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效果观察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中应用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为提升临床护理水平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1月住院部62例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作为本次护理研究的对象,予以所有患者全面护理干预,观察对比护理前后患者并发症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患者经全面护理干预后无任何明显并发症出现,护理前患者出现3例局部渗血,2例血肿,1例心源性休克,2例排尿困难,总并发症率为12.90%,护理前后总并发症率对比,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护理前后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比,护理后显著高于护理前,P<0.01,差异非常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进行护理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率,确保患者安全,且患者满意度高。

标签:全面护理干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效果;并发症;满意率近年来,由于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临床一种有效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其创伤小、安全可靠、成功率高且患者顺应性较高,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微创性手术方法[1]。

该治疗方案并发症较高,因而对于临床护理的要求较高[2]。

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并发症发生,且患者满意率高,效果良好[3]。

我院选取住院部62例采取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1月住院部62例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患者全面护理干预。

其中男30例,女32例,年龄55~89岁,平均年龄(63.1±6.3)岁。

1.2方法所有患者予以全面护理干预,具体干预内容如下:①心理方面护理干预:患者由于疾病因素存在一定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当鼓励安慰患者。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0T06:48:08.652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4期作者:耿凯樊培花通讯作者[导读] 目的:本次研究中将针对给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给予病患心脏康复护理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分析耿凯樊培花通讯作者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西安710068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中将针对给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给予病患心脏康复护理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院内收治的攻击100名需要给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展开治疗的,病患为主要研究对象,按应用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作两组之后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以明确护理干预的效果,对照组应用临床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康复护理干预。

结果:两组病患给予差异性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详细指标数据比对见正文表格,对比指标数据可以看出,均是应用康复护理展开干预的观察组50名病患数据明显占据优势。

结论:通过早前实践研究以及本次研究结果,对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病患术后建议积极应用康复护理干预,有着较为积极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冠心病属于临床期间常见疾病之一,近几年来呈现发病率增长的趋势,一般首选支架植入术展开治疗。

但由于病患自身的认知偏差,因此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对手术的效果和后续的康复产生一定影响,对此就需要重视给予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

本次将展开具体分析,现将资料整理好,具体内容如下。

1病患一般资料与具体护理方法 1.1病患一般资料此次选取收治时间范围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两年内的100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病患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分作两组各包含50名病患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名病患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共包含58名男性病患,其余均为女性病患;年龄范围在48~75岁之前,平均年龄为61.5±4.3岁。

两组病患的个人资料比对不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但组间的指标数据有良好可比性。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

• 临床护理 •291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类型的疾病,近些年发病率呈持续增高的趋势,而且支架植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较多[1]。

由于患者对手术知识、疾病知识了解较少,因此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并影响到了手术效果。

治疗期间可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升手术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当前主要探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

其中,观察组有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有30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为(60.24±6.31)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为(61.08±6.73)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但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其具体内容有:健康知识教育、治疗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

具体步骤如下:①术前护理。

患者在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操作以及以往手术成功的案例,详细说明在治疗期间可能会产生的症状,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信息,同时有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②术中护理。

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调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对比剂的剂量,且严格控制注射的速度,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对于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暴露部分给予保护[2]。

③术后护理。

术后30~60 min 无特殊情况下都可以选择高维生素与易消化的食物,不能过饱,应少食多餐。

维持大便通畅,不能用力大便,应告知患者掌握床上使用便盆的技巧,为患者提供隐蔽的环境排便。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心理护理结合康复干预效果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心理护理结合康复干预效果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心理护理结合康复干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心理护理结合康复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甲组与乙组,两组各30例,甲组采用常规护理,乙组采用心理护理结合康复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心脏功能。

结果:乙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甲组(P<0.05);乙组患者LVESD、LVEDD均低于甲组,LVEF高于甲组(P<0.05)。

结论: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结合康复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心脏功能,值得推广实施。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心理护理;康复干预;效果冠心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糖尿病、肥胖、胆固醇等因素,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缺血症状,但是并不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且术后患者若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会再次造成支架内狭窄,引发心绞痛。

同时,患者会受到疾病影响产生严重心理障碍,不利于病情改善[1]。

因此,需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预后。

基于此,本文研究以6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心理护理结合康复干预效果,具体报告下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共60例,收治时间(2022年3月~2023年3月),将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乙组与甲组。

其中甲组30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集中在42-66岁之间,均值(55.85±1.78)岁。

乙组30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集中在43-65岁之间,均值(55.83±1.76)岁。

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P C I )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手段,
它是一 项侵人性治疗技术 ,具有 创伤小 、安全 、治疗 效果好 、术后恢
1 . 2 . 2干预 组 :干预组 患者 除给予常规 指导外 ,还通过系统 的护理 随
访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健康教育指导,并督促其规范用药和改善生
家属指导,发放患者健康 日 记,嘱患者以日 记形式记录每 日 用药情况
1 . 1临床资料 :选择2 0 1 2 年1 月至2 0 1 3 年1 2 月本科住 院行冠状动脉 支架 术后患者共1 0 0 例 ,其 中, 男8 9 例 ,女 l l 例 。年龄2 8 ,  ̄ 7 2 岁 ,平均年龄5 O 岁 。急诊P C I 3 2 例 ,择期P C I 6 8 例 。文化程度 : 大 专2 3 例 ,中专3 6 例, 初高 中2 8 例, 小学 1 3 例 ,无文盲 。城镇职工6 2 人 ( 全部参保 ),城乡居 民3 8 人 ( 2 2 人参保 )。植入 1 枚支架4 2 例 ,植入2 枚支架4 3 例 ,植入3 枚 支架 1 2 例 ,植入4 枚支架3 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 2 例, 一般护理组
架术 后 患者 的用药依 从性和 改善 生活 习惯 ,减 少冠 心病事 件 的再 发 。 【 关键 词 】冠 心病 ;支架 术后 ;护理干 预 ;随访 效果
中图分类 号 :R 4 7 3 . 5
文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5 )1 5 - 0 2 6 0 - 0 2
访 :自支架术后到患者出院前1 d E成第1 次护理评估,根据患者个体
情况给予健康 教育 ,讲解支架术 后服用抗血小板药 ( 阿斯 匹林和氢氯 吡格雷 )、他 汀类 调脂药 ( 阿托伐他 汀 )和危 险因素控制药物的作用 机制 ,临床 意义和使用方法 ,对认 知行为和理解接 受能力差者 ,给予

渐进性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渐进性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1 . 3 观察指 标
观察 两 组 患 者 的疗 效 、 住 院 时 间 及 再 入 院 率
等指标 。总有 效 率 一 ( 基 本 治 愈 患 者 例 数 + 治 疗 有 效 患 者 例 数 +治 疗 进 步患 者例 数 ) / 患者 总例数 ×1 0 0 。1次 再 入 院 率 一1 次再人院患者例数/ 患者 总 例 数 ×1 0 0 。2次 及 其 以 上 再 入 院率 一 2次 及 其 以 上 再 人 院 患 者 例 数 / 患者 总 例 数 ×
1 91 4 .
[ 6 ] 夏世红. 时 间 护 理 在 心 血 管 内科 口服 药 物 治 疗 中 的 应 用
l O . O ( 8 )
2 o . o ( 1 6 )
时 间教育组
常规 教育组
8 O
8 0
2 2 . 6  ̄1 . 8
3 1 . 4 - - 2 . 6
1 5 . o ( 1 2 )
20 0 2, 1 l( 1): 37 .
[ 5 ] 孙 习铮 , 石玉兰 , 赵翠芬 , 等. j 用 时 间 护 理 理 论 指 导 临 床
表 2 两 组 患 者 住 院 时 间 及 再 入 院 情 况 比较
组别 率
护 理 【作 [ J ] . 现代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 2 0 0 8 , 1 7 ( 1 2 ) : 1 9 1 3 —
者的抵抗力 。
念 ] 。时 问 护 理 将 患 者 健 康 教 育 与 患 者 的 生 理 周 期 结 合 起 来 , 从而更为有效地指导患者 用药 、 饮食和 运动 , 在 提 高 患 者 接 受
度 的 同时 , 促 进 了疾 病 的康 复 [ 8 ] 。其核心是 在最 佳的 时间 、 选 择 最 佳 的健 康 教 育 方 式 , 从而取 得最佳 的护理效 果 , 并 使 患 者 在 最 佳 的 状 态 接 受 治 疗 。本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 时 间教 育组 的 总 有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影响研究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影响研究

护理论著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20年第36卷第22期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医疗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平均年龄也越来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疾病[1]。

冠心病就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2-4]。

随着患病时间的增长,冠状动脉阻塞越来越严重,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身体不适,对于这种疾病,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5]。

但是由于大多数患者的知识水平有限,对疾病以及手术不了解,因此会产生许多不良心理情绪,比如焦虑、恐惧、抑郁等,这些不良心理情绪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6]。

为了明确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的效果,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2018年收治冠心病患者50例,均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①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和术后注意事项,重点介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内容,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

②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以及饮食习惯,每次进食时不可过饱,可以多次进食,不能暴饮暴食,多食水果蔬菜避免出现便秘,嘱患者戒烟戒酒,指导家属定时为患者进行翻身,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

③指导患者进行肢体锻炼,嘱患者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以进行轻松地体育锻炼,以身体不出现劳累为界限[7-8]。

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认知行为护理干预。

①由于手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和不适,会使患者形成不良心理状态,如焦虑、恐惧、抑郁等,为患者进行护理时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并且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开导[9]。

告知患者手术后的各种不适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患者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疾病。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1408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2018 Jul,22(7)◊临床护理!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影响张蕾,翟颖,陆剑嵘,毛莉娟,刘琪,王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脏科,江苏南京210008)摘要: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运用于冠脉支架植人术后对患者生理指标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5年1月 至2016年6月行冠脉支架植人术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主要为建立保护动机干预小组、集中健康教育、组织病友交流会、个性化干预和建立网络交流平台。

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及自我管理行为,并统计两组用药依从性情况。

结果观察组护理 6个月后S B P、D B P、F B G、H B A1C、L D L-C、T C和T G水平分别为(128.25±6.24)m m H g、(74.22±4.51)m m-H g、(6. 23±1.32) m m o l *61、(5. 47m 1. 24 ) %、( 3. 02m 0. 44)m m o l *61、(4. 62m 0. 57 ) m m o l *61、(1. 85m 0. 36 ) m m o l * L —1,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 D L-C水平为(1. 62m 0. 45 ) m m o l *L —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管理和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分别为(32. 16m 2. 74)分、(42. 25m 3. 55)分、(15. 39m 1. 39)分及(85. 44m 5. 4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用药依从性为97. 87%,高于对照组的78. 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手术前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手术前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手术前后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和讨论对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手术前后采用心理干预后的效果。

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冠脉支架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50例为研究组,在手术前后采用常规护理+心理干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手术前后采用常规的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结果: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后疗效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而对照组为80%,两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冠脉支架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前后给予心理干预,对患者的预后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均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冠心病;冠脉支架【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163-02冠心病一般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管腔出现狭窄甚至阻塞,从而导致心肌出现缺血症状,而发生的疾病。

这种疾病的治疗一般以手术为主,而且预后与患者的情绪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来看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100例患者。

以上患者均无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同时精神情况也正常。

将以上患者依据入院号后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50人。

其中,研究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最大的为63岁,年龄最小的为36岁,平均年龄为(46±6.2)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的为61岁,年龄最小的为34岁,平均年龄为(44±5.4)岁。

基于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

基于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

基于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为了分析基于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具体措施和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基于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SAS评分、SD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提高(P<0.05),但是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提高更加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得分和SDS得分均较护理前有显著降低(P<0.05),但是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降低更加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生症发生率,包括血肿、桡动脉痉挛、迷走神经反射以及心律失常等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这表明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实施基于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临床路径;优质护理;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效果分析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堵塞或者变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引发一系列器质性病变[1]。

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临床治疗中,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2]。

但是因为手术过程复杂,且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非常容易引起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的产生,如血肿、桡动脉痉挛、迷走神经反射等[3]。

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保障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以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基于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具体措施和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资料参照。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中的应用周莹莹;鞠桂萍;丰小星【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12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与出院指导,干预组给予为期6个月的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健康行为知识与态度、服药依从性、生存质量及支架血栓事件发生情况及再住院情况。

[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健康行为知识与态度、服药依从性及支架血栓事件发生情况和再住院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有效促进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采取健康的行为,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减少支架血栓事件和再住院的发生。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6(030)030【总页数】4页(P3772-3774,3775)【关键词】行为转变理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健康教育;服药依从性;生存质量;支架血栓事件;再住院【作者】周莹莹;鞠桂萍;丰小星【作者单位】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使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再通畅,可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有效预防再狭窄,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手术对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无明显作用,支架内血栓仍是其严重的并发症,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需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再狭窄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药物治疗始终是冠心病治疗和二级预防的基石[1]。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服药依从性不高,与支架植入时间呈负相关[2]。

强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病人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已经证明能够有效降低危险因素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3]。

行为转变理论(TTM)是指根据行为改变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行为支持技术,从而有效帮助病人改变或建立健康行为[4]。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摘要: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血管闭塞最有效的机械介入手段之一,临床应用较为常见,能有效扩张冠状动脉管腔,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

本文以74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为例,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应用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脏康复护理1资料与方法1.1临床研究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74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37例。

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对照组患者年龄41-76岁,男24人,女13人,平均年龄(57.28±6.39)岁。

观察组患者年龄42-78岁,男25人,女12人,平均年龄(57.92±6.5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者;(2)自愿参与本研究者;(3)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者。

排除标准:(1)智力障碍不能配合研究者;(2)严重合并病者;(3)双相情感障碍者。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后健康宣教以及随访护理等。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心脏康复护理。

1.2.1术前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干预首先进行认知评估,可利用文字说明书以及动态图片进行健康宣教。

通过制定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相关的教育手册,给予患者面谈式宣教,利用PPT讲课说明心脏康复的优越性,并且讲解冠心病的病因以及与饮食、生活作息的关系。

通过利用认知干预,加深患者对术后心脏康复的了解程度,为培养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奠定基础。

1.2.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耐心的与患者沟通,采取焦点干预模式针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发生原因进行解决。

通过利用社会系统支持提高患者的心理耐受程度,避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造成的心理应激,此外采用温和的态度、耐心的沟通等消除患者的焦虑感。

利用心理护理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术后治疗配合程度。

跨理论模型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跨理论模型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跨理论模型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摘要] 目的探究跨理论模型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间,本院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跨理论模型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峰氧耗量、呼吸频率、潮气末氧分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及心理状态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手术后,采用跨理论模型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其心肺功能恢复,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冠心病介入术冠心病是一种很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危害很大,它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患者会出现胸部压迫窒息感、放射性疼痛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现在可以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来治疗冠心病,它具有创伤小、风险低等优点[1]。

同时,为了让患者能够更快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需要在手术后对其进行跨理论模型的指导下的护理介入。

这个时候,患者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接受健康指导,这样可以让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提高[2]。

本文探讨了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行跨理论模型指导下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

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25-73(48.92±5.05)岁;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25-、74(48.15±5.72)岁。

两组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予以跨理论模型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内容为:在前意向阶段,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描述。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自助干预模式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自助干预模式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自助干预模式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应
用效果
张玉秀;孟东红;周爽
【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年(卷),期】2018(000)01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自助干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PCI)患者的效果。

方法64例P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干预前后评测患者正负性认知偏向、焦虑、睡眠质量情况。

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正负性认知偏向、焦虑和睡眠质量情况
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自助干预模式可缓解PCI患
者焦虑状态、改善睡眠质量。

【总页数】1页(P72-72)
【作者】张玉秀;孟东红;周爽
【作者单位】唐山市丰南区中医医院;唐山市丰南区中医医院;唐山市丰南区中医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康复运动干预的效果研究 [J], 梁培荣;薛小玲;李晴;邬青
2.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生活质量
的影响 [J], 赵云霞
3.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干预模式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J], 郑燕;汪秀云;李林娟
4.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发的影响[J], 胡亚娟;崔英姿;钟志元
5.跨理论模型干预模式对胃癌术后患者遵医行为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J], 钟明霞;傅聿铭;吴万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及对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及对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及对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06-14T08:42:31.4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月第4期作者:白雪[导读] 目的:探讨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及对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白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心血管外科一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及对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纳入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纳入对象: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70例,且依据对患者实施的不同护理方案进行分组,各3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心脏康复护理措施,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的护理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2.86%明显更低,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以提升疗效,值得采纳应用。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前言:冠心病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目前具有较高的发病以及死亡率。

支架植入术是该疾病常见的诊治方式,通过对冠状动脉血管的疏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同时提升生活质量[1]。

但由于该病好发于老年患者,易引起较大的不良情绪,导致患者的预后效果不佳。

故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具体应用价值。

1资料及方法1.1资料本次研究针对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脏康复护理。

选取标准:70例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均符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指征,并顺利完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行个性化健康管理干预的效果及评价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行个性化健康管理干预的效果及评价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行个性化健康管理干预的效果及评价董海娟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9(12)23
【摘要】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行个性化健康管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术后则接受个性化健康管理干预,比较2组出院时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和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评分,出院后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对
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出院时,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健康
知识认知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出院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 00%,低于对照组的45. 00%(P <0. 01)。

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给予个性化健康管理干预,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疾病认知程度显著提高,
进而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总页数】2页(P108-109)
【作者】董海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体检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相关文献】
1.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
2.健康教育联合康复干预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效果观察
3.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的系统性护理干预及效果研究
4.延续性健康管理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干预效果
5.知信行模式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发布时间:2023-03-31T00:51:52.910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1期作者:王瑞红[导读] 研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

王瑞红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西安 710032【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共计60例,采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LVDD、LVDS、血脂指标、护理满意度。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LVDD、LVDS、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

结论: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心脏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血脂,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脏康复护理;常规护理冠状粥样硬化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临床治疗冠心病常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缓解患者血液阻塞现象,改善患者心功能。

但由于术后各种原因导致疾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增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为保证患者术后得到良好的预后状态,给予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1]。

本研究探究心脏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行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采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61.50±3.30)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42-83岁之间,平均年龄(62.50±4.10)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6月护理学报June,2016第23卷第12期Journal of Nursing(China)Vol.23No.12【研究生园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周莹莹,于水,丰小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吉林长春130021)[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12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n=61)与对照组(n=65),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与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

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和出院后6个月末行为改变阶段、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

结果出院后6个月末观察组的行为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Z=6.701,P<0.001),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Z=7.383,P=0.007),生存质量中观察组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增强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遵医嘱服药的意愿,有效提高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远期预后。

[关键词]跨理论模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473.54[文献标识码]B[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2.005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能使狭窄或闭塞的血管保持再通畅,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有效预防再狭窄,成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之一[1]。

但手术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无明显影响,支架内血栓仍为其严重的并发症,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狭窄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药物治疗始终是冠心病治疗和二级预防的基石[2]。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服药依从性不高,与支架植入时间呈负相关[3]。

强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已经证明能够有效降低危险因素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4]。

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是指根据行为改变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行为支持技术,从而有效帮助患者改变或建立健康行为[5]。

本研究将跨理论模型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服药的行为干预中,并评价其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

纳入标准:(1)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成功行支架植入术;(2)具有良好的理解和沟通能力;(3)长期居住于长春市;(4)知情同意者。

排除标准:(1)有认知功能障碍或伴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者;(2)合并严重并发症或其他躯体疾病。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我科收治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65例,男54例,女11例;年龄38~65(56.32±8.26)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50例,大专及以上15例;心功能分级:Ⅱ级9例,Ⅲ级24例,Ⅳ级32例;支架个数1~4(1.72±0.61)个;支架置入时间:<3个月19例,3~6个月11例,7~12个月30例,>12个月5例。

观察组61例,男51例,女10例;年龄36~70(54.65±7.52)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47例,大专及以上14例;心功能分级:Ⅱ级11例,Ⅲ级21例,Ⅳ级29例;支架个数1~5(1.62±0.43)个,支架置入时间:<3个月18例,3~6个月8例,7~12个月28例,>12个月7例。

2组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支架个数、支架置入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对照组给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常规护理,出院时进行健康宣教、用药及运动指导,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当体育锻炼,讲解术后出院所服药物的种类、剂量、用法等,督促患者分别于出院后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回门诊随访。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为期6个月的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

首先成立研究小组,共5名成员,包括心内科副主任医师1名、心脏康复医师1名、心内专科主管护师1名,护师和护士[收稿日期]2015-11-27[基金项目]吉林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项目(2015Y037-3)[作者简介]周莹莹(1988-),女,吉林长春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护师。

[通讯作者]于水(1968-),女,吉林长春人,本科学历,主任护师,护士长。

5护理学报2016,23(12)各1名。

小组成员均有4年以上心内科临床工作经验。

研究小组以跨理论模型核心概念为指导,客观评估患者服药行为所处的改变阶段,依据患者所处的行为变化阶段与患者的健康需求,拟定与行为变化阶段相匹配的行为干预计划[6]。

跨理论模型依据个体行为改变的意愿,把行为改变过程分为5个变化阶段[5]: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

具体方法如下。

1.2.2.1前意向阶段前意向阶段为个体在未来6个月内无行为改变的意愿,运用跨理论模型中的意识唤起与生动解脱策略,适时帮助患者回忆患病以来的感受,通过播放视听教材及多媒体讲座等方式讲授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二级预防知识,使其认识到发生支架血栓多与不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密切相关,警醒患者术后未按医嘱用药所引发的不良后果,寻找行为改变的内在动机。

共给予4次访谈,每次20min。

1.2.2.2意向阶段意向阶段为患者在未来6个月内有行为改变的打算,准备在未来6个月内采取行动。

运用跨理论模型中的自我再评价、环境再评价策略,分析阻碍患者规律服药的内部及外部因素,采取同伴支持式行为改变教育,创建微信群以提供一个护患、病友之间的交流平台,邀请维持阶段的患者分享长期规律药物治疗的益处,发放安全用药的健康手册,鼓励其克服障碍,促进患者不断向健康行为转变。

共给予5次访谈,每次20min。

1.2.2.3准备阶段准备阶段为个体已经采取了一些行为准备步骤,打算在下个月改变行为,即患者准备在未来30d内采取行动。

运用跨理论模型中的自我解放与社会解放策略,重点在于巩固行为改变的承诺,减少不健康行为的暗示,多给予健康行为的提示。

心脏康复医师开设健康教育大讲堂,制定健康教育课程表[7],定期举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心行动”心脏康复知识专题讲座1次/周,每次60min。

介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注意事项,患者所服药物主要作用、产生的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紧急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与应对措施,根据医嘱与患者一起制定个体化服药计划。

共给予4次访谈,每次20min。

1.2.2.4行动阶段行动阶段为个体行为已经改变但少于6个月。

运用跨理论模型中帮助关系、反条件作用,制定奖惩制度,帮助患者建立服药日志,责任护士定期对服药日志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与小结,1次/周,对完成目标的患者给予肯定与鼓励,对目标者未达成者与其认真分析原因,以督促其按时、按剂量用药,以避免漏服、错服药物。

共给予3次访谈,每次20min。

1.2.2.5维持阶段维持阶段为个体行为改变已持续6个月及以上,运用跨理论模型中强化管理、刺激控制策略,肯定患者的遵医行为,同时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患者外出时提前将药物备齐,并嘱其随身携带,使家属积极参与到协助患者改变不健康行为的计划中,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以强化其遵医行为。

如果患者服用药物行为改变阶段发生退回,则帮助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并重新制定干预策略,再实施、再评价。

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1次/月,共随访6个月。

持续评价患者行为改变意愿,采用本科自行设计与制定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调查表实施院外服药行为监测,及时评估危险因素并给与相应行为指导,为门诊随访时提供更完整、准确的信息。

督促患者分别于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回门诊随访,必要时调整药物种类及数量。

1.2.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和出院后6个月末行为改变阶段、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

(1)评估患者行为改变阶段,采用美国癌症预防研究中心研制的行为阶段性转变评估问卷[8],郭志平等[9]将该问卷的信效度等进行检验,该问卷的Cronbach’α信度系数为0.78。

该问卷将行为改变的过程分为5个阶段:前意向阶段为个体在未来6个月内无行为改变的意愿;意向阶段为患者在未来6个月内有行为改变的打算;准备阶段为个体已经采取了一些行为准备步骤,打算在下个月改变行为;行动阶段为个体行为已经改变,但未超过6个月;维持阶段为个体行为改变已持续6个月及以上。

(2)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问卷评价,问卷的Cronbach’α信度系数0.61,包括4个条目:能否按照医生要求的次数服用药物;能否按照医生要求的剂量服用药物;能否按医生要求的时间服用药物;能否按医生的要求坚持服用药物从不间断[10]。

采用4级评分法,根本做不到至完全做得到赋值为1~4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依从性越好。

0~11分为用药不依从,12~15分为用药部分依从,16分为用药完全依从。

(3)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Short Form 36Questionnaire,SF-36)[11],该量表Cronbach’α信度系数为0.82。

该量表主要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24个条目,每个维度的标准化得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6第12期周莹莹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整理,计量资料采用X ±S 表示,2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2组患者干预前和出院后6个月末行为改变情况的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行为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305,P =0.758),出院后6个月末观察组的行为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Z =6.701,P <0.001),见表1。

2.2 2组患者干预前和出院后6个月末服药依从性的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021,P =0.885),出院后6个月末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Z =7.383,P =0.007),见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