醚的分类和命名

合集下载

醚

CH3CH2CH2CHCH3 OC2H5
COOH
2-乙氧基戊烷
4-甲氧基苯甲酸 对甲氧基苯甲酸
OCH3
二、醚的化学性质 1. 盐的形成 . 醚中的氧原子上具有孤电子对 能接受质子, 氧原子上具有孤电子对, 醚中的氧原子上具有孤电子对,能接受质子,但接受质 子的能力较弱,只有与浓强酸中的质子, 子的能力较弱,只有与浓强酸中的质子,才能形成一种不稳 定的盐, 定的盐,称 盐 。
酚是离去基
例 (CH3)3COCH3 + HI
(CH3)3CI + CH3OH
历程 SN1
+ (CH3)3COCH3 H + I(CH3)3C + (CH3)3C + (CH3)3CI CH3OH
3.过氧化物的生成 3.过氧化物的生成
CH3CH2OCH2CH3+ O2 CH3CH2 O CHCH3 OOH
二苯醚不发生此反应。 注:⑴ 二苯醚不发生此反应。 过量, ⑵若HI过量,生成的醇还可以继续反应 过量 生成的醇还可以继续反应。 CH3CH2OH
HI △
CH3CH2I + H2O
SN2
δ+ H δ+ CH3CH2 O CH3 + I -
进攻进攻- C H 3位阻小
δ+
乙醇是离去基 SN2
δ+ H .. O δ+ p- 共轭使 C2H5 + I - , π 共轭 使 O 键加强
KCNS
[Fe(CNS)6]3- 变红
除去方法:加入还原剂 除去方法:加入还原剂Na2SO3 或FeSO4。
4.环氧乙烷 4.环氧乙烷
C
H2O
C
CH2 OH

第八章醚和环氧化合物(etherandepoxides)

第八章醚和环氧化合物(etherandepoxides)

第一节醚(ether)一、醚的结构、分类与命名二、醚的物理性质三、醚的化学性质四、冠醚五、硫醚混醚对于 Ar—O—R 型芳香醚,芳香烃基名称在前,脂肪烃基名称在后。

苯甲醚多元醚首先写出多元醇的名称,再写出另一部分烃基的数目和名称,最后写 “醚”字。

CH3OCH2CH2O CH3乙二醇二甲醚CH3OCH2CH2O CH2CH3乙二醇甲乙醚较复杂的醚以较大的烷基、不饱和烃基或芳香烃基所对应的烃作为母体,另一烃基与氧组成的烃氧基作为取代基。

HOCH2CH2OCH2CH3 2-甲氧基戊烷2-乙氧基乙醇环醚多用俗名;或按杂环化合物命名的方法命名。

(1)命名或写结构式(2)(3)CH 3CHCHCH 2CH 2CH 3OC 2H 5CH 32-甲基-3-乙氧基己烷CH 3CH 2OCH(CH 3)2O 乙基异丙基醚苯基环丙基醚一些常见醚的物理性质0.994158.3-37.3苯甲醚35CH 2═CHOCH ═CH 2二乙烯基醚0.769141-97.9(CH 3CH 2CH 2CH 2)2O 正丁醚0.72568-86(CH 3)2CHOCH(CH 3)2异丙醚0.73690.5-122(CH 3CH 2CH 2)2O 正丙醚0.71434.6-116CH 3CH 2OCH 2CH 3乙醚0.69710.8CH 3OCH 2CH 3甲乙醚0.661-24.9-138CH 3OCH 3甲醚密度/(g·cm -3)沸点/℃熔点/℃结构式化合物(续表)0.86383-68CH 3OCH 2CH 2OCH 3乙二醇二甲醚1.033101111,4-二氧六环0.88865.4-108四氢呋喃0.88211环氧乙烷 1.07425927二苯醚密度/(g·cm -3)沸点/℃熔点/℃结构式化合物三、醚的化学性质RCH 2 -O-CH 2R●●1、 盐的生成2、醚键的断裂3、过氧化物的生成H +(一) 盐的生成醚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能接受质子而生成 盐。

高中化学 第三节 醚

高中化学 第三节 醚

合成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尺寸较小的,张弓后宽度只有55厘米左右,弓弦绷得非常紧,配用的箭约45厘米,这是典型的斯基泰弓;欧亚大草原的骑兵及稍后的蒙古弓都属这类.另一种是尺寸较大的,张弓
又可分为简单醚、混合醚、环醚。 后约有1米宽,弓弦绷紧程度较次于前者,配用的箭长70厘米,亚述人的弓和波斯人的弓属这类. 合成弓射出的箭在近距离内能穿透一头野牛,威力较大.最大射程可达400米,有效射程为60~80米.
O
O
1,4-环氧丁烷(四氢呋喃)
O
1,4-二氧六环
多元醚:首先写出多元醇的名称,再写出另一部分 烃基的数目和名称,最后加上“醚”字。
CH2OC2H5
CH2OC2H5
乙二醇二乙醚
CH3CH2CH2CHCH3 OC2H5
2-乙氧基戊烷
OH OCH3
3-甲氧基苯酚
2.醚键的断裂
R O R' + HI
RI + ROH
重武装步兵
简单醚
CH3-O-CH3 CH3CH2-O-CH2CH3
O
混合醚
CH3-O-CH2CH3

CH3O—
环醚
CH2—CH2 O
冠醚
OO
OO
系统命名法:较长链为母体,有不饱 和烃基时,选择不饱和度较大的烃基为母 体,烃氧基为取代基。
CH3 O CH2CH2CH2CH3
1-甲氧基丁烷
CH3 O CH2CH2 O CH3
那么.欧,亚的国外古代兵器有哪些呢?这些兵器是怎么使用的呢?威力又如何呢?……还是让我们从一次著名的古代战争谈起吧.配资门户配资门户
一.醚的分类和命名 马拉松之战配资门户配资门户
公元前490年,波斯国发兵进攻希腊,在马拉松平原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拉松之战. 8月12日黎明,波斯军队经海上乘风破浪,登陆上岸 ,向马拉松平原挺进,载入史册的马拉松之战就此揭开了战幕。

有机化学第九章醚

有机化学第九章醚

四氢呋喃 tetrahydrofuran
四氢吡喃 tetrahydropyran
二噁烷(1,4-二氧六环) 1,4-dioxane
1,2-环氧丙烷(氧化丙烯) 1,2-epoxypropane
四氢吡喃的 椅式构象
有机化学 (第9版)
一、环氧化合物
(一)结构和命名
系统命名:三元环氧化合物以“氧杂环丙烷”(oxirane)为母体,四元环 氧化合物以“氧杂环丁烷”(oxetane)为母体。
第九章

第一节 醚 第二节 环醚
重点难点
掌握 掌握醚的命名、结构和化学性质;掌握环氧化合物 的命名、结构和化学性质
熟悉 冠醚的结构和命名
了解 冠醚的性质
第一节

有机化学 (第9版)
一、结构和命名
1.醚的结构
甲醚分子的结构
醚键中的氧原子为sp3杂化,其中两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两个烃基碳原子 形成σ键,键角约112°,未成键的两个sp3杂化轨道含两对孤对电子。
有机化学 (第9版)
二、冠醚
含有多个氧原子的大环多醚。通常分子中具有—OCH2CH2—重复单元。立体结构 状似王冠,故称冠醚。冠醚命名时称“m-冠-n”,m代表构成环的碳原子和氧原 子的总数,n代表环中氧原子数。 冠醚的结构特点是随环的大小不同而与不同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可以选择
性地识别金属离子。如18-冠-6的空穴直径和K+的直径相近,所以它能与K+离子
(二)开环反应
1. 酸催化开环反应 酸性条件下为具有SN1性质的SN2反应,亲核试剂进攻取代基较多的环碳原 子,这个碳由于取代基的供电效应使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更稳定
有机化学 (第9版)
一、环氧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8章第三节醚2013

有机化学第8章第三节醚2013
CH2 CH CH2 OH SH SH
二巯基丙醇(BAL)
CH2 CH CH2 SH SH SO3Na
二巯基丙磺酸钠
HS HC CO2Na HS HC CO2Na
二巯基丁二酸钠
上述解毒剂与金属离子的亲和力较强,它们不仅能 与进入体内的重金属离子结合成不易解离的无毒配合物 由尿排出体外,以保护酶系统,而且还能夺取已经与酶 结合的重金属离子,使酶的活性恢复,从而达到解毒的 目的。但若酶的巯基与重金属离子结合过久,酶的活性 则难以恢复,故重金属中毒需尽早用药抢救。
第8章 8.3 醚(ether) P.195
1 O R 8.3.1 醚的分类与命名
R2
根据醚分子中两个烃基的情况,分为:
• 简单醚(又称对称醚) 此时 R1 = R2
• 混合醚(又称不对称醚)
此时 R1 R2
根据烃基的种类分为饱和醚、不饱和醚、芳香醚
CH3OCH3 CH3CH2OCH2CH CH2 O
CH3CH2OCH2CH3 + O2
CH3CHOCH2CH3 O OH
形成的过氧化物遇热容易爆炸,所以储存时间长的醚在 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若会使湿的KI-淀粉试纸变蓝或使 FeSO4-KCNS 混合液变红,则表明醚中含有过氧化物。 加铁粉或用FeSO4水溶液洗涤,可破坏其中的过氧化物。
8.3.3 醚的制备
1)酸性
RSH + NaOH
RSNa + H2O
C2H5SH > H2O >C2H5OH pKa 10.5 15.7 15.9
2).与重金属作用
与无机硫化物类似,硫醇可与 Pb、 Hg 、Cd、 Ag 、Cu 等重金属盐或氧化物作用生成不溶于水 的硫醇盐。

醚的分类和命名

醚的分类和命名

CH
O CH 3C+OOC(H 2C H 13H C 0℃ O2O Z~n2) 5C0℃ H 2=CH O3( C醋 CH酸乙烯
乙基乙烯基醚和醋酸乙烯酯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来制造粘
合剂、涂料、增塑剂等。
04.03.2020
8
15.6.11 醚的物理性质
•状态 除甲醚和甲乙醚为气体外,多为挥发性高、易燃、易流
•消除过氧化物方法
——用还原剂(如FeSO4/稀H2SO4)后摇荡,以破坏它 ——贮藏醚类化合物时,加入少量金属钠或铁屑或抗氧化剂(例: 对苯二酚),避免过氧化物生成
04.03.2020
15
15.6.13 环醚和冠醚
• 定义
脂环烃的环上碳原子被一个或多个氧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C H2 C H2
04.03.2020
22
4、乙醚 •制法 乙醇脱水 •性质
无色液体,比水轻,可溶于水,易燃,爆炸极限1.85%36.5% 极性小,较稳定,可溶解很多有机物质,是常用的良好的有机 溶剂和萃取剂 乙醚有麻醉作用,医药上用作麻醉剂
04.03.2020
23
5、环氧树脂
•定义和制法
双酚A的制备 苯酚与丙酮在硫酸存在下于40℃缩合生成2,2
RORˊ + NaX
•注意 制备具有叔烃基的混醚时,应使叔醇钠与伯卤代烷作用。
原因:叔卤代烃在醇钠的作用下,主要发生消除反应
(C3)3 H CONa3C2H B +rSN 2C(H C3)3 H CO2C C3H H+ NaBr (C3)3 H CBr 3C +2H ON CE 2 aHC2H =C3 ()2CH + 3C2 C H OH H +

有机化学醚

有机化学醚

3oROH不能制得醚,而只能得到烯烃。
二、 Williamson 合成法(混醚)
RONa ArONa
+ +
R'X RX
SN2
ROR' Ar-O-R
+ +
NaX NaX
12
SN2
例:
CH3CH2CH2CH2O—Na + I—CH2CH3 CH3CH2CH2CH2OC2H5 71%
(CH3)2CHO—Na + Cl—CH2-C6H5
(CH3)2CH—O—CH2-C6H5 84%
(CH3)2SO4 ONa +

O—CH3
CH3—I
13
由于该反应是SN2反应,为尽量减少E2消除,卤代 烷部分尽可能避免采用仲卤代烷和叔卤代烷。例:
CH3 CH3—C—ONa + BrCH2CH3 SN2 CH3 CH3 CH3—C—O—C2H5 CH3
R R O + BF3
气态 bp:-1010C
R O + RMgX R X
R R O BF3
溶液
R R O Mg O R
R 2 R
如:格氏试剂在金属镁的表面生成,与醚形成络合物 后脱离金属镁的表面进入溶液,使得格氏试剂的制备 得以进行。
16
二、醚键断裂的反应
醚与浓的HCl、HBr、HI作用,醚键可发生断裂。 HX的反应活性:HI > HBr > HCl 醚键断裂的顺序:30烷基>20烷基>10烷基>芳烃基 1、 若两个是10烷基则发生SN2,小烃基生成碘代烷, 大烃基生成醇。若氢碘酸过量则均生成碘代烷。
OCH2CH3
间乙氧基苯酚
4

第三节 醚

第三节 醚
第十一章 醇酚醚
第 三 节 醚
本节要求
1、掌握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了解醚性质。
3、了解常见的醚。
醚的概念:
醚:两个烃基通过氧原子相连而成的化合物是醚。 通式: R—O—R/、R—O—Ar、Ar—O—Ar/ 官能团:—O— 称为醚键,是醚的官能团。
一、醚的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与氧相连的两个烃基相同,称作单醚 如 C2H5-O-C2H5 与氧相连的两个烃基不同,称作混醚 如 CH3-O-C2H5
乙醚在空气的作用下能氧化成过氧化物、醛和 乙酸,暴露于光线下能促进其氧化。当乙醚中含有 过氧化物时,在蒸发后所分离残留的过氧化物加热 到100℃以上时能引起强烈爆炸; 这些过氧化物可 加5%硫酸亚铁水溶液振摇除去。与无水硝酸、浓硫 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也会发生猛烈爆炸。 乙醚对人的麻醉浓度为109.08~196.95g/m3, 当浓度为212.1~303g/m3时可致呼吸停止,当浓度 超过10%时通常可以致命。 乙醚是低毒物质,对皮肤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 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低浓度乙醚蒸气时可出现头 痛、头晕、易激动或淡漠、嗜睡、忧郁、体重减轻、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吸人较高浓 度乙醚蒸气时可出现头晕、癔病样发作、精神错乱、 嗜睡、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呼吸不规则等短时 间大量接触后发生的中毒症状,一经脱离现场,稍 待休息,经对症处理后就可恢复。
2-甲氧基-5-氯-3-己醇
二、常见的醚 —— 乙醚
乙醚是最常见的和最重要的醚。它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 液体,有特殊气味,沸点34.5℃。 非常易燃,乙醚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遇火 可引起爆炸,因此在制备和使用时,周围要避免明火,并采 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乙醚比水轻,微溶于水。其蒸汽比空气重2.5倍。能溶 解多种有机物,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常用于提取中草药 的有效成分。 乙醚有麻醉作用,医用乙醚是高效麻醉药品,只要5到 10秒钟就让人昏迷,曾用作吸入式全身麻醉剂,由于可引起 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现已被更高效、安全的麻醉剂所代替。

第8.1节 醚

第8.1节  醚

(2) FeSO4 和 KSCN ( 硫氰化钾 ) 混合液与醚振摇 , KSCN(硫氰化钾) 混合液与醚振摇, 有过氧化物则显红色 红色。 有过氧化物则显红色。
过氧化物 + Fe2
Fe
3
SCN
3+ Fe(SCN)6 红色
除去过氧化物的方法是将乙醚用还原剂如硫酸 除去过氧化物的方法是将乙醚用还原剂如硫酸 亚铁、亚硫酸钠或碘化钠等处理。 亚铁、亚硫酸钠或碘化钠等处理。
R-O-R + H2SO4
醚与烷烃或卤代烃区别: 醚与烷烃或卤代烃区别: 醚由于生成yang盐而溶解于浓强酸中 醚由于生成 盐而溶解于浓强酸中
பைடு நூலகம்
遇水很快分解
弱碱强酸盐
用途:将醚从烷烃或卤代烃中分离出来。 用途:将醚从烷烃或卤代烃中分离出来。 例如:将乙醚和浓硫酸混合, 例如:将乙醚和浓硫酸混合,乙醚溶解放出大量 的热。将溶液倒入冰水中,yang盐分解 盐分解, 的热。将溶液倒入冰水中,yang盐分解,乙醚层又分 离开来。 离开来。
C
σ键
C σ键
O为sp3
2个sp3杂化轨道各被 1对孤电子对占据
醚可以作为路易斯碱,接受质子形成烊盐, 醚可以作为路易斯碱,接受质子形成烊盐, 路易斯碱 也可与水、醇等形成氢键。醚分子结构为V字型, 也可与水、醇等形成氢键。醚分子结构为V字型, 分子中C 键是极性键,故分子有极性。 分子中C-O键是极性键,故分子有极性。
1. Yang 盐(oxonium salt)的生成 salt)
O原子上具 有孤对电子
ROR + H+
强酸
ROR H
yang盐 yang盐
路易斯碱
注意:接受质子的能力很弱,必须与浓强酸反应。 注意:接受质子的能力很弱,必须与浓强酸反应。 浓强酸反应 HCl等 如H2SO4, HCl等。

醚的命名和化性及制备

醚的命名和化性及制备

4、 CH3OPh
5、 H3C
OCH3
6、 O
7、 O
8、 O
OO
9、
H2C
10、 H2C
O C2H5 O C2H5
H2C HC
11、 H2C
O C2H5 OH OH
CH3CH2CHOCH3
12、
OCH3
CH3CHCHCH3
13、 H3C OC2H5
14、 C6H5 O C6H5
15、 CH2 CHCH2 O CH3
醚的命名和化学性质及制备
一、命名
1、单醚——“某烃基”醚 2、混醚——“小烃基(芳基)+大烃基”醚 3、多元醚——“多元醇+烃基”醚,醚键位号要标注 4、环醚——(1)环氧(标位置)+烃基名
(2)杂环命名法(略) 5、结构复杂的醚将烃氧基作取代基 例题:
1、 CH3OCH3
2、 C2H5OC2H5
3、 CH3OC2H5

H ‥
+_
C2H5
O ‥
C2H5
Cl
注:(1)醚中的氧周围有烃基包围,孤对 e 不够裸露,需浓酸,用水稀释可析出原来的醚; (2)醚可溶于浓酸,籍此可用浓酸区别醚与烷烃、卤代烃;也可用于分离。此法不可用于 鉴别醚与醇(醇更易溶于酸)。
2、醚键的断裂反应 ‥
C2H5 ‥O C2H5 + 浓 HI O
CH2ClCH2OH + HCl
CH2ClCH2OH + Ca(OH)2
O + CaCl2 + H2O
2、氧化法(1937 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发)
Ag
CH2=CH2 + O2 200~300 oC
O

醚

第八章 醚醚分子中的醚键C —O —C ,是醚的官能团。

一、分类和命名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OCH 2CH 2—环醚,称为冠醚。

冠醚命名时要分别表明分子中原子总数(X )和氧原子数(Y ),称为X-冠-Y 。

二、物理性质醚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因而沸点低于同分异构的醇,而接近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

醚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所以低级醚在水中的溶解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接近。

醚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三、化学性质醚的化学性质稳定,稳定性仅次于烷烃。

(一)钅羊 盐的形式R O R + H 2SO 4R O RHHSO 4R O R + HSO 4R O RH HSO 4+ H 2O+ H 3O醚能以钅羊 盐的形式溶于浓酸中,借此可与不溶于浓酸的烷烃或卤代烃相区别。

(二)醚键断裂在浓酸(如氢卤酸)作用下,醚键断裂,生成醇和卤代烃。

含有两个不同烃基的混2O CH C H 32CH CH 3混醚:单醚:环醚:C 2H 5–O –C 2H 5两烃基+“醚”先小后大 先芳后脂,复杂醚以烃为母体称作“环氧烃”CH 3–O –CH 3 甲醚乙醚苄醚CH 3–O –C 2H 5甲乙醚 苯基甲基醚1,2-环氧丙烷 环氧乙烷1,4-环氧丁烷醚CH 3CHCH –O –CH 3 CH 32-甲基-3-甲氧基丁烷CH 3 CH 3R O + HSO 4R O RH HSO 4+ H 2O + H 3O醚,通常是较小的烃基生成卤代烃,较大的烃基生成醇。

如果氢卤酸过量并加热,生成的醇可进一步反应生成卤代烃。

含有苯基的混醚,总是生成酚和卤代烃,二苯基的混醚则不发生醚键断裂.。

醚键断裂的机理为亲核取代。

CH 3OCH 2CH(CH 3)2+HI CH 3I +(CH 3)2CHCH 2OH32OCH 3+2HI 2CH 3I +OH CH 2OH(三)环氧化合物环氧化合物是特指含有三元环的醚及其衍生物。

环氧化合物的普通命名法称为氧化某烯,环氧化合物的衍生物有两种命名法: (1) 将环氧化合物的母体命名为环氧乙烷,三元环中的氧原子编号为1,两个碳原子依次编号; (2) 环氧化合物命名为环氧某烷,并标明与氧原子成环后的碳原子的位置。

醚

醚的命名
• 1. 习惯法
• 结构简单的醚一般采用习惯法命名,方法是将 “烃基名”写在“醚”字前,单醚在烃基名前加 “二”(但除芳醚和不饱和醚外,一般可省略)。 如 • CH3CH2OCH2CH3 (二)乙醚 • 若是混醚,则按次序规则中,较大基团在后书写。 如:CH3OCH2CH3 甲乙醚 • CH3OCH2CH=CH2 甲基烯丙基醚 • 芳醚书写时,原则是先写芳基,后写烷基。如: OCH2CH3 OCH3 苯甲醚 茴香醚 苯乙醚
(2)混合醚反应时,碳氧键断裂的顺序:
3o烷基> 2o烷基> 1o烷基>甲基>芳基。
四 1,2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
1. 环氧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的开环反应
H H O CH 3 CH 2CH 3
H+
H H O+ H
CH3 CH2CH3
H H O + H
H H
+
CH3 CH2CH3
H2O18
H
H
18 +
OH2
-H+
OH
18
CH 3 CH 2CH 3
OH
OH
CH 3 CH 2CH 3
环氧化合物与硼烷的反应
CH 3
H O
H
H
+ B2H6
Hale Waihona Puke CH 3 H B HH
H O H
H
2
H CH 3 O
H
H
(CH3CH2CH2O)3B
H2O
CH3CH2CH2OH
2. 1,2环氧化合物的碱性开环反应
H CH3 O
H
• 措 施 : ① 久 贮 的 醚 在 使 用 前 , 用 FeSO4 或 Na2SO3等还原剂处理后方可蒸馏。 • ② 贮存醚时,可在醚中加入少量的金属 钠或还原铁粉以防止过氧化物的生成。

有机化学醚

有机化学醚

O (1)位阻较大

Nu
CH3CH CH2
O (2)
N u-:RO-、PhO-、RMgX
OH CH3CH
CH2 H2O Nu
反应特点:碱作为Nu-从氧环背后进攻,断键与成键同时进行, 为SN2反应。对于不对称环氧化合物,试剂选择进攻取代基较 少(即位阻较小)的环碳原子。
H 3C H 5C 2
( 主)
C CH 2 + -OCH3
O
CH3OH
H 3C H 5C 2
C CH 2OCH 3 OH
*立体化学:若被亲核试剂进攻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则构型 转化。
CH3
eg. H
R
R
O
H3C H
NH3.H2O
H3C H
OH H2N
SH
CH3
O
C2H5OH
OH H
-OC2H5
H OC2H5
H2C
CH2
O
H2O/H+ ROH/H+ HX HCN
CH3
CH3 C CH3 Br
C2H5ONa C H 3
CH3 C CH2
➢三 醇与烯烃的加成
1. 烯烃与醇反应制备叔烷基醚
R
HCl
C CH2 + HO R
R'
•合成上的应用:保护醇羟基
R R' C O R
CH3
例:完成转变 HO
Br
HO
合成路线
HO
Br
H3C
CH3 CO CH3
H2C
CH3 CH3
SO 3 H
ONa
Br2 Fe
Mg Br 乙醚
MgBr
H2C

醚的分类和命名.

醚的分类和命名.

CH 2=CH OCH 2CH 3 (乙基乙烯基醚) O (CH3 COO) Zn 2 CH 2=CH OCCH 3 (醋酸乙烯酯) 210 ℃~250 ℃
乙基乙烯基醚和醋酸乙烯酯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来制造粘 合剂、涂料、增塑剂等。
2018/9/13
8
15.6.11 醚的物理性质
除甲醚和甲乙醚为气体外,多为挥发性高、易燃、易流 动的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相对密度小于1
O
2
HOCH 2CH 2CH 2CH 2OCHCH 3 CH 3 4-异丙氧基-1-丁醇
CHO OCH 3 4-羟基-2-甲氧基苯甲醛 HO
苯氧基苯
CH3OCH2CH2OCH2CH2OCH3 CH2=CH-CH2-O- (CH3)2CH-O- (CH3)2CH-CH2-O- CH3CH2CH(CH3)-O- (CH3)3C-O-
剂的醚有:乙醚、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乙二醇二甲醚
2018/9/13
9
15.6.12 醚的化学性质 概况
——醚键很稳定(小环醚除外)。一般与碱、氧化剂、还原剂都不 作用。故有机反应常用醚作溶剂 ——常温下醚与金属钠也不起反应,因而可用钠干燥醚 ——醚有碱性,遇酸可形成钅羊 盐,甚至醚键断裂 ——简单的环醚性质活泼
C2H5OCH(CH 3)2 CH 3OCH 2CH=CH 2 C6H5OC2H5 乙基异丙基醚 甲基烯丙基醚 苯乙醚 C2H5OC2H5 (二)乙(基)醚 C6H5OC6H5 二苯醚
2018/9/13
2
复杂的醚 系统命名法:取碳链最长的烃基作为母体,以烃氧基
(RO﹣)作为取代基:
CH 3CH 2CH 2CHCH=பைடு நூலகம்H OCH 3 3-甲氧基-1-己烯

醚的分类与命名

醚的分类与命名

2、醚键的断裂

醚键对强酸不稳定,遇强酸会发生醚键断裂,但HCl、HBr断裂 较难,需要催化剂;使醚键断裂最有效的试剂是浓的氢碘酸(HI)。
醚键的断裂是醚在HI中,先形成洋盐,然后,I-再作为亲核试 剂进攻-C而发生醚键断裂。 H HI CH3CH2OH + CH3I CH3CH2 O CH3 CH3CH2 O CH3 I
10.8 醚的制备

1)醇脱水法
2 ROH
H2SO4
R O R + H2O

这里除了生成醚外,如果温度过高,还有烯烃生成。工业上是将 醇蒸汽通过加热的Al2O3催化剂制得醚。 Al2O3 CH3CH2OCH2CH3 + H2O 2 CH3CH2OH 300℃ 醇脱水法制醚只适用于制备单醚,如果用不同的醇脱水制醚,得 到的是混合物,不好分离,无制备意义。 2)威廉姆森(Williamson)合成法 即用醇钠与卤代烃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冠醚的性质


冠醚利用上述性质,可作为相转移催化剂,来加速水相和有机相 的反应。 O O +O , MnO4- , CN- K X- X- = OH- , I- 等 O O O 例如: KMnO
COOH (100%) COOH 18-冠-6 CH2 CN CH2Cl + KCN 18-冠-6 25 ℃, 有机溶剂 (94%) 18-冠-6 n-C8H17Br + KF n-C8H17 F (92%) 苯、室T


CH3CH2ONa + CH3I
CH3CH2OCH3 + NaI
威廉姆森合成法制醚

威廉姆森合成法制醚不仅能制备单醚、也适用于制备混醚。但是, 在制备混醚时,只能用叔醇钠进攻伯卤代烃,不能反过来。

9.9 醚的分类与命名

9.9 醚的分类与命名
III 醚
9.9 醚的分类与命名
9.9.1 分类
简单醚:R= R’ ,如: 混合醚:R≠ R’,如:
O C2H5 C2H5
环醚:R, R’ 相连即亚烃基与O相连,如:
根据烃基类型: 饱和醚:R, R’ 为饱和烃,如: 不饱和醚:R, R’ 至少一个为不饱和烃,如:
O OBiblioteka 芳香醚:R, R’ 至少一个为芳基,如:
多元醚:含有多个C-O-C醚官能团的化合物,如:
冠醚:以乙二醇为结构单元的环状多醚,含有多个 醚官能团的化合物。由于这类醚的构象外形与西方的王 冠相似,因此,把这类大环多醚称为冠醚。如:
O O O
O O
O
9.9.2 醚的命名 (1)无环单醚:
普通命名法: 两个烃基名称后面+“醚”词尾。 IUPAC命名法:烃为母体,较小的烷氧基为取代基。
1,4,7,10,13,16-六氧杂环十八烷
(2)环醚(环氧化物):
环醚用“环氧某烃”命名,并用数字标明环氧的位置; 环醚也可以用“氧杂环某烃”命名,氧杂表明环上碳原子被 氧原子所取代,如环上有取代基,以氧原子开始沿着环编号。 如:
1,3O 1,4O O 1,4 1,4 O (THF)
(3)冠醚:
命名方法为m-冠-n,m: 环的总原子数,n: 环中的氧原子数。 如:

醚的命名规则及举例

醚的命名规则及举例

醚的命名规则及举例一、介绍醚是一类有机化合物,由氧原子连接两个烷基基团而组成。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化工领域,并具有多种应用。

在化学领域中,命名规则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准确地描述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醚的命名规则,并提供一些举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二、命名规则醚的命名规则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命名前缀、主体命名和醚的分类。

2.1 命名前缀命名前缀用于描述连接在氧原子上的烷基基团,通常是通过字母“R”表示的。

如果只有一个烷基基团连接在氧原子上,那么命名前缀就是这个烷基基团的名称;如果有两个以上的烷基基团连接在氧原子上,那么需要使用特定的前缀来表示不同的基团数目。

以下是常见的命名前缀及其含义:•单基团:methyl、ethyl、propyl等•两个基团:dimethyl、diethyl、diisopropyl等•三个基团:trimethyl、triethyl、triisopropyl等•四个基团:tetramethyl、tetraethyl、tetraisopropyl等2.2 主体命名主体命名是描述醚分子中氧原子连接的两个烷基基团的主要规则。

根据主体命名的规则,首先列出较大的烷基基团的名称,然后在其前面加上“oxy”作为连接氧原子的表示符,最后再加上较小的烷基基团的名称。

举例来说,如果有一个乙基基团连接在氧原子上,另一个甲基基团连接在氧原子的另一端,那么这个醚的名字就是“methoxyethane”。

2.3 醚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结构特点,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烷基醚(Alkyl ether):含有烷基基团的醚,是最常见的醚类化合物。

根据烷基基团的数目,可以分为二甲醚(dimethyl ether)、乙基甲醚(ethyl methyl ether)等。

2.芳基醚(Aryl ether):含有芳基基团的醚。

根据芳基基团的结构不同,可以分为苯醚(phenyl ether)、萘醚(naphthyl ether)等。

醚的命名规则

醚的命名规则

醚的命名规则
醚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其命名规则是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制定的。

醚的命名规则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主链的命名和取代基的命名。

主链的命名规则是根据碳原子数来确定的。

首先,根据主链的碳原子数,确定主链的名称。

如果主链中有一个羟基(-OH)官能团,那么主链的名称以“-ol”结尾。

例如,含有一个羟基的醚的命名为“醇醚”。

在主链的命名确定之后,接下来需要确定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

取代基的位置是通过编号来表示的,编号是从主链的一个端点开始,按照离羟基最近的碳原子的顺序进行。

取代基的名称则是根据其化学结构来确定的。

常见的取代基有甲基(-CH3)、乙基(-C2H5)等。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醚的命名规则。

假设有一个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并且有一个羟基官能团,同时还有一个甲基取代基。

首先,根据主链的碳原子数,确定主链的名称为戊醇。

然后,确定取代基的位置为2号碳原子,取代基的名称为甲基。

因此,这个化合物的名称为2-甲基戊醚。

需要注意的是,当主链上有两个羟基官能团时,其命名规则稍有不同。

此时,主链的名称以“-diol”结尾,并且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需要分别用数字和字母来表示。

总结一下,醚的命名规则包括确定主链的名称和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

主链的名称是根据碳原子数来确定的,取代基的位置是通过编号来表示的,取代基的名称是根据其化学结构来确定的。

遵守这些命名规则,可以准确命名各种类型的醚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3CH2OCH2CH3
2CH3CH2OCH3CH2 + RMgX
•沸点 醚的沸点较低:乙醚和正丁醇的沸点分别为34.5℃和
117.3℃。原因:醚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溶解性 醚有水溶性,如乙醚和正丁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均约为 8g/100g水原因: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易溶于有机溶剂。四氢呋喃 可与水混溶
O
•溶剂性 醚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常用作溶
剂的醚有:乙醚、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乙二醇二甲醚
C 2H 5OC3 H )2 C (C 3O H H C 2CH H2=C 6 C H 5O H 2H C 5 C 2H 5O2H C 5 C 6H 5O6H C 5 乙基异丙 甲基 基醚 烯苯 丙乙 基 ( 醚 二)乙 二( 苯
•复杂的醚 系统命名法:取碳链最长的烃基作为母体,以烃氧基
(RO﹣)作为取代基:
,’二甲氧基乙醚 -OCH2O- 甲二氧基 -OCH2CH2O-
C6H5CH2-O-
•环醚 称为环氧某烃或按杂环化合物命名
C3H CH2 CH C2H CH 2 CH
O
Cl O
O
OO
环氧丙烷 3 (-氯 简-称 1,环 2-氧 环氯 氧1 ( 丙 丙 ,4四 烷 烷 -环 氢 )氧 呋丁 1 ( 喃 ,4 烷 二 ) -二 噁氧 烷六 )
15.6.12 醚的化学性质 •概况
——醚键很稳定(小环醚除外)。一般与碱、氧化剂、还原剂都不 作用。故有机反应常用醚作溶剂 ——常温下醚与金属钠也不起反应,因而可用钠干燥醚 ——醚有碱性,遇酸可形成钅羊 盐,甚至醚键断裂 ——简单的环醚性质活泼
1. 钅羊 盐的生成
•原理 醚中的氧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是路易斯弱碱(pKb=17.5),
能与强酸(浓盐酸、浓硫酸等)作用生成钅羊盐溶于浓的强酸
R ....OˊR 2S+O4 H
[R H .. Oˊ+R ]-4 HSO
•性质和应用 钅羊盐是弱碱强酸盐,不稳定,遇水很快分解为
原来的醚——从烷烃或卤代烃混合物中分离醚
•说明 醚与某些路易斯碱酸(BF3、AlCl3、RMgX)可形成配
合物
R ....OˊR +3 BF RRˊO B3F
CH3
——环醚(烃基与氧原子连接成环)
C H 2--C H 2
——硫醚:硫原子置换氧原子与两个烃基相连:COH3-S-CH3
2. 醚的命名
•简单的醚 习惯命名法:在醚前冠以两个烃基的名称
——混醚:次序规则中较优的烃基放在后面;芳醚:芳基在前 ——单醚:“二”字和“基”字可省略(芳醚和不饱和醚保留 “二”字)
•芳醚的制备 见15.6.8 (3)酚醚的生成
•概况
——酚也可成醚。但酚分子中p﹣π共轭效应使C—O键较牢固,酚 醚不能通过酚分子间脱水制备,常用酚盐与较强的烷基化试剂( 碘甲烷或硫酸二甲酯等)在弱碱性溶液中作用制得:
ON +a 3O CS H 2OOC 3 H
OC 3 H + 3OC S 2O H ONa
二芳基醚可由酚钠与芳卤在铜催化下加热制得:
ONa+
Br2C 10u℃
O
+
二苯醚
NaBr
•乙烯基醚的制备
(复习)
炔烃比烯烃不容易进行亲电加成反应,但与含活泼氢的亲核试剂 (如ROH、HCN、RCOOH等)却比烯烃较易进行亲核加成反应:
CH CH 3O+H152C00%H ℃ K~O1H6C0H ℃ 2=CH 2O CC H 3(H乙基乙烯基
•原理 醇钠或酚钠是强亲核试剂,与卤烷作用时,烷氧基按
SN2的机理取代卤烷的卤原子生成醚。与卤代烃反应可制备醚(单 醚和混醚,主要是混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ONa + ˊR X
RORˊ + NaX
•注意 制备具有叔烃基的混醚时,应使叔醇钠与伯卤代烷作用。
原因:叔卤代烃在醇钠的作用下,主要发生消除反应
(C3)H 3CONa3C2+ H BrSN2 CH (C3)H 3CO2C C3H H + NaBr (C3)H 3CBr 3C +2H OC NE H 2 a C2H =C(3)C 2 H + 3CC 2H OH H +
CH 3CH 2CH 2CHCH2=C HH OC 2CHH 2CH 2CH 2OCH3CHHO CHO
OC3H
CH 3
OC3H
3-甲氧基-1-己4烯 -异丙氧基-1-丁 4-醇 羟基-2-甲氧
O
苯氧基苯
CH3OCH2CH2OCH2CH2OCH3 CH2=CH-CH2-O- (CH3)2CH-O- (CH3)2CH-CH2-O- CH3CH2CH(CH3)-O- (CH3)3C-O-
CH
O CH 3C+OOCH (2C H13H C 0℃ O2OZ ~)n25C0℃ H 2=CH O3(C醋 CH酸乙烯
乙基乙烯基醚和醋酸乙烯酯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来制造粘
合剂、涂料、增塑剂等。
15.6.11 醚的物理性质
•状态 除甲醚和甲乙醚为气体外,多为挥发性高、易燃、易流
动的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相对密度小于1
•说明
——伯醇易进行此反应,仲醇次之,叔醇一般得到烯烃(有例外: 实验室中,在稀硫酸催化下,可用叔丁醇与过量乙醇反应制备乙基 叔丁基醚) ——此反应多生成单醚,因混醚不易分离 ——也可将醇的蒸气通过加热的氧化铝催化剂制醚:
2CH3CH2OHCH3CH2OCH2CH3
2. 威廉森合成法(Williamson synthesis of ether)
15.6.9 醚的分类和命名
1. 醚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醚是水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都被烃基取代的生成物。
(C)—O—(C)键称为醚键,是醚的官能团
•分类
——饱和醚和不饱和醚 CH3-O-CH2CH=CH2
——单醚 R=R’:CH3-O-CH3
——混醚 RR’:CH3-O-C2H5
O
O
——芳醚(至少有一个烃基为芳烃)
•注意 醚不仅自身有构造异构,而且与醇、酚是属于官能团
不同的构造异构体。例:同是C4H10O: CH3OCH2CH2CH3;CH3CH2OCH2CH3;CH3OCH(CH3)2 CH3CH2CH2CH2OH;(CH3)2CH2CH2OH;(CH3)3COH
15.6.10 醚的制法
1. 醇脱水
酸(浓硫酸、芳磺酸)催化及较低的温度( t<150℃,若t>170℃, 则成烯烃 )下,醇分子间脱水成单醚(15.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