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度心理学看爱情
爱情中的微动作身体姿势的心理学分析
爱情中的微动作身体姿势的心理学分析爱情是一种复杂而神秘的情感,其中微动作和身体姿势在情侣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微小而细微的举动和姿势,可以透露出情感的真实意图和内心的状态。
本文将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对爱情中的微动作和身体姿势进行分析,揭示背后隐藏着的心理含义。
一、触摸与身体接触在爱情中,触摸和身体接触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握手、拥抱、亲吻等动作,都可以传递出多种情感和意图。
例如,紧握的手掌可能是出于信任和依赖,而轻轻触摸对方的手指则可能暗示着爱意的蓬勃。
身体的接触也是情感交流和亲密关系的体现,例如拥抱时的力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反映出情感的深度和热情。
二、眼神交流与微笑眼神交流是沟通和表达情感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当两个人相互凝视对方的眼睛时,他们会感受到一种特殊的联系和亲密感。
眼神中的微笑更是能够传递出友善、喜悦和爱意,同时也会使对方感受到被关注和重视。
眼神交流和微笑有助于建立情感的连接和增加彼此间的信任。
三、姿势与身体动作在爱情中,身体的姿势和动作也承载着丰富的心理意义。
例如,两个人并肩行走,手臂交叉,表明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默契;坐姿的相似度可以反映出两个人的情感融洽程度。
此外,身体的微小动作,如扭头、摆动脚趾等,可能暗示着紧张、喜悦或无聊等内心感受。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细微的姿势和动作,我们可以窥探到情侣之间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变化。
四、肢体语言与亲密距离人的肢体语言对于爱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至关重要。
例如,交叉双臂可能暗示着抗拒或不满,而敞开的姿势则代表着开放和接受。
此外,亲密距离的调节也是爱情中的重要因素。
情侣之间的亲密距离随着情感的发展而变化,从开始的较远距离逐渐缩小,体现出彼此间的信任和亲近。
五、表情与身体语言脸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是情绪表达的直接体现。
愉悦的表情、眉毛的动作、嘴唇的微笑等,都可以传递出喜悦和幸福。
而沮丧的表情、眼神的低垂、身体的低头等,则暗示着情感上的困扰和沮丧。
通过观察和理解这些微妙的表情和语言,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照顾彼此的情感需求,促进爱情的发展。
爱情心理学解析如何处理恋爱中的自我保护机制
爱情心理学解析如何处理恋爱中的自我保护机制恋爱是人类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情感体验,然而,恋爱关系中常常存在着各种挑战和障碍,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如何处理恋爱中的自我保护机制。
本文将从爱情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应对恋爱中的自我保护问题。
一、认识自我保护机制的概念和作用自我保护机制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和负面情绪的影响。
在恋爱中,由于对恋爱对象的依赖和情感投入,我们往往会对自己产生一种保护欲望,以防止受到伤害。
自我保护机制对于维持恋爱关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是必要的。
二、适度展示情感在恋爱中,我们应该适度展示自己的情感,通过与恋人的交流,表达自己的关怀和温暖,从而增加彼此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
然而,过度展示情感可能会导致过于依赖对方,从而增加自我受伤的风险。
因此,在展示情感时,需要适度控制和平衡,不要过度依赖他人。
三、保持独立和自我价值自我保护的一个关键方面是保持独立和自我价值。
在恋爱关系中,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我价值,不要完全将自己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寄托在对方身上。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和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和独立性,不要因为恋爱而失去自己。
四、学会相互包容和理解在恋爱中,相互包容和理解是处理自我保护机制的重要方法。
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对方的需求和意见,尊重彼此的差异性。
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主见,不要因为过度包容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相互包容和理解可以促进双方的情感建设和成长。
五、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是处理自我保护机制的重要手段。
在恋爱中,我们应该学会与对方进行坦诚、委婉和有效的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话语和情感,增加彼此之间的共鸣和沟通的深度。
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恋爱中的自我保护问题。
六、克服恋爱中的恐惧和焦虑恋爱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恐惧和焦虑,比如失去对方、被伤害等。
我们应该学会正视这些恐惧和焦虑,并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克服它们。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看待爱情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看待爱情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一直以来都让人们沉醉其中,又备受困惑。
深度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探寻爱情背后那些隐藏的心理动力和深层需求。
在深度心理学的领域里,爱情并非仅仅是表面上的情感交流和相互吸引。
它更像是一场内心深处的探索之旅,是我们潜意识中未被满足的渴望的投射。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模式和情感需求。
这些模式和需求往往源于童年时期的经历,尤其是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缺乏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那么在成年后的爱情关系中,他可能会无意识地寻求一个能够给予他无尽关怀和稳定感的伴侣。
这种寻求并非出于理性的思考,而是潜意识的驱动,仿佛是在试图弥补童年时期的缺失。
爱情中的激情阶段,也可以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得到有趣的解释。
当我们初次陷入爱情时,那种强烈的心动和痴迷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大脑释放了大量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
然而,从深度心理学来看,这不仅仅是生理反应,更是我们内心深处对于理想化对象的投射。
在这个阶段,我们往往会将对方理想化,忽略其缺点,只看到我们希望看到的美好特质。
这是因为我们潜意识中渴望完美的爱,而新的恋情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想象和追求这种完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的理想化阶段会逐渐消退,现实的一面开始浮现。
这时,双方的真实性格、习惯和问题都会暴露出来。
这一阶段的冲突和磨合,在深度心理学中可以被理解为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被激发。
比如,害怕被抛弃、害怕失去自我、害怕不被接纳等。
这些恐惧往往源于我们早年的心理创伤,而在爱情关系中,它们被重新唤醒。
另外,深度心理学还指出,爱情关系中的依赖和独立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有些人在爱情中过度依赖对方,失去了自我;而有些人则过于独立,难以建立真正亲密的连接。
这两种极端的表现,都反映了个体内心对于安全感和自主性的失衡。
过度依赖的人可能在童年时没有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和独立能力,而过度独立的人可能曾经在情感上受到过伤害,从而选择封闭自己的内心。
爱情心理学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爱情心理学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是什么爱情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爱情关系中的心理和行为过程。
亲密关系是爱情的核心,它是建立在深度情感、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人际关系。
那么,爱情心理学认为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是什么呢?本文将通过探讨情感表达、倾听和尊重他人需求三个方面,来阐述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
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爱情关系中,情感的表达对于双方的情感交流和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有效地表达情感呢?首先,积极的肢体语言可以增强情感的表达。
例如,拥抱、亲吻和握手等身体接触方式能够传递温暖和亲密的感觉。
此外,面部表情也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对于情感的真实反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诚实和坦率的沟通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通过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可以促进双方的情感交流和理解,增强亲密关系的建立。
而对于情感问题的回避和隐瞒,则容易导致误会和矛盾的产生。
最后,通过言语和行动来积极地关心对方,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
亲密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的关心和关注,通过关心对方的生活、工作和情感状态等,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和理解。
倾听倾听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在爱情关系中,倾听对于双方的情感交流和理解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而如何进行有效的倾听呢?首先,给予对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在沟通中,尊重对方的思考和表达过程,不要过于急躁和打断对方,给予足够的倾听时间。
其次,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传达倾听的意愿。
例如,通过眼神接触、微笑、点头等方式,来体现自己对对方的关注和理解。
最后,倾听不仅仅是听到对方的声音,还需要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并给予对方支持和关心。
通过倾听对方的内心世界,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
尊重他人需求尊重他人需求是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
爱情关系需要双方相互尊重、包容和支持,才能够持久地发展。
那么,如何尊重他人的需求呢?首先,了解并尊重对方的个人边界和隐私。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一、概述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中最复杂、最深刻的一种,一直是心理学家们热衷研究的主题。
从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到现代社会的多元爱情观,爱情的形式和内涵在不断地演变。
心理学领域对爱情理论的研究,旨在揭示爱情的本质、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涵盖了认知、情感、社会、生理等多个方面。
这些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爱情的多元视角,也为解决爱情中的问题和挑战提供了指导。
从早期的精神分析学派到现代的人际关系理论,心理学对爱情的研究逐渐深入,为我们揭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综述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通过梳理不同理论的核心观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爱情的框架。
我们将从爱情的本质、发展阶段、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探讨这些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对爱情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爱情的本质,从而在面对爱情时更加从容和明智。
研究背景:探讨爱情在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性爱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人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心理学领域,爱情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不仅是理解人类情感复杂性的重要窗口,也是探索人类行为动机、人际互动、自我认知和社会文化影响等问题的关键途径。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对爱情的探索已经从简单的情感描述逐渐发展为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
这些理论涵盖了爱情的起源、发展、维持和结束等各个阶段,为我们理解爱情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尽管爱情在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例如,爱情的神经生理机制、爱情与社会文化因素的交互作用、爱情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等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目的:概述心理学中的主要爱情理论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通过对各种主流爱情理论的概述与分析,以期增进我们对人类情感复杂性的理解。
爱情作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情感现象,一直是心理学家们研究的焦点。
从心理学看婚姻与家庭
从心理学看婚姻与家庭婚姻与家庭,是我们人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在深层次上塑造着我们的心理状态和人格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审视婚姻与家庭,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其中的复杂关系和微妙动态。
在心理学的视野中,婚姻首先是一种亲密关系的建立。
这种亲密关系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接近,更是情感和心灵的深度交融。
夫妻双方在婚姻中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互相支持和依赖。
然而,要建立和维持这样一种健康的亲密关系并非易事。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性格、价值观和成长经历走进婚姻,这些个体差异可能会在相处中引发冲突和矛盾。
比如,一个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的人,可能在婚姻中会过度依赖对方,对伴侣的一举一动过度敏感,从而给对方带来压力。
而另一个性格较为独立的伴侣可能会觉得这种依赖是一种束缚,进而产生逃避的心理。
这时候,如果双方不能有效地沟通和理解,就很容易陷入争吵和冷战的循环。
家庭,作为婚姻的延伸,承载着更多的责任和功能。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的相处模式、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氛围都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孩子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未来的婚姻观念。
相反,如果家庭充满了温暖、关爱和尊重,孩子就更有可能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
在婚姻与家庭中,沟通是关键的一环。
有效的沟通能够化解矛盾,增进理解,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连接。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沟通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有些人习惯了指责和批评,而不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有些人则在沟通时选择沉默,把不满和委屈埋在心里,久而久之,这些未解决的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终影响到婚姻和家庭的稳定。
心理需求的满足也是婚姻与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在婚姻和家庭中都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比如被尊重、被理解、被关爱等。
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感到失落和不满。
斯滕伯格爱情三元论的三要素
斯滕伯格爱情三元论的三要素
“斯滕伯格爱情三元论”是心理学家布鲁斯·斯坦伯格在他的著作《社会心理学》中提出的一种理论,它包括三个要素:活力、安全感和情感深度。
活力代表着爱情关系中发展和经历的可能性,因此它可以让两个人在一起时不
会感到疲惫、无聊和缺乏热情。
如果缺乏活力,一段关系会变得沉闷乏味,无聊无趣,两个人甚至都会感到郁闷,因此在一段关系中有活力是非常重要的。
安全感是一种内在的安心,它使的两个人在一起时能够让自己安心,不会担心
被伤害,胆小,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有了安全感,两个人已经接受了彼此,承认了彼此,在一起可以安全感受对方和对方会接受对方。
最后一个要素是情感深度,它指两个人在感情上的一种非常深的暗示,他们会
觉得自己就像认识一百多年一样,他们能够互相理解,尽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彼此之间也存在着深厚的感情。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斯坦伯格爱情三元论旨在激发爱情关系以及持续发展。
拥
有活力、安全感和情感深度这三个要素是爱情关系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没有其中一项,爱情关系也就不可能走得很远。
男女心理学的十大爱情定律
男女心理学的十大爱情定律
男女心理学的十大爱情定律
1. 相似性原则
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和自己有相似性的对象,包括兴趣、价值观、人生目标等方面。
这种相似性可以增强沟通和理解,加深情感。
2. 互补性原则
互补性是指性格、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个体可以通过互补弥补彼此的不足,取得更好的配合和合作。
3. 交往时间越长,情感越深
长时间的交往可以让彼此更加了解,建立更深的信任和依赖,但同时也可能让情感陷入惯性,难以有新的发展。
4. 直接回应原则
直接回应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增加另一方的理解和认同,有助于建立更积极的沟通和互动。
5. 尊重个体差异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应该尊重彼此的选择和决定,减少争执和摩擦。
6. 维持情感平衡
情感平衡是指维持双方间的权力、关爱、支持等各方面的平衡,避免出现过于依赖或占有的局面。
7. 多角度沟通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和情感需求,建立有效的沟通需要在多个方面加强互动和了解。
8. 解决冲突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解决冲突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和正视彼此的需求和情感,防止情感积压和矛盾加重。
9. 知悉和尊重对方的情感状态
情感状态是指对方的心境、情绪、需求等,了解这些方面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行为,并做出相应的回应。
10. 持久关系需要经营
爱情需要不断地经营和维护,包括互相关爱、出于心意地给予惊喜、关注并适时地交流感受等,才能持续地保持情感的鲜活和深度。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心理学研究#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X林艳艳1,李朝旭1、2(1.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曲阜273165;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875)摘要:在西方国家,许多学者对爱情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他们对爱情都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
Davis (1985)认为爱情等于友谊加上两个集束:激情与关心;Rubin(1970,1973)认为爱情与喜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并通过研究爱情与喜欢的区别,建立了爱情量表和喜欢量表;斯腾伯格(1986,1988)在研究爱情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爱情三角形理论等。
本文从爱情起源理论、爱情分类理论和爱情观理论这三大方面,对国外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做一简要介绍。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介绍增加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同时也为我国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爱情;爱情理论;爱情起源;成瘾;依恋;人际吸引中图分类号:B84-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332(2006)01-0040-05在目前的中国社会心理学界,研究人际吸引的相关文章并不多见,专门探讨有关爱情方面的文章就更是少之又少。
作为人际吸引的最高形式,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课题,它一直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研究课题。
/爱情0作为一个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社会构念,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或涵义,这种涵义因文化、个体而异,不同的人对爱情的理解不同。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外的相关爱情理论做了简单介绍。
一、爱情起源理论许多理论家如弗洛伊德,Sullivan,H arlow都集中于把母子关系看作是爱情关系的原型。
关于成年人的爱情起源问题,我们从人格缺陷、人格完整(超人格)、社会规范和生理唤醒这四方面,对有关理论加以介绍。
1.人格缺陷说有些研究者把爱的需求看成是人格缺陷(per-sonality inadequacy)的标志。
Casler认为/爱就是害怕失去获得满足的源泉0,/一个不能独立的人通常认为自己有缺陷0。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分析
如果爱了弗洛伊德说,“再没有比爱情更容易让人受伤的了”。
作为女孩子,作为两性关系中对爱情有更多幻想的一方,看这样一句话,似乎共鸣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而在决定做这个作业之前,正好看了耶鲁大学的一堂公开课,由Peter salovey主讲的爱情,那好吧,我也谈谈爱情好了,至于理论,当然逃不开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爱情是一个人对另一个特定人物所持有的一种态度,是以特殊的方式向一特定对象表达其思想和情感的行为。
爱情是在延续种族的本能基础上产生的,延续种族的本能是爱情的生物基础。
而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于1986年提出爱情的三元理论,则认为爱情应该有三个核心成分,亲密( 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conmmitment)。
亲密是以彼此的信任为基础的情感表现,包括热情、理解、交流、支持及分享等特点。
激情则必然伴随有彼此间性的吸引,以身体的欲望激起为特征。
激情的形式常常是对性的渴望,但是从伴侣处得到满足的任何强烈的情感都属于这一类别。
承诺是内化为个体心灵需求的一种责任和约定,包括将自己投身于一份感情的决定及维持感情的努力。
同时,亲密、激情和承诺又对应着动机、情绪和认知这三种成分。
动机有内发的性驱力,也包括异性之间身体容貌等特征彼此吸引,以动机为主的两性关系是亲密的。
以情绪为主的两性关系是热情的,由刺激引起的身心激动状态,如喜、怒、哀、惧等。
而认知成分对情绪和动机是一种控制因素,是爱情中的理智层面,以认知为主的两性关系是承诺的。
斯滕伯格把亲密、激情和承诺这三种成分放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以三种成分的强弱不同来描述两个人之间的爱情关系。
根据三种成分的有无,强弱程度的不同,斯滕伯格又划分出八种不同的情感模式。
第一种是无爱,也就是亲密、激情。
承诺这三种成分一样也没有,那就基本跟陌生人差不多了,可能最多也就是认识,连朋友都不能算的。
心理学解读 男女在恋爱中的心理差异
心理学解读男女在恋爱中的心理差异男女在恋爱中的心理差异恋爱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男女在恋爱中的心理差异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心理学研究发现,男女在恋爱中的心理差异主要体现在对爱情的感受、表达和处理方式上。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男女在恋爱中的心理差异。
一、感受爱情的方式男女在感受爱情的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研究发现,女性更加注重情感的深度和亲密度,她们更容易陷入浪漫的情感中。
女性倾向于通过言语、行为和身体接触来表达爱意,她们更喜欢进行亲密的谈话和分享感受。
而男性则更加注重行动和实际的表达方式,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行动来表达爱意,比如为对方做一些事情、提供帮助和保护。
二、对恋爱关系的期望男女在对恋爱关系的期望上也存在差异。
女性更倾向于追求稳定和长久的关系,她们更注重感情的安全和亲密度。
女性更容易受到浪漫和情感的吸引,她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能够给予她们安全感和保护的伴侣。
而男性则更注重自由和独立,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刺激和冒险。
男性更容易受到外貌和性吸引的影响,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能够满足他们生理和性需求的伴侣。
三、处理冲突的方式男女在处理冲突的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女性更倾向于通过沟通和妥协来解决问题,她们更注重关系的和谐和稳定。
女性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她们更愿意主动解决问题,寻求共识。
而男性则更倾向于通过竞争和争斗来解决问题,他们更注重个人的权力和地位。
男性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他们更愿意保护自己的利益和权益。
四、对性的态度男女在对性的态度上也存在差异。
研究发现,男性对性的需求更为迫切和频繁,他们更容易受到性的刺激和诱惑。
男性更注重性的满足和性的表现,他们更倾向于主动追求性关系。
而女性对性的需求更为温和和稳定,她们更注重感情的亲密度和情感的投入。
女性更倾向于被动接受性关系,她们更注重性的质量和情感的交流。
总结男女在恋爱中的心理差异主要体现在感受爱情的方式、对恋爱关系的期望、处理冲突的方式和对性的态度上。
爱情心理学知识
爱情心理学知识爱情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爱情关系中的心理表现、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们在爱情中的情感、行为和思维,并试图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关于爱情心理学的重要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爱情关系。
第一部分:爱情的心理需求爱情是人们内心深处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之一。
爱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稳定和满足的情感关系。
这种需求源于我们的生物进化和社会文化背景。
我们希望被爱、被理解和被接纳,同时也希望关心和支持他人。
这些需求在爱情关系中得到满足,可以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
第二部分:爱情的心理过程爱情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爱情中的心理过程,包括吸引、亲密、冲突和分离等。
吸引是爱情关系的起点,人们会被对方的外貌、个性和行为所吸引。
亲密是爱情关系的核心,人们通过互相倾听、分享和支持来建立深度联系。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处理冲突对爱情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分离是爱情关系中的一种可能结果,它需要人们面对失去和痛苦,并寻找新的支持和满足。
第三部分:爱情的心理机制爱情心理学研究了爱情中的一些心理机制,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人们在爱情关系中的行为和情感。
例如,亲密关系的形成和维持依赖于亲密感和依恋。
依恋理论认为,人们的依恋样式会影响他们在爱情关系中的行为和期望。
另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是性别差异,男女在爱情中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
第四部分:爱情的心理影响爱情对我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良好的爱情关系可以提高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缓解压力和焦虑。
相反,不健康的爱情关系会带来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甚至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了解爱情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爱情关系,提高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结论:爱情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和处理爱情关系中的心理问题。
通过了解爱情的心理需求、心理过程、心理机制和心理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爱情需求,建立稳定和满意的爱情关系。
爱情心理学解读
爱情心理学解读很多人都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而爱情心理学正是研究和解读爱情的学科。
通过分析人类的行为和情感,深入探讨爱情的心理机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爱情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就爱情心理学进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对于爱情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一、爱情的基本特征爱情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但也有其基本特征。
首先,爱情是持续不断的感情。
无论是热恋阶段的激情还是长期稳定的伴侣关系中的深情,爱情都具有持久性。
其次,爱情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连接。
爱情中的两个人不仅在情感上深度交融,还形成了一种互相依赖的精神纽带。
再次,爱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
爱情能带给人们幸福感、满足感,并能够激发个人能量与创造力。
二、爱情的心理过程爱情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吸引阶段、亲密阶段、确认阶段和承诺阶段。
在吸引阶段,爱情的初始阶段,人们会对对方产生强烈的好感和吸引,这是由于个体各种特征间的互补性所导致的。
在亲密阶段,两个人会进一步深入认识对方,逐渐建立起情感的纽带和信任关系。
在确认阶段,个体开始评估自己与对方是否适合相处长期,并对关系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协调。
最后,在承诺阶段,双方会将关系进一步巩固,表达出共同发展的意愿,形成长期稳定的爱情关系。
三、爱情的心理机制爱情的心理机制可以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生物学上,爱情被认为与激素的分泌有关。
如催产素、荷尔蒙等激素的分泌会增强人们对于伴侣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心理学上,爱情被解释为一种需要满足的心理驱动。
人们在爱情中渴望被理解、被关心和被接纳。
社会学上,爱情被视为一种社会文化的构建,受到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影响。
四、爱情的类型与特点虽然爱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但在形式和表现上有很多不同的类型。
浪漫爱情是人们最为熟悉的类型,强调激情和浪漫的表达。
亲情则是基于血缘和亲属关系建立的爱情,如父母对子女的爱。
友情是基于共同利益和价值观的爱情,强调互助和支持。
此外,还有伴侣关系中的爱情、同性恋爱情等不同类型。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理论.
爱的关系今与昔
唯有在恋爱中,人的二个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时得满 足∶一是无条件被人接纳,二是在所爱的人心中居首位, 特别心里愈空虚或愈不成熟的人,愈容易依赖对方来支撑 你脆弱的自我价值感。不知不觉地,期望对方能随时随地 无条件接纳你、随时随地把你摆在第一位;心理愈没有安 全感的人,日后对伴侣的要求愈是加倍;过去受的伤,要 从现在爱的关系中加倍讨回。例如过去在家中被忽视的, 现在会不知不觉地要求伴侣不断给你注意力;过去被管得 太厉害的,现在会要求伴侣信任你,给你空间。彼此互许 终身之后,你会觉得∶为什么我所要的,你却不给我?在 爱情中的人,心理上往往退化回到婴孩时期—我有什么需 要,不用开口,爸妈就应该知道,而得到照顾最好的办法 就是哭闹,但在成人的世界中用哭闹,处罚对方,强求他 来满足你心理需求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广角及望远
人的心理需求很多,就像照相机有广角及望远镜头,用望远镜 头对准某一对象时,此对象变大,而其它对象就变成模糊的背 景。这就像肚子饿时去市场买东西会买得特别多,因为你的需 求(食物)被放大;可是当你吃饱后,需求又不一样了。食物像 被广角镜头溶回背景中,但吃饱后你口渴了,这口渴的需求又 像被望远镜头放大了一般,其它需求都变得不重要,而你把所 有注意力放到这个新的对象,新的需求上,直到它得到满足, 才重新溶回背景之中。起初,你也许期望一个慈父般的伴侣, 但当你被照顾、被关注的需求满足后,你很可能产生一个新的 心理需求,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人是会成长会改变的,冲突 于是产生。我们刚开始从爱情关系中可以得到满足,但因为我 们的心理需求会随人生情况而改变,所以,两人结婚以后还要 不断适应,不断学习才好。
角形,拥有十全十美的的爱情。
三角形在几何学中被认为是 最牢固的图形,那么它在爱情学中 又是如何呢?爱情三角形是不是意 味着爱情是坚固的呢?事实上,现 实已经很早就证明了爱情是这个世 界上最不牢靠的东西?
爱情心理学讲座-黄维仁
奇怪的地方是他的腿,因为它加上很多的障眼法,人间的事情就像刚才我举的例子是一样的,有很多的障眼法,让你看不清楚真相是什么,他故意把他的两个后脚弄的不太清楚,这个是右前脚,这个是像的左前脚,这个要把它加强一下,加强的结果是一个障眼法,人间的很多事情都是让我们看不清楚,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说像这张照片,一看之下就是一个老人,但是有没有可以看到其他的东西,有有人说,这个老人中间有一个罗密欧和朱丽叶在一起接吻,这样一看就看出来。你看人间的事情是这样,你说看不到就看不到,你说看到的时候就看到了,但是你知道吗,这个里头有很多的东西,包括你看到一个野蛮的人,还有一个典雅的希腊的人,不讲之下你看不出来,但是一讲之下就变得真实了。
为什么人在结婚之后爱自己子女的心远胜于爱自己的伴侣,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我这里给大家一个答案,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社会交换”理论,这个理论基本上是说每一个跟每一个人中间有一个情感的“帐户”和“银行”。每次我说了鼓励你的话,让你开心,得到安慰,我就是我在我们的爱的帐户里面存了钱;但是每次我批评你,让你难受,就是我在爱情的帐户中间提了款;在这个中间,为什么我们的爱情婚姻在下降?就是在这个婚姻中间,不断的鼓舞对方。我有两个最基本的需求,一个人不管过去受了多少心灵创伤,当你进入爱情关系,这个是你治疗你最好的良机。有两个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在爱情关系当中得到满足,第一个基本的心理满足被人家无条件接纳的需要,换句话说一个人可以唱歌很不好,但是在那个时候在恋人的眼中却听得津津有味,另外一个我们需要在我们所爱的人心中居首位,这个东西也就是在爱情关系中间你可以看到。
爱情心理学
爱情心理学爱情心理学是研究男女恋爱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即探讨男女在恋爱、婚姻中,爱情的获得及稳固的心理规律,包括恋爱心理和婚姻心理两部分。
心理特征: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建立在性欲之上,对异性具有倾慕、珍惜之情的情爱;另一是由异性间所产生的依恋及理想、情操、个性追求等复杂因素混合升华而成的情爱。
爱情是性爱与情爱的结合,缺乏性爱的爱情是畸形的;只有性欲的满足,没有感情的升华,也无法产生真正的爱情。
同时,爱情是在男女双向交往中产生的,那种一方有情而另一方无意的情感是爱情之外的事。
相爱的男女,都渴望自己的爱情美满。
要获得美满的爱情,应具备以下心理条件:其一,不过分痴情,不咄咄逼人,不公开表现自己的爱情占有欲,能充分尊重对方。
美满的爱情,要求人把爱情只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在开拓与领略自己人生的同时,重视对方,不干涉对方的活动,但又不是漠不关心。
要为双方的个人自由留有充分余地;其二,将爱情给予对方,比向对方索取爱情时,自己更感欢欣,并以对方的幸福为满足。
即是要有无私精神;其三,美满的爱情是彼此双方独立个性的结合。
即恋爱双方不作为对方的依附而存在,而是让双方都有发展自己个性的余地;其四,寻找和珍惜双方心理上的共鸣。
美满的爱情在于精神上的和谐,心灵上的沟通。
爱情心理学研究发观,对方的外在形象、内涵价值、社会条件,以及自身的需要、兴趣、理想、性格、修养等影响着对象的选择外在美表现在体形、五官、皮肤、毛发、风度上,其中性感、气质美等风度尤具吸引力。
气质美,是指寓于两性中,能使对方相容并产生好感之心理特点。
它由力感、柔感、智感构成,通过外表,言谈举止表现出来。
平时所说的“风韵犹存”,就是性气质的美感。
许多人并不具性吸引力,但仍有异性选择,并深深爱着她(他)。
这是因为,在两性交往中,随着交往的深入,对方的内在美--诚实、刚强、理想远大、品格高尚,能力强等品质被相恋的一方认识。
这时,内在美会弥补、掩盖外表形象的不足,平平的相貌可以完善起来,使人觉得很美。
深爱的感悟深度解析
深爱的感悟深度解析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最复杂的情感之一。
深爱的感悟是人们在爱情中所体会到的一种深刻的感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度解析深爱的感悟。
一、从心理学角度解析深爱的感悟心理学家认为,深爱的感悟是一种情感上的依恋,是人们对于爱情的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
深爱的感悟是一种情感上的投入,是人们对于爱情的一种执着追求。
深爱的感悟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是人们对于爱情的一种坚定信仰。
二、从哲学角度解析深爱的感悟哲学家认为,深爱的感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热爱,是人们对于生命的一种深刻理解。
深爱的感悟是一种对于自我存在的认同,是人们对于自我存在的一种深刻体验。
深爱的感悟是一种对于他人存在的尊重,是人们对于他人存在的一种深刻感悟。
三、从文学角度解析深爱的感悟文学家认为,深爱的感悟是一种对于美的追求,是人们对于美的一种深刻感受。
深爱的感悟是一种对于情感的表达,是人们对于情感的一种深刻体验。
深爱的感悟是一种对于人性的探索,是人们对于人性的一种深刻思考。
四、从宗教角度解析深爱的感悟宗教家认为,深爱的感悟是一种对于神的信仰,是人们对于神的一种深刻体验。
深爱的感悟是一种对于道德的追求,是人们对于道德的一种深刻理解。
深爱的感悟是一种对于灵魂的升华,是人们对于灵魂的一种深刻感悟。
总之,深爱的感悟是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是人们在爱情中所体会到的一种深刻感受。
无论是从心理学、哲学、文学还是宗教的角度来看,深爱的感悟都是一种对于生命、自我、他人、美、情感、人性、神、道德、灵魂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我们应该珍惜深爱的感悟,让它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一部分。
恋爱心理学理论有哪些
恋爱⼼理学理论有哪些恋爱⼼理学理论有哪些 导语:在恋爱⼼理学理论“⼗诫”⾥,⼤家做得越多,恋爱便会越甜蜜。
下⾯是⼩编整理的恋爱⼼理学理论:恋爱⼗诫,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第⼀诫:不要把⾃⼰当作神,也不要把对⽅当作神。
恋爱,可说是⼈⼀⽣中最甜美的时刻。
深度⼼理学认为,恋爱是⼼灵创伤得到医治最好的时机;但若没处理好,它也可能变成伤上加伤最危险的时刻。
深度⼼理学也指出,⼈在恋爱时⼼理上退化成三岁之前的状态;爱情关系其实在重复个体⽣命中头三年的⼏个⼼理发展阶段,过去没学好的⼼理功课,现在要在成⼈爱情关系中重新学习。
恋⼈之间的关系像极了母亲与初⽣婴孩间的关系。
若想知道什么⼈和什么⼈相爱,只要看他们的眼睛就⾏。
那两⼈眼中含情脉脉,脸上带着醉⼼的笑容,乐不思蜀,彼此痴痴凝视,可以到废寝忘⾷的地步。
母亲与初⽣婴孩间的凝视也是如此。
相爱的⼈在⼀起双⽅都⾮常快乐,但分离时双⽅都好像是失了魂,落了魄⼀般,坐⽴不安,忧愁痛苦。
母亲与婴孩分开时也是这样,双⽅都会产⽣分离焦虑。
恋⼈重逢之时双⽅⼼中的喜乐难以⾔喻,好像失⽽复得,重新寻回⽣命中之最爱;母亲与初⽣婴孩别后重聚时也是如此。
爱情,能唤醒每⼈个性中最美好的⼀⾯,给⼈带来⼀种“脱胎换⾻”的感觉,使忧郁的变快乐,害羞的变活泼。
爱情之所以有这样神奇的魔⼒,是因为⼈⼼深处两个最重要的需求,可以同时在爱情中得到满⾜。
⼈⽣命中两个最基本的⼼理需求,⼀个是在所爱的⼈⼼中居⾸位:每个⼈都期盼能在所爱的⼈⼼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如果⼀个⼈在成长时不被珍爱,或因着弟妹的出⽣被横⼑夺爱,使TA再也得不到⽗母特别的注意⼒时,TA⼼底深处可能就⼀直期盼将来有⼀个⼈能把TA 当作⼼上⼈来爱TA,给TA完全的,不分⼼的注意⼒。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都需要⾄少有⼀段时间,可以被⽗母视为眼中的瞳仁——也就是能处在所爱之⼈⼼中最重要的地位。
没有办法这样的时侯,⼼中或多或少会受了⼀些伤,但在恋爱时,这些过去未得满⾜的需求,都可以得到⼀些医治(⾄少是暂时的医治)。
揭秘情感心理中的爱情密码
揭秘情感心理中的爱情密码爱情,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神秘而复杂,充满了各种谜团和密码。
在探索爱情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对方的情感需求,还需要掌握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
本文将通过情感心理学中的一些原理和观点,为大家揭秘情感心理中的爱情密码。
一、爱情的深度源于相互认同爱情中的深度认同源于彼此的相似性和互补性。
相似性指的是双方在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的相似之处,而互补性则是指双方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这恰恰是吸引对方的原因。
研究表明,当两个人在人格特质、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等方面相似时,他们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深化彼此的感情。
二、情感的互动性是爱情的基石情感的互动性是爱情的基石。
爱情中的互动不仅包括言语交流,还包括身体接触、眼神交流等非言语行为。
研究表明,情感的互动性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亲密感,促进感情的深化。
因此,在爱情中,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给予对方足够的关注和关心。
三、爱情中的“情绪化”现象在爱情中,我们常常会经历一些情绪化的时刻,如欣喜、悲伤、愤怒等。
这些情绪化的表现往往与我们的情感需求有关,也反映了我们的内心感受。
研究发现,爱情中的情绪化现象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它会随着感情的深入而逐渐减少。
因此,在爱情中我们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理性对待对方的情感表达,以便更好地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
四、情感的适应性和调整能力爱情需要双方不断适应和调整。
在感情的初期,我们可能会因为新鲜感和激情而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需要学会适应对方的真实面貌,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研究表明,适当地降低期望值可以减轻彼此之间的压力和矛盾,促进感情的稳定发展。
五、爱情的持久性需要共同的努力爱情的持久性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在一段感情中,我们需要学会尊重对方的意愿和选择,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同时,我们也需要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期望,以便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心理学一个人从小成长的背景,常会深深地影响他日后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以及日后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不管曾经受过多少伤,当爱情来临时,就是最好的医治和疗伤机会,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天下最好的治疗者是自己的爱人。
但是,因为信任、不设防,所以在爱情中也是伤上加伤最危险的时候。
当人的感情被触动时,就进入了一个非理性的潜意识过程;爱情关系其实很像母亲与婴孩的关系,彼此恋慕、含情对视,都想把最好的献给对方,不在一起时会焦虑、不安,仿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爱的关系今与昔唯有在恋爱中,人的二个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时得满足∶一是无条件被人接纳,二是在所爱的人心中居首位,特别心里愈空虚或愈不成熟的人,愈容易依赖对方来支撑你脆弱的自我价值感。
不知不觉地,期望对方能随时随地无条件接纳你、随时随地把你摆在第一位;心理愈没有安全感的人,日后对伴侣的要求愈是加倍;过去受的伤,要从现在爱的关系中加倍讨回。
例如过去在家中被忽视的,现在会不知不觉地要求伴侣不断给你注意力;过去被管得太厉害的,现在会要求伴侣信任你,给你空间。
彼此互许终身之后,你会觉得∶为什么我所要的,你却不给我?在爱情中的人,心理上往往退化回到婴孩时期—我有什么需要,不用开口,爸妈就应该知道,而得到照顾最好的办法就是哭闹,但在成人的世界中用哭闹,处罚对方,强求他来满足你心理需求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深度心理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剪不断,理还乱之错综复杂的爱情关系中,找出一些头绪,让我们在分析处理问题时,掌握较正确的方向。
所谓移情作用就是把对过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或者,曾想从一些重要人物身上获得却未能如愿的情感需求,希望从目前的关系中得到满足。
很多人因为从小在某一方面心理上的匮乏,一旦得到相关的满足,不管人时地是否合宜,就掉进爱的陷阱了。
例如有位女士,是第四个女儿,从小在家中常被忽视,有次与家人外出走丢了,父亲却浑然不觉。
她从小自尊心低落,觉得自己是个丑小鸭,渴望得到父亲珍爱,却未能如愿。
上研究所时,有家有室年近半百,满有慈父形像的教授开始注意她,欣赏她时,她就觉得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位教授,本无心要破坏别人家庭,却不知不觉中掉入陷阱,成了婚外情中的第三者。
许多外遇的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每个人都情有可原,他们不是十恶不赦,只是如你如我充满了人性的软弱。
广角及望远人的心理需求很多,就像照相机有广角及望远镜头,用望远镜头对准某一对象时,此对象变大,而其它对象就变成模糊的背景。
这就像肚子饿时去市场买东西会买得特别多,因为你的需求(食物)被放大;可是当你吃饱后,需求又不一样了。
食物像被广角镜头溶回背景中,但吃饱后你口渴了,这口渴的需求又像被望远镜头放大了一般,其它需求都变得不重要,而你把所有注意力放到这个新的对象,新的需求上,直到它得到满足,才重新溶回背景之中。
起初,你也许期望一个慈父般的伴侣,但当你被照顾、被关注的需求满足后,你很可能产生一个新的心理需求,开始要求独立、自主。
人是会成长会改变的,冲突于是产生。
我们刚开始从爱情关系中可以得到满足,但因为我们的心理需求会随人生情况而改变,所以,两人结婚以后还要不断适应,不断学习才好。
造成情人间强烈吸引的原因之一,是“The Quest To Be Whole”—“完整之我”的追寻。
按照心理学大师杨格的理论,每个人都身具“显性”与“隐性”(或称“影子”)人格。
换言之,每人除了表现外在众人所见之“显性人格”外,还有个正好相反,潜藏心底的“影子人格”。
例如,“分析型”者的影子人格是“感觉型”。
通常,“分析型”者着重逻辑思考与客观评断,但是当他在强调与表现“理性”时,便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细腻多情“感性”部份的人格,压抑到潜意识深处,变成隐性的“影子人格”。
“显性人格”的形成与先天因素有极大的关系,但也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
例如,男性成长过程中,多被要求“喜怒不形于色”,“好汉打落牙和血吞”,他人格中多情易感的部份便被深深压抑到潜意识中变成“影子人格”。
当先天人格成份中“阳刚”“分析”特性较强的男孩去念理工,毕业后又在要求一丝不苟,毫无变通的环境中工作(例如美国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而身具“阴柔”“感性”特质的女孩去念人文,学成后又在文艺界工作,此时男女先天加上后天的差异就变得更大了。
急惊风与慢郎中上帝是最有幽默感的,就像他在自然界中创造磁铁“异性相吸”的现象,研究人间爱情关系时,我们也常见“急惊风”与“慢郎中”,“外向”者与“内向”者,“活泼的”与“稳重的”,“分析型”与“感性型”之间,彼此强烈相吸的现象。
当一个人遇见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异性时,心中常会有欢喜雀跃的感觉,因为对方彰显出自己所缺乏(或已被潜抑,消逝了)的人格特质。
例如,当“分析型”的男性与“感性型”的女性相遇时,彼此常会充满新鲜欢愉。
她丰盈流畅的情意,往往会挑动他长久压抑心底感性部份的人格。
与她在一起时,他那被深埋阴暗地窖的“影子人格”开始见到阳光,感受一股从外注入,活泼新鲜的生命力,使他深受吸引,觉得自己好似脱胎换骨一般,受桎梏的心灵,顿时得以自由释放。
这个异性相吸,彼此各得一线生命契机,使自己尘封枯萎的“影子人格”重见天日,得到露水滋润,与自己“显性人格”整合,发展出一个较完全,较成熟人格之过程,我把它称为“完整之我”的追寻。
人要发展出一个“完整之我”是个非常艰巨,要付上惨痛代价的过程,所以慈爱又幽默的上帝就让这些异性相吸,一见钟情的男女在蜜月期中,先预尝了爱情天堂的甜蜜滋味,然后才让他们闭着眼睛心甘情愿地进入“磨合期”,在艰苦的“旷野”之中,让两人彼此在个性上“铁杵磨成绣花针”,继续发展“完整之我”。
在磨合期中,过去对方最吸引你的特质,现在却成为让你最受不了之处。
过去你欣赏他的沉静,理智,现在却是沉默愚昧,不解风情。
过去爱他的自信果断给你安全感,现在却成了自我中心,事事都要主宰。
如果正好相反,过去女方爱上的是他的细腻温柔,那么进入磨合期中,她很可能就要抱怨他缺乏男子气概。
同理,如果过去男方被她的情感丰盈,活泼伶俐所吸引,现在就巴不得她停止“歇斯底里”,唠叨不停。
在蜜月期中,人人都以为找到了完美的梦中人,在磨合期中却发觉自己过去瞎了眼才会爱上这个对象。
在磨合期中,我们都想努力改造对方,要对方变得完美,像自己心中所订之“理想形象”(Imago)一样,这是亲密关系中痛苦最大的来源。
终止恶性互动人要如何才能在磨合期中少吃苦头,通过考验呢?唯一的办法,是了解并遵循上帝所创造的心理定律,放弃使对方变成完美的幻想,不要定睛在对方身上,而回头重新专注在自己“显性”与“隐性”人格之整合与成长。
换句话说,“感性型”的不再逼“理性型”的也要和她一样善用诗词表达丰盈的情感,而专注扩展 (Stretch)自身的影子人格,让自己也能擅长逻辑思考;“急惊风”型的,学习去容忍“慢郎中”的慢,同时学习让自己欣赏并享受影子人格中的轻松自然。
最有意思的,是当你观察一些感情好的老夫老妻时,你会发现,当一个人放弃改变对方时,对方竟然会愈来愈被影响,不知不觉中两人变得愈来愈像。
举个例子来说,有对夫妻,太太是“组织型”,非常有条理,先生却是“潇洒型”,凡事大而化之,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
当初两人相识时,太太欣赏先生轻松自在,平稳幽默,好象天下没有甚么事能让他惊慌失措。
太太因成长于一个父母要求完美的家庭,常被对自己过高的期许压得喘不过气来。
刚交往时,紧张兮兮的她只要跟他在一起,就觉得有安全感,可以放松下来。
而先生从没遇见过一个女孩子这么有条不紊,做每件事的效率都不知比他高出几倍,因而对她欣赏得不得了。
婚后问题来了,太太愈有条理,先生愈乱,太太愈要纠正,先生就愈胡涂。
例如,先生每次连自己皮夹放哪里都不知道,而太太愈受不了,愈要他收好,先生就愈不去留意,愈常丢三忘四,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要处理这类恶性互动的关键,往往在于“过度负责”(Over-functioning)的一方在对方犯错或达不到自己标准时要学会去面对,忍受自己内心的焦虑,让对方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果真,先生这个毛病一直不改,直到有一天她痛下决心不再管这事。
先生出差到机场时,竟找不到机票,这下不但要自掏腰包,还要付高好几倍的价钱,结果连这平日毫不在乎的先生都心痛了。
这次教训之后,先生才开始警惕,慢慢有了改变。
持恒的亲密感夫妻间有许多这类微妙的互动,处理这类你进我退,不断重复,难以改变的“亲密之舞”(Dance of Intimacy)时,一定要寻求智能来改善。
现在让我们来探讨另外一个更繁杂,更耐人寻味的一个重要概念。
我把它译成“强迫性的重复”(Repetition Compulsion)。
“强迫性的重复“,是许多心理辅导者从事临床治疗时常见的一个现象,意指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特别容易与某一类型的人产生深刻而强烈的互动:“We connect with people who gave us a second cha nce to complete our unfinished businesses。
”换句话说,我们会特别被他们吸引,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很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身上具有我们成长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的心理特征。
这些人在我们生命中出现时,就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让我们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小时候对自己特别重要,却在父母身上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
刻骨铭心的爱情举例来说,笔者有位个案,来寻求辅导时告诉我,他曾刻骨铭心地爱了三次,但三次的爱情,都让他痛苦心碎。
他第一次深深爱上的对象,是位患有忧郁症,自杀未遂刚出院的女子,可是热恋不到几个星期,两人就很痛苦地分了手。
第二次爱上的对象,是位患有“厌食暴食症”(Bulimia)的女子,情绪强烈起伏,一觉孤寂或焦虑,便可在几分钟之内吃掉个大蛋糕,吃完却饱受罪恶感折磨,气自己失去控制,悔恨之余,便偷偷把自己关到浴室,拿牙刷刺激自己喉头,硬把刚吃下去的食物,全部又吐了出来。
他与这位情绪不稳的女子的爱情,也是轰轰烈烈地开始,却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就痛苦地分手了。
他第三次爱上的对象,是位有夫之妇,因丈夫外遇,刚被抛弃,为情受尽折磨,极为凄楚可怜。
他奋不顾身,努力关怀呵护这位受尽创伤的女子。
一个是寂寞的游子,一个是天涯断肠人,刚开始时彼此像干柴烈火般地相爱,但是过了几个月,两人渐渐清醒过来时,这个爱竟然也像前面两段情一样,痛苦到不得不分手的地步。
这位英俊,又在一家有名的科技公司中深受器重,拥有一份人人称羡高薪职位的青年才俊,平日也有许多年轻貌美的女士对他表示好感。
为何他对身旁这些品貌双全的美女毫不动心,却偏偏只爱上前面他所描述这类情绪激昂,忧伤痛苦的女子?触类旁通的道理笔者平日遇见一些复杂艰难的心理现象时,常发现如果能从物理学、生物学、哲学或人类学等等不同学科的角度来看,往往能帮助自己对这现象有更深入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