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思想大一统 优质课

合集下载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4)三纲五常中的封建糟粕是不可取的,但其中有利 于弘扬传统美德的精华,如“信”等是应该肯定的。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 巩固君权,加强中央集权,维 护汉朝的统治秩序十分有利, 因此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 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 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 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黄老之学
“黄”:黄帝的学说
“老”:老子的学说
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学说。 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积极无为”。
萧规曹随 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 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 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 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 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史称“萧规曹随”。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内容中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今 天应该摈弃的?
(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 国家统一应该充分肯定,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具有 文化专制色彩是不可取的。
(2)“天人感应”是唯心主义思想,是不可取的;对 限制君主的行为有一定作用。
(3)发挥仁政思想,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经济发展, 是积极可取的。
—— 顾颉刚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产生了什么影响? (1)巩固国家的统一,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限制君主的行为,使君主实行“仁政”。 (3)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4)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西汉初年 休养生息 黄老思想
经济残破
无为而治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PPT课件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PPT课件


3、经常听一支支寂寥的曲子,让我那孤单的灵魂与影子和你一起舞蹈,精疲力竭,不知所措,却又心甘情愿。

4、爱上你,缘于那一滴泪。晶莹剔透中饱含着凄美,轻轻滑落的瞬间,为我种下了今生刻骨的相思。

5、将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曾经认为真正的爱不用说出来,但是我错了,其实爱要说出来,让她明白让她知道你的爱,但我却错过了。
——《汉书·食货志》
概述汉初至武帝时社会经济的变化,并分析这与汉初统治思想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自我测评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汉初黄老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是什么?
有两个特点:一是以道家为基础,兼采各家学说;二是既反对 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积极无为” 的哲学观。其影响是促进了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 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 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 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汉书·食货志》
授业图(汉代画像)
解析与探究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
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 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
——《汉书·食货志》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 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 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 庶街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牸牝(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 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优质PPT课件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优质PPT课件

.
5
及时练
1、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思想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
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
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
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
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
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
———《后汉书·食货志》
①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初采用黄老之学了怎样的变化?
.
3
一、汉初的统治思想——黄老之学 1、实施黄老之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汉初社会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需要休养生息 ②吸取秦朝过度使用法家思想而导致灭亡的教训 ③黄老之学是道家学说和其它学说融合的产物 2、黄老之学实施的效果如何? ①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②起不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逐渐不适应统治需要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家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
1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时期
代表人物 核心思想
地位
创立 (春秋)
发展 (战国)
重创(秦)
确立
(汉武帝即位后)
孔子
孟子 荀子
——
董仲舒
仁和礼
不受重视
仁政 礼法并施
——
大一统 天人感应
显学 但不被采用 “焚书坑儒”
统治地位
儒家学说从汉代一开始就是统治思想吗?它又是怎样
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件(22张PPT)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件(22张PPT)

汉初采用黄老之学的原因:
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客观) ②黄老之学适应当时休养生息的需要; (客观) ③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之教训的结果。(主观) 内容: 影响:
汉高祖
汉景帝 汉惠帝 汉文帝
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 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 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1.汉武帝之前儒学的境遇: 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蔚然大宗
秦朝:遭到打击
西汉初期:逐渐复苏
一、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
黄帝像
老子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 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 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 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食货志》
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汉代儒 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孔子要求恢复周礼和“仁”的思想,不符 合统治者的要求。 2、儒家学说本身就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 素;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根本原因); 3、汉武帝大力提倡儒学,有相应的配套措 施,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因此 汉代儒学儒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汉武帝时的政治经济形势
汉武帝,名刘彻,16岁即位, 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在他统治时期,中国开始以 一个高度文明、富强的国家 闻名于世
打击王国势力 “削藩”
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
加强中央集权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取代黄老之学成为统治思想是在什么时 期? 是通过哪些人实现的?
汉武帝时期
一君一臣:汉武 帝和董仲舒
汉武帝

汉代思想大一统___优质课

汉代思想大一统___优质课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 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所予也。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国家将有失道之 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 实行仁政 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感:汉代儒学之新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新思想来源
材料一:新儒学是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黄老之学而形成新的思想 体系。 ——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 西汉所确立的政教体系,骨子里乃是法家的“尊君 卑臣”,只是吸收了些儒家思想而已,可以说是“外儒内法” 或“阳儒阴法”。
先秦儒学 董仲舒的新儒学 儒学、阴阳、黄老、法家
思想来源 主张
地位
仁、礼、为政以德; 仁政、民贵君轻、 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礼法并施……
不受重视
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 统治者重视,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
同: 都主张统治者实施“仁政”
【典型例题】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2012· 天津文综· 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 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柏杨先生曾说:‚董仲舒先生的这项‘对策’ 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一个巨大转变,在不声不响 中发生,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代 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ppt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ppt

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汉书〃食货志》
发展生产
黄老思想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什么叫黄老之学? 2、黄老之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3、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采取“无为而无不 为”的黄老之学来治理国家?
(1)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的形势所需; (2)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3)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西汉初的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学
1、什么叫黄老之学?从本质上讲,黄老之 学属于哪一学派? 2、黄老之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解析与探究
3、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采取“无为而无不 为”的黄老学说来治理国家?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 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 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 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 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经济状况?怎样 才能改变这种状况?由此统治者采用了什么统治思 想?给人民休养生息,
既然黄老之学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那么到汉 武帝时期,为什么又被董仲舒的新儒学所取代?
(1)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已经不 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2)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 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3)汉武帝为了开拓发展大一统的事业,采纳了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推行儒 学。
3、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A、人定胜天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仁政 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4、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大 一统思想的形成 d、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 消亡 A、bd B、abd C、acd D、abc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精品课件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精品课件

【文景之治】 汉高祖总结秦亡的教训, 实行黄老无为政治,采取 “与民休息”的政策。到了 文帝、景帝时期,倡导以农 为本,进一步推行“轻徭薄 赋”、“约法省禁”的政策, 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史 称“文景之治”。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4、影响
(1)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被以后的朝代借鉴) (2)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期间,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3)出现了“文景之治” (4)“无为”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基础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糅合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道家、 阴阳五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行思想 改造儒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家思想,
从而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形成了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具有时 代特点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的新儒 学体系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如何从“无为”到“有为”?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 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汉武帝开 了论证会。当时各派纷纷发言,气氛热烈。
如果你是当时的法家或道家或 儒家的代表人物,根据当时的形势 请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及理由。
【史海钩沉、慧眼看历史】
黄老之学与儒学之争 景帝时,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 发生一场大争论。儒生辕固生 指斥老子为异端。崇信黄老的 窦太后勃然大怒,命令辕固生 去和野猪搏斗。幸赖景帝保全, 辕固生才免于丧命。 武帝即位 之初,丞相卫绾奏请罢免信奉 韩非之学的人,也因窦太后反 对,未能实现。直到窦太后死 后,汉武帝“绌黄老邢名百家 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 双方斗争终以儒家获胜而结束。
学说之一: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说之二:天人感应学 说→君权神授,仁政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件 公开课精品课件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件  公开课精品课件

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问题2:材料二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如何评
链 接
价这一思想?
提示2:观点: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评价: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 但为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具有局限性。
栏 目 链 接
导学二 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原因
材料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 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 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 栏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理解能力。C
项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一主
张适应了西汉时期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 栏

权的需要。A、B两项是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当时
链 接
尚未被统治者采纳。D项是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他
早期的民主主张。
答案:C
目 链
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儒家思想继承了中国周朝的礼教伦常有利于
建立稳定的封建统治秩序。
(2)董仲舒在汉代改造儒学提出“三纲五常”、“君权
神授”,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栏 目
(3)汉武帝时需要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政治上的
链 接
大一统局面。
(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
“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下列不属于“天人合一”
思想的是( )

天人合一思想
目 链

形体上
人的生理结构治上
君主权力源自上天赐予
A.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通

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课件(岳麓版必修三)(1)

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课件(岳麓版必修三)(1)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② ④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D. ① ② ③
5.2009年7月22日,两千多年来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横扫
我国苏州等地的长江流域。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
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
朕躬,是联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
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汉初巩固统治的指导思想
请思考: 1.什么是黄老之学?(名称由来、内容 和特点) 2.汉朝初年为什么要用黄老之学来治 国? 3.黄老政治的实施对起了什么作用?
(1)名称由来:黄是指黄帝的学说; 老是指老子的学说
基础性练习
1.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 B.儒学思想已经过时 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新儒家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其宣扬的仁政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 D.汉武帝对原先儒家思想的不满
变加,下强不中知央所集守权。,臣愚以以思为想诸的不大在一六艺统之维科护孔政子治之的术者大,一皆统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矣。”
材料二 “天子“君受命权于神天授,天”下、受“命于天天人子感”应, “”与天同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汉书·食货志》
(1)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3)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课件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课件

黄 老 之 学
黄帝
1、经历:
战国末期形成, 西汉初期兴盛, 汉武帝始衰退。
老子
2、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3、特点: ① 道家为本,兼采各派(儒、墨、名、法 、阴阳); ②“积极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萧规曹随
解释: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 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 ,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 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
Z.x.x. K
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 首歌谣称颂他说:“萧 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 ;曹参接任后,遵守不 偏离。施政贵清静,百 姓心欢喜。”史称“萧 规曹随”。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 黄 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 老 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 之 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 学 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 的 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而不得会 作 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孙, 用
汉代的思想大统一
思考:西汉初为什么采用黄老之学?
西汉初的经济状况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
学科网
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 过半。…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 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背景: 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
1、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 、吸取秦朝灭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3 、根因:黄老之学适应汉初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 的需要。
居官者以为姓号。 ——《后汉书.食货志》
作用:使西汉恢复了元气,国力强盛,为 汉武帝的“有为”打下了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08岳麓版必修3)13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08岳麓版必修3)13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 “三纲五常”
8、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在 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C ( )
A 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B 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C 促进了民族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
D 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总结
原 西汉初年,

经济残败 百业待兴。

老 内 治身、治国 之 容 无为而无不为 学
作 经济恢复 用 国力增强
无为不适应集权
原 新儒学的大一统 因 统治者的有为愿望
独 尊 儒
内 容
大一统 天人感应 实行仁政

作 巩固国家统一

限制君主权利 儒学独尊地位
△深入探究: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西汉的“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第3课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汉初的经济状况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 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 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 就食蜀、汉。天下既定, 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 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 而将相或乘牛车
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无为” “有为”
2、内容: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公羊春秋》 阴阳 黄老 法家
主要内容
目的和作用
“春秋大一统”
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
“君权神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儒学是适应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需要
试试看:品儒学思想,探帝王心声
主要内容 “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帝王心声 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 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 加强君权, 抑制暴政缓和阶级矛盾, 维护封建统治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仁政 “三纲五常‛
思想的统一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同时促进了人们统一观念的形 成,这种观念在长时期统一的状态下,又会强化人们对于统一的认 同和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出同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而随 着这种心理和情感的沉淀,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的纽带, 成为维护统一的力量。——王保国《文化纽带与国家统一》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柏杨先生曾说:‚董仲舒先生的这项‘对策’ 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一个巨大转变,在不声不响 中发生,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代 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
2、新思想内容
武帝二策问:先生所言甚合孤心。今朕即位以来,很想光大汉家 之基业,但收效甚微,这是什么原因呢? 董生二策答:无为有为皆有其理,而今我汉家天下,承秦之弊,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开国七十余载,虽有文景之功,但承袭黄老无为之学,弊端日渐 三纲五常 凸显,正是改弦更张,奋发有为之时。臣斗胆,恳请陛下更化改 制。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 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 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天不变, 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
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 的“儒术”指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巩固训练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4.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汉代的思 想大一统

探 悟
感:汉代儒学之新 探:独尊儒术之源 悟:思想文明之路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董仲舒对儒术的独尊,本质上是对先秦儒学 理论的再创造.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感:汉代儒学之新
1、新思想来源
新儒学是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黄老之学而形成新的思想体系。 ——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思想: 政治: 教育: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起用众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探:独尊儒术之源
观 时 代 风 云 变 换
淮南王英布和刘邦阵前对话:
上谓布曰:“何苦而反?” 布曰:“欲为帝耳。” ——《史记· 黥布列传》
刘邦时期郡国形势图 汉初,接秦之敝 …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天下既定…自天 诸侯并起,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子不能具醇驷(chúnsì ),而将相或乘牛车。
(2)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 儒学体系。 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3)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 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
巩固训练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
2、仁政思想有利于关注民生。 3、五常中推崇的“仁、义、礼、智、信”剔除其封建 内容,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带有神学迷信色彩,纯 属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消极
2、“罢黜百家”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 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3、“三纲”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 制度,应批判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悟:思想文明之路
1、有人说,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 ‚焚书坑儒‛实质是相同的。你认为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2、 汉代新儒学有没有可以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哪些 又是在借鉴中需要摒弃的?从儒学地位的时代变迁中你 能获得哪些启示呢?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例题】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2012· 天津文综· 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 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
(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背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 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政治: 中朝
推恩
刺史、酎金夺爵 察举
经济: 盐铁官营
治理黄河
军事: 大败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到汉武帝时,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位年轻的 皇帝,深知“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奋发求 治的时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西汉所确立的政教体系,骨子里乃是法家的“尊君卑臣”, 只是吸收了些儒家思想而已,可以说是“外儒内法”或“阳儒 阴法”。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感:汉代儒学之新
2、新思想内容
董生献策——台词设计
武帝一策问:朕自登基以来,屡下诏书责令各州郡举荐贤能之士, 以求治国良策,举荐之人又以先生为首,必要过人之识见,请先 生能不吝赐教,以舒我胸中块垒。(开场白)
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
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C.商鞅、孟子 B.荀子、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巩固训练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 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个王朝
一个帝王
一个读书人
西汉(前202-公元9年)
汉武帝(前156-87年)
董仲舒(前179-104年)
春秋 战国
前221
秦 前206
汉 前140
儒学独尊
百家争鸣 法家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 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 的史实。
课标解读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 2、汉代新儒学的内容,被推崇的根本原 因? 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 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所予也。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国家将有失道之 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 实行仁政 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悟:思想文明之路
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发展,即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当某种思想文化适应时 代需要时,便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也就能够有力的 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发展。
任何一种思想都要不断发展完善,在吸收融合 诸多文化因素中丰富,否则将失去生命力
材料三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 “三纲五常‛ 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 常: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妻之间 ,尊卑秩序 是永恒不变的 。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及董仲舒本人,均无此极端言论,他们的独尊 儒术,无非是从思想大一统的政治目的出发,突出儒学 的文化主潮地位。儒学独尊,并非儒学独存。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邹平县黄山中学
米静静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北京天坛
2008年北京残奥圣火在天坛采集
建筑反映天地关系,北京天坛是明清皇帝祭天、祈谷之地,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请思考: 1、春秋战国时期探讨“天”这一哲学命题的思想家有哪些? 2、最早把天地人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接受是?
材料二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以教 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 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 影响。(4分)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 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探:独尊儒术之源 材料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 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观 时 代 风 云 变 换
汉武帝:16岁登基,21岁亲政 刘彻即位时郡国形势图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 度,后世无法”。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探:独尊儒术之源
思考:独尊的为什么是“儒学”?
1.经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政治:王国问题、边境不宁问题突出, 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3.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