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海思修与法律基础框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习指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习指南一.课程基本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两方面素质、三部分内容、五项教育”。
1.“一条主线”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本教材各章节内容都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展开,并在结束语中再次强调:当代大学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两方面素质”是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
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
3.“三部分内容”是指思想教育内容、道德教育的内容、法制教育内容其中第一至第三章,属于思想教育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其后两部分的前提和基础;第四章及第五、第六章部分内容,主要是道德教育的内容;第五、第六章的部分内容和第七、第八章,主要是法制教育内容。
4.“五项教育”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一个人的世界观左右着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在人生观中被体现,道德观对价值观有着一定的约束和引导,法制观是基于道德观的客观存在和辅助。
本课程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五项教育为教学内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强化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其目的在于培养高等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do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实践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实践教学旨在借助于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理论教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转化,实现知行统一;引导大学生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学会做人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奉献精神,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深入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以此达到教学目的。
三、实践教学的形式与流程实践教学的形式有大学校园调研、人才市场调研、人物访谈、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
其中,大学校园调研针对大学生群体自身存在的思想问题、修身问题及生活方式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人才市场调研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就业状况,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综合要求;对优秀校友学长专家学者访谈,有助于从中汲取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经验教训,感悟为人处世的珍贵之处;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有助于大学生领悟正确的人生目的与人生价值。
实践教学的流程是,本学期开学初,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每班自由组合成5人左右的数个团队、选定主题和题目、确定调研方案和计划,在本学期中后半段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完成社会实践报告撰写。
四、组织实施1.第4周,占用课内2学时,教师要详细讲解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要求、操作程序、成果形式及考核方式等,其中,教师要重点讲解成果形式,社会实践报告的格式和写法。
2.第5~6周,学生自愿分组,推选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召集小组成员开会协商并制定本小组实践活动计划安排,选定主题和题目、确定调研方案和计划并与任课教师交流,修改定稿。
小组负责人上交本小组成员及联系方式,教师建立起与小组负责人通畅的联系渠道,建议建立网络交流群(飞信群或 QQ 群等)。
3.第7~15周,依据教学大纲和小组实践教学计划,然后由学生利用实践教学时间及课余时间陆续展开社会实践。
4.第16~17周,学生充分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完成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和课题论证,经过指导老师的修改,撰写完社会实践报告并上交报告。
考研政治思修养法基整体框架梳理
考研政治思修养法基整体框架梳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呈现出思想性、时代性和前沿性的特点。
从学科结构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两部分组成。
总体来讲,可分三个版块来学习:第一块:思想道德修养(1~4章)。
第一章论述理想信念,第二章论述爱国主义传统与弘扬民族精神,第三章论述人生观与价值观,第四章论述道德观。
第二块:法律基础(5~6章)。
第五章论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与法律精神,第六章论述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第三块:社会生活与规范(7章)。
社会生活规范包括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第五章论述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第六章论述职业生活与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通过对历年真题进行性分析,我们总结出本学科试题的考查角度和方向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主要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对考生主观能力的考查较少。
第二,注重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对此,针对本学科的复习,我们给出几点建议:对于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复习,马老师建议要抓住以下重点内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对于法律基础部分的复习,要抓住以下重点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及法律权威的养成、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重要的实体法律制度、我国重要的程序法律制度。
对于社会生活与规范部分的复习,要抓住以下重点内容: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职业活动中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选择题易考点爱国主义部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大纲(2018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紧密联系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在教学改革中,把实践教学纳入整个教育改革,其目的是深化课堂理论教学,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原则。
当代高职大学生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文化层次,且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但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心理素质不稳定,思想意识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的自发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为突出。
因此,实践教学活动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实际来确定,有的放矢,力戒形式主义。
2、实效性原则。
实践教学应该为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接触生活,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提供重要途径和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真正让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让社会实践的成果转化成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行,达到实践育人、理论育人、文化育人的效果。
3、本土化原则。
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为此,实践教学应立足地方,面向全省,引导学生深入实际,深入调查当地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问题,并从中寻找服务社会的方向,促使学生努力成为服务当地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大学思修 各章结构
公共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作用: 指引、预测、评价、强制、教育作用
生活
三
中的 法律
大 规范
领
公共 生活 中的 相关
《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法律 意识 和 法治 精神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自由公平等观念 公平正义观念 权利义务观念
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世界观与人生观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创造有价值的 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领
公共生活中的 社会公德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域
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的 道 德
职业道德 与 职业精神
基本要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在艰苦中锻炼与在实践中成才
规
爱情本质与恋爱道德
范
家庭美德 婚姻与家庭
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
202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202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适用专业总学时教研室审核意见大专各专业 48 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系、部审核意见 16 执笔人杨军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法律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我国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的课程。
学习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和提升实践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务,是使学生充分认识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树立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严格履行公民义务。
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严于律己,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地同违法行为作斗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专门人才。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析现实问题。
2.教育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我国优秀文明成果和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增强自己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3.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懂得学以致用,提高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责任感和依法办事的习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基本要求课程代码:062103 学时:30 学分: 2一、课程定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
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
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二、职业能力要求1、能为学生先学做人后学会做事打下坚实的的思想基础。
2、能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3、能提高学生遵守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意识。
4、能促进自我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能力。
三、学习目标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大学生健康成长为主线、以人生观教育为重点,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变换的规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问题,通过理论教学、课程演练、影像资料、社会实践等教学手段,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
1、专业能力目标(1)能够肩负历史新使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2)能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的成长。
(3)能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的基本原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能够明确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自觉做到遵纪守法。
2、方法能力目标(1)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真正做到从我做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大纲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基本概念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难点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2.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
3.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基本概念理想;信念;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重点难点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3.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4.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5.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6.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基本概念爱国主义;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改革创新重点和难点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3.为什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怎样弘扬爱国主义?4.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6.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7.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基本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人生环境重点和难点1. 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生价值实现的方法和条件。
2. 大学生应该确立怎样的人生目的?3.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4. 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5. 如何理解和处理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基本概念道德;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四个全面战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道德规范;个人品德重点和难点: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逻辑结构与主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逻辑结构与主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教材编写组自去年6月成立以来,在中宣部、教育部的领导下,发扬团结奋战、集体攻关精神,完成了教材的编写工作。
教材很好地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统一,体现了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的统一。
正确地理解“基础”课教材的性质、逻辑结构与主线,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重大意义,系统地、完整地把握教材的内容设计,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设置“基础”课是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举措中宣部、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颁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即5号文件),明确了四年制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将“基础”课规定为一门必修课。
从课程名称上看,“基础”课是原“98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两门课程的合并,但从课程的性质上看,它决不是这两门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崭新课程,它与其他三门必修课一起,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共同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和遵纪守法的基础。
针对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党中央决定将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融合为一门新课程,这是完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的急迫需要,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创新的一项新成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Basis of Law适用于全院普通本科各专业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16一、课程作用与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
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
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实用性,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
2.本课程要注重理论性和知识性,坚持理论灌输的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和知识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知法、守法的水平;本课程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强调引导大学生的“知,,“行,,统自觉加强自我修养。
3.本课程还需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将课堂学习和讨论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延伸和深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使用教材:罗国杰等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主要参考书:(1)戴艳军、杨慧民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许汝罗、王永亮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生辅导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刘书林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四、课程内容1.大学生活适应篇主要内容:走进人生新阶段、适应人生新环境、树立新的学习理念、确立成才目标、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方法和途径重点与难点:适应人生新环境;如何做一个有梦的人2.理想与人生篇主要内容:活出生命的意义、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的评价与选择、如何化理想为现实重点与难点:追寻生命的意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选择;理想的确立与实现3.爱国篇主要内容: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的重要意义、新时期如何成为一名忠实的爱国者重点与难点:新时期如何践行爱国主义4.健康与人格篇主要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常见心理问题、健全人格对个人及社会的积极意义、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重点与难点: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和途径;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调适;大学生如何建立和谐人际关系5.法治篇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养成重点与难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养成6.道德篇主要内容:道德理论概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道德品质的锤炼重点与难点:道德的作用与功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道德品质的锤炼五、习题内容及要求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一定量的习题,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