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风转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 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 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 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 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 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 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 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 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 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 激情的作品。 这首词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 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词的风格特点比较
前期 后期
Leabharlann Baidu
反映的心境
具体的政治忧患 积极仕进
宽广的人生忧患 隐世避仕
代表诗作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浣溪沙》
风格
大气磅礴 豪放奔腾
空灵隽永 朴质清淡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 (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 “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 由于苏轼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 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 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
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
发唱黄鸡。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上半阕写景,大的背景是子规鸣叫着的细雨蒙蒙。照一般看来, 无边的暮雨中杜宇泣血,自然是一切忧伤得说不出。可是苏东坡偏 偏就把它写成了一首愉快清丽的歌,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兰芽在山 中茁壮成长,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在绵绵的细雨 中,有杜鹃在清啼。 下阕词是抒怀。"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典自白居易《醉歌示妓 人商玲珑》: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白居易想表达的 是红颜易老,良时不返,偏偏苏东坡反其道而用之,劝说世人莫要 因为自己韶华已逝而心灰意冷,唱黄鸡催晓的悲伤调子。 谁说人生不可能再年轻?门前的流水尚可以一辈子朝西,又怎 么可以唱那些黄鸡催晓的悲伤歌曲?这是苏东坡的人生哲学,老又 如何?依然可以左牵黄右擎苍,努力进取。谁说人不似花,再无少 年时?青春可以永驻,只要心不老,青春就永远不会老去,老去的, 只是岁月本身。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 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丰二年 (1079年),苏轼移任湖州 (浙江省吴兴县),七月遭御史台所派遣 的皇甫遵等人逮捕入狱,他们指证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御史李定、 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做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 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挖出一句二句,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如: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法律一类的书 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 以法律教导、监督官吏;又如“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说他是指 责兴修水利的这个措施不对。其实苏轼自己在杭州也兴修水利工程,怎会认为那 是错的呢?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 总结一句话,是认定他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 苏轼在御史台内遭到严刑拷问,他自认难逃死罪。最后终能幸免一死。是年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神宗的恩赐被判流放黄州(湖北省黄冈县),苏轼被拘禁近 百日,后获释离开御史台之狱。后人把这桩案件的告诉状和供述书编纂为一部 《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汉书· 朱博传》:“是时,兀御史府吏舍百 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 乌。”后世便以御史府为乌府,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 言官,他们包括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御史台的见习史官)舒亶、何正 臣等,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前、后期词风的比较: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 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 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 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其行 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黄州贬谪生活, 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 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 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 而深入。”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代词圣 ——苏东坡词风的转变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 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 号道人,世称苏仙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 宋代诗词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汉族,北宋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 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 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与 父、弟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一。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 疾苦; 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 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 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启发,在黄州惠州儋 州等地过上了真正的农人的生活,并乐在其中。 最后,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 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 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