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的基本派别
哲学的基本派别
对praktisch-idealistisch的翻译和诠释中可知,唯心主义并不是 哲学领域里独有的现象。那么,这个“实践的唯心主义”是如何定义的以 及它与哲学唯心主义的关系又是怎样的,马克思(Marx)在《费尔巴哈》 中的另一段话为此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线索:
它的特点在于:建构了超自然的世界图式,更明确地规定了人在其中 的位置,把人神关系置于道德修养的核心,强化了哲学和宗教的同盟,具 有更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新柏拉图主义的中心有罗马、亚历山大城、叙 利亚、雅典。以雅典为主。重要的人物是普罗提诺(plotinus)。
新柏拉图主义最早产生于埃及的亚历山大,那里几百年间一直都是希 腊哲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的交会地。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阿摩尼阿斯·萨卡斯 (Ammonius Saccas),不过最重要的人物则是他的学生普罗提诺 (Plotinus, 204/5~270年)生于埃及。
意 志 主 义 哲 学 的 流 行 和 发 展 是 德 国 转 变 和 演 化 的 理 论 表 现 。 •叔 本 华 的 学说在1848年革命前始终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Hale Waihona Puke 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主张理念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 质是世界第二性质。
唯心主义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陆九渊、古希腊的柏拉图、德国的 黑格尔、费希特等。
2、人的美德就是“顺应自然”或“顺应理性”。
伊壁鸠鲁学派作为最有影响的哲学学派之一延续了4个世纪。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派别划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本观点
三种形态
根本观点
两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合理性
局限性
唯心主义
驻足回首:
谢谢大家
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感觉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03
“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贝克莱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01
02
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心想事成
01
气者,理之依也
0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03
万物由水生成——泰勒斯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
正确性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具有猜测性,没有科学依据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01
02
②局限性
01
02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如: 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从生活实践看
思维
客观情况(存在)
农民种植什么?
企业制定产品价格
气候,土地,种子,市场供求
生产成本,产品供求
结论一: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D
材料中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存在着第9颗行星,这说明人的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在材料 中没有体现,①不选;人们能认识到太阳系第9颗行星的 存在,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正确;材料表明人 们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③不选;太阳系第9颗行星的发现表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
(3)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4)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离开实 践,就不能科学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 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科 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 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
(1)一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 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凡认为存在决定思 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的,就是唯心主义。 -------对“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的 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 一标准。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 (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问题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派别和观点汇总
哲学基本派别和观点汇总1、唯物主义发展的阶段:(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古希腊德模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理论成就,它认为世界万物由不同形状、大小的原子和虚空组成的(2)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近代自然科学相结合,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但又存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2)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属于庸俗进化论6、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观: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观实质是扬弃(2)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7、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
它表面上抬高必然性,实际上是把必然性降低为偶然性,往往会导致宿命论。
(2)唯心主义非决定论:把一切看成是纯粹偶然的,根本否认必然性,它既会导致唯意志论,也会导致宿命论。
(3)既承认必然性,也承认偶然性:认为有些事情是纯粹必然的,有些事情是纯粹偶然的,把必然性和偶然性看成是没有联系的两种孤立的现象。
8、反映论(1)直观反映论:认为认识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
种观点无可厚非。
然而,把生物学中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等概念引进社会学,就未免有些牵强;至于他把生存竞争作为社会发展的规律,则完全混淆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差异。
12、旧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所有的哲学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13、折中主义;折衷主义也叫折中主义,它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及有关理论。
其特征和表现是: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
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固定的立场,只把各种不同的思潮、理论,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在一起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
朴素、形而上学、庸俗与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
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物质不同的表现形态,精神是物质的产物,物质不依靠精神而独立存在;人的认识是对事物的反映。
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或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
一般指古代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历史阶段。
如中国古代用“五行”(金、木、水、火、土)或气(阴阳、元气、精气),古希腊用原子、水、火,古印度用“四大”(地、水、火、风)等物质形态来说明世界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学说。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即形而上学地看待世界事物的哲学学说。
其特点是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认为运动只有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外力推动;认识是人直观的机械的反映;人的意志、动机在社会历史中起决定作用。
其典型形式是16~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
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
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盛行于欧洲。
它肯定世界是物质的和运动的,同时用机械力学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和过程,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把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化过程归结为数量增减、位置变更,把运动看作是外力的推动,否认事物运动的内部原因、质的变化和发展的飞跃。
也叫机械论。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方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哲学基本派别及主要观点
(一)客观唯心主义的几种流派1.目的论——客观唯心主义用目的解释世界的哲学学说。
认为某种观念的目的是规定事物存在、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因和根据。
其根本点是把自然过程拟人化,把目的这个只为人的活动所固有的因素强加给自然界。
目的论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即外在的目的论和内在的目的论。
前者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发生并秩序井然,都是神的目的所安排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外在的目的论的早期代表,到中世纪则为宗教神学所利用和发挥,成为宗教神学的核心思想。
内在目的论认为事物的必然性存在于目的性之中,进而把目的理解为事物的内在规定,是比必然性更高的原则。
2. 宿命论——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个人的际遇是由命运决定的理论。
主张“命运”主宰一切,人们必须服从它的支配,听任它的摆布,否认人的一切能动创造作用。
鼓吹“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反对作任何改变现实的积极努力,认为努力是徒劳无益的。
宿命论突出地表现在某些宗教思想中。
3. 万物有灵论(物活论)——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万事万物充满“精灵”,具有生命、感觉和思维能力的哲学学说。
又称万物有灵论。
它认为任何物质形态都有生命、感觉和思维能力,混淆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本质界限。
这种理论指出,原始人通过对梦境、幻觉、睡眠、疾病、影子、映象、回声、呼吸等现象的认识而产生了存有非物质性独立灵魂的观念,觉得灵魂在物体中的去留乃决定着这些物体生命的有无。
又名物活论。
4. 唯意志论——客观唯心主义一种主张意志是宇宙的本体、意志高于理性的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哲学。
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德国,流行于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叔本华和尼采。
叔本华认为意志是整个世界的基础,是终极的实在,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表现,思想也是意志的派生物。
作为宇宙本体的意志是一种完全敌视客观物质世界的神秘的生活力,亦即一种盲目的、无理性的、永不衰竭的创造力。
这个意志无所不在,永不死灭,意志是产生万物的根源。
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其代表人物
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其代表人物感谢邀请。
从整个西方哲学史的角度来看:一,在古希腊哲学中:1,米利都学派: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他们认为构成世界的本源是“无定形”的,如水,气。
2,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他认为构成世界的本源是“有定形”的,如数(阿拉伯数字)3,爱非斯学派:赫拉克利特他认为构成世界的本源是“无定形的火”但是又受有定形的规则——“逻各斯”所影响4,爱利亚学派:克塞诺芬尼,巴门尼德,芝诺,麦里梭这一学派的大致演变为:克塞诺芬尼提出万物本源是“一”,而一是神,是超越了人的特殊和局限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的神;这个神的概念到了巴门尼德那里被阐述为一个纯粹的哲学概念——“存在”,而与此区别一切流动变化的事物是——“非存在”;与此以后关于存在的学问被称为“本体论”。
之诺和麦里梭只是做了一些修饰工作,在这里就略过不说了5,智者派: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高尔吉亚——无物存在6,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延续——原子论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流射说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说留基波——此人无证可靠,据说原子论首先由他提出来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影像说7,苏格拉底8,受苏格拉底影响而衍生出的一众学派麦加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为欧几里得和欧布里德犬儒学派:创始人为安提斯泰尼,代表人物为第欧根尼昔勒尼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为亚里斯提卜9,柏拉图10,亚里士多德11,伊壁鸠鲁学派:代表人物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宇宙观,感觉主义的认识论,快乐的伦理学12,斯多葛学派:创始人为芝诺(不是爱利亚学派的芝诺),代表人物:克利安提斯,马克奥勒留13,怀疑主义:创始人为皮浪,代表人物为埃奈西德穆等14,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太一及其流溢二,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1,教父派哲学:早期人物希腊护教士查士丁,拉丁教父德尔图良代表人物:奥古斯丁——上帝创世说,原罪与救赎等,他是基督教神学的重要奠基者2,经院派哲学:波爱修,中世纪哲学之父爱留根纳,安瑟尔谟,阿伯拉尔主要人物: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宇宙论和目的论证明,形式与质料等学说,他是自奥古斯丁以来基督教神学最重要的理论之柱,形成了与柏拉图——奥古斯丁传统相对立的亚里士多德——托马斯传统。
哲学的基本派别
对宗教的影响
唯心主义对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促使人们思考宗教 信仰的本质和来源,从而推动了宗教的改革和发展。
对社会的影响
唯心主义对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它促使人们思考社 会秩序的本质和来源,从而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自然主义
强调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 究,认为自然界是万物的 本原和归宿。
理性主义
注重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 认为人类应该通过理性去 探究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万物的本原, 精神由物质派生而来。
爱奥尼亚学派的影响
1 2 3
对西方哲学的影响
爱奥尼亚学派的哲学思想对古希腊哲学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 启示和借鉴。
哲学的基本派别
目录
• 意志主义 • 毕达哥拉斯学派 • 伊壁鸠鲁学派 • 爱奥尼亚学派 • 斯多葛学派 • 唯心主义 • 新柏拉图主义 • 犬儒学派
01
意志主义
代表人物及思想
叔本华
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盲目的意志,人生 注定受苦,只有通过艺术和审美才能 暂时摆脱痛苦。
尼采
提出“强力意志”理论,认为生命的 本质是追求力量和支配,个人应追求 超人状态,成为自己命运的创造者。
道德原则
斯多葛学派强调道德原则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遵循道德原则 来行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斯多葛学派的影响
对西方哲学的影响
斯多葛学派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其思想对后来的哲学、 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现代心理学的启示
斯多葛学派强调内心平静和智慧的思想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 影响,为心理治疗和自我调节提供了理论支持。
【学霸笔记】微专题4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
微专题4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一、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性质的哲学对它的回答有着很大的差异。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是全面的、辩证的、科学的。
2.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追求物质利益≠唯物主义;追求精神文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反映存在或者不能彻底的反映存在。
这是哲学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典例1】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的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从哲学基本问题来看,这是因为①存在决定思维②思维决定存在③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在漫长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各种哲学观点层出不穷,无数哲学流派形态各异,但哲学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理论,无非分别属于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知识点8-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
【典型例题】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对哲学领域的几个“对子”的掌握,弄清 各个“对子”在哲学上的地位即“对子”之间的关系。题中B、 C、D项都是哲学上的斗争形式。因为哲学上研究的最根本问题 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因此,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其他斗争都从属于这一斗争。故应选C
知识点——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和基本派别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
【知识点பைடு நூலகம்析】
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 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辩证法和 形而上学的对立。但是,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 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这主 要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 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
【知识点解析】
两种哲学基本派别:
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马克思现代唯物主义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
【典型例题】
1、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 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 本的是( )
【答案】C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
【典型例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区别是( ) ①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②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 ③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地改造 世界 ④旧哲学一般代表剥削阶级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无 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
哲学的基本派别
【问题情景】 疑邻偷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 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 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 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偷斧子的。 后来,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地时,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 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 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 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思考一下:丢斧的人犯了什么错误?列举我们生活中犯同样错误 的一例。
▲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
经 典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南宋)陆九渊 观 点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英)贝克莱
“眼开则花明 ,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明)王守仁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 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 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具有机 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 能动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作用。 进步性: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 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 大思想武器。
高考考点要求: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08启东一模)16、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与不 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 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 为指导 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 殊领域,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 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 基础 参考答案:A
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及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及哲学的基本派别一、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爱智慧。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世界观: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
哲学世界观与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进入自身认识和实践领域的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发展规律,以及人和自然关系等问题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本质、发展规律,以及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目标和意义等问题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是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一一部分世界一一特殊规律哲学一一整个世界一一一般规律3、哲学是世界观,同时又是一般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哲学是一般方法论一一指导一一一门科学或具体科学的方法的理论是具体方法论二、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1、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哲学主要流派 现实主义 自由主义 理想主义
哲学主要流派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理
想主义
哲学,作为对人生、世界和宇宙的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其流派众多,各有特色。
在众多流派中,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是三大重要的哲学流派,它们对人类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流派强调对现实的客观描述和理性分析。
现实主义者认为,人应该基于现实情况,以冷静、理智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他们重视实证,认为只有通过经验和观察,才能获取真实的知识。
现实主义者反对理想主义和空想,认为只有通过改变现实,才能真正实现进步。
自由主义流派则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
自由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种权利不应受到他人的干涉。
他们反对专制和压迫,主张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是至高无上的。
自由主义者强调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
理想主义流派则强调理想的价值和目标。
理想主义者认为,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他们重视精神的力量,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追求,才能实现理想。
理想主义者通常对现实持批判态度,认为现实是不完美的,需要通过改变来实现理想。
这三种哲学流派各有特色,各有优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哲学思想,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哲学观点,以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马原的简答题及分析题和答案
马原的简答题及分析题和答案1.简述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表现形式。
29基本派别: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基本派别。
表现形式: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简述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67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113-116生产力和生产力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前进的。
它也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解决还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4、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4.简述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
课件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它们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2)在预付资本量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的大小与剩余价值量成正比,剩余价值量越大,利润率越高。
而剩余价值量又是由剩余价值率决定的,因此,利润率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即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5.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51-52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自主探究:
——辩证唯物主义
上述唯心主义观点有什么区别?
区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依据?
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
客观精神:人之外的上帝、理念、绝对精神
(三)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区 别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 二者在根本观点 上是一致的。都 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 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 认为意识是世界 的本原,物质依 赖于意识,不是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 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 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 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 化和表现 物质决定意识, 而是意识决定物 质 联 系
B
11.(2009江苏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 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B
(2010年四川29)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 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 矣! -------《吕氏春秋· 自知》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C
17.(江苏2008 #272010年#2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18.(2009年江苏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 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概述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派别
概述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派别概述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派别一、哲学基本问题哲学是“探索真理”、“智慧帝国”的一门学科,它重点关注一些基本的、深入的问题,以求在哲学教训中发现真理和智慧。
哲学基本问题有如下几个:1、存在之谜:这是哲学最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实体和存在的关系,其目的在于:研究存在的本质是什么、存在的真实性、存在的范围等。
2、有无统一的结构原则:这是一个质疑客观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希望用一个统一的原则,结构化客观存在,以实现客观存在的唯一性和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3、物与人的本质:这是一个包含了众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人的本质是什么?物的本质是什么?这些本质的关联关系是什么?物和人之间有何种区别?4、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一个关于人性和社会的问题,它涉及人之间的社会、家庭、文化等各种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联系和社会的发展。
5、人与环境的关系:这是一个有关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它考察人类在自然界的若干方面,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
6、宇宙本质及其未来:这是一个关于宇宙的基本问题,它考察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本质、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宇宙的未来是什么等。
二、哲学基本派别哲学基本派别,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包括古希腊雅典学派,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他们的哲学思想主要围绕着因果观、自然观、完美观等展开。
2、中国哲学:这是由诸子百家组成的一个整体,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有显性和潜性之分,显性包括儒家、佛教、道家等思想,潜性是形成诸子百家基础思想的根本;3、伊斯兰哲学:这是伊斯兰教基本原则和伊斯兰哲学思想经过两千余年的深入研究而形成的,它以柏拉图哲学为基础,但由于地域和宗教因素来进行了改造,所以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哲学主线;4、印度哲学:印度哲学是以印度教和佛教为基础的一种思想体系,它涉及的内容有:宇宙的起源和其来历,生命的本质和来源,人的本性,宗教、社会及道德的原则等等。
哲学的主要派别
哲学的主要派别(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第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
给我们提供了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科学标准,使我们能够科学地把握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区别哲学基本派别的惟一科学的标准。
依据哲学家怎样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一切哲学,归根到底不是属于唯物主义,就是属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所以它们都是一元论哲学。
哲学史上的二元论,否认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个各自独立、互不依赖的本原,是哲学上的折中主义。
但它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而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潭,所以它并未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争论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的实质,主要是用什么观点、沿着什么路线去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第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和比较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都是可知论者,可见,在可知论中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
不可知论是违背事实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武器。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作为哲学的非基本派别,并未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基本派别。
不可知论只是表现了哲学路线上的某种不彻底性,本质上也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第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首先,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及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或历史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
4.宿命论认为在人类诸多的神秘变化的命运现象中存有一些定数─而这些也可称为必然法则的定数,即是组合世间诸法相的基本力量,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学说。
认为世界是存在于世界某个地方的某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的产物
唯心主义
基本特征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不同点
相同点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观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的杰出代表:门格尔、帕累托、希克斯。他们认为: 2件棉衣加上3个面包,同1件棉衣加上5个面包可以“无差异”,也即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不一样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是一样的。进一步而言,人的主观感觉可以脱离物理、化学状态而独立存在,并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源泉——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的精神症状。
哲学中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划分
唯心主义
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形态。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
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唯心主义经历了两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原初的自发的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发展的顶峰。它既有明显的机械性,又有一些辩证法思想。其代表人物有费尔巴哈、拉美特利、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人:
1.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动物和其他,其规律就是机械规律。换言之,用十八世纪杰出的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拉美特利的说法“人是机械”、“动物是机械”。
1.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水、火、气等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2.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3.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关于万物都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所构成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庸俗唯物主义
1.承认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抨击唯心主义思辨哲学,并努力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如物质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定律、达尔文主义及生理学的成就通俗化,从中作出无神论的结论。
2.他们庸俗地解释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把意识直接归结为物质性的东西,否认意识的特殊性。在他们看来,意识是人脑分泌出来的“分泌物”、“液汁”或“蒸发物”。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真正科学的、完备的、彻底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也叫唯物主义历史观,简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本身固有的客观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1.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宋);2.中国的王守仁—“天下无心外之物”;3.“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阳明(明);4.“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贝克莱(英国);5.“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法 );6.“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德);7.“物是感觉的复合” —马赫(奥地利);8.“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9.“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古希腊) 。以上观点都是把感觉夸大为派生物质的根源。
3.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种唯物主义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的德国和荷兰,主要代表人物有瑞士哲学家福格特、德国哲学家毕希纳和荷兰哲学家摩莱肖特等。
1.福格特说,思想是脑的分泌物,正如同胆汁是肝脏的分泌物一样。
2.摩莱肖特则认为,思想就是脑髓质的位移。这就完全歪曲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抹煞了物质和意识的区别,从而也就取消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把唯物主义庸俗化了。在社会政治方面,庸俗唯物主义不懂得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自然规律来解释社会现象,甚至企图用遗传性解释阶级之间的区别。
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形态
基本特征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原初的自发的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是由“神”、“上帝”的意志决定的。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认识和解释世界和事物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
2.机械唯物主义一个著名的假设就是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按照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未来的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的事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根据(机械力学)和论证,在反对现存政治制度、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促进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发展上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同时又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缺陷:一是机械性,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如认为原子或电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电子的特性就是事物的特性,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原子或电子的运动,都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甚至认为“人是机器”;二是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认识和解释世界和事物,而不是把世界和事物理解为历史地发展着的过程;三是不彻底性,不能把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领域,根本的弱点是不懂得实践的重要性,坚持的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归根到底,这种唯物主义者看不到人类实践的伟大作用,没有科学的实践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善的形态。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认为意识在先,物质在后,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
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1.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他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