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镜治疗

合集下载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由于胆道系统的肿瘤侵犯,导致胆总管梗阻而引起的黄疸。

这种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发展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愈率、提高生存质量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一些最新进展。

一、内镜治疗技术的进步内镜治疗技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显著。

内镜治疗技术主要包括支架植入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下经括约肌切开术(ES)等。

1.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术是指通过内镜将金属或塑料支架植入到梗阻的胆管中,以扩张梗阻部位,恢复胆汁的通畅。

目前,随着支架材料和植入技术的不断改进,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之一。

支架植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黄疸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2.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通过内镜将造影剂注入胆管和胰管,以清晰显示胆管和胆道系统病变并可进行部分治疗的方法。

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ERCP可以及时发现并清除胆管中的病变,尤其对于胆管结石、胆管狭窄等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内镜下经括约肌切开术(ES)内镜下经括约肌切开术是指在胃镜和X线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指导下,通过切开括约肌进入胆总管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治疗措施。

ES术主要用于治疗胆管下端狭窄、胆总管结石等疾病,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也有积极的作用。

二、介入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介入放射治疗是指经血管插管将放射性颗粒或药物直接注入到肿瘤组织内,达到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介入放射治疗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有力的武器。

1.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通过导管经肝动脉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到肿瘤血管内,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肝外原因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常见于肝、胆管和胰腺等部位的癌症患者。

患者常常出现黄疸、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和药物的不断进步,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也在不断完善和增进。

一、内镜下黄疸引流术内镜下黄疸引流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规方法之一。

通过内镜技术,在患者体内引流管置入专用引流管,通过引流管将梗阻部位的胆汁引流至肠道中,从而减轻黄疸症状。

内镜下引流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黄疸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内镜下引流术还可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

通过透皮技术将支架置入梗阻部位的胆管中,扩张梗阻部位,恢复胆汁的通畅。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它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黄疸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手术方法之一。

三、经肝或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一些患者,特别是早期诊断的患者,经肝或外科手术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切除梗阻部位的癌症组织或异位组织,恢复胆道的通畅,从根本上解决梗阻性黄疸问题。

经肝或外科手术治疗需要患者身体情况良好,手术风险低,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这是一种较为彻底的治疗方法。

四、辅助放射治疗辅助放射治疗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放射治疗可以缩小梗阻部位的肿瘤组织,减轻梗阻的程度,从而恢复胆道的通畅。

辅助放射治疗在不适宜手术的患者中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黄疸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辅助放射治疗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

五、药物治疗除了手术和放射治疗外,药物治疗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北京海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上腹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可见于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肝门淋巴结转移瘤、肝转移瘤和术后吻合口狭窄等。

其中以胰头癌、胆管癌最为常见。

目前针对恶性梗阻姓黄疸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经内窥镜治疗。

1、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肝外胆管梗阻,其优势在于:不仅能解除黄疸同时可以去除造成梗阻的原因,如胰头癌或壶腹周围癌行Whipple手术。

但临床上较多病例由于病灶较大侵及周围血管而不宜作根治性手术治疗,或因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合并症、高龄等不适合手术治疗。

2、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针对老年、不能手术、术后复发或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首选治疗。

方法是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胆管内支架置入成形等。

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适应症较广泛,创伤小、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内支架置入成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

适应症:对于肝门区、肝内病变所致的胆管梗阻及胰头癌等所致的低位梗阻性黄疸均适合介入治疗。

患者诊断为梗阻性黄疸后,应尽快评估是否有手术治疗机会,如目前没有手术治疗可能,应尽快考虑介入治疗,减轻黄疸症状、改善肝脏等器官功能,争取早日进行手术根治。

如实在没有手术治疗机会,也应先行介入治疗,尽早联合其他姑息性治疗措施。

3、内镜治疗内窥镜下治疗可选择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鼻胆引流管或内支架等达到减黄目的,但其并发症较多(如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局部感染等)、操作时病人痛苦较大,近年来已逐渐为介入治疗所提替代。

现在很多癌症患者多伴有梗阻性黄疸,而且多半患者都不可以手术治疗,能够手术切除的只有20%,胆管的梗阻,造成肝内胆汁淤积而进展为肝衰竭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不进行治疗其自然生存期仅约2~3月,因此有效的减黄或退黄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治疗梗阻性黄疸方法很多,不同阶段治疗方法也不同,需要正确科学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摘要】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引起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案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从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影像学引导下的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总结。

随着技术和医疗的不断进步,针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中包括创新的手术技术、进步的内镜治疗、精准的影像学引导下的介入治疗、新型药物的应用以及综合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等。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将会更加个性化和精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影像学引导下的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综合治疗模式,展望。

1. 引言1.1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概述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从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影像学引导下的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模式等方面,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展进行探讨和总结。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治疗方法的新进展,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机会。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2. 正文2.1 手术治疗的进展手术治疗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手术方法的不断创新,手术治疗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目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胆道橡胶支架植入术、经皮胆道引流术、肝内外胆管吻合术等。

胆道橡胶支架植入术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治疗方法,通过在狭窄的胆管内植入支架来扩张狭窄部位,帮助恢复胆管通畅。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能够快速缓解黄疸症状。

恶性梗阻性黄疸内镜诊断

恶性梗阻性黄疸内镜诊断

关键技术
包括:ENBD、EST、经内镜胆管内支架 包括:ENBD、EST、经内镜胆管内支架 术、经皮经肝胆镜(PTCS)、经皮经肝 术、经皮经肝胆镜(PTCS)、经皮经肝 胆镜内支架引流术(EMBE)、胆道子 胆镜内支架引流术(EMBE)、胆道子 母镜技术。
课题预期目标
本研究的主要是解决黄疸及继发的胆 道感染;评价各种方法的并发症发生 率 、 有效率和死亡率 。 探讨胆道子母 有效率和死亡率。 镜的应用方法及价值
工作基础、本课题已经完成的 工作基础、 工作
▲病源:本科为大连市肝胆外科一级重点学科,梗阻性黄疸病人较多。 ▲ENBD、EST、经内镜胆管内支架术、经皮经肝胆镜(PTCS)、经皮 ENBD、EST、经内镜胆管内支架术、经皮经肝胆镜(PTCS)、经皮 经肝胆镜内支架引流术(EMBE)、PTCD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经肝胆镜内支架引流术(EMBE)、PTCD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发表了大量内镜治疗方面的文章: 1、胆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狭窄、结石防治策略.中华外科杂志,2006, 、胆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狭窄、结石防治策略.中华外科杂志,2006, 44(23):160444(23):1604-1606 2、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07,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07, 28(8):454-457 28( ):4543、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T管造影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肝胆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T管造影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外科杂志. 2007,13( ):452外科杂志. 2007,13(7):452-456 4、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诊治.肝胆外科.2007,3 、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诊治.肝胆外科.2007, 5、经皮肝穿置管引流治疗老年肝脓肿51例报告.肝胆胰外科杂志.2006, 、经皮肝穿置管引流治疗老年肝脓肿51例报告.肝胆胰外科杂志.2006, 18(06):378-380 18(06):3786、经皮经肝纤胆镜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肝胆胰外科杂志,2007,19 、经皮经肝纤胆镜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肝胆胰外科杂志,2007, (2):110-112 ):110-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恶性梗阻性黄疸是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排泄障碍,引起黄疸和病情严重的一种疾病。

由于其病情危重且预后不良,治疗方法必须做出必要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展,包括保胆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胆治疗方案保胆治疗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最初治疗,它通过使用药物和留置胆管来减轻黄疸症状和维持患者临床状况。

最常用的保胆治疗药物是孟鲁司特钠、多西紫杉醇和奥沙利铂。

留置胆管的两种方法是外科手术和逆行胆管造影(ERCP)。

除了大多数患者都接受的保胆治疗,累积电子剂量加速器(EBRT)也被评估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个可能的治疗方法。

陆续临床研究发现,EBRT与留置胆管和/或化疗剂疗效相当,能够缓解或消除黄疸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镜治疗方案成为了热门课题。

内镜治疗主要包括经胆道内镜下胆管支架的放置(CSEMS)和经胆道内镜下胰管排通术(PD)。

CSEMS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能够有效畅通胆管,改善黄疸症状,缓解患者痛苦。

但是,CSEMS在用于治疗杜氏癌等不良预后的恶性肿瘤时,手术后存活时间短且易复发。

PD是指通过胆道内镜将导管放置于胰管引流道中,从而通过增加胰液的排放来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

PD在治疗肝胆管胰管恶性狭窄时,能够缓解黄疸,并减少由于胰腺外分泌不足引起的并发症,如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腹胀等。

随着外科手术切除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治疗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可行的手术治疗方案包括开腹胆管引流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且手术治疗有着高度的安全性。

开腹胆管引流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在减轻黄疸症状和缓解疼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与CSEMS和内镜治疗相比,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避免了恶性肿瘤的黄疸复发和其他复发的可能性。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范围更广的治疗方案,切除胰腺部分或全部肿瘤可有效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和其他并发症。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性手术,该手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黄疸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手术后患者需要得到细心的护理。

本文将从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三个阶段为您介绍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护理要点。

一、手术前的护理1、术前准备:术前应加强对患者的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过敏史等,保证患者出入科室时的安全。

患者应禁食禁饮8小时以上,以保证手术过程中不出现误吸风险。

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化验和检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心理护理: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往往会有一定的紧张和焦虑心理,医护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帮助患者放松心情,缓解紧张情绪。

1、手术协助:在手术进行期间,护士需要协助医生完成一系列的操作,包括递送工具、保持术野清洁整洁、协助医生抽取标本等。

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神经阻滞:手术可能需要对患者进行神经阻滞,这就需要护士的配合协助医生进行操作,并且在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野情况,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1、术后观察: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被送到恢复室进行观察。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情况,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

2、疼痛管理:术后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疼痛感,护士需要及时进行疼痛评估,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必要的止痛药物,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3、药物护理:术后患者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护士需要对药物的使用剂量、频率等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患者能够按时按量使用药物。

4、并发症预防:术后患者需要防止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观察,并且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5、营养支持:术后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况,护士需要做好患者的营养评估,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营养支持,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一、术前准备1. 了解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重点观察黄疸程度、肝功能损害及相关并发症;2. 术前减轻水肿,控制有关症状,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3. 协助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肝脏B超、CT或MRI等。

二、术中护理1. 协助医务人员协调好手术时间,帮助患者了解术前准备及术中情况;2. 协助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手术麻醉;3. 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减轻术前紧张和恐惧情绪;4. 协助医师为患者做好消毒、铺巾、定位等准备工作;5. 在医师指导下熟练操作仪器,帮助医师完成手术操作;6.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发现并及时处理术中意外情况;7.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操作方法;8. 协助医师在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转移到病房。

三、术后护理1. 移至病房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术后意外情况;2. 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镇痛治疗;3. 观察患者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等情况,并及时处理;4. 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观察术后伤口愈合情况;5. 协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6. 术后24小时内,饮食禁食,采取抗感染措施;7. 术后第二天开始逐渐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8. 配合医生进行相关药物治疗,如抗感染、止血等;9. 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教育,指导患者做好术后注意事项,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0. 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四、术后并发症的护理1. 术后出血: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2. 术后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及时处理患者术后感染的情况;3. 术后胰腺炎:观察患者的腹痛、血糖及其他症状,及时给予治疗。

五、出院指导1. 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康复及饮食指导,告知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及需要遵守的规定;2. 做好患者的出院准备工作,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手续;3. 让家属了解患者出院后的饮食、活动等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复诊时间。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该术语描述了通过内镜在胆管内放置金属或塑料支架,以恢复胆汁的正常流动。

这个过程通常是在手术室或内镜室进行的,需要配备适当的设备和医疗人员。

术前的准备、术中的操作以及术后的护理都是非常关键的。

术前准备:1. 医护人员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和胃肠道情况,以便确定术中给予的镇静和麻醉剂。

2. 病人需要在术前禁食,禁止饮水,通常需要禁食8小时。

3. 医护人员需要清理病人的皮肤,并在静脉穿刺部位做好消毒,以防止感染。

4. 需要准备好内镜和支架的器械以及所需的参考资料。

术中操作:1. 病人在手术室或内镜室进行,通常在躺卧位或半卧位。

2. 医护人员首先给予局部麻醉或静脉镇静,使病人保持安静和舒适。

3. 医护人员通过病人的鼻孔或口腔插入内镜,引导内镜进入胃部和十二指肠,再进入胆管。

4. 医生使用特殊的工具在胆管中插入支架,通常是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的。

支架将胆管撑开,恢复正常的胆汁流动。

5. 医生通过内镜观察支架的位置和效果,确保支架正确放置。

6. 术中可能会需要取一些胆汁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

术后护理:1. 病人在手术后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

通常约1至2小时。

2. 医护人员需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并观察有无不适症状。

3. 病人需要继续禁食,禁止饮水一段时间以便胆道充分恢复。

4. 医护人员需要监测病人的胆汁排出情况,观察是否恢复正常。

5. 病人需要继续接受药物治疗,例如抗生素或止痛药。

6. 医生需要安排术后随访,在此期间重新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常见方法,在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中都需要严格的操作和观察。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配合,确保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安全。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现状与进展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是一种由恶性肿瘤引起的胆管梗阻,表现为黄疸、肝功能受损、因肝胆淤积引起的疼痛等症状。

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主要有内科治疗、手术治疗和经皮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ERCP)治疗等,本文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的现状与进展。

内科治疗内科治疗通过贴合性疗法、光动力疗法、放射性核素疗法等手段,来抑制或减退肿瘤,缓解黄疸等症状。

其中最常用的手段是贴合性疗法,即在肿瘤周围贴合放射性药物,通过放射性药物破坏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光动力疗法则通过针对性的激光技术,将光敏剂注射到人体内,然后通过激光对光敏剂进行激发,使其释放出热量杀死肿瘤组织。

放射性核素疗法则是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让其富集在肿瘤处,然后通过辐射作用杀死肿瘤组织。

内科治疗方法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和位置,注意到对于部分肿瘤内科治疗效果较小,需要进行其他的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来去除肿瘤,恢复胆管排泄功能,缓解黄疸等症状。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手术方式更加精确,创伤更小、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也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对于老年人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而言,手术风险也是很高的。

而对于较为局部化(局限的)肿瘤而言,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佳,因此通常会在内科治疗效果差的情况下使用手术治疗。

经皮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ERCP)治疗经皮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ERCP)是一种通过内镜将导管放入患者的胆管内进行治疗的方法,其效果与手术治疗相当,但不需要进行切口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具体操作包括从患者口中置入一根软管,并将其放入消化道内。

然后,医生通过内镜观察,找到肝和胆管的入口。

随后,通过在导管中放置一个光纤之类的器械,可以通过治疗来缓解肝胆淤积等症状。

ERCP治疗方法目前已经成为主流的治疗方式之一,对于无法手术治疗或具有手术风险的患者是最佳的选择之一。

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

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

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系统的阻塞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而引起的黄疸。

这种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胆囊结石、肝内或肝外胆管肿瘤、胆总管炎症或胆道寄生虫等。

针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病因和病情的不同。

治疗方案一:药物治疗在一些早期而且与特定原因有关的梗阻性黄疸病例中,可以尝试使用药物来解除黄疸。

例如,胆道炎症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和抗炎药进行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消除炎症并恢复胆管通畅。

治疗方案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通过在内镜辅助下插入导管到胆道系统,医生可以观察和评估胆道的情况,并在需要时进行治疗。

在ERCP过程中,医生还可以通过导管引导下的取石、球囊扩张和放置支架等操作,解除胆管梗阻并恢复胆汁的正常排泄。

治疗方案三:外科手术在某些梗阻性黄疸病例中,药物治疗和ERCP可能效果不佳或不适用。

这时,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外科手术的具体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而定,例如胆囊结石可以通过胆囊切除手术来解决,而肝内或肝外胆管肿瘤可能需要更复杂的胆道重建手术。

治疗方案四: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 (PTBD) 是一种治疗梗阻性黄疸的选择性方法。

通过在皮肤上穿刺胆道,将导管插入到胆道系统中,可以有效地恢复胆汁的正常流动。

PTBD适用于那些无法进行手术或ERCP的患者,也可以作为其他治疗方案的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方案的选择应该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来决定。

一些梗阻性黄疸病因较为复杂,需要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非常重要。

除了治疗方案本身,患者也需要注意术后的恢复和日常照护。

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促进康复。

此外,定期的随访和检查也是确保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

总之,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和不同病因而定。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是由于肝外胆管的阻塞而引起的黄疸。

常见原因是胆道结石、胆管癌、胆囊癌、胰头癌等。

MOJ患者严重程度参差不齐,病情发展迅速,危及患者的生命。

治疗MOJ的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某些患者,还需要探索和改进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对于MOJ患者,应优先采取基础治疗。

包括清除内毒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营养平衡、防止感染等。

此外,为了预防胰腺炎和急性胰腺坏死的发生,可以使用胰酶抑制剂,减轻胰腺的分泌功能。

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治疗胆道梗阻的有力工具。

对于MOJ患者,内镜治疗通常包括放置胆道支架和行胆管引流术。

放置胆道支架是通过胆道内镜将支架放到梗阻部位,以保持胆管通畅。

行胆管引流术则是通过胆道内镜将导管插入胆管,并排空胆汁,以减轻黄疸和疼痛。

外科治疗对于不能通过内镜治疗或内镜治疗无效的MOJ患者,外科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包括胆管憩室切除、胆管狭窄切除、胆管部分切除、肝切除等。

或者更常见的是Whipple手术,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前需要进行术前评估,以确定患者的手术可行性。

新兴治疗方法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MOJ的方法。

介入治疗是通过血管介入技术和医用影像学设备,将导管放入肝动脉,输送肝内化疗药物和放射性微粒,直接杀死肝癌细胞。

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好的优点,可以有效治疗MOJ患者。

总之,MOJ是一种常见、危险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基础治疗、内镜治疗、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并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肝脏功能衰竭和其他并发症。

治疗进展通常包括对梗阻的治疗、黄疸的管理和并发症的预防。

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手术或介入放置支架来解除梗阻。

手术通常是选择肝切除术或胆管手术,而介入放置支架则是通过内窥镜或X射线引导下将支架插入梗阻部位来维持胆汁流动。

梗阻解除后,患者可能会需要进一步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和抗炎药。

黄疸的管理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和症状的改善。

一旦梗阻解除,黄疸通常会逐渐减轻。

对于严重的黄疸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液透析或血浆置换,以帮助消除体内的胆红素和其他代谢产物。

对于并发症的预防,主要包括液体管理、营养支持和防治感染。

由于恶性梗阻性黄疸可以导致体内液体丢失和蛋白质分解,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补液和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液和肠外营养。

患者可能还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以预防和治疗感染。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展主要包括解除梗阻、黄疸的管理和并发症的预防。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梗阻的性质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尽早诊断和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非常重要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

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
4 ) 1 . ( /2 。结 论 : 内镜 胆 道 金 属 支 架 引 流 术 治 疗 恶性 胆道 梗 阻 性 黄 疸 疗 效 较 好 , 发 症 少 。 2 和 0 8 4 ) 经 并 关 键 词 : 内镜 胆 道 支 架 引流 术 ;胆道 梗 阻 , 性 ; 疸 经 恶 黄 中 图 分 类 号 :R 7 5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10 —8 9 ( 0 70 -0 4 -0 0 9 1 4 20 )9 0 2 2
s c a l l a l r s r c i n we e r a e wih EM BE.The e e o e u biiu n, e t b e ma i nt bii y ob t u to r t e t d gn a t lv l f s r m lr bi p t e a i e c mplc ton s v v la d t no t uc e i e o l r t nt r bs r e . osop r tv o ia i s, ur i a n he u bs r t d tm f bi a y s e s we e o e v d i Re uls s t :Al 4 a int t t lbiir nd pr s he i r a e u c s f l .The s c e s l 2 p te s wih me a la y e o o t ss we e pl c d s c e s uly u c s
( EM BE)i n g m e to l n n i a y o s r c i n M e h d : o t - wo p te t t n e n ma a e n fmai a tb l r b t u t . g i o t o s F r y t a i n swih u r —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1. 引言1.1 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性治疗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性治疗。

恶性胆道梗阻是由于肝胆道系统被肿瘤、胆结石或其他病变阻塞而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起黄疸、胆汁淤积等临床症状。

胆道支架置入术通过内镜技术将金属或塑料支架植入胆道,扩张狭窄段,恢复胆汁的正常流通,从而缓解黄疸症状。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无创伤、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中。

患者经过这种治疗后,黄疸得到迅速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为后续的肿瘤治疗和康复奠定了基础。

胆道支架置入术虽然是一种介入性治疗,但在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理团队的配合下,术中风险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也会更好。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步骤、术后护理措施、并发症处理和合理饮食建议,帮助读者更全面了解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治疗过程和护理要点。

2. 正文2.1 患者术前准备患者术前准备是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重要环节。

在手术前,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有无过敏史、药物过敏史、血液凝固功能等相关情况,以便医生能够作出合理的手术方案。

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在术前,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如停止食物和水的摄入、停止某些药物的使用等。

患者还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了解手术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与医生充分沟通。

2.2 手术操作步骤手术操作步骤是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的关键环节,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该过程:1. 麻醉与镇痛:患者在手术前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没有疼痛感。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摘要】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治疗方案的进展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从手术治疗、化疗及靶向治疗、放射治疗、内镜治疗以及新型治疗方法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手术治疗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手段,化疗及靶向治疗、放射治疗和内镜治疗也在不断取得进展。

新型治疗方法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

结论部分总结了目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进展,同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这些进展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更多选择,为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带来了新的希望。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放射治疗,内镜治疗,新型治疗方法,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概述恶性梗阻性黄疸是因为患者胆道受阻导致胆汁不能正常排出而引起的黄疸,在恶性肿瘤中尤为常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从传统的手术治疗到现代的化疗、放射治疗和内镜治疗,患者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手术治疗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传统方法,通过手术减轻患者的黄疸症状,但手术对于患者的身体负担较重。

化疗及靶向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方式,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及延长生存期。

放射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局部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率。

内镜治疗则是通过内窥镜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治疗方法如微创手术、免疫疗法等也在不断涌现,为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综合利用各种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在未来,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机制,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正文2.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重要方法。

对于患有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可以迅速减轻黄疸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围术期护理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围术期护理

痛 。
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是 外科 的急症 ,需要及早手术切 开排 脓 ,
3.3 术后 护理
但患者多因身体条件差 ,急诊 手术难 以耐受 ,且手术 的风险大 ,
3.3.1 术后嘱患者 卧床休息 12 h一48 h,重者可延 长卧床 患者病死率高[21。行 乳头切开 或 ENBD,操作简单 ,创伤小 ,使脓
3.2 术 中护理 患者取左侧 卧位 ,左 手臂置 于背后 ,内镜 升 高情况 ,必要时应用抑酸剂 。
进入 十二指 肠后取俯 卧位 ,协助 医生行 逆行胰胆 管造影 ,了解
3.5.2 出血 ,多为乳头切 开处 的迟发 性出血 ,表现为黑便 。
胆总管的宽度及梗阻情况 。通过造影 导管 留置导丝 ,再通过 导 要 定时测量生命 体征 ,观察血压 、脉搏 、呼吸的变化 ,观察 患者
(咸 阳市 中心 医院,陕西 咸 阳 712000)
后 ,一般 1 d ̄3 d转清 ,应适 当减少活动量 ,多饮水 ,必要时 卧床
内 镜 下 鼻 胆 管 引 流 术 (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sge,
休息并使用止 血药 。②输尿管损伤 和狭窄 :较少见 ,应 主动 与手 ENBD)治疗梗阻性黄疸 ,在 国内外越来 越受到 内外科 医生 的重
后改斜坡卧位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术后每 30 min测量 1次 ,平
参 考 文 献
稳 后酌情 测量 。术后禁食 6 h,如无恶心 、呕 吐 、腹胀 ,可给予流 【1 】 吴阶平.实用泌尿外科 学 .北京 :人 民军医出版社 ,1993:190—192.
质饮食 。 2.2.2 尿管 护理 术 后妥善 固定导 尿管 ,并保 持 引流通

胆道恶性梗阻的内镜介入治疗技巧

胆道恶性梗阻的内镜介入治疗技巧

胆道恶性梗阻的内镜介入治疗技巧胆道恶性梗阻不单指原发性胆管腺癌所致肝胆管梗阻,还包括胆囊癌、肝细胞癌、壶腹周围癌、胰头癌及其他转移癌对肝胆管的侵犯。

此类病人就诊时往往已有严重的黄疸,有的还合并严重胆管炎,病情凶险,全身情况差,手术机率很低。

即使行姑息性胆道减压手术也十分困难,因而临床上处理十分棘手。

虽然它们起源不同,但引流减黄的处理原则是一致的。

继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 aneous T rans hepat i c C hol angi al D r ai nage ,PT C D )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在临床获得肯定疗效后,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一项新的技术,适用于术前减黄、无法施行根治性外科手术或不愿意接受传统外科内引流或外引流术的病例。

其主要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引流,有效减黄对于肝内外胆管因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通常肝外胆管恶性梗阻,建立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 copi c N asobi l i ar y D r ai nage ,EN B D )、内镜下胆管内支架引流术(Endos copi c R et r ograde B i l i ary D r ai nage ,ER B D )、内镜下胆管金属支架引流术(Endoscopi c M et al B i l i ar y Endopr ot hes i s ,E M B E )都能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而高位梗阻,常常肝内胆管相互不交通,引流效果不确定,为保证引流有效,可采用ENBD 过渡引流,待引流效果明确后改行ERBD 或E M BE ,必要时需行多点引流。

我院从1993年10月至2006年6月累计完成ER C P 13493例次,采用内镜下胆管引流术6829例次,其中治疗恶性胆管梗阻4879例次,行ER B D 2894例次,EN B D 816例次,EM BE 786例次,多点引流383例次,操作成功率6%,消除黄疸总有效率%[1]。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见于胆道癌或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晚期,导致黄疸、上腹痛和恶心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治疗手段的进步,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也逐渐得到了改善和创新,本文将对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一、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手段,通过内窥镜操作,在胃肠道内直接作用于胰胆管系统,常见的内镜治疗包括胆管内支架置入、胆道括约肌切开术(ES),以及胆囊引流术等。

1、胆管内支架置入胆管内支架置入是一种介入式治疗方法,通过内镜将支架放置于肝内或肝外的胆管狭窄处,以保持胆管通畅,有效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症状。

目前,内支架的种类包括金属支架、聚环酯支架和自展式支架等,其中金属支架是最常用的种类。

2、胆道括约肌切开术(ES)ES是一种通过内镜操作放置支架的治疗方式。

相比内支架置入,ES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切开胆道括约肌,增加内支架的留置时间,从而减少再次梗阻的发生率。

同时,ES还可同时进行黄疸原因的活检,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3、胆囊引流术胆囊引流术通常是针对于胆管结石或胆囊梗阻引起的黄疸,通过内镜将胆管直接引流至胆囊内,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则较少采用胆囊引流术。

二、外科手术治疗1、胆道解剖复原手术胆道解剖复原手术是一种治疗胆管结石、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修复胆管通畅,并可同时摘除癌肿等患病部位。

但由于其较高的手术风险和较长的术后恢复期,一般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如癌瘤部位较小,患者身体状况好等。

2、胰十二指肠切开术胰十二指肠切开术是一种可行性较高、风险较低的手术方法,可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症状并减少死亡风险。

该手术的主要作用在于切开胰头和十二指肠间的组织,以缓解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和胆汁淤积等症状。

三、介入放疗介入放疗是一种以介入手段将放射性物质置于肿瘤部位进行治疗的方法,可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具有一定的疗效。

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

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

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梗阻性黄疸是一种由于肝胆系统的梗阻导致胆红素排泄受阻而引起的黄疸症状。

这种疾病常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及时准确的治疗非常重要。

在治疗梗阻性黄疸时,首先需要明确病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结石、胆囊炎、胆管狭窄、胰腺炎等。

一旦明确了病因,医生可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常见的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

1. 药物治疗:在梗阻性黄疸的早期,可以通过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常用的药物包括解痉药、消炎药和抗生素等。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

2. 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这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它通过将内镜引入消化道,然后在胆总管和胰管开口处注射造影剂,以清晰地显示胆管的梗阻部位。

在诊断的同时,医生可以通过ERCP进行治疗,如拔除结石、放置支架等。

3.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GBD):对于无法进行内镜逆行胆管造影的患者,可以选择PTGBD进行治疗。

这种方法通过经皮穿刺将引流管引入胆囊或胆管,以排除胆汁,缓解黄疸症状。

4. 胆囊切除术:如果梗阻性黄疸的病因是胆囊结石或胆囊炎,那么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切除胆囊,可以彻底解决胆囊相关的问题,缓解黄疸症状。

5. 胆管重建手术:对于胆管狭窄或胆管切断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胆管重建手术。

这种手术可以通过重建胆管的通道,恢复胆汁的排泄功能,从而缓解黄疸症状。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患者在治疗期间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增加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期锻炼、规律作息等。

总结起来,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来确定。

药物治疗、内镜逆行胆管造影、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胆囊切除术和胆管重建手术等都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此外,患者还需要合理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促进康复。

然而,在进行治疗之前,患者应咨询医生并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0.8%) 1(1.9%) 1(1.9%)
• 支架置入后2周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超过50%的比 例为90.9%(20/22)
支架通畅时间中位数:288.5天(95%CI 202374.9)
随访结果
随访 死亡 生存 失访
例数(n=52) 43(82.7%) 8(15.4%)
1(1.9%)
• 死亡患者中支架通畅率为93%(40/43),通畅中位时间为168天(12-800) • 存活患者中支架通畅率为100%(8/8),通畅中位时间为431天(116-1180)
• 临时性引流(术前短期引流) • 试验性引流(引流区域小) • 过渡性引流(治疗方案未确
立) • 胆道感染(合并化脓性胆管
炎) • 胆道出血(癌栓伴出血) • 减压引流(严重胆漏) • 肝切除术后毛细胆管漏引流
内镜下支架置入术(ERBD)
支架的类型
材料
价格/美元 通畅时间/ 月 并发症
适用人群
• 碘过敏患者。 • 精神病患者。
ERCP并发症
• (Freeman ML NEJM 1996. Loperfido S GIE 1998. • Masci E AJG 2001. Williams Endoscopy 2007. • Peng Wang, Zhao-shen Li AJG 2009)
4 胰腺炎
并发症
6
发热
3
疼痛
1 支架相关死亡
外引流ENBD vs 内引流ERBD
ENBD
ERBD
优点
• 直接观察引流效果
• 入路合理
• 随时行胆道造影
• 符合生理特点,无胆汁丢失
• 通过鼻胆管注入药物治疗 • 方便活动
缺点
• • •
胆汁丢失,水电解质紊乱 咽喉不适 需护理,行动不便
• •
再梗阻(肿瘤生长或胆泥淤积) 胆管炎
Pancreatography, ERCP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 将纤维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 指肠主乳头(下简称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 塑料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进行x线摄 片,以显示胰胆管进行的各项治疗。
ERCP的发展
• 1968年ERCP问世 • 1974年EST(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临床应用 • 我国ERCP技术起步于20世纪七十年代 • 已成为较为成熟的微创介入技术,是临床
处理胰胆疾病的重要手段
ERCP禁忌症
• 有上消化道狭窄、梗阻,估计内镜不可 能抵达十二指肠降段患者。
• 有心肺功能不全等其他内镜检查禁忌症 患者。
• 非结石嵌顿性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 急性发作期。
本中心统计资料
• 回顾性分析2012.1-2016.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镜 中心52例放置全覆膜金属支架(Wallflex, Boston) 患者病例资料
• 术前均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其中病理证实24例, 其余28例经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升高诊断为恶性 肿瘤
一般资料
因素
例数(n=52)
年龄
62.4(28-87)
性别

32(62.3%)Βιβλιοθήκη 女20(37.7%)
术前总胆红素平均水平(umol/L) 208.8(36.5-701.9) 支架长度
6cm
40(77.4%)
8cm 胆道梗阻原因
12(22.6%)
胰腺癌 胆管癌 壶腹周围癌 胆囊癌
32(60.4%) 5(9.4%) 1(3.8%) 2(3.8%)
转移癌 淋巴瘤 手术
恶性梗阻性黄疸
肿瘤压迫或侵犯胆总管、肝总管及 左右肝管主干
• 胆管癌 • 胰腺癌 • 壶腹周围恶性肿瘤 • 肝癌 • 转移性癌等
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法
外科手术
• 如条件允许,尽可能行根治手术 • 姑息性减黄手术
PTCD/PTBD(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适应症
临时性/过渡性
恶性胆道梗阻的姑息治疗
推荐意见
• ENBD建议作为临时性引流措施,一般使用 不宜超过1月,否则应改用其他内引流方式
• 塑料支架的平均通畅期在3-4月左右,一旦发 生支架失效,应考虑及时更换,有条件者 也可每3个月左右定期更换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镜治疗
黄疸的病因学分类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梗阻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的病因
肝内性
• 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 • 结石、癌栓、寄生虫
• 肝内胆汁淤积 • 毛细血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 性肝硬化、妊娠期复发性黄疸
肝外性
• 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蛔虫 • 肿瘤(恶性梗阻性黄疸)
塑料支架 (PS) 聚乙烯、聚氨酯、聚 四氟乙烯
50~100 3~4
自膨式金属胆道支架 全覆膜自膨式金属胆
(SEMS)
道支架(FCSEMS)
不锈钢合金丝、镍钛合 镍钛合金,覆膜材料:

二甲基硅酮或聚氨基甲
酸乙酯
1000~1500
2000-2500
6~9
6-12
支架阻塞、败血症、 支架位置移动、支架 断裂、急性胆囊炎
支架阻塞(肿瘤组织长 支架移位、阻塞、胆囊 入、超出支架、坏死组 炎及胰腺炎发生机率增 织)、支架端部损伤肠 加 壁或胆管壁、移位或滑 脱、胆泥沉积或结石形 成
预计存活期小于3~6个 预计存活期超过3~6个 预计存活期超过3~6个
月的患者
月的患者
月的患者,适用于低位
胆道梗阻
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15,27
ERCP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
诊断性ERCP
• 影像学诊断 • 造影、IDUS
• 活检、刷检、细针抽吸(FNA)
治疗性ERCP(姑息性治疗)
• ERBD(内镜下胆管支架内引流术) • 内引流
• EN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 外引流
胆管狭窄的ERCP诊断
症状 体征 病史
腹痛、发热、黄疸
检验 B超 CT MRI/MRCP
ERCP
胆管造影
细胞刷/活检
一线检查
准确率在 80%以上 阳性率30-70%, DIA, FISH
胆道镜/活检 “肿瘤血管”,附壁结节, 肿物
腔内超声
结构破坏, 肿物, 血管侵润, LN
ERCP操作者应采用各种可行的方法,尽可能明确胆管狭窄 的性质与范围,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