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行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

合集下载

颈椎骨折伴脱位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骨折伴脱位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位。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观察,大便后及时清洁皮肤。

对小便失禁者,男性患者用阴茎套引流尿液法,效果很好,既可保持床单干燥,又可避免泌尿系感染;女患者若长期留置尿管,很容易引起上行感染,最好采用垫尿布,尿湿后立即更换,并用温热水清洁会阴部和臀部,以保持皮肤干燥,不受尿液刺激。

2.3康复护理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在发病后病情稳定后48—72h开始进行康复治疗Ho,可采用按摩、推拿、翻身、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等被动活动,帮助患者功能锻炼,全身锻炼15~30m i n/d,每天数次H1。

以减少致残率。

参考文献l朱爱珍.501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6。

12(7):305.2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8.3方示枋.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98.4袁莎莉.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

21(8):746.(收稿日期:2010—09—10)颈椎骨折伴脱位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丁佐梅【关键词】颈椎骨折;颈椎脱位;联合减压;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6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5971(2010)12—1902—02颈椎骨折伴脱位在临床常可见,多由车祸、工伤等意外事故引起,属不稳定型骨折,有时合并颈髓损伤。

如不及早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建立颈椎稳定性,就可能伤及颈部脊髓,导致高位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骨折伴脱位常用而可靠的术式,但该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我科自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对32例颈椎骨折伴脱位的患者施行了该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l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32例,患者,男26例,女6例,年龄22—76岁,均由外伤所致,其中18例伴有不完全性截瘫症状,有5例合并颈髓损伤。

经口咽经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配合

经口咽经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配合

经口咽经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配合发表时间:2011-01-24T10:21:29.170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5期供稿作者:刘康菊赵琴[导读] 手术完毕,协助包扎伤口,撤除一切用物,协助护送患者返回麻醉监护室。

刘康菊赵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江苏南京210002)【摘要】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齿状突磨除联合经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配合。

方法:总结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间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2例寰枢椎脱位伴齿状突型颅底陷入患者。

所有病例均在显微镜直视下经口腔咽部入路切除齿状突加枕颈融合。

结果:经过细致的手术配合,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

结论:经口咽入路齿状突磨除联合经后路枕颈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选择。

配合手术医生实施个性化手术方案,医护默契配合,严格操作规范是确保手术顺利的保障。

【关键词】经口咽经后路联合手术;寰枢椎脱位;颅底陷入;手术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82-01颅底陷入是寰枕区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一般认为颅底陷入是先天性畸形,多数病人为青壮年,病情进展缓慢,呈进行性加重,常见的临床症状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神经根刺激症状,诊断时可以依据影像学检查及脑、延髓、脊髓和神经的受压症状综合决定。

在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时,才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目的是解除对小脑、延髓和脊髓的压迫。

寰枢椎脱位伴齿状突型颅底陷入患者的延、脊髓所受压迫主要是来自腹侧面,即向后移位的枢椎齿状突,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显示来自前方的压迫造成延、脊髓向后成角。

临床上以锥体束损害明显,此时行后路减压往往无明显效果,可经前入路行减压术,一般经口腔咽部入路腹侧减压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部分病人寰枕区存在先天畸形及寰枢椎关节不稳定,在行前路减压术后稳定性更差,必要时需将寰枢椎与枕骨行融合术。

枕颈区畸形后路减压融合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枕颈区畸形后路减压融合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枕颈区畸形后路减压融合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作者:张姣姣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7期【摘 ;要】目的:总结了12例枕颈区畸形患者行后路减压稳定手术的护理经验。

方法:术前完善检查,评估脊髓损害程度。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妥善管理体位,密切进行脊髓损伤、体位、呼吸功能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结果:住院期间患者均无感染,3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脊髓损伤呼吸障碍而死亡。

其余均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安全地度过了围手术期,至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系统的护理能提高手术患者预后。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枕颈畸形;内固定;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199-01枕颈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常导致多种畸形并存,可引起枕颈区稳定性改变,临床上常需要予以外科手术治疗。

枕颈融合术是常见的解决方法之一,但由于该部位手术的高风险性,一直被视作脊柱外科的禁区,随着近20年脊柱外科[1],尤其是有效内固定的发现,该领域才得以迅速发展。

即便如此,该手术仍难度大、危险性高、并发症多,正确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我院2014年-2017年采用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扩大减压、寰枕融合术治疗枕颈区畸形患者1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33岁,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

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或四肢麻木、无力等脊髓及延髓损伤症状,其中Frankel C 级5例,D级7例。

采用单纯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扩大减压、枕颈融合2例,余10例均进行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扩大减压、枕颈间Cervifix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

术后1例术前Frankel C级患者出现延髓及颈髓损伤,术后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Frankel C级患者术后4周出院时仍为Frankel C级,随访时恢复达Frankel D级,余10例术后均有一个级别的脊髓功能恢复,至随访时恢复至Frankel E级7例,恢复至Frankel D级3例。

寰枢椎C1-C2脱位外科治疗的进展

寰枢椎C1-C2脱位外科治疗的进展

C1-C2脱位外科治疗的进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耕町C1-C2脱位不是独立的临床疾病,而是累及颅椎区的某些损伤或疾病的一种病理状态。

一旦C1-C2发生脱位,或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累及脊髓与椎-基底动脉,威协生命或导致严重残废。

因此,在治疗上除原发疾病与损伤之外,矫治脱位,重建稳定也是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为C1与C2处于颅、椎连接区域,解剖位置深、隐避,结构复杂。

脊髓、椎动脉、颈内动脉、咽喉、食管等重要结构与之关系紧密,所以被视为外科手术的危险区域。

然而,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来,在外科治疗的技术与方法,外科治疗的概念上有了明显的进展。

一.C1-C2脱位常见的原因头、颈的创伤引起C2齿状突骨折,C1前后弓骨折,横韧带损伤,以及C1-C2侧块关节骨折等是C1-C2脱位的常见原因之一。

颅-椎连接区域骨与关节结构发育异常,包括某些先天性畸形也是C1-C2脱位常见的原因之一。

放射学检查中,常常可见有C2齿状突发育不良;齿状突缺如,发育不全,先天性不连,或齿状不骨(OS)。

其次先天性寰枕融合也较为常见。

这些先天性畸形或发育异常往往有多种结构异常,可能伴并颅底凹陷、扁平颅底,下颈椎融合,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症等。

先天性骨关节结构异常成为C1-C2脱位的潜在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地发生脱位,或者轻微的外伤而导致脱位。

类风湿关节炎可能累及C1-C2关节。

因为关节滑膜、韧带、软骨与骨结构的病损,合C1-C2关节松驰,进而发生向前、向后甚至向颅腔内的脱位。

这一类脱位,在西方国家比较常见,而在中国很少。

其次C1-C2关节的结核、肿瘤,甚至C1-C2侧块关节的退行性改变都是C1-C2脱位的原因。

1999年北医三院住院病例的统计中表明,400余例C1-C2脱位中,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的脱位占69%,创伤占27%,其它只占5%。

二.C1-C2脱位的外科治疗从矫正脱位,重建稳定的角度,C1-C2脱位可分为两类。

一是经过颅骨牵引获得复位,或者经手法可复位的病例,称为可复性脱位。

程序化整体护理在寰枕畸形后颅窝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程序化整体护理在寰枕畸形后颅窝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程 序 化 整 体 护 理 在 寰 枕 畸 形 后 颅 窝 减 压 植 骨 融 合
钛 板 内 固 定 术 患 者 围 手 术 期 的 应 用
李秀芳 , 李 小平 , 孙继飞 , 王丽萍 , 石 会 玲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第 2 5 1医 院 , 河 北 张 家 口 0 7 5 0 0 0)
发迹低、 颈短 4 7例 , 肢体感觉障碍 4 6例, 肢体运 动障 碍3 7例 , 腱反射增强4 8 例, 病理征阳性 4 5例, 上肢肌 萎缩 4 2例 。所 有 患 者 均行 x 线检 查 、 C T 、 MR I检 查 ,
显 示寰椎 枕 化 2 2例 , 寰枢 脱位 3 7例 , 颅底 凹陷 5 l例 , 小脑扁桃 体 下疝 、 脊 髓 空 洞 5例 。MR I 提 示 均有 脊 髓 受压 , 以背侧 为 主。
第1 9卷 第 8期 2 0 1 3年 8月 论坛杂志 , 2 0 0 4, 2 5 ( 1 8 ) : 2 5 — 2 6 .
河 北 医 学
HEB E l ME D I CI NE
Vo 1 . 1 9. No . 8 Au g ., 2 0 1 3
用护理 杂志 , 2 0 0 7 , 2 3 ( 3 1 ) : 4 6 .
摘 要 : 目的 : 评价 程序 化整 体护 理在 寰枕 畸形减 压植 骨 内固定手术 患者 围手 术期 的有 效 性 , 探
讨 更 为 有 效 的 护 理 措 施 。 方 法 :对 我 科 2 0 0 4年 1月 至 2 0 1 2年 5 月 间 收 治 的 5 6例 寰枕 畸 形 手 术 治 疗 的患者 实施程序 化 整体护 理 。结果 : 术后 患者 症状 改善 明显 , 治 疗 总有 效 率 8 4 .6 % 。结论 : 在 对 本 组 患者护 理工作 中, 笔者体 会到 术前 的充 分准备 , 术 后 的 优 质 护 理 可 保 证 手 术 效 果 。 程 序 化 整 体 护 理 可 提 高护 理 质 量 , 确保 手 术疗效 , 同 时 改 善 了护 患 关 系 , 提 高 了病 人 及 家属 的 满 意 度 , 确保 手 术疗 效。

寰枢椎前后路手术配合

寰枢椎前后路手术配合

前路松解复位后路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王超(即经口咽联合后路寰枢椎松解复位内固定)王超,男,主任医师,北医三院骨科颅椎组,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专业:骨科(上颈椎外科),自1990年以来,专心研究上颈椎(即寰枢椎,也称高位颈椎、第1、2颈椎)病损的诊断与治疗,已有17年以上临床经验。

到2008年1月止,已经手术治疗寰枢关节病人1500余例,是世界上亲自实施上颈椎手术例数最多的医师,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只做上颈椎手术的脊柱外科医师。

实施了三种寰枢关节后路融合术式:改良Magerl术(至2008年1月已完成118例)、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术(至2008年1月已完成378例)、使用枢椎椎弓根钉的枕颈固定术(至2008年1月已完成324例)和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松解复位术(至2008年1月已完成276例)。

这些新方法的应用使寰枢关节疾病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有了很大地提高,已经使我国颅椎外科治疗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承担的国家级和部门级研究项目及发展方向:负责北京大学十五211工程运动系统疾病学科群子项目《寰枢关节外伤和先天畸形的外科治疗》。

学习及工作经历: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

1983年至1985年在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任住院医师。

1986年至1989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学习,获外科学硕士学位。

1990年起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工作,2001年获得主任医师职称。

2002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成立颅椎外科专业组后任组长。

社会职务及学术职务:《中华外科杂志》特邀编委《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特邀审稿人《中华骨科杂志》通讯编委当枢椎齿突或寰椎横韧带的完整性缺失后,寰枢关节失去稳定性,寰椎会出现前移位。

随着病程的延长,寰椎前移程度加重且向前下方倾斜,枢椎上关节面变形,向前下方移位的寰椎最终固定在脱位的位置上。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摘要】总结32例上颈椎不稳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的手术配合方法及术后护理。

术前特殊设备、器械、物品及患者的准备;术中配合麻醉,保持俯卧位头部脊柱中立位头架固定或术中持续颅骨牵引;加强仪器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护士密切配合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配合质量。

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切口及引流情况预防血肿压迫脊髓,预防脊髓水肿,保持正确体位和正确穿戴支具,保证内固定可靠以提高植骨融合率,重视并发症观察和出院指导。

【关键词】上颈椎;后路;内固定术; 寰枢椎融合术;手术配合;术后护理上颈椎不稳的后路短节段固定方法较多,如Galli钢丝、Halifax椎板夹及Magerl螺钉等,其中以Magerl螺钉的生物力学强度最好,植骨最高[1]。

但有些患者并不适合,且操作难度大、风险较高。

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新的技术,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2]。

2005年4月至2008年6月,本院应用该技术,对32例上颈椎不稳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2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12~67岁,平均35岁,寰枢关节不稳定(屈颈时寰椎前移,颈仰伸寰椎完全复位甚至后移共28例(其中齿状突不连14例,齿状突骨折不愈合3例,寰椎横韧带松弛2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齿状突发育不全5例;寰椎难复性脱位(寰椎前移位经颅骨牵引也不能复位)4例。

20例有脊髓损伤或脊髓病的症状和体征。

本组1例术后3 d出现脑脊液漏,予拔除引流管,加密缝合和局部压迫后治愈;1例术后7 d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静脉应用抗生素后愈合。

32例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有神经症状者等到改善,所有患者后伸活动无障碍,左右旋转功能略受限,X线示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螺钉松动、脱落等现象,均获得骨性融合。

寰枢椎不稳后路固定的围手术期护理

寰枢椎不稳后路固定的围手术期护理

2 治疗方法
寰椎 固定采用 Tn等 的技术 , a 经寰椎后 弓侧块
螺 钉 固定 , 入 V r x钉 棒 系 统 ; 椎 固定 采 用经 椎 置 et e 枢 板 螺钉 固定技 术 J置人 多轴螺 钉 ; , 螺钉 成 功植 入后 , 取 自体髂骨 在寰 枢椎后 方植 骨融合 。
和四肢肌力 , 注意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8 ( 90 O・总 6 )
中医正 骨 2 1 0 1年 1 第 2 第 1 2月 3卷 2期
寰枢 椎 不 稳 后 路 固定 的 围手 术 期 护理
吴 兰 花
( 浙江省 宁波市第六 医院 , 浙江 宁波
关 键词 寰 枢关节 关节不 稳定 性 骨 折 固定术 围手 术期 护理
35 4 ) 10 0
[ ] Janrt , gr F P m r ot o s nC / d 3 en ee B Mael . r ayps r rui 12i o— i e f o i n
o ti f c u e :i dc t n ,tc nq e a d e u t o n od r t r s n ia i s e h i u , n r s l a o s f
者 的体 位护 理也 很重 要 , 因为 不 当 的体位 变 动 会加 重 上 颈椎 的不 稳定 , 引起 内 固定 松 动 、 移位 , 至 植 骨块 甚 脱 出 , 以术 后 患者 不宜 过早 进 行颈 部 活 动 认 真做 所 好 切 口和 引 流 管 的 护 理 , 现 渗 血 较 多 或 引 流 管 扭 发 转、 引流 不 畅 时 , 时 通 知 医 生 并 做 出处 理 。术 后 4 及
t nat ua s e xtn[ ] JS ia Dsr ,9 2 5 r srcl c w f a o J . p l i d 19 , a i r r i i n o

颈后路融合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与脱位

颈后路融合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与脱位

颈后路融合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与脱位发表时间:2012-04-13T09:20:17.6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于承海任广军陈刚孙磊王永凯王国宾[导读] 这些角度对于螺钉拧入C1侧块、C2椎弓根极为重要。

于承海任广军陈刚孙磊王永凯王国宾(山东滨州市人民医院骨外科山东滨州 256610)【中图分类号】R6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234-02【摘要】目的探讨颈后路融合固定术在治疗寰枢椎不稳与脱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总结采用颈后路复位、减压和融合固定治疗的16例寰枢椎不稳病例临床资料。

结果 Apofix椎板夹固定9例,Axis钛板螺钉固定7例,均自体骨移植。

完全复位8例,部分复位6例,原位固定2例。

无椎动脉损伤、脊髓损伤、感染、固定失效等并发症。

随访3-21个月,平均10±1.2月,X光片、CT复查所有病例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

脊髓功能有7.5提高到13分。

结论颈后路融合固定术可使寰枢椎不稳与脱位获得即刻和长期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临床效果好。

【关键词】寰枢椎不稳后路固定融合 Apofix Axis造成寰枢椎不稳的原因很多,如外伤、炎症、肿瘤、发育畸形及退变等,常引起高位脊髓受压或神经根刺激症状,危及生命。

重建稳定性是解除椎管狭窄和脊髓损伤的关键,颈后路融合固定术是常用方法。

自2001年至2009年,我们应用枢法模公司(sofamor)生产的Apofix和Axis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与脱位16例,经临床初步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19-78岁,平均56±3.2岁。

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寰枢椎脱位4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7(寰椎横韧带断裂3例、齿状突骨折4例)例,自发性脱位3例,先天性畸形致脱位2例。

术前JOA评分法6.3-9.9分,平均7.5±2.1分。

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前后路联合松解复位固定术的配合体会

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前后路联合松解复位固定术的配合体会

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前后路联合松解复位固定术的配合体会蒋晨晨;刘扬【摘要】目的:探讨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前后联合入路松解复位固定术手术前及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相应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6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术前术中全程整体护理配合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渡过手术及术后危险期痊愈出院,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加强针对陈旧性寰枢椎脱位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有利于减轻患者对手术的心理负担,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及意外发生率,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效果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16(034)002【总页数】2页(P229-230)【关键词】陈旧性寰枢椎脱位;经口松解;复位;内固定;护理【作者】蒋晨晨;刘扬【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手术室安徽蚌埠 233040;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安徽蚌埠 233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近年来,随着临床知识积累及相应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临床对寰枢椎脱位尤其是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此类疾病在治疗方法及手段上有了长足进步,在治疗理念上较前有了很大的深入。

我院骨科近几年对6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了联合前后入路,先经口咽进行前路松解减压,再经后入路行寰枢椎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的方法进行相应手术治疗,均达满意复位效果,现就术前术中的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本组6例寰枢椎患者,均接受了前后联合入路松解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男2例,女4例,年龄34~52岁。

其中1例女性患者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其余4例既往有外伤史,1例原因不明。

本组患者均有四肢乏力行走不稳肌力下降感觉异常等相应症状。

患者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动力位片和CT三维重建、MRI等相应检查[1]。

1.2 手术方法本组患者手术前均行颅骨牵引术等相应的前期治疗[2],术中患者采用经鼻气管插管全麻的方法,有利于前入路术野的暴露[3]。

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疗效初步观察及对MRI扫描椎管矢径的影响

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疗效初步观察及对MRI扫描椎管矢径的影响

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疗效初步观察及对MRI扫描椎管矢径的影响目的:探討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疗效初步观察及对MRI扫描椎管矢径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南昌大学附属九江医院诊治的寰枢椎脱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经枕颈融合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JOA评分。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各个时间点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RI扫描椎管矢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各项椎管矢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寰枢椎脱位畸形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对患者做好评估工作,熟悉解剖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选用个性化的治疗技术,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寰枢椎脱位(AAD)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容易因为脊髓受压出现四肢瘫痪问题,甚至会出现呼吸麻痹问题而死亡。

因为寰齿间距(ADI)显著加大,齿状突脱位病压迫患者的延髓颈髓,诱发失稳问题或继发性损伤问题,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1]。

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可以说是临床上寰枢椎脱位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治疗的常用手术方法,对手术操作以及手术器械的要求比较高。

本院在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南昌大学附属九江医院诊治的寰枢椎脱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

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的效果评价

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的效果评价

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的效果评价目的:讨论对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的效果评价。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8例出现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患者,均在手术前实行颅骨牵引术,并实行后路枕颈融合术,在手术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实行C1、C2椎弓根螺钉、如有椎动脉高跨则实行椎板螺钉固定,其他的固定的节段实行侧块的螺钉。

结果:实行手术的患者均完成手术,在手术中使用的时间在3~5 h,平均的术中出血量为250 ml,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在手术后1 d的JOA评分大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随访发现,随访时的JOA的评分大于手术后1 d及手术前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实行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医治,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标签:颅骨牵引;后路枕颈融合术;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枕颈部畸形是枕骨,寰椎及枢椎或者其周围的神经血管组织由于先天的发育的原因造成的结果的变异,导致畸形[1]。

文献[2]研究发现,由于枕颈部畸形会导致出现寰枢椎脱位。

为了研究对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術治疗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的效果评价,本文中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8例出现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患者,均在手术前实行颅骨牵引术,并实行后路枕颈融合术,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8例出现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患者,均在手术前实行颅骨牵引术,并实行后路枕颈融合术,在手术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实行C1、C2椎弓根螺钉、C2如有椎动脉高跨则实行椎板螺钉固定,其他的固定的节段实行侧块的螺钉。

其中,女10例,男18例,年龄13~56岁,平均(31.3±3.5)岁。

术前CT提示C2椎动脉高跨3例。

1.2 方法对患者实行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

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作者:王文慧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第11期[摘要] 目的探讨上颈椎不稳患者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12例上颈椎不稳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有效的颅骨牵引及头-胸环固定牵引,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预防脊髓水肿,观察切口及引流情况,保持正确体位和正确穿戴头颈胸支具,鼓励早期离床活动,重视并发症观察和出院指导。

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且均能较早下床活动。

结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可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内固定;护理[中图分类号] R68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b)-0181-02寰枢椎脱位与不稳因其解剖位置险要,临近延髓生命中枢,无论在治疗上还是护理上都很复杂,风险极大,极易危及生命。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术是临床上治疗外伤性寰枢椎脱位与不稳常用的手术方法[1]。

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我科对12例患者施行了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术,经精心护理,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男9例,女3例。

年龄18~54岁,平均38岁。

其中11例为外伤所致寰枢椎脱位与不稳,1例为齿状突发育不良合并轻度外伤;车祸8例,高处坠落2例,重物砸伤2例;C1~2脱位5例,齿状突骨折2例,Hangman骨折2例,C1骨折横韧带损伤2例,齿状突发育不良合并轻度外伤致颈脊髓不全损伤1例。

本组均有枕部或颈部疼痛、旋转困难等症状,且有不同程度的颈髓损伤和颈神经压迫症状。

1.2 手术方法全身麻醉后,患者取俯卧位,固定架固定头部。

常规皮肤消毒,取后正中切口,长约10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项韧带,骨膜下剥离双侧环后肌及椎旁肌,显露枕颈部。

分别于C1两侧后弓分别打入1枚长度为28 mm的后弓侧块螺钉,再分别于C2两侧椎弓根各打入1枚长度为26 mm的椎弓根螺钉,然后安装双侧钛棒,C型臂机透视下进一步复位,拧紧螺钉及钛棒。

枕颈融合术的护理配合

枕颈融合术的护理配合

枕颈融合术的护理配合枕颈融合术是维持枕颈区域稳定的唯一手术方式。

枕颈融合术虽然牺牲了寰枕和寰枢关节的活动度,但是通过C2以下活动的代偿,头颈部的活动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我院采用经C1~C2关节螺钉固定技术可使枕颈交界处获得可靠的稳定性,枕颈融合率高。

同时,该方法固定节段短,最大限度保留了颈椎的部分功能。

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施行枕颈融合术35例。

男21例,女14例;年龄21岁~54岁,平均40.3岁。

其中外伤后寰枢椎骨折患者17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8例,颈椎先天性发育畸形3例,肿瘤患者7例。

患者均有枕颈部疼痛、颈部无力及旋转活动困难等症状。

平均手术时间100min,平均出血量400ml。

1.2 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手术采用正中切口,切口长度约为4cm~6cm。

对于先天性发育畸形及陈旧性寰枢椎脱位造成枕颈部脊髓压迫者,先行减压,在C1后弓结节侧约1cm~1.5cm处咬断椎弓,切除C1后弓。

需枕骨大孔减压者,先用电钻磨薄枕骨大孔上缘的枕骨外板,然后用咬骨钳咬除枕骨内板,扩大枕骨大孔,然后进行固定,后路植骨融合的基本方法是取髂骨块置于枕骨与C2间(或C1、C2之间)。

在关节突的背面对进钉点做精确定位,用电动磨钻磨除进钉点骨皮质,确定进钉方向,结合术前影像学及术中C型臂x线机监视,用手钻钻人椎弓根。

若做椎板切除减压者,可用神经剥离器确认椎弓根的内侧面,在直视下进行钻孔,探针探查孔道的四周均为骨质后,选择适当直径的椎弓根螺钉按照钻孔的方向植入;选择合适的级向连接棒,将其预弯成前凸置人、拧紧螺帽。

椎板保留者,可行椎板植骨,椎板切除者,用咬骨钳咬除固定节段小关节的软骨面,植入松质骨屑。

清点物品,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止血,放置引流管,分层缝合伤口,覆盖无菌纱布,包扎。

1.3 术后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4个月。

后路枕颈区减压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后路枕颈区减压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后路枕颈区减压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张琳;吴伟华;朱冬梅;张莉;郭媛媛【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后路枕颈区减压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中重要性。

方法对于7例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颅骨牵引的护理、口腔护理及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加强功能锻炼。

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出现神经症状,对症治疗后缓解。

结论对于颅底凹症患者实行系统、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2页(P231-232)【关键词】牵引;颅底凹陷症;后路减压;枕颈融合【作者】张琳;吴伟华;朱冬梅;张莉;郭媛媛【作者单位】解放军第81医院骨科,江苏南京 210002;解放军第81医院骨科,江苏南京 210002;解放军第81医院骨科,江苏南京 210002;解放军第81医院骨科,江苏南京 210002;解放军第81医院骨科,江苏南京 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8.2颅底凹陷症是指枕骨大孔四周骨质陷入颅腔,造成枕骨大孔狭窄,进而小脑、脑干及脊髓受压,通常合并颅颈交界区其他部位畸形[1]。

临床表现常见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步态不稳、单侧肢体不全瘫、不完全截瘫、发音困难、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

后路枕颈区减压复位固定融合术是较为公认的有效治疗术式之一[2]。

2009-03-2014-03,我科共展开7例后路减压作者:Administrator枕颈融合治疗颅底凹陷症手术,结合围手术期护理,可以使疾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取得很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3例,女4例。

年龄17~49岁。

平均年龄36.4岁。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步态不稳、行走站立不稳等脊髓压迫症状。

寰枢椎后路手术的护理配合

寰枢椎后路手术的护理配合

寰枢椎后路手术的护理配合
李素香
【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6(23)6
【摘要】寰枢椎后路手术是治疗上颈椎病变的常用手术方法,手术难度大,手术中对护士的配合要求高。

高科技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更新和在手术中的广泛应用,给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提出了挑战。

我院2002—08~2005—06共开展寰枢椎后路手术12例。

现将手术中的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总页数】1页(P710)
【作者】李素香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河南,卫辉,45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颈后路寰枢椎手术的护理配合 [J], 李雅辉
2.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行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 [J], 贾桂萍;张建华;贾贵军;
3.经口咽寰枢椎松解颈椎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护理配合 [J], 刘迎春;张婷;杨娟娟;李光群;张学琴
4.后路寰椎侧块螺钉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效果观察 [J], 余春桃;张昊;胡亚威
5.寰枢椎脱位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手术后的下颈椎曲度变化情况及其预测因素 [J], 宁凡友;王冲;孔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发表时间:2016-09-26T15:39:54.3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作者:李瑞娟刘小宁唐颖超[导读] 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

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二科 450052摘要: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随机选择15例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患者,分别给予心理护理、积极术前准备、行呼吸功能训练、体位训练与床上大小便训练、口腔准备,术后观察密切病情与生命体征、口腔与气管护理、管道护理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指导,术后4~15个月行临床影像学随访。

结果:通过术前术后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术后4~15个月临床影像学随访,提示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其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在于积极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与生命体征,做好维护颅颈稳定性护理、鼻饲护理、口腔护理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等。

关键词:经口咽入路;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枕颈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颅颈交界区畸形常致延髓、高位颈髓受压,患者多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和呼吸困难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临床上较常见的有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和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Arnold-Chiari畸形)等3种类型。

经口咽入路(Transoral transpharyngeal approach,TOA)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高位脊髓病变的最有效的方法。

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采用上述方法共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15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4~58(32.1±3.2)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行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1)N u r s i n g c o o r d i n a t i o n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 c o m p l e x c r a n i o c e r v i c a l ju n c t i o n m a l f o r m a t i o n c o m p l i c a t e dw i t ha t l a n t o a x i a l d i s l o c a t i o n u n d e r g o i n gp o s t e r i o r d e c o m pr e s s i o n r e s e t a n d i n t e r n a l f i x a t i o n 贾桂萍,张建华,贾贵军J i aG u i p i n g ,Z h a n g J i a n h u a ,J i aG u i ju n (F i r s tH o s p i t a l o f S h a n x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x i 030001C h i n a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96493.2014.035.032 文章编号:10096493(2014)12B 442902 寰枢椎脱位病人常因延脊髓受压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病人可合并齿状突发育异常㊁颅底凹陷症及先天性寰枕融合㊁脊髓空洞症等先天性畸形[1]㊂经口腔入路齿状突切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术仍是目前该病的标准外科手术方法[2]㊂由于术后易发生脑脊液漏感染及颅内感染,需施行后路Ⅱ期内固定手术[3,4]㊂该手术难度大㊁风险高,对手术医师的手术技巧要求高,且需要一些专门的手术器械㊂菅凤增等[5]率先开展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㊂我院自2010年5月-2014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病人6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㊂现将手术配合过程介绍如下㊂1 临床资料选取6例诊断明确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病人,均在我院住院治疗,男4例,女2例;年龄34岁~53岁,平均47岁㊂6例均为先天性寰枢椎脱位,4例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㊁颅底凹陷症和脊髓空洞症,3例合并齿状突发育异常㊂所有病人术前均存在颈部无力㊁枕项疼痛㊁憋困等症状㊂2 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护理配合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 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具有较高的风险,对手术医师及手术室护士的要求高,病人及家属思想负担较重,术前1d 手术室护士去病房进行床边访视,与病人及家属充分交流,介绍手术方式㊁优点㊁仪器设备的先进性㊁医护人员的技术实力,尽量消除其对该术式的恐惧及顾虑心理,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㊂术日病人进手术间后再次进行心理安慰,充分告知术前及术后注意事项,减轻其对手术恐惧感及紧张感㊂2.1.2 手术间准备 选择有辐射防护的㊁开阔的手术间,室内准备神经电生理检测仪㊁C 型臂X 线机㊁M a y -f i e l d 头架㊂准备两个器械台,一个为常规开颅器械台,另一个为特殊固定材料及用具器械台㊂因手术有植入物,提前做好手术间和植入物的消毒灭菌工作,减少无关人员随意出入,必要时贴 谢绝参观 告知牌㊂术中应用C 型臂X 线机,需备好防辐射铅衣及防辐射保护铅墙㊂手术床居中,左侧头端留出神经电生理监测医师及神经电生理监测仪所在位置,左侧下端放置C 型臂X 线机备用,头侧置麻醉机,手术床右侧下端置手术器械台㊂术中连接线较多,术前做好布线工作,避免相互缠绕㊂2.1.3 器械准备 准备开颅器械㊁各型咬骨钳及椎板钳㊁电颅钻㊁无级变速磨钻㊁电钻㊁骨撬㊁骨刀㊁电刀㊁双极电凝㊁神经剥离子及脑用显微器械,取髂骨和植骨器械,S u mm i t 枕颈固定器械(手钻㊁各型手椎㊁模棒㊁限深器㊁连接棒㊁折弯器㊁撑开器㊁枕骨 Y型板各型椎弓根钉㊁各型万向螺钉等),头钉㊂2.1.4 物品准备 准备吸收性明胶海绵㊁止血纱布㊁带线棉片㊁引流管等物品㊂2.2 麻醉配合与体位准备 手术病人均经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巡回护士配合手术医师进行M a y f i e l d 头架固定,取下手术床头端部分,连接并固定相应的转换器㊂插入底座并固定于转换器的相应孔中,再与连接器连接㊂病人先平卧于手术推车上,待麻醉后,碘伏消毒颞部皮肤,术者拔起单相滑动限制钉,拉开头颅固定半环槽,助手戴无菌手套在头颅固定半环槽的3个孔中安妥3枚已消毒的颅骨钉㊂术者迅速施力将颅骨钉压入双侧耳郭上方2.5c m 处皮肤内,钉于病人颅骨外板上㊂拧紧固定螺钉至压力约为60磅,调节固定螺钉扳手微调双侧颅骨钉压力,锁定后保证头颅受力均衡,使病人头颅牢固固定㊂术者抓住M a y f i e l d 头架,扶住病人头部,与其他4人合力翻动病人,要保持头部与身体一起翻动,以免扭转㊁提拉颈椎,加重神经损伤㊂翻身过程中,麻醉师应注意维持气道通畅㊂病人俯卧于手术床后,将头颅固定在半环槽上,连接在备好的连接器上,手术医师调整颈椎屈伸位置,达到手术要求后用力拧紧旋钮[6]㊂病人身体避免接触手术床1)为山西省科技公关项目,编号:20110313015-2.㊃9244㊃护理研究2014年12月第28卷第12期中旬版(总第487期)金属部分,预防电灼伤㊂上肢避免过度外展,防止神经损伤㊂女性病人乳房以及男性病人生殖器避免受压㊂特别防止眼球受压㊂选择带金属支架的气管导管,使用窄带固定,预防扭曲㊁滑脱㊂2.3手术配合从枕外隆突至第4颈椎(C4)行后正中切口,术中利用C型臂X线机判断螺钉位置,采用S u mm i t枕颈固定系统,枢椎进钉点选择椎弓根峡部后缘, Y 型板置于枕外隆突,用螺钉固定㊂模棒试模,采用长度适宜的钛棒连接,向前推压枢椎棘突,使寰枢关节水平脱位复位,再将撑开器置于枕骨及枢椎螺钉处,使用螺钉撑开技术使寰枢关节垂直脱位复位,满意后拧紧螺钉,固定钛棒㊂取病人自体髂骨,将碎骨块植于钛棒及撑开的关节面之间以及颈枕融合区周围,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关闭切口㊂2.3.1严格无菌操作手术部位邻近生命中枢,属Ⅰ类无菌切口,且有植入物,护士必须严格审查植入物消毒时间及标签㊁包装有无破损㊂手术医师及护士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所有器械㊁物品严格消毒,严密防控感染㊂2.3.2器械护士配合注意事项器械护士需了解手术步骤㊁手术医师的操作习惯,准确传递器械,预知下一步所用器械,节约时间㊂其他工作人员不能碰撞主刀医师,以免出现危险㊂颅颈交界区椎动脉及其静脉丛易出血,且有颈神经分布,显微剥离器械精细且锐利,应与普通器械分开放置,以便保管㊂为确保有效电凝,准确电灼出血点,减少对组织的刺激,器械护士应对单㊁双极电凝镊子认真擦拭㊂术中经常会有椎动脉周围静脉丛破裂出血,器械护士预先应将海绵及棉片修剪成各种规格,方便术者使用,及时递上止血纱布㊁吸收性明胶海绵㊁带线棉片等㊂术中既要保持吸引器通畅,又要求吸力不能过大,避免损伤神经血管㊂寰枢椎㊁枕骨置螺钉时都遵循钻孔㊁测深㊁攻丝㊁置螺钉的四步原则,器械护士应了解手术步骤,及时将破皮锥㊁电钻㊁测深器㊁探针㊁攻丝改锥㊁螺钉改锥等器械按使用顺序备好㊂2.3.3巡回护士配合注意事项因手术系在全身麻醉下完成俯卧位,头架固定头部,巡回护士术中应注意定时观察头面部是否受压,为防止头架松脱造成严重后果,应定时检查头架固定是否可靠㊂为预防压疮,术前应将骨突处垫好,术中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㊂术前将双臂摆置合适体位,以防止臂丛神经损伤,且术中巡回护士定时检查㊂因术中要分离颈椎神经㊁血管,巡回护士需配合麻醉师密切观察手术病人的脉搏㊁呼吸㊁血压㊂因术中病人肢体及头部连有神经电生理监测连线,故术中巡回护士定时检查连线有无松脱,随时提醒台上人员注意勿牵扯连线,且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医师密切观察监测仪变化情况㊂本组6例病人术中均未发生以上意外㊂术中应用C型臂X线机,协助医师穿防辐射铅衣,合理放置防辐射保护铅墙㊂与器械护士共同认真清点手术台上的物品(尤其是内固定器械及植入及剩余钉板个数),及时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㊂术毕送病人回病房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尤其叮嘱其注意呼吸变化,并告知颈托固定轴线翻身,协助其将病人安全移至病床㊂注意病人上肢不能过度外展,预防神经损伤㊂女性病人乳房以及男性病人生殖器避免受压㊂3小结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难度大㊁风险高,手术室相关设备㊁手术器械及物品种类较多,手术室护士需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开阔的手术间,有足够的电源插座,各种导线布好,不可缠绕㊂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神经电生理监测仪及C型臂X线机,都要事先调试好,保证处于备用状态㊂病人采取俯卧位手术,M a y-f i e l d头架固定,要求预先连接头架与手术床,保证合适配套,因手术连接线多,应注意M a y f i e l d头架头颅固定压力均匀分布,连接器灵活,根据个体特征调节头部高低,充分暴露手术区域㊂病人面部完全暴露,避免了传统俯卧位手术面部和眼球受压的可能㊂M a y f i e l d头架将病人的头颈部悬空在手术床外,为术中透视提供了方便[7]㊂巡回护士术中应定时观察头面部㊁腋窝及肢体受压部位,以预防压疮㊁压伤及臂丛损伤,防止头架松脱㊂注意观察气管插管㊁输液管㊁尿管㊁引流管等各种导管,防止脱出及神经电生理连接线脱落㊂术后应主动征求手术医生的意见,及时总结经验,更好地配合手术医生开展新的手术方式㊂参考文献:[1] M i l h o r a tT H,C h o u MW,T r i n i d a dE M,e t a l.C h i a r i Im a l f o r m a-t i o n r e d e f i n e d:C l i n i c a l a n d r a d i o g r a p h i c f i n d i n g s f o r364s y m p t o m-a t i c p a t i e n t s[J].N e u r o s u r g e r y,1999,44(5):10051017.[2] K a g a w a M,J i n n a iT,M a t s u m o t oY,e t a l.C h i a r i Im a l f o r m a t i o na c c o m p a n i e db y a s s i m i l a t i o no f t h e a t l a s,K l i p p e l F e i l s y n d r o m e,a n d s y r i n g o m y e l i a:C a s e r e p o r t[J].S u r g N e u r o l,2006,65(5):497502.[3]M e s i w a l a A H,S h a f f r e y C I,G r u s sJ S,e t a l.At y p i c a lh e m i f a c i a lm i c r o s o m i a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c h i a r i Im a l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s y r i n x:F u r-t h e r e v i d e n c e i n d i c a t i n g t h a t c h i a r i Im a l f o r m a t i o n i s ad i s o r d e r o f t h e p a r a a x i a lm e s o d e r m:C a s e r e p o r t a n dr e v i e wo f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J].JN e u r o s u r g,2001,95(6):10341039.[4] O l d f i e l dE H,M u r a s z k oK,S h a w k e rT H,e t a l.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o fs y r i n g o m y e l i a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C h i a r i Im a l f o r m a t i o no f t h ec e r e-b e l l a r t o n s i l s i m p l ic a t i o n s f o r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e a t m e n t[J].JN e u-r o s u r g,1994,80(1):315.[5]菅凤增,陈赞,凌锋.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内固定技术:初步临床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10):588-590. [6] L e v i nR,H e s s e l v i kJ F,K o u r t o p o u l o sH,e t a l.L o c a l a n e s t h e s i ap r e v e n t h y p e r t e n d i o n f o l l o w i n g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t h eM a y f i e l ds k u l-Ⅰp i n h e a d h o l d e r[J].A c ta A na e s t h e s i o lS c a n d,1989,33(4B): 277.[7]洪瑛,赖力,李秀英,等.M a y f i e l d头架固定系统在颈椎后路手术体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11(22):20892090.作者简介贾桂萍,主管护师,本科,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建华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贾贵军(通讯作者)单位:030012,山西省人民医院㊂(收稿日期:20141004;修回日期:20141115)(本文编辑张建华)㊃0344㊃C H I N E S E N U R S I N G R E S E A R C H D e c e m b e r,2014V o l.28N o.12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