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基本政策

合集下载

乡村医生政策

乡村医生政策

乡村医生是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键政策:
1. 培训与教育:政府鼓励和支持乡村医生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通过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为乡村医生提供专业培训和学历提升的机会。

2. 待遇与补偿:为了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政府提高了乡村医生的待遇,包括基本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同时,对乡村医生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偿。

3. 服务模式改革:推动乡村医生服务模式的改革,鼓励乡村医生提供全科医疗服务,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与农村居民的签约服务制度,提供更加连续和综合的医疗服务。

4. 职称评定:完善乡村医生职称评定制度,提高乡村医生的职业地位和职业发展空间。

5. 基础设施改善:改善乡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乡村医生能够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6. 信息化建设:推进乡村医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7. 政策支持与激励: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乡村医生工作,如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供税收优惠等,同时对表现优秀的乡村医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8. 乡村医生退出机制:为解决乡村医生年龄结构老化问题,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鼓励老年乡村医生适时退休,同时吸引年轻医生加入乡村医生队伍。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随着政策的不断更新和调整,具体的措施和细节可能会有所变化,因此建议咨询当地卫生健康部门获取最新的政策信息。

国家卫生乡镇标准

国家卫生乡镇标准

国家卫生乡镇标准国家卫生乡镇标准是为了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的卫生条件,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的一套行业标准。

下面将从乡镇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以及卫生设施等方面,分别介绍国家卫生乡镇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乡镇环境卫生国家卫生乡镇标准对乡镇环境卫生设定了一系列要求。

首先,乡镇范围内的垃圾处理应当符合要求,设立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体系,并定期进行清运。

此外,要求乡镇内的道路、建筑物等公共场所保持干净整洁,并设置足够数量的公共垃圾桶,方便居民丢弃垃圾。

此外,乡镇环境中的水源、河流等水体应保持清洁,不得被废物污染。

二、饮用水卫生国家卫生乡镇标准对饮用水卫生也有一系列规定。

首先,要求乡镇建立健全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其次,要求饮用水源必须经过处理、消毒等工艺流程,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饮用水卫生合格。

同时,饮用水供应设施如水井、水泵等也需要经常进行消毒和维护,确保供水过程中不受污染。

三、食品卫生国家卫生乡镇标准还包含了食品卫生的要求。

乡镇的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应当具备相应的生产条件,并持有合法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对食品加工及食品原材料的存储、运输、销售等环节也有详细规定,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食品经营者应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检,并按照国家标准对不合格食品进行处置。

四、卫生设施国家卫生乡镇标准还对卫生设施的建设提出了要求。

乡镇内应设立卫生服务站,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同时,乡镇需要建立妇幼保健机构和疾病防控机构,加强对妇幼和疫病的防护与治疗工作。

此外,乡镇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公共洗手设施,并定期进行卫生设施的检查维护工作。

总结:国家卫生乡镇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提高农村卫生水平,保障农民健康。

标准从乡镇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和卫生设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只有按照这些标准要求,才能确保乡镇卫生水平的稳步提高,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管理及工作制度

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管理及工作制度

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管理及工作制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推进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管理,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本文将对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管理及工作制度进行探讨。

一、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意义1. 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

通过一体化管理,整合农村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农村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

2. 优化卫生服务流程。

一体化管理可以使农村卫生服务流程更加合理,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3. 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体化管理有助于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为农村居民提供持续、稳定、优质的卫生服务。

4. 提升农民健康水平。

通过一体化管理,可以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预防和控制疾病,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二、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工作制度1. 建立健全组织架构。

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管理应在地方政府领导下,成立由卫生健康部门、农业部门、乡村振兴部门等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制定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

3. 整合卫生资源。

优化配置农村卫生资源,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推进城乡卫生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4. 提升人员素质。

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农村卫生服务队伍。

5. 完善服务内容。

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供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加强农村慢性病管理,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

6. 优化服务流程。

简化农村卫生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农村卫生服务信息共享。

7. 加强政策支持。

落实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政策,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农村卫生服务经费。

村级卫生管理制度(5篇)

村级卫生管理制度(5篇)

村级卫生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加强创建卫生城市工作,提高社会卫生管理水平,促进____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____、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____(以下统称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创卫工作是指动员全民参与,增加社会卫生意识,消除危害健康因素,改善城乡卫生面貌,除害防病,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卫生活动。

第四条创卫工作实行政府____、分级负责、科学治理、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各村级领导应当把创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社会卫生状况的改善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第六条镇和村委员会应当成立创卫委员会(以下简称创卫会)。

创卫会由同级政府的有关部门组成。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____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各自承担的爱国卫生工作。

第七条参加创建卫生城市工作是每个单位、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八条各级创卫会的主要职责是:(一)____贯彻实施有关创卫卫生和防治疾病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二)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创卫卫生和疾病防治工作;(三)____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加除四害、讲卫生、防治疾病活动;(四)进行群众性卫生监督和效果评价,制定有关卫生检查评比标准,____开展检查评比活动,进行表彰命名;(五)执行上级创卫会和同级人民政府赋予的其他各项卫生管理任务。

第九条创卫会下设办会室(以下简称创卫办),是同级创卫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处理爱卫会日常事务工作。

第十条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立爱国卫生____或配备有关人员,建立、健全卫生制度,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第十一条创卫卫生工作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原则,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市规定的卫生标准,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县城活动。

农村卫生管理规章制度

农村卫生管理规章制度

农村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完善农村卫生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卫生水平,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农村卫生管理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的原则,注重规范、科学、便民、高效的管理。

第三条农村卫生管理工作应当充分发挥乡村医生、村干部、农民等基层力量,在基层推广卫生知识,提高卫生水平。

第四条农村卫生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公平、公正、便民原则,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权益。

第五条农村卫生管理工作应当加强对卫生设施、设备、药品等的管理,确保卫生安全。

第六条农村卫生管理工作应当加强与农村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形成合力,推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协调发展。

第七条农村卫生管理工作应当不断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素养。

第八条农村卫生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监测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农村卫生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制定有效的对策。

第九条农村卫生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督导检查制度,对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条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卫生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保障工作经费、人力资源等的需求。

第二章卫生设施建设第十一条农村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农村卫生设施建设,确保农村居民有合适的卫生设施可供使用。

第十二条农村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农村卫生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第十三条农村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农村卫生设施的卫生保洁管理,确保设施的卫生安全。

第十四条农村卫生管理部门应当指导和监督乡村医生、村医卫生室等基层卫生单位的建设管理。

第十五条农村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

第十六条农村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卫生设施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卫生设施档案。

第十七条农村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卫生设施建设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八条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卫生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支持。

2023年村卫生室工作制度

2023年村卫生室工作制度

2023年村卫生室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依法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农村卫生室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健、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卫生服务的卫生机构。

农村卫生室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卫生行业标准和相关政策规定,开展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工作。

第三条农村卫生室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保障居民的健康权益和满意度,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第四条农村卫生室应当依法落实医疗机构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严格履行各项职责,确保卫生室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五条农村卫生室应当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协作,形成医疗联合体,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六条农村卫生室应当拥有合格的医疗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

第七条农村卫生室应当按照国家卫生行业标准的要求,制定医疗人员的职业资格、业务水平和职责要求。

第八条农村卫生室应当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第九条农村卫生室应当建立规范的考核和奖惩制度,激励医疗人员积极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第十条农村卫生室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机制,为医疗人员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第三章服务内容第十一条农村卫生室应当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第十二条农村卫生室应当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第十三条农村卫生室应当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关照和服务,包括老年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

第十四条农村卫生室应当参与应急救援和灾害医疗救治工作,为农村居民提供紧急的医疗救助。

第十五条农村卫生室应当积极开展社区合作,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民健康管理工作。

第四章组织与管理第十六条农村卫生室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明确各项管理职责,规范工作流程。

第十七条农村卫生室应当加强对卫生设备和器材的管理,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新。

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服务考核标准

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服务考核标准

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服务考核标准引言村卫生室作为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责。

为了确保村卫生室的工作质量和履行职责的有效性,制定了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服务考核标准。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内容村卫生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内容主要包括:1. 健康宣教村卫生室应定期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 编制并发放健康宣传材料,内容涵盖常见疾病预防、健康饮食、个人卫生等方面; - 组织健康讲座、示范、培训等活动,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和卫生知识; - 开展健康检查活动,如血压测量、血糖监测等。

2. 疾病控制与预防村卫生室应积极参与疾病控制与预防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 实施基本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疫情信息; - 注射疫苗接种管理,包括接种率统计和疫苗储存管理; - 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如流感、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 参与卫生应急响应工作,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 健康档案管理村卫生室应建立和管理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包括但不限于: - 完善居民健康信息的采集工作,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族病史、过敏史等; - 定期更新健康档案,补充和修改居民健康信息; - 使用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卫生服务; - 妥善保存健康档案,并确保信息的保密性。

4. 儿童保健村卫生室应重视儿童保健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为婴幼儿实施定期健康评估,包括生长发育、营养摄入、免疫接种等; - 提供基本的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服务; - 组织婴幼儿喂养指导、母乳喂养推广等活动; - 开展儿童对外界刺激的评估及早期干预活动。

5. 孕产妇保健村卫生室应做好孕产妇保健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 定期进行孕期体检,包括孕妇体重、血压、血糖等指标的检测; - 提供孕产妇的产前咨询和心理支持服务;- 指导孕期合理饮食和营养补充; - 定期开展产后随访和乳汁喂养指导。

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工作项目实施方案

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工作项目实施方案

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工作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卫生环境问题日益显著。

农村卫生室作为基层卫生服务的基本单位,承担着农村地区的卫生管理和基本公共卫生工作。

而村卫生室的工作内容和任务,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健康和福祉。

因此,制定一份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工作项目实施方案,对于加强农村卫生管理、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实施一系列卫生工作项目,提高村卫生室的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保障农民的基本健康权益,提升农村卫生水平。

二、项目内容和措施1.建立村庄环境卫生监测系统建立村庄环境卫生监测系统,包括建立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和评估,并及时采取改善措施。

2.加强村庄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对村庄卫生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重点建设卫生厕所、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等,确保农村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推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定期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活动,向村民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加强防病知识的传播。

4.建立村卫生室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建立村卫生室的村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完善村民的健康档案记录,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评估,为村民提供个体化的卫生服务。

5.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开展农村地区的预防接种工作,推行免疫扩散和宣传活动,提高村民对于疫苗接种的认知和参与度。

6.加强村卫生室人员培训加强村卫生室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使其具备专业的卫生知识和技能,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

7.建立健康服务网络建立村卫生室与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等的协作网络,实现村卫生室与上级医疗资源的共享,提供更加有效和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项目实施计划和时间安排1.建立村庄环境卫生监测系统:2024年1月至2024年3月;2.加强村庄卫生设施建设:2024年4月至2024年12月;3.推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4.建立村卫生室健康档案管理系统:2024年3月至2024年6月;5.开展预防接种工作: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6.加强村卫生室人员培训: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7.建立健康服务网络: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

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标准

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标准

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标准引言:农村环境卫生是指与农村相关的环境卫生问题,包括村庄内部环境、农田、农村饮用水等方面。

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标准对于保障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标准。

一、村庄内部环境卫生标准村庄是农民居住和日常生活的地方,村庄内部环境卫生的标准对于农民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需要制定以下几项标准:1. 道路清洁和垃圾处理:道路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清扫,并设置垃圾桶和分类垃圾桶。

垃圾应按规定的分类和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厕所建设和管理:村庄内的厕所应当符合卫生标准,保持清洁卫生,避免异味和蚊虫滋生。

同时,应鼓励农民改建以改善卫生条件。

3. 污水处理:村庄内的污水应通过适当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确保不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可以采用生态处理等方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农田环境卫生标准农田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场所,农田环境卫生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农田环境卫生标准的几个方面:1. 农田灌溉水质: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避免使用污染严重的水源进行灌溉,以保证农作物生长的品质和安全。

2. 农田农药使用:农田内的农药使用应按照国家的农药使用规定进行,严格控制农药使用的剂量和使用频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3. 农田垃圾和化肥管理:农田中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应及时清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化肥的使用也应按照规定的标准和剂量进行,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三、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对于农民的生活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几个方面:1. 饮用水水源:农村的饮用水应选择清洁的水源,避免选择被污染的水源。

水源应定期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2. 饮用水处理:农村饮用水应通过适当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消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细菌。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细则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细则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细则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指将卫生服务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乡村卫生服务的一体化管理。

为了进一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工作,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细则非常必要。

下面是一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细则,供参考。

一、总则二、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

政府应加强对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组织,明确责任,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

(二)全民参与。

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农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能力。

(三)资源整合。

整合各类卫生服务资源,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服务。

(四)协同合作。

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加强协调合作,形成工作合力,提高乡村卫生服务工作的效果。

(五)科学管理。

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创新发展。

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尝试创新。

三、任务与职责(一)政府部门的任务与职责1.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2.组织协调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明确责任,并适时进行考核评估;3.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鼓励和支持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4.加强对乡村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5.加大对基层卫生院的支持力度,改善其设施和设备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二)乡村卫生服务机构的任务与职责1.积极参与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2.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基础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卫生服务质量;3.加强与其他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共同提高乡村卫生服务水平;4.定期向政府部门报告乡村卫生服务工作的进展情况,接受监督和指导;5.参与乡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三)农村居民的任务与责任1.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2.提高卫生意识,积极参加各类健康宣教活动,改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3.积极配合乡村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及时就医,接受卫生服务;4.向政府部门反映乡村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

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农村卫生服务规划

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农村卫生服务规划

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农村卫生服务规划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然而,随着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人们对于农村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农村卫生服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农村卫生水平的提高,维护农民健康,加速乡村振兴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卫生服务规划中,首先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建设卫生院、卫生室,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农民能够及时就医。

二、优化卫生服务流程在农村卫生服务规划中,需要进一步优化卫生服务流程,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农村卫生服务规划还需要注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更多的医疗卫生从业人员。

通过举办培训班、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提升农村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满足农民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四、推动农村卫生服务改革在农村卫生服务规划中,需要不断推动农村卫生服务改革,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医保覆盖范围,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同时,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和评估,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农民健康。

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在农村卫生服务规划中,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

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增强农民对于疾病防控的认识,预防疾病的发生。

六、注重妇幼健康服务农村卫生服务规划还需要注重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

建立健全妇幼保健服务体系,提供定期体检、孕妇保健、儿童免疫接种等服务,降低孕产妇和儿童的疾病风险。

七、开展慢病管理服务在农村卫生服务规划中,需要开展慢病管理服务,重点关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防控。

建立慢病健康管理档案,提供定期随访、健康指导等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八、加强环境卫生监管农村卫生服务规划还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监管,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洁和安全。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医疗卫生政策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医疗卫生政策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医疗卫生政策引言: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而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则是乡村振兴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农村地区由于交通条件不便、医疗资源匮乏等原因,医疗卫生服务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农村医疗卫生政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医疗卫生政策进行论述,旨在探讨如何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农民健康权益。

一、农村医疗卫生现状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普遍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资源不足:农村地区医疗机构数量少、医疗设备陈旧、专业医生紧缺等问题,导致农民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医疗服务。

2. 医疗费用高昂: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不少农民不得不前往城市就医,这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

同时,部分农民缺乏医疗保险,无法得到医疗费用的有效保障。

3. 健康知识缺乏: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健康知识缺乏的问题,农民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较弱,导致一些可预防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二、农村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为了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农村医疗卫生政策,以提升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具体政策措施如下:1. 加大医疗资源投入: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建设的投入,扩大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规模和数量,提升医疗设备水平,增加专业医生的配备。

2. 实施农村医保政策:建立健全农村医保制度,覆盖范围扩大到农村地区,确保农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此外,对于贫困农民和特殊困难群体,政府还对其提供医疗救助和补贴。

3. 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通过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加医生和护士在农村地区的实际工作时间,确保农民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

4.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大对农村地区基层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提升卫生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农村医疗卫生政策的效果近年来,农村医疗卫生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使得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有所增加,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

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业务指导文件

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业务指导文件

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业务指导文件一、背景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民裙众对卫生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卫生资源匮乏,卫生条件较差的问题依然存在。

为了推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民健康权益,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制定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业务指导文件。

二、目的1.明确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和范围,规范卫生服务业务的开展。

2.加强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3.促进农村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三、内容1.卫生健康宣传教育(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卫生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2)普及卫生常识,指导农民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健康生活。

(3)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提高农民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2.卫生保健服务(1)开展定期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为农民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

(2)建立健康扶贫档案,开展对贫困户的定期健康检查和医疗指导。

(3)加强孕产妇保健服务,开展产前检查和产后恢复指导。

3.环境卫生管理(1)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无害化处理。

(2)重点治理农村垃圾露天焚烧、污水直排等环境污染行为。

(3)宣传卫生环保知识,引导农民自觉爱护环境、提高环境卫生意识。

4.食品安全监管(1)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

(2)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村集贸市场和小作坊的监督管理。

(3)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抽检,及时通报食品安全信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管理1.建立健全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

2.加强对村级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3.建立卫生服务档案,做好服务记录和统计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五、监督1.加强对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乡村医疗卫生与健康保障政策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乡村医疗卫生与健康保障政策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乡村医疗卫生与健康保障政策分析一、引言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医疗卫生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

本文将就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乡村医疗卫生与健康保障政策进行分析。

二、乡村医疗卫生的困境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低下。

医务人员稀缺,医疗设备缺乏更新换代,乡村诊所设施简陋。

因此,农村居民面临着巨大的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难题。

三、乡村医疗卫生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乡村医疗卫生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也直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缺乏及时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不仅限制了农民的生产能力和劳动力的质量,也阻碍了农村外来投资和产业发展。

四、现行乡村医疗卫生政策分析1. 全面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合作医疗是中国乡村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政策,通过农民自愿参与并缴纳一定费用,来获得基本医疗保障。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医疗保障,但由于资金来源有限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其效果仍有待提高。

2.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对乡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乡村诊所和卫生院的设施和服务水平。

同时,还需要鼓励医护人员到农村地区工作,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五、优化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模式1. 探索建立远程医疗体系通过远距离医疗技术,将城市顶级医院的医疗资源延伸到农村地区,解决乡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问题。

这样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临床诊疗和医疗咨询服务。

2. 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乡镇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这种模式将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高就医负担等问题,提高他们的医疗保障水平。

六、加大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加大对乡村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同时,鼓励医疗院校开设农村医学专业,引导更多的医生到农村地区工作。

七、加大政府对乡村医疗卫生的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经费投入,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

乡村振兴政策的乡村公共卫生保障

乡村振兴政策的乡村公共卫生保障

乡村振兴政策的乡村公共卫生保障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政策的不断推进,乡村社区的公共卫生保障也日益受到重视。

乡村公共卫生保障是保护农民健康、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机制。

本文将从农村医疗资源、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多个角度展开回答,探讨乡村振兴政策对乡村公共卫生保障的推动作用及问题存在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医疗资源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为农村医疗资源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当前,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医务人员短缺的问题还相对突出。

乡村振兴政策应注重投入农村医疗资源建设,增加医院和诊所的数量,并提高医疗设备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引导更多优秀医生前往乡村开展医疗服务。

二、传染病防控乡村公共卫生保障需要注意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农村地区由于环境条件和卫生设施的限制,传染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乡村振兴政策应加强对乡村地区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医务人员和农民的防控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提供必要的预防措施和药物。

三、健康教育乡村公共卫生保障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农民普遍缺乏健康意识,对于一些基本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知识了解不足。

乡村振兴政策应加强乡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健康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农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四、基层医疗机构乡村公共卫生保障的核心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

基层医疗机构是乡村居民主要的医疗服务来源,也是疾病预防和早期诊断的关键环节。

乡村振兴政策应加强乡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同时,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医生到乡村地区工作。

五、医疗费用负担乡村公共卫生保障还需要解决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

当前,农民看病的费用普遍较高,医疗保险的覆盖不够广泛。

乡村振兴政策应加大对农民医疗费用的补贴力度,完善农民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医疗保障范围,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险参保率。

乡村卫生医疗管理制度

乡村卫生医疗管理制度

乡村卫生医疗管理制度一、乡村卫生医疗管理概述乡村卫生医疗管理,是指以乡村为基本单位,负责卫生健康服务和医疗服务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工作。

乡村卫生医疗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乡村居民健康,提高乡村卫生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农民基本医疗需求,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实现卫生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

乡村卫生医疗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农村卫生水平、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卫生医疗管理制度的建立意义1、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农村卫生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乡村卫生医疗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卫生水平。

2、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建立健全的乡村卫生医疗管理制度,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

3、卫生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乡村卫生医疗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促进卫生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4、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建立健全的乡村卫生医疗管理制度,能够更好地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

三、乡村卫生医疗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的乡村卫生医疗管理制度,需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建立完善的卫生服务网络,配备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建立健全的乡村卫生服务机构,提高乡村卫生服务水平。

2、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建立乡村医疗保障制度,确定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政策,包括医疗保险、补助和医疗救助等,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3、卫生健康宣教工作的加强加强对乡村居民的卫生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4、医疗器械设备的质量保障建立医疗器械设备的质量保障制度,确保乡村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设备的质量安全,保障农村居民的医疗安全。

5、医疗服务管理与评估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管理与评估制度,加强对乡村医疗服务的管理和评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

促进村健康的规章制度和措施

促进村健康的规章制度和措施

促进村健康的规章制度和措施村庄是农村居民生活和发展的基本单位,村庄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为了促进村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探讨与促进村庄健康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旨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一、卫生环境规章制度卫生环境是村庄健康的重要基础。

在村庄中建立卫生环境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卫生管理,如设立农村垃圾分类和处理制度,指导居民正确处理垃圾,加强垃圾分类意识,推动垃圾资源化利用;制定村庄卫生清洁日制度,统一安排清洁卫生工作,加强村庄的日常清洁和环境整治。

二、医疗卫生保障措施健康的身体是村庄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加医疗设施和医疗资源的配置;加强对农民医疗保险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参保率和报销比例;鼓励建立农村医养结合的医疗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加强对农民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

三、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是保障居民健康的重要措施。

在村庄中,可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规范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餐饮业经营行为,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测,依法严厉打击违法食品经营行为,保护农民和居民的舌尖安全。

四、文化体育活动推广文化体育活动对于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社交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村庄可以建立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体育设施,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文化文艺活动和体育锻炼,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

可以举办各类文体比赛和表演活动,开展文艺演出和体育训练课程,让居民享受到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全方位的健康锻炼。

五、农业生产发展政策农业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村庄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促进村庄的健康发展,需要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农业生产发展政策。

这包括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推广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加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建设和对接,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增收;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二)农村卫生政策的发展阶 段(1965—1979年)
1、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提出“把医疗 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全国农村以 短期速成、复训提高的方式培养了大批“赤 脚医生”,向农民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2、以政治手段把卫生资源动员到农村。 大批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和城市医务人员 下放到农村,农村卫生院得到加强。
农村卫生基本政策
石家庄市卫生局农村处 刘栓奇 2005年9月
1
报告内容
一、我国农村卫生政策的历史演变 二、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三、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挫折与教训 四、农村卫生政策的基本框架 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 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出台背景及意义 六、现行农村卫生工作政策要点
(一)《决定》出台的背景 1、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传染病、 地方病发病率还很高,仍严重危害着广大农 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农村卫生投入不足,农村卫生机构基 础设施条件差,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服 务难以保证。
30
(一)《决定》出台的背景
3、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居 民主要健康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减缓或 停滞,城乡居民健康差距进一步加大。 4.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低,高素质技 术人才缺乏,难以承担起保护和促进农 村居民健康的任务。
14
(三)农村卫生政策的改革与完善 阶段(1979—1990年)
5、1985年提出扩大医疗机构自主权,支 持个体开业行医,鼓励在职人员兼职应聘和 业余服务。 6、1986年前后,很多省份陆续实行农村 卫生院下放乡镇政府管理。部分地区卫生院 也处于解体或瘫痪状态。
15
(三)农村卫生政策的改革与完善 阶段(1979—1990年)
7、各地农村合作医疗纷纷解体,全 国合作医疗覆盖率不到5%。 8、1987年许多乡镇卫生院推行了承 包经营责任制的改革。
16
改革与完善阶段的特点
改变了村卫生室的经营方式,大批专 业技术人员从农村卫生院回到城市,卫生 院陆续下放乡镇政府管理,农村基层卫生 组织开始了自发变革。一方面,卫生事业 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出现城市卫 生资源的重复配臵,其对农村卫生事业的 影响则扩大了城乡卫生资源配臵的差距。
31
(一)《决定》出台的背景
5、农村卫生管理体制落后,机构管 理水平低,机制不活,效率不高的问题比 较普遍。 6、农民缺乏有效的合作医疗制度,难 以抵御重大疾病风险,农民因病致贫、因 病返贫情况日益突出。
32
(二)《决定》出台的意义
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下发加 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是建国以来 的第一次。为我们指明了农村卫生改 革和发展的方向。
3、90年代初,部分地区进行了拍卖转 让乡镇卫生院、建立乡防保站的探索。部 分省市提出实行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一体 化管理。 4、1996年召开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经验 交流会,全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始推进 重建和恢复合作医疗的工作。
19
(四)新时期农村卫生政策的调 整与改革阶段(1990至今)
5、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成为今后相当 长时期内中国卫生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该 《决定》中提出了“以农村为重点”的卫 生工作方针。 6、1999年,要求各级政府对农村卫生 服务系统的建设增加投入。
26
四、农村卫生政策的 基本框架
1、国务院办公厅于2001年5月24日转发了 国务院体改办、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部 和卫生部共同制定的《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 发展的指导意见》。 2、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2年10月19日 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 定》。(中发【2002】13号)
27
9
(二)农村卫生政策的发展阶段 (1965—1979年)
3、1969年全国农村合作医疗进入大发 展时期。 4、1979年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农村卫 生院中来自城市的医务人员陆续回城。
10
发展阶段的特点
1、以人民公社化集体经济制度为基础, 在特定的政治条件下将城市卫生资源向农村 转移,发展适宜服务,全面推进农村合作医 疗制度的发展。 2、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得到加强, 卫生院发展迅速。
11
发展阶段的特点
3、培养了大批“赤脚医生”,向农民提 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4、全国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迅速,以生产 大队为基础的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12
(三)农村卫生政策的改革与完善 阶段(1979—1990年)
1、1979年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探讨 并制定了现阶段的卫生工作具体方针,其中一 条为:“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 ”。开始了 卫生改革。 2、1979年人民公社制度解体,随着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大批农村卫生室 承包给乡村医生个人经营。
4
初步确立阶段
3、1952年12月,中国政府提出“面 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 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 四大方针。 4、1955年,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 山西高平、湖北当阳等省相继办了农村 合作医疗。
5
初步确立阶段
5、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以联合诊所为 基础,组成公社卫生院,形成集医疗、预防为 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机构。 6、50年代,通过改造旧“接生婆”和大 量培训新法接生员,迅速推广新法接生。初步 形成了农村医疗保健网。 7、国家卫生部明确了各类集体医疗机构的 所有制性质及管理体制。提出发展农村基层卫 生组织的方针。 6
2
一、我国农村卫生政策 的历史演变
(一)农村卫生政策的初步确立阶段 (1949—1965年) 这一时期以新中国成立到毛泽东主 席的“6·26指示”为标志。
3
初步确立阶段
1、1949年,以立法形式确立了国家发 展卫生事业的基本政策。 2、毛泽东同志早在1951年亲自起草的 《中央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 示》中指出:“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 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极力发展这项工作”。
37
(五)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1、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
度 2、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 3、政府对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 助给予支持
38
(六)农村医药卫生监管
1、强化农村卫生监督管理 2、加强农村药品监管 3、加强高毒农药及剧毒杀鼠剂管

39
(七)加强对农村卫 生工作的领导
23
二、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的成功经验
5、初级卫生保健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龙 头。 6、国家、集体、群众多方集资办医是 我国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有效途径。 7、大力推行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解决 广大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 8、城市支援乡村、军队支援地方,是 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坚强后盾。
24
三、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的挫折与教训
初步确立阶段的特点
1、建立和调整了农村基层卫生组织。 2、初步形成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公社 卫生院兼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初级卫生保 健技术指导及乡村卫生行政管理的职能,成 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枢纽。 3、确定了有利于卫生事业机构维持与发 展的卫生经济政策。
7
初步确立阶段的特点
4、国家对卫生机构给予经费补 助和优惠的经济政策。 5、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了一定 的发展。
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农村卫生政策, 开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农村卫生 “三项建设”,促进重建和恢复合作医疗, 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等。
22
二、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的成功经验
1、国家重视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 关键。 2、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普 遍建立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 。 3、多层次多渠道建设农村卫生队伍是发 展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因素。 4、统一领导,多部门合作,群众参与, 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 。
13
(三)农村卫生政策的改革与完 善阶段(1979—1990年)
3、1980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关于 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提出 作为公有制医疗机构的补充,允许个体医生 开业。 4、1982年制定的卫生工作任务有8项, 其中1项为:“加强农村卫生建设,认真做好 8亿农村人口的医疗卫生工作,特别是要抓好 合作医疗。”
1、农村卫生工作经费不足。 2、管理体制不顺,三级医疗预防保 健网关系松散 。 3、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少、质量 不高,分布也不合理。
25
三、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的挫折与教训
4、预防保健功能有所削弱。 5、卫生机构运行效率下降,缺乏竞 争活力。 6、医疗保障制度尚未普遍建立。 7、农村卫生问题仍然较多 。
28
四、农村卫生政策的 基本框架
4、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 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的意见》。 5、2002年,卫生部7部委联合下发《中国 农 村 初 级 卫 生 保 健 发 展 刚 要 ( 2001--2010 年)》(卫基妇发【2002】央、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出台背景及意义
20
(四)新时期农村卫生政策的调整 与改革阶段(1990至今)
7、国务院办公厅于2001年5月24日转发 了国务院体改办等五部委共同制定的《关于 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8、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0年10月19日 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 定》。
21
调整与改革阶段的特点
33
六、现行农村卫生工作 政策要点
(一)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地位、作用、 指导思想及目标 1、农村卫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2、农村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 3、农村卫生工作的目标
34
(二)关于农村公共卫生工作
1、明确农村公共卫生责任 2、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 3、做好农村妇幼保健工作 4、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7
(四)新时期农村卫生政策的调 整与改革阶段(1990至今)
1、1990年卫生部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提 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最低标 准。 2、1991年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明确 预防保健、农村卫生和中医中药为全国卫生 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