
河流的水分和湿度会影响周围的气候,丰沛的水资源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温度的调节。
河流也会对土壤和土地利用产生影响,它提供了灌溉水源,同时也可能引发洪灾。
在河流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保护,许多动植物依赖河流的生存,同时也受到了河流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第三节河流笔记

八年级地理第三节河流笔记
一、河流的重要性
河流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它提供了饮用水、渔业、航运、发电、灌溉等多种功能。
河流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城市和文明都建立在河流两岸,如古埃及的尼罗河、古印度的恒河等。
二、河流的形态和分类
河流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根据流域水源,河流可以划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划分为东西流向和南北流向的河流;根据河流水量和水位的变化,可以划分为季节河和永久河。
三、河流对环境的影响
河流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河流提供了灌溉和水源,促进了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河流也带来了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此外,河流还对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调节气温、增加湿度等。
四、河流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资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对河流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
1. 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2. 加强河流流域的环境保护,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
3.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 开展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保护河流生态系统。
5. 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总之,河流是我们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它,为我们的未来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习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能说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并能结合实例,描述出各因素的相互转化以及不同因素对环境的作用。
2.能通过实例说出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新功能。
3.结合具体区域实例,能说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会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学习内容】整体性的表现也可归纳如下:一、地形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1.地形对气候影响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1)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五个方面: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
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如下图所示。
③雨影效应。
如南美洲地处安第斯山脉背风坡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如下图所示。
④影响大气环流。
如北美西部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
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2)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影响局部气温。
海拔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体的坡向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河谷地形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
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
河流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河流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河流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水体,是陆地上水分向海洋输送的主要渠道之一。
河流由众多支流汇聚而成,沿流域延伸,将雨水和融雪带往海洋。
在其流域内,河流承担了重要的环境功能,并为当地的经济、交通、农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以下是对河流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1.河流的形成河流的形成是受地质构造和气候影响的。
地质构造的抬升和沉降作用会形成不同的地形,决定了河流的走向和地势。
气候条件的不同也会影响河流的形成,例如雨水多的地区容易形成众多河流。
2.河流的地理分布全球范围内,河流分布十分广泛,从大陆到岛屿均有河流存在。
不同地理区域的河流在地质结构和气候条件下呈现出地域差异,如在高山地区多为陡峭的溪流,在平原地区多为较平缓的大河。
3.河流的特征河流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流域面积、流域长度、流域位置、河道长度、平均年径流量、年径流量的变异系数、河流干流的长度、流域的地形起伏、流域的地型等等。
4.河流的生态功能河流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了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外,还为周边的土地和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
河流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5.河流的经济价值河流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价值,包括水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渔业资源等。
通过对河流的开发和利用,人类可以得到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生产力。
6.河流的环境保护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许多河流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河流的环境保护是当务之急。
可以通过开展河流的保护和治理等方式来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总之,河流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水体,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河流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高中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中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一、地表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地表水循环是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地表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过程。
其中,河流是地表水循环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在地表水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河流的定义河流是地表水在地表流动的一种形式。
由于地球上的地形和地势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河流地貌。
河流是地球上主要的地表淡水资源,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河流地貌的基本要素1. 水系:是指地球上由河流和湖泊组成的系统。
2. 河谷:是指河流在地表流动过程中侵蚀削蚀形成的地形。
3. 河床:是指河流流动的底部,由沉积物和岩石组成。
4. 河漫滩:是指河水泛滥时会淹没的土地。
5. 河流三角洲:是指河流口处由于泥沙的积聚而形成的地形。
四、河流地貌的类型1. 冰川河流地貌:冰川河流地貌是指由于冰川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例如,冰川谷地、冰碛平原等都是冰川河流地貌的具体表现。
2. 古老河谷地貌:古老河谷地貌是指由于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古老河谷。
古老河谷地貌在地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V型谷、U型谷等。
3. 河流三角洲地貌:河流三角洲地貌是指由于河流泥沙的积聚而形成的地貌。
三角洲地貌在地表形态上呈现出扇形状,并且有很强的肥沃性。
4. 河漫滩地貌:河漫滩地貌指由于河水泛滥而形成的地貌。
河漫滩地貌在地表形态上呈现出扇形状,并且土壤肥沃、适合农业。
五、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1. 河流溯源:河流起源于雨水和融雪,是地表水循环的开始。
大部分河流起源于山地或丘陵地带。
2. 河流侵蚀: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对地表产生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包括崖蚀、上游侵蚀和侧向侵蚀等,这些侵蚀改变了地表的形态。
3. 河流运移:河流在运动过程中会携带大量的泥沙和碎石,这些被携带的颗粒物质会对地表产生改变。
4. 河流沉积: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将携带的泥沙和碎石沉积在地表,形成河漫滩、三角洲等地貌。
10环本《环境地学》复习题

第一章地球一、名词解释:宇宙:宇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质世界,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天体,和极其广阔的空间。
天体:宇宙中各种各样的星体叫天体日界线:180°经线被定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即为日界线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转动而使在地球上运动的物体发生方向偏转的力黄赤交角:赤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即黄赤交角23°27′。
恒星日:如果取春分点为标准则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统一子午面的时间叫做一恒星日。
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的时间为365d6h9min9.5s成为一个恒星年。
二、填空题:1、太阳系包括八大行星,,按其物理性质可分为两组,即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
2、地球固体地表以内可以分为三层,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
3、地球的外部构造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
4、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本初经线。
5、全球共有6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三、简答题:1、地球自转产生哪些地理意义?⑴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⑵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⑶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⑷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⑸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2、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⑴太阳辐射几种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⑵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
⑶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⑷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⑸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河流水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河流水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河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系之一,它们在地理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河流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而河流又通过水的运动和侵蚀作用,影响着地理环境的演变。
本文将探讨河流水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首先,河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河流的形成与地表的地形、地质构造、气候等因素有关。
例如,山地地区由于地势陡峭,降水较多,形成了众多的河流。
而平原地区则由于地势平坦,降水较少,河流相对较少。
此外,地质构造也对河流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断裂带的存在会导致地表的断裂,形成河流。
因此,河流的形成是地理环境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次,河流通过水的运动和侵蚀作用,影响着地理环境的演变。
河流的水流不断地冲刷地表,将沉积物带走,形成河谷。
河流还通过冲刷作用,改变地表的地貌。
例如,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的水流冲刷着沿岸的土地,形成了壮丽的三峡地貌。
此外,河流的水流还能够改变地下水位,影响着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另外,河流水系也为地理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河流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河流的水被用于灌溉农田、供应城市的生活用水、发电等。
例如,尼罗河是非洲最长的河流,它为埃及提供了宝贵的灌溉水资源,支撑着埃及的农业生产。
河流水系的存在和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此外,河流还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河流的水流为沿岸的植被提供了水源,维持着河岸带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河流水系的存在还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例如,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它的水流为亚马逊雨林提供了水源,维持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总之,河流水系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河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密不可分,而河流通过水的运动和侵蚀作用,影响着地理环境的演变。
河流水系为地理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同时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河流水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水循环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水循环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地理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水循环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表现在水资源分布与利用、气候变化、地貌形成和生态系统等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些关系展开讨论。
【引言段】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循环之一,它具有广泛的影响。
在地理环境中,水循环与地形、地势、气候和生物等因素紧密相连,相互作用和彼此影响。
【一、水资源分布与利用】水循环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水资源的分布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比如地形的高低、降雨的分布。
在地势较高且降雨充沛的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容易供给居民和农业用水。
而在地势较低或干旱地区,水资源则相对匮乏,需要通过引水和储水等方式来调节。
此外,不同地区的水循环速率不同,有的地方水循环迅速,有的地方则较为缓慢,进一步影响着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气候变化】水循环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能吸收和释放热量,通过蒸发和降水的过程,影响着大气的温度分布和湿度。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湿度和降水量差异很大,导致了气候的多样性。
例如,赤道地区降雨多,气温高,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而寒带地区降水少,气温低,形成了苔原气候。
水循环还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长期循环不畅可能导致干旱和水灾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三、地貌形成】水循环是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流水的冲击力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各种地貌景观,如河谷、峡谷、冲积平原等。
河流在长时间的冲刷侵蚀作用下,形成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地貌。
此外,水的冻融作用也会对地表产生影响,冰川对地形的改造能力很强。
各种地貌景观在地球上形成了多样性的地貌环境,与水循环的过程密切相关。
【四、生态系统】水循环对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至关重要。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陆地上的生物和植被来说至关重要。
水循环通过供应植物的水分需求,维持了地表的植被覆盖。
植被覆盖的多少又会影响降雨的形成和分布,从而影响着水循环的过程。
同时,水循环还为湿地、河流和海洋等水域生态系统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条件。
河流地貌与地理环境演变

河流地貌与地理环境演变河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貌特征之一,它们不仅给我们带来水资源,还塑造了地球的地理环境。
河流地貌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互相影响和作用着。
在地球演变的过程中,河流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河流地貌的形成。
河流地貌是由河流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地形特征。
当水流通过地表时,它会侵蚀和移动土壤、石头和岩石。
长期以来,这种侵蚀作用形成了河流的沟谷和河床。
河流的形成还与地球的地质构造有关。
例如,地壳运动会导致地表的隆起和下降,从而改变河流的流向和地貌特征。
河流地貌的形成不仅与地质构造有关,还与气候条件有关。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河流的水量和流速。
在干旱地区,水量稀缺,河流的水量也较少,流速较慢,河床相对平缓。
而在多雨地区,水量充沛,河流的水量较大,流速较快,河床相对陡峭。
这些不同的气候条件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的形成只是河流地理环境演变的一部分。
河流地貌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河流的地理环境演变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有关。
当河流的流量增加时,水流的侵蚀作用也会增强,河流地貌会发生变化。
相反,当河流的流量减少时,河流的沉积作用会增强,河流地貌也会相应变化。
其次,河流地貌的演变还与河流的沉积物有关。
河流会携带大量的沉积物,如沙、泥等,这些沉积物会在河床上沉积下来,形成河滩和河漫滩。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的堆积会改变河流的形状和地貌特征。
此外,人类活动也是河流地貌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类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活动会改变河流的水量、流速和沉积物的含量,从而影响河流地貌的演变。
最后,河流地貌的演变也与地球的气候变化有关。
随着气候的变化,降水量和温度会发生变化,这直接影响着河流的水量和流速。
例如,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增加河流的水量,加剧河流的侵蚀作用。
而气候变冷则会导致冰川扩张,减少河流的水量,增加河流的沉积作用。
这些气候变化对河流地貌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河流的地貌与地理意义的探究

河流的地貌与地理意义的探究河流是地球上最为普遍的地貌形态之一,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水资源,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河流的地貌特征以及它们在地理意义上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河流的地貌特征。
河流的地貌主要包括河床、河岸和河谷。
河床是河流流动的通道,通常由沉积物、岩石和泥沙构成。
河岸是河流两侧的边界,可以是陡峭的山脉或平坦的平原。
河谷则是河床和河岸之间的空间,其形状和大小取决于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河流的地貌特征不仅仅是自然形成的结果,它们还与地理意义密切相关。
首先,河流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水蒸发到大气中形成云层后,降水通过河流回到海洋或湖泊中,形成水循环的闭合循环。
这种水循环不仅维持着地球上的水资源,也对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着重要影响。
其次,河流的地貌特征对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河流的侵蚀作用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峡谷、峡谷和瀑布等地貌景观。
这些地貌景观不仅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还可以改变土壤的肥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另外,河流的地貌特征还对人类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
河流是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托。
许多古代文明都诞生在河流流域,如尼罗河、黄河和恒河等。
这些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为农业、渔业和交通运输等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河流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和历史遗产,沿岸的古城和建筑物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流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河岸开发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和地理环境。
因此,保护河流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系统,维护河流的地理意义,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河流的地貌特征与地理意义密不可分。
它们不仅是自然形成的结果,也是地球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河流的地貌特征还对人类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为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提供了支持。
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河流是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诸要素中,气候起主导作用.例如,降水的形式、总量、强度、过程及其空间分布,对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蒸发的强弱又制约着降水转变为径流量的多少。
上述降水和蒸发又与气温、大气温度和风等因素有关。
因此,这些因素实际上对河川径流起着间接的作用。
通常.气温湿润地区大气降水多.河网密集,径流充沛;而气候干燥地区降水少,河网稀疏.蒸发强烈,径流贫乏。
这说明气候状况严格制约着河流的发育和地理分布。
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河流是气候的产物。
此外.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诸如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湖泊、沼泽等下垫面状况也对河川径流施加影响,使大气降水产生再分配。
反过来,河流对自然地理环境也有多方面的影响。
河流是陆地水的全体.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水分循环中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外流河是实现海陆·之间水分循环的重要纽带.通过水分循环.全球水量达到平衡状态.使物质和能量得以交换.全球自然环境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河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世界古代文明.还是当今地区经济的发展多与河流有密切关系.因为它不仅提供人类所需要的淡水资源,而且还提供灌溉、航运、发电之利。
当然.洪水泛滥也给人类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河流会影响周围环境,同时周围环境也会影响到河流的河流会侵蚀岩石,增加周围空气湿度,影响空气质量,灌溉作物,影响生物;环境会影响水质,山体会影响河流走向。
河流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一、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一)河流与岩石图的相互作用1。
河流对岩石圈的作用(1)河流侵蚀地貌l 河流上游段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v型谷、峡谷地貌,河流溯源侵蚀,加之岩层有软硬差别,常形成陡崖和瀑布景观。
l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面展宽。
简述河流连续概念的基本内涵

简述河流连续概念的基本内涵
河流连续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河流在其流经的地区中连续存在的特征。
它涉及河流的起源、流动、分支、汇合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河流的连续性通常取决于其水量的持续供应。
当河流的水源来自于降雨、融雪或地下水时,河流更有可能保持连续。
然而,一些河流可能在干旱季节或某些地质条件下断流或干涸。
理解河流连续性的关键技巧是观察河流的水流量和水位。
通过监测水流量和水位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河流是否处于连续状态,以及它如何响应不同的环境因素。
河流连续性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人类而言,连续的河流可以提供水资源、灌溉农田、供应饮用水、发电等。
对于自然环境而言,连续的河流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许多河流流经湿地、森林和其他重要的生态区,为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在实际应用中,河流连续性的保护和恢复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工作。
保护河流连续性可以包括合理管理河流水资源、保护河岸带、避免过
度取水和污染等。
恢复河流连续性可能涉及河道修复、河岸重建和生态系统恢复等措施,以增强河流的自然流动和生态功能。
高中地理河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河流知识点总结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对应如下:流量大小——降水量、流速缓急——地形地势、水位高低——降水量、汛期早晚长短——降水、冰期早晚长短——气温、有无凌汛——气温和流向、含沙量大小——植被状况;水系特征及成因对应如下:水系形成状——地形大势、干支流——地形分布、干流河段——地势分级、源头与河口——地貌类型、流域面积——集水区域、河流发育状况——外力侵蚀。
① 对河流特征的描述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②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决定河流流向;影响汇水区域;影响河道状况;影响水文特征,如平原型、山地型河流。
③ 通过河流流向判断地势变化,体现了逆向思维的能力。
一、河流的水系特征可以从这几方面了解:河流的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划分、汇入的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流经主要的大地形区;流经主要的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区;穿越大的铁路干线;河网的疏密、水系形状;是否有湖泊与河流相通;河道的弯直等。
例如,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东),自西向东注入东海。
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是上中下游划分的界限。
主要的支流上游有雅砻江、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乌江,中游有汉江(武汉)、湘江(城陵矶)、赣江(湖口)。
长江流经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市自治区,流经主要的大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长江流域沿线工业区有长江沿岸工业带、沪宁杭工业基地。
商品粮基地有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商品棉基地有江汉平原、长江下游和江苏沿海平原。
旅游区有三峡、黄山、庐山、都江堰、上海等众多景点。
长江自西向东穿越铁路线有青藏、宝成——成昆线(攀枝花)、川黔线(重庆)、焦柳线(枝城)、京广线(武汉)、京九线(九江)、京沪线(南京)等。
我国南方,降水多,水系发育、河网稠密。
扇形、树枝状、向心水系易发生洪水灾——海河、淮河、长江中上水系发育中下游干流有湖泊相通的河流--调蓄洪水作用,长江流域的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河流是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在诸要素中,气候起主导作用。
例如,降水的形式、总量、强度、过程及其空间分布,对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蒸发的强弱又制约着降水转变为径流量的多少。
上述降水和蒸发又与气温、大气温度和风等因素有关。
因此,这些因素实际上对河川径流起着间接的作用。
通常.气温湿润地区大气降水多.河网密集,径流充沛;而气候干燥地区降水少,河网稀疏.蒸发强烈,径流贫乏。
这说明气候状况严格制约着河流的发育和地理分布。
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河流是气候的产物。
此外.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诸如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湖泊、沼泽等下垫面状况也对河川径流施加影响,使大气降水产生再分配。
反过来,河流对自然地理环境也有多方面的影响。
河流是陆地水的全体.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水分循环中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外流河是实现海陆·之间水分循环的重要纽带。
通过水分循环.全球水量达到平衡状态.使物质和能量得以交换.全球自然环境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河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世界古代文明.还是当今地区经济的发展多与河流有密切关系。
因为它不仅提供人类所需要的淡水资源,而且还提供灌溉、航运、发电之利。
当然。
洪水泛滥也给人类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河流会影响周围环境,同时周围环境也会影响到河流的河流会侵蚀岩石,增加周围空气湿度,影响空气质量,灌溉作物,影响生物。
环境会影响水质,山体会影响河流走向。
河流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一、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一)河流与岩石图的相互作用1.河流对岩石圈的作用(1)河流侵蚀地貌l 河流上游段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v型谷、峡谷地貌,河流溯源侵蚀,加之岩层有软硬差别,常形成陡崖和瀑布景观。
l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面展宽。
l 在可溶性岩石广泛分布区,受河流的溶蚀作用形成地下喀斯特地貌(如地下暗河、溶洞等)和地表喀斯特地貌(如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等)。
(2)河流堆积地貌在河流出山口处河面变宽,流速变缓,其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河段,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江心洲、地上河,在河流的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
(3)对岸河流作地貌的差异l 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两岸又存在区别,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故使北半球河流右岸遭侵蚀,南半球河流左岸遭侵蚀,遭侵蚀的河岸河床坡度大;而对岸,即北半球河流的左岸,南半球河流的右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河床坡度较缓,易形成浅滩。
l 在河流的中下游河段,河道多弯曲,在河流拐弯处,凹岸因河水流速快而被侵蚀,坡度较陡;凸岸因河水流速较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浅滩河床。
2.岩石圈对河流的影响岩石圈在地表表现为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地形地貌影响了河流的水系特征,即河流的源地、流向、河流长度、水系归属和水系形态(如树枝状、扇形等)、流域面积、水力资源、河道宽窄曲直、河网密度、支流的发育程度等。
因为河流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所以,河流的水系特征取决于地形类型及其范围、地势的高低。
(二)河流与气候1、气候对河流的影响(1)降水对河流的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受雨量多少的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受降水量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的影响。
如: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河流,亚马孙河、刚果河,因降水量大而且分配均匀,河流的径流量大,而且季节变化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莱茵河、泰晤士河等,因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少,因降水的时间分配均匀,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也小;夏雨型气候类型区的河流,如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因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夏季,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形成汛期、洪水期,冬季为枯水期;冬雨型的气候类型区,即地中海气候区,因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冬季,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汛期。
降水强度的大小,影响雨水对地面的侵蚀强度,从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当降水强度的大时,雨水对地面的侵蚀强度大,使河流的含沙量变大。
(2)气温对河流的影响l 影响补给时间: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塔里木河,在气温低于0°C时,因冰雪不会融化补给河流,河流会出现断流现象;气温高于0°C时,高山冰雪开始融化补给河流。
在夏季气温高时形成汛期。
再如我国东北地区,因冬季气温低于0°C,积雪不能融化补给河流,春季气温回升到0°C以上时,积雪开始融化补给河流,形成春汛l 影响结冰期和凌讯:有些地区,在有些时段月均温低于0°C,河流出现结冰形象,结冰期的长短与气温低于0°C时间长短成正相关,如我国北方的河流,冬季都有结冰期,东北地区的河流结冰期比华北地区长。
有结冰期的河流,若河流流向高纬度地区,就会出现凌汛现象,如黄河的上游和下游河段、松花江等。
l 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当气温高,尤其风力强劲时,河流水的蒸发量大,河流的径流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现象。
2、河流对气候的影响l 影响沿河地区的降水:因河水蒸发使大气中水汽增加,湿度增大,云量、降水量增多。
l 影响沿河地区的光照和气温:在白天,大气中水汽和云量的增加,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偏低;在夜晚,因大气的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偏高,从而导致气温日较差变小。
(三)河流与其它水体1、河流与湖泊(1)补给关系:一是湖泊在河流的源头,湖泊水成为河流的补给水源。
如长白山的白头山天池在松花江的源头,补给松花江。
二是湖泊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在汛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故二者有互相补给的关系。
又因湖泊对河流有蓄洪补枯的作用,所以说湖泊对河流有调节作用,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鄱阳湖和洞庭湖。
(2)河流影响湖泊的性质:有些湖泊的湖水主要由注入其中的河流补给,而部分湖水通常由另一条河流输走,因河流输出湖水的同时,也输出了盐分,形成淡水湖;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的湖泊其补给水源是河流,而没有向海的出口,水体在这些湖中停滞并蒸发,河流带来的无机盐便积累起来并达到饱和状态,形成咸水湖。
2、河流与地下水l 有的地区,在汛期时,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在枯水期时,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因此,二者有互相补给的关系。
l 有的地区,因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河流水位总是高于地下水位,故该地区总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如黄河的下游河段。
l 有的地区,地下水出露成泉,泉水补给河流水,如济南趵突泉和黑虎泉等泉水汇入小清河。
3、河流与冰川高山、高原地区的冰川积雪,在气温高于0°C时融化并且补给河流,冰川积雪量的多少会影响到补给河流水量的多少。
4、河流与海洋河流水汇入海洋,使河口附近海域的盐度变小,如亚马孙河河口海域,因汇入大量河水,河水盐度很低,有“河海”之称。
有的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时,使河口附近的盐度降低,枯水期时,盐度升高,更有甚者,因枯水期河流入海水量少,以至于涨潮时海水倒灌入河,形成咸潮,使河口处河水盐度变大,水质下降。
(四)河流与生物1、河流对生物的影响l 水是生命之源,尤其在气候干燥的地区,水的分布直接影响着生物的分布,如流经沙漠地区的河流,使沙漠中形成一条绿色长廊,像尼罗河谷地、塔里木河沿岸的绿洲等。
l 在急流河段,植被稀少,因为强劲的水流使得植物不能在两岸扎根生长,这也是为什么那里除鳟鱼和鲑鱼外,很少有鱼的原因。
l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因地面较平坦,流速变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发生沉积,形成冲积层,植被大量生长,尤其沿河的两岸,植被更加茂密。
l 河口是河流入海的地方,只有能承受咸、淡水混合环境的生物,如鳗鱼,才能生存。
河流沿岸或河口的沼泽中,植被丛生并栖居着水陆两栖动物。
l 河流从陆地流向海洋,把陆地上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入海洋,使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的饵料丰富,故在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l 有些海洋鱼类生在河流,长在海洋,鱼群需要洄游到河流中产卵,如果河流径流量减少,出现断流现象,就会危及这些鱼类的生存。
2、生物对河流的影响因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作用,所以,植被覆盖率的大小直接影响河流的一些水文特征。
在河源处,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故我国在三江源地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以保证源头处的水量供应。
因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故河流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的大小会影响流域内的气候,从而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及其变化。
因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所以,植被覆盖率的大小会影响到河流的含沙量,植被覆盖率的越高,含沙量越少。
二、河流与人类活动1、河流影响人类活动自古河流沿岸就是人口稠密,城市繁多的地方。
原因在于河流有提供水源和航运的功能,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地,最早形成城市的地方等,因为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河流沉积形成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生产发达,交通便利,所以说河流影响了人口的分布,农业生产的发布和发展,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分布。
现代工业生产中,有些工业部门需要大量的水源,同时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大量原料的输入和工业产品的输出,也需要廉价的水运条件,所以有些工业部门需要接近河流。
有些旅游景观沿河分布,如黄河壶口瀑布、长江三峡、钱塘江大潮、松花江沿岸的雾凇等等,沿河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河流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人类活动影响河流然而人类在利用河流的同时,也往往因认识不足而破坏河流,给人类带来灾难。
如黄河径流量本来就少,又由于人们大量使用黄河水,造成黄河下游断流,人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
又如阿姆河和锡尔河沿岸人们过度引水灌溉,使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咸海萎缩,气候变得干燥,湖底盐碱成分析出,在风的作用下形成白色风暴。
再如,由于山地丘陵地区的人们滥砍滥发,使山区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增加,阻塞河道,进而形成洪涝灾害,疫病蔓延等次生灾害。
灾害频发危机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总而言之,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要充分认识环境,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使环境不断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这是每个公民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应该具备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