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

合集下载

最新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资料

最新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资料

第二章区域地质环境第一节气象水文一、气象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长夏短冬,气候温和,雨量丰沛,阳光充足。

每年会不同程度受到暴雨、热带气旋、寒冷、高温、雷暴、冰雹、干旱、大雾、灰霾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约22.5℃,1月平均气温最低14.9℃,最低气温为0.2℃,7月平均气温最高28.6℃,最高气温为38.7℃。

深圳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

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有2747mm(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mm(1963年)。

每年4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雨量的84%。

其中48%分布于7~9月(后汛期)。

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最少是1月,只有30mm。

深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4天,最多的年份184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09天。

小雨占总降水日数的68%,中雨占16%,大雨占10%,暴雨以上降水日数年平均约9.3天。

降水日数与降水量一样,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平均降水日数为97天,以后汛期占51天,第四季度最少,平均只有20天。

据水文部门雨量记录,1997年7月19日,三洲田24小时最大雨量达531.7mm,1小时最大雨量为104.9mm。

年日照时数1933.8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

深圳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常年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即盛行风向为南东东和北北东(频率分别为17%和14%)。

深圳市濒临南海,气候明显受海洋影响,台风频繁。

台风影响时间为5~12月,以6~10月较多,尤以7~9月为高峰期。

1997年、1999年、2000年每年两次台风对深圳造成严重影响,深圳均出现6~9级大风及强降雨过程。

深圳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8月20日连续两日的暴雨,深圳市诱发的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斜坡类地质灾害达208处,给深圳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在4~9月份的强降雨季节,更是斜坡类地质灾害的频发时段。

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

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

第二章区域地质环境第一节气象水文一、气象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长夏短冬,气候温和,雨量丰沛,阳光充足。

每年会不同程度受到暴雨、热带气旋、寒冷、高温、雷暴、冰雹、干旱、大雾、灰霾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约22.5℃,1月平均气温最低14.9℃,最低气温为0.2℃,7月平均气温最高28.6℃,最高气温为38.7℃。

深圳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

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有2747mm(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mm(1963年)。

每年4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雨量的84%。

其中48%分布于7~9月(后汛期)。

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最少是1月,只有30mm。

深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4天,最多的年份184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09天。

小雨占总降水日数的68%,中雨占16%,大雨占10%,暴雨以上降水日数年平均约9.3天。

降水日数与降水量一样,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平均降水日数为97天,以后汛期占51天,第四季度最少,平均只有20天。

据水文部门雨量记录,1997年7月19日,三洲田24小时最大雨量达531.7mm,1小时最大雨量为104.9mm。

年日照时数1933.8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

深圳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常年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即盛行风向为南东东和北北东(频率分别为17%和14%)。

深圳市濒临南海,气候明显受海洋影响,台风频繁。

台风影响时间为5~12月,以6~10月较多,尤以7~9月为高峰期。

1997年、1999年、2000年每年两次台风对深圳造成严重影响,深圳均出现6~9级大风及强降雨过程。

深圳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8月20日连续两日的暴雨,深圳市诱发的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斜坡类地质灾害达208处,给深圳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在4~9月份的强降雨季节,更是斜坡类地质灾害的频发时段。

深圳市罗湖建成区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深圳市罗湖建成区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从区域地质构造上看,罗湖建成区主要受北东向深
圳断裂带中的次级断裂一企岭吓〜九尾岭断裂及横岗 〜罗湖断裂的控制山。该区属地震基本烈度H度区。 2.5水文地质条件
罗湖建成区地下水分布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 裂隙水两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 潜水,赋存在第四系冲洪积层、覆盖型残积层和人工堆 积层中。基岩裂隙水主要为块状岩裂隙水 、层状岩裂隙 水,多分布在区内变质岩、碎屑岩、花岗岩的裂隙之中。 按裂隙的成因性质进一步分为节理裂隙水、风化裂隙水 和构造裂隙水。
罗湖建成区危险性大的潜在不稳定边坡有36处, 边坡坡高多>5 m,坡度为30°〜60°的边坡达半数以上, 边坡类型以岩土混合质边坡居多(表Do
坡高 坡度 边坡类型
表1潜在不稳定边坡特征统计
个数/个
W5m
4
5 〜20m
16
$20m
16
<30°
2
30°〜60°
19
>60°
15
土质
10
岩质
6
岩土混合
20
百分比/%
其中最典型的路段为K1 + 141〜K1 + 304,在约170 m 长的路段发育2处滑坡、3处小型崩塌(图2);崩塌及滑 坡均出现在公路沿线的一段高陡边坡上,该段边坡平面
上处于一个外凸的山咀,边坡高6〜20 m,坡度50°,坡 向340〜110°,边坡上部由第四系风化残积层组成,为褐 红色粉质粘土,下部为强风化及中风化侏罗系梧桐山组 凝灰质砂岩;崩塌、滑坡都发生于上部土质坡段,明显受 土岩接触面的控制。
3罗湖建成区崩塌、滑坡及潜在不稳定边 坡的分布特征
3.1崩塌、滑坡的分布特征 3. 1. 1崩塌与滑坡地质灾害的分布受地层岩性的控制

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

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

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摘要: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到民生和人民安居的大事,尤其是近年来人类对自然无节制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导致深圳市地质地理环境的变异,进而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尤其是泥石流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此可见深圳市对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研究就显的格外重要。

文章中既对深圳市的地貌和环境做了调查也分析目前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并针对地质灾害情况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这既可以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看参考的依据,也为地质灾害防治部门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1 绪论1.1 深圳市地质灾害的研究背景深圳地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靠近海域且降雨量充足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加上改革开放后经济急速发展,城市大幅度建设等人类的对自然的改造幅度巨大带来的明显地质环境问题,存在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具有灾种多、群发性、高隐蔽性、高突发性和时间上的集中性等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深圳地区泥石流、崩塌等突发地质灾害共造成四百余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地质灾害在学术上的定义是由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引起,可以危及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作用类灾害。

在生活中通常给人们造成巨大威胁和损失的是突发类的灾害,因其是突如其来的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结束灾害过程,所以在预报和监测方面具有较大困难,常常会使人防不胜防、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这一类的灾害主要有火山喷发、塌坡、泥石流和地震等,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前兆不明显。

在我国因地理原因有很多地方地质灾害多发且分布极广,深圳就是这类地区的代表之一。

近年来深圳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稳步进行,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就是要保护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其潜在的社会意义及经济意义将是十分巨大的。

1.3 研究现状我国对于泥石流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70年代。

此后,人们对它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但由于其极具复杂性,在泥石流学科研究中,每取得一点进展研究者都要付出极高的代价。

深圳市工程地质条件

深圳市工程地质条件

深圳市工程地质条件一、自然地理条件深圳市位于粤港澳三角洲东部,东邻大鹏湾,南部、西北部与香港、东莞、惠州等接壤。

深圳市总面积1997.4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818.6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78.78平方千米。

市域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和平原相间,地形起伏约300米至800米之间,最高点为松岗三角山,海拔920米;最低点为深圳河出海口,海拔0米。

深圳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4-25℃,最冷月均温约14℃,最热月均温约28℃,年总降雨量1523.8毫米。

气候适宜,全年可持续建设。

二、地质条件深圳市由华南地区构造的广东岩溶域和新构造的珠江三角洲平原交汇部分组成。

市域地质构造复杂,多为断裂控制。

岩石类型多样,有火山岩、凝灰岩、流纹岩、花岗岩、石英闪长岩、深成岩等岩石类型。

岩体强度和稳定性不同,对预制构筑物等的支撑力作用不同,需根据地质情况进行选址和方案设计。

深圳市主要地层有第四系淤积层、第三系红色粘砂岩和扇形砂岩,及二叠系花岗质和安山岩等。

第四系是市区及主要开发区的表土,为淤泥、粉质黏土和砂土,厚度普遍较薄;第三系为砂岩、粘性黏土和黏性砂岩等,最大埋深约150米,良好的地基基础;二叠系花岗岩和安山岩质地坚硬,可用于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地震条件深圳市位于华南地区的地震带上,遗留了丰富的活动断层,并且与其它区域一样仍存在较大的地震危险。

市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应符合规制标准,结构抗震稳定性得到充分的保证。

地震对于深圳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建筑、桥梁、隧道、水库等工程建设应当注重抗震性能设计、施工控制及日常维护,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四、水文地质条件深圳市境内水文地质条件优越,分布着便于开采和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和针对性的矿泉水资源。

深圳市地表水资源少,需多长输远供,而地下水资源则十分丰富,多在120米深度以下分布,水质优良、含水层稳定,深受市民欢迎。

深圳市南山区工程地质适宜性分区

深圳市南山区工程地质适宜性分区
Su i t a bi l i t y e va l ua t i on o f e n gi ne e r i ng g e o l o g y i n Na n s ha n Di s t r i c t ,S he n z h e n Ci t y
Ab s t r a c t :Ac c o r d i n g t o o v e r a l l d e v e l o p me n t p l a n n i n g o f N a n s h a n,c o mb i n g w i t h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o f t o p o g r a p h y a n d mo r p h o l o g i c a l ,a n d b a s e d o n e n g i n e e i r n g g e o l o g i c l a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a n a l y s i s a n d t h e e v lu a a t i o n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d i s a s t e r s , e n g i n e e r i n g g e o l o g i c l a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i r n g g e o l o g i c p r o p e r t i e s i n d i f e r e n t s e c t i o n s we r e ma d e .B y u s i n g e n v i r o n me n t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i n d e x me t h o d c o n— b i n e d wi t h Ma p g i s s o f t w a r e p l a f t o r m ,Na n s h a n D i s t i r c t a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g o o d,me d i u m ,p o o r ,a n d n o t a p p r o p i r a t e z o n e b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g e o - l o g i c a l s u i t a b i l i t y ,d i f e r e n t s u g g e s t i o n s h a v e b e e n p u t f o r w a r d f o r c i t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深圳市地面坍塌灾害成因分析

深圳市地面坍塌灾害成因分析
(4)人 为塑造 地形 作 用 。经 济 建设 和工 程 活动 使地 表 形 态 发 了很 大 变 化 ,形 成 了许 多 人 为 地 貌 景 观 ,如 水 利 建 设 修 建 的水 库 、灌 溉 渠 系 ;采 矿 堆 积 的 尾 矿 、废 石 堆 ,挖 掘 的 采 矿 场 陡 壁 斜 坡 、 矿 坑 ;工 程 与 道 路 建 设 削 平 高 地 ,填 平 低 地 ,修 筑路堤 、路 堑 ;海 岸地带 修建长 堤 ,人 工岛 ,围 海 、围湖造地 等等 ,其规模 和速率 ,比天然外 动 力 作用 对地 形 的塑造 还要 巨大 。
(1)地 质 构 造 背 景 。 深 圳 市 地 质 构 造 复 杂 多 变 , 以断 裂 构 造 为 主 。五 华 —— 深 圳 断 裂 带 斜 贯 全 区 ,是 区 内 的 主 导 构 造 。其 他 断 裂 主 要 有 :发 育 于 泥 盆 系 一石 炭 系 中 的 北 东 向—— 龙 岗 向 斜 、 葵 涌 向斜 、吊神 山 向斜 、排 牙 山 背 斜 ,发 育 于 上 三叠 统 一下 保 罗 统 的 东 西 向—— 横 沥 向斜 ,北 西 向—— 蛇 口 、杨 柳 岗 、沙 湾 、太 和 坪 及 大 鹏 等 诸 断裂 束 等 。
(2)工程 地 质条件 。深 圳 市工 程 地 质 条 件 复杂 多样 ,岩体类 型以岩浆岩 、变质 岩、碳酸 盐岩 和 碎 屑岩为主,土体类 型 主要 包括 沉积土体 、残积 土体和人工填土 3大类型。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 中 ,在 建成 区 表 部 形 成 大 面 积 人 工 填 土 层 。另 外 深圳 市 存 在 大 量 的 软 土 ,主要 为 滨 海 平 原 地 带 的 冲 洪积 、冲 积 ~海 积 、海 积 淤 泥 及 淤 泥 质 土 ,山 前平 原 及 河 谷 平 原 地 带 湖 沼 相 淤 泥 及 淤 泥 质 土 。 这些 土 质结 构松 软 ,具 有 含水 量 高、孔 隙 比大 、 压缩性 高 、抗 剪强度低 ,具有灵 敏度较 高 、触 变 性 、流变性和不均性 ,所以该类土体承载力低。 2.2 多变 的气 候条 件

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

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

第二章区域地质环境第一节气象水文一、气象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长夏短冬,气候温与,雨量丰沛,阳光充足。

每年会不同程度受到暴雨、热带气旋、寒冷、高温、雷暴、冰雹、干旱、大雾、灰霾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约22、5℃,1月平均气温最低14、9℃,最低气温为0、2℃,7月平均气温最高28、6℃,最高气温为38、7℃。

深圳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

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有2747mm(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mm(1963年)。

每年4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雨量的84%。

其中48%分布于7~9月(后汛期)。

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最少就是1月,只有30mm。

深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4天,最多的年份184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09天。

小雨占总降水日数的68%,中雨占16%,大雨占10%,暴雨以上降水日数年平均约9、3天。

降水日数与降水量一样,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平均降水日数为97天,以后汛期占51天,第四季度最少,平均只有20天。

据水文部门雨量记录,1997年7月19日,三洲田24小时最大雨量达531、7mm,1小时最大雨量为104、9mm。

年日照时数1933、8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

深圳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常年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即盛行风向为南东东与北北东(频率分别为17%与14%)。

深圳市濒临南海,气候明显受海洋影响,台风频繁。

台风影响时间为5~12月,以6~10月较多,尤以7~9月为高峰期。

1997年、1999年、2000年每年两次台风对深圳造成严重影响,深圳均出现6~9级大风及强降雨过程。

深圳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8月20日连续两日的暴雨,深圳市诱发的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斜坡类地质灾害达208处,给深圳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尤其就是在4~9月份的强降雨季节,更就是斜坡类地质灾害的频发时段。

坪山新区基本资料

坪山新区基本资料

引言特区东拓,斥1900亿巨资将坪山新区打造成“新动力之城,未来之城”,区域规划、交通、教育及生活设施全面升级,坪山新区将逐渐形成深圳东站CBD、聚龙山CBD两大中心,未来深圳将形成“西看前海,东看坪山”的新格局。

地理地貌特征自然地形主要为浅丘陵和坪山盆地,地势舒缓,建设条件良好。

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中部东西走向为宽谷冲积台地和剥蚀平原,适于开发建设与耕作;西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连片山地,属砂页岩和花岗岩赤红壤,适于发展林果。

地质土壤深圳市的岩溶地质作用主要发育在龙岗区,分布于龙岗、坪山、坪地和葵涌4个岩溶盆地地貌单元,成为岩溶塌陷多发区。

新区范围内属于岩溶地质,分布石岩系石磴子组灰岩,该岩层为可溶性岩层,在长期的岩溶地质作用下,形成溶蚀洼地,在上述地区石灰岩隐伏于溶蚀洼地松散堆积层下部,成为隐伏岩溶发育区。

在隐伏岩溶发育区,由于地下存在溶洞、暗河、土洞等,当地下水位变动时,易形成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易导致地面建(构)筑物沉陷、变形、破坏等,对城市规划建设和土地利用造成严重的影响。

生态环境环境概况坪山新区区域内地势南高北低,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

深圳主要河流——坪山河贯穿全境。

北、东、南三面有规划中的坪山—龙岗城市绿廊、坪山—坑梓绿廊、马峦山森林郊野公园环抱。

生态控制线坪山新区生态控制线内用地88.89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53.22%,河湖水面10.03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6.00%。

2资源土地资源根据新一轮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坪山新区剩余可建设用地约30平方公里,是全市可建设开发用地空间最大的城区。

其中,国有土地22.22平方公里,3.4平方公里已场平,通过土地整备项目可以再清理出6.6平方公里,即新区将有10.06平方公里土地可用于建设。

在剩余的可建设用地中,成片可建设用地(面积大于1.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聚龙等七个区域:聚龙功能区(905公顷)、大工业文化体育区(155公顷)、大工业田心村(246公顷)、坪山新中心区(160公顷)、罗湖工业园(156公顷)、坪山马峦山(455公顷)、坑梓龙田村(152公顷)。

深圳市地质遗迹保护现状与管理建议探讨

深圳市地质遗迹保护现状与管理建议探讨

深圳市地质遗迹保护现状与管理建议探讨发布时间:2021-12-03T09:02:54.524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19期作者:董蕾[导读] 地质遗迹保护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基础内容,地质演化与人类活动的作用影响下,董蕾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地质遗迹保护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基础内容,地质演化与人类活动的作用影响下,深圳市就此形成特色鲜明的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如地貌景观与矿业遗迹等,同样涉及到古生物化石等,重点加强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地质遗迹可持续发展。

对深圳市地质遗迹保护现状与管理建议进行了分析,有利于深圳市地质保护管理的有效落实,以此推进美丽深圳建设。

关键词:深圳市;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前言:地球经过长时间的地质演化,因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影响,就此形成、发展的地质自然遗产,即地质遗迹。

全球各国均对地质遗迹有了高度重视,并建设自然保护区与地质公园,对地质遗迹采取重点保护。

在此方面,我国同样保持高度重视,并相继制定出台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技术规范,促使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得以高质量落实开展,地质遗迹资源得以有效保护。

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同样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务必对此保持高度重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而推动地质遗迹可持续发展。

1深圳市地质遗迹保护现状1.1区域调查评价深圳市地质遗迹保护,相关调查工作早已开展,对原特区与内、原宝安区以及原龙岗区进行调查评价,了解掌握地质遗迹分布、特征以及类型等,为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2016年原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基于最新标准要求,编写制定《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2017年,则出台行业相关标准,即《地质以及调查规范》(DZ/T 030—2017)。

基于此,《深圳市1∶50000地质遗迹详细调查评价》项目得以顺利实施[1]。

1.2保护规划编制2008年,基于前期调查汇总,设立专题开展深入研究,并编写制定《深圳市地质遗迹保护规划》。

深圳市地质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深圳市地质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加剧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 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 沿海地质环境更加恶化。
9 8 4年完成的《 深 全新世以来活动进一步减弱, 据1 圳区域稳定性评价》 , 得出深圳不具备发生 Ms ≥5 级的地震条件。迄今深圳市区尚未有发生过 3级以 5 6 7年 上地震的历史记载( 仅在其外围的宝安南头 1 。仅在沙头角和南头两地各 发生过 1次 3级地震) 发生过 1次 3<Ms< 4级地震。由此可见, 深圳地 区的地震记载引证了其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好。 虽然断裂活动不会引起强烈地震, 但是断裂的 活动会对城市建筑设施造成危害。作为区域主导构 造的北东向断裂, 连续性较好且穿越市区。断层现 处于缓慢释放应力蠕动状态, 并且沿一个方向滑动, 如黄贝 岭 F . 1 7~0 . 3 5 8断 层 趋 向 性 蠕 动 速 率 为 0
1 9 9 5年以来广大的乡村地区 城市化进程互动发展, 基本上进入了城市化成熟阶段。近年来城乡一体化 和都市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使仅有 7 6 0 k m 的可 建设用地上, 5 0 0多平方公里已是高楼林立。 城市化进程是人口聚集、 产业聚集、 经济增长的 过程, 也是大规模资源消耗、 空间聚集、 自然地貌格 局破坏和人工地貌形成的过程。城市化进程一方面 要受到城市区域地质环境因素的约束; 另一方面高 聚居的社会或工程因素不可避免地引发地质环境问 题, 如大规模工程建设盲目的采石取土, 造成深圳水 土流失面积约 1 6 9 k m
J o u r n a l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G e o l o g y 工程地质学报 1 0 0 4- 9 6 6 5 / 2 0 0 6 / 1 4 ( S u p p l . ) 0 0 3 3 0 5
深圳市地质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关于深圳地区废弃石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探讨

关于深圳地区废弃石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探讨
2 . 泥石 流 地 质 灾害 隐 患评 价
工作 .确定废弃石场 的危险性程度 。再结合城市规
划 ,开 展 地 区废 弃 的石 场 地 质 环 境 综 合 治 理 专 项 规 划 ,确 定 综 合治 理 顺 序 和 治理 方 案 。根 据 专 项 规 划 , 分 期 分 批 投 入 资 金 ,开 展 废 弃 石场 综 合 整 治 工 程 , 最 终 使 石 壁 变 青 山 。 同时 充分 发挥 社 会 力 量 , 吸 收 社 会 资 金 , 参 与 废 弃石 场 地 质 环 境 综 合整 治 工 程 。
城 市 建筑 I 学 者研 究 I U R B A N I S M A N D AR C H I T E C T U R E I S C H OL A R S ‘ S T U D Y
关于深圳 地 区废 弃石场 地质环境综 合治理 的探讨
Di s c u s s i o n on t h e Ge o l o g i c a l En v i r o n me n t Co mp r eh e n s i v e Ma n a g e men t o f Ab a n d o n e d Qu a r r i e s i n Sh e n z h e n Ar e a
h e m a t t h e q u a r r y p i t h a s b e e n p l a n n i n g f o r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a n d o r p a r k , b u t t h e r e a l e s t i l l a b o u t 4 0 i n t o t h e wa s t e p i t Th e s e a b - a n d o n e d p i t s n o t o n l y a f e c t t h e S h e n z h e n c i t y e n v i r o n me n t ,

深圳滑坡调查报告

深圳滑坡调查报告

深圳滑坡调查报告深圳滑坡调查报告近日,深圳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滑坡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参与者,我们深入调查了这起事故的原因,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城市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

一、地质环境分析深圳市位于南方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表覆盖着大量的砂石和泥土。

根据我们的调查,滑坡事故发生的地点正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区,之前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故。

这个地区的地质构造不稳定,地下水位较高,地表土壤容易受到水分的侵蚀和冲刷。

二、人为因素分析除了地质环境的影响,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人为因素对滑坡事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这个地区的违建现象严重,大量的违章建筑占据了山坡,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

其次,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开发和建设,使得原本稳定的山体被大规模破坏。

再加上一些地下工程施工不规范,导致了地下水位的变动,进一步加剧了滑坡的风险。

三、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启示从这次滑坡事故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城市规划部门应该加强对地质环境的调查和评估,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地质灾害多发区进行建设。

其次,对于已经存在的违建,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恢复山体的稳定性。

同时,加强对地下工程的监管,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此外,加强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平衡。

四、公众意识的提升除了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的努力,公众的意识和参与也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于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在购买房屋时,要选择地理环境稳定的地区,避免购买违建房屋。

同时,个人也应该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综上所述,深圳滑坡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更加注重地质环境的评估和保护,同时加强对违建和地下工程的监管。

公众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建设出更加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论深圳梧桐山风景区环境地质保护

论深圳梧桐山风景区环境地质保护

岩 、 英砂 岩 分 布 在 北 部 及北 西部 ; 罗 系 为风 景 区 主 要地 层 , 石 侏 属 火 山 碎 屑 岩 建造 。 四系 一 般 分 布于 平 原 地 貌 , 为 残 积层 、 第 多
坡 积 层 火 山 群 风化 残 积 土 圳水库供应香港特别行政区用水 , 为广
湖 公 园、 桐 烟 云 等 8大 景 区。风 景 资 源 有 1 3处。其 中 , 桐 梧 3 梧 山顶 海 拨 高 9 37 是 深 圳 市 最 高 处 , 桐 山属 粤 东 沿 海 莲 花 4 .m, 梧 山系 , 由火 山岩 石 构 成 , 因岩 性 抗 风 化 , 山体 陡峻 , 自然 主景 。 为 20 0 5年 ,深 圳 市 人 民政 府 向 国 家 国 土 资 源部 申 报 梧 桐 山
区 内岩 浆 侵 入 活 动 频 繁 , 出露 有 燕 山期 花 岗 岩 。 在 大 地 构 造 上 , 深圳 市 地 处东 南 沿 海 莲 花 山 断 裂 带 西 南 段 , 莲花 山 断 裂 带 北 西 支 五 华 一 深 圳 断 裂 带南 西 段 展 布 区 , 是 梧 桐 山 风景 区位 于 深 圳 断 裂 带 的 南 东 部 , 受南 东 部 断 裂影 响严
观 、 表 水 切 割 作 用 景 观 。如 陡峻 的梧 桐 山北 坡 , 成 多 处 的瀑 地 形
布 、 级 陡崖 、 多 V形 谷 等 。“ 峰峦 起 伏 、 谷 幽 深 、 水 在 其 间 穿梭 沟 流
如 银 龙 。 在 风 景 区建 设 中 , 典 型 地 质 特征 , 取 收 集 注 册维 护 ” 对 采 等 保护 措施 , 质 遗 迹景 观绝 不安 排 人 文建 设 项 目, 地 以适 当措 施
图 2 瀑 布
地质 遗 迹 保护 的 目的也 在 于 地 质 研 究 , 于 作 为科 普 基 地 , 在 建 议 在 典 型 地 质 遗 迹地 点 ,进 行 适 当 的景 点 标 志 保 护 建 设 作 为

深圳市东部片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深圳市东部片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深圳市东部片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摘要:深圳市城市整体呈东西向展布,由于东西部地形地貌条件差异较大,城市的功能差别也各异,因此东西部水文地质条件也不同。

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对工程建设等方面具有巨大影响。

关键词: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隔水层Shenzhen Eastern Area of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Zhou XiangpengShenzhen Municip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Abstract: Shenzhen City as a whole was EW, east and west because the conditions are quite different topography, different cities have different functions, so the eastern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different. The complexity of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has a huge impact.Keywords: hydrological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quifer; impermeable layer深圳市东部地区地形上以低山丘陵为主,工作区则以低丘为主,在低丘之间分布有较开阔平坦的河谷冲洪积平原,如西涌、南澳、王母、葵涌、大小梅沙和盐田等,不同的地形地貌影响各自的水文地质条件。

一、含水层东部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基岩裂隙含水层、岩溶溶洞裂隙含水层。

各类含水层由于所处地形地貌条件、地层结构不同,致使地下水动力性质、富水性、水化学特征不同,也就形成不同类型地下水,其水文地质特征也各不相同,分述如下。

《深圳地质》-地质构造-断裂带-文字全电子版

《深圳地质》-地质构造-断裂带-文字全电子版

《深圳地质》→地质构造→褶皱与断裂带一、褶皱构造市内的褶皱构造由于受断裂构造的破坏,花岗岩体的吞噬、火山喷发和自中生代以来的地层覆盖,显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

主要有:发育于泥盆—石炭系中的北东向排牙山背斜、钓神山向斜、横岗—坪山背斜、龙岗向斜、草塘背斜,以及发育于上三叠统至下侏罗统的东西向横沥向斜。

(一)北东向褶皱1.排牙山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在龙岗王母圩以东排牙山一线,轴向呈北东50°~70°舒缓波状延展,长约11km,其影响宽度5km。

核部由中泥盆统鼎湖山群长石石英砂岩组成,两翼由上泥盆统双头群粉砂岩、石英砂岩、砂砾岩,下石炭统大湖组含砾石英细砂岩、粉砂岩夹砂质页岩等组成,其中南东翼地层倾向南东150°,倾角60°,北西翼地层倾向北西330°~340°,倾角30°~40°。

根据剖面形态分析,为—转折端圆滑开阔的背斜构造。

该背斜所卷入的地层为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同时又被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吞噬,其形成于晚侏罗世以前,可能为印支期构造运动的产物。

2.钓神山向斜向斜核部出露在龙岗王母圩北西2km的径心背—钓神山一线,轴向呈北东50°~70°舒缓波状延展,长约5.5km,其影响宽度2km。

核部由上泥盆统双头群上亚群粗砂岩、砂砾岩组成,两翼由双头群下亚群长石石英砂岩等组成。

其中北西翼地层倾向南东130°~170°,倾角55°,南东翼地层倾向北西330°~340°,倾角45°~50°。

该向斜的北西翼见产状相背或相向的次级小褶皱,其轴向基本与向斜轴一致。

向斜的两翼岩层倾角大致相等,因此可能为—轴面产状近于直立的开阔性的对称型向斜。

南端因受断裂影响而出现岩层局部倒转现象。

该向斜所卷入的地层为中泥盆统和上泥盆统,同时又被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吞噬,其形成于晚侏罗世以前,可能为印支期构造运动的产物。

深圳宝安区地下空间评估的地质环境因子评价

深圳宝安区地下空间评估的地质环境因子评价

2009 年 3 月 第 3 期
黄于新等: 深圳宝安区地下空间评估的地质环境因子评价
MAR 2009 No.3
性、系统性、实用性、简洁性和层次性 的原则,我们把深圳市宝安区地下空
宝安区地下空间资源容量评估指标 A
(目标层)
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影响因素归
为三大类,即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
工程地质条件 B1
中的若干影响因子作为指标层(D),构 D1
现 象
类 型
带 D4
程度 度 D6
建宝安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的层
D2 D3
D5
存 蚀影 形 性响 态 D8 D9 D7
D10
年 代
D11
次结构模型,具体如图 1 所示。
图 1 宝安区地下空间资源评估指标体系结构图
(指标层)
3 影响宝安区地下空间评估的地质环境因素分析
⑹ 软土层厚度。 该区软土主要分布在西部海 域的滨海平原一带,另外湖沼沉积区也有零星分布, 其物质组成主要为淤泥及淤泥质粘土,局部地带分 布有零星的泥炭质粘土,其分布厚度在空间上呈现 越靠近海岸线软土层厚度越大的规律。 该区域基本 属于滨海平原区,海岸带附近几乎全为水产养殖区, 淤泥层厚度一般为 3~7m。 如深圳机场就建在西海 岸边,场地淤泥层平均厚度 5m。 深圳西部海上田园 风光旅游区由于大面积人工填海,淤泥层厚度较大, 平均约 10m,最大厚度可达 18.2m。 由于软土“三高一 低”的特性和触变性,其工程性质很差,属于特殊土 类,在软土地区开挖地下空间,其边坡、基坑、隧道衬 砌都必须有专门针对性,另外软土排水缓慢,工后沉 降严重,影响地下空间的后期使用维护,故软土区地 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差。 3.2 水文地质条件
⑷ 断裂破碎带。该区位于北东向莲花山断裂构 造带南西段北西侧,东西向高要~惠来断裂构造带中 段南缘地带,北西向三洲~西樵山断裂构造带南东段, 总体断裂活动性不强,连续性差,北西向和北东向两 组较发育。 通过对断层缓冲分析可知,断层缓冲距离 大于 500m 的区域占全区的 74.3%, 属于优区,100~ 500m 的区域占 21.0%,属于良区,30~100m 的区域占 3.4%,属于中等区,10~30m 的区域占 0.9%,属于差区, 小于 10m 的区域占 0.4%,属于很差区。 断层对地下 空间开发具有明显的影响和控制作用,由于断层破碎 带属于应力集中地带,地应力较大,岩石破碎,与周边 围岩相比性质差异大,不管采用明挖法、矿山法或盾 构法,断层带都是最主要的工程难点和防护重点。 断 层对地下空间开挖影响的程度与其缓冲距离直接相 关,小于 10m 属于断层带上,岩石破碎,地下水及其 丰 富 ,需 专 门 对 策 处 理 ,适 宜 性 极 差 ,大 于 10m 次

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_企业报告(供应商版)

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_企业报告(供应商版)

目录 企业基本信息 .................................................................................................................................1 一、业绩表现 .................................................................................................................................1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30 日 生成
3 / 17
1.4 地区分布
近 1 年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中标项目主要分布于 广东等省份,项目数量分布为 7 个,占比企业近 1 年项目总数的 100%。从中标金额来看,广东的中 标总金额较高,表现出较高的地区集中度。
主要资质:
一、业绩表现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8~2023-08):
中标项目数(个)
7
同比增长:-22.2%
中标率
100.0%
同比增长:11.1%
中标总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1969.9
同比增长:92.6%
平均下浮率
3.5%
同比增长:218.2%
注:平均下浮率是指,项目下浮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下浮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300.0
3
深圳市生态系统碳汇提升路径与应 用技术服务采购项目中标(成交) 结果公示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深圳市海洋渔业局、深圳 市林业局)

深圳基坑降水措施

深圳基坑降水措施

深圳基坑降水措施引言随着深圳市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基坑工程也日益增多。

基坑降水是基坑工程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深圳基坑降水措施,主要包括降水原因、降水措施和施工要点。

通过合理的降水措施,能够有效保证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

降水原因在深圳的基坑工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降水原因:1.降雨:深圳气候温暖潮湿,降雨较多,尤其是夏季和秋季。

2.地下水位:深圳地下水位较高,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地下水的渗流和渗透。

3.周边地质条件:有些基坑周边地质条件较差,存在地下水脉络丰富、土壤松散等情况。

4.施工过程挖深:有些基坑为大面积大深度挖掘,挖深较大,降水压力较大。

降水措施为了应对基坑施工中的降水问题,深圳采取了多种降水措施,主要包括:1.地下排水系统:在基坑周边安装排水管道,通过排水管道将渗流和渗透的地下水导入到相应的排水设施中。

2.地表排水系统:对基坑区域进行排水沟和排水管道的设计,及时排除降雨水,防止积水造成的影响。

3.土壤固结处理:采取土壤固结措施,如灌浆、施加预留桩等,以提高土壤的抗渗性能和稳定性。

4.搭建防水层:在基坑壁面进行搭建防水层,防止地下水直接渗入基坑,同时对土壤起到固结作用。

施工要点在实施深圳基坑降水工程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施工要点:1.降水目标:明确降水的目标,根据不同的基坑情况制定合理的降水方案,确保降水效果符合要求。

2.安全措施:降水设备的搭建和维护需要符合安全规范,施工人员也需要做好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3.监测与调整:及时监测降水效果,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以保证降水工程的顺利进行。

4.施工计划: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合理安排降水施工的时序和进度,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5.环境保护:在进行降水施工时,要注意对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废水和废土的污染。

结论深圳基坑降水措施是基于深圳地区基坑工程中存在的降水问题而采取的应对措施。

通过合理的降水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基坑中的地下水位,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区域地质环境第一节气象水文一、气象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长夏短冬,气候温和,雨量丰沛,阳光充足。

每年会不同程度受到暴雨、热带气旋、寒冷、高温、雷暴、冰雹、干旱、大雾、灰霾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约22.5℃,1月平均气温最低14.9℃,最低气温为0.2℃,7月平均气温最高28.6℃,最高气温为38.7℃。

深圳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

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有2747mm(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mm(1963年)。

每年4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雨量的84%。

其中48%分布于7~9月(后汛期)。

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最少是1月,只有30mm。

深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4天,最多的年份184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09天。

小雨占总降水日数的68%,中雨占16%,大雨占10%,暴雨以上降水日数年平均约9.3天。

降水日数与降水量一样,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平均降水日数为97天,以后汛期占51天,第四季度最少,平均只有20天。

据水文部门雨量记录,1997年7月19日,三洲田24小时最大雨量达531.7mm,1小时最大雨量为104.9mm。

年日照时数1933.8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

深圳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常年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即盛行风向为南东东和北北东(频率分别为17%和14%)。

深圳市濒临南海,气候明显受海洋影响,台风频繁。

台风影响时间为5~12月,以6~10月较多,尤以7~9月为高峰期。

1997年、1999年、2000年每年两次台风对深圳造成严重影响,深圳均出现6~9级大风及强降雨过程。

深圳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8月20日连续两日的暴雨,深圳市诱发的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斜坡类地质灾害达208处,给深圳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在4~9月份的强降雨季节,更是斜坡类地质灾害的频发时段。

二、水文深圳市由于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及近南北向的断裂构造较发育,特别是东部地区的断裂构造甚为发育,山体坡度较陡,切割也较强烈,地表水系较为发育,大小河流共160余条,集水面积大于10km2者13条,其中集中面积大于100km2的主要河流有5条。

这些河流以海岸山脉为分水岭,以汇入海湾为归宿;其中分为三大水系:海湾水系、珠江口水系和东江水系。

海湾水系位于本市南部和东南部,计有大小河流120余条,其中流入深圳湾的主要河流有深圳河、大沙河;进入大鹏湾和大亚湾的河流有盐田河、大梅沙河、小梅沙河、葵涌河、东涌河、西涌河、王母河以及新大河。

珠江口水系位于本市西部,共有40条河流,主要的有茅洲河和西乡河,均注入珠江口内伶仃洋。

东江水系位于北部,有龙岗河、坪山河和观澜河,分别注入东江或东江的一级、二级支流。

这些河流及其支干流在空间上组合成树枝状、放射状及梳状水系。

多年平均径流量18.27亿m3,特枯年97%保证率时,年径流量7.67亿m3。

雨量较充沛,历年平均降水总量34.22亿m3,年径流量较大,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加之河流短小,暴雨集中滞留时间短,境内可利用水资源有限。

地下水资源总量6.5亿m3/年,年可开采资源量为1.0亿m3。

全市现有水库24座,其中中型水库9座,总库容5.25亿m3。

天然淡水资源总量19.3亿m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500 m3,约为全国和广东省的1/3和1/4。

第二节地形地貌深圳市的平面形状呈东西宽、南北窄的狭长形,东西的直线距离:自东宝河口的滩地西缘至大鹏半岛最东端为282.2km。

南北的直线距离:自罗田水库北缘至蛇口半岛南端为155.2km,至大鹏半岛最南端则为157.2km,南北较窄处,自雁田水库南缘至莲塘河仅10.7km,最窄处自北部边界至沙鱼涌海岸直线距离仅6km。

深圳市总面积1953km2。

深圳市地貌类型比较丰富,根据地势高低变化,将地貌类型划分为以下五种:(1)低山和高丘陵:代表300m以上高程区。

本区低山高程多为500~700m,500m以上的山峰共有29座。

低山分布在三片,即海岸山脉的东、西两岸和大鹏半岛。

高丘陵高程多为300~400m,主要分布在海岸山脉、大鹏半岛、鸡公头、羊台山等四片。

(2)低丘陵:代表100~150m的高程区。

市区低丘陵的117个高程点,105~117m的占68%,表明具有较清楚的等高性。

低丘陵的分布较分散,但仍有一定规律,共有三片:即海岸山脉及大鹏半岛;龙岗河与坪山河的分水岭,呈北东向排列;羊台山周围,呈环状分布。

(3)高台地:代表45~80m的高程区。

四级台地中有62%的高程点为65~81m,三级台地70%的高程点为30~45m,表明台地的齐顶特征。

高台地主要分布于坪山河、沙湾河、观澜河的河谷平原两侧及西部三大水库的库区。

(4)低台地和阶地:代表5~25m的高程区。

其中低台地主要呈弧形分布在深圳市西部及西南部沿海地带,阶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北部的河谷。

(5)平原:代表5m以下的高程区。

主要包括冲积平原及西部滨海的冲积、海积平原。

冲积平原的高程多为20~50m。

但比高小于5m;滨海平原的高程多为1.2~3.8m。

按主要地貌类型的面积统计,低山和高丘陵占土地面积的17.95%,低丘陵占30.94%,台地及二级阶地占23.11%,平原及一级阶地(两者的农业地貌条件相似)占26.45%,其余为陆地的水面。

斜坡类地质灾害多发生于高台地地区,特殊岩土、海水入侵地质灾害发生于西部滨海的冲积、海积平原,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所致。

第三节地层岩性一、地层工作区地层由沉积地层与火成岩地层共同组成,沉积地层时代有中元古界、泥盆系、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及第四系;火成岩地层主要是侏罗系。

由于地处莲花山断裂带的南西端,区域构造运动活跃,区域变质作用、岩浆活动频繁,对地层的破坏明显,造成地层连续性差,缺失多,除中~新生代地层外,其它各时代地层的岩石多受到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

现将工作区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震旦系震旦系是区内出露的最老地层,分布在宝安区公明北部、白花及其西部、福永—西乡—西丽、梅林—银湖及北部、深圳水库北西部等地。

为一套陆源碎屑沉积,经区域变质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系。

剖面岩性以变粒岩、黑云母片岩、条带状混合岩互层出现,夹石英岩、含砾中粒石英砂岩等,为一套砂泥质碎屑岩变质而成,自下向上,混合岩化作用有所加强,底部出现较多的混合花岗岩,局部见有片麻岩。

厚度>1487.4m。

2、泥盆系泥盆系分布于横岗山子吓、坪山镇南东蜈蚣岭—田头山、王母径心背、大鹏镇未木岭—钓神山、排牙山—高岭山、大鹏半岛北东局部及南门头一带。

测区仅发育中上泥盆统老虎头组(D2-3l)、春湾组(D3c)。

老虎头组(D2-3l):该群主要分布在山子吓南部、大鹏镇未木岭—钓神山、排牙山—高岭山、大鹏半岛北东局部及南门头一带,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

该组岩性为灰、灰白、灰紫色中—厚层状石英质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中粒砂岩、细粒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局部夹含炭泥质粉砂岩。

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未见顶底。

春湾组(D3c):分布在龙岗区大鹏镇排牙山—高岭山、大鹏半岛北东局部及南门头一带,是一套滨海潮坪相细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岩,区域与上覆大乌石组为连续沉积,厚度1418.73m。

组内岩石按其粗细变化大致可分为2个大的沉积旋回,即2个岩性段,每一段都以底部含砾(砾质)细粒石英砂岩(局部砾岩)开始。

第一段较薄,以砂岩为主(约占73%),按其粗细变化又可划分出2个小旋回:下部(第一小旋回)以黄白色中层状细砂岩为主体,底部含砾(局部砾岩)夹薄层泥质砂质石英粉砂岩;上部(第二小旋回)自下而上出现3个沉积韵律,以黄白色底部含砾不等粒岩屑砂岩(局部砾岩)、细粒石英砂岩为主体夹薄层粉砂质千枚状页岩,顶部灰白色石英细砂—绢云千枚岩与第二段含砾(局部砾岩)细粒石英砂岩为界。

第二段以页岩为主(约占2/3),其次是细粒石英砂岩,少量粉砂岩,根据粗细变化大致可分出6个沉积韵律,它们之间厚薄不等,岩性变化不大。

横向上含砾砂岩层位稳定,但含砾不均,局部较多可称砾岩。

本组岩石多已变质成变质砂岩、粉砂岩、千枚岩、绢云板岩、斑点板岩,下部具片理化。

3、石炭系区内仅出露下石炭统大塘阶,根据岩性、岩相可分为大赛坝组、石磴子组和测水组。

大赛坝组(C1d s):该组分布于龙岗区北西角清林径水库及其南部,该组未见顶底,厚度>383m。

该组岩性为灰白、灰黄、灰色中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不等厚互层,夹含炭质泥岩及微薄层—薄层状粉砂质泥岩与粉砂岩组成的韵律层,底部夹少量泥灰岩。

由一种基本层序叠置而成,纵向上自下而上砂岩由多变少;横向上清林径水库一带为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砂岩,向西逐渐变为以砂岩为主夹少量泥岩。

该组具水平层理和韵律层理,属滨浅海相沉积。

石磴子组(C1s):该组在龙岗区较发育,广泛分布于横岗、坪山河谷平原区及葵涌,地表露头少见,多为第四系及第三系覆盖。

石磴子组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夹砂泥质岩,受燕山期岩体影响多已经变质为白色、灰白色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及灰、深灰色结晶灰岩。

厚度123~680m,与泥盆系为断层接触。

测水组(C1c):主要出露在中部龙岗、横岗、罗坊及东部葵涌。

与下伏石磴子组整合接触,本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砂泥质碎屑岩含煤建造,局部夹碳酸盐岩。

依岩性可划分为上、下两段:下段(C1c1)为一套砂泥质岩夹炭质页岩,局部含砾,厚度>377.2m;上段(C1c2)岩石粒度比下段粗,以石英砂岩为主,底部以砂砾岩或含砾砂岩为标志层与下段分界。

厚度>197.1m。

4、三叠系三叠系仅见上统小坪组(T3x),在工作区零星出露于北西部宝安区观澜~松岗一带。

小坪组岩性主要为灰、灰白、灰黄色薄层~中厚层状含砾粗粒石英砂岩、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中细粒石英砂岩。

上部为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炭质页岩及煤线。

底部以砂砾岩不整合于下古生界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或震旦系之上,厚度341.1m。

5、侏罗系侏罗系分布于宝安区公明—光明北部、宝安区龙华北部—龙岗区平湖—布吉—横岗、梧桐山脉、葵涌北部—坝岗、大鹏半岛东部七娘山等地。

是区内发育类型比较多样的地层,有海相、海陆交互相、湖泊相夹火山碎屑、火山喷发岩等,与古生界为不整合接触。

根据岩性、岩相及古生物依据,可划分为上、中、下统。

1)下侏罗统下侏罗统仅在深圳市西部宝安区光明镇北部、观澜镇北西部、龙岗镇与东莞交界处、葵涌北部有少量露头,与下部石炭系地层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上部与中侏罗统间为连续沉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