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基础绪论、第一章
绪论(临床医学本科)
关注医学领域最新进展,及时更新 知识和技能,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04
临床医学的职业前景
临床医生职业发展
临床医生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最主 要的职业发展方向,他们负责诊断、 治疗和预防人类疾病,提供高质量的 医疗服务。
临床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进修,以跟 上医学领域的发展和更新,提高自己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利用模拟设备进行实践操 作训练,提高学生在紧急 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公共课程
英语
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 力,为医学文献阅读和国 际交流打下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
介绍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 用技能,为医学信息管理 打下基础。
法律与伦理
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 规范,培养医学生的法律 意识和职业道德。
03
临床医学的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团队协作,共同解决复杂问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平衡
既要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也要注重团队合作,相互借鉴与学习。
培养临床思维与技能
临床思维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方式, 培养临床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技能训练与提升
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如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知识是基础
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是培养临 床思维和技能的前提。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理论学习寻 找答案,形成良性循环。
实践经验积累
通过临床实习、见习等方式,将理论 知识应用于实际病例,加深理解和记 忆。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生职业发展路径广泛,可以在 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 疗机构工作,也可以在医疗管理部门 担任管理职务。
临床医学概论绪论
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了解患者的骨骼、肺部、腹部等器官 的形态和结构。
病历书写与病例分析
病历书写
通过规范书写病历,记录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诊 断和治疗措施等,为患者的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提供 重要依据。
病例分析
通过对病历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医疗工作提供参考。
要点二
精准医疗
精准医疗是一种基于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特征 ,通过最优化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措施 。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为精准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 支持,使得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更精细化的诊断和治疗 。
免疫疗法与肿瘤治疗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通 过激活和调节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 肿瘤细胞。这种治疗方法具有特异性高、 副作用小等优点,已经在多种肿瘤治疗中 取得了显著成果。
人文关怀
强调医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为 患者提供全面的心理和社会支持 。
患者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等方式, 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THANK YOU.
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 医疗服务,通过远程诊疗、远程会诊等方 式,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随 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医疗已经 成为了现代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 服务,还可以有效缓解医望
内分泌系统生理学
包括激素的分类、作用和调节机制 等。
免疫系统生理学
包括免疫器官的组成、功能和免疫 应答过程等。
病理学基础知识
01
损伤与修复
包括损伤的类型、修复的方式和修复 过程的调节等。
02
第1章 绪论
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自动化免疫分析仪 应用于临床免疫学检验,如肿瘤标志物、激素、酶类、
抗原或抗 体、维生 素、细胞 因子和各 种代谢物 质等的测 定。
三、色谱分析技术
• 色谱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 分配系数的差异而使物质的各组分得到分离,再对 其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本章小结
• 在使用仪器以前必须先掌握仪器的相关知识,包括结构 和各主要部件的功能、仪器的技术原理和工作原理,根 据仪器制造商发布的操作指南编写简易且便于执行的操 作规程,熟悉操作步骤。
• 分类:
电位分析技术、电导分析技术、电解分析技术、 电容量分析技术、伏安分析技术、电化学生物传 感器技术等。
二、电化学分析技术
• 临床化学检验中电解质分析、血气与酸碱分析等 所用的仪器,,大多基于电化学分析技术。
ABL800 系列血气分析仪 测量pH值、血气、电解质、血氧源自代谢物。二、电化学分析技术
VARIANT™ II TURBO 血红蛋白测试系统 基于高效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技术的仪器 专用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四、质谱分析技术
• 质谱仪是一类能够使物质粒子离化成离子并通过适 当的电场或磁场将它们按空间位置、时间先后,或 者轨道稳定与否实现质荷比分离,经检测强度后对 物质进行分析的仪器。
• 通过强大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和中间连接软件(middleware),临床检验 实验室可达到智能化、自动化地控制样本检测的全 过程。
• 提高了实验室工作效率、降低了差错、缩短了检验 结果报告周期,进一步满足了临床的需要。
1,临床医学概论
早在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列宁格勒在被 德国法西斯军队围因的日子里,高血压病爆发流行。英国伦 敦每遭受一次空袭后就出现大批消化性溃疡和急性消化道出 血的患者。这些都是由战争恐怖心理所致的疾病,进一步揭 示了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四五十年代,心理学特别是实验心理学有了很大发展,如著名 的白洛第(Brady)对猴子因情绪紧张而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实 验。此后,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均有很大进展。同时, 社会医学也获得巨大进步,其建立成为医学科学的一次革命。
第一篇 临床医学 绪论
1.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
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学科。
2.临床医学包括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
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学、耳鼻咽 喉科学、眼科学、皮肤性病学等临床学科。
3.学习临床医学与药学学科的关系:
4.临床医学的发展史:
人类的历史就是和疾病斗争的历史!
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史采集;症状及体征; 体格检查; 实验诊断; 辅助检查。
第二章 问诊(inquiry)
概念:问诊是是医师通过与病人或其知情人交谈以获得
病史资料的过程,又叫做病史采集。
问诊的内容:1.一般项目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 5.系统回顾 6.个人史 7.婚姻史、月经史及生育史 8.家族史
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77 ):“医学 之父”的古希腊著名。他认为有机体的生 命取决于4种液体:血、黏液、黄胆汁和 黑胆汁,4种液体平衡,则健康;失调, 则生病。而4种液体不调合引起疾病的因 素归结为3类:即先天的、意外的和自然 的,而自然因素又是经常对人体起作用的 因素。
1第一章 绪论临床医学概要教案
【导入课程】
第1节临床医学概要的范畴
临床医学概要是对临床医学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概要性描述的专业基础课。涵盖了诊断学基础、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肿瘤科、传染科、心理卫生及精神科等常见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等内容,是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必修课程之一。
2.学习本专业与医学中的各种信息及相关知识的渗透、结合。
3.药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学会尊重患者,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3、学习方法
1.明确本专业的综合知识与技能需要,明确学习每章节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方法,以及它们所对应的未来岗位发展中的重要性。
2.学习中通过“难点释疑”和“点滴积累”来帮助自己理解与掌握较复杂的知识与技能,领会贯通所学知识点。
3.当今,现代医学正突飞猛进地发展。
第3节学习临床医学概要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1、学习目的
非临床专业学生学习临床医学概要的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运用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
2、学习要求
1.对医学临床中查体诊断、病史询问、常见症状有一个概要的认识,掌握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要点、治疗方法。
第2节临床医学发展简史
1、“西医”医学起源
2、古代医学发展历程: 希波克拉底---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
3、现代医学及进展
1.19世纪,科学的思想和探索的精神促成了近代医学的丰硕成果。
0世纪医学取得了更大进步:1929年英国医学家发现青霉素;1932年德国合成了磺胺类药物。20世纪后半叶,显微外科、内镜技术、介入技术等相继出现。
有机化学B(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提纲 - 北京大学
有机化学B(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提纲本课程为4学分,60学时。
采用的主要教材为蒋硕健、丁有俊与李明谦编写的《有机化学》(第二版)。
讲授内容主要突出化学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从结构的角度阐述各类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反应,使同学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
教学环节除课堂讲授外,每周安排一次答疑,批改一次作业,四次习题课。
习题课上为同学做示范性总结,除探讨和分析基本例题外,还练习一些较难的例题,使各种水平的同学都有收获和提高。
共考试两次,期中考试占40%,期末考试占60%。
第一章绪论(2 学时)1.1 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1.3 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 共价键一. 共价键表示方法二. 共价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三. 杂化轨道四. 共价键极性、电负性、偶极距1.4 有机反应类型一. 均裂二. 异裂三. 协同反应1.5有机化合物分类1.6反应速度、活化能与过渡态1.7 酸碱概念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5 学时)(一) 开链烷烃2.1 烷烃的同系列和异构现象2.2 烷烃的结构特征与命名2.3 烷烃的物理性质2.4 烷烃的化学性质卤化反应:甲烷卤化的历程(反应机制的概念、自由基连锁反应的三个阶段、反应热与活化能、卤化反应速率的比较)丙烷的卤化(1、2、3级氢的活性的比较、自由基的稳定性、氯化与溴化反应的选择性)(二) 环烷烃2.4 环烷烃的分类、异构与命名2.5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2.6 拜耳张力学说2.7 构象异构体一、乙烷的构象 1.构象的定义 2. 构象的稳定性(重叠型、交叉型)3.构象的表示方法(锯架式、伞式(立体式)、Newman投影式)二、正丁烷的构象(全重叠型、邻交叉型、重叠型、对交叉型)三、环己烷的构象四、取代环己烷的构象五、十氢合萘的构象构象第三章旋光异构体(4 学时)3.1 异构体分类3.2 分子的对称性、手性和光活性一、分子的对称性和对称因素、手性和非手性二、偏振光和旋光现象3.3 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一.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手性中心和手性碳原子、对映体、外消旋体、旋光异构体的命名、RS构型、DL构型、旋光异构体的表达方式、)二. 含两个(或多个)不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旋光异构体的数目、非对映体、苏式与赤式)三. 含两个(或多个)相同(相象)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内消旋体、假不对称碳原子)四. 含手性碳原子的单环化合物(命名、判别单环化合物旋光性的方法、取代环已烷的光活性与构象)3.4 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旋光异构(丙二烯型、联苯型)3.5 外消旋混合物的拆分第四章卤代烃(5 学时)4.1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与物理性质4.2 化学性质一、饱和碳原子的亲核取代反应 (1. 概述 2. 溶剂解 3.反应机理:S N1、S N2、构型转化 4. 影响S N1、S N2反应速度的因素(烷基的结构、离去基团、溶剂效应、试剂的亲核性)二、消除反应 1.反应机理:E1、E2 2.影响消除反应速度的因素,烷基的结构、试剂的影响 3. 消除反应的方向—扎依切夫规则 4. 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反式消除三、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竞争四、不饱和碳原子的取代与消除反应五、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六、卤代烃与还原七、卤代烃的鉴定第五章烯烃、炔烃和共轭二烯烃(5 学时)(一) 烯烃5.1 烯烃的结构、异构(顺反)与命名5.2 烯烃的物理性质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5.3 烯烃的化学性质一、亲电加成二、自由基加成三、催化氢化四、氧化反应五、硼氢化反应六、烯烃的 -卤代反应(二) 炔烃5.4 炔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5.5 炔烃的物理性质5.6 炔烃的化学性质一、末端炔氢的反应二、催化氢化三、亲电加成四、自由基加成五、亲核加成六、氧化反应(三) 共轭二烯烃5.7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分子轨道、共轭效应5.8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1,4加成作用,分子轨道理论,狄尔斯- 阿德耳反应5.9 烯烃、炔烃、共轭二烯烃的鉴定5.10 共振论简介第六章芳香烃(5 学时)6.1 苯的结构6.2 芳香烃的分类与命名6.3 芳香烃的物理性质6.4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一、加成反应二、芳环侧链上 -氢的卤素取代反应三、氧化反应四、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五、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和定位效应六、亲电取代反应在合成上的应用七、芳香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6.5 稠环芳烃一、萘、蒽、菲的命名和结构二、萘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亲电取代反应、定位效应2、加成反应3、氧化反应6.6 芳香性与休克尔4n+2规则第七章醇、醚、酚(5 学时)(一) 醇7.1 醇的分类、结构与命名7.2 醇的物理性质7.3 醇的化学性质一、醇的酸性与碱性二、羟基的亲核取代反应三、酯化反应四、醇的消除反应五、醇的氧化和脱氢、碘仿反应六、多元醇的氧化7.4 醇的鉴定(二) 醚7.5 醚的分类、结构、命名与物理性质7.6 醚的化学性质一、自动氧化二、形成徉盐三、醚键的断裂四、环醚的化学性质7.7 冠醚(三) 酚7.8 酚的结构、命名与物理性质7.9 酚的化学性质一、酸性二、成酯与佛里斯(Fries)重排反应三、酚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化、磺化、硝化、Fridel-Crafts反应) 四、柯尔白Kobel反应五、莱穆尔- 梯曼反应(Remier-Timan)反应六、成醚的反应七、酚的鉴定第八章醛、酮、醌(5 学时)8.1 醛酮结构、命名与物理性质8.2 醛、酮的化学性质一、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含碳的亲核试剂、含氧的亲核试剂、含硫的亲核试剂、氨及其衍生物对羰基的加成) 二、羰基的α-氢的反应(卤代和碘仿反应、羟醛缩合反应、酚与羰基化合物的加成) 三、还原反应(还原成醇、还原成亚甲基) 四、氧化反应 1. 醛酮的鉴别--吐伦试剂、菲林试剂、本尼地试剂 2. 康尼查罗反应 3. 安息香缩合反应8.3 共轭不饱和醛酮的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麦克尔加成)8.4 醛酮的鉴定8.4 醌的结构和化学反应 (羰基的加成反应、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1,4-加成反应、醌的还原反应)第九章羧酸及其衍生物(6 学时)(一) 羧酸9.1 羧酸的命名、结构与物理性质9.2 羧酸的化学性质一、酸性(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对酸性的影响、羧酸盐与活波卤代烷的反应)二、羧酸的α-氢的卤代反应三、羧羰基的反应(加成-消除反应历程) 四、羧酸的还原反应五、脱羧反应(二) 羧酸衍生物9.3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结构与物理性质9.4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一、羧羰基的亲核加成-消除反应二、羧酸衍生物的还原反应三、羧酸衍生物α-氢的酸性及其反应(克莱森缩合反应、狄克曼缩合反应、诺文葛耳反应) 四、β-二羰基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药物设计与合成五、霍夫曼重排反应-酰氨氮上氢的反应六、酯的热裂消除反应第十章胺(4 学时)10.1 胺的分类、结构、命名与物理性质10.2 胺的化学性质一、胺的碱性二、胺的烷基化反应三、磺酰化-兴斯堡反应四、与亚硝酸的反应五、胺的氧化反应六、芳香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七、烯胺的反应八、曼尼烯反应九、四级胺碱及N-氧化物的消除反应十、芳香重氮盐及其反应(置换反应、偶联反应) 十一、胺的鉴定第十一章杂环化合物(4 学时)11.1 含杂原子的五员杂环化合物一、含一个杂原子的五员杂环化合物 1. 呋喃、噻酚、吡咯的命名、结构与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与重氮盐偶联反应、与酸碱作用)二、含两个杂原子的五员杂环 1. 唑的结构与命名 2. 唑的化学性质11.2 含杂原子的六员杂环化合物一、吡啶的结构、命名与物理性质二、吡啶的化学性质 1. 吡啶的碱性与亲核性 2.氧化反应 3.亲电取代反应 4.亲核取代反应 5.侧链α-氢的反应 6.还原反应三、吡啶衍生物11.3 含两个杂原子的六员杂环化合物(二嗪的结构与命名)11.4 稠杂环化合物一、苯并呋喃、噻酚、吡咯二、喹啉、异喹啉三、嘧啶和咪唑的并环体系---- 嘌呤11.5 核酸与生物碱一、核酸 1. 核酸与生命遗传的化学本质 2. 核酸的结构 3.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二、生物碱第十二章碳水化合物-糖(4 学时)(一) 单糖12.1 单糖的立体构型及构象一、变旋光现象二、单糖的环状半缩醛结构12.2 单糖的物理性质12.3 单糖的化学性质一、羰基上的反应(糖苷的形成,糖腙,糖脎) 二、羟基上的反应(成醚、成酯、缩醛、缩酮) 三、氧化-还原反应四、碱作用下的互变异构五、单糖的递升与降解六、糖的结构鉴定(二) 双糖12.4 还原性双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12.5 非还原性双糖(蔗糖)12.6 多糖12.7 糖的鉴定第十三章氨基酸和蛋白质(4 学时)(一) 氨基酸13.1 氨基酸酸碱性和等电点13.2 氨基酸的反应一. 与酰氯、酸酐的反应-氨基的保护二. 酯化反应-羧基的保护三.与茚三酮的反应四. 热分解反应五. 氨基酸的消旋13.3 氨基酸的合成一、卤代酸的氨解二、斯特瑞克反应三、盖布瑞尔反应(二)肽13.4 肽的结构、命名与合成13.5 多肽合成一.保护基策略二.多肽合成方法(碳二亚胺法、混合酸酐法、活泼酯法) 三、固相法合成多肽13.6 多肽的结构测定第十四章天然产物、萜类化合物、甾族化合物(1学时)异戊二烯规则、链型单萜、单环萜、双环萜有机化学(B) 讲课进度表。
《临床医学概论》教案(课时备课)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形成、释放
内源性致热源
诊断学(diagnostics)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即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检查方法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1、基本理论:是研究基本的症状、体征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理以及建立诊断的思维程序,从而识别疾病的各种情况。
2、基本检查方法: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视、触、叩、听诊)、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心功能、肺功能、X线、超声波、脑电图、同位素、CT、MRI、内窥镜等)。
3、临床正确思维: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识别疾病、判断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保护机体的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提出依据。
第一章 常见症状
? 症状:是指在疾病状态下,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病人主观感受到的不舒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症状是诊断疾病的重要线索和依据。
? 体征:是指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发现的异常表现。体征对临床诊断的形式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向学生介绍《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在人才培养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向学生提出学习本课程必须遵守的课堂教学要求,包括对课堂讨论、随堂笔记、作业、实习等要求,并从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述、文字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第二部分 基本部分(80分钟)
绪论
临床医学概念: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是诊断、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的学科群,属于应用科学。
启发式教学:先提出问题,呼吸困难仅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吗?然后讲解病因。
讨论、练习和作业 1、简述发热的临床分度。
2、简述急性腹痛的病因。 主要参考资料 1、《临床医学概论》,吕卓人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
机械 暴力
损伤
组织破坏 血管破裂 出血 血压 组织缺氧
交感神经兴奋 失血 组织缺氧
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管收缩 凝血功能启动
血压 止血 心功能加强
抗损伤反应
2.因果交替
1)原始因素作用于机体后,机体产生一定的变化, 这些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引起另一些变化。
2)原因不存在,因果交替仍能推动疾病过程继续发 展。
(二)地位
1、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2、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3、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 4、桥樑性学科 5、实验性学科
(三)内容
1.总论: 绪论和疾病概论 2.病理过程:(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 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机 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3.各论:(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三、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2)注意两者相互影响的关系
糖尿病 疖、痈
尿毒症
肾性骨病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内环境恒定
神经机制 效应器
感受器
体液机制
传出神经 细胞分子机制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一)神经机制 - 直接损害神经系统
◆乙型脑炎病毒破坏CNS 乙型脑炎
◆狂犬病病毒
疫苗
狂犬病
抑制神经递质合成、释放、分解,促进病因与神经递质 结合,减弱或阻断正常递质作用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第一章 绪 论
一、什么是病理生理学?
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及机制的学科,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 学的桥梁课。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二、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和内容
(一)任务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机
制,研究患病机体机能、代谢变化及其 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 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临床医学概论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考试大纲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二OO九年十二月总论第一篇绪论一、【目的要求】掌握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以及学科分类的方式,充分认识医学工程、药学、生命科学、卫生管理等学科在临床医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医学模式转变后的发展特点与方向。
二、【教学内容】1、医学的起源2、健康与疾病。
3、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
三、【考核要求】掌握:健康、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健康的标准;熟悉:临床诊断的基本形式与方法,疾病的治疗方法;了解:其他内容;1、医学的起源领会: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
2、健康与疾病。
识记:健康、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健康的标准;领会:疾病过程共同规律及疾病分类3、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
领会:疾病诊断过程与方法及治疗方法第二篇诊断学基础第一章诊断学总论一、【目的要求】掌握:什麽是疾病的症状。
什么是体征的概念。
熟悉:诊断学内容了解: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教学内容】1、诊断、症状、体征的概念;2、诊断学的内容及学习方法。
三、【考核要求】1、诊断、症状、体征的概念;识记:症状、体征的定义。
领会:症状、体征的区别;2、诊断学的内容及学习方法。
领会:诊断学诊断疾病的内容;应用:诊断学的学习方法第二章常见症状一、【目的要求】掌握:发热、疼痛、呼吸困难、咯血、呕血、黄疸、意识障碍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的基础知识。
熟悉:伴随症状及诊断要点;二、【教学内容】1、发热、疼痛、呼吸困难、咯血、呕血、黄疸、意识障碍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的基础知识。
2、发热、疼痛、呼吸困难、咯血、呕血、黄疸、意识障碍的诊断要点。
三、【考核要求】1、发热、疼痛、呼吸困难、咯血、呕血、黄疸、意识障碍的概念及主要临床表现;识记:发热、疼痛、呼吸困难、咯血、呕血、黄疸、意识障碍的定义。
领会:发热、疼痛、呼吸困难、咯血、呕血、黄疸、意识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病理生理基础原理;2、发热、疼痛、呼吸困难、咯血、呕血、黄疸、意识障碍的诊断要点。
《临床医学概论》精讲教案-1
《临床医学概论》精讲教案-1 【讲授课题】绪论;症状学(I)发热、呼吸困难【目的要求】熟悉医学模式的转变;熟悉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掌握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了解医学工程技术在临床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掌握学习临床医学概论的要求和方法。
掌握症状与体征的概念;掌握发热、呼吸困难了解发热和呼吸困难等的问诊方法【重点难点】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与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症状与体征的概念;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定义与临床意义。
【手段方法】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教学。
【组织教学】自我介绍:联系方式;点名。
【复习旧课】提问:体温调节与气体交换?【教学内容】临床医学概论绪论临床医学的概念: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是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群,属于应用科学。
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的完整概念:不仅指体强无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1.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复杂性2.临床工作的紧迫性3.医学上的重大课题多在临床实践中提出4.临床医学是检验医学成果的基础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大体有五类分类方式1.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2.按治疗对象建立的学科3.按人体的系统或解剖部位建立的学科4.按病种建立的学科5.按诊断手段建立的学科医学工程技术在临床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深化了医学的认识水平2.推动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1.向微观深入与宏观发展2.学科体系微分化与积分化并进3.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和渗透4.现代医学技术具有高科技的特色学习临床医学概论的要求和方法1.拓宽知识面,全面了解临床医学;2.注重能力培养3.培养自学的能力第一篇诊断技术第一章症状学症状:病人能够主观感受到的不舒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体征: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
有些异常改变既是症状又是体征。
第一节发热发热的定义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如产热多于散热,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即称为发热。
最新临床医学概论精选全文
第二节 头痛
• 临床意义 • (1)颅脑病变:如脑膜炎、脑震荡、脑出血、
脑肿瘤,以及偏头痛等。 • (2)颅外病变:如颅骨肿瘤、三叉神经痛,
以及五官疾病所致头痛等。 • (3)全身性疾病:如肺炎、原发性高血压、
酒精中毒、尿毒症等。 • (4)神经官能症:如神经衰弱及臆病性头痛
等。
7
第三节 胸痛
15
• 临床意义:
• 呕血: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硬化,胃溃疡
• 咯血: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结核,肺癌
•
循环系统疾病。 如急性左心衰。
16
第八节 心悸
• 临床意义 • 1.心脏搏动增强 可分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两类。 • 2.心率加快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
急性失血。 • 3. 心律失常 如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动过速,
11
• 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区别 • 肾源性水肿从眼险开始、 发展常迅速,
水肿性质软而移动性大, 伴有其他肾脏病 病症 • 心源性水肿从足部开始,发展较慢,坚实 移动性小,伴有心力衰竭病症表现。
12
第六节 呼吸困难
• 症状:患者感觉空气不足,呼吸困难
• 体征:鼻翼煽动,张口耸肩,出现发绀,
•
21
第十三节 昏迷
• 定义:患者意识尚失,对刺激无反应
•
严重的意识障碍,为昏迷。
• 临床表现: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 昏迷三阶段:
•
1, 轻度昏迷:意识大部尚失,角膜瞳孔反
射存在。
•
2, 中毒昏迷:对刺激无反应,角膜瞳孔反
射变弱。
•
3, 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发射消失
22
• 临床意义: • 重度感染:败血症 • 颅脑疾病:脑出血,脑震荡 • 心源性疾病:心源性休克
基础医学概论试题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第一节基本组织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自我更新过程。
2.兴奋性机体对环境中的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3.反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内部代谢及外边活动所发生的相应改变。
4.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5.阈值也叫阈强度指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6.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为细胞外液。
7.稳态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称为稳态,它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8.组织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的基本成分,由起源相同、类型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
9.内皮衬贴在循环管道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10.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上皮,构成腺。
11.腺以腺上皮为主所构成的器官,具有分泌的功能。
12.神经纤维由神经元长突起以及包绕在它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结构。
13.感受器是感觉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能感受刺激,传导冲动。
14.效应器运动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可支配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15.突触是存在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靶细胞)之间具有信息传递作用的特殊连接结构。
16.器官机体内由几种功能近似的组织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17.系统一系列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一方面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18.体液调节指存在于血液循环或其他体液的一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19.自身调节指内外环境改变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其本身所呈现出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20.正反馈指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调控作用减弱的过程。
21.负反馈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调控作用加强的过程。
二、填空题1.以解剖学姿势为准,距正中矢状面近者为_内测_;较远者为_外测_。
2.人体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研究的交叉融合技术研究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研究的交叉融合技术研究第一章绪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理论的不断深入,医学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交叉融合的时代。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作为医学研究的两大分支,在实践中互相依存,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技术,这些领域包含了从基础生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到临床流行病学,基于医学影像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交叉融合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第二章基于生物学的交叉融合技术生物学和医学的交叉点,主要在于基础医学的研究对临床医学的提高,从机体系统水平上研究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变化。
可以通过研究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寻找病理学根源,制定治疗方案。
这样,研究生物学的成果能够转化成实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例如,目前在癌症治疗中已经普及HER2阳性的检测标准,这一标准是通过了解肿瘤细胞中HER2分子的表达水平而确定的。
此外,更多的生物学研究还将在临床领域带来巨大的进步,比如使用基于干细胞的疗法进行肝脏和心脏病治疗的方法。
第三章基于影像学的交叉融合技术医学影像学是基于各种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研究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医生可以准确地诊断中风、关节损伤、脑血管疾病等,并研究了这些疾病的发生机理。
还有像超声技术、核磁共振等成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使得许多常见病得以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此外,医学影像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中,高级的计算机视觉和图像识别技术有望对临床医学研究产生更大的影响。
第四章基于基因的交叉融合技术基因作为生命的基本单位,与身体和各种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通常使用基因组学来研究基因序列和结构的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基因组学研究包括单个基因的突变和多基因情况的分析等。
基因组学技术已经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的医学研究,包括癌症生物治疗、药物靶向、基因诊断等等。
例如,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可以检测某些类型的肿瘤患者,对各个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确定了针对这些基因的靶向治疗方法。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康复)
三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背景《临床医学概论》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科必修课程,是一门从整体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本课程涵盖诊断学、内科学、神经精神病学、外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学科,主要介绍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点介绍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疾病,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全面了解临床医学各疾病的概述和诊疗常规中,去发现临床的需求,去思考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其它学科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渗透提供结合本专业的各种信息及相关知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奠定基础,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是《正常人体学》、《病因病理学》等先修课,学生为高中毕业生。
二、课程性质《临床医学概论》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它综合了诊断学、内科学、神经精神病学、外科学、儿科学等学科,重点讲授康复医学领域已涉及的临床病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常见临床疾病的诊治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康复技术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理念1.《临床医学概论》进行课程整合,建立康复专业医学教育平台。
将多门临床医学课程整合,以综合课程形式开设,整合了教学内容,统一了标准,缓解了长期困扰、难以协调的课程门数多、课时量大等矛盾。
2.《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临床医学概论的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
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病史采集(问诊)与症状
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 体验和感觉,或某些直观的病态变化。
发热、咳嗽、头痛、腹痛、胸痛、下肢水肿、 发现异常包块……
2.体格检查与体征
医师用自己的感官或简单的辅助器具(听
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计)对患者进 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 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所观察到的客观变化 就是体征。
1、疾病的演变过程 2、部分疾病的特征性症状 3、良好的医患关系
1.一般项目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系统回顾 5. 个人史 6.婚姻史 7.月经史与婚育史 8.家族史
姓名、性别、年龄 籍贯 出生地 民族 婚姻 住址、电话 工作单位、职业 入院日期、记录日期 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
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同仁医院
第一篇 诊断学基础 第二篇 医学影像学基础 第三篇 外科总论
绪论 第一章 问诊 第二章 常见症状 第三章 体格检查 第四章 器械检查 第五章 诊断方法和病历书写
第六章 医学影像总论 第七章 骨骼与肌肉系统 第八章 胸部 第九章 腹部 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部 第十一章 介入放射学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
尽可能询问患者本人,如本人不能叙述则询 问知情者
对于危重病人应简问主要症状,先立即组织 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补充采集其他详细病 史
语言需通俗易懂,忌用具有特定含义的专业 术语
切忌逼问和诱问
病人陈述的病名,要根据病史予以证明、验 证
外单位病历等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以此取 代本次就诊时的问诊
视
叩
嗅
触
听
3.实验室检查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 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 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 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
4.器械检查
包括临床上的各种诊断技术,如X线、超 声波及心电图检查等,这些辅助检查对临床 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社会经历 职业及工作条件 习惯与嗜好 冶游史
婚姻史 月经史与生育史 家族史
尊重患者,尤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端庄的仪表、温和的态度、同情的语言 专心倾听,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叙述 善于启发、提示与引导 重视非语言的交流作用,如表情、姿势、手
势等 保持一定的专业敏感性和稳定的情绪
5.病历书写
是医师将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 辅助检查等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后形成的 书面记录,也是患者病情变化和诊疗过程的 全面记录。
1.注重基础医学理论在诊断学中的应用,尤其 是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
2.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是学习的重点,除了 要掌握相应的理论外,更要重于实践,才能 掌握相应的技能。
第十二章 外科无菌技术与换药 第十三章 外科休克 第十四章 外科感染 第十五章 损伤 第十六章 肿瘤 第十七章 外科疼痛
一、诊断学内容 二、学习诊断学的要求
健康评估→康复评定→制定康复计划→实施 康复治疗→再次康复评定→确定下一阶段的 康复治疗计划
通过健康评估,了解病人的病史,对心肺功 能做出评定,是康复治疗工作的基础。
学习目标: 掌握问诊的方法和内容 熟悉问诊的注意事项
问诊=病史采集
医务人员询问患者或知情人,了解患者的健 康状况、疾病的发展过程、社会心理等病史 的诊断方法。
一、问诊的重要性 二、问诊的内容 三、问诊的方法 四、问诊注意事项
解决患者诊断问题的大多数线索和依据都 来源于问诊所获取的资料。
既往的健康状况 过去曾患疾病史 外伤手术史 输血史 食物药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等
由很长的一系列直接提问组成,最后一遍收 集病史资料,避免问诊过程中的忽略或遗漏。
八大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造血系统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 神经精神系统 肌肉骨骼系统
主诉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 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 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它记录患者 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 治经过。
主要包含7个方面的内容: 起病情况和患病时间 主要症状的特点 病因与诱因 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伴随症状 诊治经过 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通过学习诊断学,掌握健康评估。
诊断是通过病情学、体征学及医学检查、检 验手段来判断疾病本质和确定疾病名称的临 床过程。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1.病史采集(问诊)与症状 通过与患者的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
及发展的过程。
每个病人都是一本书。深入的病史询问本身 就是一个加深对疾病了解,在实践中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