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一堂体现“探究思想”的物理课
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法
浅谈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法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到这次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重组课堂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笔者从物理探究教学法的定义、设计依据、设计要求等诸方面浅谈物理探究教学法。
一、问题的提出物理学是一门以物理实验为基础探索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物理教材以物理现象为学习与探究的领域,既介绍了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也关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注重科学素质的培养,兼顾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强调物理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与探究、实验过程的合作与讨论、对环境问题调查与分析等开放的多样的活动,在体验与探究中主动地学习。
二、物理探究教学法的界定探究法是强调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则是在教师的必要的指导下,学生开展独立自主的研究活动,从而学到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探究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较全面的自学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物理教学探究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组织形式,通过自主独立的探究完成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题目,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意志的培养和磨练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物理探究教学法设计依据1.要从物理教学目标出发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物理教师授课的方向,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
物理课堂教学每节课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但基本上都要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
为了实现具体的目标,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采用探究教学法。
2.要从物理教学内容的需要上来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来体现的,而教学方法的选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内容的教学。
教学内容的不同也是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浅谈探究式学习在物理课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式学习在物理课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赵静桅来源:《赢未来》 2019年第17期赵静桅上海民办华东师大二附中紫竹双语学校,上海 200241摘要:本研究在“探究式学习”概念和特征的理论指导下,基于对物理课堂教学的设计,通过教师大量的物理学科课堂教学观察,各式物理课程设计中,发现探究式学习不仅适用于探究性课程,也适用于基础性课程。
本文通过两篇教学情景的分析,阐述了探究式学习在不同类型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拓展了探究式教学在物理理论课程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物理教学;理论课程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那么“探究式学习”课程,其目的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体验,着眼于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
是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在综合性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法,现代教学总提倡探究式学习方式向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辐射,使教学活动体现“探究式学习”的要求,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对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什么样的课程适合探究式学习首先介绍一下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两种主要类型:第一类是片段式探究学习,第二类是主题式探究学习,这两类都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其学习的周期较短,片段研究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主要正对某一个知识点;而主题研究一般占一节课左右,也可能是某一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环节;主题研究主要指全班学生都围绕的同一主题展开的研究,既可以用不同方式进行探究,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实验探究课,大多数是实验主题或者拓展课类型。
例1:一次8年级《光的折射》公开课展示中,学生们在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学生根据老师提前准备的实验报告单上的数据尝试寻找规律,但是在第一组数据中,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的折射规律,发现除了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也是0°的特殊情况外,接下来的数据都是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的;但是再尝试第二组实验,当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就出现了问题,开始的数据好像规律都很明显,也是除了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也是0°的特殊情况外,接下来的数据都是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的,但是到了一定的角度后,发现没有折射角了,这个时候学生开始疑惑了,哎?折射角呢?怎么都反射回来了?学生提出疑问:“老师,这个是反射现象?没有折射光线了?”这个时候陆续开始有学生发现了新奇的事物一样,开始举手主动提问。
初中物理学科思政课教案
初中物理学科思政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认识到物理学科在培养公民素质方面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科学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物理学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2. 物理学科在培养公民素质方面的作用3. 科学精神与科学道德品质的培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科技成就,如航天、高铁、5G等,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2. 新课:介绍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阐述物理学科在培养公民素质方面的作用。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物理学习过程中,以及如何在物理学习中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道德品质。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理学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以及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应具备的品质。
5. 作业:布置一道与物理学科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作用以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物理学习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物理学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是否能够体现出科学精神与科学道德品质。
3. 学生完成实践作业的情况,以及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我国科技成就的资料:航天、高铁、5G等。
2. 物理学科发展历程的资料。
3. 实例分析资料: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实验探究教案
物理课实验探究教案引言:物理课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践操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
本文将探讨物理课实验的重要性、设计原则以及具体实施步骤,并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物理课实验探究教案。
一、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物理现象,从而形成直观的认知。
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实验设计的原则1. 目标明确:实验设计的目标要明确,能够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并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2. 环境安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为此要选择安全的实验材料和仪器。
3. 实验简单:实验的步骤要简单易行,避免过多复杂的操作和测量。
4. 数据获取: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5. 与理论联系:实验设计要能够与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设计实验的步骤1. 确定实验主题:选择与所教物理知识相关的主题,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2. 确认实验目标:明确实验设计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 提前预习: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提前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4.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根据实验设计的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5.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验,在小组之间形成合作和交流的氛围,提高实验的效果。
6.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理现象,收集数据,并反复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7.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探究物理规律,并与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验证。
8. 结果总结: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提出结论,并记录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9. 分享实验经验:学生可以与其他小组分享实验经验,相互交流思考,获得更多的启发。
高中物理思想教案
高中物理思想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观点。
2. 掌握物理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1. 物理思想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2. 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物理思想。
3. 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物理思想。
4.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物理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介绍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引发学生对物理思想的兴趣。
二、整合
分组讨论不同物理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实例展示。
三、拓展
讲解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物理思想,并分析其对当代科学的影响。
四、实践
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物理思想在实验中的应用和验证。
五、总结
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了解物理思想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清晰地阐述不同物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和观点。
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创新意识。
3. 学生能够在实验中灵活运用物理思想,收集并分析实验数据。
扩展阅读:让学生阅读相关物理思想的历史文献,了解物理思想的演变过程和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物理课教学设计
物理课教学设计引言物理是一门考察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的科学学科。
在物理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设计课堂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本文将探讨物理课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一堂富有深度和实际意义的物理课。
一、引发学生兴趣在物理课的教学设计中,引发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实验或例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讲解动力学时,可以展示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探究滚动过程中的力学规律。
这样的实验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提出问题在开展物理课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问题可以是基础的知识考察,也可以是拓展性的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解电磁感应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磁感线的切割?”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前面所学内容的联系,并激发他们对物理现象背后原理的探究。
三、设计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物理课教学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学习力学平衡条件时,可以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平衡问题,并讨论各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和优劣性。
四、展示实际应用物理学科与实际应用息息相关,因此在物理课教学设计中,将实际应用纳入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展示实际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原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讲解力学时,可以以桥梁设计为例,让学生了解力学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并分析桥梁设计中的力学原理。
五、引导实验设计实验是物理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物理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时,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并用实验数据验证折射定律。
这样的实验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课程思政物理
课程思政物理1. 引言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科教育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理论素养的过程。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可以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来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课程思政物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他们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思政物理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物理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生活中的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
例如,在学习电路原理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学习运动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通过学习物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可靠性和客观性,增强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是课程思政物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培养科学精神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规律。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他们可以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弘扬科学思想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有着严谨的逻辑和系统的知识框架,我们在课程思政物理中可以弘扬科学思想。
科学思想包括观察事实,建立假设,进行推理和验证。
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科学家的事例和科学史上的突破性发现,展示科学思想的力量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通过弘扬科学思想,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物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在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目的和意义,从而理解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讨论科学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探讨科学研究的边界和伦理问题。
通过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可以让他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具备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和能力。
浅谈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个 基本 特 征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必 须 努 力 创 设 物 理 问 题
情 境 ,让 学 生 在 物 理 问题 情 境 中不 断 发 现 问 题 ,提 出 问题 , 只有 发 现 了问 题 ,才 能 解 决 问 题 。 问题 与 疑 问 应该 是 来 自于 学 生 身 边 熟 悉 的 生 活 现 象 ,这不 仅 会 激 发学 生 的兴 趣 ,而 且 还 将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 思 维 习惯 和 科 学 探 究 的 能 力 ,在 整 个 教 学 活 动 中 ,要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聪 明 才 智 ,激 发 他 们 的 想 象 力 , 哪 怕 是
接 触 面 的粗 糙程 度 的关 系 。
此 实 验 的设 计 正 确 ,操 作 上 和 实 验 1类 似 ,所 以 笔 者 请 了一 位学 生 操作 ,效 果很 好 。 3把 木 块 放在 木 板 上 ( 铺 棉 布 ) . 不 ,使 木块 大小 不
同 的 两 个 表 面 分 别 和 木 板 接 触 ,用 弹 簧 秤 匀 速 拉 木 块 ,
“ 想 天 开 ” 也 应 积 极 加 以 肯 定 和 鼓 励 。 因 为科 学 上 异 ,
( 师 )谁 能 设计 一 个 实验 证 实我 们 提 出 的猜想 ? 教
( 生 ) 无 人 响 应 ( 知 从 哪 里 下 手 ) 学 不 。
( 教师 ) 如 果 我给 你 一 个 木块 、一 只 弹簧 测 力计 、
力 比 实 验 1的 大 还 是 小 ? 3 在 水 平 木 板 上 固 定 好 砂 纸 或 棉 布 , 放 上 木 块 .
2 在 水 平 长 木 板 上 固 定 好 棉 布 ,放 上 木 块 ( 砝 . 加
码 ),重 做 上面 的 实验 ,把 这 次读 出 的扣力 和实 验 1中
高中物理基本思路总结教案
高中物理基本思路总结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高中物理的基本思路,掌握物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一、认识物理学
1.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二、物理学习的方法
1.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2.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
三、物理学习的技巧
1. 理清概念,掌握基本知识
2. 善于归纳总结,深度理解
3. 多练习,多复习,巩固知识
四、物理学习的心得体会
1. 要有求知欲和好奇心
2.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
3.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1. 通过讲解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出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2. 给学生介绍物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强调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总结物理学习的心得体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高中物理学习的基本思路,掌握物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程设计与物理探索教案
课程设计与物理探索教案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中,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有效地开展物理课程教学,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与物理探索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物理探索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课程设计概述1.1 课程设计的定义和作用1.2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1.3 课程设计与物理探索的关系2. 物理探索的方法与实践2.1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2.2 模型构建与验证2.3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3. 课程设计与物理知识融合3.1 选取适当的物理知识3.2 设计与实施课程实践项目3.3 分析结果与总结经验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需要对课程设计和物理探索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课堂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或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程设计与物理探索的联系,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3. 知识讲解与示范通过讲解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物理探索的方法与实践技能,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和实例演示,指导学生掌握关键概念和技巧。
4. 实践操作与探索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索活动,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课程设计或物理探索任务,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5. 结果总结与展示学生汇总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课程设计和物理探索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展示。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和课程设计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可作为教学改进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参考。
七、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课程设计和物理探索的方法,拓展延伸相关的实际问题和科学课题,发表科技论文或参加科技竞赛,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物理课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者、引领者和服务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让学生对物理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把一堂枯燥的物理课上的有声有色,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最重要的就是上好每一节物理课。
一、好课的标准什么是一节好课?静心研究课程标准可以发现,一节好课之所以呈现出外在的诸多亮点,应归功于设计者对课程理念、学科精神充分领悟后生成的教学策略以及实施者践行教育理念的扎实基本功。
首先,从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谈起。
教育家叶澜提出一堂好课要有“五个实”:1)有意义的课———扎实;2)有效率的课———充实;3)有生成性的课———丰实;4)常态下的课———平实;5)有待完善的课———真实。
崔允漷教授提出:1)教的有效;2)教的愉快;3)考的满意。
五好标准:1)好课必有好目标;2)好课必有好预设;3)好课必有好过程;4)好课必有好评价;5)好课必有好生成。
八项指标:1)一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2)二看设计是否新、趣、活、实;3)三看过程是否常态自然;4)四看师生是否交流互动;5)五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6)六看课堂是否动态生成;7)七看教学是否扎实高效;8)八看风格是否独特明显。
二、如何上好一堂课显然,严格按照哪种标准实施我们的教学,都可以称之为”好课“。
然而,“好课”并非是规范性概念,而是描述性概念,它没有统一、不变的标准,但有基本的要求。
“好课”标准的多元性、开放性,就为我们广大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极大的自主空间。
根据个人教学实践,我粗浅的谈谈如何上好一堂物理课。
1、了解学情每节课前,需要了解学生已经获得的认知程度,有的放矢的举例、提问、实验、讨论,逐渐的启发学生,从而获得新知。
如若不了解学情,就会导致学生对以前的问题还没消化又增加了新的负担,长此以往,积重难返,从而产生畏难、厌学情绪。
2、提升学习兴趣,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物理教师的实验设计
物理教师的实验设计在物理教学中,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物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知识基础以及课程要求,合理设计实验,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标。
本文将讨论物理教师实验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用的设计原则和技巧。
一、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物理实验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1. 激发学生兴趣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现象,提高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培养实践能力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通过设计实验、操作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可以掌握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的技巧,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 强化理论知识物理实验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实验可以验证物理学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理论知识。
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二、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技巧1. 关注实验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匹配物理实验设计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通过实验来展示和验证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的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年级水平和知识背景。
2. 注意实验方法的简洁和安全性物理实验设计应尽量简洁,避免冗长繁琐的操作步骤。
实验方法应明确、清晰,方便学生操作和观察。
同时,实验设计要考虑到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和讨论物理实验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分析能力。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应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通过实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实验心得。
4. 结合科技手段进行实验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实验设计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来扩展实验内容。
利用计算机模拟、虚拟实验等技术,可以丰富实验形式,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探索物理实验教案
探索物理实验教案一、引言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探索性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2. 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准备1. 实验仪器和设备:物理实验室所需设备;2. 实验材料和工具:与实验内容相关的材料和工具;3. 教师课前准备: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相关理论知识;4. 学生课前准备:提前阅读实验教材和理解实验原理。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和提出与实验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 学生也可以自由提出其他与实验相关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2. 实验操作和观察:- 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3. 数据分析和讨论:-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与同学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论验证和总结:-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的验证来判断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 教师向学生提出总结的要求,并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实验结果的质量,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评价和鼓励。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扩展1. 实验报告:- 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数据分析和结论。
-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审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 实验展示活动:-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和展示相关的科技作品或实验成果。
初中物理思政教案
初中物理思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组成、恒星和星系等;掌握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现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现状。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宇宙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中关于宇宙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宇宙相关的图片,如星空、星系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宇宙知识。
(3)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宇宙的奥秘》。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如宇宙、星系、恒星等。
(2)教师讲解宇宙的组成,如物质、能量、暗物质等。
(3)教师讲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如地心说、日心说、宇宙大爆炸理论等。
(4)教师讲解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成就,如嫦娥工程、天宫一号等。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和价值。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6.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宇宙图片,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在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在讲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现状时,突出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谈物理随堂实验的设计与运用
活动中, 主动摄取知识 , 凸显创造能力, 提升实践能力 。
一
、
随堂实验 的设计 目标 与实验 目的
首 先 从 整 体 着 眼 , 面 分 析 教 材 和 教 学 目标 , 紧 依 据 教 全 紧 学 目的 的需 要 , 设计 教 学 过程 和 实 验 器 材 、 验 步骤 等 。教 师 必 实 须 非 常 明确 所 设 计 的 随 堂 实验 在 整 节 课 的 教 学 活 动 中 的 重 大 作用 , 以便 选 取 最 合 适 的 题 材 , 其 是 在 最 恰 当 的时 机 安 排 随 尤 堂 实 验才 会 有 利 于 深刻 理 解 知 识 , 练 掌 握应 用 知 识 的 。 熟
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能形象直观地表达物理规律 , 有 效地减 小偶然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方便地 获得无法直接 测量 较 的物理量的数值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 出图象 , 再利用图 象分析 , 找出有关物质变化 与不变的规律 , 中领悟 、 从 学习、 掌 握物理实验研究中的一些重要方法 。在此心和学习兴趣 。科学始于
好 奇 , 好 奇 心 又 是 引起 学 生 探 索 、 习 和 创 造 冲 动 的重 要 因 而 学 素 。强 烈 的好 奇 心 和 浓 厚 的学 习 兴 趣 , 以 激 发 强 烈 的 学 习 欲 可 望 , 生高 度 集 中 的 注 意 力和 较 为稳 定 的 学 习情 感 。 在 物 理 课 产 堂 教 学 实施 中 , 机 地 充 分利 用 随 堂 实 验 创 设情 境 , 造 悬 念 , 有 制 激 发 学 生 的好 奇 心 ,特 别 是 引 发 学 生 对 大 自然 的 思 考 和 探 索 , 这 对 于 培 养 学 生 热 烈 而 持 久 的探 究 世 界 本 质 的 学 习 兴 趣 有 着
浅谈高中物理探究活动的设计
程 中, 习物理知识 , 学 体验物理学 的研究方法 , 从而使学生
感到物理就 在身边 , 增强学 生对 大 自然的亲近感 , 发学 激 习兴趣。
然而 , 现实 的课堂中 , 教师提 出的问题不少 , 生回答 学
也很 热闹 , 看似课 堂气氛活跃 、 参与度高 ; 而事实上 , 堂 课 仍然属于教师 , 面面俱到 , 惟恐学生听不明白。 从问题本 身 看 , 实性 问题较多 , 事 理解性问题 、 应用 与综合性 问题则较 少 ; 活动情况看 , 从 学生参与少 , 缺少甚 至没有 自由支配 的 学 习空间和时间 , 类似现象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中
人手 , 使学生在 了解 和认识 自然现象的过程 中 , 验物理 体
知识 的形成过程 ; 并在学生尝试 运用物理知识 分析 、 决 解
问题的过程 中逐步培养其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 。 三、 注重思维含量 . 设置探 究问题 。 升探究价值 提 探究问题 的设置要符合学生 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 在教 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 , 让学生“ 跳一跳 , 就摘到桃子” , 可 以激发学生 的认知 矛盾 , 引起认 知冲突 , 引发强烈 的兴 趣和求知欲。学生 因兴趣而学 , 思维 , 而 并提 出新质疑 , 自 觉的去解决 。 同时 , 问题的选择要有思考价值 , 要给学生足
就教学过程 中探究活动的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
、
构 建 认 知环 境 , 化 师 生关 系 。 优 营造 探 究 氛 围
良好 的认知环境和心理 自由氛 围是学习探究 的前提。 教 师作为课堂教学 的主导 ,其 任务是激发学 生 自己去发 现、 学习 、 探究。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 自主探索 , 发表独立见 解, 敢于与教师争论 , 能指 出教师讲课 中的失误 , 甚至教材 中的不妥 。 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 笔者认为 , 建立一个接纳 性的 、 支持性 的 、 宽容性 的课堂 氛围 , 营造 和谐 、 宽松 、 平 等、 合作的民主平 台, 消除学生 的紧张感和压抑感 , 以激活 学 生的猜想和假设 , 促使师生间相互影 响 、 相互 激励和争
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实践中探索物理实验
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实践中探索物理实验在初中一年级的物理教育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探讨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进行物理实验。
一、实验设计在进行物理实验前,教师需要设计一个合适的实验方案。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进度选择适宜的实验内容。
一年级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实验操作都还比较陌生,因此实验内容应简单易懂,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重点,确保学生能够明确实验的目标,抓住实验中的重要问题。
最后,教师还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和器材,并确保实验材料的安全性。
二、实验过程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所需步骤。
然后,教师可以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要注意监督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并启发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三、实验评价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实验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和操作方法。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或小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和思维能力,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四、实验安全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教师应当在实验前提前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告知学生实验中潜在的危险,并教育学生关注实验安全。
任何涉及危险的操作都应得到教师的指导和监督。
五、实验拓展在初中一年级的物理教育中,实验不仅可以用于巩固基础知识,还可以用于学生的思维拓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实验或有关实际生活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或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设计物理新课引入
具 。知 、情 是 相 通 的 ,有所 知 才 能 有 所 感 , 愉 快 的情 感 和积 极 向 上 的 求 知 欲 望 。评
毛 涛
有所感 才能更深 刻地 理解知识 。初 中物 价 的方法很 多,可 以用语 言进 行简单评 理 教学 中有些课题所 含知 识与学生 已有 价 ,也 可 以 用 表 情 和 手 势 示 意 评 价 ,还 可 知 识 之 间有 时存 在 一 定 的 距 离 。针 对 这 以用启 发式 或示范 性的讲 解来评 价 .不
十 、探 究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
而激起强烈的情感 。在物理教学 中,情感 以学生 独 立 自主学 习 和合 作 讨论 为 前
具有 巨大 的驱动力 ,它对 学生的学习情 提 ,让学生对新 课内容提出 自己的想法 、
绪有发动 、强化和支配的作用 。在引人环 猜测 ,然后 进入新课讲解 ,这样 能更好 地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他们 的注意力 . 尽可能地渗透竞争 因素 。
而且他们将 以一 种轻松的心境和浓厚 的
九 、评 价 性 。 在 物 理 课 的 引 入 环 节
兴 趣学 习新 课 。
中,渗透评价性是很重要 的。教师对学生
四、知识性。知识是思维操作 的_T 所 作 的正 确 、恰 当 的评 价 .能 激 发 起 学 生
中 ,根据教 学内容选用不 同类型 பைடு நூலகம்物理 学当中 ,设 计含有实践性 的引入环 节是
实验作为物理课 的引入环节 ,能够 达到 很 有 必 要 的 。例 如 .可 以 围绕 一 节课 所要
创 设 良好 环 境 的 目的
解 决 的中心 问题 ,让学 生亲 手操作 、实
三 、趣 味性 。兴 趣 是 学 习 的 内驱 力 , 验 ,其形式有做一 做 、试一试 、画一画 、赛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实验设计黑里寨中学洪学珏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
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现就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实验设计要符合物理学科特点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初中物理也不例外。
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物理知识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认识物理规律始于观察实验,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认识物理规律。
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学,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形成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整体认识。
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科学地安排学生观察机动车的轮胎、鞋底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小四轮拖拉机耕地时当启动轮胎空转时,司机通常的做法是让其他的人也坐在拖拉机上。
这样就保证了观察的持续、完整性。
然后结合观察的内容设计实验并得出物理规律。
物态变化的教学设计则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水的感性认识。
如:天上有下不完的雨、雪;淋湿的衣服会干,冬天关在屋子里洗澡窗玻璃上会有水珠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物态变化的循环规律。
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认识自然现象,总结自然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创造条件,增加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爱好。
二、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目的。
初三上学期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太集中,且对物理比较陌生,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点。
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
例如学习力的作用效果时可让学生观擦被拉弯的弓,铁匠打铁,掷铅球等实例,学生便能总结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设计一堂体现“探究思想”的物理课北京教育学院朝阳教育分院杨雄生前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实行“新课程标准”之后,“探究精神”如何进入物理课堂。
“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性学习”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探究思想”,如何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早先,有人指责“新课程标准”,说:“按照‘新课程标准’教学,学生肯定考不上大学!”现在,高考考什么,老师教什么!高考不考的,不管有多重要,也不讲!一、关于《新课程标准》(一)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溶入“全球化”,必须要参与世界竞争。
因此,在教育中提出培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是必然的,提出“新课程标准”,也是必然的。
我们无法反对《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肯定存在问题与争议,只能在执行中逐渐完善。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新课程标准”的“探究性学习”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提法,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启发式教学”和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不同?关键是“谁提出问题”?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讲,只有先“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后才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提出一个(有价值)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有时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上的真正进步。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哈佛大学流传的名言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
”由于长期“师道尊严”的影响,许多老师不许学生有和“自己不同的想法”!特别是“离经叛道”的想法,对此不是鼓励,多半是斥责!这些做法,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反思:在教学中,如何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中鼓励积极思维,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可以说,《新课标》是原有《教学大纲》和“教育思想”在“全球化”形势下的发展。
我国要在短时期内,实现“四个现代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行“新课程标准”。
(三)主张形成“创新能力”和“学科教学”双赢的局面——既能培养“创新能力”,又不影响高考成绩。
反对为了迁就一方而牺牲另一方的做法!二、设计一堂课的原则(一)明确教师的职责教师的职责有三:首先,培养人;其次,引导学生领会如何学好本学科;第三,帮助学生在各种考试中考出相应的好成绩。
高、初中《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中可以看到,《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也强调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经历和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从中领悟本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同时还强调了“做人的问题”。
尚须说明:在现在“一卷定终身”的评价制度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中;从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中;从复习和考试的规律中,找出科学的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相应的好成绩。
(二)青少年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本条件:兴趣、信心和悟性。
教师的作用就应该是:激发兴趣、增强信心和提高悟性。
物理教学应该渗透:物理很有趣;物理很有用;物理不难学。
让学生达到喜欢物理,爱学物理,会学物理。
有句老话:“教是为了不教!”运用“尊重—成功—表扬—要求”是帮助学习吃力者树立学习信心的重要方法。
(三)一堂好课的特征研究参与者的心理状态,根据参与者的心理状态组织材料(或活动);解决参与者的思维障碍;渗透一定的思想方法教育。
(四)根据教改的经验,中学物理教学主要“抓”:激发兴趣,养成习惯,落实知识,培养能力,健全人格.这也是设计一堂课的根据之一。
三、关于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从科学探究引申过来的,用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而出现的名词。
在教学中能否渗透科学的“探究思想”,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呢?(一)探究性学习的要素(以物理学科为例):1、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搜集资料,会研究和分析资料。
3、大胆提出猜想和假设。
4、制定(设计)验证猜想和假设的(实验)方案。
5、认真实验、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认真分析实验结果。
6、评估与总结。
7、学会表述、交流和合作。
其中最难的,也是我们以往教学的薄弱环节: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与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这三件事.(二)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预期达到的目的:1、获取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体验。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表达、交流与合作,养成责任感。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笔者将“探究性学习”分为两类:1、课堂上有指导的“探究性学习”。
由于一堂课时间有限,加上教学进度与教学目标的要求,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堂“探究性学习课”可以涉及探究性活动的所有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
2、课外的少指导和无指导的“探究性活动”。
由于是以课外活动或以选修课程出现,又是感兴趣的同学参加,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也摆脱教学进度和考试的束缚,可以少指导和无指导,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得到锻炼。
也可以将一系列的这类活动逐渐形成一门选修课程——“探究型或研究型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课”。
在有些课外的“探究性活动”中,重视的是过程和方法,也就是说主要让学生体验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成就感,而把结论置于次要的地位,不同的“探索者”结论可以是不同的。
四、设计一堂“体现探究思想的物理课”的几个问题(一)三大难点——如何引入新课、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素材和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猜想的实验一堂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引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好的引课的三个特征:“收心”——以最快的速度,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的身上来。
“创设物理情境,为新课铺垫”。
在“探究性学习课”中,“引课”应为引出探究课题展示生动的素材,为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提供线索。
“前后呼应”——“引课”抛出的问题,在课程结束前应得到解决。
教学的难点: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很难,以往我们也没有这个习惯;另一个是受一堂课45分钟的限制,学生自己设计验证猜想的实验这个环节,往往展开不够!(二)在“探究性学习课”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探究性实验”明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下面几方面:1、启发学生大胆猜想和提出假设。
2、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验证猜想和假设的实验。
方法一般是先放开后收拢。
将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收拢到课堂提供的仪器上来。
3、要求学生认真实验、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4、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结论。
5、引导学生大胆交流、善于合作。
切忌:不要把实验步骤和结论不加启发和引导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当“摸仿者”。
而应让学生当“探索者”,让学生体验探求知识的乐趣,体验到获得成功的成就感。
(三)在“探究性学习课”中,同样要重视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落实知识点和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
五、“体现探究思想的物理课”案例(一)概念和规律的教学1、概念的教学速度概念的教学;电动势概念的教学2、规律的教学牛顿第三定律;焦耳定律;波动的形成。
(二)规律的应用变力做功;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的运动。
六、和“探究性学习课”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开展“探究性学习课”,“弄成”一堂不完整的课,如何收场!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中,各级领导和教师,应敢于展示这种特点突出有争议的课。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课”会影响教学进度吗?会影响统考和中、高考成绩吗?在现行的教学要求和评估制度下,笔者认为每位教师每学期进行两堂“探究性学习课”即可。
一所学校只要把教研组教师的研究课,有意识地组成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同样可以组成一台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与此同时,笔者还建议将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引入或渗透到现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将这种思想方法引入到习题的讲授中。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知识获得成功的乐趣,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学生喜欢物理,领悟了物理学的思想方法,这比什么都重要。
学生的心态改变了,能力提高了,还发愁什么教学进度?不论是统考还是高考,提高学生成绩,自然也就好办了。
(三)现在教师负担太重,没有时间研究“探究性学习课”!结束语:教师的工作具有周期性,年年在同一个水平上,低效益地应付差事,这样做法的教师就是教书匠。
每年都有新经验、新突破,螺旋式提高,高效益地进行教学,这才是教师成才之路!市场经济,竞争社会,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自立于社会。
老教师的成才之路:“管闲事,苦耕耘,创特色,勤总结”。
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认真总结经验,才是教师尽快成才之路!201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