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备战中考历史冲刺第二十四单元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二十四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二十四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总体概述二战后,美国大力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它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并发动朝鲜、越南战争,逐渐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本单元中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演变是二战后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
二、三维目标知识目标:美国“冷战”政策及表现、影响;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科索沃战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及影响。
能力目标:⑴通过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⑵讨论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及根源,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的辨证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辨证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价值目标:⑴通过学习美国、苏联争夺世界霸权和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及科索沃战争,使学生增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⑵通过学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学习其影响,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性和迫切性,增强学生使命感。
三、中考热点链接本单元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内容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是世界现代史内容中的重点。
其实这正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反映,但是,与和平、发展并存的还有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冲突等,这使世界仍有爆发战争的可能,还存在紧张、动荡。
2005年的朝鲜核问题尚未彻底解决,2006年伊朗又揭核封条;朝鲜和伊朗都在亚洲,朝鲜在核问题上选择了协商和对话的方式,2006年2月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已结束,朝鲜半岛又向无核化迈出一大步。
伊朗的态度强硬,其问题悬而未决。
我们主张所有问题应尽量以协商和对话的方式和平解决。
美国在年初作出一连串与亚太有关的大调整,即美国国务卿赖斯所说的“外交转型”,显然,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仍存在霸权主义,也就还存在紧张和动荡。
2023-2024学年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06年C.公元前220年D.公元前210年2.下列哪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李渊B.李世民C.李隆基D.李治3.郑和下西洋的首次航行是在:A.1405年B.1415年C.1421年D.1433年4.甲午战争爆发于:A.1894年B.1900年C.1895年D.1904年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是:A.1945年9月2日B.1945年8月15日C.1946年1月1日D.1949年10月1日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秦始皇在位期间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
()2.唐朝的都城是长安。
()3.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找黄金。
()4.甲午战争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
()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______朝。
2.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3.郑和下西洋的首次航行是在______年。
4.甲午战争爆发于______年。
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请简述唐朝的开国皇帝及其在位期间的政绩。
3.请简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其航行路线。
4.请简述甲午战争的起因及其结果。
5.请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请列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
2.请列举唐朝在位期间的重要科技发明。
3.请列举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贡献。
4.请分析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请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分析唐朝的繁荣及其原因。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请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背景,编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秦始皇的评价。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战国时期是我国的()A. 原始社会时期B. 奴隶社会形成时期C.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D.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答案】D【解析】战国时期,通过商鞅变法等变法,我国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因此说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故选D.2.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禹建立了夏朝B. 汤灭夏建立商朝C. 周文王建立周朝D. 周武王建立周朝【答案】C【解析】夏的建立者是禹,商的建立者是汤,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故选C。
3.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是()①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②懂得用火③懂得人工取火④开始使用简单语言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主要表现在已会采用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懂得人工取火。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开始用简单的语言交流。
故选C。
4.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乏战争与征服。
下列古代战争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逐鹿之战②牧野之战③桂陵之战④城濮之战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②③①④D. ④③①②【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①涿鹿之战发生于黄帝时代,②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朝末年,③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④城濮之战是春秋周襄王二十年,晋、楚两国在城濮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故按顺序排列为①②④③。
5.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下关于都江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是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B. 消除了黄河流域的水患C. 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D.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奏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运用“深淘滩、低作堰”治水思想,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造福了四川人民,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ACD排除;都江堰的修建与“消除了黄河流域的水患”无关,B符合题意。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心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如割百姓的肉供养自身,腹饱而身毙。
”这主要体现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A. 以民为本B. 依法治国C. 以文治国D. 因循守旧【答案】A【解析】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如割百姓的肉供养自身,腹饱而身毙”体现了唐太宗以民为本,减轻人们的负担的思想。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还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他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魏征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
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交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
”可见,当时清朝实行的是()A. 闭关锁国政策B. 重农抑商政策C. 发展贸易政策D. 对外开放政策【答案】A【解析】回顾教材所学可知,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题干中“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说明清政府不许沿海居民擅自出海贸易。
故选A。
3.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里的“制”指()A. 世袭制B. 行省制C. 郡县制D. 分封制【答案】C【解析】据“百代都行秦政制”可知,这里的“制”指郡县制。
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4.15世纪初期,中国人在世界上完成了一大壮举,展示了古代中国高超的远航技术。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战国时期“桂陵之战”因妙计“围魏救赵”而闻名天下,这次战役交战的双方是()A. 魏国和赵国B. 赵国和齐国C. 齐国和魏国D. 魏国和楚国【答案】C【解析】2.如图反映的是秦始皇巩固政权的措施之一。
这一措施的积极作用是()A. 促进了交通的便利B. 便利了经济的发展C. 提高了行政的效率D. 钳制了人民的思想【答案】B【解析】3.关于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是中国地方省制的开端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④【答案】B【解析】元朝的行省制度通过中央任命主要官吏,使中央牢牢控制地方,因此该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①项正确。
元亡后,明朝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在元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直至今日中国的行政区划依然沿用元朝行政区划的标准。
故②项正确。
元朝推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治辽阔的疆域,巩固统一。
故③项正确。
行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它处理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属于中央行政制度。
故④项错误。
故选B。
4.该机构长官从一品,僧俗并用,而军民通摄,在管理吐蕃地区事务,安定和发展地方济文化,加强元朝中央与吐蕃地方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个“机构”是()A. 驻藏大臣B. 西域都护C. 宣政院D. 行中书省【答案】C【解析】根据题述内容“在管理吐蕃地区事务,安定和发展地方济文化,加强元朝中央与吐蕃地方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设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区域。
故选C。
5.如果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全球化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A. 英格兰、葡萄牙B. 西班牙、荷兰C. 西班牙、葡萄牙D. 英格兰、法兰西【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全球化开始主要是指欧洲开始探索新航路,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走在新航路开辟前列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C是正确的;ABD选项表述都是错误的,排除。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殷墟出土的牛骨刻辞上,记载商王乘车狩猎等活动的文字有160多个,这种文字是()A. 甲骨文B. 金文C. 大篆D. 小篆【答案】A【解析】2.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春秋霸王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
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A. 齐桓公B. 晋文公C. 宋襄公【答案】B【解析】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故选B。
3.都江堰和隋朝大运河都是水利工程,明长城和北京城都是建筑工程。
下面对这四个工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江堰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B.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C. 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临洮D. 都江堰、隋朝大运河、长城和明朝北京城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是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
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
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
题目中的C项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临洮,表述错误,这是秦长城的表述。
符合题意。
4.60秒为1分钟,60分钟为1小时。
这一进位方法最早出现在()A. 两河流域B. 尼罗河流域C. 印度河流域D. 希腊半岛【答案】A【解析】在阿卡德时代,苏美尔人制定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定每个月29或30天,12个月为1年(6个月为29天,6个月为30天),每年354天,并发明闰月,通过置闰月的办法调整。
开始依靠经验置闰,后来先后有8年3闰和27年10闰的规定。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赞普越来越仰慕中华文化……于是派酋长子弟,请求进入国学以学习《诗》、《书》。
这反映出文成公主入藏()A. 促进了唐蕃间文化交流B. 有利于吐蕃的农业发展C. 促进了中外的友好往来D. 有利于吐蕃手工业发展【答案】A【解析】2.汉朝和明清时期,是外来农作物传人我国的两个高峰,葡萄、花生、辣椒、西红柿等大量农作物传人我国,这主要归功于两次里程碑式的探险活动,分别是()A. 昭君出塞和新航路开辟B. 文成公主人藏和马可波罗来华C. 张骞通西域和新航路开辟D. 张骞通西域和马可波罗来华【答案】C【解析】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的葡萄等作物传入汉朝,新航路开辟以后,南美洲的花生、西红柿等作物传入中国。
3.下列选项中,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A. 欧盟的形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 欧盟的形成,联合国的建立C. 第三世界兴起,联合国的建立D. 我国的改革开放,联合国的建立【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
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的演变是战后世界历史运动的一种基本趋势,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影响并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因素是第三世界的兴起、联合国的建立等,C符合题意;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A排除;欧盟的形成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但不是主要因素,B排除;我国的改革开放有利于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D排除。
故选择C.4.我国自古就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措施判断被管辖的地区是()A. 台湾B. 西藏C. 新疆D. 东北【答案】C【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地区的事务。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下列关于西欧封君与封臣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①封君、封臣也被称为“领主”和“附庸”②封土是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纽带③国王可以随意指挥自己封臣的封臣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是一种等级关系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的意思是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③国王可以随意指挥自己封臣的封臣,这个表述是错误的,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
故选D。
2.“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利用日趋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这里说的“改革”是()A. 戊戌变法B. 明治维新C. 俄国1861年改革D. 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选项A戊戌变法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选。
选项C俄国1861年改革不存在摆脱殖民统治的问题,而选项D是社会主义改革,不选。
选项B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摆脱了美国等殖民统治,正确。
故选B。
3.林•亨特在《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的开篇提道:“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其中《独立宣言》与《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相比,其显著特点是()A. 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B. 宣告独立,脱离殖民统治C.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答案】B【解析】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是英国《权利法案》的作用,A排除。
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等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B正确。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
为缔结这种关系有了较以前更为确定和规范的仪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封君要对封臣行臣服礼②封士是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纽带③封君将象征分封的信物交给封臣,即“授职礼“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是平等的,有一定的契约意义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④D. ②③【答案】A【解析】查理•马特改革以后,西欧逐渐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封君封臣制的基础是封土制。
甲把一块土地分封给乙,甲成为乙的封君,乙则成为甲的封臣。
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封君与封臣之间形成的关系是严格的等级关系。
排除④.①②③正确。
2.“11世纪后,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12世纪大学开始在西欧兴起;13世纪,大学的自治地位得到罗马教皇的支持。
”材料反映了()A. 西欧早期大学的发展B. 大学拥有司法权C. 大学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D. 大学课程设置受教会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1世纪后,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
在此影响下,西欧大学于12世纪开始创立,13世纪,大学的自治地位获得罗马教皇支持。
故材料反应的是西欧早期大学的发展过程,A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反映出大学拥有司法权,没有反映出西欧大学在中世纪教育中的地位,也没有反映出西欧大学的课程设置问题,BCD错误。
故选A。
3.古罗马从弹丸小国到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为维系帝国的统治,东罗马帝国皇帝组织法学家,把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律收集汇编成()A. 《查士丁尼法典》B. 《权利法案》C. 《拿破仑法典》D. 《人权宣言》【答案】A【解析】为维系帝国的统治,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 重视纳谏B. 吸取隋亡教训C. 鼓励发展生产D. 任用姚崇为相【答案】D【解析】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唐太宗还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因此,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任用姚崇为相是在唐玄宗时期,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2.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下列各项属于民用企业的是()A. 安庆内军械所B. 上海轮船招商局C. 江南制造总局D. 福州船政局【答案】B【解析】3.在汉朝,南京只不过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县城,而在东晋南朝时,却发展成一个拥有1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这种变化表明()A. 古代经济重心在南方B. 北方人口都迁到南京C. 孝文帝改革成效显著D.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北方长期战乱,而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他们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开发,南京成为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D 项符合题意。
4.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的文化有()A. 象形文字B. 楔形文字C. 字母文字D. 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楔形文字。
2023-2024学年安徽全部人教版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全部人教版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据下图1可知,西周分封制()A: 消除了殷商遗族强大的离心倾向B: 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冲突与矛盾C: 突破了商朝同姓多为内服的成例D: 确保了姬姓诸侯对权力的绝对垄断【答案】C【解答】消除了过于绝对,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解决是宗法制的结果,解决了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通过图片可知,异姓封国的比例很大,故突破了商朝同姓多为内服的成例,故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异姓封国的描述,确保了姬姓诸侯对权力的绝对垄断太绝对,故D项错误。
故选C。
第2题.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①经济发展需要安定的环境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劳动力充足经济就能发展④战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A: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答】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西晋后期以来。
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此外,气候较热,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等也是重要因素。
由此可以得出①经济发展需要安定的环境,③劳动力充足经济就能发展不符合实际,④战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3题.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郑和等人立碑写道: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
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驱除倭寇B: 扩大政治影响C: 寻找黄金D: 传播中国文化【答案】B【解答】根据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擒获对明王朝不恭敬的藩王,剿灭侵略明王朝的蛮寇,即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政治影响,故选B;郑和生活的时期还没有出现倭寇,排除A;郑和下西洋并不是为了寻找黄金和传播中国文化,排除CD。
故选B。
第4题.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 中国开始遭到大规模外来侵略B: 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答案】C【解答】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下图是广东虎门广场上的烟枪雕塑,它反映的历史事件中英勇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民族英雄是()A. 李鸿章B. 谭嗣同C. 林则徐D. 邓世昌【答案】C【解析】2.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A. 耜耕B. 牛耕C. 耧车D. 机耕【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得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牛耕,到战国时,牛耕使用范围扩大.牛耕的使用,使得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故选B.3.40多年前,小岗村是有名的“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的“三靠村”,大家都吃不饱肚子,很多人纷纷到外地逃荒要饭。
导致这种情景发生改变的是()A. 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B.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实施C.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实行D. 农村乡镇企业的建立和发展【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在小岗村实行的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在全国推广,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4.《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一书中写道:“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
”这个“灾难”具体是指()A. 美国从此走向了衰落B.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C. 世界各国都反对美国D. 经济全球化美国处于不利地位【答案】B【解析】据“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这对美国来说是“灾难”。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上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迅速崛起。
2023-2024学年安徽全部人教版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全部人教版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西周时,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战国之世,列国分立,得士者昌,失士者亡成为社会共识,甚至有士贵王不贵之说。
策士智者,在这种格局中,可以从容择主。
这一变化表明当时()A: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 贵族政治走向崩溃C: 家国体制正式确立D: 王位世袭制度消失【答案】B【解答】从西周形成的世卿世禄制到战国对士的普遍重用,体现了贵族政治逐渐崩溃,故B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家国体制,故排除C。
王位世袭制在古代王朝始终存在,战国时并没有消失,故排除D项。
故选B。
第2题.下列不属于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是()A: 北方人南迁,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B: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C: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D: 南方是全国的经济重心【答案】D【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放的原因包括: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安定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经济、农业和水利;北方人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技术与生产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海上贸易也优于北方。
D项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宋朝时期,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ABC项均符合题意。
故选D。
第3题.2017年4月20日,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牵头城市,联合南京、宁波、江门、阳江、北海、福州、漳州、莆田、丽水等城市进行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
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形成于()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D【解答】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状态的标志性事件是明朝郑和下西洋,故选D项,其余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C。
故选D。
第4题.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个巨变是指()A: 中国大门被打开B: 出现租借C: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香港岛被割占【答案】C【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是中英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次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了变化,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由原来主权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开始步入近代,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人教版备战中考历史冲刺第二十四单元
第二十四单元考点聚焦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二战以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两大阵营之间及两大阵营内部的竞争。
复习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1.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过程。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及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是导致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面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东欧各国曾进行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最终难以走出困境,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埋下了隐患。
3.在资本主义阵营中,西欧走向联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日本借助改革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在70年代初,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它们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
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很有启示。
4.二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的独立、发展及联合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两极格局。
其中,印巴分治、中东战争、非洲独立年、纳米比亚独立、巴以冲突是复习的重点。
知识框架基础、能力、提高一、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开始破裂,是由于( )。
A.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B.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C.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加剧2.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两极格局的形成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北约组织的成立3.下图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旗帜?( )A.欧洲共同体B.北约组织C.华约组织D.欧洲联盟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二战后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因?( )A.军事订货的刺激B.采用高新技术成果 )C.政府的适当措施D.发展新型产业5.20世纪50、6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先后进行改革的共同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B.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的影响C.苏共打破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D.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6.20世纪70年代的匈牙利,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被称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改革的措施不包括( )。
A.放弃过去照搬别国建设模式的做法B-进一步强化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D.发扬社会主义民主7.1947年,英国承认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诗言志,史铸诗。
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
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A. ③②①④B. ②③④①C. ③④②①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是指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金沙水拍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指1934年~1936年的长征,“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是1927年秋收起义,“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1949年南京解放。
先后顺序为②③①④。
故选A。
2.对于今天的人来说,500年前发生的事情,已经难以想象,更不好评说是非。
最多是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在悠闲懒散之余,会想到这么一个人,他率领三艘船90个人,历经10个星期的惊涛骇浪,横穿大西洋,终于看到了远方的大陆,从此掀开了美洲史、世界史新的一页。
材料“他”是指()A. 麦哲伦B. 达·伽马C. 哥伦布D. 迪亚士【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关键语句,“横穿大西洋,终于看到了远方的大陆,从此掀开了美洲史、世界史新的一页”,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故选C。
3.西方历史的开端,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一公元前146年),其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若干年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材料中叙述的是()A. 古埃及B. 古希腊C. 古罗马D. 古巴比伦【答案】B【解析】根据题述内容“西方历史的开端,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一公元前146年),其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若干年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古希腊文明的描述。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下列对封君与封臣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A. 封臣必须无条件服从封君B. 封君要保护封臣C. 二者之间的纽带是土地D. 二者之间没有等级差别【答案】D【解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
“二者之间没有等级差别”说法错误。
2.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以下对西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 得到教皇和国王的支持B. 拥有自治权利C. 课程设置的完全自主权D. 享有司法特权【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性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学完之后进人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
课程设置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故课程设置的完全自主权不符合史实,故C正确。
ABD项都符合史实,故排除ABD。
故选C。
3.如图是一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文献,下列对它的描述正确的是()①由马克思、恩格斯起草②1871年首次出版③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C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4.某电影中出现了很多佃户在庄园里劳作的场景,还出现了农民和农奴因份地边界问题在领主主持下在庄园法庭解决纷争等情节。
据此判断该影片的历史背景最可能是()A. 中古西欧B. 古代中国C. 古代日本D. 古代南亚【答案】A【解析】某电影中出现了很多佃户在庄园里劳作的场景,还出现了农民和农奴因份地边界问题在领主主持下在庄园法庭解决纷争等情节。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如图为今天坐落在菲律宾的一对纪念碑,远处的是1866年西班牙人为纪念□□□而建造的纪念碑;而近处的是1933年菲律宾政府为纪念杀死□□□的首长拉普拉普而建造的英雄纪念碑。
材料中的“□□□”应为()A. 迪亚士B. 拉斐尔C. 哥伦布D. 麦哲伦【答案】D【解析】2.下表为李一涵同学在复习中总结的重大历史事件。
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A.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B. 整体世界的形成C. “蒸汽时代”的到来D. 步入近代的主要国家【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重要文献,《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重要文献,据此判断,李一涵同学复习的主题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他在复习步入近代的主要国家。
3.“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这些成就()A. 推进了城市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B. 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C.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 通过缩减其他行业的建设投资达到的【答案】C【解析】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 奴隶制开始瓦解B. 封建制度确立C. 生产力飞速发展D. 诸侯兼并争霸【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的特点。
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最能体现作者描述状况的是某不平等条约中的哪项规定()A. 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B.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 划定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D. 割占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充分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已沦为了“洋人的朝廷”即成为了洋人的“守土官长”。
3.殷墟出土的牛骨刻辞上,记载商王乘车狩猎等活动的文字有160多个,这种文字是()A. 甲骨文B. 金文C. 大篆D. 小篆【答案】A【解析】4.常德某校举办历史手抄报设计大赛,其中一小组成员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这些图片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高超的青铜工艺B. 伟大的建筑工程C. 先进的科技成就D. 独特的制造技术【答案】B【解析】图片“都江堰”“隋朝大运河”“明长城”“故宫”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四张图片都与ACD说法无关。
故选B。
5.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A. 学生社团的出现B. 教师私办学校的出现C. 教会学校的兴起D. 大学的兴起【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中世纪时期,开始出现具有现代雏形的大学,被称为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四单元
考点聚焦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二战以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两大阵营之间及两大阵营内部的竞争。
复习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
1.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过程。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及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是导致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面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东欧各国曾进行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最终难以走出困境,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埋下了隐患。
3.在资本主义阵营中,西欧走向联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日本借助改革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在70年代初,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它们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
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很有启示。
4.二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的独立、发展及联合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两极格局。
其中,印巴分治、中东战争、非洲独立年、纳米比亚独立、巴以冲突是复习的重点。
知识框架
基础、能力、提高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开始破裂,是由于( )。
A.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
B.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C.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加剧
2.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约组织的成立
3.下图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旗帜?( )
A.欧洲共同体
B.北约组织
C.华约组织
D.欧洲联盟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二战后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因?( )
A.军事订货的刺激
B.采用高新技术成果 )
C.政府的适当措施
D.发展新型产业
5.20世纪50、6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先后进行改革的共同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B.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的影响
C.苏共打破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D.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6.20世纪70年代的匈牙利,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被称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改革的措施不包括( )。
A.放弃过去照搬别国建设模式的做法
B-进一步强化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
D.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7.1947年,英国承认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
这里的“印巴”分别指的是( )。
A.印度和巴勒斯坦
B.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
C.印度和巴基斯坦
D.印度尼西亚和巴勒斯坦
8.下列货币于l999年正式启用。
它的启用说明( )。
A.美元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B.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C.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加强
D.欧洲与中国经贸关系加强
9.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的扶植
B.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
C.经济实力增强
D.在国际事务中作用巨大
10.巴拿马政府领导人托利霍斯曾说:“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这里的“外国”指的是( )。
A.美国 B.苏联
C.英国 D.西班牙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材料二: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请回答:
(1)材料一发表于哪一年?它的出台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各缔约国”以哪国为首?进行集体防御的目的是什么?
(3)针对材料二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标志着什么?
答案:
第二十四单元
1.D 2.C 3.D 4.A 5.A 6.B 7.C 8.C 9.C l0.A
11.(1)1947年。
标志着东西方冷战的开始。
(2)美国。
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3)1955年5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