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
高职院校发展战略分析
高职院校发展战略分析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发展战略对于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并探讨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的定位和特点高职院校作为一种介于普通高中和本科院校之间的教育形式,有着明确的定位和独特的特点。
首先,高职院校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重要性。
其次,高职院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实施专业化办学和产教融合,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门人才为目标。
此外,高职院校的招生范围广泛,包括中职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和社会人员等。
二、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1. 加强合作交流高职院校应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和基地。
通过项目合作,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环境,提升职业能力和素质。
2. 推动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引入企业培训资源,开设与市场需求相符的专业课程。
通过产教融合,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贴近实际,并能够迅速适应和应用于工作中。
3. 提升师资队伍质量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是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高职院校应加大引进优秀教师的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4.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供职业规划咨询和指导服务。
建立与用人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挑战1. 教育资源不足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教育资源的不足问题,如师资队伍薄弱、实验设备不足等。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2. 行业需求变化快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行业需求也在快速变化。
高职院校需要紧密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以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路及产教融合发展解读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路及产教融合发展解读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质量导向:高等职业教育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完善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方法等措施,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实际能力。
2. 创新创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鼓励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提供创业实践机会、建立创新创业平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3. 产教融合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注重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等形式,将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并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导向,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国际交流与合作:高等职业教育鼓励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
通过与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互动,提高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总体来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路是以质量导向为核心,注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这些举措旨在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发展策略
高职院校的发展策略高职院校,即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形势,高职院校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
一、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
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引进和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合作,将实习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推动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专业设置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人才需求也在不断调整。
高职院校应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开设新兴专业和热门专业,确保培养出与市场需求匹配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发展中的重要方向。
高职院校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企业孵化器等平台,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机会。
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创业比赛、创业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他们掌握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大量的创业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可以与国外的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引进国外的优秀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
同时,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师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高职院校能够吸纳外部优质教育资源,推动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
基于SWOT理论的行业职业院校发展策略分析
基于SWOT理论的行业职业院校发展策略分析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职业院校在培养技术人才、提升社会就业率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职业院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将通过SWOT理论对行业职业院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行业职业院校的优势(Strengths)1.提供实用性教学:相较于传统本科院校,职业院校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实用性教学,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这使得学生毕业后更容易拥有就业技能,提高社会就业率。
2. 对口用人单位:职业院校通常与一些企业和用人单位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学生毕业后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从而更容易就业。
3. 专业特色鲜明:在一些特定领域,职业院校能够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学课程和实践机会,使得学生在特定领域能够得到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 学历认可度:相较于传统本科院校,职业院校的学历认可度相对较低,导致一些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本科毕业生。
2. 教学设施不足: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导致教学能力和质量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3. 管理体系不健全:相较于传统院校,部分职业院校的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1. 智能制造时代的需求:随着中国进入智能制造时代,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职业院校将有更多的机会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2. 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伴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将逐渐增加,职业院校将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3. 教育政策的倾斜:政府在教育政策上对职业院校有一定倾斜,将会为职业院校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1.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职业院校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
2. 教育资源的失衡:一些职业院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失衡,导致教学质量和学生竞争力下降。
3. 教育改革影响:教育改革的不确定性对职业院校的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威胁。
基于上述SWOT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发展战略:一、完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加大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素质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战略定位及发展路径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战略定位及发展路径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聚焦特色专业发展: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优势和地域特点,聚焦一定领域或专业的
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这可以通过完善专业设置、提升教师团队水平、加强与
企业合作等手段实现。
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关注与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
设置。
2. 深化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应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产教融合,推
动教育与产业相结合,将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匹配。
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研究等方式,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3. 提升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应加强教育质量的保障,提高教师素质、教育资源配置和
教学管理水平。
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等手段,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4. 拓宽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应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提升院校的国际化水平。
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适当提升办学层次,发展本科层
次的专业,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水平教师、培养优
秀教师、改善教师待遇等途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在“双高计划”背景下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包括聚焦特色专业
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教育质量、拓宽发展空间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旨
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战略规划形成高校学科比较优势与群体优势的思考(一)
通过战略规划形成高校学科比较优势与群体优势的思考(一)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21世纪的中国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促进高校发展,形成高校学科比较优势与群体优势是一条重要途径。
立足于我国高校实际特点,同时借鉴国外优秀高校成功经验,从战略规划角度提出了优势发展与集成发展两种有效战略,并分别对发展优势学科与集成发展学科的重要性及可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阐述,为高校战略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战略管理;比较优势;群体优势高校在科学制定与实施学科建设战略规划时,一方面可以实施优势发展战略,也就是在现有学科基础上根据学校的战略使命与目标选准突破口,优先发展一批学校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形成以学科特色为先导的学校特色与核心竞争力,以优势学科的发展带动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实施集成发展战略,也就是提倡树立跨学科的合作意识,通过自觉的学科调整和积极组织新型学科群,加强文理基础,优化学科结构,发挥学科综合集成和科研群体集成的优势,提升学科综合实力和科研水平。
一、优势发展战略(一)发展优势学科的重要性几乎没有一所高校能够拥有在所有学科领域都实现预期发展目标所必需的充足资源,即使是各项资源相对充足的综合型大学也很难同时建设好所有学科。
但是,一所真正优秀的高校必须竭尽全力不断追求卓越,至少在某些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因此,追求卓越的高校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在现有学科基础上根据学校的战略使命与目标优先发展一批优势学科,以优势学科的发展带动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
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开始把发展优势学科作为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如清华大学认为,在发展趋势上具有战略优势并且在现有基础上,具有条件优势的学科是该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先遣队,因此,在加强基础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清华将优先发展信息、生命、能源、新材料、环境、先进制造和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类学科,同时以重大科研项目驱动优势学科的发展;复旦大学也提出根据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要求和学校的自身特点,重点建设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临床医学、药学、法学、经济管理科学、新闻学等学科,使之紧跟世界学术前沿,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发展战略分析
高职院校发展战略分析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高职院校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中间层次,高职院校以其“入职后学,毕业即用”的特点,成为社会各企事业单位迫切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最佳选择。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
一、高职院校的定位高职教育应当是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技术工人和中级管理人员的培养基地,应善于根据社会和行业的需求来定位自己。
高职院校应该将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作为规划拓展目标,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社会和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要求,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并最终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招生政策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招生政策。
应充分理解本地区或本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制定具有导向性、适度灵活性的招生政策。
同时,要加大对各类优秀人才的吸引力,适当降低初次考生的录取标准,提高具有经验的职业技能人员和转专业学生的录取比例。
三、课程设置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该贴合市场需求和专业要求。
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制定科学、实用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更加实用的知识技能。
同时,应该充分开发、利用本地区或本行业的产业资源,并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实效性。
四、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应该面向产业需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推行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广教师团队教学,借助行业的资源和专业知识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技能。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的管理,建立一系列细致有效的教学体系和管理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实习机会。
高职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各企业单位提供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
高职院校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推广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企业提供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支持,同时也为毕业生打下更好的职业发展基础。
论高职院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发展策略
论高职院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发展策略王林(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51)摘要:走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道路将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作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高职院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如何抓住建设两型社会这一契机.制定并实J s《,.f f-确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策略2007年12月。
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标志着国家正从围绕经济建设向更注重和谐社会建设转变。
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着重解决的是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走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内生型发展模式。
这种内生型发展模式.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而走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道路.也将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
作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应大有作为。
那么。
高职院校应如何抓住建设两型社会这一契机。
制定并实施正确的发展策略呢?一、正确理解两型社会的含义。
充分认识高职院校在建设两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所谓“两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是一个涉及产业发展、消费方式、文化定位、社区生活、日常行为的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并不仅限于产业发展上的“节能减排治污”,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旨在开拓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方式,打造一个全新的经济社会形态。
它意味并预示着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文理念的一次革命。
因此,在笔者看来。
“两型社会”至少应从政府政策取向、产业技术状态、居民生活方式、资源环境状况、科技研发支撑等层面予以定义或描述.即政府制订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财税、土地、科技等政策并得到切实执行;开发并采用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技术及其设备在企业的产业行为中已形成理念上的自觉:消费“两型”产品和两型生产方式的产品以及消费方式本身的两型化成为居民的共识和偏好,厉行资源节约、注重环境保护已成为社区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居民的生活习惯.等等。
试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优势与示范校建设
试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优势与示范校建设[摘要]示范院校建设是推进和指导我国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由中央财政支持的项目,也是当前引领各高职院校工作的风向标。
文章从资源依赖理论的视角,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应用于高职院校的建设,指出示范的意义在于竞争优势的选择和取得过程的示范,并对高职示范院校的核心竞争优势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提出在建设过程中要以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来保持示范作用而非简单的结果示范和模仿,以期对各院校理解示范的意义、拓展思路、创新特色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优势示范校建设积极获得并整合资源的能力决定着组织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持。
如何获得稀缺资源,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的学校与企业一样面临竞争和挑战。
教育经济学家舒尔茨和伯顿·克拉克曾经借鉴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分析大学的发展策略。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培养适应区域经济、技术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与经济、社会的联系尤为密切。
将核心竞争力应用于高职院校,分析当前示范校建设的作用,研究其竞争优势的获得和保持途径,对于促进高职院校特色的形成和快速发展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一、核心竞争力和持久竞争优势1.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是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文章中率先提出的概念。
它指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长时间形成的、组织特有的、蕴涵于组织内部的、能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并取得主动发展的组织整体能力。
核心竞争力理论在试图回答什么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或者什么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的问题时,突出了核心竞争力是对手(包括潜在的)无法模拟和复制从而是独特的优势。
由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只能维持到竞争对手能够成功模仿、学习以及超越之前的一段时间。
高职院校竞争力提升策略分析
高职院校竞争力提升策略分析在当前高等教育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已成为越来越多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为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具有领先地位的高等教育机构,高职院校不仅要面对来自其他院校的竞争,还需要应对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知度和就业形势的影响。
为了保持和提升自身竞争力,高职院校应采取多种策略。
一、加快专业设置和改革高职院校应当面向市场及社会需求,提供符合职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探索贴近市场的教育模式,尝试创新性地开展相关专业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学改革,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和协调,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模式,结合市场需求精心打造每个专业,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就业竞争力。
二、拓宽学科门类和学科建设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的同时,还应强化学科建设。
为了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不断扩大学科门类,强化人才培养和接合市场需求的能力。
加强学科建设,制定相应规划和发展策略,将教学科研与市场需求及时对接,形成具有市场认可度的学科体系。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竞争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
通过引进外部专业人才、修订教学体系、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等多种方式,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发展动力,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和学科影响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和发展环境的良好性。
为了营造“优良、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校精神和价值观培养,形成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吸引优秀的师生来校学习和工作,增强整个学校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五、完善教学设施和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设施和管理制度是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另一个关键所在。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整合,进行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和管理效率。
同时,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健全人才培训评鉴和学生管理标准等制度,提升各项管理水平,为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
运用“蓝海战略”分析高职院校的竞争策略
运用“蓝海战略”分析高职院校的竞争策略[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也开始面临生存危机,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独辟蹊径,突出办学特色呢?文章提出运用“蓝海战略”这一全新的战略管理理念,分析学校的发展战略,不断开辟新的“蓝海”。
[关键词]蓝海战略高职院校发展策略有市场就有竞争,这是人们普遍认同的市场运行机制,市场竞争往往带来的是企业的生存危机。
欧洲排名第一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金伟灿与瑞妮·莫伯尼,花了15年的时间研究分析、归纳而成的著作《蓝海战略》,打破了竞争力大师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以竞争为思考主轴的理论,提出了“避开‘红海’,开辟‘蓝海’”的管理理念,从而开创了全新的战略管理研究领域。
目前,“蓝海战略”都是以企业为研究和分析对象,提出企业创造“蓝海”的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准公共品,也同样存在市场竞争机制,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市场中引入“蓝海战略”,为高职院校开辟“蓝海”是很有必要的。
笔者认为《蓝海战略》的管理理念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借鉴性。
一、“蓝海战略”是“供方”与“需方”双赢的战略金伟灿与瑞妮·莫伯尼教授提出市场空间由两种海洋组成:“‘红海’和‘蓝海’。
‘红海’代表当前业已存在的所有行业,这是一个已知的市场空间。
‘蓝海’代表当前尚不存在的所有行业,即未知的市场空间。
”在“红海”中,产业边界是明晰和确定的,游戏的竞争规则是已知的。
身处“红海”的企业为了生存都会力争超过竞争对手,以期利润越大越好。
但是当有限的市场空间变得拥挤,利润增长空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如果产品只是常规性的商品,而割喉式的恶性竞争会使“红海”变得更加血腥。
与之相反,“蓝海”则意味着未开垦的市场空间、需求的创造以及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
“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蓝海”既可以出现在现有产业领域之外,也可以萌生在产业现有的“红海”之中。
在“蓝海”中,竞争是无关的,因为游戏规则还有待建立。
基于SWOT分析的新建高职院校发展策略思考——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例
科教之窗基于SWOT 分析的新建高职院校发展策略思考——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例袁 乐(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147)摘 要: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例,运用SWOT 分析方法,指出其作为新建高职院校,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提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应是由人、制度、文化等形成的软实力,指出要实行差异化、集中化和特色化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SWOT;新建高职院校;发展策略0 引言新建高职院校是高职院校群体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于2015年4月23日通过教育部备案,成为江苏省和全国高职院校的新兵之一。
本研究以其为例,借助SWOT 分析方法,探析新建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策略,以更好地顺应大势、把握趋势、发挥优势,实现新建高职院校健康持续发展。
1 新建高职院校的SWOT 分析1.1 内部优势分析(Strength)1.1.1 行业和专业优势“十二五”期间,江苏新建高职院校均为特色鲜明的行业高职院校。
作为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属的唯一一所职业院校,行业背景毫无疑问是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未来发展的最大优势和依托,这也符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本质要求。
2015年,全国29所建设(建筑)类高职院校尚有45%不隶属于建设系统,江苏省内开办土建类专业的近30所五年制高职校、60所三年制高职院中只有我院一所隶属于建设系统。
随着我院升格成为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必将在形成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的办学体制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高层次人才引进及科研、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诸多方面得到主管部门更为强力的支持。
同时,学院近10年来坚持围绕建设行业产业链构建专业链,形成了覆盖城乡建设全行业的专业布局,土建类专业数和年招生人数与江苏建院相当,是排第二位学校的2倍以上,学校专业集中度和专业首位度均列于联合院前列[1],专业特色十分鲜明,有利于形成比较优势。
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之比较优势探析
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之比较优势探析职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如何让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挥出更大的促进作用,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析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比较优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的内在联系乡村振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国家战略,旨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而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技术人才、劳动者而开展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
乡村振兴离不开对于人才的需求,而职业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乡村振兴需要技术工人。
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着人口外流、农民素质低、农业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而职业教育正是培养这些技术工人的关键途径。
职业教育通过开设农业、机械、电子等相关专业,培养出技术工人,满足了乡村振兴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
乡村振兴需要适应当地需求的职业教育。
不同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需要的人才类型各不相同,有的地区需要农业技术人才,有的地区需要烹饪、服务类人才,有的地区需要家政、护理类人才。
而职业教育可以根据当地需求开设相应的专业,培养出适应乡村振兴需求的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而职业教育被视作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职业教育可以根据乡村振兴发展方向进行产业导向,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从而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支撑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
1.培养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技术人才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实用性强,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通常能够立即投入生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支持。
而且,职业教育通过企业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对于实际工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熟练的操作能力,更容易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推动乡村振兴的步伐。
2.激发乡村人才的发展潜力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乡村人才的发展潜力。
特色与柔性――高职院校竞争中的取胜之道
特色与柔性――高职院校竞争中的取胜之道【摘要】高职院校竞争激烈,特色与灵活性对竞争至关重要。
要在竞争中取胜,高职院校需要建立独特的办学特色,以吸引更多学生和社会资源。
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与社会需求保持接轨,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也至关重要。
结论指出,特色和灵活性是高职院校竞争的关键,取胜之道在于不断创新与调整。
只有不断适应和引领教育发展的变革,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关键词】高职院校竞争, 特色, 灵活性, 办学特色,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社会需求, 产学研合作,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创新, 调整1. 引言1.1 高职院校竞争激烈高职院校竞争激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显著特征,各个高职院校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教师资源,不断展开激烈的竞争。
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高职院校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办学特色和灵活性。
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充分认识到特色和灵活性对于高职院校竞争的重要性,不断创新和调整才是取胜之道。
特色与灵活性的结合,将为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取得更好的发展。
1.2 特色与灵活性对竞争的重要性特色与灵活性是高职院校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
在如今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独特的办学特色和灵活的教学方式。
具有特色意味着高职院校能够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显现出自身的个性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与众不同的教育体验和就业前景。
而灵活性则意味着高职院校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
只有具有明显特色和灵活性的高职院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和优质教师的关注,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特色与灵活性是高职院校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只有不断创新和调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之比较优势探析
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之比较优势探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职业教育被视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比于传统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培养适应乡村发展需求的人才、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推动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村文化传承四个方面对职业教育的比较优势进行探析。
职业教育能够培养适应乡村发展需求的人才。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而传统的教育往往偏重理论知识,无法满足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
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加符合乡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通过职业教育的培养,乡村人才可以拥有更广阔的就业创业空间,胜任更多的工作职责,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职业教育能够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
大部分农村人口从事农业和传统手工业,技能水平有限,很难适应现代化乡村发展的需要。
而职业教育注重实用技能和就业导向,可以帮助农民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职业教育通过培训农民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化经济的要求,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就业扶贫,助推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可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需要不断升级和优化,这就需要大批具有适应性和专业性的人才。
职业教育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还可以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农村文化传承。
传统农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可以将传统农村文化与现代科技、现代服务相结合,推动农村文化的创新和传承。
职业教育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农村文化自豪感和传承意识,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农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同步推进。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本文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上,除了立足于赶超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以外,还有一种更为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即比较优势战略,这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实现经济成功的核心所在。
比较优势战略使得经济发展在每个阶段上都能发挥当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从而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并提升资源禀赋的结构。
文章指出,实行比较优势战略要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挥政府维护市场竞争性和规则性的经济职能,并特别表现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
比较优势战略与金融危机没有必然联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防范和抵御金融危机的作用。
作者林毅夫,1952年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蔡,1956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周,1952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在经济上赶超先进国家,几乎是所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热切愿望。
然而,几乎所有实行赶超战略的经济,大都陷入诸如日益加深的城乡贫困化、旷日持久的高通货膨胀以及积重难返的经济结构失衡的困境之中。
如果这种赶超战略是惟一的选择,我们又没有发现任何采取其他战略成功地实现赶超发达经济的事例,则还不能说赶超战略失败了,只能说这种战略的推行和结果是无法回避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一些没有采取赶超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反而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明星。
第一个成功的事例发生在日本,紧随其后的是地处东亚的韩国、新加坡、中国的台湾和香港。
在过去数十年,这些经济以与其他发展中经济相同的起点,实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绩效,成为世界经济中高速、持续经济增长的典型,被誉为“东亚奇迹”(世界银行,1995年)。
这些成功的发展事例,是否代表了一种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的不同之处何在,它对经济发展理论提供了哪些新的知识,以及当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这种发展战略是否还站得住脚,是本文尝试回答的问题。
一、对“东亚奇迹”的不同解释与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一样,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起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2-0022-0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充分利用围家发展职业教 育的机遇,通过发挥各自独特的行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推进 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实现了快速持续的科学发展。但由于办学资 源、办学规模和一元化办学模式等发展瓶颈的制约,大部分高职 院校外延拓展的空间和办学水平的比较优势越来越少。根据教 育部统一部署,2009年11月,江苏省启动了新一轮人才培养工 作的试验评估。作为第一家试验评估学校,如何在高职教育领域 新一轮洗牌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一直是笔者在评建过程中 和评估之后所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突破劣势思维,发现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事物相互之间普遍存在着绝对优势中 的比较劣势和绝对劣势中的比较优势。例如,一位学术造诣高深 的教授。完全可以在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的同时,兼顾教学 辅导,批阅作业,做好讲授课程的有关准备工作。而且教授直接 辅导,学生们的收益一定会更大、更多。但实际上这些工作大都 由助教负责。又如,经验丰富的外科大夫除了能够给病人动手术 以外,肯定还完全能够胜任对病人的护理,完全能够亲自为一个 外科手术做各方面准备。但这些任务往往都由护士承担。凡此种 种,还可以举出很多其他例子。教授、外科大夫与助教、护士相 比,前者尽管在各方面都享有绝对优势,但他们更大的优势或者 说比较优势分别在教学和科研、主刀手术方面。后者虽然处在全 面劣势地位。但他们在辅导学生的学业和批阅学生作业、对病员 进行常规护理等日常事务上的劣势相对较小,或者说他们在这 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上述“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原则不仅是社会合理分工, 以取得最大效率的原则,也是比较优势战略的基本原理。在比较 与评价同类学校办学要素的区别与差异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和 抓住机遇,选择自身条件最优或发展空间最广的办学要素进行 优化和拓展,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这是高 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由一元化的外延式分类办学转向多元化 内涵提升的差异办学的必然选择。也是处于劣势条件下的高职 院校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方向。 如何突出和做强自己的比较优势,使其转化为后发赶超优
办学特色,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比较优势卫生高职评估办学定位 [作者简介]吴争鸣(1957一),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卫生职业教育 及药理学;蔡红星(1962-),男,江苏启东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管理及法医学。(江苏盐城
论高职院校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
吴争鸣蔡红星
[摘要]“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是比较优势战略的基本原理。文章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指出整体办学实力薄弱的 高职院校应该在新一轮人才培养评估工作中把握发展机遇,突破劣势思维,发现、发挥和创新比较优势,扬长避短,选择自身条件最
优或发展空间最广的办学要素进行优化和拓展。这是高职院校突破目前办学资源,办学规族和一元化办学模式的制约,形成自身的
势,是我们在这次迎评促建工作中思考最多的问题。笔者认为, 国内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在发展阶段之间排列着许多发展阶 梯。目前大致存在以下几类:属第一阶梯的是国家示范高职院 校;属第二阶梯的是已经通过首轮办学水平评估的高职院校;属 第二三阶梯的是近年新升格高职院校。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 下简称“我院”)目前应该定位于第i阶梯。由于升格时间不长。 长期受中专办学模式的影响,与同类学校相比,我们在办学条 件、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结构、尤其是办学理念等方面的绝 对劣势相当明显。但我院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长期办学形成 的文化积淀方面的比较优势客观存在。尤其在办学定位、办学经 验、教师素质、教学条件和办学规模等方面,比较优势较为显著。 二、发挥比较优势,把握发展机遇 比较优势具有动态演变和不断更新的特点,而落后的优势 在于有众多先进的成熟经验可供选择。许多事实表明:处于阶梯 底层的学校从适合自身的特点出发,借鉴现代职业教育先进经 验,应该能够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进入更高的发展层面。 (一)依托区域谋发展 由于地处经济发展活力强的长三角腹地和江苏沿海开发国 家战略重点发展地区,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为学院的发展营 造了优良的外部办学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办学资源。为了切实地 发挥这一独特的区位比较优势,我们将“立足苏北,面向基层,服 务江苏,辐射全国”作为学院的办学定位。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 旨,培养受行业欢迎,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高职人才为目标,加 快与区域经济的对接融合。通过转变办学理念,改善办学条件。 创新管理模式,依托区域优势,短短几年内迅速形成办学的规模 效应,在校学生数由2005年两千人左右增加到2009年七千五 百人左右。每年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实 现了外延拓展与内涵提升同步发展,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提升,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二)求真务实提内涵 我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41年的新四军华中 卫生学校。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铸造的铁军 精神已经成为学院的重要文化传承和精神财富,这在同类院校
万方数据
中具有不可复制的比较优势。进入21世纪后,我们从内涵建设 必须与规模扩张相适应的战略高度。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将铁军 精神内化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团结拼搏,奋发进取 的“盐卫精神”和诚信立身、项目立业、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坚 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为纽带。选择专业特色 明显、比较优势突出的专业和课程作为主攻方向,专业带头人、 专业教研室和课程组三位一体,团结协作.在专业建设、实训基 地建设、课程建设、质量监控管理以及状态数据平台建设等每 一个环节务求一个“真”字,突出一个“实”字。依靠这样一种精 神,仅用四年时间,就在办学规模、专业数量、实训条件、教师队 伍建设等方面实现了七个翻番,创造了学院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的奇迹。 (三)围绕传统做特色 多年来,普通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路等方面习惯 于以示范高校的现有成熟模式为标准。确定自己的发展模式。其 实,这种比较劣势的思维定式正是造成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缺乏 核心竞争优势,个性不明显,办学特色趋同化的重要原因。以上 分析使我们走出了比较劣势的思维定式,例如.我院药学专业根 据对岗位任务调研和分析意识到。建立以人为本的药学服务模 式,提供渗透于整个医疗卫生保健过程的全程化服务,是现代药 学模式的发展方向,药品使用环节的技术岗位(医院药房、零售 药店、医药代表和药师等)正在迅速成为高职药品类专业毕业生 的主要就业岗位。这要求我们必须将强化“医学”特色作为专业 建设的重点。而医学教育是我院几十年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 比较稳定和被社会公认的办学特征,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深厚 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的比较优势。在专业建设改革实践中,我们有 意识地将传承和发扬医学教育这一传统优势,作为我院药品类 专业建设与市场发展需求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以培养专业知识 面宽、适应性强、药学服务能力突出的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人才 为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了目前的药学专业群基 础平台、专业课程包和顶岗实习=三大模块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 该方案充分发挥了我院医学教育这一比较优势,注重医学与药 学的结合与渗透,具有对岗位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等特色 成为我院药品类专业建设的一个亮点。 (四)抓住机遇求突破 全面和客观地分析我院整体办学水平上的绝对劣势和具体 的比较优势.发现机遇和创造机遇,找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切 入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是实现我院“专业结构合理、课 程体系优化、师资力量雄厚、培养特色鲜明”的“十一五”专业发 展规划的关键。作为升格不久的卫生类高职院校,办学机制不 活。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根本性突破,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双师 型”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先 天不足的现实,确实是客观存在并可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 期内制约我们发展的原因。但我们遇到的不仅仅只是挑战.更多 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比如.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带来的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机遇.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医药行业发展 机遇。服务三农成为医学教育主战场带来的专业发展机遇,江苏 沿海地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的区位发展机遇等。这些都 是我们扬长避短,超常规、全方位地快速推进专业建设,发挥后
[5]唐景莉,杨晨光办出特色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N].中围教育报.2007一
02.12.
万方数据
发优势的有利因素。 三、创新比较优势,走特色办学道路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 意见》(教高[2004]l号)提出:“要在全社会倡导并树立不同层 次、不同类型学校都能办出一流教育的思想。”这更加坚定了我 们这类“发展中”的高职院校办一流高职教育的信心。 在理念、思路上创新和拓展比较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选 择专业建设方向和建设重点,凝练办学特色,是办一流卫生高职 教育的基本理念。其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自身的办学 定位。笔者认为,办学定位的基本依据一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需要,二是自身办学条件,三是行业发展趋势。我院长期的办学 实践已经形成了立足苏北,面向江苏,服务基层,辐射伞国的办 学定位。但与办一流卫生高职教育的目标仍有明显的差距,要实 现这一目标,必须突破占山为王,小富即安的心态和传统的比较 优势思维模式,把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作为我们的发展战略定 位,以不断创新来拓展我们的比较优势。目前我们已经确定了依 托行业优势,围绕区域发展,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 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特色创优势。以规模求效 益的专业建设思路和“三级跳”的跨越式发展策略。以“专业结构 合理、课程体系优化、师资力量雄厚、培养特色鲜明”为近期目 标;以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建成“省骨干专业”为中期目标;以 “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长期目标,超常规、全方 位地快速推进专业建设。 要以特色创优势,我们的办学实践必须从传统的趋同和赶 超思维转向比较优势创新战略,否则.就不可能拥有独特的核心 竞争优势。目前。我院T学结合特色鲜明的护理、药学、康复、医 修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如何以 科学的高职课程观引领课程整合和重组;以任务驱动取代学科 导向。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立体化课程资源;完善多样化课 程评价方法;进一步展示医学人文特色;在综合素质提升中实现 “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协调发展;以课程建设推动教研室职能 转变;做强做优主干专业.促进“专业群”协调发展等,都是笔者 在评估结束后的整改重点。 笔者深刻地体会到,除了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和完 善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外,及时发现、培植并拓展自身的比较 优势,不断提升办学竞争力,是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