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几点认识
论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辩证统一
和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 产业工人的作用和地位有 所变化。 三是工人阶级 队伍的壮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
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 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
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
[] 3
。
和技术人员、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个体户、 私 营企业主、 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 自由职业者等六个新兴 的社会阶层 , 内部构成十分复杂。 除上述六种新的社会阶
先进性是辩证统一的。
在当代中国. 伴随着工业化和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 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经济体制改革 , 使
包括高科技产业和经过改造提高的传统产业在内的中国
终走在时代前列 . 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
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C ” H增强党的阶级 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就是要深化对党的阶级基础和
・
65 -
的海外华人、新移民” “ 、华裔等三方面特殊的社会利益群
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 就必须用发展的眼光
体或阶层。 由此 , 新的社会阶层共同成为了中国工人阶级 的组成部分. 他们在不同的层面上和不同的领域里展示着
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时代风貌 . 发挥着中国工人阶级的
申冬梅 . 国镛 张
( 南 大 学 马 克 思 主义 理 论 研 究 中 心 , 庆北 碚 40 1 ) 西 重 0 7 5
摘 要 : 的 阶级 基 础 和 党 的群 众 基 础 的辩 证 统 一是 由 中 国共 产 党 的性 质 和 宗 旨所 决 定 的 。 党 的 阶级 性 与 先进 党 从 性 、 党 的先 进 性 与 代 表 性 、 “ 个 先 锋 队 ” 两 个 先 锋 队 ” 从 从 一 与“ 的不 同角 度 , 析 了党 的 阶级 基 础 和 党 的群 众 基 础 的 分
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子 的 支 持 。 我 党 应 坚 持 与 时 俱 进 的 精 神 , 取 教 训 , 一 切 代 表 社 会 进 步 、 现 先 进 生 产 力 发 展 要 吸 把 体 求 的阶 层凝 聚到 党的周 围 , 固党 的执政 地位 。 巩
克 思 主 义 建 党 学 说 的 重 大 发 展 , 别 是 继 承 了 毛 泽 东 同 志 关 于 从 思 想 上 建 党 的 理 论 。 总 结 我 国 改 特 段 , 新 时期 党的建 设 的指 导思想 。我 们应 该认 真学 习并 全 面理解 江泽 民 同志 的这一 重要 思想 。 是
们 , 会使他 们对 党 的现行 政策 产生 怀疑 , 失 富 而思 进 的动力 , 时也会 对 整个社 会产 生影 响 , 就 丧 同
使 人  ̄ x 有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产 生 动 摇 。 以 , 持 党 的 政 策 连 续 性 , 须 把 符 合 党 员 条 件 的 f4 ] 所 保 必 新 阶 层 中 的 先 进 分 子 吸 收 到 党 内 来 , 育 他 们 , 造 他 们 , 而 扩 大 社 会 影 响 。 这 是 维 护 党 的威 信 教 改 进
的迫 切需要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种 非 公 有 制 经 济 蓬 勃 发 展 , 成 为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各 已 这 党 的 路 线 方 针 政 策 的 结 果 , 是 对 党 的 理 论 、 策 的 充 分 肯 定 。 展 多 种 所 有 制 经 济 是 由 社 会 主 义 也 政 发
试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040508
试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如何增强执政基础是中共自身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正是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江泽民同志曾在“七一”讲话中说到,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
对党在新世纪执政基础问题的深入研究,是科学认识党的性质与纲领,认识与解决其它问题的根本前提。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在新世纪里如何增强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进行探讨:①增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是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②科学认识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呈现出的新变化;③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基本思路;④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有效途径。
一、增强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和群众基础是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一)执政及执政基础的概念政党是一定阶级和阶层的积极分子基于共同意志、共同利益,为取得政权或影响政权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在当今世界的政治舞台上,执政党既有共产党,又有大量的非共产党。
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和各国政党政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相当数量国家的政党交替、政权更迭。
形成了当代世界政党政治风云变换的一道亮丽风景。
执政,可以有两种解释:①“掌握国家的政事。
《左传·昭公十六年》:‘辟邪之人而皆及执政,是先王无刑罚也’。
②掌握国家政事的大臣:当政者”。
一则指事,二则指人。
而基础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①是把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荷重传递给地基的基础,有浅基础、深基础等类型。
基础应有足够的底面面积和埋置深度。
②泛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
③特指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执政基础是指执掌国家政事的根本和起点,而执政基础对一个执政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就必须稳固自己的执政基础。
“执政基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可以从政党、国家、国际三个层面对其进行分析:从政党层面来看,主要包括思想理论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作风基础、制度基础、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等七个方面;从国家层面看来,主要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从国际层面来看,主要有党际关系基础和国家安全基础两个方面”。
试论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
丁人阶级作为社会化大生产 的产物 , 是先进社会 生产力 的代表 , 是中国共产党 的阶级基础。随着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没事业的发展 , 国. 人阶 我 i [ - 级 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党 的阶级基础也在不断增强 。
一
个例证。正因为看到了阶级理论的负面作用 ,lJ X ,  ̄ 平
同志 才果 断地 提 出 以经 济建 没为 中心 。 从这 个层 面 J 二
说: 阶级理论如果为篡夺权力 者作伥 , 则害奠大焉!
二 、 何坚 持 党 的阶级 基 础 。 如 扩大 党 的群 众基 础
( ) 一 党的 阶级基 础 与群 众基 础
殖 民压迫 与内部封建专制以及蒋介石 的独裁。 我们让 优秀知识分子进入党的领导层 , 而不以其是否出身于
工农为依据的做法 ,团结 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 保 证 了党的先进性与群众性 。从这个层面来说 , 坚持政
党的 阶级理论 , 莫 大焉 ! 利
【 人阶级先锋 队, 主要成看它的理论 和纲领是不是马 克思 主义的 , 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 的正确方 向 , 是不 是代表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 人将无产阶级政党 的群众 基础建立在追求 幸福 、 自 由、 解放 的最广大的
江泽 民同志 在庆 祝 中 国共产 党成 立 8 年 的讲 O周
会被争权夺利者滥用 , 借阶级之名清洗异 己, 最终必 然损害党 的事业。即便是在党掌握政权 以后 , 滥用 阶
级理 论 也有 可能 导致 重 大 的损 失 , 文化 大革 命 就是 一
话中指出:贯彻 ‘三 “ 二个代表 ’ 要求 , 我们必须坚持党的 工人阶级先锋 队的性 质 , 始终保持党 的先进性 , 同时 要根据经济成分和社会进步的实际 , 不断增强党的阶 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 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 力。在新时期 , ” 党的阶级理论与群众理论获得全新的 内涵 与外 延 。
关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关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 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
朱 坚 劲
江泽民同志在 “ 七一”讲话中指出: “ 我们必须 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 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 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 社会影响力。 ”这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阶级、 群众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为指导,依据新的实际,对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出的新阐述,也是以创新 精神解决新世纪党的建设重大问题而作出的科学论 述,为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如何增强阶级基础 和扩大群众基础指明了方向。 确宣布自己是 “ 无产阶级的柱石,是无产阶级的头 脑。 ”此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虽曾被迫将 工作重点长期放在农村,但始终认为工人阶级是最有 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是中国最进 步的阶级,坚持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国 后,工人阶级状况发生一些重大变化,主要是队伍迅 速扩大,新一代工人大批成长起来,文化水平普遍提 高,内部构成和劳动方式等有了很大变化,作为工人 阶级的一部分的知识分子的人数显著增加。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 “ 工人阶级”这个概念的内涵已经深 化,外延正在扩大。就产业工人而言,现代产业工人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层次多样、复杂。有 从事传统产业的,也有从事新兴产业的;有从事体力 劳动的,也有从事脑力劳动的,包括从事科技产业的 知识化工人、管理者,这些都展现了产业工人的进步 与现代化。正如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的那样: “ 随着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 断壮大,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 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 ”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尤其是产 业 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部分职工遇到暂时的困难,下岗 转岗,但这些 “ 并没有、也根本不会改变工人阶级的 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阶级组 织,而且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 “ 工人阶级需要党, 党也离不开工人阶级。 ” “ 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 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必须始终坚 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 级。 ”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增强党的阶级 基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关系新探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关系新探纛阶缀纂懿群藤爨六大报告指出,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是总结党的历史,立足新的实际,适应新的形势而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保持长期执政的一项战略策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处理好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同扩大党的群众关系?这是基层党建T作中的一大难题.本文试就此作一些初步探讨._?践行一种方法:统筹兼顾众所周知,任何政党的执政都必须依托特定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执政党最重要的执政基础.但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现阶段.我们党强调阶级基础.决不意味着排斥其他的阶级和阶层.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相辅相成的.就范围来说,阶级基础指的是工人阶级,而群众基础不仅包括lT人阶级.还包括农民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广大群众阶级基础决定党的阶级性质,群众基础则体现党的代表性和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从我们党的发展历史来看,不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并保持它的先进性,就是因为我们党总是能够根据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变化,调整扩大自己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党正是在吸收大批工人,农民,军人人党的同时吸收了一大批其他各阶层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我们党才始终保持了它的战斗力和先进性. 总之.阶级基础是群众基础的核心.群众基础是阶级基础的拓展.要执好政,既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又要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二者关系.不能顾此失彼,而要统筹兼顾.要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着重提高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这是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的前提和基础. 另一方面.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肖赞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把握一个基本原则: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是党执政的基石.共产党把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这是决定党的先进性的基本条件.政党的阶级性反映了其本质属性江泽民同志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这种先进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党代表工人阶级利益. 同时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以是否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出发点和最终衡量标准.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坚持党的先进性, 既要表现在"三个代表"上,又要在组织建设上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党自然必须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这是党的先进性的保证;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自然必须以T人群众,农民群众以霹其他社会阶层的广大群众作为自己的群众基础,这是党的先进性的延展.因此,要保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先进性,就必须在增强阶级基础的同时,扩大群众基础,最大限度地保持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结合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重视工人阶级的思想教育,提高工人的思想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工人阶级提高素质和技能的教育培训体系,强化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工人阶级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从生产第一线的产业lT人中发展优秀分子入党.不断壮大党员队伍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坚持实行倾斜政策, 即向生产,工作第一线倾斜,向高知识, ..'.2.1.年第8期下半月?总第464期0毒i 高技能群体倾斜,向35岁以下优秀青年倾斜,大量吸收工人阶级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坚持吸收和培养并重,注重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军人党员中培养,选拔党的干部以及管理人才,政工人才和科技人才;要转变担心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会使我们党改变性质,变成"全民党"的观念,从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把他们中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 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加强对他们人党后的教育和管理.三符合一个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一战略实施的效果究竟如何.需实践去检验,"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看它能否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看它对党推动历史前进起多大的作用.实践证明,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丢掉政权的历史表明,在社会阶级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一个政党能否在巩固原有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同时,及时调整政策,赢得新兴阶层和群体的支持.直接关系到这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绝不会因为绝大多数党员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而改变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今天,我们党更不会因为从新的社会阶层吸收了一批优秀分子而失去阶级性和先进性,这将在今后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证明.F参考文献:…1孟俭红.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新论o].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3 期.【2】肖飒.党的先进性与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中共云南省委党校,2004年5 月(作者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责任编辑,艾武。
浅论政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
四、结束语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但在理论建设 方面的修正主义错误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原因。而赫鲁晓夫的“全民党”理论的根本 错误就在于混淆了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 之间的界限,把原本属于党的群众基础上升 为党的阶级基础,为修正主义错误思潮在党 内盛行铺平了道路。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在错误的政党建设理论指导下的苏联共产党, 在其之后的共产主义运动中向着苏联解体的 历史悲剧一步步迈进。 知史明鉴,回顾苏联共产党的历史教训, 对我们今天的政党建设有着特别的借鉴意义, 只有从理论上对政党建设的执政基础中的阶 级基础与群众基础进行分析辨别,并用以指 导我们今后的政党建设工作,才能将“党的 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不断迈进新的历史阶段。 注释: ①《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主 要文件》,第 33、31 页 ②《 列 宁 全 集》 第 12 卷, 第 127 页, 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 ③陈元中、陶维兵 著:《中西方政党执 政比较初探》第 68 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7 年版 作者简介: 饶芬,女,法学硕士,江西省宜春中学 政治教研组教师。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关系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关系据光明日报报道: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
把握这一重要观点,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辩证统一关系。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党的阶级性与先进性的辩证统一阶级性和先进性是构成党的性质的两个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
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不坚持党的阶级性,政党便无以立足。
同时,党的阶级性还有其更深刻的内涵。
党的阶级性的深化、提炼和集中,凝结为政党的党性,演化为政党的先进性。
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
坚持党的阶级性,本质上要求坚持党的先进性,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强调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
坚持党的阶级性,必须坚持党的阶级基础构成主体不变,必须注重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注重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注重从根本上提高现有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先进性不断强化。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的构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
在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汇集了一批优秀分子,我们应当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把他们中“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使原有阶级基础增强,深化其内涵,使阶级基础的结构更趋合理,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巩固和强化党的阶级基础。
2015年10月思想汇报:党的阶级基础
2015年10月思想汇报:党的阶级基础敬爱的党组织: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听此,让我不觉思考中国工人以及中国工人阶级。
工人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资本主义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那些没有生产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人沦为工人。
与此同时,工人的增多,形成了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收到严厉的剥削和压迫,不仅整日辛苦劳动,而且不能完全得到自己的劳动价值,收到的劳动果实少之又少。
更可悲的是他们的社会地位非常低贱,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工人阶级特别是产业工人阶级是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
自从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逐渐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的工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工人阶级继续发挥自己的力量,为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工人的地位大翻身,许多人以做工人为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工人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收到人们的尊崇,朴素的穿着,黝黑的皮肤,健壮的身体,乐观的精神……构成了我们对于新中国工人的印象。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近几年来,商业老板、政界精英……收到社会的追捧,确实他们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贡献,而我们对于工人这一社会的的群体却失去了应有的与敬意,我们脑海中形成了对工人的这一印象深蓝甚至破旧的着装,辛苦的劳动,粗鄙的行为语言……我想,这的确是现实,但是只是现实的一部分,并且是短暂的现实。
我们应该在心中重塑中国工人的形象。
他们不是社会的底层,不是社会的拖沓一派,他们有或者会有新风貌。
其实,中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是先进工人。
他们应该成为榜样、模范,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蔚然成风。
蓝领工人的邓建军,许振超,他们虽然学历不高,起初只是小小的技工,但是他们在生产实践中,踏踏实 1 2。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与政党功能发挥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与政党功能发挥作者:李佳来源:《活力》2009年第08期[摘要]党的两个基础就是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对发挥政党整合社会和动员社会的功能,消除合法性危机、整合危机和参与危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中国政治稳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党的建设一、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与政治合法性政党具有创造政治合法化的功能,政党通过自身结构的调整,使政党及其控制下的政府获得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取得某种“合法性”,以巩固其执政地位。
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指针和依据,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政治合法性问题。
合法性危机是指在政治上出现了信任危机和认同危机,统治者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民众的普遍支持。
创造政治合法性,就是指政党在政治上构建有效统治的必要基础,使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形成一种普遍认同的理念,实际上就是根据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作出判断,由广大人民群众给予积极的社会支持与认可的政治统治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其内涵既包括政治统治能否以及怎样以社会主流价值规范所认可的方式运行,也包括政治统治有效性的范围、基础和来源。
其关键是政党及其指导下的政府要最大限度地获得民众的支持,从而取得政权和取得政权后巩固政权。
政治合法性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
政党壮大自己政治力量的途径一方面是动员和组织本阶级的力量,另一方面是争取其他阶级阶层成员。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首先取得本阶级的有利支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效地团结、吸纳甚至是同化政治发展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新兴社会势力,同时获得新兴社会势力的支持和认同,才能使“合法性”的效际范围最大化,奠定政党合法性的基礎。
二、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与政治社会化政党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减少社会冲突和社会对立,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必须积极地推进政治社会化。
论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统一
作者: 徐鼎亚;王琍
作者机构: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436
出版物刊名: 求实
页码: 23-25页
主题词: 政党;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党的先进性和群众性
摘要:政党是阶级的基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无产阶级政党是由无产阶级先锋队所组成的.保持党的先进性,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实现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是对现代政党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从“两个先锋队”看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作者: 王玉云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9
出版物刊名: 探索
页码: 28-30页
主题词: 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先进性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须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并不断增强这个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不断吸纳社会各个阶层的先进分子和优秀分子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以实现作为执政党的政治整合功能.首先从思想上建党是正确处理两个'先锋队'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关系之关键所在.。
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
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中国早期官僚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开办近代工业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到1919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中国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工人阶级从产生时起,就不断地进行反对剥削和压迫的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随着工人阶级的壮大,工人罢工的次数日益增多,罢工的规模急剧扩大,开始参加规模较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斗争。
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先进的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本阶级政党的领导,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物质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几点认识文章作者:王晓生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我感到,要全面准确地领会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思想,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深化认识。
一、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在经济学说史上,马克思从商品入手,发现并论证了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科学地区分劳动和劳动力这两个范畴,在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有力地说明了剩余价值的起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前者创造价值,后者不创造价值但可以实现价值。
生产性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活劳动,资本家正是通过活劳动获取剩余价值。
这就是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面临的情况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面临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结合新的实际,作出正确的回答。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的必然选择。
分配关系是由所有制关系所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
而目前我国是多种所有制并存,因而分配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除按劳分配外,要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虽然在我国分配领域存在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悬殊的现象,但并没有产生新的资产阶级,没有产生两极分化。
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体现了公平和效率,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同样是创造价值的重要的劳动形式。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创造价值的劳动被许多人单纯地理解为体力劳动,而科技工作者和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则被认为不能创造价值,这种观点显然是受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性劳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不仅仅是体力的支出,甚至不再主要是体力的支出,而主要是脑力的支出,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的劳动,他们的发明创造,他们对技术的推广应用,包括创造的精神产品,不但能够创造价值,而且有的甚至能够创造巨额价值,这种劳动是非常复杂的劳动。
马克思曾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
把科技工作作为劳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不仅如此,企业的经营管理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有时甚至可能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是劳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其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对包括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作过论述,在他看来,这种劳动都是“总体劳动”的一部分。
在总体劳动中,“有的人多用手工作,有的人多用脑工作,有的人当经理、工程师、工艺师等等”,“于是劳动能力的越来越多的职能被列在生产劳动的直接概念下”。
由此,我们应该承认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这种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二、必须深化对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新的社会阶层的认识党的阶级性、群众性和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不断增强党的阶级性和群众性、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正确理解工人阶级的科学内涵和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新变化。
应该看到,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这个概念的内涵已经深化,外延正在扩大。
就产业工人而言,现代产业工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层次非常复杂。
有从事传统产业的,也有从事新兴产业的;有从事体力劳动的,也有从事脑力劳动的,包括从事科技产业的知识化工人、管理者,这些都展现了产业工人的进步与现代化。
特别要指出的是,邓小平同志早已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分析中,作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科学论断,这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今天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具有新的涵义,而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旧结论。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知识分子是中产阶级,是最先进的,而工人阶级则逐步丧失了先进性,主张知识分子取代工人阶级。
这种主张是不对的。
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决不能把知识分子同工人阶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知识分子本身就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况且传统工人阶级也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有的已成为有知识、懂业务的内行或知识分子。
这更说明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是密不可分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不适应市场需要的行业被淘汰,出现大批产业工人的下岗、待岗,他们的组织化程度也远不如过去在企业那么高,产业工人的先进性不存在了。
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
大批职工下岗并不等于失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一方面,下岗的人数毕竟是整个产业工人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产业工人仍然在岗,不能以部分否定整体;另一方面,下岗职工还可以创造条件再就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的行业、新的部门既可以吸纳新的产业工人,也可以吸收待岗下岗职工,有利于壮大中国产业工人阶级的队伍,有利于提升产业工人的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体现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品格,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
总之,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不能改变,党的阶级基础只能巩固,不能动摇。
正确看待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
保持党的先进性,还必须深化对社会阶层问题的研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确分析形势任务和国情,作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我国经济制度和社会阶层构成已经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在农村,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民与市场有机地联结起来,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分离出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有的进了乡镇企业,有的成为个体户,有的成为私营企业主。
在城市,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一些企业的改组改制,越来越多的工人持有股份,出现了一些控股股东和大股东,有产者大量增加;外商投资企业快速发展,受聘于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数量众多,社会中介组织越来越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在极具活力的民营科技企业中,活跃着一批年纪轻、知识层次高、掌握高新技术的管理技术人员,等等。
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对推动科技进步,活跃城乡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就业门路,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四分之一。
在工业总产值中,非公有制经济约占38%。
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中,非公有制经济占62%。
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社会阶层从整体而言,是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在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多种所有制经济过程中形成的,而且整个生产和经营活动总体上是在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法律和思想道德构成的宏观环境制约下进行的,并对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就业、财税和社会稳定等问题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加上他们从事的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也是劳动,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旧观念去看待他们。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
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阶层问题深刻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
三、必须深化对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认识党的先进性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丰富、发展和升华。
由于不同时期党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不同,以及阶级队伍状况的变化,我们对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对于党的先进性不能作简单的理解。
江泽民同志指出,体现党的先进性、体现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主要是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同时,应该把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作为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而不应该把经常变化的社会成员所处的阶层、职业、身份等作为是否可以入党的先决条件。
解放以前,农民出身的党员为党的主要成分,但我们的党没有成为农民党,而保持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这主要是我们一方面制定了符合马克思主义要求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一方面注重思想上建党,强调对党员进行正确路线的教育,严格要求党员从思想上入党,这是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法宝。
今天,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我们既要把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等劳动者中的党员作为我们党的队伍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也要允许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其他方面的建设者中的优秀分子,即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扩大群众基础的重大举措,也是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这样做,不会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因为新吸收的党员是有条件的,而且要通过党的熔炉提高思想觉悟,净化自己的灵魂,做到在组织上和思想上“双入党”。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广泛性不会模糊党的阶级基础,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等于党的阶级基础是全民的,这样做,党既可以保持阶级基础的先进性,又可以体现群众基础的广泛性,不会也不能成为“全民党”。
新的社会阶层中确有先进分子。
他们中不少人来自农民、工人、学生、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党政机关干部、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以及留学归国人员等。
他们大都出生在新中国,成长在红旗下,从小就受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和熏陶。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积极参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些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注重自身的社会形象,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愿意为振兴中华作出自己的贡献。
其中一些人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靠拢党组织,愿意为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奋斗,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做出了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