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导学练测 新人教版.doc

合集下载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3.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3.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导学案新人教版-3姓名:知识链接1、“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写法十分灵活,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似。

我们学过的“说”的有《爱莲说》。

“马说”即谈马,论马。

2、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散文健康发展的道路.韩愈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

《马说》一文就表现了韩愈怀才不遇的愤慨,作品有《昌黎先生集》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词语翻译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正音,给加点字注音。

祗.辱( ) 奴隶.( )相.马( )骈.死( )槽.栎( )外见.( )食.马( ) 一石.( )2、积累重点词语,小组合作,利用注释资料,有疑问集体讨论解决。

重点词义。

然后:虽:祗:于:骈死:以:称:一食:或:尽:是:才美:且:常:等:道:安:尽:临:②辨析词义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食.马者()食.不饱()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策之不以.其道()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食之.不能尽其才()③通假字食:见:材:邪:3、学生合作翻译课文,不懂得互相讨论,查阅资料。

完成下列句子的翻译。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合作交流理解文意1、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文章,那么本文是怎样一步一步阐述道理的?2、本文借事喻理,那么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3、从文中看,由于“伯乐不常有”,千里马的命运如何呢?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呢?4、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包含什么意味?5、课文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课堂延伸作者认为:人才到处都有,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基础知识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一食或尽粟一石(粟:粮食)才美不外见(才:才能)B . 执策而临之(临:面对)其真不知马也(知:认识)C .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与:和)夫以子之不遇时(子:你)D . 吾因子有所感矣(感:感触)为我谢曰(谢:致意)2. (2分)下列加线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 .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 .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 .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3. (2分)下面各句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且我曾经有的学识少于孔子的学识)B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就率领着子孙和挑着担子的三个人)C . 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就不再请求您了)D . 君将哀而生之乎(您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4. (2分)(2016·杭州模拟)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据悉,今年西湖区将全面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创新“高效导研”校研方式,有效开展校本化主题。

B .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上路的大部分电动自行车速度在20~33KM/H,如再包括重量等其他指标,约有90%左右的电动自行车不符合国家标准。

C . 解决校园安全问题,不仅需要社会各类预防欺凌、研究欺凌的机构以及公益性组织和专家参与其中,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国家能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园暴力防控体系。

D . 放飞想象空间,抒发心中梦想,由杭州市作协、向阳书院、联发集团联合举办的“联发杯”首届神笔小作家创想作文大赛结果昨天揭幕。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祇(zhǐ)骈(pián)槽枥(cáo lì)食(sì)粟(sù)邪(yé)(2)一词多义(3)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才美不外见(“观”通“现”)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其真无马邪(“邪”通“耶”)(4)解词故虽有名马(即使)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安求其能千里也(怎能)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执策而临之(面对)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重点句子分析】(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

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

接下来,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文章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

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马“才美不外见”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造成的恶果,然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县)人。

唐代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2)背景知识《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

春初二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23课马说导学案新人教版

春初二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23课马说导学案新人教版

2021年春初二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23课马说导学案新人教版【导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全然缘故。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得,达到当堂背诵的成效。

【课时打算】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摸索题,预备展现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现“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摸索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形导入激发爱好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繁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巨吃力地爬行依旧拉不上去。

伯乐见了,就下车抱住千里马,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因此低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同时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文章——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

自主学习展现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祗.(zhǐ) 骈.(pián) 槽枥..(cáo lì)食.马者(sì) 粟.(sù) 邪.(yé)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导学案新人教版

《马说》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积累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知识链接:韩愈,有杰出才华,仕途却多坎坷。

本文大约写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之叹。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初读课文)1、本文作者是韩愈,字退之,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韩愈文选》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字形。

祇.辱于( zhǐ ) 骈.死于( pián )槽枥.. ( cáo )( lì)一食.或尽粟.一石. ( shí ) ( sù)( dàn )食.马者( sì ) 才美不外见.( xiàn ) 食.之不能尽其材( sì ) 其真无马邪.( yé )3、指导朗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掌握下列词语。

故虽有名马:即使祇辱于:只是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食马者:通“饲”,喂是马也:这才美不外见:才能;见通“现”,表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等同安求其能千里也:怎能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马说第一部分学习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学习第二三段,并掌握重点实虚词“之、见、安、食、策、道、其”②背诵全文,并能默写下来③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朗读并小组提问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学习重点:学习第二段,并掌握重点实虚词“之、见、安、食、策、道、其”学习难点: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法指导:朗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一词多义1.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临之()2.之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3.其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其真无马邪?()③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一食或尽粟一石(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二、课堂学习研讨1、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2、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3、“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文中各有什么比喻义?千里马喻人才食马者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伯乐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4、本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托物寓意三、当堂训练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食不饱,力不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C、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D、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怀才不遇,愤懑不平1、学生小结2、教师小结:本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懑之情,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导学案(含答案)

《马说》参考答案预习案:1、zhǐ pián lì sìsùyélìcè2、(1)两马并驾。

(2)且:犹,尚且等:等同,一样。

(3)面对。

(4)竭尽。

(5)正确的方法。

3、(1)“食”通“饲”,喂。

(2)“见”通“现”,显现,表现。

(3)“材”通“才”,才能。

(4)“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shí动词,“吃”。

sì动词,通“饲”,喂。

(2)名词,马鞭。

动词,用鞭子打。

(3)岂,难道(表示反问语气)。

恐怕、大概(表示推测语气)。

5、(1)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2)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6、文体观点杂文7、愚妄浅薄的统治者人才埋没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封建统治者应当善识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探究案:1、托物寓意。

2、①千里马比喻人才;②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③食马者比喻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愚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

3、①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揭示了统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埋没人才,啥、甚至摧残人才的在、社会现实。

4、其目的在于表现封建统治者的“愚妄无知”。

5、①排比;②增强语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6、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抨击。

7、答: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8、表达作者对不知马的食马者的嘲讽与愤慨之情。

9、答:告诉人们要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人才,不能压制、埋没人才。

10、答: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没有遇到伯乐,我也要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为社会做出贡献,让自己的人生充盈美好。

检测案:1.pián cáo lìsùxiàn sìzhǐ2、①只是②并列而死喂牲口用的食器③可是④有时⑤它,代千里马⑥等同,一样3、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23马说(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23马说(含答案)

23 *马说训|练案| 分层训练•巩固提升- ®]■<・ tidaiiiiriBBjadica'BBaa^i ・・・・■ ri ■ ra ■taiiiB r |* ■ d r ra ti p t'riir ■■■■ iriaiiiiripndaBirsBi iiBpriaaiiriiBiBBd^adi iudeniiaI 1基础巩L固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答案: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2.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C.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4.下面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A.其真无马邪B.安求其能千里也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复前行,欲穷其林5.下面加点词语古今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无论魏晋• •B.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盗窃乱贼而不作D.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根据原文填空。

(1)文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其真不知马也。

⑵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⑶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7~ 11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3《马说》【自研课导学】预习课(晚自习后20分钟):自读自悟《马说》,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预备:一、韩愈及《马说》的相关资料;二、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相关文体知识。

自主积存:归纳整理文中显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常见的文言现象。

自我感悟:结合文中注释,尝试翻译全文。

晨读课(30分钟全数起立,导生高声带读晨读目标一遍):目标:一、全数同窗高声朗诵《马说》两遍,读准字音,把握节拍。

时刻:15分钟二、学有余力者,斗胆背诵《马说》,力争当堂完成背诵任务。

时刻:10分钟检效:小组长检测组员课文背诵情形。

时刻:5分钟【展现课导学】(课题:《马说》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主题:一、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诵课文;二、能对照课下注释翻译全文。

定向导学·互动展现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程序、要求、时间互动程序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方案、建议、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初读文本读准读畅内容:读文本,辨字识音,把握诵读节奏,努力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学法:·默读文本,用“”划出文中易读错、易写错的字,并给疑难字词注音;A.两人小对子:1.对子互批学道;2.相互听读全文,力求读准读畅。

预时5分钟B.十人共同体:展示主题:畅读·译读展示单元一:畅读古文建议:1.板书易读错的字,直接标注读音肯定不是最好的展示方案;2.多种形式竞读,形成全班竞读的氛我需要关注这些字的读音:我的重点词语及释义:我的重点语句及翻译:·再读文本,认准字形,读准字音,试着把握朗读节奏,力求读准、读畅。

(预时6分钟)①交流:五人小组循环交流,着力解决前自研、对学阶段未解决的问题。

②抽签:明确各组的展示任务并讨论相关内容。

③预展: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优化展示内容,分派展示任务,进行组内展示预展。

第23课《马说》导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3课《马说》导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朗读停顿】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三、课文翻译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注释而:表示转折,连词,但是。

故:所以。

祗:同“祇”,只是。

虽:即使。

骈:两马并驾。

槽: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以:用。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好马,只是埋没在那些做仆役的马夫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人们当然不会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原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注释一食:吃一顿。

或:有时。

食:喂,现在写作“饲”。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去喂养它。

原文: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注释能:才能,能力。

外见:表现在外面。

且:尚且,况且。

欲:想要。

等:等同,一样。

安:怎么。

得:能够。

求:要求。

其:代词,代指千里马。

译文: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原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注释策:马鞭,这里是“鞭打”的意思。

以:按照。

道:规律,方法。

尽其材: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3《马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3《马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3 马说他,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他,才华横溢,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踌躇满志,却抑郁不得志。

所以他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他,就是一代大文豪-----韩愈!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培养文言语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3.理解文中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的关系,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境界。

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古代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人才常哀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

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马说》。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祇.(zhǐ) 骈.(pián) 槽枥..(cáo lì)食.(sì)马者粟.(sù) 邪.(yé)2.积累文言词汇(1)重点实词祇:只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

执策而临之:面对。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2)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解释为“喂”)才美不外见(通“现”,解释为“表现在外面”)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解释为“才能”)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解释为“吗”)(3)一词多义能:虽有千里之能(才能)安求其能千里(能够)食: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食不饱(吃)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完)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其:不知其能千里(代词,代千里马)其真无马邪(副词,表反问,难道)其真不知马也(副词,表推测,恐怕)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之: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无意义)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代千里马)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以:不以千里称也(凭借)策之不以其道(按照)(4)古今异义然后有千里马(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顺接的连词)故虽有名马(古义:即使;今义:虽然)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古义:低贱的人;今义: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并列连词)是马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词)策之不以其道(古义:正确的方法;今义:道路)(5)词类活用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练习题九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练习题九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练习题九➢第1题【单选题】选出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从飞禽走兽的减少,我仿佛听到大自然的警号。

(比喻)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C、警号为谁而鸣?为你、我、他,为我们大家而鸣!(反问)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夸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有/千里马B、故虽/有/名马C、策之不/以其道D、食之/不能/尽其材【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C、凡/人不/病则不畏惧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山岚设色之妙A、策之不以其道B、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出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世上先有伯乐,而后才会有千里马。

B、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C、世上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

D、虽然世上有伯乐,但千里马没有这样多。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加线的“食”字与“食之不能尽其材”中“食”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食不饱,力不足D、一箪食,一豆羹【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各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B、其真/不知马也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食之/不能尽其材【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选择下列句子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①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3《马说》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3《马说》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马说》同步练习直击考点1.翻译字词句2.默写3.正确理解“伯乐”和“千里马”喻指的对象4.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 槽枥..( )( ) 粟.()外见.( ) 食.马( ) 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骈死..之间( )( )..于槽枥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3.文学常识填空。

韩愈,字,代著名家,他的著作收在《》里。

4.请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理解性默写:(1)《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命运决定作用的语句是:,。

(2)文写食马者愚妄无知的排比句是:,,。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人感慨道:“,”(用《马说》中句子回答)(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课堂巩固阅读下文,完成1——6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加[ ]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③[策]之不以其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其真不知马也4.本文采用了的写法,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做“”,而伯乐喻指,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练习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练习 新人教版

23.*马说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 槽枥..( )( ) 粟.( ) 外见.( ) 食.马( )祗.( ) 2.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世有伯乐..( )(2)然后有千里马...( )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 (4)骈.死于槽枥..之间( )( ) (5)不以千里称.也( ) (6)一食..或尽.粟一石( )( ) (7)食.马者( )(8)才美..不外见..( )( ) (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10)或.尽粟一石( ) (11)策.之不以其道.( )( )(12)食之不能尽.其材.( )( )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14)执策..而临.之( )( ) (15)其真不知.马也( ) 3.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写出通什么字并释义。

(1)食马者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________ (3)不能尽其材________ 4.填空。

《马说》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他长于诗、文,但以写作散文最为著名,被后人推为“________”之首。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 马之.千里者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 执策.而临之________ 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 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 出乎.其性________ 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其.真无马耶________ 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 6.翻译句子。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综合提升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综合提升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综合提升新版新人教版1.观察浸画《千里马的遭遇》,写出漫画的寓意及对策。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xx年是农历甲午年.又称马年。

①随着马年的到来,使“马上有钱”“马上有车”之类的“马上有XX”带着人们各种各样的美好愿望扑面而来。

一时间,“马上体”爆红于网络世界.爆红于海峡两岸的华人万姓。

材料二:在现实世界,②人们以马的形象制作各类玩偶,而“马上体”则是这这玩偶在语言世界的表现形式:马背上放一摞百元大钞,就是。

马上有钱”;马背上放一只茄子,就是。

马上有一切(茹)”。

材料三:③各类报纸纷纷以“马上体”制定标题:新茶没上市,茶农也“马上有钱”(《济南时报》2014-1-21)“马上有钱”送给你,红火过大年(《潇湘晨报》2014-1-21) 材料四:④汉代已出现具有“马上体”特点的饰物:“马上封侯”,以猴子骑马的图案寓指即将封官拜爵。

这一主题在明清瓷器中更为常见。

(1)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马上”一词的字面意思和常用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根据以上材料,用两句话归纳人们使用“马上体”的原因。

(不要超过16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上材料中四个画线的句子有两句存在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3《马说》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试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3《马说》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试

《马说》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2)是.马也()(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策之不以其道.()(5)执策而临.之()(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7)安.求其能千里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朗读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虽有/名马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二、课内阅读(2013·某某中考)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才美不外见.()(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执.策而临之()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美文品析(2014·某某中考)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9~14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马说》导学练
测新人教版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祇(zhǐ)骈(pián)槽枥(cáo lì)
食(sì)粟(sù)邪(yé)
(2)一词多义
(3)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观”通“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
(4)解词
故虽有名马(即使)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
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能)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执策而临之(面对)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重点句子分析】
(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

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

接下来,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文章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

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马“才美不外见”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造成的恶果,然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县)人。

唐代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2)背景知识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
志不得通”。

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第2段),写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段),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归纳中心。

(2)中心意思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3)写作特点
托物寓意,结构精巧。

(4)翻译课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课文写作特色】
1.托物寓意,抨击摧残、埋没人才的现实。

2.文字简短,结构精巧。

3.篇末点题,突出主旨。

【课本习题提示】
一、意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

说的练习,要求能口头说出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既练习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不同的人说,还有相互启发、深入思考的作用。

二、驱使它不按照驱赶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三、这是一道完全开放性的练习。

意在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此题设计的几个问题,都是“常谈常新”的,所以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有的观点有些偏激也不要紧,尽量畅所欲言,相信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我们是能够明辨是非的。

【同步达纲练习】
(1)给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④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
④其真无马邪。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不以千里称也()
③一食或尽粟一石()
④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⑥策之不以其道()()
⑦执策而临之()
⑧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⑨其真不知马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5)为下面一句话划分节奏。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翻译下列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一共____________篇,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

参考答案
(1)①zhǐ pián ②shí dàn ③sì④xiàn (2)①“食”通“饲”,喂②“见”通“现”,表现③“材”通“才”,才能④“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3)①并列而死。

②著称。

③吃一顿④这⑤尚且⑥鞭打正确的方法⑦面对⑧通晓⑨其实(4)C (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①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②难道果真没有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