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优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5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5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5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②、认读生词,理解词义。

2、知识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3、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4、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听过故事中的故事,比如“山上有座庙”。

今天老师也想和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话说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渐衰弱,但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邻国赵国。

他的一个谋臣季梁本来已经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当听到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在路上,他是绞尽脑汁想了一路。

当他风尘仆仆赶到魏国国君面前时,给他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家猜一猜,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对,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解题1、通过课题你了解了那些知识?2、理解“辕和辙”。

三、初读课文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提问:现在你能说说故事主要围绕谁与谁之间的对话展开的?师:课前让你们预习,你们能把课文读通读准吗?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并理解词语南辕北辙季梁遇到行驶楚国不解应该奔驰虽然旅费诚恳驾车固执己见①选择其中的词语造句②老师给小组长发生字卡,由小组长帮忙检查,并汇报检查情况四、读中生疑,读中探究1、默读课文,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2、质疑:①、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这个人是谁?②、季梁劝了他几次,是怎么劝的?那个朋友是怎么说的?③、从中反映出了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④、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他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形容他,叫什么?⑤、现在请你帮老师分析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并说说理由。

《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说课稿哈萨尔路小学周丽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这节课的题目是《南辕北辙》。

一、说教材说学情《南辕北辙》这篇课文是浙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

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

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五年级学生已学习并了解了寓言这一文章体裁,这篇文章内容简单,较好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体会“南辕北辙”的含义,理解文中的寓意。

2.能力目标:(1)抓住人物之间的对话,体会路人的苦口婆心和赶路人的刚愎自用。

(2)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去说、去读、去演,以领会文中的寓意。

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三、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将一事无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去说、去读、去演,以领会文中的寓意。

四、说教法学法教是为学服务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使本课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法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为学生呈现生动的画面,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2.运用动画激活法我出示的课件视频有助于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上进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示的句子以及课文人物的情感。

《南辕北辙》教材课件ppt(4篇)

《南辕北辙》教材课件ppt(4篇)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很多 的字,读懂了课文,还明白了一个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 受别人善意的劝告。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
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1、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 北辙”?收集几个例子。
2、搜集寓言故事读一读 , 体会寓意。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及打印 , 欢 迎 下 载 !
季梁再次诚恳地说:“旅费再多,往北走,也到不了楚 国。”
朋友却固执己见:“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 高。”
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 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楚国在南边,他 硬要往北边走。
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 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 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 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 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 了南辕北辙。
•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 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 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 标的。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南辕北辙
导入
授课
小结
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 许多寓言故事,知道了哪些呢?
《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 新故事《南辕北辙》。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 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
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生字:
•辕 辙 梁 驶 楚 驰 骋恳旅驾
•南 该 虽 系 固 执 担 错越
“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 两根车杠。
“辙”是车轮走过之后, 路面压成的痕迹。
朋友 真诚、耐心 再次诚恳地说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教案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教案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教案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学生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和来源。

2. 学生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南辕北辙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南辕北辙的图片或介绍南辕北辙的由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南辕北辙吗?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并给学生适当展示一些应用南辕北辙的例子。

2. 概念讲解(约10分钟):教师简要解释南辕北辙的意思,并将南辕北辙的思维方式概括为“常识相反,固执追求”。

然后通过举例说明南辕北辙的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性。

3. 小组合作探究(约15分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问题卡片。

学生需要在小组内讨论并思考如何用南辕北辙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图表、实例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向全班呈现他们的方案。

4. 学生展示与分享(约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人代表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给予意见。

教师从中引导学生发现南辕北辙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中的优点以及如何应用这种思维方式。

5. 提供实际例子(约10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例子,如历史上的错误决策、科学发现中的“错中之错”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南辕北辙思维方式,并思考如何避免类似错误。

6. 拓展应用(约15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身边存在南辕北辙思维方式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分享给全班,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7. 总结(约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并总结南辕北辙思维方式的特点。

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反思如何运用南辕北辙思维方式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

《南辕北辙》说课稿

《南辕北辙》说课稿

《南辕北辙》说课稿南辕北辙是一个成语,形容行动与目标相反,背道而驰。

它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引言概述和正文内容的方式,分别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南辕北辙的含义和表现。

引言概述:南辕北辙,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走向相反方向的现象。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发展,都存在着南辕北辙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南辕北辙的表现和含义。

一、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1.1 目标设定不明确:当人们没有明确的目标时,容易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

1.2 目标与行动不协调:有时人们明确了目标,但却没有采取正确的行动,导致结果与期望相反。

1.3 目标不可行:有时人们设定的目标过于理想化或不切实际,使得行动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产生南辕北辙的结果。

二、价值观与行为相悖2.1 价值观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可能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导致原本一致的行动变得南辕北辙。

2.2 社会压力与行为选择:在社会中,人们可能因为追求名利或适应社会期望而选择与自己价值观相悖的行为,导致南辕北辙的结果。

2.3 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当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时,可能会忽视或背离公共利益,导致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

三、知识与行动不匹配3.1 缺乏必要的知识:人们在追求目标时,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就会导致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

3.2 知识过时: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人们的知识可能会过时,导致原本正确的行动变得错误,产生南辕北辙的结果。

3.3 知识应用不当:即使拥有正确的知识,如果在实际行动中没有正确地应用,也会导致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

四、心态与行为相悖4.1 恐惧与选择:当人们因为恐惧而选择逃避或放弃时,就会导致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

4.2 自我限制与行动:人们可能因为自我设限或缺乏自信而放弃追求目标,导致南辕北辙的结果。

4.3 情绪与行动:情绪的波动可能会影响人们的行动,当情绪不稳定时,可能会导致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ppt课件

《南辕北辙》ppt课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 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 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生字:

辕 辙 梁错 越
“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 两根车杠。
“辙”是车轮走过之后, 路面压成的痕迹。
季梁:诚恳 朋友:固执
理解“固执己见”的意 思。
说一说:
我们身边有人犯 南辕北辙的错误,想 想你见过吗?
总结提高: 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 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 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 标的。
自读课文: 1.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2.思考:这则寓言讲了一 件什么事?
季梁走在路上,遇到他的一位朋友正坐着车向北行驶。季 梁问:“你要到哪里去啊?” 朋友说:“我要去楚国去。” 季梁不解地问:“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 驰呢?” 朋友说:“不怕,我的马好” 季梁告诉他:“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朋友回答:“没关系,我的旅费很多。” 季梁再次诚恳地说:“旅费再多,往北走,也到不了楚 国。” 朋友却固执己见:“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 高。” 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 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南辕北辙
楚国在南边,他 硬要往北边走。
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 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 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 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 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 了南辕北辙。
思考问题:
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 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 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 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 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 做什么?

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一一、教材分析《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

本是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故事后被广为流传下来。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有跑得习快马、很多的路费和驾呈技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从人物的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这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这则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在熟读课文和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一事无成。

4、加强读写训练,练习扩写《南辕北辙》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课后读写小练笔。

教学难点: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四、教学建议(一)教学好生字“辕”和“辙”,有助于成语“南辕北辙”寓意的理解。

本课生字认的和写的都比较少,但字意和字形的把握还是有难点的。

“辕”和“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字,“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如果教学中单单告诉学生字典中的解释,学生可能理解得并不清楚,如果能通过具体的车马的图片或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会更好,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成语中,“辕”向南表示行动的方向与目标,“辙”向北表示向北走,从而可以理解出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行动与目标相反,结果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

泰安市第一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7.1南辕北辙教案2 长版四年级语文下册7.1南辕北辙教案2长版

泰安市第一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7.1南辕北辙教案2 长版四年级语文下册7.1南辕北辙教案2长版
在学生理解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的人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学生有感而发,文章的寓意也就在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中明确了。
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北辙”?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让学生当堂举出例子可能比较难完成,这个问题可以暂时留下来,让学生以后注意在生活中观察,什么时候谁发现了,就可以讲一讲,大家在一起评判。
三、精读感知,体会道理。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估计孩子对于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不够明白——“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楚国就越远。")
2、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弄明白朋友的对话。
3、请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对话。
农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放进去,还为她盖上了毛毯。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尽管其他地方仍旧是白雪皑皑,但是在少女的坟墓上,竟然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小花-—这里的春天来了!
原来,这个女孩便是春天。农夫接纳了她,诚待了她,滋润了她,安息了她,于是也便享受了她。
原来,只要付出,一切都会有收获,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或者多么晚.
(2)对待流浪的少女,国王的做法是;农夫的做法则是。这里运用了的写法。
2.【整体感知】请用“"画出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
3。【品读句子】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_____
4.【评价人物】你认为国王、农夫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国王:。
农夫:.
5。【正确选择】这个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请1-———2个小组到前台分角色读,然后评价。
5、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南辕北辙教案

南辕北辙教案

南辕北辙教案南辕北辙教案南辕北辙教案1 数学目的: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在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根底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

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提醒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巩固”、“结实”。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

“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刚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边读书边考虑〕2、我们要想解决刚刚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4、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

学生认读,并联络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

〔学生自己的语言〕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刚的问题。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篇1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所蕴含的寓意,在感悟中学做一个有方向、理想明确的人。

教学重难点:1.认读并会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然后板书:南辕北辙我们看课题其中“辕”“辙”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

(请同学们观察从这几方面入手:生答(1)观察偏旁(2)理解“辕”“辙”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辕字。

师:我们再来看“南辕北辙”这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生:由一对反词组词的成语)师:你们能不能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呢?(生答) 师:(相机出示课后内容: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南来北往天南海北声东击西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思前想后左膀右臂)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我们一起读读。

过渡: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3.大屏幕出示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习情况。

三、深入研读课文(1)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读了课文,生字也都解决了,那么下面自己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并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概括)(2)师:我们再来读课题谁来说说你对“南辕北辙”字面上的理解?师:下面我们将深入的理解课文,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1、那个人要到哪里去?2、他有哪些有利条件?3、他为什么到不了楚国?师: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读课文吧!师:谁来汇报第一个问题?生:1人。

2021年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案五篇

2021年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案五篇

2021年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案五篇教案反映出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处理策略、教学活动过程(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反馈、小结等环节)的处理、教学媒体、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案1《南辕北辙》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一)自学1、自读。

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1、观察。

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1、解题。

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2、自学。

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1)故事中这个去南方却住北走,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却不肯接受,这种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四字成语吗?(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寓言故事《南辕北辙》PPT

寓言故事《南辕北辙》PPT
1、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2、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错了,是 到达不了目的地,实现不了目标的。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目标背道而 驰,那么他永远不能实现目标。)
说一说:
我们身边是否有人 犯“南辕北辙”的错误, 说说你见过的事例。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8
多音字
dān

dàn
担忧 重担
默读课文: 1.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2.思考:这则寓言讲了一 件什么事?
“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 两根车杠。
“辙”是车轮走过之后, 路面压成的痕迹。
这篇课文讲一个人要 去楚国。楚国在南边,他 不听朋友的劝告,却硬要 往北边走。
再读课文:他们进行了几次对话?每次 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词。 2. 正 确 流 利 有 感 情 地 朗 读 课 文 。 3. 理 解 课 文 寓 意 , 明 白 无 论 做 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
懂得要听从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生字: 辕辙梁驶楚驰 恳固执旅驾
生字:
南 该 虽系 担错越
生词:
南辕北辙 固执己见 季梁 行驶 奔驰 关系 旅费 诚恳 车夫 驾车
固 1.马跑得快
执 己 见
2.车夫是个好把式 3.盘缠多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想想,从这个故事 中我们受到了什么启发?
行车的方向错了,马好、 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 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 会越远。
楚国在南边, 他硬要往北边走。

楚国

他后来会怎 么样?
你受到什么启发?
《南辕北辙可是 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它只 会带着你离楚国越来越远!
你的马虽然非常好,可是 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它只 会带着你离楚国越来越远!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课堂教案5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课堂教案5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课堂教案5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课堂教案5篇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

是故,小学语文应在一般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扩大视野,展开更广泛的研究,我们须正视且须加以重视其重要地位。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课堂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课堂教案1《种草莓》教学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三)体会语言中流露出的对草莓的喜爱及种草莓的快乐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语言中流露出的对草莓的喜爱及种草莓的快乐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草莓数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夏天快到了,许多水果也快成熟了,同学们,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拿出草莓,由生说出水果名,教师板书:草莓),喜欢吃草莓的同学举手(生吃),你能说说它的味道吗2、这么好看又好吃的草莓,要是能亲自把它种出来,那该多好啊!(板书:种)这节课,让我们和小弟一起种草莓吧(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梳理顺序1、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导并板书:草莓的生长过程)(2)同学们,好吃的草莓到底是怎样生长的呢,聪明的孩子肯定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这篇课文共6个自然段,而每个自然段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的内容,请你试着说说看。

教师根据学情适时引导:①草莓应该在哪个季节栽种呢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请生朗读,教师随机板书:春天)②春天到了,小弟和妈妈——栽苗(学生找出,师概括并板书:栽苗)2、生交流,概括。

栽下草莓苗儿后,它又有什么变化呢让生自己尝试概括,对有争议的第4、5自然段可再读读,讨论明确:第4自然段既写了花,又写了果,可以和写果的第5自然段合并,用两个词概括:开花、结果。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南辕北辙》PPT课件(带内容)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南辕北辙》PPT课件(带内容)


成语学习
生字学习
“辕”是古代车马 前面的两根车把
“辙”是车轮走过后 路上压出来的痕迹
生字学习
yuán
zhé
辕辙
故事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 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 向北走去了。
故事译文
路上有人问他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 “我要去楚国!”
一、背诵这则寓言,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同学听。 二、小练笔:写一篇读这则寓言故事的读后感。
故事延伸
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 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2300年 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 ,想想你见过吗?
感谢同学们观看
“没关系”表明他满不在乎的态度。这是他往北走的 原因之一:马跑得快。
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朋友提醒他马跑 得越快反而离楚国越远。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这是他往北走的原因之二:车夫驾驶技术高超。
这是一个反问句式,但句尾却用了叹号,说明朋友认为 他是一定不会到楚国的,但对他的不听劝却没有办法。
朋友无奈,只能眼睁睁地看 着他远去了。
故事详解
《南辕北辙》中,那个人是怎么想怎么说 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说的?请你找出他们 之间一共发生了几次对话?
可以看出朋友对他的行为的不理解:楚国在南,他却 往北走,也表明了朋友对他的关心。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 往北走呀?”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目录
Contents
壹 背景介绍 叁 课堂互动
贰 成语学习 肆 拓展学习

《南辕北辙》教案9篇

《南辕北辙》教案9篇

《南辕北辙》教案9篇《南辕北辙》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谁能说说你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生1:我知道的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愚公移山》。

生3:我知道的有《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南辕北辙》。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看看其中蕴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前参与情况,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故事《南辕北辙》。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2. 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朋友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3.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师: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

辙: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四.分角色读文。

1. 同桌分角色读,教师巡视指导。

2. 集体分角色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五.表演课文内容。

1. 学生准备。

2. 指名展示表演。

(三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演去楚国的人,一名演他的朋友,另外一名演车夫。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六.拓展。

1. 师: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生1:我们不能向去楚国的人学习。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南辕北辙》教案篇1《南辕北辙》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特将感想整理如下: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

比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

课堂上,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

2、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

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

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经历了很多,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也使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扎实,充实。

《寓言二则:南辕北辙》教后记寓言《南辕北辙》的教学首先以理解课题中的“辕”和“辙”入文,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点出“南辕北辙”的意思的两个句子,读读体会。

以为课文基本是对话,所以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对读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同桌对读,熟悉课文后,师生第一次对读,教师读朋友,学生读坐马车的这个人。

教师在读时,把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读后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理解朋友的竭力相劝,和反衬这个人的固执,不听劝。

师生的第二次对读,角色交换,教师在读时,省去三个“没关系”。

学生认为这样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个人的顽固、傲慢和不虚心,因此补上三个“没关系”,再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南辕北辙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南辕北辙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南辕北辙知识点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3、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②自由读③个别指导二、讨论解疑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

(读中思考问题)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

(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2、评点讲析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

(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B角色:朋友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南(楚国)3、引申阐发道理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

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辕北辙》优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南辕北辙》一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

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教学目标:1、会写“盘缠、硬”,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南辕北辙的故事录象、(生字、对话)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

教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不少寓言故事吧,谁能说说你都读了哪些?1、学生回忆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举例说一说。

生1:我读过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

生2:我读过龟兔赛跑。

生3:我读过南辕北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唤起他们对旧知的回忆,为后面教师直接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做了铺垫。

)2、教师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及发展史。

教师:看来,大家真是读了很多,更可贵的是你们还把这些故事都积累在大脑这座智慧宝库中。

你们知道吗,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发展史了。

(师用惊叹的口气说)。

听到这,你有什么感觉?生:我感到太意外了,我还以为只有几百年呢。

生:真没想到,它在我们国家已经有这么长时间的历史了,太了不起了。

师:是啊,你也为我们国家有这么历史悠久的文化感到自豪了吧。

寓言最初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我听到刚才有个同学说读过南辕北辙,还有谁读过这个故事?多数学生举手。

(设计意图:教师介绍寓言的发展史,激起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赞叹之情,使他们更加喜欢阅读这种文学体裁。

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使学生对寓言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

)3、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简要介绍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梗概。

师对学生的表现做适当的评价并面向全体学生说:我们大家愿不愿意跟着老师再来了解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呢?生:愿意。

(设计意图:把对新内容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体现了联系旧知建构新知的教学理念。

)二、初读故事,解决字词问题。

1、认识“辕、辙”.A、请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后,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B、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辕、辙”的生字卡片。

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C、教师出示辕和辙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师: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

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

(板书:北)。

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

1、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

生:我不理解“盘缠”这个词。

师请其他学生当小老师帮助理解这个词。

生:我不懂“把式”。

其他学生也不理解,教师及时引导:把式在这个故事中指的是赶车的人,文中说“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这个好把式是什么意思?生:好车夫。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

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得到发挥。

教学中教师请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理解,这一过程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在全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又及时加以点拨,使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很好的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中)。

1、学写“盘缠、硬”。

A、教师讲解并示范这三个字。

师:来,请伸出食指,我们一起写一写。

先写盘,它是上下结构,上面的舟占田字格的中上部位。

底下的皿字底写的扁一些,这样整个字看起来就稳重了。

缠的左边的绞丝写的窄一些,右边别写成厘米的厘。

硬字可以这样记:比石头更硬。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三个汉字在音、形、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之处,分别加以示范指导,使学生对每一个汉字的掌握做到扎实、有效。

)B、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并加强写字姿势的指导。

师请学生端端正正的在田字格纸中书写。

巡视过程中,教师对写字姿势及习惯好的孩子进行表扬,以暗示其他孩子。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表扬与暗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将受益非浅。

)三、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教师: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指名回答。

(故事的最后一段话)1、课件出示重点句:“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学生自由读,并根据这句话谈读出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师:也就是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

(贴楚国的图片)谁能帮我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指名贴马车图。

师问大家:是相反吗?生:是(师在两幅图的下面板书:相反) 教师继续问:读第一句,知道了什么。

生2:坐车人很固执。

很愚蠢。

师: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2、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

课件出示:1、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3、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3、请两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

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感悟,琢磨,加上情境表演中教师对不同人物语气的指导,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了解逐步深入。

)教师: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当生出现两种答案:能和不能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

)4、学生分组辩论。

(设计意图:课前充分的预设不但使教师在面临生成的问题时临危不乱,而且能及时抓住这一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潜移默化的得到了训练,使问题的答案逐渐变的明朗,使学生的思考成果得到了验证。

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原来还是如此愉悦,还可以如此轻松。

)5、课件出示:(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带的盘缠越多,就越到不了楚国。

)学生齐读。

教师对辩论进行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

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因此,无论他的条件多好,也只能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设计意图:教师精彩的结语不但使学生的辩论圆满的结束,而且又一次将学生引入对故事的理解中,此时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不言自明。

而通过理解故事内容,达到理解寓意的目的也水到渠成,极轻松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6、面对坐车人,你想说些什么?指名回答。

四、播放历史故事《南辕北辙》一文,升华认识与感受。

教师:早在2300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1、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一文,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教师: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

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一文现象。

3、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一文现象,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个别学生不愿努力,却期盼着通过抄袭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设计意图:在对古代故事意犹未尽的的欣赏中,古今联系再次理解“南辕北辙”。

学生不仅懂得了道理,还明白了今后应该怎样做。

)《南辕北辙》一文一课教学反思有幸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特将感想整理如下:1、建立大语文观,使学习达到更高的层次。

感悟一个道理。

在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后,我立即用生动的语气向他们介绍了寓言在我国的发展史,及其表达的特点,让他们在深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基础上,对寓言这种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同时他们对祖国悠久的文化史的赞叹之情也油然而生。

这样的教学很好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他们由这一个寓言故事的学习,发展到喜欢这种文学体裁,从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大量阅读这种文学作品。

此时,我们语文教学所产生的功效启是仅仅学会一篇课文所能比的?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

教学中,为了使后面的精读更有效的展开,首先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扫请字词障碍。

这个过程中,教师完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找不理解的字词。

找到后,又给他们自己发问和讲解的机会。

教师只是在大家都遇到困难时,才现身引导。

长此以往,学生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正是在这样反复实践的过程中,语文能力逐渐形成了。

3、“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大胆放飞思维的翅膀,让语文教学如万花筒般五彩斑斓。

有句名言说的好: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的人由于历史背景,人生经历,知识水平的不同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和体验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在正确把握文章的价值取向的同时最不容忽视的就是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中,针对楚国人能否到达楚国的问题,学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我及时的抓住了这一有价值的生成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

辩论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潜移默化的得到了训练,使问题的答案逐渐变的明朗,使学生的思考成果得到了验证。

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原来还是如此愉悦,还可以如此轻松。

4、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

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

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经历了很多,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也使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扎实,充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