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B1》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508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实验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隶属课群: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总学时:32实验学时:24 上机学时:8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一、本课程实验教学性质、目的和任务:《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必修的实验性专业课程,是系统专业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课程的基本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显微摄影以及暗室操作技术,熟悉金属材料的基本分析方法,结合相图了解典型二元合金平衡及非平衡状态下的组织特征,及其它实验技能。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主要内容第一章光学金相分析技术第一节金相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第二节金相试样的制备第三节金相显微摄影与暗室技术第四节显微硬度及其应用第五节晶粒尺寸的测算第二章晶体结构第一节典型晶体结构第二节位错蚀坑的观察第三章二元合金显微组织观察第一节二元合金相图平衡及非平衡结晶组织分析第二节铁碳合金双重相图及组织分析第四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回复再结晶第一节金属的塑性变形第二节回复与再结晶第五章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第一节扫描电镜结构、原理及典型组织的观察第二节透射电镜薄膜样品制备及典型组织观察第三节选区电子衍射及相机常数和磁转角标定实验教学方法手段的基本要求1.主要以学生操作设备仪器完成相关实验项目;2.以综合性实验训练学生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灵活设计实验方法;3.有关显微组织分析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

实验一典型金属晶体结构的刚球堆垛模型分析(一)实验类型:验证(二)实验目的:1.熟悉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结构中常用晶面、晶向的几何位置、原子排列和密度;2.熟悉三种晶体结构中的四面体间隙和八面体间隙的位置和分布;3.熟悉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结构中最密排面的堆垛顺序;4.进一步练习晶面和晶向指数的确定方法。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实验10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精)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实验10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精)

实验十塑性变形和再结晶一、实验目的1. 研究金属冷变形过程机器组织性能的变化。

2. 研究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性能的变化。

3. 了解金属的再结晶温度和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因素。

4. 初步学会测定晶粒度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说明金属经冷加工变形后,其组织和性能均发生变化:原先的等轴晶组织,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大,其晶粒沿变形方向逐渐伸长,变形度越大,则伸长也越显著;当变形度很大时,其组织呈纤维状。

随着组织的变化,金属的性能也发生改变:强度硬度增高,塑性则逐渐下降,即产生了“加工硬化”。

经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时,又会发生相反转变。

新的无应变的晶粒取代原先变形的晶粒,金属的性能也恢复到变形前的情况,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

再结晶温度与金属本性、杂质含量、冷变形程度、保温时间、材料的原始晶粒度等有关。

再结晶所产生的晶粒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冷变形程度的大小,在某一变形度变形,再经退火处理后晶粒异常粗大,该变形度称为临界变形度,它使材料性能恶化,是压力加工中切忌的问题。

本实验主要以低碳钢为对象,分析其塑性变形和再结晶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

观察经一定冷变形后不同退火温度下低碳钢的显微组织,测定再结晶度,此外对不同冷变形度的低碳钢材料进行高温退火,测定晶粒度,从而确定临界变形度。

三、实验步骤1. 教师讲解金属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组织状态,介绍用对照法、割线法测定晶粒度的方法。

2. 观察纯铁经10%,15%,20%,50%,70%变形度变形后的显微组织。

描绘其组织特征。

3. 观察纯铁经70%变形度在400℃,450℃,500℃,600℃,850℃退火半小时后的试样,一组五只,从中找得再结晶后晶粒大小与退火温度之间的定性关系。

4. 观察纯铁经10%,20%,30%,50%,70%五种变形度变形后在850℃退火半小时后组织,分别用对照法和割线法测得其晶粒度,确定其临界变形度的大致范围。

5. 观察并描绘纯铁冷变形的滑移线和冲击载荷下产生的机械双晶及纯锌压延后机械双晶、黄铜的退火双晶。

材料科学基础(金属)试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金属)试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金属)试验指导书材料科学基础(金属)试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了解金属组织在金相显微镜下的形貌特征。

2.熟悉金属的脱碳淬火工艺。

3.测定金属的机械性能。

二、实验原理1.金相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金属和其他材料组织的光学显微镜。

它可以显示材料的显微结构,如组织、晶体结构、纤维结构等。

金相显微镜能够显示各种金属的相以及其对应的晶体结构,因此,可以对金属的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

2.脱碳淬火工艺脱碳淬火也称洁净度高温淬火,是在高温下进行的淬火工艺,目的是通过提高温度来提高钢材的洁净度。

在脱碳淬火过程中,首先将钢材加热到高温,然后将其冷却到室温。

这个过程可以增加钢材的硬度和强度,但也会使其更加脆化,因此脱碳淬火常常与调质工艺组合使用。

3.机械性能材料的机械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等。

用试验仪器进行拉伸、压缩、弯曲等拉伸强度、屈服强度测试,用冲击试验仪进行冲击试验以获得样品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

三、实验设备金相显微镜、脱碳淬火炉、恒温箱、淬火槽、打样机、UNI-WD-10型卡氏硬度计、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

四、实验步骤1.制备金属试样将棒材切割成长度30mm,直径12mm左右的试样,然后在打样机上打磨成30mm×2mm×2mm的块状样品;2.脱碳淬火将制备好的金属试样放入脱碳淬火炉中加热至950℃,保温30min,然后冷却到室温后,样品颜色变为深红色;3.磨光、腐蚀用研磨纸将金属样品磨光,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腐蚀处理,腐蚀5~10s,然后清洗干净;4.显微观察将样品放入金相显微镜中观察,观察时应选择透射光源,并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观察组织形貌、晶粒大小和形状、相种类和分布等结构特点。

5.硬度测试用UNI-WD-10型卡氏硬度计对样品进行硬度测试,一块样品测试三次,每次测试量程分别为HRA、HRB、HRC,记录三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6.拉伸、屈服强度测试用万能试验机对样品进行拉伸、屈服强度测试,测量拉伸强度、屈服强度,为了得到更可靠的数据,应测量3个样品每个样品测试3次。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南昌航空大学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南昌航空大学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用热分析法测绘二元合金状态图
.了解用热分析法来测定金属及合金的临界点; .根据临界点绘制 Pb-Sn 二元合金状态图。 二、实验原理简述 实验原理简述 金属的热分析法是利用金属及合金在状态发生变化是产生的热效应来测定其临 界点的一种方法。根据不同成分的金属及合金临界点的变化,可以作出合金的状态图 来。因此,热分析法是测定合金状态图的一种重要试验手段。 测绘合金状态图是,首先要选择各种不同成分的合金,研究金属及合金在加热或 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关系。为了求出在任何温度下的热效应,必须在相等而 短的时间内来测量正在加热或冷却的金属及合金的温度,从而绘出“温度-时间”为坐 标的加热或冷却曲线,曲线上不连续的转折点就表示出热效应的产生,从而可求出其 临界点。 测出冷却曲线上的临界点后,并将此临界点描在温度-成分为坐标的状态图上, 然后将合金的开始结晶温度与终止温度分别联结起来就可绘出二元合金状态图。 三、实验器材与设备 设备——箱式电阻炉、坩埚、水银温度计、低倍放大镜等。 材料——1 合金(0%Pb、100%Sn) 2 合金(20%Pb、80%Sn) 3 合金(38.1%Pb、61.9%Sn) 4 合金(70%Pb、30%Sn) 5 合金(100%Pb、0%Sn) 四、实验过程 全班分为二大组;每组分为 5 个小组(3~4 人) 。每小组测一种合金(或纯金属) 的冷却曲线。各实验小组分工如下:1 人看时间,1 人读温度,2 人纪录数据。 1.将装有铅锡合金的坩埚放入炉内加热,加热温度在液相线以上 100℃,待熔 化后取出。为了减少金属的氧化,在金属液面上覆盖一层石墨粉; 2.将水银温度计在测温孔外预热至 100℃,方能缓缓插入坩埚的测温孔内; 3.坩埚内的金属或合金开始冷却,当温度开始下降时,每隔 30 秒钟纪录一次温 度值,一直测至 150℃为止; 4.根据数据绘制出本小组的冷却曲线(用坐标纸) ,找出临界点,并标明相应的 温度。将本小组的临界点填写在表格中;并抄录本大组的全部临界点数据。 5.据本大组的临界点数据作出 Pb-Sn 二元合金相图,并标明各相区的相组成物。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实验目的、热分析原理及装置、实验结果; 2.用坐标纸绘出本小组的冷却曲线,注明临界点及合金成分; 3. 汇总各小组的临界点,以温度-成分为坐标绘出完整的 Pb-Sn 二元合金状态图; 4.对本小组所测定的冷却曲线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并说明该合金的结晶过程。

材料科学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是应用物理专业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的相应实践教学环节,是该课程的课内实验部分。

二、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1、实验教学目的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理论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结构、成分、制备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理解材料晶体缺陷常识,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组成结构等知识;掌握功能材料其基础物理知识,学习各种材料结构分析在科研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要求《材料基础实验》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操作,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记忆、掌握,深入理解材料物理本质同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关联规律。

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过程,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及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

三、实验项目1.材料晶体结构数据的获得-X射线衍射实验目的:了解粉末X射线衍射工作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加深对材料晶体结构的理解,掌握晶体结构数据的获得方法。

实验原理: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是利用晶体形成的X射线衍射,对物质进行内部原子在空间分布状况的结构分析方法。

将具有一定波长的X射线照射到结晶性物质上时,X射线因在结晶内遇到规则排列的原子或离子而发生散射,散射的X射线在某些方向上相位得到加强,从而显示与结晶结构相对应的特有的衍射现象。

X射线衍射方法具有不损伤样品、无污染、快捷、测量精度高、能得到有关晶体完整性的大量信息等优点。

衍射X射线满足布拉格(W.L.Bragg)方程:2dsinθ=nλ式中:λ是X射线的波长;θ是衍射角;d是结晶面间距;n是整数。

波长λ可用已知的X射线衍射角测定,进而求得面间隔,即结晶内原子或离子的规则排列状态。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金属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一、实验目的1、认识金属冷变形加工后及经过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性能和特征变化;2、研究变形程度对再结晶退火前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讨论冷加工变形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二、概述1.显微镜下的滑移线与变形孪晶金属受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在金属中将产生塑性变形。

金属单晶体变形机理指出,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为:滑移和孪晶两种。

所谓滑移,是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借助于金属薄层沿滑移面相对移动(实质为位错沿滑移面运动)的结果。

滑移后在滑移面两侧的晶体位向保持不变。

把抛光的纯铝试样拉伸,试样表面会有变形台阶出现,一组细小的台阶在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一条黑线,即称为滑移带。

变形后的显微组织是由许多滑移带(平行的黑线)所组成。

在显微镜下能清楚地看到多晶体变形的特点:①各晶粒内滑移带的方向不同(因晶粒方位各不相同);②各晶粒之间形变程度不均匀,有的晶粒内滑移带多(即变形量大),有的晶粒内滑移带少(即变形量小);③在同一晶粒内,晶粒中心与晶粒边界变形量也不相同,晶粒中心滑移带密,而边界滑移带稀,并可发现在一些变形量大的晶粒内,滑移沿几个系统进行,经常看见双滑移现象(在面心立方晶格情况下很易发现),即两组平行的黑线在晶粒内部交错起来,将晶粒分成许多小块。

(注:此类样品制备困难,需要先将样品进行抛光,再进行拉伸,拉伸后立即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此时再进行样品的磨光、抛光,滑移带将消失,观察不到。

原因是:滑移带是位错滑移现象在金属表面造成的不平整台阶,不是材料内部晶体结构的变化,样品制备过程会造成滑移带的消失。

)另一种变形的方式为孪晶。

不易产生滑移的金属,如六方晶系的镉、镁、铍、锌等,或某些金属当其滑移发生困难的时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将发生的另一形式的变形,即晶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晶面(孪晶面或双晶面)为对称面,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对称移动,这种变形方式称为孪晶或双晶。

孪晶的结果是:孪晶面两侧晶体的位向发生变化,呈镜面对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3
实验一
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各主要部件及元件的效用。 2.掌握正确的使用操作规程及维护方法。 二、金相显微镜的原理及使用 1.原理 正常人眼看物体时, 最适宜的距离大约在 250mm 左右, 在这一距离眼睛可以很好地区 分物体的细微部分而不易疲劳,这个距离称为“明视距离” 。物体上的两点要能被眼睛分辨 清楚,必须使它们的像落在人眼视网膜的两个不同的感光细胞上,从眼睛的光心到物体两 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人眼可分辨清楚的最小视角为 2′∼4′,在 250mm 处能分 辨的最小距离约 0.15∼0.30mm。为了增大视角,就在物体与眼睛间置一放大镜,其放大倍 数为:
M =
250 f
f 为放大镜的焦距,从上式可见,f 愈小、M 愈大,但实际上不可能用焦距很短的放大镜 来观察。透镜的曲率半径太小,眼睛所观察 的范围就更小,且象差愈显著,所以放大镜 一般在 20 倍以下, 若要再提高放大倍数以观 察更细微的物体,就必须用显微镜。 显微镜通过物镜及目镜两次放大而得到 倍数较高的放大像。图 1-1 是它的放大原理 图。 若将试样置于物镜下方的焦点 F1 外少 许,则物镜将试样上被观察的物体(以箭头 所指 WS 表示)放大,而在物镜的上方得到 一个倒立的实像 W1S1, 在设计显微镜时就已 安排好使这个实像刚好落在目镜的焦点 F2 以 内,因而再经过目镜放大后,人眼在目镜上 观察时, 在 250mm 的明视距离处, 看到一个 经再次放大的虚像 W2S2。 所以观察到的像是 经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的结果。总的放大倍 数 M 应为物镜放大倍数 M 物与目镜放大倍数 M 目的乘积,即:
6
5.调整和维护 1)光源的调整 光源的调整包括径向调整与轴向调整,前者的目的是让发光点调到仪器的光学系统的 光轴上;后者主要是让灯丝通过聚光镜后汇聚在孔径光阑上,以得到“平行光照明” 。光源 精确调整好后应达到视野照明最明亮且均匀,视野内无灯丝像。 2)光阑的调整 在金相显微镜的照明系统中常有两个孔径可变的光阑。孔径光阑装在光源聚光透镜之 后,视域光阑装在孔径光阑之后。 (1)孔径光阑 孔径光阑用以控制射向物镜的入射光束的粗细。孔径光阑若开得太大,则入射光过强, 增加了镜筒内部的反射与炫光,降低影像的衬度。缩小孔径光阑可避免上述弊病,且可消 除由透镜边缘引起的球面像差并提高映像的景深。但若孔径光阑缩得太小,光束只通过物 镜的中心部分,使实际的数值孔径减小,使物镜的分辨能力降低。因此,应按观察的要求 适当调节孔径光阑的大小。一般是调到刚好使光线充满物镜的后透镜为宜,此时物镜的分 辨能力最高。有人认为可以将试样调焦后,去掉目镜,观察镜筒内的光斑,以刚好充满镜 筒底部的四分之三为准。一般却是调节到观察时物像最清晰、不产生浮雕,晶界不变形、 不弯曲,光的强弱使人眼舒适为原则。物镜的数值孔径不同,透镜组尺寸也不同,更换物 镜后必须重新调节孔径光阑。 (2)视场光阑 视场光阑用以改变视场大小、减小镜筒内部的反射与炫光以提高映像的衬度而不影响 物镜的分辨能力。视场光阑的调节方法是在显微镜调焦后,缩小视场光阑,在目镜中观察 其像,然后扩大它,使其边缘正好包围整个视物。有时为了观察某一试样的局部细致组织, 也可将视场光阑缩小到刚好包围此局部组织,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孔径光阑与视场光阑,都是为了提高成像质量而加入到光线系统中去的。通过 调节这些光阑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物镜的鉴别率并得到良好的衬度。 3)维护要点 金相显微镜是精密光学仪器,使用时必须了解其基本原理及操作规程,要认真维护、 保管,细心谨慎使用。 (1)操作显微镜时双手及样品干净,绝不允许把侵蚀剂未干的试样在显微镜下观察, 以免腐蚀物镜。 (2)操作时应精力集中,小心谨慎。接电源时应通过变压器,装卸或调换镜头时必须 放稳后才可松手,不可粗心大意。 (3)调焦距时,应先转动粗调螺丝,使物镜尽量接近试样(目测) ,然后一边从目镜 中观察,一边调节粗调螺丝使物镜慢慢上升直到逐渐看到组织时,再用微调螺丝调至清晰 为止。 (4)显微镜的光学系统部分严禁用手或手帕等去擦,而必须用专用的驼毛刷或镜头纸 轻轻擦试。 (5)使用过程中,若发生故障,应立即报告老师,不得自行拆动。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南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南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南材料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而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是材料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南,该指南旨在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提供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便科研人员和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验。

一、指南的内容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名称和目的:简要介绍实验的名称和目的,以便读者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

2. 实验原理:详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原理,以便读者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背景知识。

3. 实验器材和材料:列举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并给出相应的参数和说明。

4.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可能需要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5. 数据处理和分析:介绍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以及分析实验结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6. 实验报告:介绍实验报告的基本要素和格式,以及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

二、指南的意义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标准规范:指南提供了统一的实验标准和规范,使学生和科研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基础实验。

2. 教学指导:指南具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指南的内容设计和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程,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

3. 学生引导:对于学生而言,指南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步骤和分析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4. 提高实验质量:指南规定了实验的标准化流程和结果分析标准,有助于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水平。

5. 促进教育研究:指南对于教育研究也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对实验流程和分析方法的规范,能够促进教育研究的开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指南使用建议在使用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掌握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尽可能遵守实验规范。

2. 实验时应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使用器材材料时要注意操作技巧和安全防范措施。

3.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验,探索和发现实验规律和结果,做好实验笔记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工作。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代码:总学时: 96 总学分: 6编写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编写人:刘锦云、胡志华审核人:审批人:目录实验一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 (2)实验二显微照相及暗室技术 (4)实验三二元合金显微组织 (8)实验四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11)实验五三元合金的组织观察 (13)实验六位错的显示与观察 (15)实验七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17)附录一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及使用 (20)附录二常用金属显微组织浸蚀剂 (25)实验一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掌握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及方法2、了解金属显微组织显示基本原理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金相显微镜,砂轮机,280(320)、500、600、800、1000各号砂纸,抛光机,Cr2O3抛光粉,酒精、4%硝酸酒精溶液,脱脂棉,吹风机,20#钢试样。

三、实验原理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分取样、磨平、细磨、抛光、浸蚀等步骤、分述如下:1、取样:作为分析检验材料质量的金相,显微分析的样品,首先必须选取那些能代表材料本性的部分。

对单方向变形(拉伸、拉板、轧制等)要选取纵向、横向两种试样,经过热加工的金属材料表面必然有脱碳产生,取样时要避开它,对厚薄变化较大的工件要在不同厚度上取样,对废品分析的样品,要选取失效断裂的部位,除保留好断口外,还要沿裂纹走向取样以观察裂纹在显微组织中的扩展途径,甚至制备几个不同方向的磨片。

对形状极不规则的样品及观察表面化学热处理后表面的显微组织,对试样要进行镶嵌,钳嵌方法有①机械夹持钳嵌法;②低熔气合金钳嵌法,它是把低熔点合金加热熔化后倒入放有欲制备样品的模具内,冷凝后即可继续制作。

③塑料钳嵌法,用热凝性塑料粉(电木粉)或热塑性塑料粉(聚氯乙烯)及冷凝性塑料(环氧树脂十固化剂)在钳嵌机上加温、加压成型或在特殊模具内冷凝成型。

需注意的是在切取样品及钳嵌时都不能使样品的显微组织发生变化。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第六章 X射线衍射
实验1物相定性分析 实验2物相定量分析
第七章材料的热学性能
实验1无机材料导热系数测定 实验2差热分析 实验3热重分析 实验4膨胀分析
第八章电子显微镜
实验1透射电镜复型样品的制备 实验2透射电镜薄膜样品制备 实验3透射电镜结构及薄膜样品观察 实验4透射电镜电子衍射 实验5透射电镜样品衍衬像及高分辨像观察(选做) 实验6扫描电镜结构、原理及应用 实验7电子探针结构、原理及应用
第十章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
实验1真空感应悬浮熔炼实验 实验2玻璃熔制实验 实验3酒精热法和超声波辐射法合成ZnO纳米晶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指导 书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实验
材料
分析
材料科学
专业
试验
透射电镜
基础
学生
实验 实验
制备
工程
材料
淬内容摘要
本书内容涵盖材料科学专业所应用的基础实验,包括材料制备、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通过此类实验能使学 生在材料科学实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训练并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堂学到的知识,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有 效地提高学生的科研及创新能力,适合材料类各专业。
谢谢观看
4 第十章材料科
学与工程综合 实验
5 第十一章实验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碳钢的热处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碳钢的基本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工艺方法。

2. 了解含碳量、加热温度、冷却速度等因素与碳钢热处理后性能的关系。

3. 分析淬火及回火温度对钢性能的影响。

4. 学会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将会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使钢的性能发生变化。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热处理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方法,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钢材性能,提高工件使用寿命。

钢的热处理工艺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经一定时间的保温,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下来,通过这样的工艺使钢的性能发生改变。

热处理之所以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钢的内部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

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过程,将会使钢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普通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等。

热处理操作中,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最重要的三个关键工序,也称热处理三要素。

正确选择这三种工艺参数,是热处理成功的基本保证。

Fe-FeC 相图和C-曲线是制定碳钢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

实际加热时的临界点标注为:Ac1、Ac3、Ac cm实际冷却时的临界点标注为:Ar1、Ar3、Ar cm1、加热温度(1)退火加热温度:完全退火加热温度,适用于亚共析钢,Ac3+(30~50℃);球化退火加热温度,适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Ac1+(30~50℃)。

(2)正火加热温度:对亚共析钢是Ac3+(30~50℃);过共析钢是Ac cm+(30~50℃),也就是加热到单相奥氏体区。

(3)淬火加热温度:对亚共析钢是Ac3+(30~50℃);对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是Ac1+(30~50℃)。

(4)回火温度:钢淬火后必须要回火。

回火温度决定于最终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

按加热温度,回火可分为低温、中温及高温回火三类。

2、加热时间热处理加热时间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工件的尺寸、形状、使用的加热设备、装炉量、钢的种类;热处理类型、钢材的原始组织、热处理的要求和目的等。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I 实验指导书编者:李慧高振山审核:张静武实验简介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是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金属材料组织观察与分析等实际工作的能力,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本课程的实验内容:1 本课程的实验内容:1、观察显微镜镜下滑移线(滑移带)的特征;2 (滑移带)的特征;2、了解冷变形对金属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 性能的影响;3、了解变形度、再结晶退火温度、再结晶退火保温时间对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4 晶退火保温时间对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4、了解摄影金相显微镜的基本组成;5 了解摄影金相显微镜的基本组成;5、初步掌握金相显微数码摄影的基本操作;6 微数码摄影的基本操作;6、学会金相显微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

实验一金属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组织观察一、实验目的1. 观察显微镜镜下滑移线(滑移带)的特征;2. 了解冷变形对金属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 了解变形度、再结晶退火温度、再结晶退火保温时间对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在外力作用下应力超过金属的弹性极限时金属所发生的永久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1 滑移线及滑移带滑移是指晶体相邻的两部分沿着某一晶面在某个晶向上彼此间作相对的平行滑动。

滑移后在滑移面两侧的晶体位向关系保持不变。

将抛光的试样变形,在试样表面会有若干组台阶出现,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可现察到如图1 镜下可现察到如图1所示的图像。

图中那些相互平行或交叉的细线,通常称为滑移线。

自从电子显微镜问世后,人们发现光学金相显微镜下的滑移线并不是一条线,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平行的更细的线组成的。

因此,在金属学中便把在普通金相显微镜下看到滑移线称为滑移带,而把组成滑移带的那些更细的线称为滑移线。

2 变形度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金属经塑性变形后,不但其外形发生改变,而且晶粒形状也发生明显变化。

材料科学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实验指导书材料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实验细节和材料性质。

然而,为了有效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配备实验指导书,它是在实验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重要材料。

材料科学实验指导书涵盖实验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实验目的、预先准备、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这些方面的具体步骤、步骤禁忌和安全方面,这使得它成为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必备的手册。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确保学生独立设计、完成和纪录实验。

实验指导书的制作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同时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

值得注意的是,材料科学的实验指导书不仅仅是学生的实验书,也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指导书,它可以帮助教师在授课和实验过程中更好地解释和教授基本材料科学方法和实验技巧,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指导书了解学生掌握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和方法。

在实验指导书的编写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实验指导书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技能和分析实验数据,因此实验指导书应该包括所有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

此外,实验指导书还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验水平,所以应该特别注明需要重点掌握的难点,并在预先准备中告知学生实验需要的材料和设备。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准备实验,不容易因为缺失所需材料而耽误实验的进行。

第二,实验指导书应该包括安全规范,指出实验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和禁止做的事情。

在材料科学实验中,存在一些化学和物理现象,如果不注意安全措施,可能会导致意外。

因此,实验指导书的最后一页应该列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有害现象、紧急处理方法和其他安全规则等,以便学生在实验中保持安全。

第三,实验指导书应该包括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和原因。

实验结果分析是实验指导书的重点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和基本工作原理。

对于一些特殊的实验结果,在分析中也应该特别指出,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材料科学理论和实验技术。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目录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目录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 材料硬度测定实验二 金属材料冲击性能测定实验三 金属材料疲劳性能测定实验四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的测试Ⅰc实验五 超声波仪器探头的组合性能实验六 X射线检测底片观察实验七 表面检测技术—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实验八 铸铁(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金相组织观察与绘制 实验九 铸铁熔炼实验实验十 铸钢的金相组织观察与绘制实验十一 合金结构钢、工具钢的热处理和显微组织分析实验十二 不锈钢、耐热钢的显微组织分析实验十三 铸铁、有色金属显微组织观察实验十四 钢的端淬试验实验十五 钢的淬火工艺实验十六 热处理后的组织观察实验十七 常用钢种的热处理工艺及其硬度与金相分析实验十八 热处理综合实验实验十九 金相试样的制备、显微镜的构造与操作实验二十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分析实验二十一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实验二十二利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多相物质的相分析实验二十三 扫描电镜的制样及组织观察实验二十四 斜Y型坡口裂纹实验二十五 T型结构焊接变形与火焰矫正综合性实验实验二十六 灰口铸铁焊接工艺实验二十七 材料硬度测定实验二十八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分析实验二十九 碳钢的热处理工艺与组织试验实验一 材料硬度测定一、实验内容1、金属布氏硬度实验。

2、金属洛氏硬度实验。

3、金属维氏硬度实验和显微维氏硬度实验。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金属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使用方法,巩固硬度试验方法的理论知识,掌握各种硬度计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要求学生具有踏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一)实验条件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维氏硬度计和显维硬度计,读数放大镜,标准硬度块。

推荐试样用材:灰铸铁、硬质合金、经渗氮后的38CrMoAl、经渗碳淬火后的20钢、经调质处理的45钢、淬火低温回火的T12钢、黄铜。

(二)要求制备试样过程中不得使试样因冷、热加工影响试验面原来的硬度。

《材料科学基础B1》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B1》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B》(《金属学与热处理》)实验指导书与实验报告(材成专业)宁向梅李谦编河南科技大学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实验一金相显微样品的制备及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1)实验二金属结晶过程及铸锭组织观察 (11)实验三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 (14)实验四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17)实验五碳钢的热处理操作及其组织观察 (20)实验六合金钢组织及钢热加工后显微缺陷的观察 (25)实验七铸铁与有色金属显微组织观察 (29)附录—硬度计的使用 (33)实验报告 (39)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40)实验二金相试样的制备 (41)实验三金属结晶过程及铸锭组织观察 (42)实验四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43)实验五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45)实验六碳钢的热处理操作、组织观察及硬度测定 (47)实验七合金钢组织及钢在热加工后显微缺陷观察 (49)实验八铸铁与有色金属显微组织观察 (51)实验一金相显微样品的制备及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金相显微样品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2、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初步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3、初步掌握测定金属材料晶粒度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每个人制备45钢的金相显微样品—块。

2、初步熟悉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和正确的使用方法,用不同放大倍数观察所制备的45钢的显微组织。

3、用比较法测定工业纯铁的晶粒度。

三、概述运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制备好了的金相试样的组织或缺陷,这种方法称金相显微分析方法。

它可以观察、研究金属材料或另件中细小的用粗视分析方法不能观察到的组织及缺陷。

进行显微分析的主要工具是金相显微镜。

作为金相显微分析用的光学显微镜其放大倍数为几十倍到2000倍,分辨率为2500Å左右。

若要观察研究更微小的微观缺陷,则要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X光射线技术等分析方法来进行。

(一)金相显微样品的制备1、取样①取样部位及磨面(观察面)的选择:根据被检验金属材料或另件的特点、加工工艺及研究目的进行选择。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用)南昌大学教务处印二零零六年十月目录目录 (2)实验要求 (3)实验一金相样品的制备与观察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内容说明 (4)三、实验步骤 (4)四、实验报告要求 (4)五、思考题 (4)实验二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7)一、实验目的 (7)二、实验内容说明 (7)三、实验步骤 (7)四、实验报告要求 (7)五、思考题 (7)实验三二元合金显微组织分析 (9)一、实验目的 (9)二、实验内容说明 (9)三、实验步骤 (9)四、实验报告要求 (9)五、思考题 (9)实验要求1.实验前应仔细阅读预习实验指导书及指定的有关资料,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

2.做实验前指导教师进行个别的口头查问,准备不充分者不准进行本次实验。

(准备的重点:详见每次实验之指导书内容要求)3.实验时应严格地遵守仪器操作规程(只能使用指定仪器,其它仪器不得擅自动手)并听从教师的指导。

4.实验时应爱护一切仪器设备,节约材料,实验过程中如发现仪器不正常或破损事故,应马上停止使用,并即时报告老师,损坏者酌情赔偿。

5.实验室内应保持清洁、肃静、不准高声谈论。

6.实验完毕后应随即切断仪器设备的电源。

7.实验数据应当场记录,不允许事后凭记忆追记。

每一实验小组在实验完毕后需将实验数据交指导教师审阅,教师签字后把仪器设备擦洗干净、桌面、地面进行打扫,然后才可离开实验室。

对教师未签字者需重做。

8.实验报告应认真书写,一般应于实验后三天内学习委员收齐交给教师,实验报告应有过程、有情况、有数据、也有分析,不合格者退回重做。

实验一金相样品的制备与观察一、实验目的1. 初步掌握制备金相样品的常规方法及要点。

2. 了解影响制样质量的因素及金相特征。

3. 进一步熟悉金相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

二、实验内容说明正确地检验和分析金属的显微组织必须具备优良的金相样品。

金相样品的制备分取样、磨制、抛光、组织显示(浸蚀)等几个步骤。

材料科学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实验指导书

质料科学实验课本(一级实验指导书)东华大学质料科学与工程中心实验室汇编2009年7月一、实验目的介电特性是电介质质料极其重要的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电介质质料的介电系数和介质损耗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例如,制造电容器的质料要求介电系数尽量大,而介质损耗尽量小。

相反地,制造仪表绝缘器件的质料则要求介电系数和介质损耗都尽量小。

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则要求质料的介质损耗较大。

所以,通过测定介电常数(ε)及介质损耗角正切(tg δ),可进一步了解影响介质损耗和介电常数的种种因素,为提高质料的性能提供依据。

本实验的目的:1、探讨介质极化与介电常数、介质损耗的干系;2、了解高频Q 表的事情原理;3、掌握室温下用高频Q 表测定质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二、实验原理凭据物质电结构的看法,任何物质都是由差别的电荷组成,而在电介质中存在原子、分子和离子等。

当固体电介质置于电场中后会显示出一定的极性,这个历程称为极化。

对差别的质料、温度和频率,种种极化历程的影响差别。

1、介电常数(ε):某一电介质(如硅酸盐、高分子质料)组成的电容器在一定电压作用下所得到的电容量C x 与同样巨细的介质为真空的电容器的电容量C o 之比值,被称为该电介质质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oxC C =ε 式中:C x —电容器两极板布满介质时的电容;C ο —电容器两极板为真空时的电容; ε —电容量增加的倍数,即相对介电常数介电常数的巨细体现该介质中空间电荷相互作用削弱的水平。

作为高频绝缘质料,ε要小,特别是用于高压绝缘时。

在制造高电容器时,则要求ε要大,特别是小型电容器。

在绝缘技能中,特别是选择绝缘质料或介质贮能质料时,都需要考虑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别的,由于介电常数取决于极化,而极化又取决于电介质的分子结构和分子运动的形式。

所以,通过介电常数随电场强度、频率和温度变革规律的研究,还可以推断绝缘质料的分子结构。

2.介电损耗(tg δ):指电介质质料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热而损耗的那部分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科学基础B》(《金属学与热处理》)实验指导书与实验报告(材成专业)宁向梅李谦编河南科技大学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实验一金相显微样品的制备及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1)实验二金属结晶过程及铸锭组织观察 (11)实验三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 (14)实验四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17)实验五碳钢的热处理操作及其组织观察 (20)实验六合金钢组织及钢热加工后显微缺陷的观察 (25)实验七铸铁与有色金属显微组织观察 (29)附录—硬度计的使用 (33)实验报告 (39)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40)实验二金相试样的制备 (41)实验三金属结晶过程及铸锭组织观察 (42)实验四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43)实验五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45)实验六碳钢的热处理操作、组织观察及硬度测定 (47)实验七合金钢组织及钢在热加工后显微缺陷观察 (49)实验八铸铁与有色金属显微组织观察 (51)实验一金相显微样品的制备及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金相显微样品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2、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初步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3、初步掌握测定金属材料晶粒度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每个人制备45钢的金相显微样品—块。

2、初步熟悉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和正确的使用方法,用不同放大倍数观察所制备的45钢的显微组织。

3、用比较法测定工业纯铁的晶粒度。

三、概述运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制备好了的金相试样的组织或缺陷,这种方法称金相显微分析方法。

它可以观察、研究金属材料或另件中细小的用粗视分析方法不能观察到的组织及缺陷。

进行显微分析的主要工具是金相显微镜。

作为金相显微分析用的光学显微镜其放大倍数为几十倍到2000倍,分辨率为2500Å左右。

若要观察研究更微小的微观缺陷,则要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X光射线技术等分析方法来进行。

(一)金相显微样品的制备1、取样①取样部位及磨面(观察面)的选择:根据被检验金属材料或另件的特点、加工工艺及研究目的进行选择。

如:研究另件破裂原因时,应在破裂部位取样,再在离破裂处较远的部位取样,以作比较。

研究铸造合金时,由于组织不均匀,从铸件表层到中心必须分别截取几个样品。

研究轧材时,如研究材料表层的缺陷、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应在垂直轧制方向上截取横向试样;如研究夹杂物的形状、类型、材料的形变程度、晶粒拉长的程度、带状组织等,应在平行于轧制方向上截取纵向试样。

研究热处理后的另件时,因组织较均匀,可任选—断面试样。

若研究氧化、脱碳、表面处理(如渗碳)的情况,则应在横断面上观察。

②试样的截取方法:截取时应保证不使试样观察面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软材料可用锯、车、刨等方法截取;硬材料可用水冷砂轮切片机、电火花切割等方法截取;硬而脆的材料(如白口铸铁),也可用锤击法获取。

③试样尺寸:以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可取高为10~15mm,方形试样边长为15~25m,园柱形试样直径为15~25mm。

对于观察表层组织的试样,可采用斜面截取的方法,以扩大表层观察范围。

如(图l—1)图1—1 斜面截切2、镶样一般试样不需要镶样。

但试样尺寸过于细小,形状特殊如丝材、薄片、细管等制备样品时非常困难,必须把它镶嵌起来。

镶嵌的方法有低熔点合金镶嵌法、热压镶嵌法的机械镶嵌法等。

热压镶嵌法有专门的镶样机,将试样放于电木粉或塑料粒中加热到180℃左右进行热压。

由于热压镶嵌时要加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这就会使马氏体回火和软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等,为避免这种情况,可改用机械镶嵌法,即用夹具夹持试样。

3、磨制磨制可分为粗磨和细磨两步。

①粗磨:对于软材料可用锉刀锉平,一般材料都用砂轮机磨平。

磨砂轮时应利用砂轮侧面,以保证试样磨平,试样要不断用水冷却,以防温度升高造成内部发生变化。

最后倒角,以防细磨时划破砂纸。

但对需要观察脱碳、渗碳等表面情况的试样不能倒角,有时还要采用电镀敷盖来防止这些试样边缘倒角。

②细磨:细磨的方法有手工磨光和机械磨光。

·手工磨光是用手拿持试样直接在金相砂纸上进行。

金相砂纸按粗细分为01号、02号、03号、04号、05号几种,细磨时依次从01号磨到05号,一般钢铁试样磨到04号砂纸,软材料如铝、镁等合金可磨到05号砂纸。

磨时必须注意:A 使磨面与砂纸完全接触,以保证试样磨面平整不产生弧度;B 每更换一道砂纸,应将试样转90°再磨,使磨制方向与上一道磨痕方向垂直,以便观察前一道磨痕是否被消除。

C 更换砂纸时,应把试样、工作台和手洗擦干净,以免把粗砂粒带到下一道细砂纸上去。

D 磨制软材料时,可在砂纸上涂上一层润滑剂,如机油、汽油、肥皂水等,以免砂粒嵌入软金属内。

由于手工磨制速度慢、效率低,劳动强度比较大,故现在多采用机械磨光的方法。

机械磨光在预磨机上进行。

预磨机由一个电动机带动一个或两个转盘,转盘分蜡盘和砂纸盘两种,蜡盘就是把混有金刚砂的熔化石蜡浇的转盘上,待凝固车平后装在预磨机上就可使用。

可以做成不同粗细的金刚砂的蜡盘,蜡盘磨制的速度快、效率高,在生产检验中大量应用。

砂纸盘是把水砂纸剪成园形,然后用水玻璃粘在预磨机转盘上使用。

水砂纸按粗细有200号、300号、400号、500号、600号、700号、800号、900号。

一般用200号、400号、600号、800号水砂纸依次磨制即可。

用蜡盘和砂纸盘磨制时,要不断加水冷却,样品必须掌住,以防飞出伤人。

4、抛光抛光的目的是去除试样磨面上经细磨后的细致磨痕,使磨面呈光亮无磨痕的镜面。

抛光方法有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化学抛光等。

①机械抛光:机械抛光可分为粗抛和细抛两个步骤,均在抛光机上进行。

抛光机由—个电动机带动—个或两个抛光盘,转速为200~600转/分。

粗抛时转速要高些,精抛或抛软材料时转速要低些。

所用抛光材料有抛光布和抛光粉,抛光布蒙在抛光盘上,不同的要求应适当选用不同的抛光布。

粗抛时常用帆布、粗呢等,精抛时常用绕布、细呢、丝绸等。

抛光粉也称抛光磨料。

常用的抛光粉有以下几种:氧化铝:白色细颗粒,用于粗抛或精抛。

氧化铬:绿色,颗粒极细,用于精抛,硬度很高,常用来抛光淬火后的合金钢等试样,除氧化铬粉外,目前常使用块状的氧化铬抛光膏。

氧化镁:白色,颗粒极细,用于精抛。

由于它本身硬度较低,适合有色金属磨面的抛光。

金刚砂:又称碳化硅,具有较高的硬度,常用于粗抛或做成蜡盘用。

金刚钻粉: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良好的磨削作用,抛光软、硬材料都有良好的效果。

可用于抛光硬质合金等极硬的材料,价格贵,应用较少。

抛光时注意事项:A 除抛光膏外,抛光粉都要配成抛光液使用。

粗抛用抛光粉的粒度为500~600号(筛目),精抛用的抛光粉要求选得更细。

B 抛光时应使试样磨面均衡地压在旋转的抛光盘上,压力不宜过大,并应使试样沿抛光盘的半径方向从中心到边缘来回移动。

C 抛光过程中要不断注入适量抛光液。

若抛光布上抛光液太多,会使钢中夹杂物及铸铁中的石墨脱落,抛光面质量也不好;若太少,将使抛光面变成晦暗而有黑斑。

D 抛光后期,应使试样在抛光盘上各方向转动,以防止钢中夹杂物产生拖尾现象。

E 为尽量减少抛光面表层金属变形的可能性,整个抛光时间不宜过长,磨痕全部消除出现镜面后,抛光可停止,试样用水冲洗或用酒精洗干净后就要转入浸蚀或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②电解抛光:由于机械抛光时在试样磨面上将发生“金属流动”,产生表面金属变形层(称拜尔培层),影响金相组织显示的真实性。

在光学显微镜下尚能显示出材料接近真实的组织,但在特殊精细的研究中将感到不足,如电子显微镜组织研究与电子衍射结构的研究。

近来电解抛光得到广泛使用。

由于电解抛光纯系电化溶解作用,无机械力的影响,不致引起表层金属变形或流动。

所以电解抛光的金相试样能显示材料的真实组织。

因此硬度低,单相合金,极易加工变形的合金,象奥氏体不锈钢、高锰钢等材料以采用此法为宜。

电触抛光速度很快,试样对预先磨光操作要求也比较低,效率高。

但电解抛光对于材料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显微偏析特别敏感,在金属基体与非金属夹杂物处常被剧烈地浸蚀,所以电触抛光现在还不适用于偏析显著的金属材料(铸造偏析、轧制偏析)、铸铁及作夹杂物检验的金相试样,把试样放人电解液中,接通试样(阳极)与阴极间的电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试样磨面产生选择性的溶解,逐渐使磨面变到光滑平整。

电解抛光有专用的电解抛光仪,使用时可按仪器使用说明进行。

化学抛光是靠化学试剂的溶解作用,得到光亮的抛光表面,操作简便,成本低廉。

抛光时将试样浸在合适的抛光液中,进行适当搅动即可。

或用棉花沾取化学抛光液,在试样磨面上来回擦动即可。

化学抛光兼有化学浸蚀的作用,能显示金相组织,因此试样经化学抛光后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化学抛光对试样磨面原来光洁度要求不很高,它只能做到试样表面光滑的、起伏的波形。

但在较低放大倍数下并不妨碍金相组织的观察。

5、金相组织的显示:除观察试样中某些非金属夹杂物及铸铁中的石墨等外,金相试样磨面经抛光后,一般还要用化学、物理等方法进行组织显示才能观察。

①化学侵蚀利用化学浸蚀剂,通过化学或电化学作用显示金属的组织。

纯金属及单相合金的浸蚀系一个化学溶解的过程。

由于晶界上原子排列的规律性差,具有较高的自由能,所以晶界处较易侵蚀而呈沟壑。

若浸蚀较浅,则在显微镜下可显示出纯金属或固溶体的多面体晶粒。

(图1—2)若浸蚀较深,则在显微镜下可显示出明暗不一的晶粒,这是由于各晶粒位向不同,溶解速度不同,侵蚀后的显微平面与原磨面的角度不同,在垂直线照射下,反射光线方向不同,显示出明暗不一。

图1—2 纯金属及单相合金化学浸蚀时各阶段的情况二相合金的浸蚀主要是一个电化学腐蚀过程。

两个组织相是有不同的电位,在浸蚀剂(即电解液)中,形成极多的微小的局部电池。

较高负电位的一相成为阳极,被迅速溶入电解液中,逐渐凹下去,而较高正电位的另一相成为阴极,保持原光滑平面,在显微镜下可清楚显示出两相。

多相合金的浸蚀,也是一个电化溶解过程。

其方法有:A 选择浸蚀法,即选用几种合适的浸蚀剂,依次浸蚀,使各相均被显示、B 薄膜浸蚀法,浸蚀剂与磨面各相起化学反应,形成一层厚薄不均匀的氧化膜层(或反应产物的沉积),在白色光的照射下,由于光的干涉现象,使各相出现不同色彩而显示组织。

各种化学浸蚀剂可在表1—3中查到。

腐蚀的步骤是:将已磨光的样品(样品磨光后不要用手去摸表面,以免沾上油污),用水冲除抛光粉,用酒精洗去残余,然后用棉花球沾取腐蚀剂,在样品表面涂抹一定时间,然后用水冲洗干净,用干净毛巾沾干表面上的水.或用电热吹风机吹干,即可用于显微分析。

为了长久保存经腐蚀后的显微样品,需在试样表面涂上——层保护膜,常用的有指甲油或硝酸纤维漆加香蕉水。

②电解浸蚀:与电解抛光类似,只是工作电压与工作电流比电解抛光时要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